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重度憂鬱症症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重度憂鬱症症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重度憂鬱症症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重度憂鬱症症狀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232的網紅台籍女子在德國的吱吱喳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持續性憂鬱症(輕鬱症)[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 (Dysthymia)] / 重度憂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重度憂鬱症症狀 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勁 失眠或嗜睡 暴食或厭食 自卑 專注力差難以做決定 無望感 容易感到疲倦 出現...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介紹 訪問作者: 洪培芸 內容簡介: ▎全台第一本,探討現代人禁錮自我的牢籠:微笑憂鬱 ▎ 他的嘴角只能上揚,不能向下;只能微笑,不能流淚。 他看起來那麼快樂,嘴上掛著哈哈哈, 心裡卻想著:「我好想死……」 ...

重度憂鬱症症狀 在 乙烯的讀書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6 06:05:49

《讀書偶得——從無限的I談創傷》 「位於大腦邊緣系統裡的杏仁核(Amygdala) 是一個掌控情緒的地方,也是一個大腦用來解讀外界訊息的重要部位。 在大腦收到外界刺激後,交由杏仁核判斷這些外界刺激有沒有威脅與危險 如果一旦判斷為有危險,就會啟動fight-or-flight,以利隨時對付周遭的威脅...

重度憂鬱症症狀 在 KrizChe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31 13:07:40

從別人的故事裡,檢視自己的人生。 與93歲奶奶相遇的故事 她是「郝雲娟」奶奶 @hiddenjuan 收到邀約時 非常驚豔 整個團隊從台灣拉到 倫敦拍攝 主角竟是一位93歲的婆婆 邀約的正是 她的孫女 美恩 @meisees 也是攝影師📷 她向我緩緩的解釋 這個有趣的拍照計畫👇🏻 ...

重度憂鬱症症狀 在 澤 ᴢ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2 09:52:17

躁期轉鬱期的每一天: 我想睡覺、我好想睡覺、拜託讓我睡覺💤 - 剛好前陣子首發躁鬱症(講得很像打職棒?) 再加上大家很常把躁鬱症掛嘴邊當無關緊要的玩笑講 想說順便來幫大家簡單科普一下躁鬱症,所謂躁鬱症算是重度憂鬱症的併發症之一。 正式名稱,其實叫做雙相情緒障礙症(bipolar affective...

  • 重度憂鬱症症狀 在 台籍女子在德國的吱吱喳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15 21:36:09
    有 59 人按讚

    持續性憂鬱症(輕鬱症)[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 (Dysthymia)] / 重度憂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重度憂鬱症症狀
    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勁
    失眠或嗜睡
    暴食或厭食
    自卑
    專注力差難以做決定
    無望感
    容易感到疲倦
    出現自殺念頭

    輕鬱症
    持續性憂鬱症(輕鬱症)的症狀與重度憂鬱症的症狀相似,但是與重度憂鬱症相比,持續性憂鬱症的程度要輕一些,而持續時間要長得多。持續性憂鬱症一般要持續2年才能確診,而總的病程可以持續10年以上甚至一生。心境障礙診斷方法與重度憂鬱症相同,但其診斷標準的門檻較低。對確診的患者,其治療方法與重度憂鬱症的治療方法相同。持續性憂鬱症會引發重度憂鬱症,有研究顯示有79%的患者在一生中會併發重度憂鬱症,這種情況有時被稱為雙重憂鬱症。

    憂鬱症不是由想法、有沒有心懷感恩導致,是因為腦部構造改變,導致一些賀爾蒙出現變化甚至停止分泌而產生的疾病,所以就算是知足的人,如果發生這樣的腦部構造改變,一樣會得憂鬱症。

