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選擇性不語症成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選擇性不語症成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選擇性不語症成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選擇性不語症成人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隱藏在食物中的危機-重金屬與神經疾病】 估計全球有數千萬種有機或無機物質,近十萬種化合物被用作商業製品,許多造成環境負荷並進入生態鏈,也透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尤其經過食品,包括故意或無意,造成體內負荷甚至危及各種健康效應,近期由於分子毒理學之進步及超微量分析之儀器與技術發展,發現食品隱藏很多安全問...

  • 選擇性不語症成人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6 07:30:01
    有 62 人按讚

    【隱藏在食物中的危機-重金屬與神經疾病】
    估計全球有數千萬種有機或無機物質,近十萬種化合物被用作商業製品,許多造成環境負荷並進入生態鏈,也透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尤其經過食品,包括故意或無意,造成體內負荷甚至危及各種健康效應,近期由於分子毒理學之進步及超微量分析之儀器與技術發展,發現食品隱藏很多安全問題。(資料來源:【註1】)


    近年來,各類食物中殘餘的農藥、重金屬、添加物、致病微生物等可能引起健康危害的議題,普遍受到各國重視與廣泛討論,加上國際貿易的活絡,各類農產品、加工食品及不斷被開發出來的新穎性食品,流通量越來越大,消費者的選擇性雖然增加,但面對各類食品的安全性疑慮亦隨之增加。(資料來源:【註2】)


    最近食品安全意外頻傳,因此與食品相關的重金屬汙染也再次受到大家的重視,重金屬過量與神經疾病息息相關,最常被提到的有鉛、鋁、錳、汞、砷、銅、鎳、鋅等。


    ■鉛中毒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 」曾調查高雄市九百多名學童的血中鉛濃度,發現學童血中鉛濃度越高則學業表現越不好,尤其語文及社會學科最明顯。平均血中鉛上升3 μg/dL,則成績退後一名。由此報告可知,台灣的環境低濃度鉛暴露引發孩童智商及認知能力的障礙的問題的嚴重性,值得我們重視。


    由於從事鉛相關行業的工人多年的研究發現,長期高濃度鉛暴露引起鉛中毒,會引起許多嚴重的併發症。最近幾十年來的多項研究證實,即使低濃度的鉛暴露,仍可能會造成健康上嚴重的影響。


    ■藥材與重金屬
    中藥用來安神鎮靜的硃砂【註3】,也是含無機化合物的汞;在中藥常使用的雄黃也含有較高濃度的砷,因此雄黃酒不建議多喝,總結來說,日常接觸的食品與中藥中,許多含有重金屬成分,建議大家在選擇時,需多加小心注意,才不會不知不覺中成為重金屬中毒的受害者。(資料來源:【註4】)


    ■「鉛」的毒害
    古羅馬人喜愛在釀造紅酒時加入「醋酸鉛」增加風味,導致大部分人普遍有「鉛中毒」可能,鉛會在軟組織和骨骼中積累,會損害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損傷。說到鉛的危害,許多歷史與考古學家相信「鉛中毒滅了整個羅馬帝國」。


    ■「鉛」長期受到廣泛運用,近年才發現具毒性而減少使用!
    其實,鉛是從很久遠以來就長期運用的一種重金屬,因為鉛好開採,又具有密度高、延展性高、柔軟好成形,熔點相對較低、而且不易氧化等特性,所以特別受到人類長期而廣泛的應用。鉛用在製作各種器物,如與銅製為合金銅器、水管、水晶玻璃、鉛酸電池、油漆、含鉛汽油等等,所以可以說鉛一直在人的周圍無所不在。


    一直到近年來才注意到它的毒性,鉛會在軟組織和骨骼中積累,會損害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損傷、老人失智,並會造成骨質異常以及傷害內臟如腎臟還會造成貧血,此外還可能引發生殖問題並影響兒童智商。(資料來源:【註5】)


    ■鉛中毒診斷與症狀
    ▶ 一般而言,鉛中毒的症狀不易提早診斷。

    ▶ 若血中鉛濃度在 40 ~ 69 μg/dL 之間:屬於「輕微」,臨床表現包括:疲倦、嗜睡、對於休閒活動缺乏興趣,其他還有生育能力下降、高血壓。

    ▶ 若血液中鉛濃度為 70 ~ 100 μg/dL之間:則屬「中度」,其臨床表現為:頭痛、記憶力喪失、性慾降低、失眠、覺得腸胃道有金屬味、肚痛、噁心、便秘;慢性暴露有腎病變、貧血、肌肉疼痛無力、關節疼痛。

