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道德經名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道德經名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道德經名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道德經名言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陳學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道德經》名言、綱要 上課地點:大鑑禪堂,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十二堂課之三 梁寒衣老師撰筆,黃麗月聽寫 (《道德經》弘法第12堂二○○八年六月六日授課錄音)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

道德經名言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7:44:35

🍀老子說:放下得失,人生更從容⁣ ⁣ 如果你是國家領導人,⁣ 該如何治理國家?⁣ 如果你是企業老闆,⁣ 該如何經營企業?⁣ 如果你是上班族⁣ 該如何讓工作更順暢?⁣ 如果你是父母,⁣ 該如何教育孩子?⁣ 如果你就只是一個普通人,⁣ 該如安放身心,⁣ 並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平日又該與如何與人相處?...

道德經名言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7:44:35

🍀我只想真實的存在,不是符合你的期待⁣ ⁣ 不會觸犯法律的底限⁣ 不會跨躍道德的邊界⁣ 不會違反社會的倫理⁣ 不會敗壞善良的風俗⁣ 盡了所有該盡的義務⁣ 幫了能力足以幫的人⁣ 够了嗎⁣ 從今而後⁣ 我只想真實的存在⁣ 不是符合你的期待⁣ ⁣ 🍀她外文系畢業,卻有著日本女性的端莊嫺雅。待人細心、周到、...

道德經名言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20:22:04

🍀原諒,是放過別人;算了,是放過自己。⁣ ⁣ 未經歷他人承受的苦⁣ 誰又有資格勸誰大度⁣ 原諒⁣ 算了⁣ 從來是受害人對自己的寬容⁣ 而非加害者或他人的道德綁架⁣ 原諒⁣ 不是忘記⁣ 而是放過別人⁣ 算了⁣ 不是不痛⁣ 而是放過自己⁣ ⁣ 🍀⁣ 那一年,他們認識10年。⁣ ⁣ 他們認識10年,再正式...

  • 道德經名言 在 陳學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15 21:00:01
    有 349 人按讚


    《道德經》名言、綱要 上課地點:大鑑禪堂,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十二堂課之三 梁寒衣老師撰筆,黃麗月聽寫
    (《道德經》弘法第12堂二○○八年六月六日授課錄音)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隣,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 前章摩述道體、道悟、和道的傳承。本章則摩寫一名道者應有、該有的形貌、態度與儀矩──其安澄保任,和虛懷開闔。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士」一詞,涵蓋多重的意指。一般指讀書人、知識份子。依老子,則是睿智、有德,具操節、能入道的君子(佛法稱為「大丈夫」)。此句意即:古代善於造道、修行的「有道之士」,必能會通、證入道體至為玄深、幽微之處,智蘊淵深、而不可測。「玄通」,指的是體/用、空/明不二,能會通玄奧,智鏡炤炤、無所不照、無不通達,故智用無垠,能曠達往來而識知一切。「深不可識」,其一,因智藏無涯、無以釐測,其二,炯非一般人以其淺陋、庸淺的感官、知識所能判斷、識知的,在於不能以短竿探測海水或深淵的深度(其實,一只深井都不能了,況乎深海!)。莊子認為「嗜欲深者,天機淺」,唯因世俗之人,利欲薰心,始終碌碌忙於追逐現實的官能與欲望,由是形氣粗燥、濁垢、穢污……基於固執而僵化,以致天機淺露,一眼即到底。人們常說「這個人很『淺碟』!」便是這個道理:只具「碟子」這樣淺而又淺的深度!修法亦然,半瓶水才響叮噹,四處誇耀一己的「神通」與不凡……以是修得拙劣、不好的反一看就明白!真正的道人,則安忍默寂,了自體的生死,修行都來不及!哪有如此粗重的欲望到處販售、行銷、作廣告、誇示自我?
    ── 達摩見梁武帝。梁武帝問:「對朕者誰?」
    達摩道:「不識。」