    在我上研究所後的第三個月,我開始出現了厭惡上學、不願接觸人群、一想到要去學校就焦躁不安、要打開學校信箱會手抖心跳加速、一進校門就覺得呼吸困難、沒事就一直煮東西吃東西、無意義的強迫購物⋯⋯等行為,這些是我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狀況,我當時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不正常,而且回台灣的時候,我又恢復原本喜歡到處趴趴走跟朋友見面的性格,再加上我基本上還算樂觀,再怎麼悲慘的事情,我都能用黑色幽默化解,被我說出來都會變笑話,好像我天生是走諧星路線的,所以我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這個情況就一直持續了一年半,直到第三學期期末的時候,我開始覺得自己不太正常,我還是一樣白天去學校,可以跟人正常交談,一樣會說會笑,但是晚上回到家,明明一整天沒吃東西肚子很餓,ND點了我平常愛吃的外賣,我要嘛吃沒兩口就覺得噁心想吐沒食慾,不然就是吃著吃著眼淚就像瀑布一樣不自主地一直流,真的不是用滴的,是像卡通上那樣兩條很粗的眼淚一直流,像這樣➡️😭可是我沒知覺。
    在學校的時候,我覺得所有人一定都在笑我蠢、笑我沒用、在背後講我壞話,如果有人在笑,他一定是在笑我,到最後有一天早上出門的時候,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我今天會活著回家嗎???
    突然間我覺得自己不對勁了,晚上回家我一樣吃沒兩口就沒食慾,眼淚又貢貢流,我淡淡地跟ND敘述了我這陣子出現的行為和想法,我是不是該看醫生了?
    只能說很慶幸我身邊的是ND,他不會告訴我:這全都是因為我不知足。
    他說:首先,我希望妳中斷學業,因為妳並不享受妳現在的生活。妳說出國唸書是妳從小到大的夢想,妳現在已經活在妳的夢想裡,但是妳一點都不高興,那表示也許這不是妳真正想要的。如果妳真的覺得需要,那我們就去看醫生,但是妳要非常清楚的知道,即使妳中斷學業去顧妳的心理健康,妳不會失去任何東西和身邊的人。
    也非常慶幸,當我跟父母說,因為種種原因,我可能不想繼續研究所了。我的父母也從來沒有對我說出不知足、生在福中不知福、抗壓力差、爛草莓⋯⋯諸如此類的字眼,只跟我說凡事盡力就好,只要對得起自己,人生很多事本來就需要幾分運氣,努力過了,運氣不好達不到,換一件事做就好。
    身邊的朋友也沒人說出「想太多」這種毫無建設性的意見,最後剛好是春假,我讓自己放空了一個月,開學後雖然我依然正常去上課參與學校事務,但是我也不逼自己一定要怎麼樣,當時教授們對我相當不滿,覺得我都沒進度也不知道在幹什麼,我也不管了,我只想著:碩士不是我人生的全部,大不了老娘不唸了,就算沒有碩士,我也要快樂過我的人生。當我再也不把一個個沈重的包袱背在自己身上的時候,興趣來了、點子來了、人也不再陰陽怪氣了,一切就是從這裡開始好轉的。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醫生或科學家能斬釘截鐵地說是什麼原因導致憂鬱症,可能有時候是因為壓力或是各種原因,造成某些賀爾蒙或神經傳導物質異常所導致,目前有的治療方式就是心理治療搭配藥物治療,我沒有達到需要藥物治療的程度,只靠著每天跟ND聊天和自己跟自己對話來恢復,從中我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後來讀了這本書《就算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裡面紀錄的所有症狀,80%跟當時的我吻合,我才知道原來在憂鬱症之前還有這個輕鬱症,「輕鬱症」是個算滿新的病名,閱讀的過程中,一邊更深入了解自己也同時和自己和解。
    不愛閱讀的我也願意看而且看得完的書,推薦給大家~

    我沒有收錢打廣告,我根本不是咖,不會有人要來找我業配,單純是好書推薦,要是被隔離或沒地方去,待在家看書吸收正確知識總比看電視聽藝人胡說八道好😏

    #ND聽到不知足理論大暴走
    #覺得台灣醫生工會應該完全抵制這個人
    #都沒有醫生敢下這種結論為什麼一個藝人可以

  • 重度憂鬱症症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07 13:59:42

    本集主題:「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介紹
           
    訪問作者: 洪培芸
        
    內容簡介:
    ▎全台第一本,探討現代人禁錮自我的牢籠:微笑憂鬱 ▎
      
    他的嘴角只能上揚,不能向下;只能微笑,不能流淚。
    他看起來那麼快樂,嘴上掛著哈哈哈,
    心裡卻想著:「我好想死……」
      
      他幽默風趣,是人見人愛的萬人迷;
      她經濟獨立,是公認的女強人。
      他/她家庭美滿,萬事俱足,
      應該不會有憂鬱的情緒……
      
      你也這樣認為嗎?
      或者,你也是別人眼裡的開心果,只能獨自把淚吞?
      
