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部定必修高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部定必修高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部定必修高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部定必修高職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161的網紅葉大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建教生權益保障法立院修法提案:台少盟觀點】 #鎖定問題 #辨識優先族群 #勞動教育促進法 長期關注與推動《建教生權益保障法》立法保障建教生權益的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立委的提案應是考量到現行青少年半工半讀打工的比例日漸增多,但因年齡及學歷經驗不足,易於職場受到勞動權益侵害或剝削,如:長工時...

  • 部定必修高職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27 10:37:36
    有 8 人按讚

    【建教生權益保障法立院修法提案:台少盟觀點】

    #鎖定問題
    #辨識優先族群
    #勞動教育促進法

    長期關注與推動《建教生權益保障法》立法保障建教生權益的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立委的提案應是考量到現行青少年半工半讀打工的比例日漸增多,但因年齡及學歷經驗不足,易於職場受到勞動權益侵害或剝削,如:長工時、低薪資、被詐騙、無保險及高職災率等,因此想透過提案借鏡某些縣市已有推動應屆畢業高中職學生接受勞動教育課程之經驗,盼落實提升青少年勞動權益意識,故作此提案。」
      
    然而對於這個草案,葉秘書長也認為有所不足,她提到,「只將勞動權益基礎課程增加於建教生權益專法「階梯式」制度中,在階梯式建教生於三年級進職場見習前,於一、二年級時實施勞動權益必修課程。葉大華認為,修法意旨如旨在針對全體高中職學生推動勞動權益必修課程,以近年來階梯式建教生佔總體建教生佔比不到20%,約千餘名學生,修法實益相當有限。」
      
    對於如何推動勞動教育課程,葉秘書長則是認為,「應從最需要的族群優先推動起,包含進修部學生、全體建教生,不該只有針對少數的階梯式建教生。以 2019 年台少盟與教育部合作之「全國進修部18歲以下學生校外勞動調查」,調查顯示進修部學生中有6成學生有經濟需求、75% 每天工作5-8小時,93% 在16歲就已經有第一份工作,他們也多半認為勞動教育課程應從高一起開始實施。」
      
    此外,其實第九屆立法院劉建國委員等人即已提出《勞動教育促進法草案》,對於勞動教育的實施與意識促進有全面性的促進保障措施,然因該法對於勞動教育實施主政機關究竟為教育部或勞動部仍有歧見,故遲未通過,葉大華認為,「劉委員應續提《勞動教育促進法》,方能全面性提升全體青少年學生的勞動權益意識。」

  • 部定必修高職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12 17:52:43
    有 485 人按讚

    《慢飛天使需要你--參訪杏誠早療中心》

    #認識杜醫師

    早期療育,在臺灣是指針發展遲緩兒童的治療計畫,是我臺灣社會探索時觸碰到的對自己來說較為生僻的課題之一,會接觸到早療,是受一門必修課的啟發。

    任課老師希望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接觸體現關懷和社會責任感的報告主題,因此,我便有機會跟著大家一起參訪了臺北的杏誠早療中心。

    當受訪者杜婉茹治療師瞭解到同組有我,和另一位來自四川的交換生時,她便更詳細耐心地向我們介紹:

    「關於判斷小朋友是否應做早療這件事,每位臺灣家長都會在孩子出生後拿到一本發展手冊,可在政府機構架設的網站內對照小朋友的無論是精細或粗大的動作,判斷他們的認知發展情況。若較同年齡的孩子反應比較慢的,其實都是需要接受早期療育的族群。」

    臺灣在近二十年中,已經通過衛生、教育、社會三個面向包括健康檢查、預防注射、教育宣導等使得本土早療事業突飛猛進,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另一方面,目前臺灣社會中,早療兒童被標籤化的情況依然存在,家長與社會大眾仍需提高對早療的認識;而早療相關醫務人員人數不足、地區醫療條件差異甚遠等問題也迫切需要解決。

