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長安洛陽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長安洛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安洛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安洛陽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近日看鍾玲女士寫的《餘響入霜鍾:禪宗祖師傳奇》有許多豁然開朗之見,與大家分享其一是有關神會禪師與詩人王維的故事: 王維出生在世族名門,母親世北宗門派普寂國師的在家弟子,從小就修習神秀一脈的漸悟法門。 中年時,他的書畫早已傳遍大唐天下,但官運不濟,到了四十還只是個七品下的殿中侍御史。有次他聽說南陽...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阿湯趣歷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長安洛陽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21 23:15:34

#王維的幸運詩 唐朝安史之亂,王維落入了安祿山的魔爪。安祿山在凝碧池設宴耍樂。面對如此歡快場面,居然作為高官的王維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還煞有介事地唱反調寫了反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為何王維最後安然無恙? 一首唐詩救了王維的命 一般來說,唐朝的名詩...

長安洛陽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13:53:36

⭕️第262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神秀」,讀過《六祖壇經》知道神秀大師與惠能大師的菩提偈語公案,後來惠能大師成了禪宗六祖,神秀大師從此以後好像退出歷史舞台,其實並沒有,我們後世佛弟子修持經咒,其實修得都是神秀大師「漸悟」的法門,惠能祖師的「頓悟」法門,除了根器深重的人,一般來說大部分不外顯,台灣佛教...

  • 長安洛陽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6 18:10:36
    有 2 人按讚

    近日看鍾玲女士寫的《餘響入霜鍾:禪宗祖師傳奇》有許多豁然開朗之見,與大家分享其一是有關神會禪師與詩人王維的故事:

    王維出生在世族名門,母親世北宗門派普寂國師的在家弟子,從小就修習神秀一脈的漸悟法門。

    中年時,他的書畫早已傳遍大唐天下,但官運不濟,到了四十還只是個七品下的殿中侍御史。有次他聽說南陽龍興寺的神會和尚是嶺南頓教惠能禪師的高徒,佛法精湛,禪語銳利,發人省悟,便希望能在出差途上相會。

    見面時,王維問神會:「我們居士求解脫,是不是靠努力修清淨心?(北宗禪)」
    神會微微一笑:「你的心本來就清淨,動努力修行之念,就是妄心(南宗禪)。」

    過了五年,王維升官。當時神會的佛法也受到不少朝廷大臣推崇,王維由長安到洛陽去探望他,見到寺內僧人連走路都神氣充盈、兩人一排、步履整齊、衣袖生風。殿堂鮮亮整齊、香客不斷。王維祝賀神會說:「荷澤寺氣象宏大,頓教興旺可期。」
    哪知神會一臉肅靜地說:「王居士,旺和衰,寵和辱,一體兩面,並無分別,這是我師父惠能老和尚的教導。以後十年我會歷遍寵辱,你十年內也會經歷遍。」
    王維一驚,皺著眉頭問:「請禪師指點。」
    神會說:「記住,到時你要寵辱不驚,回歸自性。這就是達摩祖師傳授下來的隨緣行,要做到苦樂齊受。」