      ▎愈是樂觀開朗、正向堅強的人,
      ▎愈可能是用陽光的一面,覆蓋內心的陰影
      卓別林、「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羅賓威廉斯、金凱瑞……他們都是喜劇演員,但他們,也是憂鬱症患者。英國喜劇演員史蒂芬‧佛萊則是在受訪時說:「有時我笑著說『哈哈!對,對!』,心裡卻是一邊想著,『我真想死。』」
      
      這些螢光幕上的喜劇演員、團體裡的幽默大師,都有著不被允許的脆弱及憂鬱。甚至我們的生活周遭,有些人悄悄殞落了,我們卻事後才知道,原來那個看起來很完美的他,那個你以為很了解的他,平時的開朗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掩蓋憂鬱、佯裝堅強的面具。因為我們常常這麼想:
     
      ˙要是突然不笑或表現出心情不好,會嚇到人。而且,我不想麻煩別人……
      ˙雖然工作穩定、經濟無虞,但我還是不開心。這樣的煩惱讓人知道了,會被討厭吧?
      ˙身為老闆,我不能有半點軟弱遲疑;遇到壞客戶得忍氣吞聲,員工態度不佳也要容忍,否則會被起底,發文抹黑。
      ˙身為偶像,他不可能有半點不完美,也不能談戀愛,違背我們的期待和想像。
      
      ▎「沒想到他也會憂鬱啊!」
      對於美好的形象,外人總是存有夢幻的想像,以致這樣的批判,隨處可見:
      ˙沒想到她身為教養專家,親子關係卻這麼惡劣,虧她還在節目上大談教養理論,可信度高嗎?
      ˙沒想到他身為最專業的醫生,也會罹患癌症,還寫健康及養生書籍,會不會誤人一生啊!
      ˙沒想到她身為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也會情緒低落,甚至重度憂鬱,還在身心科掛號,她的專業可不可靠啊?
       
      社群媒體盛行的年代,標榜正向思考、積極生活的文化裡,我們爭相在網路上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彷彿生命裡僅只美好,沒有悲傷與黑暗。這樣的文化,加之人們對他人美好形象的不實際想像,使得愈來愈多人內在的憂鬱問題一再被壓抑,只能笑著流淚,甚至連自己都對自己偽裝,不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美好笑容的背後,是與內在真實自我的隔離
      與一般認知的憂鬱症不同,微笑憂鬱者能維持工作與日常生活的運轉,甚至表現優異;擁有活躍的社交生活,甚至還是別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但對自己,卻有著強烈的自我厭惡,內心有苦,卻不能,也不敢說出。
     
      在國外已被大量討論的「微笑憂鬱」,儼然成為當代人最容易纏身,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洪培芸心理師針對此現象,以親切好懂的文字,從社會環境、角色期待與心理狀態切入,探討對象涵蓋資優生、明星網紅、老闆、同志、不擅表達情感的男性,乃至長照家庭及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為我們打造一帖鬆綁「高情商」束縛、解放不合理期待的良方。
     
      ▎特別收錄:關於微笑憂鬱的6個問題
      ˙什麼是微笑憂鬱?
      ˙微笑憂鬱跟憂鬱症有什麼差別?
      ˙微笑憂鬱的徵兆與症狀?
      ˙哪些族群容易有微笑憂鬱?
      ˙如果發現自己有微笑憂鬱,該怎麼做?
      ˙若身邊的人有微笑憂鬱,該如何協助?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也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曾應邀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也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寶瓶文化)。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
     
     
    作者粉絲頁: 洪培芸 Matilda 的心理觀察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重度憂鬱症症狀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1-25 19:00:0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四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教學這麼多年,我發現走進我教室的人,通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自我要求高,對自己有規畫,很早就意識自己需要更有系統的學習,所以走進教室,幫自己的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還有另一種類型的人,則是職場、關係、生涯某一關卡住了,甚或是職場、關係、生涯三關相互牽制,再不然就是全部糊在一塊,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該往哪裡去,才來找我死馬當活馬醫。

