[爆卦]電動車碳排放量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電動車碳排放量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動車碳排放量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動車碳排放量計算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3萬的網紅商業周刊(商周.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碳權」是指國家與企業被分配一定額度的碳排放與交易的權利。若企業實際碳排量,低於其所分配到的額度,就可將多出來的碳權賣出去。例如電動車龍頭 #特斯拉,因為排碳少,所以把碳權賣給其他企業,今年第1季碳權收入高達新台幣145億元,比它同一季的淨利還多...⬇️⬇️⬇️ #減碳 #ESG...

電動車碳排放量計算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5 04:51:26

#promo #科基百科 我們常用功過相抵、正負相消來形容事物達到一個新的平衡,你知道碳排放量或許也能用這招喔! 這,其實就是「碳中和」,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IPCC)的定義,碳中和指的是一個企業、組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透過使用低碳能源或是植樹造林等節能減排的方式,期待能與因為活...

電動車碳排放量計算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03 05:47:43

【businessfocus.io】馬斯克突叫停加密貨幣買車引發比特幣「小股災」 背後涉Tesla百億碳排放利益? . 被譽為「狗狗幣教主」Tesla創辦人馬斯克一直支持加密貨幣,早前他准許顧客用比特幣(Bitcoin)買車,即獲得加密幣擁躉一致叫好。但昨晚美股收市後,馬斯克卻在Twitter宣佈T...

  • 電動車碳排放量計算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3:16:00
    有 170 人按讚

    「碳權」是指國家與企業被分配一定額度的碳排放與交易的權利。若企業實際碳排量,低於其所分配到的額度,就可將多出來的碳權賣出去。例如電動車龍頭 #特斯拉,因為排碳少,所以把碳權賣給其他企業,今年第1季碳權收入高達新台幣145億元,比它同一季的淨利還多...⬇️⬇️⬇️
    #減碳 #ESG

  • 電動車碳排放量計算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7 20:00:20
    有 760 人按讚

    #promo #科基百科 我們常用功過相抵、正負相消來形容事物達到一個新的平衡,你知道碳排放量或許也能用這招喔!
     
    這,其實就是「碳中和」,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簡稱:IPCC)的定義,碳中和指的是一個企業、組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透過使用低碳能源或是植樹造林等節能減排的方式,期待能與因為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平衡。
    _
    💨 不過要如何判定企業或組織達成「碳中和」呢?
     
    想要確認是否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就必須記錄與盤查從營運過程、生產製造到產品運輸的「碳足跡」。
     
    盤查後就要針對各種溫室氣體產生的狀態進行分析,多出來的就盡可能減去;無法減少的則要想辦法找其它資源替換。
     
    以經常提倡「環保」的純電車、油電車為例,其碳足跡的計算就必須從汽車零件製造開始,一直到汽車上路後充電所使用的電,同時也要考量所在地使用的是「灰電」還是「綠電」。
    _
    💨 乍聽之下似乎關卡重重,又該如何具體執行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多出來就減少、無法減少的就抵換,也可以採用「碳補償」(Carbon offset)或相關低碳技術。
     
    舉例來說,比較普遍的碳補償方式有植樹(像是避免去森林化、復育天然林、在農場栽種特定木材供應人類所需等等)、發展再生能源,或是盡可能的節約能源等,藉此達成碳中和的目的。
     
    在製造生產時,也可以選擇添購碳足跡較少的新型器械,汰換老舊、耗電的機具,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碳足跡。
     
    不過,碳補償的具體作法仍會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純電車的「環保」與否,也端看各國家或地區發電的碳排係數。根據研究顯示,現行台灣仍以火力發電為主,有近 4 成為高碳排的燃煤發電,若全面轉換成純電車,暴增的充電需求可能加劇碳汙染影響,不一定是最環保的選擇。
    _
    🚘 TOYOTA PRIUS PHV,替想換車、想買車的你提供環保新選擇!
     
    以現階段台灣的電力結構推廣純電車,不一定是最佳選擇,也可多方參考減碳車款:TOYOTA PRIUS PHV 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車。採用油電驅動系統,利用雙馬達驅動車輛,純電行駛最高時速可達 135 km/h,無須啟動引擎;具備油、電雙動力,油耗高達 109.9 km/l,短程省油、長程也免除你的里程焦慮。
    _
    正確用法:省電、節能,努力達成碳中和
    錯誤用法:用電、用水,我全都沒在省的
    _
    本內容由 TOYOTA Taiwan 委託,泛科學企畫執行
    _
    參考資料:
    PanSci《永續發展從哪裡來能往哪裡去?減碳還不夠,下一站是「碳中和」》CSR 天下《什麼是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一次搞懂Net Zero、Carbon Negative、Climate Neutral》、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綠學院《罵電動車不環保?那得看你餵他吃什麼電!》、台灣地球日《什麼是碳補償(Carbon offset)?》、台灣電力公司《火力發電概況》
    _
    延伸閱讀:
    永續發展從哪裡來能往哪裡去?減碳還不夠,下一站是「碳中和」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9833
    巴黎協定 5 年了,來看看它有沒有好好運作
    https://pansci.asia/archives/293731