    杜醫師表示,臺灣早療的持續進步需要我們向社會傳達更多的聲浪。

    在正式採訪中,組員問了很多專業的問題,也獲得了來自專業人士的權威解答,但我並不是要再寫一篇早療論文呀,而是想要記錄有關一名普通早療醫師的工作日常心路歷程。

    #送你一朵花

    杜醫師帶我們四處參觀,走廊的盡頭舖了天藍色泡沫軟墊、塗著暖色油漆、地上撒滿玩具、裝潢得春意盎然的,是「兒童物理診療室」。

    我問:這是什麼年齡段的人群在使用呢?杜醫師回答:12歲以下孩童。「那他們喜歡嗎?」她猶豫了一下才點頭。

    「可以跟我分享與孩子們互動具體場景的例子嗎?」

    她說,「嗯,像有自閉傾向的孩子,比較難以對外在環境有所感知,缺乏對他人面部表情和語言內涵的理解能力,例如你皺眉,他不知道你在擔心、在生氣。再比方說,他們會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他人看到的,你說你要他手上的花,他會把這朵花放到自己的面前,而不是給你,因為他認為自己大腦中出現的小花成像,也同樣出現在你那裏。」

    雖然被稱之為「自閉」,但我總覺得,他們的世界裏並沒有自私自利的概念,聽起來,他們更像是模糊了自己與他人的感受,只有自私的人,才會有清楚的界線才對。

    「那你們會怎樣幫助孩子們呢?」我的意思其實是治療手段是什麼,但聽了上面的那番話,我已經開始避免使用這個詞。

    「謝謝你。我們目前有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跟語言治療,還有寵物治療、音樂治療。方式是會設計很多具體的情境,來引導他們。例如我會嘗試告訴他我今天的心情,讓他閱讀我的情緒。在我向他要東西的時候,我會把他的手慢慢地拉到我的面前,這是告訴他,給予的時候,要放在對方而不是自己的面前,讓他體會他是他,我是我。」

    聽起來簡單的過程,醫師們卻要通過大量而漫長的重複性實驗,來製造刺激以扭轉孩子們的固化認知,「修正」原本的行爲。這要求每一位服務者巨大的耐心與毅力。

    #理智與情感博弈中的自我定位:演員

    疲憊似乎無處不在,這份工作並不只是要求邏輯、理性與專業能力,更考驗對人性的共情和共鳴。

    我向醫師分享自己「去育幼院做義工,結果同理心泛濫哭個沒完」的雷人經歷,並請教她在工作過程中如何情緒管理呢?

    她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其實自己更像一個「演員」,設定不同的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孩子們進行模擬體驗。而自閉孩童對情緒感知能力較低,這就要求他們在表達任何事物上,都極力地誇大自己的情緒、語氣、動作,來吸引他們的注意。

    如果小朋友主動對自己笑,主動把花給你,或達到某一象徵性進步的時候,你的角色還會是演員嗎?有沒有什麼高光時刻呢?

    「唔,當孩子們做到的時候,我會打從心底為他們高興,這時便毫不掩飾自己的正向情緒,因為孩子其實很需要被不斷肯定,需要我們給他補足信心。將喜悅自然流露,也是對他們的鼓勵。」

    #我們就像一把鑰匙

    哪一個孩子是你印象最深、
    讓你有成就感的呢?

    杜醫師開始回憶,她第一份工作期間接觸過的一個孩子,一個自閉男孩,最後,在男孩自己、家人支持和早療系統三者共同努力下,他進步得出乎意料,甚至可以說發生了蛻變。現在那個孩子於高職就讀,和普通的孩子沒什麼兩樣了,還因數學天賦異稟,代表臺灣參加國際競賽,拿了第一名回來。

    我想起自己曾認識的一位有亞斯伯格傾向的學長,他就沒那麼幸運,他沒有得到及時和完整的幫助⋯

    杜醫師卻告訴我:「其實早晚並不是最重要的。臺灣的定義是六歲之前是治療黃金期,但如你所見,我們這裏有年紀更大得多的孩子。對於他們來說,我們就像一把無形的鑰匙,任何時候,只要找到了每個孩子心中的鎖,轉動鑰匙,就能夠打開他們塵封已久的世界。」

    哇,像埋在地下的寶藏那樣嗎?
    轟隆隆地重見天日...

