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錨定效應實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錨定效應實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錨定效應實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錨定效應實驗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線上課程:1HR】『心理諮商的內功:心理學與諮商理論裡,人是什麼的概念』 7/17(六)10:00-11:00(第一堂課)--目前場次已額滿 P1-10為投影片文字 此為心理師個人觀點,不能代表其他心理師。 。 P1 心理諮商的簡約概念=「以一種方式協助人們回到正軌」,類似一般說的「輔導」。 那麼...

錨定效應實驗 在 心靈小王子-森森|看穿人心心理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7:13:03

-你的想法不是你的想法- 錨定效應: 在1973年由心理學家提出👨‍🏫 1974年透過實驗來進一步證明🧪 是一種典型的認知偏差, 指人們在進行判斷時, 容易受到先前取得的資訊影響, 不知不覺的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 在錨定效應中~ 👉先前取得的資訊則稱為:錨點 👉人們在思考時會以這個錨點為...

  • 錨定效應實驗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8 08:28:15
    有 124 人按讚

    【線上課程:1HR】『心理諮商的內功:心理學與諮商理論裡,人是什麼的概念』
    7/17(六)10:00-11:00(第一堂課)--目前場次已額滿
    P1-10為投影片文字
    此為心理師個人觀點,不能代表其他心理師。

    P1
    心理諮商的簡約概念=「以一種方式協助人們回到正軌」,類似一般說的「輔導」。
    那麼接連三個問題:
    (1)用什麼方式協助?
    (2)什麼是正軌?
    以及更根本的,(3)你怎麼知道人們「需要輔導」?人家說時間會撫平一切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才能在茫茫大海(社會衍生的各種人際問題)裡,讓助人者自己有個定錨,不會亂了陣腳
    學功夫,需要從內功開始,不是從套招

    P2
    心理諮商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心理學則是由哲學裡衍生
    回答「人是什麼?」、「如何發展?」及「追求/完成什麼才能成熟自主?」
    沒有價值信念,諮商很容易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讓當事人適應社會模型」,維持表面和諧而已。也影響我們怎麼看待「精神疾病(非常態)」的人
    這些價值信念會自成一個系統觀去解釋「人的行為」

    P3
    心理學把簡單的事物還原成「複雜系統」
    你所看見的「人們的行為」,其實只是他身心靈與環境互動的「最終產物」
    影響人們決定與行為的「全方位系統」有哪些?(圖1)
    這些分別的項目成為心理系四年裡的不同學科(圖2)
    心理學,是人類行為科學,這些研究、實驗的結果,有助於改善人類社會
    EX:『霍桑效應』—從工廠實驗中可知,想讓員工工作效率提升,不是需要「監視」,而是「關注」。給予工人們自主權與公平制度,彼此合作,長期而言就能提升效率。

    P4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有實證研究,提供數據與量的變化
    那麼心理諮商呢?改變一個人,有科學方法嗎?
    這是屬於「質」的改變,很難做研究,但是可以傳遞成功故事或失敗故事,由人們自行思考,從中得到他想要的。
    試問「讀小說可以獲取人生經驗嗎?」,你說呢

    P5
    心理諮商有四大學派,但也有諸多小學派,百家爭鳴。
    主要的四大學派意旨都要協助人們改變,跳脫現在的困境,但是人性假設的前提卻有關鍵性的不同。
    我這裡以「時間關鍵點」作為區分,方便大家理解。
    (1)精神分析:過去經驗的重要,矯正情感經驗
    (2)認知行為:現在當下的重要,習慣可以調整
    (3)人本主義:未來發展的重要,促進自我成長
    (4)後現代:時間是一條延續的長河。家族系統、焦點解決、敘事治療

    P6認識各學派的重點
    宇宙觀、人性論、發展觀、診斷(阻礙是什麼)與處方。
    以阿德勒為例,為什麼說是「被討厭的勇氣」(其實阿德勒沒有說這句)
    理論內功帶出了諮商目標、心理師角色、諮商策略與技巧

    P7諮商的應用
    兒童、特教
    (1)藝術治療—非語言的
    (2)具體指導—行為治療
    (3)文化差異—鬼壓床?精氣神?