    其實不管你的生命,你的生活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我相信都有「輕度」和「重症」程度上的不同。

    要是你有一點點小病、小痛、小感冒就願意及早治療,走進教室學習,就是在為你的人生增強免疫力。

    但要是正在觀看視頻的你,也覺得自己陷入某種死循環,一時之間找不到出路,我可以先分享一個簡單的方法,讓你幫助自己調整,起碼先跳出眼前的困局。不過在講這個方法之前,你得先知道「安慰劑效應」。

    什麼叫安慰劑效應呢?先說醫學上的定義。

    在醫學上的「安慰劑」,指的是無作用,或是無害的藥物,被當成真正的藥物服用時,常常會為病人帶來好處,甚至有具體療效。

    這就像是病人主觀覺得自己頭痛,所以到醫院掛號。雖然看診之後,醫生檢查都沒問題,但還是開了藥給病人帶回家,病人會因為自己認真的掛號、排隊看醫生、領藥。

    但事實上,病人不知道領回家的藥,只是綜合維他命,結果回家吃了藥之後,就覺得頭不痛了,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安慰劑效應發生作用。

    安慰劑效應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符合認知失調理論。

    這就是一個人越投入一件事,不管這件事是真的還是假的,他都會因為自己投入的過程、付出的精力很真實,於是心理上也就合理化一切,所以正面效果就越強,這就是安慰劑效應發生作用的時候。

    也許你聽到這裡,會覺得「安慰劑效應」聽起來像是自我欺騙,但事實上,安慰劑效應是有嚴謹的科學根據。

    特別是在治療憂鬱症的研究裡,已經有諸多研究證實,真正的抗憂鬱劑,也就是真的具有療效的抗憂鬱藥物,會讓病況改善大約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三全是安慰劑效應。

    這是因為憂鬱症的特徵就是讓人感到絕望,而安慰劑雖然在「生理上」沒有任何療效,但它能讓病人在「心理上」感覺到有希望,因此症狀也就好了一大半。

    而研究人員更在2010年發現一件驚人的事實,那就是在治療「輕微憂鬱症」的時候,安慰劑就跟真正的抗憂鬱藥物效果一樣,可以順利幫輕度的憂鬱症患者改善症狀。

    但是同樣的實驗,到了「重度憂鬱患者」的身上,就不是同一回事了,實驗人員發現,對重度憂鬱症患者來說,真正的藥物對他們幫助很大,而安慰劑卻幾乎沒有用。

    也就是說,在病況輕微的時候,要是病人懂得安慰劑效應,根本不需要看醫生,也能靠自己的力量拯救自己,說白了,「安慰劑效應」更像是一種「自我療癒」的能力。

    那麼回到你身上,要是你在生活裡遇到「輕微」的卡關,這邊要特別注意哦~記得前提是「一切還不嚴重」的時候,你是有能力幫助自己改變現況的。

    只要你懂得運用心理上的安慰劑,也就是「自我引導」、「自我對話」這樣的方式,就能有機會幫自己渡過眼前的難關。

    聽到這裡,你一定會很好奇,到底「自我引導」、「自我對話」要怎麼做呢?
    我來舉幾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假如你在工作上,接到一個有難度的專案,讓你覺得壓力很大,很徬徨的時候,你可以先想想看「最簡單的下一步」是什麼?

    會不會是「先搜集資料」或是「找有經驗的前輩請教」,再決定接下來的行動呢?