    唯因炯非眼目耳鼻、識心識情所能識知、感受,唯悟與悟者之間始能互通消息──一旦悟過,下手一摸,就知是「真」是「假」?「識」或「不識」了!乃「不足以為外人道」的!悟道者稀,以是古德用「如蟭螟蟲於蚊子眼睫上作窠,而後說『土曠人稀,相逢者少』」來形容:蚊子已夠小,而蟭螟蟲則更微渺,竟能於蚊子的睫毛上作巢……然,如此飛來飛去、覓來走去,盡世界,土曠人稀,竟也難逢一個知音!──足見「惟悟方知」,惟悟道的人始能與悟道的人彼此相見,見此「微妙玄通」!其餘,皆只能扼腕「深不可測」,只能猜想捉摸、顛來倒去、捉來捉去、摩捏個不停。

    ◎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 正因不可以「識知」,不得以文字、眼目、感官來捕捉、認證;因之,之於道者的「道貌」、「道相」或「道氣」,只能「勉強」作一形容──僅是勉為勾勒一幅肖像而已。
    其素描為:
    ˙「豫若冬涉川」,豫,遲疑不決。宛若涉過冬日的冰川一般猶豫、敬慎。夏日的河川好涉,緣於一望即知深/淺、難/易,頂多找一條船筏渡過去。然,冬日即不然,河川結冰有厚有薄,稍一不慎,率爾涉越,即喪身失命(由是要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故此處談的是慎足、慎獨、與慎節。以遮護有情、自他一體故,於做任何事、下任何決定,皆謹慎明睿,不致燥亂的妄進與盲動。佛弟子在談「舉足、下足,皆是道場」時,更須先著眼提撕、力行此句;倘不知於踏足處清明,便決不可能「舉足、下足,皆是道場」
    ˙「猶若畏四隣」,「猶」與「豫」一致,皆是敬慎小心、仔細周全的樣子。以遮護、憐念有情,不敢妄動、妄言、妄作,就怕十目所視、十目所指……畏此天上地下一切眼光。有此敬畏在前,慎明於所思、所行,才可能磊然曠濶地荷担──緣於所有的荷担皆來自護念周延的抉擇。佛法要求佛弟子「防護譏嫌」,而《華嚴經》則謂「以事佛之心承事眾生」即是這個意思。就禪門,「四鄰」,則指「人、我、眾生、壽者」四相,乃「於一切行,皆須空卻、摒除四相」。
    ˙「儼若客」,儼,莊重、恭敬,〈憨山註〉謂「肅然可觀」。儼若客,指威儀寂靜,莊嚴收攝,謙退謙讓、而從容有節。緣於一般的客人拜訪,是不可能橫衝直撞、直接衝到冰箱前亂翻亂搗,或魯莽、直入卧室內裡窺看、檢視;即或主人請坐,也不致一屁股便直接坐上主位、尊位,連讓也不讓!──只消想一想「客人」之意便知此句重點了!然,道人是任何時刻、四威儀(行、住、坐、卧)中皆如此,不是作客刻意「演」給他人看才如此。此處意指,一切時的收攝調柔、溫潤仔細──於老子是「道成一體」的結果(禪宗謂「一切時定」,因空閑安定,自然是從容有節、謙柔謙穆的。本無粗潦粗暴,故也根本無須強攝強為)。
    ˙「渙若冰將釋」:沃暖如春日冰將融釋之際,指道人的道氣慈藹慈煦、煖然似春,使人易於親近親愛、如沐春風。
    ˙「敦兮,其若樸」,樸,未經刀斧、不經雕琢的「素木」,即稱為「樸」;於老子「樸」字亦常代表「本真」。敦厚敦實,一無任何虛假浮偽、裝飾雕琢,宛若素樸無華的原木與土坏。意即,道人質直無偽、真摯而樸質,並沒有如許多虛虛矯矯、拐來拐去,裝飾性、欺飾性或掩飾性的虛言妄語和行事態度。是磊然率真,不具陰藏相和綿裡針,也不會別有機關卡榫或雕刻紋路的。唯是一味真樸、篤厚。
