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阿強學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阿強學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阿強學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阿強學歷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858的網紅南南自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狗眼集】為什麼風景區的餐廳總是很難吃? ** 同事說,台積電最近在調整先進製程,召開的會議上,供應商被要求更嚴苛的新標準,產品的良率與穩定性如何被大幅壓縮在一個更窄小的波動幅度𥚃。 這讓我想起我早期在壹傳媒的工作經驗,看到黎智英在台灣既有通路商的壟斷與排擠的險惡環境下,如何打開自己的配送...

  • 阿強學歷 在 南南自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17 08:21:35
    有 19 人按讚


    【狗眼集】為什麼風景區的餐廳總是很難吃?
    **
    同事說,台積電最近在調整先進製程,召開的會議上,供應商被要求更嚴苛的新標準,產品的良率與穩定性如何被大幅壓縮在一個更窄小的波動幅度𥚃。

    這讓我想起我早期在壹傳媒的工作經驗,看到黎智英在台灣既有通路商的壟斷與排擠的險惡環境下,如何打開自己的配送系統。

    黎智英在台灣的通路夥伴「阿強」,是他在香港草創《蘋果日報》時就一起打併的通路商。只有小學學歷的阿強,從一台破爛的小貨卡,到跨海成為港台兩地出版通路的要角,他將這個成果歸因於黎智英。他說,肥佬黎很狠,很敢操,常常一個電話就要你立刻調整配送,讓他戰戰兢兢,每天都和工人守在配送的第一線。

    的確,慎選合作夥伴很重要,但我要說的,不是台積電選供應商,不是黎智英選阿強,而是供應商選擇了台積電,阿强選擇了黎智英。真的,面對壓力、「刁難」,他們大可轉身離去,就像我們對「機車」的老闆遞出辭呈,那麼容易。

    但他們選擇與強者同行。

    其實,職場上也是如此,一個「聰明」的人專挑容易的事做,一個「笨」的人不迴避做難事,三年五載下來,誰的能力會精進?這不是很明白的事嗎?黎智英曾說「承擔才能成長」,此之謂也。

    當然,所謂強者,是標準比我們高,意志力比我們強的人,而不是有錢有勢者。生活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圍繞在權貴身邊汲汲營營,逢迎磨蹭,這往往只是一種生命力的墮落,難有長進。

    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灣風景區的餐廳總是很難吃的原因,因為他們面對的是最弱勢的夥伴(消費群)──川流不息的不特定人潮,隨機選擇的飲食,不知何年何月才會再度上門的顧客。

    這樣的環境,讓人無奈,讓人缺乏精益求精的動力,因為努力往往也只能是一種徒勞。這樣的環境,必然也只能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泥淖,因為好的餐廳、自持的廚人,是不願意在那裡開店的。

    作過路客的生意,永遠很難精進自己,作陸客的生意更是如此。其實,廉價的一條龍陸客團,早已是多年來台灣旅遊品質飲鴆止渴、每況愈下的誘因。

    一昧同情弱者也許用心良善,但這往往無助改變現實。一家食物好吃但態度傲慢的店家,你會選擇拒絕上門;同理,一個頤指氣使威脅利誘別有所圖的奧客(中國政府),我們也就敬謝不敏了吧。

    的確,產業升級之路辛苦,職場技能提升不易,但這卻是唯一讓我們得以擺脫長期痛苦的途徑。是的,我一早起來發廢文是想説──

    別再靠北陸客不來了!我煩了!😡

    **
    #吳怡農選擇蔣萬安,蕭美琴選擇花蓮;好吧,還有洪秀柱選台南。

    #「那請問我的狗食為什麼這麼難吃?」😅

  • 阿強學歷 在 急急Touc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0-01 20:15:14
    有 30 人按讚


    今個星期一至五 5:30PM 都有新節目聽呀~!

    研究題目:香港;
    研究方法:香港852,258港香,反轉再反轉;
    研究目的:幫社會解少少讀,解少少毒;
    研究對象:在座咁多位;
    所長學歷:在香港久病成醫,詳見病歷;
    病歷:唔方便講。

    歪常社會研究中心 歪歪
    IG:yy309.abnormal.society

    星期二 下晝5點半至6點 #309咤叱 #歪歪 #歪常社會研究中心
    -\-\-\-\-\-\-\-\-\-\-\-\-\-\-\-\-\-\-\-\-\-\-\-\-\-\-\-\-\-\-\-\-\-\-\-\-\-\-\-\-\-\-\-\-\-\-\-\-\-\-
    309咤叱 正式反轉
    星期一 1730-1800 鍾雪《嘻呵哈嘿》
    星期二 1730-1800 歪歪《歪常社會研究中心》
    星期三 1730-1800 阿強《敗The Way》
    星期四 1730-1800 奧仕卡《不存在主義》
    星期五 1730-1800 梁子《戀咁嚟》
    星期六 2000-2100 阿正《一位呀唔該》

  • 阿強學歷 在 Pearl Wong 黃乙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1-30 13:40:02
    有 128 人按讚


    好值得睇嘅文章👇🏼👇🏼

    以下是一位資深中學校長對近日浸大學生用粗口辱罵老師這段片的感言:

    說實話,這批年青人剛從中學畢業不久,其實是我們教出來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實在也分擔著一份慚愧。

    也借此一角,與大家分享我在香港教育系統中的個人感受。

    個人之見,香港的教育系統的確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讓我從一位我的學生說起,他是一位很重情的學生,亦是一位“有腦有思考”的學生。在四個月前的一個早上,他選擇了一條我們不能阻止的路,在學校旁邊的商場一躍而下,離開了!