    之後,王維經歷安祿山叛變,面對是否要效忠新王,還是以死報國時,他想到「寵辱不驚」四字-而能轉心度過。因為他體會到學習佛法的人面對難關,應該試圖化解,試圖承受,而不是自絕。軟禁一年多,郭子儀軍隊收復長安、洛陽,王維又被升官,可是他的心不安,覺得自己應是天下人唾棄的叛徒,活在自責中百受煎熬。有一天他突然想到神會禪師跟他說過的隨緣行,即是要苦樂齊受。於是他想通了,自己應該泰然接受皇恩,再以行動來懺悔,他把自己珍惜的身外之物都捨棄,希望能回歸本性,家中蒐集的古玩、書畫也都送給朋友,官舍空蕩蕩的,非常簡樸,並且把自己過去兩年的薪俸全捐出來施粥給貧民;每天在長安官宅中供養十多位僧人,跟他們談論佛經。
    ........................................................
    🌻這段故事讓我想起人生總有起起落落
    我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在跟這顆心相處
    遇到逆境時
    輕者
    找人訴苦
    以美食來填補
    或者,尋找各種娛樂的方式
    重者
    咒怨他人
    傷人報復
    這些都是自心著在煩惱與相上
    然而,神會禪師曾說「心如虛空,本來就沒有動靜,日升就亮起來,日落就暗下來,空間的明暗自有來去,但虛空本身沒有變化。」
    所以,我現在在修學的是觀一切心、除一切心
    心本無心,但我們的思考、知識、習慣已經建立了很快的反應機制
    譬如:我曾試過,若不動此念想,便不會生此境。
    念想先生於心,當我們發現到就趕緊把它熄滅;如果一味地追逐此念想,很快就會在肢體、語言上表現出來,相對地他人的心若動了相似的念,兩者和合就會產生共境。
    簡單來說,我對某人心生厭,若一再起想起過去發生的事,再搭配對方的行為,很容易我在肢體表情上會產生厭惡感,而對方若敏覺到,兩人彼此厭惡之心就會相合,(大家一定都覺得話沒有說出來,對方怎麼知道,事實上,我覺得看眼神就知道,因為一個人的意念可以從眼神觀察出來,你不可能對一個厭惡的人生真正的笑容。)故煩惱的解方不在他人身上,而在自己的心,能觀能止能熄能滅。
    以此共勉~🙏🏻

  • 長安洛陽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0 20:00:00
    有 277 人按讚

    #王維的幸運詩

    唐朝安史之亂,王維落入了安祿山的魔爪。安祿山在凝碧池設宴耍樂。面對如此歡快場面,居然作為高官的王維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還煞有介事地唱反調寫了反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為何王維最後安然無恙?

    ---------------------------------------------------------------------------

    一首唐詩救了王維的命

    一般來說,唐朝的名詩人都或多或少受到過這樣那樣的磨難,程度不同而已。換句話說,從來紈絝無偉男,歌詞都有唱曰「不經風雨,怎見彩虹」呢,所以苦難絕對也算是詩人的另類財富了。
      原本高中狀元的王維一開始是有好日子過的,立馬被授與了中央級官職,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和岐王等皇家子弟玩起來也更加威風有派的樣子。
    可惜快樂的日子都是比較短暫(人生有時候還真是有點像來受原罪),這也反襯了人生的無奈。當時王維的官板凳還沒坐熱,就因為官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受牽連,而被貶為濟州司法參軍,趕出了長安。之後浮浮沉沉,後來乾脆辭官回京都賦閑並開始學佛法,這就意味着他的黃金時代青年時期就這樣無奈地「荒廢」了。
      後來,他在長安遇見了田園詩的另一幹將孟浩然,弄出了一些「大男人鑽床底」之類的笑話,兩個失意男人最後也只能取隱居進行時,都是李白式的宅男啊,王維還成了一個準佛教徒。反正這兩個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人生態度淡遠,詩歌也特別淡遠有韻味,能給人以無限想像空間和藝術享受的淡遠,令人陶醉。
      再後來,做久了宅男的王維,雖然有了一點官途中興的跡象,又瀟灑地做起了朝官,誰知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安史之亂」一起,叛軍攻陷長安洛陽,天下大亂,連皇帝也成了範跑跑。
      據說王維也曾隨從護駕,進行革命性長征式大轉移,不料運氣不好行程中掉隊了,於是落入了安祿山的魔爪。此時的王維還能堅貞不屈忠心耿耿,反正就是無限忠於李隆基,甚至為了不想給叛軍工作而亂服藥找病,又假裝不能說話,他認為這樣成了一個「廢人」就不會被強迫任偽職了,可惜他還是打錯了算盤,是禍當然會躲不過,就因為他的名頭太大、光圈太炫,果然是懷璧其罪啊,附庸風雅的安祿山為了顯示自己愛才的一面,特意把王維帶到洛陽,不管他願意不願意,立馬硬塞給他一個給事中的官職(這也太強人所難了吧,這麼離譜的授官法當然也預示了安祿山的失敗,沒章法啊),還差點因為偽職而丟了性命。
      要不是叛軍在凝碧池設宴耍樂風波,王維後來的命運倒是很懸,那時盛宴就像現在的新春團拜會的那種樣子,全部召來皇家梨園樂工進行軍民聯歡慰問演出,用歌舞昇平來表示在安領袖的英明領導下,人民過上欣欣向榮的幸福生活,即使是壞人也知道宣傳的偉大力量也。
      然而最煞風景的是,面對如此歡快場面,居然作為高官的王維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愁雲滿面的樣子,好像安祿山欠了他千年爛帳不還似的。不僅如此,王維還煞有介事地唱反調寫了反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
      這事在安祿山的圈子裏像炸了鍋一樣轟動,這不是反了嗎?王維當時一定是神經短路暈了頭,又或者說他已經把生命置之度外,什麼都看破看淡了,如他那田園詩般淡,反正就是要借詩表達一種強烈不滿,也變相宣佈了對安祿山的不忠,不知安祿山為什麼對唱反調有二心的他不施以極刑,可能是還需要王維這樣的國寶撐場面吧,反正這反詩在唐朝皇帝駐留的地方廣為傳誦,也大大激勵了大家平叛抗戰的心。
      而最終這首詩還成了王維的幸運詩,稱為「免死金牌」都不為過。反正後來跟着安祿山並任偽職的人都被朝廷定了罪,王維卻因這首在凝碧池前思慕唐朝天子的小詩,讓其幸運地撿了一條老命,也算是無價之寶了,唐詩又多了一個救命的功能,簡直堪比最牛的4G手機還多功能。
      經此大磨難,王維的運氣又一次達到波峰,做到人生中最大的官尚書右丞(看過一些資料,據說這官要硬比喻的話,就類似於現在的國務院辦公廳主任什麼的,實職要職啊)。王維的詩被列入妙品上上等,他作畫的構思也是這樣。據《唐才子傳》表揚王維曰:至山水準遠,雲勢石色,皆天機所到,非學而能。自為詩雲:「當代謬詞客,前身應畫師。」果然也是像李白一樣的天上下凡神仙也,天才啊,吾輩是學不來的,你只有流口水的份。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王維 #安祿山 #唐詩

