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鄉愿心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鄉愿心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鄉愿心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鄉愿心態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註明來源出處這是基本尊重、這也是你的教養 . 前幾日在臉書上就有一位朋友告訴我、 我前幾日的臉書PO文被「盜用」了, 對方沒有提到「原創」、完全就當做是自己的故事。 . 第一時間我不以為意, 因為我寫這故事的目的、 本來就是想提醒大家關注身邊的「弱勢族群」, 我不是為了想「出名」寫故事, 所以有人...

鄉愿心態 在 Buan月亮說話 | 月亮曆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36:08

【當____失言時——為什麼身為創作者,我們應該更謹慎?】 #強勢文化挪用弱勢族群的再現 #連被開玩笑都是一種恩賜 原住民族運動還我土地與正名的發展脈絡,其實是對自身集體主權的抗爭,但相對政經地位的爭取而言,中華民國在文化產業上對原住民族主體性的真正反省與尊重,似乎也是到這幾年,才終於邁出幾步。...

  • 鄉愿心態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5 16:15:37
    有 43 人按讚

    #註明來源出處這是基本尊重、這也是你的教養
    .
    前幾日在臉書上就有一位朋友告訴我、
    我前幾日的臉書PO文被「盜用」了,
    對方沒有提到「原創」、完全就當做是自己的故事。
    .
    第一時間我不以為意,
    因為我寫這故事的目的、
    本來就是想提醒大家關注身邊的「弱勢族群」,
    我不是為了想「出名」寫故事,
    所以有人想「盜」就給他「盜」吧。
    於是我告訴臉友:「沒關係、無所謂」。
    .
    今日,不約而同,
    又有幾個學生及臉友告訴我、我那篇故事又被「盜」了,
    而且是「不同人」、被分享在「不同」的地方。
    我好奇地點進去看、
    哇、這位盜文者把文章放在某社團、被一千多人按讚,同時大家紛紛留言、誇讚她的「善行」。(如圖3)
    看完、我馬上「噗」的、笑出來。
    .
    第一時間、我心想:「這樣你也高興。你高興就好。」
    然後我坐在客廳、面對窗外綠樹、
    翹著我的二郎腿、聆聽滴答的雨聲
    悠哉地喝著我美味的白菇烏骨蛤礪雞湯,
    (早上去打了疫苗,突然感覺想要「補一下」喔,哈)。
    .
    喝著雞湯的同時,
    我突然開始「認真」思考「盜文」這件事。
    .
    我在想:
    雖然我不在乎,但如果我不出面「阻止」她或「提醒」她,
    會不會「加深」她日後有更多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呢?
    (因為她「得逞」了,反正又沒人講話)
    .
    或許,她不是故意的,
    她只是「缺乏」尊重他人智慧財產權的意識與觀念罷了。

    (我願意「善意」的解讀這些盜文者的行為)
    .
    #但人是需要被教育的。
    很多事、我們都在學,尤其「#尊重」這件事。
    .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在想:
    如果我繼續「放任」這種盜文行為,
    那其實我也是「幫兇」,不是嗎?
    想到這裡、突然一陣臉紅。(羞愧)
    .
    是的,
    這件事不是我裝大方、無所謂就算了,
    這件事既然「跟我有關」,
    我就必須去好好「回應」它,
    而不是用「懶得理他」的鄉愿心態去淡化。
    .
    於是,打開臉書、點進去其中一個盜文者(獲得一千多個讚的那位),
    我溫和、有禮地告訴她:
    「如果您喜歡我的故事、想分享、沒問題的,但請你註明原處、這是尊重原創的表現。」
    她到目前都還沒回我,我拭目以待。
    .
    另一個盜文者是我的一位臉友發現的,
    (這個盜文自己多加了一句話、其餘全部照操、完全當做是自己的故事。如圖4)
    臉友看了很生氣,覺得這樣很不尊重,
    於是發訊息提醒對方、請她「更正」、並尊重,
    但那位盜文者似乎「不以為意」、
    到目前為止都尚未做任何「改變」。
    .
    其實我很佩服臉友的「正義感」、
    有人願意為我「挺身而出」、老實說、滿感動的。
    我在想、
    有時社會需要這種「雞婆、多事」的人,
    如果每個人對不公不義都「沉默」、不作聲,
    那是不是我們就「默許」、甚至「增強」了他的行為?

