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雙重否定句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雙重否定句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雙重否定句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雙重否定句例子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周慕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今天在粉專寫了一篇文章,引發了一些討論。其中有些內容,我想在這裡提出我的想法: (相同內容已更新於原文)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uerchou1/photos/a.1596933940538924/2737099903188983/?type=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XMEN330 身心靈學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 3R Reprogram Level 1 極性釋放 課程連結 http://www.empower330.com/store/p50/%E8%A6%96%E9%A0%BB%E8%AA%B2%E7%A8%8B_3R_-_REPROGRAM_-_Lv1_%E9%87%8B%E6%94%BE%...

雙重否定句例子 在 大人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38:35

【 #小編的課後讀書會 📖 】 . 本系列內容擷取並改寫自線上課程 #知識型商品文案寫作課 第34堂課 與延伸商品 #技巧小卡 你可以在個人檔案找到課程連結🔗 . 延續上次 #精雕細琢 的概念,我們將這些要注意的小地方比擬成料理中的調味料,有了核心內容,總要思考如何讓它好入口。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原...

雙重否定句例子 在 張博涵|芮鯊RapShar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9:43:10

- 最近真的發生太多事情,我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淺見。(沒有針對任何一件事 沒有針對任何一件事 沒有針對任何一件事) 六年來,老實說真的見證了許多不公不義:因為前教務主任(現任校長)的一句話造成進退場機制的存廢(沒有證據暫且不論背後動機為何)、用雙重標準對待不同的學生、金錢與血緣關係成為高層作決策的依憑...

  • 雙重否定句例子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19 16:49:20
    有 417 人按讚

    我今天在粉專寫了一篇文章,引發了一些討論。其中有些內容,我想在這裡提出我的想法:

    (相同內容已更新於原文)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muerchou1/photos/a.1596933940538924/2737099903188983/?type=3&theater


    留言有一些討論,例如這張圖不只是性別意識,而是包含對於職災勞工不妥的看法。也有一些留言認為,公部門文宣重點在「職災」,卻出現這樣的內容,是否模糊了焦點,甚至不夠有性別意識....等等的討論,有些部分我也是同意的。


    有些人認為,覺得這張圖有性別意識,是太「敏感」了,也有些人問:如果換成男性,一樣會有歧視的問題嗎?


    我覺得能夠引發這樣的討論很好,讓我們都能重新思考我們對於「歧視」、「性別平等」的看法。


    而對於歧視與標籤,我的看法是這樣:


    並不是直接套用、換成另一個性別或身份,覺得沒有問題的話,這件事就沒有問題。


    因為不同身份、族群等,會被歧視與被標籤的樣貌與理由是不同的。


    例如,在職場,因為身為女性的身份,而被認為能力不足、或是被認為結婚後、有小孩後,必然沒有辦法全心全意在工作上,而被影響升遷或薪水等所在多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相關的研究報告)。


    但難道男性就沒有被歧視或標籤的部分嗎?當然有。


    例如之前的「粉紅色運動」、「穿裙運動」、或是更早期的「長髮運動」,就是一例。


    對於女性來說,粉紅色、穿裙、長髮,都不會讓女性覺得不舒服,但難道,這就不是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嗎?


    我相信大家是不同意的。


    因此,並不是直接套用,另一邊不覺得那麼不舒服,就代表這不是歧視。


    再回到社會的期待上,我們來討論看看,關於意識形態是怎麼被運作的。


    例如,假設有小學的課文,寫著:


    「爸爸出外工作,媽媽在家做家事、帶小孩。」


    這個標籤即是雙重的,當我們無意識地接受這樣的性別期待時,被困住的不只是媽媽,還有爸爸。


    我遇過一些爸爸,很想要請育嬰假陪小孩,但考慮到社會期待、身邊人的觀感與長輩的「關心」,讓很多爸爸即使想要不錯過孩子的成長,卻還是沒辦法很輕鬆地做出這樣的選擇。


    因為,當我們習慣了這樣的觀念,聽到有人做出與此價值觀不同的選擇時,那些標籤與刻板印象,或多或少都會讓我們對於這個「不同」而有點不舒服。


    意識到這個 #不舒服,我認為是很重要的。今天提出這個討論,並非代表男性與女性是「對立面」;也並不是說,當你並非被標籤的族群,代表你就是就是「既得利益者」;


    而是:我們都會在不同的面向、不同的情況下,被貼標籤,尤其當我們沒有意識這件事是有問題的時候。


    例如當你是年輕人,被貼上「吃不了苦」、「草莓族」;


    或者:刺青或「8+9」被當成一種標籤;


    或者:身為男性,失業的社會壓力比女性大很多,特別是結婚後。因為結婚後的女性可以說「給老公養」,但男性如果「給老婆養」是很丟臉的事(當然,以上這些想法,對兩邊都是標籤)


    ........