  • 電動車碳排放量計算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6 13:51:45
    有 22 人按讚

    ”幫助2050年淨零排放達標 我們需要做足哪些準備?(05/26/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真正將淨零承諾寫入國內法的國家僅不到1/4,IEA上週便發布報告,帶大家透視達標路線和關鍵里程碑。

    此外,要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乾淨能源技術在2030年能不能被大幅提升及採用會是成敗關鍵,這包含太陽能和風能的裝置容量要提升至現今的四倍,電動車銷售量須為現今的18倍,而且GDP能源強度每年要改善達4%!其中在電力部門去碳化中,若一切順利照劇本走,2050年幾乎9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而太陽能和風能就占了70%。“

    文:詹詒絜(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這兩年,國際掀起一陣「淨零」風潮,統計到今年4月,已有44個國家加上歐盟喊出淨零排放目標,加總涵蓋了全球70%的總碳排和GDP。

    但目標喊歸喊,真正將淨零承諾寫入國內法的國家僅不到1/4,可能大家仍在觀望,或摸索該如何達成。國際能源總署(IEA)上週便發布「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報告,帶大家透視達標路線和關鍵里程碑。

    走在2050路徑上 經濟會成長但碳排會下降

    報告一翻開,最吸睛的預測莫過於這套路徑不僅能讓2030年的世界經濟規模比現在多40%,能源消耗也同步減少7%,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耗完美脫鉤!而且到2030年還可以創造1400萬個就業機會,發展更高效能的電器、燃料電池運具,以及建築節能改造上,更額外需要1600萬個工人。

    不過報告也坦承,轉型中會有工作機會流失。2050年化石燃料在目前能源總供給量的占比中會從4/5下降到只剩1/5,隨著大規模的淘汰,估計會減少500萬個工作,此時正義轉型(just transition)就必須進場,輔助工人轉換職場。

    此外,要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乾淨能源技術在2030年能不能被大幅提升及採用會是成敗關鍵,這包含太陽能和風能的裝置容量要提升至現今的四倍,電動車銷售量須為現今的18倍,而且GDP能源強度每年要改善達4%!其中在電力部門去碳化中,若一切順利照劇本走,2050年幾乎9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而太陽能和風能就占了70%。

    三大部門減碳關鍵:氫能、電動化、零碳建築

    接下來看能源終端用戶,2030年工業和交通部門碳排會各降20%,建築部門則會少40%;到2050年,三巨頭的減排幅度可以各自來到90%,完整脫碳。

    但是要這麼巨幅削減碳排,工業部門得仰賴氫能和碳封存及捕捉技術。其中2050年氫能的量會是現今的6倍,一半會用於重工業(主要是鋼鐵和化學品生產)和交通上。

    讀者可能會疑惑,氫能又分綠氫、灰氫、藍氫,如果都是用灰氫來生產,怎麼達到減碳效果?對此,報告裡特別強調2050年有2/3的氫能必須是低碳的,也就是用電解方式製造,而且成本會比現在少3倍,以利量產。

    交通部門的去碳則要靠電力化,2030年的車輛銷售有60%會是電動車(2020年電動車銷售僅占5%),公共充電站也要到位,設置將多達4000萬支;其他像是航班數量要減少12%、20-50%的車旅(car trip)轉換成透過公共運輸、自行車進行,都是減碳助力。

    必須要提的還有這次報告在建築部門裡提出一個新概念:準零碳建築(zero-carbon-ready building),也就是計算一棟建築碳排時,需涵蓋建物營運、搭建、和材料生產製造幾大階段;如此要低碳,建築就得具備良好的被動式設計、整合當地的再生能源、使用低碳建材、甚至可以成為分散式能源的一環,為韌性電網貢獻己力。

    扣合著淨零目標,2030年全球應有20%的既有建築需要翻新,2050年超過85%的建築需遵守準零碳建築能源法規,住宅建物翻新速度每年要達到2.5%才行(目前比率小於1)。這樣即使未來全球樓地板面積會增加75%,排放量仍可被完美削減90%。

    最後,就經濟工具來看,少不了用碳定價去刺激各部門的脫碳,不過平均碳價於2030年要達到130美元/噸、2050年250美元/噸,藥效才能發揮到最好。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269

    IEA : Net Zero by 2050 -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
    https://www.iea.org/reports/net-zero-by-205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