    ▶ 若血液中鉛濃度大於 1000 μg/dL:則為「嚴重」中毒,症狀包括:昏迷、癲癇發作、表情呆滯、譫妄、局部動作異常、頭痛、眼睛乳突水腫、視神經炎以及其他腦壓增高的症狀,足下垂、腕下垂,腹部絞痛,嚴重貧血故看起來蒼白。

    ▶ 鉛中毒在成人的表現多以慢性為主,少有急性中毒情形。急性中毒的表現為:腹部絞痛、急性肝炎、胰臟炎、溶血性貧血以及腦病變。
    (資料來源:【註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議題召集人序,Page 6
    https://bit.ly/2Q1cSpZ


    ∎【註2】: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前言,Page 14
    https://bit.ly/2Q1cSpZ


    ∎【註3】:
    衛生福利部 - 中醫藥司公告
    主旨:公告「自94年5月1日起禁止中藥用硃砂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
    依據:藥事法第22條第1項第1款規定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發文字號:署授藥字第0940002424號
    https://bit.ly/3h1UHfM


    ∎【註4】:
    高醫醫訊-高醫醫訊月刊 第33卷10期「隱藏在食物中的危機-重金屬與神經疾病」
    https://bit.ly/313kAq4


    ∎【註5】:
    食力 -「鉛」的毒害由來已久,甚至滅了古羅馬帝國?
    https://bit.ly/3iUAxET


    ∎【註6】: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鉛中毒」:https://bit.ly/349jSth


    ➤➤照片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知識學堂-鉛中毒」: https://bit.ly/3kXdjjg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 #重金屬 #神經疾病 #硃砂 #雄黃 #鉛中毒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行政院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選擇性不語症成人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09 07:15:00
    有 1,076 人按讚

    隨著學習有效的哀悼,我們會允許自己為童年缺乏父母的正向關注而哀痛。

    當我們以自我接納的方式來迎接自己的眼淚時,哭泣會喚醒我們發展停滯的自我憐憫本能。

    一旦透過一致且重複的練習,建立起自我憐憫,它就會成為自尊越來越好的基石。而當自我憐憫變成一種習慣的態度,它就能立刻化解情緒重現中典型的自我遺棄。

    自我憐憫也將創造一個基礎,使我們可以建立真誠、有益親密感的憐憫給予他人。與親密對象同在的能力,通常是根據我們對於自己堅定效忠的程度而定。

    取自《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

    各位朋友,早安:

    我自己比較習慣講「自我慈悲」或「自我慈愛」或「自我疼惜」,而非「自我憐憫」。慈悲或慈愛是一種比較全面性的說法,意味著除了看到「可憐的自己」,同時也看到「可愛的自己」。

    相對來說,慈悲或慈愛,更接近無條件的愛。這是自己能給自己的,最佳的禮物!

    下列摘文因為篇幅所限,暫時只討論了哀悼的兩個歷程。但發怒、哭泣,都不是很容易,因為都是傳統打壓的重點對象。

    我最近跟一位朋友談生氣,把「生氣」講得更清楚一點。我們用情緒、認知、行為三個層面來談生氣:

    ■ 情緒

    是指生氣時整體的身心反應,像是:肌肉緊繃、心跳加快、想要立即採取行動……

    會有強度、持續時間、頻率不同,像是暴怒、慍怒……。一般來說,如果沒用念頭或想法刻意去維持,怒氣大概在兩分鐘之內就會結束,而且會帶起我們更深的覺察,甚至有正向情緒出現。

    ■ 認知

    是生氣所帶來的,或維持生氣的念頭或想法。我們很多時候,之所以會一直生氣,是念頭或想法的作用,也可以說是過去制約的結果。

    像是,有人認為自己被「不公平對待」的時候,就會生氣。然後,「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這個過去長久養成的思考習慣,會把自己的情緒支撐在某個程度,以配合行為進行自我保護,或進行攻擊。

