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顧
〔#8張圖超渡2020?#2020ciao 〕
政經八百跟大家一起走完了2020,我們選出了8個主軸,看完就一起超渡這一年吧....
❶ How to zoom? 2020的勝利組
爛到有剩的一年,還是有一票人生勝利組 — 遠程辦公軟體、半導體、資訊科技、海運......
#年度回顧
〔#8張圖超渡2020?#2020ciao 〕
政經八百跟大家一起走完了2020,我們選出了8個主軸,看完就一起超渡這一年吧....
❶ How to zoom? 2020的勝利組
爛到有剩的一年,還是有一票人生勝利組 — 遠程辦公軟體、半導體、資訊科技、海運...
疫情加速電子化的趨勢,科技業因而受惠,標普500中,IT產業以超過40%的成長推高指數。
企業客戶增加,Zoom第一季使用量暴增20倍,第三季營收也比去年同期成長近四倍,下半年則可以看到微軟的Teams成長幅度趕上腳步。線下產業則被迫趕上潮流,公部門、傳統媒體、零售業都得找到網路發展的策略,造福系統承包商~
台灣最有感的莫過於半導體業盈收成長,雲端、數據處理等都依賴晶片發展,除了促成臺灣GDP成長,想必工程師朋友們分紅也多一袋?今年半導體業更貢獻了三樁大型收購案,是本世紀最佳成績!
❷ 脫歐協議出爐:金融城換人做?
花了四年,英國和歐盟終於在聖誕前夕達成史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雙方貿易可以減少繁雜的程序、商品幾乎都能免於關稅與配額。爭議不斷的漁產與水域上,兩邊折衷同意了五年的過渡期與配額縮減。
然而倫敦金融城的前景不明朗!早在疫情開始前,倫敦的大型投行就計畫大規模減少辦公室租賃面積。如巴克萊銀行考慮退出金融區的大樓,減少脫歐、景氣波動的風險。
歐盟執委會有權利隨時取消非會員國的「金融市場准入」,讓在英國的銀行不能繼續在歐洲提供服務,導致許多銀行漸漸把各部門人頭移到巴黎、法蘭克福與阿姆斯特丹了:c
❸ 台幣連破防線:該換了嗎?
新台幣兌美元進逼28元的關卡,這波升值已經持續十個月了,但好像還沒到盡頭?
升值不利外銷,大立光、晶圓廠、外銷傳產等的毛利率都得承受匯率損失。台積電更改以美元出財測來避免失真。
隨之而來,台灣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然而,因為疫情影響,美國短期內會持續寬鬆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美元供給過剩必然會繼續弱化、壓迫台幣升值。接下來央行會如何執行貨幣政策避免被列入操縱國呢?
❹ 大到不能倒?反壟斷當道
2021年對幾家公司可能不好過:谷歌、臉書、蘋果、亞馬遜、阿里巴巴。
美國國會歷時一年多進行四大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7月眾議院更召開了聽證會。公佈了超厚的調查報告後,各州與政府部會首先對谷歌與臉書提告,討論反壟斷法是否需要與時俱進。
四大巨頭與微軟過去都依靠收併購與研發資本擴大存在感,自疫情爆發,線上產業大搶市佔率,電子廣告、通訊、電商等都讓它們市值水漲船高,蘋果與亞馬遜市值將近翻倍,利潤也有所成長。
中國監管單位不知道是否被美國啟發到?在聖誕節前夕以「二選一」為題對阿里巴巴立案反壟斷調查,加上螞蟻集團上市被喊卡的風波,讓人摸不清中國最大公司的未來如何。
❺ 美中拉鋸?大選完的觀望
這一年來美中關係持續惡化,川普讓挺台法案通過、官員訪台就已經捅中國好幾刀。雙向投資額繼續減緩,如果沒有騰訊對環球音樂的投資,中國在美直接投資將會創向十年來新低。