    ˙「曠兮,其若谷」,空曠寥闊、隨呼聲響,如同空谷一般。任何二、三、四、五座山,一切大山、小山,皆可交疊出各種狹長、寬濶、迂曲、浚深或淺微的「谷」;谷的形像和「水」一般,事實上是變幻莫測、任山形、地勢捏塑,而永虛曠空寂的。由是,皆用「虛懷若谷」來形容生命的謙虛、謙懷,能恒保無量的開闔、能容、與彈性(關于「谷」,請參見「谷神不死」部份)。
    ˙「渾兮,其若濁」,指道者的「和光同塵」,宛然與濁世同為一體,同一俯仰,不特為標新立異,或標卓些什麼。是能擦滅自我,混融世間,而貞白不苟的,也即是「和而不流」的意思。二祖慧可晚年韜光混跡、變異儀相,入於酒肆、屠戶,乃至街頭巷尾、隨眾雜役即屬於此。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
    ── 兩句談的皆是「安忍」和「保任」的工夫。前者強調的是「止觀禪定」──前已反覆舉述:一杯污水,或一池濁水,無論何其混濁,含有多少塵砂、雜垢,僅要保持靜定,不去翻攪,亦不注入更多惡濁,久久,久久……必將沈澱、澄定下來,成為一杯可喝的涼水。人類的心水,於紅塵中汨沒昏濁亦然,必須以「靜定」對治。佛家所謂「初伏客塵煩惱」即此意──「止觀」工夫,決不是「頓」的,而是日積月累、功行漸熟,故用「徐清」來表述。人類千頭萬緒的煩惱種識、其亂起亂滅,也必須「安忍耐煩」,經積久的止觀工夫不斷調伏,才能沈澱、澄明。
    ──「孰能安以久之徐生」即:於此急功近利,人人忙於競求成就成功的世代,究底誰能「安定自守」、直至道法成熟、道體圓滿,才出來應世、淑世?〈憨山註〉的「久久待時而後生」,不止是等待時機,更在於等待自我的熟成、道性的長養(禪宗用「保任」、「保養聖胎」來形容。經教則用「安忍寂寞」、「安忍寂滅」,乃至用「能忍最勝寂滅樂」來形容此安住修持、廁清本體的工夫)。
    ──〈憨山註〉始終強調「聖人迫不得已而後應」,在於真正的道人則不會去攀緣、諛附、攘求、攘奪些什麼,其本務必在「明自己衣綫下大事」、了本體生死。故即若悟道,必也會從事漫長的安禪保任。如是,六祖保任十五年,大梅禪師淘濾四十年,其餘六祖座下的弟子,青原行思、南嶽懷讓等,大抵都經十二、十五年或更漫長悠久的保任,始才出世弘化。
    ── 此二句意即,唯能安住不動,止觀澄明,智鏡炤炤,保任圓明,始足以應緣、應世。
    ── 兩句「誰呢?誰呢?誰能如此呢?」正在嘆如是之人世間希有!老子之世已然如此,更況乎這個急於速成、更更高速汲渴事功、成就、光環的世紀了!這一代的道者將以如何的心行,刻下一己的碑碣?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保此道者不欲盈」,意即,所謂「圓滿」,是連「圓滿」二字亦不立,而能恒住於道性本體的空闊虛寂──這就是安守、持任之道。
    ── 意思是,一名守道者,不會「自滿」(當然,更不會「自謾」),更不致欲求「飽滿」,不致於「持而盈之,不知其已」:與世俗世相共舞,事事貪求無厭,不知知足、知已(參見第九章〈持而盈之,不知其已〉)