    #家人

    我們在走廊裏遇到一位成年男子,他表情不自然歪斜,肢體難以自持,正在大家的輔助下做邁步訓練。家人在前,醫師在後,他被守護得很好。

    看到這個場景,我問醫師,你們會關注家人的情緒嗎?對大部分家庭來說,承擔這一切的,除了本人,還有他們的家人,尤其是父母。

    「是的,像這位先生因突發車禍轟然倒下,媽媽在整個過程中悉心照料,無怨無悔,很是辛苦。我們會關照家人心理健康,因為家人才是最常和孩子直接接觸的人,是與他們朝夕相處的人,家人潛意識中的態度和行為會影響孩子,對療程產生很大的作用。」

    所以為了孩子盡早康復,對家人的心理調適和強度建設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是的,早療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家長樹立正確認知。有的家長認為早療是孩子生病了、不正常、不如人,這都不利於孩子的恢復。我認為現代社會中沒有所謂的正常或不正常,只有二者的線性關係,看站在哪一條線的哪一位置上罷了。」

    #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那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這份工作呢?」

    她坦言,一開始當然是因為考上了沒得選,但正式入職後,才真正瞭解行業所要求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為何,才熱愛這一份工作,才發現臺灣的早療發展還任重道遠,而她,願意為之盡自己的最大努力。

    她說其實自己很喜歡這份工作,和孩子們相遇,彼此介入生命,在形形色色的故事裏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那您會一直做下去嗎?」
    杜醫師沒有絲毫的猶豫:「會啊!」
    我被她明朗又堅定的笑容打動了。

    我很羨慕。因為這份事業不只是讓自己安身立命,更是服務社會大眾、給無數孩子和家長帶來希望。

    杜醫師在最後表示,其實我們還做得還遠遠不夠。由於經濟各縣市的差異,某些地區的早療發展相比臺北還有諸多不足,例如缺乏具專業的醫師和健全的設備等。而她相信,冰山融化的第一步,便是社會大眾願意主動瞭解早療,形成對早療的正確認知,方能不耽誤孩子、不二次傷害孩子,讓他們可以在友善的環境下成長。

    杏誠復健診所為孩子們設計的「兒童治療日記本」的封面,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成長加油!」我很高興,能在此次輕鬆的訪問過程中,感受到臺灣社會對少數族群的關懷和友善。

    參訪結束以後,我們小組利用搜集的資料和拍攝的影像內容製作了一個時長為三分鐘的早療科普短片,學期末時,為老師和同學進行了完整的報告,引發了大家的思考。

    希望借由杜醫師的經驗分享,讓更多的人願意瞭解早療師的職業,在未來能夠投身其中,像她一樣,在打開一把一把心鎖的同時,找到自己人生的寶藏。

    2019.04.30

  • 部定必修高職 在 立法委員林奕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14 18:34:42
    有 194 人按讚

    #教育大小事奕華報你知 📣
    🌟高中108課綱二部曲👉
    #校訂必修課程 🌟

    108新課綱高中課程可分為五大類🖐
    今天二部曲就帶大家認識什麼是「校訂必修課程」‼️

    依據教育部規定,校訂必修課程須占4~8學分,指的是符合各校願景或各校特色的校本特色課程,大部分學校會安排在高一或高二;因為是必修,意思是該校學生一定都要上囉~
    校訂必修依學校區分不同課程類型如下:
    🏫普通型學校(普通高中):
    以專題、跨領域或跨科目統整、實作實驗、探索體驗或其他課程類型為主,#學生可以自由跨班選讀課程喔~
    🏫技術型學校(高職):
    強化專業、實習及各領域科目之學習為目的,延伸開設一般科目、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之課程。

    108新課綱讓學生學著不要再死讀書了~(搖手指)🚫
    而是學習問題解決的能力✅
    並適應多變的生活情境。
      
    #教育大小事奕華報你知
    #教育不能倒臺灣才會好
    #108新課綱
    #校訂必修課程


    ✨奕華❌Line
    https://line.me/R/ti/p/%40yihua
    ✨奕華❌Youtube
    https://reurl.cc/kg3Mq
    ✨奕華❌IG
    https://reurl.cc/nr9Dn

    📣林奕華政治獻金專戶(臺銀群賢)📣
    🌟線上捐款
    https://donate.newebpay.com/lin-yihua/daan
    🌟ATM/臨櫃捐款
    戶名: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林奕華政治獻金專戶
    銀行代號:004(臺灣銀行)
    帳號:162001007943
    捐款查詢☎️02-27003663
    服務處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33號6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