    P8
    整合:心理師自己的核心論與組合技
    這麼多家理論當然背不起來,也不可能仿如字典對照般使用。心理學知識的整合,在我看來,是激發心理師去思考與選擇個人立場,組織出自己的核心論及組合技。
    有核心論,才能「個案概念化」(圖3)
    組合技,是自己創造的針對那個案主的有效的方法

    P9 心理師的養成之路
    教科書沒說,現實很少「典型個案」。讀書考證照,就跟參加駕訓班考駕照一樣,實際馬路跑一跑,你不撞人,別人也會撞你。實際接案才是考驗的開始。
    以己身為工具,實踐與反思,心理師自己走到哪,才能帶個案走到哪
    有些案主甚至能得到啟發,青出於藍勝於藍,要為案主感到高興

    P10 我的諮商信念 評估的格局(如下圖)
    「沒有人願意這樣」:理解一個人的系統與局
    「別自我/倫理受限」:對他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界線一定要有,但別受限
    「教游泳當然要涉水」:深化的諮商關係,必定生命影響生命,助人者也能受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越遠的關係越沒有威力。
    你想站在什麼位置助人?又希望案主怎麼一起合作呢?

    #報名單2021/7/9(五)開放連結
    #費用100元,因為人家第一次用線上開課

  • 錨定效應實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4 07:15:00
    有 502 人按讚

    如果你知道行為設計的簡單步驟,改變一點都不難,透過「錨點—行為—慶祝」的簡單ABC三步驟,讓你隨時隨地都能從小處著手,實現大改變!

    A #錨點時刻
    提醒你去做新的小行為的關鍵時點,例如一個既有的慣例(像是刷牙)或發生的事件(比如電話鈴響)。

    B #新小行為
    錨點後立刻去做的行動,是新習慣的簡化版,好比用牙線清一顆牙或做兩下伏地挺身。

    C #立即慶祝
    完成新小行為後立刻做,任何能創造正面情緒的事情,像是說「我做得不錯!」

    .

    A
    #善用錨點時刻啟動行為

    錨點是利用生活中既有慣例來提醒你做出小行為(你的新習慣),如下:

    我(錨點行為)之後,我會(新習慣)。

    + 我刷完牙之後,我會用牙線清潔一顆牙齒。
    + 我停好車之後,我會寫下當天最重要的任務。

    錨點必須是日常生活中一定發生的事情。我保證你已經有許多持續發生的慣例,足以用來作為錨點。以下列舉一天各個時間常見的錨點。

    晨間慣例
    + 我睡醒下床之後,我會……
    + 我刷完牙之後,我會……
    + 我幫自己倒杯咖啡之後,我會……

    午間慣例
    + 我掛電話之後,我會……

    晚間慣例
    + 我下班進門之後,我會……
    + 我上床躺在枕頭上之後,我會……

    這些範例都是很精確的事件,我之所以稱他們為錨點,就是因為它們指的是一個確切的時點。

    .

    B
    #使行為簡單到隨時順便都能做

    把行為動作變小是小習慣法的基石,無論你的動機是強是弱,「小」往往是適合著手的地方,它們可以歸為兩類:入門步驟和縮小範圍。

    ■ 入門步驟

    朝想要的行為邁出一小步。如果你想養成每天走五公里的習慣,你的入門步驟可以是穿上健走鞋。告訴自己:「我不用真的去走路。我只要確保每天穿上健走鞋就可以了。」

    穿上健走鞋能改變你的覺知。突然間健走變得不那麼困難了。穿上鞋子以後,你多半會走出家門,在巷子裡繞一圈,這是入門步驟能變成更大習慣的途徑之一。不過,有個重點:不要貿然提高標準。

    ■ 縮小規模

    縮小你想要做的行為,如此一來,你的小行為將會是你想要做的行為的縮小版。以我使用牙線的習慣為例:我想要用牙線清潔我所有的牙齒,但我從清潔一顆牙齒做起。

    如果你想做的行為是每天走三公里,則可以把它縮小成走到信箱,不要再多。

    .

