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鏡子霧化如何處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鏡子霧化如何處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鏡子霧化如何處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鏡子霧化如何處理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當孩子平安誕生,我們只是完成了生理上父母的任務, 教養的每一天,卻讓我們做好心理父母的責任與使命, 孩子的反饋與互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傳承的美麗與可貴, 陪著孩子長大,也讓自己成熟,是親子之間的愛讓彼此共好。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

鏡子霧化如何處理 在 ?Anna C. 彤彤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2 20:38:23

🔍 #彤彤愛美x臉部保養 - 最近越來越悶熱 因爲戴口罩臉上的粉刺痘痘越來越猖狂 連化妝都遮不太住 看的心情真的很差 但是千萬不要自己清理 還是交給專家的處理皮膚才不會二次傷害 一定要定期去做臉 不然用再好保養品其實都吸收不進去 這次來中壢SOGO附近的Facial beauty 皮膚專家做全臉保...

鏡子霧化如何處理 在 鐘郁凝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3:03:35

8/31 時間繞成一個沒有形狀的形狀。龐大、具毀滅性,當它向前,我只能被穿過。但是當這樣毀滅式的洗禮不停重複,習慣了居然也讓我感到通體舒暢,這塊渾沌帶走了我和我丟不下的記憶,畫面混在灰色、看不出形狀的霧氣裡直到躁點把它分解。一幀一幀的它們離開我,我在時間抬腳後也向前。   從去年冬天,我在寒冷裡休克...

鏡子霧化如何處理 在 @Unicmoon_ Tin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2:14:34

▪🄼🄰🄺🄴🅄🄿 🅃🄴🅂🅃🄸🄽🄶▪ 厲害的來了!早就耳聞 @maybelline Superstay 系列高遮瑕度和服貼的妝感,本就對他有極高興趣,今天讓我來幫大家試試看它上臉的效果如何! *(顏色請看P2後) . . 🔔選色 我的色號 120 內斂,是自然偏黃的顏色,可以校正臉上的泛紅和血管。質地柔...

  • 鏡子霧化如何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0:19:15
    有 60 人按讚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當孩子平安誕生,我們只是完成了生理上父母的任務,
    教養的每一天,卻讓我們做好心理父母的責任與使命,
    孩子的反饋與互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傳承的美麗與可貴,
    陪著孩子長大,也讓自己成熟,是親子之間的愛讓彼此共好。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

    孩子幾歲,我們就當了幾年的父母,而且還要靠不停地覺察與修正,找到親子之間最容易溝通與相處的模式,好好陪著孩子長大,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起初,只有大兒子時,我是個嚴格的母親,生活起居作息,都一板一眼的執行。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很審慎的對待與回答,所以養就了哥哥很便己的口才和思考邏輯,甚至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心,和追求完美的個性。

    常常在白天,我處罰過他或是兇過他,在夜裡,看著他熟睡而可愛的臉龐,會流著淚跟他說對不起。即便每次處罰過他之後,我一定會抱抱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達成母子和解,但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經常因為自己的教養方式而陷入後悔,這種複雜與錯亂的教養心情,一如在迷霧中找著出路,你知道自己一定能出得去,卻又徬徨驚恐於一時找不到出口。

    弟弟出生後,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我也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一天,我們母子三個人在玩,二歲半的祐亨突然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笑著回答:「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
    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當時,我的心真真實實受到震撼。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敘述這個故事。那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一次覺醒。

    我自以為給了孩子一樣的愛,但孩子接受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我要努力的,就是在付出與接收之間,讓那感覺誤差的距離拉近,讓愛不致於在傳遞中被誤解、被錯判、甚至孩子根本沒有接受到那份愛。

    那份覺醒也讓我發現,自己需要的愛要學習說出來。

    哥哥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個禮拜,因為他學習能力強,也很會陳述校園發生的事,所以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也適應得很好,更期待一周後要在學校午睡。
    但當開始在學校午睡時,問題與衝突才正式浮現。他抗拒午睡,最後甚至抗拒上學。那時,幼兒園的園長跟我說:「祐亨媽媽,我發現妳在潛意識中,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是啊!難怪我對他這般嚴厲、這般認真、這般在乎,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竭盡所能地教導他,只因為我希望他是一個完美的小孩?!