    還有很多很多的例子。而當我們都能去意識到這些標籤、刻板印象時,甚至避免、減少這些標籤與「應該」的機會,我想,大家能夠做的選擇,也就更多了。心靈,或許能夠更自由。


    我也覺得,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說你同意我的想法,當然也可以不同意。當你從不曾被這些標籤化所囿、甚至傷害時,我想你是幸運的。不過,我們能做的,或許是尊重那些曾經被傷害的人,尊重他們的感覺與想法,而不是一句「太敏感」、「玻璃心」就帶過。


    同樣的,若他人不能理解你的痛苦與難受,我們可以試著表達,但或許,他不能理解是有他的道理,而他也可以有他的看法,我們不需去攻擊或否定。


    不過當然,他不能否定你的感受,就像你也無法否定對方是這樣想的。


    這就是民主社會。


    而當我們能夠有更多的討論與想法時,內心屬於自己的那些思考、脈絡也能越來越清楚,你會慢慢找到自己的定義與標準,而不是以別人的標準、價值為主,我覺得都是好的。


    就像我的想法也不見得對,而我,只是提出我的想法而已。只有你自己思考過、消化過,得到一個自己的結論,這才會是屬於你自己的標準。


    很謝謝大家願意討論與留言,在這過程中,我想我們都會更清楚自己在意的是什麼。


    而我們所能捍衛的,也就是屬於我們自己在意的事情而已。


    這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

  • 雙重否定句例子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19 11:07:11
    有 1,493 人按讚


    關於平等與尊重,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就算不好走,我們還是要相信有彼此;提醒彼此,不要讓自己「習慣」了那些傷害性的價值觀與標籤,而使得自己變得卑微。

    我昨天看到這張圖,以及發這張圖的新北市勞動局的聲明,其實非常驚訝。


    驚訝之一是,在性平教育推動至今,現在居然還有這種明著歧視的圖,而且是由公部門做為政策的推廣文宣。


    驚訝之二是,在許多人的反映之後,公部門花了三天才撤下這張圖,而且寫了一篇不算道歉的聲明。


    當然會有許多人有著憤怒,或是去留言。只是讀完這個聲明,我很驚訝的是:


    原來,這個部門並不完全理解大家為什麼這麼生氣。


    原來,他們並不懂,這張圖戳中了多少人的傷痛,有多少人在一開始工作,就在不同的起跑點上,她們必須非常的努力,去擺脫這樣的標籤。


    原來,他們並不懂,標籤一個人,是把一個人「物化」、「分類」最快的方法;會覺得詼諧好笑,是因為你自知自己是另一群人,是不一樣的,是有優越感的;而這個優越感與物化,讓你對被你標籤的人,是沒有同理心,也不想去理解的。當然,他們對你來說,也不是和你一樣平等、值得尊重的人。


    而如果你與被標籤的人有相同的屬性,你卻仍覺得好笑,那或許是因為,你已經很習慣:


    在這個社會裡,自嘲,或是合理化你的痛苦,跟自己說:「這又沒什麼」,才不會覺得被別人笑的時候,傷口這麼痛。


    而有時候,為了被這個社會較有發言權的主流價值給接納,卑微地嘲笑自己,用主流的價值觀來生活,是讓自己被這個團體接納、認同的一種方式。


    甚至,有些人會用要求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嘲笑與標籤別人,藉此得到優越感、安慰自己:「沒關係,大家都這樣,我並沒有特別慘、特別卑微,習慣就好。」如此,這些人反而會對那些提醒他們要意識「標籤」、「刻板印象」與「受傷」的人憤怒、生氣,覺得他們「太敏感」。


    因為當他們去意識,可能會受不了,而又沒把握可以改變這個現狀。


    只是,我們都不要隨便地、讓自己變得卑微。


    當我們無視於這些標籤與歧視的行為,讓這些聲音一直留存與迴響,所謂的刻板印象、主流價值,就是這樣形成的。


    唯有我們在感受到不對勁的時候,不停地意識、覺察、提醒、對話,並且不允許別人這樣標籤我們,這樣的行為才有機會停止,這樣的價值觀才有機會被放棄與翻轉。


    這樣的文宣,才會成為沒有性別意識、沒有同理心、標籤化且抱持著優越感的代表,在社會大眾的共識中,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更不可能被公部門推動政策所用。