  • 長安洛陽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04 20:00:03
    有 186 人按讚

    「人字形」的隋唐大運河,為何到後來被「拉直」成京杭大運河

    歷史春秋網

    作者:計白當黑
        
    唐朝詩人皮日休留有「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的詩句,詩中的「此河」指的就是大運河。人們通常認為隋煬帝楊廣修建了現在依然發揮作用的大運河。

    其實大運河分為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前者南北走向,兼顧東西,是「人字形」的,後者縱穿南北,橫臥東南,呈「一字形」,到底是什麼原因拉直了大運河呢?

    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大業元年(605年)三月,隋煬帝組織上百萬民夫,開挖連通黃河和淮河的永濟渠,拉開了修建隋唐大運河的序幕。整條運河全長2700公里,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抵餘杭(今浙江杭州),地跨京、津、冀、魯、豫、皖、蘇、浙等8個省市,綴連黃河、海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5大水系,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隋唐大運河縱貫華北平原、淮河平原、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是隋、唐、宋時期的重要經濟命脈,它以漕運為主兼及其它商品運輸,不僅節省了巨大的物流成本,還帶動了運河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同時,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原漢族文化的交融,促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生成、鞏固和壯大。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對隋唐大運河實行局部修鑿,京杭大運河由此登上歷史舞台。儘管起止點相同,但它全長1797公里,途經京、津、冀、魯、皖、蘇等6個省市,主要水源由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等組成的「南四湖」補充。與隋唐大運河相比,京杭大運河縮短了903公里。至今,它仍然是重要的航運水道,與長城、坎兒井並稱「中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

    政治重心偏移,隋唐大運河命運堪憂

    隋唐大運河惠及隋、唐、宋三朝,輻射長安、洛陽、開封、杭州、揚州等世界級大城市,奠定了唐朝的開元盛世和宋朝的經濟繁榮。可以說,在隋唐大運河的滋養下,奠定了唐宋數百年的長治久安、豐衣足食。

    公元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遷都大都後,隋唐大運河愈發顯得不合時宜。當時的政治中心在大都,並非唐宋時期的中原腹地。隨著政治中心的東移,迫切需要江南輸送的錢糧物資。受到隋唐大運河走向的限制,物資經過多次水陸轉載才能到達目的地,運輸效率低下,增加物流成本。而江南地區在全國經濟總量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隋唐大運河難以適應社會經濟交流的要求,必須進行升級改造,截彎取直。