    ──「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敝」,即「故敝」,指舊的、破的。最舊的,如前已說「骨底骨董」,即佛性、道體。依此,「能敝不新成」,即能安住舊家風物(此「骨底骨董」),安守道法、守所貧賤,其志不移,不急取功名、激進激為、忙於汰舊換新。也即「安貧樂道」,不為權位、物欲……等人類「時新、時潮」所移轉。
    ──〈憨山註〉解釋,「物之舊者,謂之敝」,舊房、舊衣、舊食物、舊用具……凡舊、古的東西,皆最持久,能奈風霜的磨折與考驗;而新成的,雖一時鮮明,不久便見損壞。以致老子要說,世人皆「多貪而好盈」,唯取一時的榮觀、快意,一旦遭禍,即連本有的根幹、本有的基礎都拔除、斲喪了!(如李斯、商鞅),是以有道者能「知足,知止」,安守故有的現成之物,安住安持、不失自我現成的風光、風物。比如張良於安定天下,砥建漢朝後,即掛冠離去,回歸「辟穀」(道家一類斷食五穀而修行的方式),回歸本初悟及的道,回歸此「向所來時蕭瑟處」……僅一介布衣、修行本色,即是「能敝不新成」的範例。
    ── 「能敝不新成」與此現代世界是十分捍隔、砥觸的概念。在於於此經濟掛帥、物質消費的年代,所有的價值與取向、彌天的廣告和訊息皆不斷鼓勵我們「汰舊換新」,愈換愈前衛、愈換愈smart,愈能獨領風騷、帶動紀元……愈是日新月異地換,愈能追隨時代腳步,符合動脈、潮流……。由於須時時「換新、更新」,更迫切呈現「需錢恐急」、「假相貧窮」,以便滿足此不斷汰換所形成的「創造性的匱乏和饑渴」。目前我們所處的社會情境,恰恰是鼓勵「去掉敝」,而「追尋新」、「圖謀新」的,且越新、越潮,越好!
    ── 然,看是什麼在「新」吧!「日新月異」看似極壯麗、動人的口號,但也得看是什麼東西在「日新月異」吧?──物質、官能便免了,差幾,舊家風物足矣,但精神心靈、革除習性、智慧長養、眼目開闔……等等則不妨日新月異、時時脫去舊皮殼、舊牢鎖。依此,古來諸家註解中,也不乏主張「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此「不」應是訛誤,該改為「而」,正確的詞句是「夫惟不盈,故能敝而新成」(基於〈二十二章〉中有「敝則新」的論述),意思是,修行者能保持「至虛而不滿」,正因不滿,則永遠呈現開放與開口……如是,能安住舊有本體不失,亦能保持開口,接受新的事物的流動和注入──意即「人不學,不知道」,正因保持空寂開放,故永永可以容許新的思維、經驗、發現……容許無限智明的流入與敞開。
    ── 但山中認為「能敝不新成」和「能敝而新成」兩者並非絕對對立、「有此無彼」的概念(初次參修時,山中是傾向「能敝而新成」的),毋寧更意味著道者的兩個層次:第一,須先「能蔽不新成」:能安貧守道,專注專致精神畛域的修煉,不致銷耗心神妄求、攀緣、追逐新的物質、官能,第二,依此內向修為,始能安住空寂,虛懷若谷,保持開口,允許其他的「道」、其他的心靈、其他的思惟、創想、智慧……地注入,也才可談「能蔽而新成」。唯其擁有如是空寥開闊的道體、道法──其「道」的開闔如斯之巨大!始才能成立無涯的智明和智光(禪法謂「一口吸盡千江,亦吐出千江」)。就老子,應是「該新的新,該敝的敝」:能領取、住持舊家風物,亦能保持彈性,悠遊於洞開的萬象與智照。