    ■ 行為

    是在生氣的情緒下所採取的行動,像是罵人、打人。

    我自己一般談生氣,主要把生氣當成情緒,不一定要付諸行動,也就是不一定要採取什麼行為表現。在安全的情境下,不轉移注意力,只陪伴自己的生氣,讓它說說它想說的話。

    情緒本身沒有對錯,是表達情緒的行為要經過選擇。表達情緒,要考慮自己、他人、情境的狀態,胡亂表達情緒常引來更多壓力,對自己不利,所以如何表達就需要多方考慮。

    健康的生氣,常常對我們有相當大的幫助,像是設立界線。生氣是我們求生的工具,不學著善用,相當可惜。

    不過,傳統會把生氣的三個層面混在一起討論,直接全盤打壓,然後開始用生氣來展現權力,要相對弱勢者不能生氣。

    也因為篇幅所限,我就不寫太多了。事實上,一個人能好好認識自己的情緒,要經過討論與練習,這要有適當的情境,雙方都認知到要好好面對情緒才可以,也不是隨便談談就能開始。

    但寫下來,便可以開始自我對話。我常推廣各種日記,反正能把情緒寫下來,就有機會開展對話的空間。

    祝願您,能接納自己的情緒,這是接納自己的重要開始!

    ************************************

    哀悼的四個歷程

    【文/ 彼得‧沃克】

    哀悼最有效的時候,就是倖存者能夠以這四種方式來表現哀悼:發怒、哭泣、言語抒發和感覺。

    ***

    發怒:縮小恐懼與羞恥

    「發怒」是一種哀悼技術,激烈地抱怨現在或過去的失去和不公不義。倖存者的童年中,恫嚇、羞辱、忽略取代了撫育,而倖存者需要對此發怒——有時候需要暴怒。

    當他們變得擅於哀悼,他們對於自己家庭所瀰漫的缺乏安全感,所發出的健康怨恨,會以發怒宣洩出來。上萬次需要幫助時卻得不到幫助,這種背叛會激怒他們;對於以前需要被指導或受保護時,卻沒有人可以指導或保護,他們會感到盛怒;過去需要爭取公平或贊同自己的發展成就時,卻沒有可以爭取的對象,也會使他們怒吼。

    在大多數的狀況中,倖存者不需要直接對在世的父母發怒或責怪,關鍵的發怒方向是,針對你內化的父母——也就是你過去的父母。不過,最常見的例外是,父母現在仍然有虐待性。

    當倖存者抱怨童年創傷時(尤其是用找碴鬼的自我仇恨,在抱怨創傷的持續影響時),發怒是有療癒性的。對找碴鬼,也就是父母的代理人,憤怒地說「不!」或「閉嘴!」,能夠外顯倖存者的憤怒。這能阻止倖存者把這憤怒朝向自己,並且讓他們復甦失去的本能:為不公不義的攻擊防衛自己。

    還有,許多倖存者會盲目地讓父母惡毒的責怪轉為羞恥,而發怒能把倖存者從中救出來。發怒會把責怪重新導向到該去的地方,發怒也會使倖存者更積極地努力建立內在界線,去對付找碴鬼。

    發怒可以是一個人的時候進行,也可以在有認同你的見證者的情況下進行,像是信任的朋友或治療師。一段時間後,大部分的發怒需要在你自己私密無聲的心中進行,這是保護你不受內在找碴鬼的攻擊,而以憤怒為能量的思想中斷法。

    許多倖存者的身分認同完全等於找碴鬼,這樣的倖存者通常需要聚焦於對抗找碴鬼,直到他們建立了能健康自我保護的自我(ego)功能。

    發怒也能把倖存者從情緒重現的無力感中拯救出來,發怒會提醒他們,自己現在是在成人的身體裡,並且能用這個身體防衛自己。

    透過這些功能,發怒能減少或化解恐懼,重新喚起並滋養自我保護的本能。透過練習,它會漸漸建立起內在與外在的界線,這些界線會漸漸地把我們帶離傷害,使我們不受他人欺侮的傷害,也不受最壞的惡霸(也就是內在找碴鬼)傷害。

    最後,發怒也能使無數的思想修正和思想取代更有力量,而倖存者需要思想修正與思想取代,去建立自己本質是美好的信念,以及可以有選擇性愛他人的能力。發怒能夠支撐他們長期、漸進地把自我形象從找碴鬼手中搶救出來,也能重新教育自己的心理,使它更使用者友善和親密關係友善。

