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離騷解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離騷解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離騷解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離騷解釋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給他一點點溫柔 「楚辭」中最着名的篇章是「離騷」——離是別,騷是愁。講述離別國君的愁思,讓屈原發「憤」而作,用以抒情。 屈原是楚之大巫,(不是現代的巫師)古代君權神授,國君和上天溝通要靠巫,巫有責任告訴國君上天的警示。所以屈原不斷地勸諫楚王不要貪心走捷徑,要走對國家有利的大道!因為好走的路都是下...

離騷解釋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15 15:36:08

【#文化後浪】習慣港台兩地奔走的岑寧兒,今年卻多了時間長留香港。「可能因為去年留在台灣很久,少了時間在香港,很掛念屋企,回來後都想留更長時間。」她坦言,過往長居台灣製作音樂,已有固定的合作班底,即使之前創作的廣東歌作品,也由台灣朋友操刀編曲錄製,今年她忽發奇想:「我想和這裏的人寫歌。」 她解釋:「...

離騷解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1:39

近端午讀Eisenstein◎楊牧 你坐在鳳凰木下 一張工整的刺繡亂針挑明 零碎的光影開始凝聚,不動 太陽徐行到了天頂 起先想到戴花的詩人,一逕 歌唱到河邊,沮喪,憤怒之餘 遂對準最亮,最美麗的 漩渦縱身躍下,死矣 接著,如何她卻繾綣將三生 修成的正果以原形表述,完整的卑微 啊愛,但相對...

  • 離騷解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4 21:53:00
    有 16,363 人按讚

    給他一點點溫柔

    「楚辭」中最着名的篇章是「離騷」——離是別,騷是愁。講述離別國君的愁思,讓屈原發「憤」而作,用以抒情。

    屈原是楚之大巫,(不是現代的巫師)古代君權神授,國君和上天溝通要靠巫,巫有責任告訴國君上天的警示。所以屈原不斷地勸諫楚王不要貪心走捷徑,要走對國家有利的大道!因為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無奈忠言逆耳,忠臣指出國君的錯誤,庸臣幫國君的錯誤合理化。歷史不會完全一樣,但是人的感覺往往相似。
    屈原身為諫臣,不斷地呼求,國君不聽,最後死諫。

    身處個人主義的現代,很難理解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的困境,所以我才說要帶著溫柔和敬意去看古人。個人主義的生命就是短短幾個秋,只負責自己的一生。但是古人的生命時間軸拉得很長,上要對得起列祖列宗,下要做子子孫孫的表率。把握有限的生命,立德,立言,立功(這個觀念要明白,後面上課就不解釋了)。

    「離騷」的文法很美,忠厚溫柔,激揚哀麗。還好歷代都有人註解,讓我們可以穿越時空感受他悲憤的脈動。

    學生説楚辭就是「兮」來「兮」去,現在誰會這樣講話?

    請問髒兮兮,神經兮兮,可憐兮兮,有沒有用?還用兩次!
    「兮」就相當於「啊」,是表達語氣的助詞。也是楚辭的特色。

    這一句你可能聽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白話文意思是時光飛逝,草木凋零,紅顏易老。怕自己還沒有成功就老了。

    另一句「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也是表達對青春易逝,歲月難留的感嘆。

    指考倒數計日了,同學加油!

    PS:
    1)為什麼美人比不美的人怕老,因為人老了都不美。那原來不美的人就翻身了!哈哈!輕鬆一下!

    2)介紹一句委婉的告白「~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對方如果看不懂⋯⋯就講白話文吧!

  • 離騷解釋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4 20:00:41
    有 453 人按讚

    【#文化後浪】習慣港台兩地奔走的岑寧兒,今年卻多了時間長留香港。「可能因為去年留在台灣很久,少了時間在香港,很掛念屋企,回來後都想留更長時間。」她坦言,過往長居台灣製作音樂,已有固定的合作班底,即使之前創作的廣東歌作品,也由台灣朋友操刀編曲錄製,今年她忽發奇想:「我想和這裏的人寫歌。」

    她解釋:「不是因為滯留在港而做音樂,正好相反地,因為想在香港做音樂,所以選擇留下。」當人們戲嘲香港樂壇已死,岑寧兒卻發現這裏的音樂空間有別於前,「有更多嘢可以玩,環境更有生氣,我更加想留下來找人一起玩,好像有很多不同形式可以做。」

    ✨更詳盡訪問:https://bit.ly/3bZSIIe
    ---
    延伸閱讀:
    【文化後浪 創作香港】系列文章:
    https://bit.ly/3vq8Gn2
    【專訪影片】岑寧兒:唱歌是另一種說話的方式
    https://youtu.be/v1ibhvj7vVc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周冠威 #十年 #自焚者 #黃綺琳 #金都 #江記 #離騷幻覺 #黃進曦 #風景畫家 #KelvinYuen #風景攝影 #獅子山 #周健龍 #木匠 #香港製造 #陳少華 #KaCaMa #許瀚文 #空明朝體 #岑寧兒 #音樂 #CYLeo #MattForce #香港hiphop #蔣曉薇 #我就是我

  • 離騷解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3 21:26:29
    有 160 人按讚