    當出現這種誤導時,公部門才知道要好好道歉,而不是認為這是「詼諧」,卻沒意識到這句「詼諧」,顯現出自己的優越感,也顯現出自己缺乏的意識與同理心。


    關於平等與尊重,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就算不好走,我們還是要相信有彼此;提醒彼此,不要讓自己「習慣」了那些傷害性的價值觀與標籤,而使得自己變得卑微。


    -\-\-\-\-\-\-


    文後更新:


    留言有一些討論,例如這張圖不只是性別意識,而是包含對於職災勞工不妥的看法。也有一些留言認為,公部門文宣重點在「職災」,卻出現這樣的內容,是否模糊了焦點,甚至不夠有性別意識....等等的討論,有些部分我也是同意的。


    有些人認為,覺得這張圖有性別意識,是太「敏感」了,也有些人問:如果換成男性,一樣會有歧視的問題嗎?


    其實我覺得能夠引發這樣的討論很好,讓我們都能重新思考我們對於「歧視」、「性別平等」的看法。


    而對於歧視與標籤,我的看法是這樣:


    並不是直接套用、換成另一個性別或身份,覺得沒有問題的話,這件事就沒有問題。


    因為不同身份、族群等,所可能被歧視與被標籤的可能性是不同的。


    例如,在職場,因為身為女性的身份,而被認為能力不足、或是被認為結婚後、有小孩後,必然沒有辦法全心全意在工作上,而被影響升遷或薪水等所在多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相關的研究報告)。


    但難道男性就沒有被歧視或標籤的部分嗎?當然有。


    例如之前的「粉紅色運動」、「穿裙運動」、或是更早的「長髮運動」,就是一例。


    對於女性來說,粉紅色、穿裙、長髮,都不會讓女性覺得不舒服,但難道,這就不是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嗎?


    我相信大家是不同意的。


    因此,並不是直接套用,另一邊不覺得那麼不舒服,就代表這不是歧視。


    再回到社會的期待上,我們來討論看看,關於意識形態是怎麼被運作的。


    例如,假設有小學的課文,寫著:


    「爸爸出外工作,媽媽在家做家事、帶小孩。」


    這個標籤即是雙重的,當我們無意識地接受這樣的性別期待時,被困住的不只是媽媽,還有爸爸。


    我遇過一些爸爸,很想要請育嬰假陪小孩,但考慮到社會期待、身邊人的觀感與長輩的「關心」,讓很多爸爸即使想要不錯過孩子的成長,卻還是沒辦法很輕鬆地做出這樣的選擇。


    因為,當我們習慣了這樣的觀念,聽到有人做出與此價值觀不同的選擇時,那些標籤與刻板印象,或多或少都會讓我們對於這個「不同」而有點不舒服。


    意識到這個 #不舒服,我認為是很重要的。今天提出這個討論,並非代表男性與女性是「對立面」;也並不是說,當你並非被標籤的族群,代表你就是就是「既得利益者」;


    而是:我們都會在不同的面向、不同的情況下,被貼標籤,尤其當我們沒有意識這件事是有問題的時候。


    例如當你是年輕人,被貼上「吃不了苦」、「草莓族」;


    或者:刺青、「8+9」被當成一種標籤;


    或者:身為男性,失業的社會壓力比女性大很多,特別是結婚後。因為結婚後的女性可以說「給老公養」,但男性如果「給老婆養」是很丟臉的事(當然,以上這些想法,對兩邊都是標籤)


    ........


    還有很多很多的例子。而當我們都能去意識到這些標籤、刻板印象時,甚至避免、減少這些標籤的機會,我想,大家能夠做的選擇,也就更多了。心靈,或許能夠更自由。


    我也覺得,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說你同意我的想法,當然也可以不同意。當你從不曾被這些標籤化所囿、甚至傷害時,我想你是幸運的。不過,我們能做的,或許是尊重那些曾經被傷害的人,尊重他們的感覺與想法,而不是一句「太敏感」、「玻璃心」就帶過。