    C
    #正面經驗能強化習慣

    我公開分享小習慣法,有一段永生難忘的經驗。我收到一位女士的郵件,她特地寫信要感謝我,她說我的慶祝技巧對她的人生造成重大影響,她終於發現她的潛能。她開始執行小行為後,發現她忍受了「一輩子對自己說垃圾話。」

    當你實際慶祝,便觸動了大腦裡的獎勵迴路。在對的時候感覺美好,能讓大腦察覺,並把你剛剛做的行為順序牢牢記住。換句話說,你可以透過慶祝和自我強化,直搗大腦核心把習慣搞定。

    .

    摘錄自《#設計你的小習慣》
    作者:BJ.福格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贈書直播,提到聚焦小改變的重要性。小小改變之後,我們能感覺良好,小習慣不但更有機會形成新慣性,還可能引發正向的連鎖效應。
    https://fb.watch/4RvO3iDgVz/

    我特別重視這本書提到的這個模式,因為這是本書的核心,一般人也比較好懂好執行。所以再就細節的部份呈現,希望幫助到更多版面上的朋友,開始知道如何從微小的地方開始照顧自己。

    祝願您,能藉著設計自己的小習慣,多多肯定自己!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https://fb.watch/4RvO3iDgVz/

    .

    以上文字摘錄自
    《#設計你的小習慣》
    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精研,全球瘋IG背後的行為設計學家教你慣性動作養成的技術
    https://reurl.cc/nnAG68

    作者:BJ.福格

    天下讀者俱樂部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錨定效應實驗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0 14:53:35
    有 27 人按讚

    各位魔粉,今天江魔跟大家分享一下『對照閱讀』和『人性的修煉』有甚麼關係?

    遠在2008年的時候,我遠赴印度學藏文三個月。

    我還未去印度前,確實是已經能夠看藏文而發音,字義就馬馬虎虎。

    我也能夠看梵文中Devanagiri 而能讀出發音,字義也是馬馬虎虎。

    不過,梵文的馬馬虎虎會比藏文的馬馬虎虎更好,因為雖然不懂梵文語法,但論詞彙量,會掌握得比藏文多很多。(其中理由可能是我們馬來西亞人所讀的馬來文,當中也有不少的詞彙根本就是從梵文變過來用,而且一些還幾乎是同樣意思。例如,馬來文的Bidadara很明顯是從梵文的Vidyadhara 變過來用。)

    不過當時在印度學藏文的時候,自己有點頹廢,常跟另外兩位馬來西亞過去的大媽和大叔逛,練習藏文反而少。三個月後,我連講也做不好,聽藏文的話,只能弱弱的聽出一些『是、不是、要、不要』之類的。(搖頭)

    當中第二個月的時候,我有飛回馬來西亞講課,就只是問了老師一句藏語要如何講,回來只是弄我的學生笑。我現在就連那句話也忘了,約莫記得有 Kyerang 和TSangma,整句話的意思我還記得,是要說:『你們全部現在馬上脫衣』。

    所以那個學藏語的計劃,基本上是失敗的。而且我原先的計劃還想學來看藏傳佛教的原始文獻,現實與夢想簡直相差太遠了!

    雖然我之後還收藏了不少藏傳漢譯文獻,它們是左頁藏文、右頁中文,也是一句一句翻譯,不過除非你是一行一行的讀下去,你就容易對照,但缺點往往是漢藏的版位不是對照。我估計加入每頁的版位對照,書中將會有很多空白處,出版社的成本就會高了。

    版頁對照的好處就是對我們這種不諳藏文的,可以隨意選自己有興趣的章節來看。當然這種做法會受一些人批評為有斷章取義的風險,我則認為這是用興趣來推動自己繼續學習的權宜之計。