    (當然,有時得辨識哪些行為是真的「不當行為」?
    像上週有人舉發工人路邊吃便當不戴口罩、我覺得那過份了。
    這不是正義、是缺乏同理心。)
    ---------------------------
    最近疫情搞得人心惶惶,
    總有「好事者」唯恐天下不亂、
    不是製造「假消息」、不然就是發一些令人恐慌、憤怒的訊息來「擾亂民心」,
    很慚愧、面對這樣的訊息我通常是「置之不理」、刪除,
    .
    但我身邊就有一些朋友、他們會立刻「不假顏色」、立即駁斥,
    就像昨天日本送我們疫苗,朋友B就收到一位長輩的賴:說什麼這是快過期疫苗。又說:數量這麼少、根本就是假慈悲等等。
    B氣得馬上罵回去、根本不管對方是不是什麼長輩。
    .
    我心想:「喔、好敢。算你有種。」(B是俠女性格)
    跟B比起來,我很孬、
    我會想:「何苦跟這種人生氣呢?」、
    然後立刻把他「封鎖」。
    .
    但現在想想、
    其實我只是想待在安全無爭舒適的「無菌室」裡自保,而已。
    其實我很自私、不夠勇敢。
    ---------------------
    好、回歸正傳、
    其實我想說的是:
    親愛的朋友,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文章、故事或訊息,
    真的真的很歡迎您「分享出去」。
    但麻煩您、
    用「轉分享」方式就好。(這種方式最快)

    如果你想「另闢戰場」、不想用轉分享方式、也可以,
    就麻煩你、註明一下:「出處、作者」,這不會花你很多時間的。
    .
    當你這樣做、#別人會更尊敬你。
    .
    萬一你讓別人知道:其實你的PO文是「偷」來的,不是你的,
    那就糗了。
    盜文是自貶身價、缺乏自尊的表現、
    不是嗎?
    .
    「尊重」很難、「界線」很難。
    我知道,
    沒關係、我們一起學習。
    .
    「尊重」這件事如果你學不會,
    那這一生、
    你注定會活得很辛苦。
    -------------------
    被盜的故事原文在此,喜歡的人、歡迎分享喔。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224583163463552&set=a.1803696329183

    (本文也歡迎分享)

  • 鄉愿心態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5 23:39:57
    有 85 人按讚

    【當____失言時——為什麼身為創作者,我們應該更謹慎?】

    #強勢文化挪用弱勢族群的再現
    #連被開玩笑都是一種恩賜

    原住民族運動還我土地與正名的發展脈絡,其實是對自身集體主權的抗爭,但相對政經地位的爭取而言,中華民國在文化產業上對原住民族主體性的真正反省與尊重,似乎也是到這幾年,才終於邁出幾步。我們看見有人開始反省影視作品裡對主流族群對原住民族的「觀光凝視」,逐漸脫離獵奇與刻板印象;但我們也發現如今歧視與偏見的型態更加隱微——讓豬哥亮在反核抗議中搞笑穿越的《大尾鱸鰻2》,導演邱瓈寬說著「懂得笑就不會恨了」就是一例——將歧視與偏見包裹在藝術的光輝中,操弄反動修辭彷彿他人的苦難只是一道輕易跨越的門檻,佯裝善意就不必面對現實中族人對電影的抗議。

    更令人感慨的,是這種善意藉由「的啦」或者模仿「原住民」怪腔怪調這種看似具有娛樂效果的工具,持續削弱族人對玩笑/取笑的界線,施孝榮甚至將這種空想的取笑視為一種「自我認知」的問題,完全無視主流族群強勢挪用、錯誤詮釋原住民族文化的話語權,是影視圈長期以來對原住民族人現實處境缺乏認識的結果。於是當吳宗憲與LuLu在節目上繼續開著原住民玩笑的時候,笑就是有效果、不好笑就是很嚴肅不幽默;前些日子針對《聽見歌 再唱》的討論裡,也有族人認為要「感謝」電影團隊的付出,因為「他們願意來拍攝就值得感謝了」,此種泯滅族群自尊的「大方」,與施孝榮「被取笑要有自信」的鄉愿心態,都反映出這幾十年影視圈處在一種不尊重原住民族主體性的惡性循環裡。

    在道德呼籲與社會責任之外,我們想說,是時候讓原住民族主體性從大眾的偏狹想像裡重新回歸了。

    #從產製迴圈就失靈的文化產業機制
    #什麼時候要納入原住民族觀點呢

    短短一年間,不同影視團隊作品內外呈現出的刻板印象與偏見言論,反映出我們一直以來欠缺原住民族觀點與詮釋權的文化產業產製迴圈。我們之所以不厭其煩呼籲尊重原住民族文化與其權利,就是因為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各種文本(影視與文字/語言的)表現之下往往忽略原住民族主體能否參與其中,有時甚至是缺席其中不被諮詢僅供參照的扁平角色;我們想特別指出台灣影視團隊這種以創作者/投資者為主、而忽略橫向聯繫,將原住民族主體排除於整個創作網絡之外的做法,最終只是在累積自身的文化資本,這種文本本身就是與原住民族的現實斷裂的。而這種制度上的刻意排除,反過來卻又成為階級再製的武器,而生產出這樣的反動修辭:「我們都已經那麼重視原住民了,你們為什麼還不滿意呢?」