    天啊!我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大人了,我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常常會忘記他還是一個在學習中成長的孩子,卻戴著看大人的濾鏡在檢查孩子,這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二次覺醒。

    這份覺醒也讓我回想到跟大學同學對話時,提到我並不想生養孩子這件事,因為我無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原來深埋在心底的心病,要自己去扒開來治療才可能痊癒。

    當弟弟也慢慢成長,兄弟之間開始會有衝突、有口角、有肢體上大大小小的碰撞,因為我太在乎關係的和諧,他們之間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太認真對待,造成孩子們愈來愈會爭寵,最後終於壓垮了我的理智線。

    有天,我真的要衝上四樓去跳樓,想要一死百了,留著他們自己再去爭、再去吵、再去後悔。孩子們哭著、抱著我,我也在哭。三個人筋疲力盡地哭成一團。

    不論是當下或如今回想起這件事,我都自責不已,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實在是太任性了!

    我發現原來的情緒是會生病的,所以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也回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探詢問題的緣起,剖析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情緒表現。後來,我明白了這是種報復心態,源自於小時候。當時父母在吵架後,母親會離開家去外地工作。這一離開,從來都不知道會是多久。小時侯我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到家見不著母親。母親一消失,不知道又會是多少個日子,我又得經歷深深的期盼與無盡的等待。

    因為我失去過母愛,那份痛苦始終沒有被消化,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嚐嚐那份失去的痛苦。拿自己受過的傷害來傷害孩子,這種報復的心態,著實令我不寒而慄。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們,報復他們?我要做一個好大人。

    於是,我有了教養孩子上的第三次覺醒。我找回在童年中受傷的自己,用現在成熟的自己去療癒童年受傷的心靈。

    在第一次覺醒中我發現,每一對新手父母一定都有過慌亂而不知所措的困頓時期,雖然我們很愛孩子,卻不一定很會照顧孩子,因為沒有經驗,會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給孩子愛,比方說,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是因為我們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愛他,但孩子只接收到被罵、被打的討厭和恐懼,他怎麼會覺得那是父母在愛他呢﹖愛孩子,是要用耐心好好跟孩子說話,是要為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在心平氣和地說與做中,孩子才可能學習到正確的事,你付出的愛才可能真正的被傳遞與接收。

    在第二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樣,常常用大人的濾鏡來看孩子,在心中都有一個完美孩子的模範,以為孩子學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無法忍受孩子會犯錯、會吵鬧,會發脾氣甚至會頂嘴,這些狀況在只有生養一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明顯。因為獨生子女享有父母的一切照顧,父母也自然會把所有的期望與想像都投射在他的身上,但孩子跟我們一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在努力學習與成長的小孩。

    很多人在教養孩子發現問題後,會重新審視自己跟原生家庭間尚未解決的課題,這也是我在第三次覺醒中的深切反省,因為我們想把孩子教養好,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生命中尚未處理好的事情,比方說跟父母和手足的關係,還有相處模式。如果沒有透過覺察與改變,我們會很自然復刻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套用在對待下一代身上,但這樣做卻不一定正確。

    教養就像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鏡子,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後,會發現他說的話、做的事,怎麼都跟我們這麼像﹖這樣的發現,會讓我們對教養的態度更慎重,更謹言慎行。同時,發現生養孩子的不容易之後,會讓我們回過頭感謝父母當初的養育之恩,並藉機修補之前親情有漏洞或缺損之處。

    為人父母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覺醒中,找回失去的自己,慢慢變圓滿與睿智,這需要我們持續保持學習。

    #感謝孩子,讓我學會如何成為好父母。

    我們把孩子從子宮中擠壓而出生,孩子卻把我們擠入自我成熟的陣痛之中,因為我們要給孩子做示範,所以要不停學習與優化自己。看著是我們在教養孩子,但孩子帶給我們的反饋和省思,其實遠比我們付出的多。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在付出中,一直在被虛耗與掏空。

    保持覺察與調整,協助孩子完成階段性的需求與成長,當孩子愈長大,父母也愈成熟,生活就會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蜜與和樂。

    延伸閱讀: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 鏡子霧化如何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1 09:48:30
    有 270 人按讚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當孩子平安誕生,我們只是完成了生理上父母的任務,
    教養的每一天,卻讓我們做好心理父母的責任與使命,
    孩子的反饋與互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傳承的美麗與可貴,
    陪著孩子長大,也讓自己成熟,是親子之間的愛讓彼此共好。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