不能不提的還有華為與TikTok的波折。商務部今年大力封鎖華為,不讓華為拿到晶片,造成麒麟晶片停產。原本可能被迫出售的TikTok官司告捷,商務部目前暫停制裁。共患難的還有中芯等數十家中國企業都在年底被納入實體清單。
另外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今年2月生效,不過截至11月採購目標達成率只有大概六成。
❻ 致我們:疫情下的市井小民
上半年疫情爆發讓各地失業率一度飆上歷史新高,然而拆解來看,還有社會與勞動市場結構造成的問題。
在美國每四位20-24歲的人就有一位因疫情失業,這也是因為基層員工、自由業與餐飲零售業首當其衝。要如何讓失業人口能進入後疫情職場成為一大難題~
另外,高教育背景的人口中,更多人能以遠程辦公應對疫情,相對於此許多服務業職缺可能就此消失。另一方面,新加坡的案例更是高度集中在衛生環境比較差的移工宿舍,裡外如同兩個世界。
❼ 美股最震盪的一年:熔斷與新高
「還沒到底啦!」
玩股票的壯士還在等到底嗎?都說2008後的美股熱度是量化寬鬆(QE)的成果,一路漲到今年疫情大恐慌,兩週內四次觸發熔斷。
然而,當時我們肯定沒想到市場這麼樂觀。在美國財政政策、大選明朗、以及大型科技股的支持下,V字型回升,道瓊更站上三萬點。科技股其實只佔美國 GDP 8%,市值卻佔超過35%,美股持續邁向新高~
❽ 繼續過日子:後疫情生活
有些工作成為舊時代的回憶,新的可能浮現,2021年我們得投身於變化。
疫情除了加速零售業電子化、辦公模式改變,還重塑了財金行業的樣貌。電子支付的發展趨勢本來就很清晰,而這場疫情更讓金融科技以倍速成長~
在美國,4月的網銀新用戶就成長了200%。年初以來,傳統銀行的市場佔額減少了近10%,防疫更大力帶動非接觸式支付系統的應用,金融界市值成長最多的Visa、Mastercard、PayPal等全是支付科技大戶。
回到台灣,法規要如何因應全球趨勢?今年我們看到樂天拿下第一張純網銀牌照,傳統銀行得積極發展網銀服務應戰,競爭激烈令人期待。
小結:2020快走開~
長華科技職缺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球淨零趨勢,帶來「#綠領🌏🟢」新職缺!國際能源署預估全球相關產業將增加約1,400 萬個工作職缺,「綠領」將是 #未來市場的熱門人才🔥。邀請台達電子能源系統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艾祖華、大同公司智慧能源事業部 微電網及儲能系統處處長蔡知達,為你分析!
【本節目由台灣新思科技贊助播出】
#IC之音 #永續能源八堂課 #永續能源八堂課系列講師 #淨零趨勢 #台達電子 #能源系統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艾祖華 #大同公司 #智慧能源事業部 #微電網及儲能系統處處長蔡知達
長華科技職缺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工業局攜手SEMI、美國在台協會 AIT
替台灣產業注入國際新動能!💪
為幫助國內產業尋找國際化專業人才,工業局攜手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美國在台協會 AIT,於今(9/17)舉辦「DIGI+ x TCA 2021國際數位人才就業媒合會」,共有 25 家國際科技企業參與,釋出超過 250 個職缺,近 2 成在台外籍專業人才參與,替台灣產業注入國際新動能!