  • 道德經名言 在 陳學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08 19:00:01
    有 446 人按讚


    《道德經》名言、綱要 上課地點:大鑑禪堂,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

    第十二堂課之二 梁寒衣老師撰筆,黃麗月聽寫
    (《道德經》弘法第12堂二○○八年六月六日授課錄音)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描述大道體虛,超越眼目感官、名相思惟所能擬議,乃惟悟方知、惟證方能。惟明道、體道者,始得作為傳承──此即「道紀」。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夷」,無色,古文有「消,滅」意,指不可以眼見。「希」,無聲,古文有「止,歇」意,指不可以耳聽。「微」,無相,古文有「無,隱」意,故不可以手搏取(搏,即「攫取」)。──此處以「夷,希,微」描寫道性一體的三個特質,即非色、非聲、非形相,炯非眼耳感官所能捉摸、撈取、觸知、掌握的範疇,亦非言語、意識、思惟所可擬議、思議──此即「道」不可分割的「一體三面」(乃「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換句話說,「道」不可用眼睛看,耳朵聽,亦不可撈摸、把捏出來,亦非語言、心靈、智識所能擬設、揣測,乃「唯悟方知、唯證方至」的:僅能循著系統,用修法逼近它、驗證它(一旦悟道,則明明晃晃、如掌中菴摩勒果)──倘然僅是看經、聽法,那麼,便僅能是模擬概略……只是「可能如此」罷了,大如盲人摸象般,所摩勒的仍不出意識心的想像、投影和捉捏;正如握有一張英國倫敦地圖,和腳踏實地、走在倫敦、實際感知「本地風光」是兩碼子事。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皦」,明亮,光明。「昧」,昏暗,不明。就宗門言,指道「非明非暗」(向上不明亮,向下亦不昏暗,即六祖所謂的「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意」),禪宗用「本地無明」來形容此本初境界(於本覺狀態,連「明」亦不立)──《楞嚴經》一開始便談,於本覺圓明中,正由於忽生一念妄想,欲覺「不明」,由是能/所分立、明/暗對存,而輾轉裂變,由一本體而流轉為宇宙大千、色色類類(參見〈第一章〉)。由是《心經》要強調「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本無所謂的「無明」,亦無所謂「滅盡無明」,唯因「性空」!本無明暗,亦炯非明暗所及。)故「其上不皦」,向上不能以「明」來看它(在於「非明」);「其下不昧」,向下且也不是「暗」:若認它為「黑漆桶」,即錯!緣於「道」本具含本然明性!──卻也絕不是我們意識心底所認解的那個「明」,不屬明/暗相對的那個「明」!
    ──《憨山註》釋為「其上日月不足以增明,其下幽暗不能以昏其體」,指的則是非常的「大明」;此「大明」,日光、月光不能使它更明亮,幽暗黑昧亦不足以遮蔽、沒污它,使它黑墮損毀;指的仍是「常住不易」的那箇!《心經》用「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來形容。大明,即超越兩極施設、兩極對立的本覺明性,自然,亦炯非明、暗所及。