    孩子幾歲,我們就當了幾年的父母,而且還要靠不停地覺察與修正,找到親子之間最容易溝通與相處的模式,好好陪著孩子長大,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起初,只有大兒子時,我是個嚴格的母親,生活起居作息,都一板一眼的執行。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很審慎的對待與回答,所以養就了哥哥很便己的口才和思考邏輯,甚至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心,和追求完美的個性。

    常常在白天,我處罰過他或是兇過他,在夜裡,看著他熟睡而可愛的臉龐,會流著淚跟他說對不起。即便每次處罰過他之後,我一定會抱抱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達成母子和解,但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會常常為自己的教養方式陷入後悔,這種複雜與錯亂的教養心情,一如在迷霧中找著出路,你知道自己一定會出去,卻又徬徨驚恐於一時找不到出口。

    弟弟出生後,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我也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一天,我們母子三個人在玩,二歲半的祐亨突然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笑著回答:「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
    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當時,我的心真真實實受到震撼。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敘述這個故事。那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一次覺醒。

    我自以為給了孩子一樣的愛,但孩子接受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我要努力的,就是在付出與接收之間,讓那誤差的距離如何拉近,如何不致讓愛在傳遞中被誤解、被錯判、甚至沒有接受到那份愛。

    那份覺醒也讓我發現,自己需要的愛要學習說出來。

    哥哥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個禮拜,因為他學習能力強,也很會陳述校園發生的事,所以很開心也適應得很好,更期待一周後要在學校午睡。
    但當開始在學校午睡時,問題與衝突才正式浮現。他抗拒午睡,最後甚至抗拒上學。那時,幼兒園的園長跟我說:「祐亨媽媽,我發現妳在潛意識中,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是啊!難怪我對他這般嚴厲、這般認真、這般在乎,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竭盡所能地教導他,只因為我希望他是一個完美的小孩?!天啊!我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大人了,我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常常會忘記他還是一個在學習中成長的孩子,卻戴著看大人的濾鏡在檢查孩子,這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二次覺醒。

    這份覺醒也讓我回想到跟大學同學對話時,提到我並不想生養孩子這件事,因為我無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原來深埋在心底的心病,要自己去扒開來治療才可能痊癒。

    當弟弟也慢慢成長,兄弟之間開始會有衝突、有口角、有肢體上大大小小的碰撞,因為我太在乎關係的和諧,他們之間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太認真對待,造成孩子們愈來愈會爭寵,最後終於壓垮了我的理智線。我真的要衝上四樓去跳樓,想要一死百了,留著他們自己再去爭、再去吵、再去後悔。孩子們哭著、抱著我,我也在哭。三個人筋疲力盡地哭成一團。不論是當下或如今回想起這件事,我都自責不已,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實在是太任性了!

    我知道自己的情緒會生病,所以開始看心理學的書,回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探詢問題的緣起,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情緒表現。後來,我明白了這樣的報復心態,源自於小時候。當時父母在吵架後,母親會離開家去外地工作。這一離開,從來都不知道會是多久。小時侯我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到家見不著母親。母親一消失,不知道又會是多少個日子,我又得經歷深深的期盼與無盡的等待。

    因為我失去過母愛,那份痛苦一直沒有消化,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嚐嚐那份失去的痛苦。拿自己受過的傷害來傷害孩子,這種報復的心態,著實令我不寒而慄。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們,報復他們?我要做一個好大人。於是,我有了教養孩子上的第三次覺醒。我找回在童年中受傷的自己,用現在成熟的自己去療癒童年受傷的心靈。

    在第一次覺醒中我發現,每一對新手父母一定都有過慌亂而不知所措的困頓時期,雖然我們很愛孩子,卻不一定很會照顧孩子,因為沒有經驗,會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給孩子愛,比方說,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是因為我們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愛他,但孩子只接收到被罵、被打的討厭和恐懼,他怎麼會覺得那是父母在愛他呢﹖愛孩子,是要用耐心好好跟孩子說話,是要做示範給孩子看正確的做法,在心平氣和地說與做中,孩子才可能學習到正確的事,你付出的愛才可能真正的被傳遞與接收。