👨💼經濟部工業局呂正華局長表示:
「工業局自2017年起,即持續推動跨域數位人才之培育,結合產學研各單位,提供臺灣大三至碩士在學學生,前往如:台灣大哥大、智冠科技、工研院、國衛院、金工中心等企業單位或法人,進行數位技能培訓與實務專題研習,迄今已培訓超過1,600名跨域數位人才,更成功輔導許多非資通訊背景之學生,具備進入資訊產業所需的跨領域技能,也有許多同學因此進入如台積電、聯發科等企業任職。」
#主題演講 #最新趨勢 #關鍵職能
本次活動除了尋才求職一對一面試外,還有 2 場主題演講,分別由藝珂集團躍科人才Isaac Liang協理,分享最新國際數位人才發展趨勢;以及安森美半導體Jacqueline Chien人資長,分享國際人才所需的關鍵職能,協助求職朋友瞭解自身定位並掌握所需專業能力。
#國際人才交流
今年首度將人才培育對象從臺灣學子延伸至在臺國際學生,共提供 59 名來自 23 國的在臺外籍生進入我國產業實習機會,加速培育具備數位科技與國際競爭力之專業人才。
此外,今年也促成 20 名臺灣學生至和泰大金、互聯安睿、全球智慧城市聯盟GO SMART、Caloudi等單位進行國際實務專題訓練,透過🇺🇸美國、🇨🇦加拿大、🇳🇱荷蘭、🇯🇵日本、🇦🇺澳洲等國家之海外業師或專家,與國內業師進行雙軌指導,以強化臺灣學子國際觀與實務經驗,促進與國際合作的機會。
#持續合作 #培養國際人才
經濟部工業局去年已與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合作「SEMICON Taiwan 2020人才培育特展」,今年再度攜手合作,擴大辦理本次國際人才就業媒合會,未來也將共同持續推動產業人才交流,辦理國際產業交流論壇,並邀請海外專家與國內產業互動分享,以促進我國人才之國際交流,詳情請關注DIGI+ Talent以及TCA粉絲專頁,以獲得活動最新消息。
DIGI+Talent 跨域數位人才加速躍升計畫
Talent Circulation Alliance 人才循環大聯盟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s://www.moeaidb.gov.tw/external/ctlr?PRO=news.rwdNewsView&id=37082
長華科技職缺 在 黃明賢 屏東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賢來質詢 安安請回答 |#5 屏東三高特區.高鐵.高科技.高房價?
#大禮從天而降
#屏東華麗轉身?
就在上週六(9/4),蘇貞昌院長帶著「大禮」返鄉,除了高鐵特區,更加碼承諾加速推動屏東科學園區與科技產業區以外,還將擴大規劃雙語實驗學校以配合科學園區與產業的發展推動,從蘇院長跟科技部官員口若懸河的大開支票,屏東就要從 #站尾包衰 變成 #冠絕群倫 的南方科技產業之都了?
#兩業問題尚待解決
#產業潛力能否發揮
#就業機會人才供應
在本會期的業務部門報告與總質詢中,我就屏東科技園區議題詢就教潘孟安縣長,我認為科技園區的成功關鍵在 #交通 、#人才 與 #腹地,但屏東科學園區腹地與預估就業機會只有台南科學園區十分之一不到的現況下,卻預估能帶來新台幣360億的產值(將近南科的一半 – 775億),但屏科現在規劃的產業發展(智慧農醫、太空科技與循環材料)方向真的帶來那麼大的產值嗎?
再者,創造充沛的就業機會也是我們對設立科技園區的期望,但這也跟高科技產業發展與專業人才供給息息相關,高教體系(中山大與屏科大)與屏東在地技職體系的產學合作以及設置雙語實驗學校雖然對的基層產業教育的有所裨益,但是在提升整體產業的含金量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上的效益還是有待討論,若無法有效解決這些挑戰,我們非常憂心屏東科學園區創造的不是屏東在地就業機會,而是屏東市房價紀錄!
#本末倒置未蒙其利
#職缺在哪機會在哪
對於高鐵特區、科學園區與伴隨的各種計劃,我們都不會拒之門外,然而我們不能一廂情願的認為這些園區就是推動屏東發展的萬靈丹,產業前景與伴隨的就業機會是科學園區與屏東轉型的關鍵,而這正是地方縣府與中央行政院要通盤規劃的重中之重,若只有科學之名,但無法帶來對應的就業機會與產值的科技園區,只是讓屏東的發展虛胖炒高房價的根源而已!
#屏東縣議員黃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