    同樣的,若他人不能理解你的痛苦與難受,我們可以試著表達,但或許,他不能理解是有他的道理,而他也可以有他的看法,我們不需去攻擊或否定。


    不過當然,他不能否定你的感受,就像你也無法否定對方是這樣想的。


    這就是民主社會。


    而當我們能夠有更多的討論與想法時,內心屬於自己的那些思考、脈絡也能越來越清楚,你會慢慢找到自己的定義與標準,而不是以別人的標準、價值為主,我覺得都是好的。


    就像我的想法也不見得對,而我,只是提出我的想法而已。只有你自己思考過、消化過,得到一個自己的結論,這才會是屬於你自己的標準。


    很謝謝大家願意討論與留言,在這過程中,我想我們都會更清楚自己在意的是什麼。


    而我們所能捍衛的,也就是屬於我們自己在意的事情而已。


    這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

  • 雙重否定句例子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19 10:12:42
    有 1,426 人按讚

    我昨天看到這張圖,以及發這張圖的新北市勞動局的聲明,其實非常驚訝。


    驚訝之一是,在性平教育推動至今,現在居然還有這種明著歧視的圖,而且是由公部門做為政策的推廣文宣。


    驚訝之二是,在許多人的反映之後,公部門花了三天才撤下這張圖,而且寫了一篇不算道歉的聲明。


    當然會有許多人有著憤怒,或是去留言。只是讀完這個聲明,我很驚訝的是:


    原來,這個部門並不完全理解大家為什麼這麼生氣。


    原來,他們並不懂,這張圖戳中了多少人的傷痛,有多少人在一開始工作,就在不同的起跑點上,她們必須非常的努力,去擺脫這樣的標籤。


    原來,他們並不懂,標籤一個人,是把一個人「物化」、「分類」最快的方法;會覺得詼諧好笑,是因為你自知自己是另一群人,是不一樣的,是有優越感的;而這個優越感與物化,讓你對被你標籤的人,是沒有同理心,也不想去理解的。當然,他們對你來說,也不是和你一樣平等、值得尊重的人。


    而如果你與被標籤的人有相同的屬性,你卻仍覺得好笑,那或許是因為,你已經很習慣:


    在這個社會裡,自嘲,或是合理化你的痛苦,跟自己說:「這又沒什麼」,才不會覺得被別人笑的時候,傷口這麼痛。


    而有時候,為了被這個社會較有發言權的主流價值給接納,卑微地嘲笑自己,用主流的價值觀來生活,是讓自己被這個團體接納、認同的一種方式。


    甚至,有些人會用要求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別人、嘲笑與標籤別人,藉此得到優越感、安慰自己:「沒關係,大家都這樣,我並沒有特別慘、特別卑微,習慣就好。」如此,這些人反而會對那些提醒他們要意識「標籤」、「刻板印象」與「受傷」的人憤怒、生氣,覺得他們「太敏感」。


    因為當他們去意識,可能會受不了,而又沒把握可以改變這個現狀。


    只是,我們都不要隨便地、讓自己變得卑微。


    當我們無視於這些標籤與歧視的行為,讓這些聲音一直留存與迴響,所謂的刻板印象、主流價值,就是這樣形成的。


    唯有我們在感受到不對勁的時候,不停地意識、覺察、提醒、對話,並且不允許別人這樣標籤我們,這樣的行為才有機會停止,這樣的價值觀才有機會被放棄與翻轉。


    這樣的文宣,才會成為沒有性別意識、沒有同理心、標籤化且抱持著優越感的代表,在社會大眾的共識中,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更不可能被公部門推動政策所用。


    當出現這種誤導時,公部門才知道要好好道歉,而不是認為這是「詼諧」,卻沒意識到這句「詼諧」,顯現出自己的優越感,也顯現出自己缺乏的意識與同理心。


    關於平等與尊重,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就算不好走,我們還是要相信有彼此;提醒彼此,不要讓自己「習慣」了那些傷害性的價值觀與標籤,而使得自己變得卑微。


    -------


    文後更新:


    留言有一些討論,例如這張圖不只是性別意識,而是包含對於職災勞工不妥的看法。也有一些留言認為,公部門文宣重點在「職災」,卻出現這樣的內容,是否模糊了焦點,甚至不夠有性別意識....等等的討論,有些部分我也是同意的。


    有些人認為,覺得這張圖有性別意識,是太「敏感」了,也有些人問:如果換成男性,一樣會有歧視的問題嗎?