    在第二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樣,常常用大人的濾鏡來看孩子,在心中都有一個完美孩子的模範,以為孩子學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無法忍受孩子會犯錯、會吵鬧,會發脾氣甚至會頂嘴,這些狀況在只有生養一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明顯。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他享有父母的一切照顧,父母自然把所有的期望與想像都投射在他的身上,但孩子跟我們一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在努力學習與成長的小孩。

    在第三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人在教養孩子發現問題後,會去審視自己跟原生家庭之間還沒有解決的課題,因為我們想把孩子教養好,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生命中還沒有處理好的事情,比方說跟父母和手足的關係,還有相處模式。如果沒有透過覺察與改變,我們會很自然地復刻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就套用在對待我們的孩子身上,但這樣卻不一定正確。

    教養就像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鏡子,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後,會發現他說的話、做的事,怎麼都跟我們這麼像﹖這樣的發現,會讓我們對教養的態度更慎重,更謹言慎行。同時,發現生養孩子的不容易之後,會讓我們回過頭感謝父母當初的養育之恩,並藉機修補之前親情有漏洞或缺損之處。

    教養雖然很累、很辛苦,但也是我們審視自己人生的時機。我們可以透過閱讀,透過跟有經驗的人請教等方式,得到教養的資訊和方法。即便我寫了數年的教養經驗分享,孩子也十幾歲了,我還是不停吸收教育教養的現代新知,希望給孩子和讀者提供更適合的協助,也希望把自己的生命活出精采,給孩子做好榜樣。

    為人父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覺醒中,找回失去的自己,慢慢變圓滿與睿智,這需要我們持續保持學習。

    #感謝孩子,讓我學會如何成為好父母。

    我們把孩子從子宮中擠壓而出生,孩子卻把我們擠入自我成熟的陣痛之中,因為我們要給孩子做示範,所以要不停學習與優化自己。看著是我們在教養孩子,但孩子帶給我們的反饋和省思,其實遠比我們付出的多。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在付出中,一直在被虛耗與掏空。

    保持覺察與調整,協助孩子完成階段性的需求與成長,當孩子愈長大,父母也愈成熟,生活就會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蜜與和樂。

    延伸閱讀:《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 鏡子霧化如何處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4 10:35:32
    有 231 人按讚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當孩子平安誕生,我們只是完成了生理上父母的任務,
    教養的每一天,卻讓我們做好心理父母的責任與使命,
    孩子的反饋與互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傳承的美麗與可貴,
    陪著孩子長大,也讓自己成熟,是親子之間的愛讓彼此共好。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孩子幾歲,我們就當了幾年的父母,而且還要靠不停地覺察與修正,找到親子之間最容易溝通與相處的模式,好好陪著孩子長大,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起初,只有大兒子時,我是個嚴格的母親,生活起居作息,都一板一眼的執行。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很審慎的對待與回答,所以養就了哥哥很便己的口才和思考邏輯,甚至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心,和追求完美的個性。

    常常在白天,我處罰過他或是兇過他,在夜裡,看著他熟睡而可愛的臉龐,會流著淚跟他說對不起。即便每次處罰過他之後,我一定會抱抱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達成母子和解,但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會常常為自己的教養方式陷入後悔,這種複雜與錯亂的教養心情,一如在迷霧中找著出路,你知道自己一定會出去,卻又徬徨驚恐於一時找不到出口。

    弟弟出生後,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我也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一天,我們母子三個人在玩,二歲半的祐亨突然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笑著回答:「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
    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當時,我的心真真實實受到震撼。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敘述這個故事。那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一次覺醒。

    我自以為給了孩子一樣的愛,但孩子接受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我要努力的,就是在付出與接收之間,讓那誤差的距離如何拉近,如何不致讓愛在傳遞中被誤解、被錯判、甚至沒有接受到那份愛。

    那份覺醒,也讓我發現,自己需要的愛要學習說出來。

    接著,哥哥上幼兒園,因為他學習能力強,也很會陳述校園發生的事,所以很開心也適應得很好,更期待一周後要在學校午睡。

    但當開始在學校午睡時,問題與衝突才正式浮現。他抗拒午睡,最後甚至抗拒上學。那時,幼兒園的園長跟我說:「祐亨媽媽,我發現妳在潛意識中,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是啊!難怪我對他這般嚴厲、這般認真、這般在乎,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竭盡所能地教導他,只因為我希望他是一個完美的小孩?!天啊!我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大人了,我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常常會忘記他還是一個在學習中成長的孩子,卻戴著看大人的濾鏡在檢查孩子,這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二次覺醒。