    又或者現在的你,和家人之間有些磨擦,不知道該怎麼說才能不傷感情,你可以幫自己安排一段獨處的時間。

    先好好問自己「什麼樣的生活你會開心」或是「現在最困擾你的是什麼?」界定好自己可以、不可以的邊界,你就有機會往前邁開腳步。

    我想困局之所以成立,它往往會有很多盤根錯結的地方,一時之間不容易釐清,而所謂的安慰劑效應,就是你可以允許自己,讓起步就只是起步就好。

    更重要的是,當你找出最簡單的下一步,你會因為有具體的行動投入,在心理上產生了認知失調的作用,進而自我合理化,也就是自我激勵的效果。

    像是遇到有難度的工作,你的內在認知就會轉變成「因為老闆肯定你的能力,所以才把任務交給你」,而不是只停留在工作好難,不知道該怎麼做的層次上。

    又或者是面對家人相處上難題,當你認真幫自己安排獨處的時間去思考,你就會發現,你跟家人相處卡關,是因為對彼此都有好多的在乎,而不再是「家人相欠債」的想法,一切只能吞了、認了。

    最後,我還要提醒一點,如果你也渴望在需要的時候,幫自己啟動心理安慰劑,最重要的關鍵是「你有真的想要!」

    要是你想前進的目標,眼前所努力的事都是「被迫」,甚至是為了別人而「不得不做」,並非你心中真的想要,那麼再好、再神的安慰劑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然而假如你本來就是自我引導高手,很會適時的合理化來激勵自己,但是你漸漸發現以前有用的想法,現在沒用了,請你要特別留意。

    因為這樣的現象,很有可能表示讓你卡關的核心議題並沒有真正處理,並且一再的重複發生,這才導致了安慰劑效應的疲乏,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原本輕微的小病、小痛變嚴重了。

    就像前面提到的科學實驗例子,安慰劑只對「輕微」的憂鬱症有效,太嚴重的憂鬱症,是使不上力的。

    因此這個時候「承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沒辦法調整他不知道的事情,只有你承認它,才能標定它、打敗它。

    所以囉!任何困境要找到活路,跳出死循環,你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要什麼」?如果沒有釐清這點,任何困擾都會被放大,讓你一直處在無能為力的受害者處境裡。

    當你弄清楚自己要的,初期的努力與嘗試,可能都像「安慰劑」一樣,雖然沒有具體的效果、也不可能就此解決了問題,卻能讓你更有信心去面對。有了這份信心,你才有機會圓滿自己的生命。

    說到這兒,我在線上課【時間駕訓班】裡提到「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很多人覺得非常受用,當然也有些人覺得「怎麼可能這麼間單就能提高效率?」

    其實「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就是安慰劑,越是重要的事就越不可能只靠「起步」來完成,但你越能毫無阻力的起步,你才會有信心完成任何事。

    有了起步,你在過程中自然就會知道,哪些事要尋求具體的協助?

    人生的困境,多數時候是因為缺乏信心,演變成死循環。而一個人會沒有信心,則是因為他連起步都沒有。

    哪怕起步只是「安慰劑」,那又如何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為你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時間駕訓班】。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重度憂鬱症症狀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3-04-01 13:57:01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邀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曾金陵、法務部部長曾勇夫、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林芳郁、副院長陳天雄及精神部心身醫學科主任周元華報告「陳水扁前總統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就醫近況及身心健康情形」,並備質詢。
    -----------------------------------------------------------------------------------------------------------------------------
    口頭質詢─
    根據北榮對陳水扁的住院過程簡報和出院建議,陳水扁患有重度憂鬱症、重度呼吸中止症,有口吃、非典型帕金森氏症和大腦輕微萎縮等症狀。報告中表示,家屬的支持有助於改善陳水扁的病情,因此建議陳水扁居家療養(home care)或到離家比較近的醫院治療。

    ▶對此,蕭美琴質詢指出,依據周醫師的專業判斷,陳前總統目前患重度憂鬱症及潛在的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法務部堅持將陳前總統送回北監,但包括長時間的燈光照射,空間狹隘、趴在地上寫字及24小時監控等,是否導致病情惡化,是否存在自殺的風險?精神部心身醫學科主任周元華答詢表示,陳前總統回北監確實是不恰當的。他有重度憂鬱症,且病發原因與居住北監有密切關係,自然不建議送回北監,如果現在回北監,「自殺的風險肯定是很高的」。
    ▶質詢法務部次長陳明堂及矯正署長吳憲璋,應該拋開成見,從專業及醫療人權的角度,審慎積極處理。次長陳明堂答詢表示,會在收到榮總正式書面報告後三個星期內做決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