    當公視花納稅人的錢、拍出一部連片名都略過原住民族主體意見,還大張旗鼓開放更名討論自以為尊重多元文化時,沒有意識到這根本是對原住民族主體性的再次羞辱——「族人有意見我們就來修改順便開個記者會宣傳吧」真的令人難以啟齒,為什麼不是「我們跟斯卡羅族人好好討論並且請他們參與創作過程」呢,更遑論文化產業可以預期的商業利益可否回饋(儘管商業模式尚待討論),連這方面的參與都做不到,公視年度大戲可供期待的不就是如何「消費」原住民族文化而已嗎。

    我們是這樣衷心希望,創作者的謹慎與尊重多元,是建立在開放詮釋權、回歸原住民族主體意見的共享基礎上,這種對於現實的警惕,可以透過部落主體性的加入,驅使作品更加接近在地,適當的回饋也有助於創作者去理解從「誰可以述說」到「如何述說」的過程更貼近真實。

    #當____失言時
    #為什麼身為創作者
    #我們應該更謹慎

    -----
    厭倦都市雜音,
    來聽月亮說話。

    #Buan #Buanistalking 
    #月亮說話 #月亮曆
    #來追月亮囉

    #語錄 #藝術 #文字
    #文化 #文學 #原住民

  • 鄉愿心態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0 11:57:26
    有 1,572 人按讚

    還記得一年前在podcast上聽到長年培訓教練的何立安老師分享,好教練的基本原則是要把學員的福祉擺在第一位。沒有慧根的我每一個字都聽懂,也去查了福祉的註釋,仍是摸不著頭緒,不知道怎麼解釋成通俗的說法分享給大家。直到最近出現兩個反指標,才讓我徹底理解其中含意。

    第一個例子是護理師同事某次在診間和我抱怨,她因體重過重,想靠重訓健康瘦下來。報名了健身房,結果教練要求她每週都量測inbody,一旦體脂沒改變,就建議她減少卡路里攝取。如果體重減輕、體脂不變,也會被警告「妳這是掉肌肉!應該要多上教練課」。在無所適從又對自己沒信心的狀況下,她竟花了超過半年的薪水,買下上百堂課程。

    但其實,inbody的體脂測量受身體水分多寡影響很大,再加上減重初期,掉的主要是水分,因此常會出現體重降,體脂反而上升的狀況,並非肌肉流失。因此我非常反對減重初期頻繁測量體脂,因為不僅不準,還會自亂陣腳,覺得自己白練、白努力了,不然就是採取更激進的方式,和健康初衷漸行漸遠。

    最近,他的教練又鼓勵她參加八週減脂比賽,贏獎金把學費賺回來。結果她一週狂練五天、天天吃一千兩百卡的低碳飲食,最近就發現月經因熱量不足而消失了!聽到這邊我終於忍不住地說:「你的教練只是為了抽成狂推課,根本沒考慮過妳的『福祉』啊!」

    另一個事件是位瘦弱的孕婦,孕期常閃到腰、膝蓋痛,復健科醫師提醒她這些症狀大多來自肌力不足,建議她重訓。第一次產檢胚胎著床穩定後,我也強烈建議繼只要沒有孕吐或出血就要繼續保持鍛鍊,不然等肚子大起來,下背痛、膝蓋不適會更明顯,以後餵奶、抱小孩也會更辛苦。先生在旁聽了也頻點頭表達支持。結果下次門診回來,她無奈地表示被教練拒絕繼續幫她上課,希望等她三個月後確定胎兒「穩定」了再回來。

    當然每個人自有風險評估的一把尺,我無權過問。但我想問一句,如果教練只想趨吉避凶,在醫師、家人都支持下,仍單方面拒絕學員,那是否代表著他在教學上也抱持著有練就好,有沒有進步沒差,不要加重、加強度才安全的鄉愿心態呢?在診間其實我也有直接對她說:「你的教練只是在避嫌怕麻煩,根本沒有為了妳的『福祉』著想啊」。

    我也要強調,重視學生福祉絕非是指教練對學員的要求百依百順,幫學生擦汗、遞毛巾。而是秉持專業,站在學員的角度去提出建議。好比過去我也曾要求教練開出一週五練的課表讓我加速進步,但他馬上拒絕我的要求,向我說明,不是練越多、進步越快,還得注意恢復與疲勞累積,以免過度訓練。以此標準回頭看同事的例子,即使她有點心急想快速瘦身,教練也該幫她踩煞車, 一步一步建立她正確的飲食和運動觀念,而不是操弄數字焦慮,以此推銷課程。說這些不是要給教練們找麻煩,而是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練,可以更強壯更健康,也能讓健身風氣更蓬勃,創造教練學員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