    其實我覺得能夠引發這樣的討論很好,讓我們都能重新思考我們對於「歧視」、「性別平等」的看法。


    而對於歧視與標籤,我的看法是這樣:


    並不是直接套用、換成另一個性別或身份,覺得沒有問題的話,這件事就沒有問題。


    因為不同身份、族群等,所可能被歧視與被標籤的可能性是不同的。


    例如,在職場,因為身為女性的身份,而被認為能力不足、或是被認為結婚後、有小孩後,必然沒有辦法全心全意在工作上,而被影響升遷或薪水等所在多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相關的研究報告)。


    但難道男性就沒有被歧視或標籤的部分嗎?當然有。


    例如之前的「粉紅色運動」、「穿裙運動」、或是更早的「長髮運動」,就是一例。


    對於女性來說,粉紅色、穿裙、長髮,都不會讓女性覺得不舒服,但難道,這就不是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嗎?


    我相信大家是不同意的。


    因此,並不是直接套用,另一邊不覺得那麼不舒服,就代表這不是歧視。


    再回到社會的期待上,我們來討論看看,關於意識形態是怎麼被運作的。


    例如,假設有小學的課文,寫著:


    「爸爸出外工作,媽媽在家做家事、帶小孩。」


    這個標籤即是雙重的,當我們無意識地接受這樣的性別期待時,被困住的不只是媽媽,還有爸爸。


    我遇過一些爸爸,很想要請育嬰假陪小孩,但考慮到社會期待、身邊人的觀感與長輩的「關心」,讓很多爸爸即使想要不錯過孩子的成長,卻還是沒辦法很輕鬆地做出這樣的選擇。


    因為,當我們習慣了這樣的觀念,聽到有人做出與此價值觀不同的選擇時,那些標籤與刻板印象,或多或少都會讓我們對於這個「不同」而有點不舒服。


    意識到這個 #不舒服,我認為是很重要的。今天提出這個討論,並非代表男性與女性是「對立面」;也並不是說,當你並非被標籤的族群,代表你就是就是「既得利益者」;


    而是:我們都會在不同的面向、不同的情況下,被貼標籤,尤其當我們沒有意識這件事是有問題的時候。


    例如當你是年輕人,被貼上「吃不了苦」、「草莓族」;


    或者:刺青、「8+9」被當成一種標籤;


    或者:身為男性,失業的社會壓力比女性大很多,特別是結婚後。因為結婚後的女性可以說「給老公養」,但男性如果「給老婆養」是很丟臉的事(當然,以上這些想法,對兩邊都是標籤)


    ........


    還有很多很多的例子。而當我們都能去意識到這些標籤、刻板印象時,甚至避免、減少這些標籤的機會,我想,大家能夠做的選擇,也就更多了。心靈,或許能夠更自由。


    我也覺得,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說你同意我的想法,當然也可以不同意。當你從不曾被這些標籤化所囿、甚至傷害時,我想你是幸運的。不過,我們能做的,或許是尊重那些曾經被傷害的人,尊重他們的感覺與想法,而不是一句「太敏感」、「玻璃心」就帶過。


    同樣的,若他人不能理解你的痛苦與難受,我們可以試著表達,但或許,他不能理解是有他的道理,而他也可以有他的看法,我們不需去攻擊或否定。


    不過當然,他不能否定你的感受,就像你也無法否定對方是這樣想的。


    這就是民主社會。


    而當我們能夠有更多的討論與想法時,內心屬於自己的那些思考、脈絡也能越來越清楚,你會慢慢找到自己的定義與標準,而不是以別人的標準、價值為主,我覺得都是好的。


    就像我的想法也不見得對,而我,只是提出我的想法而已。只有你自己思考過、消化過,得到一個自己的結論,這才會是屬於你自己的標準。


    很謝謝大家願意討論與留言,在這過程中,我想我們都會更清楚自己在意的是什麼。


    而我們所能捍衛的,也就是屬於我們自己在意的事情而已。


    這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

  • 雙重否定句例子 在 XMEN330 身心靈學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12-23 00:20:01

    線上課程 3R Reprogram Level 1 極性釋放

    課程連結
    http://www.empower330.com/store/p50/%E8%A6%96%E9%A0%BB%E8%AA%B2%E7%A8%8B_3R_-_REPROGRAM_-_Lv1_%E9%87%8B%E6%94%BE%E6%A5%B5%E6%80%A7.html