    離開前,他留下了五封遺書。除家人和遺書的收信人外,恐怕只有我和警方知道內容了。很多學者和專家都稱未能找到年青人自殺的原因,你知道何解嗎? 原因是他們不能去問死者了,而死者遺下的書信或線索記者也不能找到,家人在傷心欲絕的情況下亦不願多談。其實,很多輕生的人都會留下遺書,但專家和記者永遠不會有機會看到。

    我的學生留下了遺書給同學及老師,清楚在遺書上寫著:...我恐怕面對 DSE , ...我看不到前路....。

    部份青年人為何看不到前路?因為他們學業不及其他人,在升上高中後,每天每校每老師每學生都為公開試的結果而追逐,校園生活就是補課、補課再補課,此外,更甚的是為應付所謂的「校本評核(SBA)」,疲於奔命。其實,家長及學生都明白在學歷貶值的世界下,大學畢業經已不是甚麼了不起的事,社會每年“製造”數以萬計的大學畢業生,那批進不了大學的學生,就仿似是次等的,前路沒有希望,沒有出路...。社會、家長普遍的觀念是人人最基本最基本都應完成中學。但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中學的課程實在太深太深了。

    過往,能力稍遜的學生完成中五後便離隊,能力高的同學才能讀預科,對那些升不上預科的同學,總算是完成了中學。亦因為“有多好人陪”,升不上預科不會有太大的心理壓力。到了今天,整個中學階段都只用一個公開試作為總結,阿甲阿乙阿戊都要一齊完成,無論Band One學校, Band Three 學校,都考著同一張試卷。在新學制下,教育局竟將昔日預科的課程濃縮,放入中六。請想想,連中五都讀不上的同學,硬要讀埋與昔日中六中七相若的課程,是不是好搞嘢?

    整個中學系統要求人人讀同一樣的中、英、數、通課程,但事實是學生的能力有很大差異,對跟不上的學生,幾乎沒有way out(無人願意走去讀VTC提供的職訓課程,家長們迫都迫到學生完成中學),這是一個恐佈的情況。我用數字來闡釋一下,香港有500多間中學,Band One 佔 120間左右,餘下的Band Two Band Three 學校各佔接近200間。在公開試的壓力下,每論你是Band One 定Band Three, 所有學校每天都要為應付公開試而“工作”。試想,Band One 學生都覺得深的課程,Band Three 學生如何面對?三年的高中,Band Three 學生怎樣過?

    以上,我大致說了現況,接著,大家便不難明白以下我試闡釋你們看到青年人出現的問題了。

    近年,在佔中運動、旺角投石...等事件中,社會人士發覺青年人愈來愈不像樣,何解?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與教育系統在推行「價值教育」上徹底失敗所致。所謂的價值教育可以包括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宗教教育....。 在全民追逐公開試的情況下,究竟學校有多少空間去做價值教育,究竟家長、學生、甚至整個社會對價值教育有多少重視?

    有良好道德可入大學嗎?虔誠的信徒可入大學嗎?有公德心、樂於服務的人能入大學嗎?不、不、不,這些都不是入大學的條件,入大學只有一個條件,就是公開試成績要“超過20 分就最穩陣嘞”!

    其實,我在教育界服務多年,我也實在不明白一個現象:
    小學挑幼稚園的學生時,面試時其中一個要求的質素就是要他們「聽話」,百厭及過份好動通常不受小學教師歡迎;
    中學挑小學的學生時,除了成績外,其中重要的指標就是他們的conduct 不能不及格;
    那為何大學在取錄學生時,除了成績以外,學生的品行及個人質素可以完全不理?
    我曾與一名用操口辱罵老師被我記大過的學生有以下的真實對話:

    校長:阿強,你用操口辱罵老師,我而家記你一個大過,停學三天!
    阿強:校長,你記就記啦,我唔介意喎!停學三天就停啦,我當放假啫!
    校長(憤怒):阿強,你唔好咁得戚,你如果在學校的紀錄咁差,對你第日一定有好大影響!
    阿強(嬉笑):校長,你唔好兇我,唔好以為我唔知,入大學係唔睇厘啲嘢架!

    (以上是真實的對話,我真係比個學生吹到啤啤聲,入大學真係唔睇厘啲嘢架!)

    神經,你而家可能多多少少明白到那批精英大學生為何品格差劣、粗口橫飛啦!因為他們只要成績好,就能入大學。不能入大學的那一群,就由於看不到前景,對社會也充滿怨憤,所以積壓著的那份情緒容易在社會運動中爆發出來。

    在中學中,當學校想做多一點德育工作去培養學生時,現實裡卻沒有太多空間,中學對小學在培養學生人格上作出的努力實在無以為繼!當中學教師去談愛、尊重、包容、孝順...時,家長及學生會說:老師,out C 喎 (out of syllabus) ,教書啦!

    今天的教育系統,令一群陪跑的青年人看不到明天,部份絕望地結束生命;今天的教育系統,培育了一批不重道德的「社會精英」。

    粗口爛舌,勇武抗爭,是部份「社會精英」的必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