    近端午讀Eisenstein◎楊牧
      
    你坐在鳳凰木下
    一張工整的刺繡亂針挑明
    零碎的光影開始凝聚,不動
    太陽徐行到了天頂
      
    起先想到戴花的詩人,一逕
    歌唱到河邊,沮喪,憤怒之餘
    遂對準最亮,最美麗的
    漩渦縱身躍下,死矣
    接著,如何她卻繾綣將三生
    修成的正果以原形表述,完整的卑微
    啊愛,但相對於人間的玩忽,真
    證明是恐怖
      
    我隔著一些典故思想,一些觀念
    和信仰,然則美和真必然也是致命的
    通過超現實的剪接一一完成
    無上的默片蒙太奇
    --
     
    詩人李蘋芬賞析:
      
      與楊牧論理敘事的一系詩路不同,這首以「超現實的剪接」和「默片蒙太奇」意識所鉤織的詩,看似非邏輯的將屈原、白蛇置於相連的兩節之中,從而產生新的詩意可能,也因此提高了詩的曖昧性。賴芳伶曾以拼貼並置的後現代技法,來聯繫詩中紛陳羅列的元素,這樣的說法自有可觀處,她也認為本詩呈現了作者經過美學提煉的「斷片似的經驗」,最終通達「色/空的迴環無盡」之境(注一), 這是將詩的意涵推至宗教哲思了。如今,在有限的線索中,我們依然能楊牧的其他作品中,發掘其他可供解讀的空間。
      
      從題目而言,有兩大詮釋進路可循,一是離騷詩人傳統濫觴的時間節點——端午;二是倡議蒙太奇理論的俄國導演Sergei Eisenstein,如此看來,這首詩不僅是異時空之下的異文化交會,也延續了不只一次出現於楊牧詩中的端午、屈原乃至白娘子的元素。諸如〈酒壺二題 第二題:瓷的(奉愁予)〉、〈端午寄莊二〉和〈蛇的練習三種〉(注二), 都能廣義的收攏於「端午」的命題下,而不必囿限於蒙太奇理論中任意鏡頭的拼接技法。
      
      早在〈衣飾與追求〉(1986)中,楊牧就這樣強調了解屈原的途徑:「只有通過對香草和美人的認識,我們才能把握到屈原的文學意向,才能解析屈原的『追求』(用西方文學的術語說就是quest)是何種心緒下的產物。」詩的第二節,他讓屈原以「戴花的詩人」面貌亮相,香草是配飾,也是彰顯意志的象徵。隨即,塑造其行吟澤畔、形容枯槁的經典形象,讓屈原——求真的詩人——再次殉真,本節在「死矣」的鄭重語氣下暫時停頓。
      
      但楊牧並不安於在「典故」的範圍裡重述,第三節的敘述主體翻換為「她」,在端午現出原形的白蛇,進一步對「真」展開奇詭的辯證:「啊愛,但相對於人間的玩忽,真/證明是恐怖」。詩人試圖窮極人性的真諦,是愛嗎?或是其他不可名狀的事物?詩中,白蛇畢露原貌之後那「完整的卑微」,對比於「繾綣三生」所修成的正果,復對比於「人間的玩忽」,白蛇的一片素心因為「原形表述」而被人間視為恐怖。事實上,人的畏懼與愚昧或許才是「恐怖」的真貌。

      〈蛇的練習三種〉中的深思可與這首詩相比擬,蛇如雌雄同體的天使,然而蛇的美麗與神秘「使人產生恐懼感」。詩人又寫道:「她可能有一顆心(芒草搖搖頭/不置可否),若有,無非也是冷的」,回環的自我辯駁在楊牧的詩文中亦屬多見,目的在於層層推論而達成事理的解釋。
      
      回到〈近端午讀Eisenstein〉,詩的開頭、結尾分別有「你」和「我」的敘述主體,可視為同一個自我的對話,第一節以畫面性較強的「工整的刺繡亂針挑明」、「零碎的光影開始凝聚」等句,揭示蒙太奇的拼貼、奇想效果,到了第四節,則不仰賴意象聚合、而以敘事來顯明詩意,由此建立疏密有度的結構,融合幻想的馳騁和理智的沈思。與收錄本詩的《涉事》後記並讀,更能持續追索詩人如何自覺的在感性與知性之間,平衡的包容二者(注三)。
      
    注一:賴芳伶:〈楊牧〈近端午讀Eisenstein〉的色/空拼貼〉,《中外文學》31卷8期(2003年),頁230。
      
    注二:見楊牧:〈酒壺二題:第二題:瓷的(奉愁予)〉,《楊牧詩集I》,頁393;楊牧:〈端午寄莊二〉,《楊牧詩集III》,頁100-101。
      
    注三:楊牧:《涉事》後記:「我一邊試探,一邊放縱自己去沉湎於往事,磨練感性,並且時時以知性節制它,希望獲取二者之間的平衡,值得愛和不值得愛的,可以等著有一天再度變成追憶裏的事情,以及那些不可以,因為完全不可能的。」見《楊牧詩集III》,頁508。
     
    ----
    美術設計:�李昱賢
    攝影來源:�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人文歷史 #近端午讀Eisenstein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李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