    例如最近找會一些舊書來看,如圖,左邊那本是英文藏傳文獻,是Alex Wayman翻譯的文殊真實名義經,他是把梵、藏、英並排,這個對照就容易,而且可以三語並學。

    我再附加另一本中譯版的經文拿來對照,又方便很多。

    特別是我們這些沒辦法直接看梵文或藏文,英文和中文版的翻譯,其語法和詞彙其實還是有分別,我變成只能從第二手翻譯的兩種語文去看,而且要對照這兩個版本的語義分別,感覺上才有一些稍微的踏實。有些地方我看中文版經文的時候,雖然每個字都看得明白,但我不了解整句話的意思。對照英文版後,先別說明白了經文原意,但起碼那句話不再無厘頭了。

    文殊真實名義經其實我一直想看完很久了,每一次都半途而廢。這一次的這種看起來很麻煩的對照閱讀,反而輕鬆很多。

    你們可能會好奇:『江魔,怎麼你不直接看註解呢?』

    其實我是有打算要看的,真實名義經的註解我收藏的已有幾個版本,我也一直忍著先不要看名家註解。我覺得特別是當我們看原文也沒辦法看完的人,註解對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的誘惑,因為一看就明白啦!

    我先不看註解的原因,是我不要受註解的框架所規範。

    在心理學的研究,這現象好像叫做 Retrieval Inhibition。大概就是要你列出一系列相關的東西時,如果實驗者說為了幫你而給了你兩個例子,你的腦袋一旦聽到了這兩個例子後,就會被框架著,反而想出更少。

    這也與『定錨效應』很接近 —— 談判的時候,一旦有人先丟出了一個價碼,雙方就得從那個價位去協商、去上推下拉。(是的,如果你認為談判不就是要對方先開價嗎?你是不明白人性。你心目中的價位是8000,對方心目中的價位是 4000。你先講的話,你比較有機會談判到一個更接近8000的價碼,但只要對手先開價,你就必須從人家的4000開始往上提,哪個更辛苦?)

    但也別誤會我的意思,我沒有狂傲到有膽量說註解不重要。我是要先把經典原文和自己的內在的創意,有了很個人化的結合,之後才開始再去看各家註解才會更加的容易。

    你們可能又會問:『那麼不看註解就直接看原文,不怕會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嗎?』

    其實只要我們知道自己第一輪要下的功夫就是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和對號入座,目的只是要讓自己踏實的看完。看完後再看註解的時候,為甚麼不能從註解中去對照會自己之前有哪些地方是看對?哪些地方又看錯呢?

    人不是一學就會啊,難道你是一個從來不承認自己以前的資訊沒有不足的人?或者你認為自己從來就不會看錯?

    你需要這麼幼稚嗎?

    從註解文獻對比自己的『註解』,就好像偵探般的抽絲剝繭,甚至還可以反觀自己為何當初會如此『對錯號、入錯座』,這不是一個更了解自己的機會嗎?

    往後你還可能有機會對照各家的註解,然後也去推敲為何某家註解會用甲的角度而不是用乙的角度?這種的研究就不純粹只是看文獻的資訊,還會訓練到自己看註解家的內心世界。

    你可能又會很好奇:『江魔,我們他媽的為何要去知道註解家的內心世界呢?』

    很明顯的,任何的註解都是受自己內心的期許、夢想、信念所影響,在這方面我也不需要多說了。不過,我就講講用這種閱讀法的副作用 —— 你有機會學會從人家的字裡行間去窺看他們內心的期許、夢想、信念。你覺得這個能力的訓練,有沒有在人際關係上的實用價值呢?

    總結一下對照閱讀的好處:

    一,因為麻煩,所以有適當的挑戰,你會對內容有更深的印象。

    二,對照自己和名家的註解,除了對原始文獻有第二層深入的印象,還可以學會反觀發掘自己的內心。人要學會成長,必須先學會反省自己。

    三,對照各家註解,除了對原始文獻有第三層深入的印象,還可以學會窺透名家的內心。人要有高素質的人際關係,必須先學會省察他人。

    四,就好像我現在寫這篇文章般,可以用來炫耀!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可以隨緣樂捐,打個幾塊錢的小費給我吧:
    http://paypal.me/kongdemo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