    ◎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
    ──繩繩,形容「道」的綿綿不綿,如繩串起,繼起無窮;指涉的是道體本具的明性,能創生無際、揮發無盡(參見〈第四章〉),卻畢竟銷歸空寂、至虛無有。其玄奧微妙,畢竟不能以世俗限量的名言、概念去詮述、理解,故「不可名」(關于此有/無之間、明/空二象微妙相生的關係,請詳參〈第一章〉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惚恍」指涉的即《楞嚴經》中,深修禪定,所抵達的五陰魔境中的「識陰區宇」(即所謂「冥諦」)的狀態。於此境界,如曙色已白、大日未出,「八識精明」映現,生命的本源於玆披露。於此境界,說沒有嘛,又宛然有此精明的光芒凸露顯發;說有嘛,卻又難以具體捉捏、描摩其形象(故用「無狀之狀」:沒有形狀的形狀,「無象之象」:沒有形象的形象來形容),乃是一個「非空非有」,亦「亦有亦無」的玄深原點:一個從虛無混沌中可以發生、創源一切的微密境地。也正是《楞嚴經》所指稱的「罔象虛無,微細精想」;正因「罔象虛無」,所以老子用「惚恍」來表述此浩闊的空寂中,所諦顯的極精明、精微、而不可描摩的存在──一個道證的點:極端虛空中、忽露的精明(《楞嚴經》稱之為「微細精想」,正是大日將現的癥兆,只剩此一點幽微薄翳)。既是一個「道証的點」,當然,也只能「唯証方知」,親切處,唯証者會得,並不足以任何言語形容。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此「惚恍」正是宇宙、萬物生發的源點、浩闊無涯,前觀無始,自然是「迎之不見其首」;後觀無終,綿綿不絕,自是「隨之不見其後」──道本「無始無終」,那怎會有「頭、尾」呢?若有「頭、尾」,即是「有始有終」了!(禪宗則用「一圓相」來指涉此無始無終、空明不二、自性圓滿的狀態。也即「本地無明」)。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 前面詮述道性、道體的本質。此處則談述得道、體道、行道之人。以及「道」足以一脈相承的理由。
    ──〈憨山註〉解釋,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正因為能執持此從古以來的「道」之本體,依之來調攝、駕御世間,以為應世、處事的法則(「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了知此「無始之道」(此古老的本源、本體)的,則為道統之所繫,則稱為「道紀」(「道」的綱紀與法則,也即「道」的傳統與傳承)。紀,即綱紀、統緒。
    ── 一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妙道禪師道: 「骨底骨董。」
    佛法大意,就宗門,說穿了,也無非為「明得佛性」。而佛性,就是我們的「骨底骨董」,為人人皆具,盡宇宙、器世至為古老的古董(不是甲骨文,更不是周朝的鼎,漢朝的玉佩),因此本就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賴此體內的靈知、靈覺之性,我們才能面對、駕馭現前世間的萬象和萬有──這就是為什麼新羅義湘法師悟道時說「法性圓融無二相,舊來不動名為佛」。「舊來不動」指的便是這個從古及今、常住不動的「骨底骨董」(人人骷髏骨架中皆藏有此一只!),只是日用而不知而已!——這是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即憨山所言,體解、明悟道的本懷、本體而後,依之來調御自我,來面對、爬梳、對治當代的現象與存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意即,須了知「道」的本源──悟道、明道、證道(證幾分,才能知幾分;證得徹底,也才有全面的徹知徹見),才足以傳承和維繫道,始能不廢此綱紀與法統。
    ── 禪門的軌則,不破本參,則不能開禪堂、為人師,便是這個道理。那麼,破了本參、保任不足可以嗎?可以。在於已掌握了開門的關鑰,自然,可以將鑰匙授付予人。只是生命累劫的無明習氣,多如十座、二十座大山的棘草、林木,若保任不足,煩惱、愛染習氣未能銷融蕩盡,率爾為師,則易於引起自、他的瘡瘤與垢患,於道者本身無非是「折松枝拂蘚痕」的行為,於自法身並無利益,反增創害、冤結。這是「損己未必利人」之事。
    ── 故「能知古始」,就禪門言,即是「破本參」、明心見性、洞破本面。此「知」,不是「知見」、「知識」的「知」,不止於心意識的思考。由是,修行,不止是「理」上的「我知道了!」,更在於能不能「受用」、「行持」,能不能「悟道」、「明道」、「證道」的問題。能如此,則「道紀」有份,把掌玄符有份。

  • 道德經名言 在 陳學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08 19:00:00
    有 446 人按讚