    ***

    哭泣:為自己的失去而哭

    在哀悼中,發怒是陽性的歷程,而哭泣是陰性的互補歷程。當我們受傷時,我們直覺地會感到悲傷和憤怒,如同新生兒因失去子宮的完美安全感而受傷,於是憤怒哭嚎。

    哭泣也是無可取代的工具,能截斷找碴鬼的情緒資源。淚水能在恐懼化為害怕與嚇人的想法前就釋放恐懼,事實上,哭泣有時候是化解情緒重現的唯一方式。我自己就見證過數百次,在大哭一場後,我的找碴鬼便弱化至無害的程度,而其他的數千次,我看到我的案主用淚水化解他們的恐懼、羞恥和自我遺棄。我也見到他們接著上升到健康憤怒的狀況,一旦發現有不可接受的不公事件,就會堅決地挑戰這些事件。

    哭泣的另一個好處是,不怕難為情的淚水會激發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放鬆反應,這會平衡情緒重現時交感神經過度警覺的狀態。

    隨著學習有效的哀悼,我們會允許自己為童年缺乏父母的正向關注而哀痛。父母過去的關注通常是負面且危險的,我們會為這個可怕的現實感到悲傷。但是,隨著療癒的進展,我們也會為那個不受賞識,被認為不特別、無價值、不討喜的孩子而哭。

    當我們以自我接納的方式來迎接自己的眼淚時,哭泣會喚醒我們發展停滯的自我憐憫本能。

    一旦透過一致且重複的練習,建立起自我憐憫,它就會成為自尊越來越好的基石。而當自我憐憫變成一種習慣的態度,它就能立刻化解情緒重現中典型的自我遺棄。

    自我憐憫也將創造一個基礎,使我們可以建立真誠、有益親密感的憐憫給予他人。與親密對象同在的能力,通常是根據我們對於自己堅定效忠的程度而定。

    哭泣與發怒是釋放遺棄性痛苦的兩個關鍵性情緒工具,通常我們同時需要兩者,才能得到完全的釋放。

    哭泣和發怒共舞不同於發牢騷,發牢騷是一種情緒表現,但給了哀悼壞名聲。發牢騷是個敏感的議題,因為很多人用健康的方式抱怨或哭泣時,卻被當作有病的「發牢騷」。然而,失調的發牢騷常常是發怒與哭泣的不健康混合體,不僅壓抑了憤怒或悲傷,而且是用一種煩人的方式流露出來。

    這裡有兩個例子。當一個受傷的人只會表達憤怒時,他壓抑的悲傷會無意識地滲入憤怒中,使他聽起來像是個受難者,或有被害妄想的人。因為沒有大量釋放他的悲傷,所以發再多的牢騷也無法使他解脫,並且可能使他無止盡地生氣發牢騷,耗竭聽者的同理心。相同的,當一個受傷的人只會哭,他的悲傷會帶有一絲壓抑的憤怒,使他的哭泣聽起來像是易怒不止的牢騷。我的一位案主稱之為「憤怒從很小的洞跑出來」。

    我們許多人因為受社會化的過程所害,認為發怒屬於男人、哭泣屬於女人,所以男孩子很小就會因為哭泣被羞辱,而女孩子則因為發怒被羞辱。因此,男孩變成了只能透過發怒來抒發情緒痛苦的男人,悲傷於是必須轉為一種易怒的情緒、惡化的發牢騷或憤怒發洩。相對的,一些女人會無意識地試圖透過發牢騷或哭泣,把她們的憤怒擠出來,卻演變成卡在無助和自怨自哀中的感覺。

    很多男人也依賴憤怒去處理他們一切的情緒表達,他們害怕、丟臉或心情不好時會憤怒。另一方面,許多女人只能試著把這些感覺哭出來。這些,通常會導致非常不完全的釋放,情緒的完整移動被卡住了,於是各性別的人都有一半的情緒釋放過程發生了障礙。

    如果無法完整地表達受傷的感覺,倖存者可能會困於情緒不穩中,他們未表達的情緒會惡化成停滯而持續的情緒。從惡化的憎惡,到受羞恥汙染、缺乏自我憐憫的自怨自哀,都可能是這種情緒不穩定的範圍。受阻礙的憤怒,可能會惡化成尖刻不滿的鬱鬱寡歡,而受阻礙的悲傷,可能會惡化成憂鬱的自我沉溺。