    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因「習水利,巧思絕人」,引起了忽必烈的重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監,成為當時興修水利的骨幹成員。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郭守敬受命考察河北、山東山川地形。經過考察,他提出了拉直隋唐大運河的初步方案,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上報朝廷。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身為都水監的郭守敬開始主持運河改道工程。在十年間,工程以江蘇清江為基點,在其南北兩南岸分別施工。清江北岸開挖「洛州河」和「會通河」,沿河的天然湖泊補充了巨額水量,船隻可直航天津,同時,開鑿大運河最北端的「通惠河」,運河從通州至大都積水潭,清江南岸鑿通邗溝和江南運河,抵達終點杭州。如此一來,京杭大運河初具雛形。清朝中期名臣朱軾稱讚郭守敬「所陳水利,言未盡從,然功烈赫赫」。

    黃河水患頻發,隋唐大運河陣痛不止

    從走勢來看,隋唐大運河分為「一撇一捺」兩部分。一撇是運河的下半部,自揚州始,運河向西北延伸,斜穿安徽,進入淮河流域,再經河南,接通黃河,到達洛陽。一捺是運河的上半部,運河從黃河轉向東北,流經河北,穿越海河,終至涿郡。

    由於與黃河連接,給隋唐大運河帶來了不穩定因素。黃河中游穿行於黃土高原之間,河水中夾雜著大量泥沙,有「斗水七沙」之稱。據統計,黃河年輸沙量最多時達39.1億噸,年均輸沙量為16億噸。最高含沙量為920千克/m³,年均含沙量達37.8公斤/m³,因此,黃河是世界是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黃河裹脅大量泥沙,導致河道變窄、河床抬高、水利設施淤塞,形成地上河奇觀。出現洪水時,在巨大水量和泥沙的衝擊下,黃河下游堤壩極易發生潰堤,嚴重威脅兩岸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黃河在2540年中,有543年發生決溢事件,總共決溢達1590次。隋唐大運河受到黃河水患的影響,下半部絕大部分故道已經埋入地下,唯有考古發掘才能證明它的存在。

    地緣政治變化,隋唐大運河難挽狂瀾

    隋文帝楊堅實現了南北統一後,在江南地區推行諸多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造成當地門閥士族和關隴貴族之間的矛盾。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十一月,江南地區降而復叛,暴露出隋朝內部的裂痕和不穩定。

    事實上,江南地區經濟發達,「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關中地區作為首都,是全國的政治和軍事中心。隋煬帝通過隋唐大運河溝通南北,調動東南地區的錢糧,供養西北地區軍需消耗,雙方各取所需,達成戰略平衡,實現南北和諧共處。

    隨著政治中心的東移,產生了新的地緣政治。南宋詩人辛棄疾曾坦言:「夫守江而喪淮,吳、陳、南唐之事可見也。」足見淮河流域對江南的重要性。明朝地理學家顧祖禹強調:「南直以江淮為險,而守江者莫如守淮」也就是說軍事上守江不如守淮。他還提出:「淮甸者國之唇,江南者國之齒。」由此確立了淮河和江南唇齒相依的戰略關係。

    故此,將東西走向的隋唐大運河改建為南北走向的京杭大運河,無疑是一筆性價比極高的投資,不但可以利用高效的航運,進行戰略機動、兵員調配、物資供給等軍事行動,還能為南方提供軍事戰略屏障,使北方政治軍事重鎮和南方經濟重心有機結合,形成統一的整體。

    不論隋唐大運河還是京杭大運河,是封建王朝保持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動脈,產生了特有而豐富的自然景色和人文資源。隋唐大運河被拉直,順應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對時代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說隋唐大運河是弓臂,那麼京杭大運河就是弓弦,兩者合力,射出了中華民族偉大繁榮之箭。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糕點 #點心 #茶點 #豚皮餅 #酥黃獨 #古剌赤 #翠縷面 #帶骨鮑螺 #水粉湯圓

  • 長安洛陽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09 09:15:01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 長安洛陽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4-23 08:45:02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