    第一句說話「為什麼我的生活是這樣的?」

    你的生活和你想的一樣嗎?如果沒有!為什麼不是這樣呢?
    你有像秘密這本書一樣想正面嗎?那你現在已經得到你想要的嗎?
    你是否經常聽到負面想法,讓你痛苦、批評的或擾亂你嗎?
    你感覺到很差很負面但發現不到明顯的原因
    你是否在一件事和另一件事之間搖擺不定,讓你的頭腦很困擾?
    你有為個無休止的內在衝突發癲嗎?
    你有沒有感到一塌糊塗?你此刻的感受和思想和下一刻完全不同。
    你有沒有困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感到不確定或沒有動力
    即使你的生活很順利仍然會感到壓力和焦慮?
    你覺得很難停止擔心呀


    怎樣令我的生活變得更好?
    生活就是不斷學習,你有一個體驗,在當中你會學到一些東西,你決定這些東西對你來說是真實的,這個真相儲存在你的氣場,就像一系列的「信念陳述」,像電腦程式一樣,以震動或感覺記錄。
    你隨身攜帶著這些個人真理,你自己的程式傳送。
    你帶著這些震動在這個物質世界上體驗,不幸的是你潛意識的「真相陳述」,是錯誤的、過時的、負面的、不確定的、否定的、甚至是自我毀滅的,然後你在生活中吸引不愉快的體驗來反映了隱藏的負面真相。

    舉個例子,你秘密地相信了「你的創造是不值得」的,所以這就會反映給你,你吸引的人都是不欣賞你創造的價值。
    因為這些信念是潛意識的,而不是讓你思考甚至知道,你可能永遠無法發現,觸及及或改變他們,直到現在。

    極性釋放大大地增加了你的自由,允許你擴展你的自我表達的選擇權。當你使用這個技術釋放你的直線判斷是,其他人就不再容易可以打擾你。
    極性釋放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可以讓你立即緩解別人的壓力和煩惱 - 通過引導你釋放自己的判斷,立即減輕你的感受。

    你可以學會自己使用。你很快發現你的負面限制信念模式,很輕易就可以永久釋放,給你的生活帶來即時和巨大的改變。

    轉變是永久的
    你將體驗即時的轉變。Reprogram讓你感覺不一樣,你會在過程中以你自己的方式認識學習一個「真相」。讓你的生活永久變好。

    加上一個簡單的「信念變化過程」,信念迅速改變,reprogram是一個強大的轉化技術,改變消極和創造個人的和平幸福成功。

    什麼是極性?
    “一切都是雙重的。一切都有極點:一切都有其對立面;喜歡和不喜歡是一樣的;對立面性質相同,但程度不同;極端相遇;所有的真相都只是半真半假。所有的矛盾都可能會和解。“-Kybalion

    一切都有兩面。“對立面”實際上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極端,它們之間有許多不同程度的差異。這是一個連續統一體,如下圖所示。“黑暗”離開了,“白色”開始了?這是一個滑動的比例。

    這兩個對立面可能會和解,因為它們本質上是一致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沒有絕對的愛或絕對的仇恨。有一個愛與恨的程度與中間點,“喜歡和不喜歡”難以分辨。

    同樣的原則適用於靈魂和物質,勇氣和恐懼,冷熱等。
    當熱的東西變冷時振動會降低時,恐懼的人可以通過提高心理振動充滿勇氣(在恐懼與勇氣尺度)。但恐懼不能轉化為愛或熱,因為它們存在​​於不同的尺度上。

    這如何適用於我們的生活?
    物質世界中的所有東西都包含著它們內部的極性原理。極性會阻礙你的個人展現,受困於一些童年或成長的事件當中讓你不能被釋放或走出來,知道這一點,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並通過指導我們的能量沿著連續性來處理自己的內在。

    我們可以自覺或不自覺地做到這一點。當我們學習和體驗新事物,或以新的方式體驗相同的事物時,我們不以兩極為重點,簡單的隨意提高或降低振動。您可以通過將極性釋放為你的人生作業編程,並將童年或成長當中的事件泡泡釋放。

    你可以選擇在這一刻感受到你想要的。你不需要根據任何人創建的內容來創建你的經驗。你可以釋放極性,由這刻分離。處於你自己的現實當中,做回屬於自己的事情。讓你有機會在振動速度上有所提升,這樣他們也可以清楚每個問題。只要你知道你專注於自己的合一,離開兩極化。

    最後
    我們大多數人認為衝突是不好的,或者不惜一切代價來避免。但是,事實上衝突也只是一個極點,被稱為摩擦或衝突解決。我們在這里以各種形式體驗衝突與和平,將之釋放。
    極點都是我們人類經驗的一部分,這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們可以在地球(情感星球)上擁有最高的高度和最低的低點。

    購買後將收到影片及課堂講義下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