    這份覺醒也讓我回想到跟大學同學對話時,提到我並不想生養孩子這件事,因為我無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原來深埋在心底的心病,要自己去扒開來治療才可能痊癒。

    當弟弟也慢慢成長,兄弟之間開始會有衝突、有口角、有肢體上大大小小的碰撞,因為我太在乎關係的和諧,他們之間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太認真對待,造成孩子們愈來愈會爭寵,最後終於壓垮了我的理智線。我真的要衝上四樓去跳樓,想要一死百了,留著他們自己再去爭、再去吵、再去後悔。孩子們哭著、抱著我,我也在哭。三個人筋疲力盡地哭成一團。不論是當下或如今回想起這件事,我都自責不已,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實在是太任性了!

    我知道自己的情緒會生病,所以開始看心理學的書,回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探詢問題的緣起,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情緒表現。後來,我明白了這樣的報復心態,源自於小時候。當時父母在吵架後,母親會離開家去外地工作。這一離開,從來都不知道會是多久。小時侯我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到家見不著母親。母親一消失,不知道又會是多少個日子,我又得經歷深深的期盼與無盡的等待。

    因為我失去過母愛,那份痛苦一直沒有消化,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嚐嚐那份失去的痛苦。拿自己受過的傷害來傷害孩子,這種報復的心態,著實令我不寒而慄。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們,報復他們?我要做一個好大人。於是,我有了教養孩子上的第三次覺醒。我找回在童年中受傷的自己,用現在成熟的自己去療癒童年受傷的心靈。

    在第一次覺醒中我發現,每一對新手父母一定都有過慌亂而不知所措的困頓時期,雖然我們很愛孩子,卻不一定很會照顧孩子,因為沒有經驗,會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給孩子愛,比方說,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是因為我們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愛他,但孩子只接收到被罵、被打的討厭和恐懼,他怎麼會覺得那是父母在愛他呢﹖愛孩子,是要用耐心好好跟孩子說話,是要做示範給孩子看正確的做法,在心平氣和地說與做中,孩子才可能學習到正確的事,你付出的愛才可能真正的被傳遞與接收。

    在第二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樣,常常用大人的濾鏡來看孩子,在心中都有一個完美孩子的模範,以為孩子學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無法忍受孩子會犯錯、會吵鬧,會發脾氣甚至會頂嘴,這些狀況在只有生養一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明顯。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他享有父母的一切照顧,父母自然把所有的期望與想像都投射在他的身上,但孩子跟我們一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在努力學習與成長的小孩

    在第三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人在教養孩子發現問題後,會去審視自己跟原生家庭之間還沒有解決的課題,因為我們想把孩子教養好,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生命中還沒有處理好的事情,比方說跟父母和手足的關係,還有相處模式。如果沒有透過覺察與改變,我們會很自然地復刻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就套用在對待我們的孩子身上,但這樣卻不一定正確。

    教養就像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鏡子,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後,會發現他說的話、做的事,怎麼都跟我們這麼像﹖這樣的發現,會讓我們對教養的態度更慎重,更謹言慎行。同時,發現生養孩子的不容易之後,會讓我們回過頭感謝父母當初的養育之恩,並藉機修補之前親情有漏洞或缺損之處。

    教養雖然很累、很辛苦,但也是我們審視自己人生的時機。我們可以透過閱讀,透過跟有經驗的人請教等方式,得到教養的資訊和方法。即便我寫了數年的教養經驗分享,孩子也十幾歲了,我還是不停吸收教育教養的現代新知,希望給孩子和讀者提供更適合的協助,也希望把自己的生命活出精采,給孩子做好榜樣。

    為人父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覺醒中,找回失去的自己,慢慢變圓滿與睿智,這需要我們持續保持學習。

    感謝孩子,讓我學會如何成為好父母。

    我們把孩子從子宮中擠壓而出生,孩子卻把我們擠入自我成熟的陣痛之中,因為我們要給孩子做示範,所以要不停學習與優化自己。看著是我們在教養孩子,但孩子帶給我們的反饋和省思,其實遠比我們付出的多。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在付出中,一直在被虛耗與掏空。 保持覺察與調整,協助孩子完成階段性的需求與成長,當孩子愈長大,父母也愈成熟,生活就會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蜜與和樂。

    延伸閱讀:《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