    當在情緒重現中再度經歷早期遺棄時,如果能夠發怒和哭泣,我們就能從這個遺棄感中獲得更完整的釋放。每位倖存者最好能評估自己的發怒或哭泣,是否受到阻礙或僵化,然後努力修復它。當然,有許多男人和女人是上述性別兩極化的相反。還有,有許多倖存者的發怒和哭泣兩者都受阻了,如果能把憤怒和眼淚從找碴鬼的妨礙阻撓中救出來,對他們將會大有益處。

    如果你無法哭泣或感到憤怒,請聚焦在呼吸上,這會幫助你運作情緒,如果能注意呼吸時下腹部伸縮的感覺,尤其有效。深深的、慢慢的、有規律的呼吸,會伸展多處的內部肌肉和內臟,有時會把感覺帶到覺察之中。

    .

    以上文字取自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選擇性不語症成人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9-16 22:54:17
    有 1,449 人按讚

    小兒常用藥物介紹~
    過敏氣喘用藥: ✨#欣流Singulair ✨
    #息喘 #敏喘克 =>同樣成分不同廠牌唷~

    ✅英文學名:
    MONTELUKAST

    ✅適應症:
    預防與長期治療成人及小兒的氣喘
    緩解成人及小兒的過敏性鼻炎症狀

    ✅作用
    是一種具有選擇性的白三烯素接受體拮抗劑,
    可專一的抑制 cysteinyl leukotriene CysLT1 接受體…

    師爺翻譯時間🧐: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比抗組織胺更有效的抗過敏藥物,
    可以 #改善鼻過敏或氣喘等過敏症~

    可單獨用在控制輕度持續型氣喘,
    或合併吸入型類固醇用在中度以上的氣喘控制,
    因為對過敏性鼻炎也有效果,
    所以如果病人有輕度持續型氣喘 + 過敏性鼻炎,
    使用這個藥物有一石二鳥的效果 😏

    ✅一般使用方式:
    依照不同年紀有分為 4毫克 5毫克 和10毫克的劑型
    #通常是每日一次
    至於是早上吃還是睡前吃就看您的醫師判斷決定囉!

    ✅副作用:
    其實這個藥物的副作用非常少見,
    但最常被拿出來討論的就是
    #精神方面的副作用,例如:
    躁動包括侵略性行為或敵意、焦慮、沮喪、定向障礙、注意障礙、夢境異常、幻覺、失眠、記憶損害、精神運動性過度活躍(包括易怒、坐立不安、顫抖)、夢遊、自殺的想法和行為、抽搐 from 仿單
    看到 #自殺的想法和行為 😱
    想必大家看的都發抖了吧?
    這個我們後面再來討論~

    ✅優點:
    1. 非類固醇類藥物,家長接受度高👍️
    1. 甜甜的藍莓或櫻桃口味超好吃,小孩接受度更高😋
    甚至會主動提醒: “馬麻我今天還沒吃藥喔~ ❤️“
    2. 副作用少見

    ✅缺點:
    1. 就是因為太好吃,
    #所以有小孩趁爸媽不注意偷偷整排吃掉! 😅
    請務必放在高處收好鎖好!!
    2. 有一個副作用警語非常嚇人!
    所以很多家長看到會害怕不敢給小孩吃…
    ㊙️ #自殺的想法和行為
    但其實那少數幾件出現自殺想法或行為的個案是 #成人,
    而成人會出現想死念頭的原因太多了,
    就像有時候看到家裡被小孩弄成一團糟我也是蠻想死的….😵
    #所以要跟藥物直接畫上關係其實有點牽強

    📣但重點是:
    #在兒童使用上目前沒有這樣想自殺的個案出現,
    而容易躁動的部分通常停藥後就可以緩解,
    所以真的不用太擔心啦

    ✨最後小整理✨
    這是小兒科過敏科醫師很常用的氣喘控制型藥物,
    使用上相當安全且副作用低,
    口服一天一次使用簡便又好吃😋。

    一旦開始接受治療,
    要密切注意孩子狀況並按時回診追蹤,
    遵照醫師指示做藥物調整,🚫不可自行減藥唷!

    👨‍⚕️在氣喘控制上,要記得不可以完全依賴藥物,
    必須同時注意過敏原環境控制,
    不熬夜多運動曬太陽等等,
    才有機會慢慢減少藥物使用並停藥。

    以上寫到這裡~ 謝謝大家的閱讀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