    《道德經》名言、綱要 上課地點:大鑑禪堂,二○一九年五月二十四

    第十二堂課之二 梁寒衣老師撰筆,黃麗月聽寫
    (《道德經》弘法第12堂二○○八年六月六日授課錄音)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描述大道體虛,超越眼目感官、名相思惟所能擬議,乃惟悟方知、惟證方能。惟明道、體道者,始得作為傳承──此即「道紀」。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夷」,無色,古文有「消,滅」意,指不可以眼見。「希」,無聲,古文有「止,歇」意,指不可以耳聽。「微」,無相,古文有「無,隱」意,故不可以手搏取(搏,即「攫取」)。──此處以「夷,希,微」描寫道性一體的三個特質,即非色、非聲、非形相,炯非眼耳感官所能捉摸、撈取、觸知、掌握的範疇,亦非言語、意識、思惟所可擬議、思議──此即「道」不可分割的「一體三面」(乃「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換句話說,「道」不可用眼睛看,耳朵聽,亦不可撈摸、把捏出來,亦非語言、心靈、智識所能擬設、揣測,乃「唯悟方知、唯證方至」的:僅能循著系統,用修法逼近它、驗證它(一旦悟道,則明明晃晃、如掌中菴摩勒果)──倘然僅是看經、聽法,那麼,便僅能是模擬概略……只是「可能如此」罷了,大如盲人摸象般,所摩勒的仍不出意識心的想像、投影和捉捏;正如握有一張英國倫敦地圖,和腳踏實地、走在倫敦、實際感知「本地風光」是兩碼子事。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皦」,明亮,光明。「昧」,昏暗,不明。就宗門言,指道「非明非暗」(向上不明亮,向下亦不昏暗,即六祖所謂的「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意」),禪宗用「本地無明」來形容此本初境界(於本覺狀態,連「明」亦不立)──《楞嚴經》一開始便談,於本覺圓明中,正由於忽生一念妄想,欲覺「不明」,由是能/所分立、明/暗對存,而輾轉裂變,由一本體而流轉為宇宙大千、色色類類(參見〈第一章〉)。由是《心經》要強調「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本無所謂的「無明」,亦無所謂「滅盡無明」,唯因「性空」!本無明暗,亦炯非明暗所及。)故「其上不皦」,向上不能以「明」來看它(在於「非明」);「其下不昧」,向下且也不是「暗」:若認它為「黑漆桶」,即錯!緣於「道」本具含本然明性!──卻也絕不是我們意識心底所認解的那個「明」,不屬明/暗相對的那個「明」!
    ──《憨山註》釋為「其上日月不足以增明,其下幽暗不能以昏其體」,指的則是非常的「大明」;此「大明」,日光、月光不能使它更明亮,幽暗黑昧亦不足以遮蔽、沒污它,使它黑墮損毀;指的仍是「常住不易」的那箇!《心經》用「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來形容。大明,即超越兩極施設、兩極對立的本覺明性,自然,亦炯非明、暗所及。

    ◎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
    ──繩繩,形容「道」的綿綿不綿,如繩串起,繼起無窮;指涉的是道體本具的明性,能創生無際、揮發無盡(參見〈第四章〉),卻畢竟銷歸空寂、至虛無有。其玄奧微妙,畢竟不能以世俗限量的名言、概念去詮述、理解,故「不可名」(關于此有/無之間、明/空二象微妙相生的關係,請詳參〈第一章〉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惚恍」指涉的即《楞嚴經》中,深修禪定,所抵達的五陰魔境中的「識陰區宇」(即所謂「冥諦」)的狀態。於此境界,如曙色已白、大日未出,「八識精明」映現,生命的本源於玆披露。於此境界,說沒有嘛,又宛然有此精明的光芒凸露顯發;說有嘛,卻又難以具體捉捏、描摩其形象(故用「無狀之狀」:沒有形狀的形狀,「無象之象」:沒有形象的形象來形容),乃是一個「非空非有」,亦「亦有亦無」的玄深原點:一個從虛無混沌中可以發生、創源一切的微密境地。也正是《楞嚴經》所指稱的「罔象虛無,微細精想」;正因「罔象虛無」,所以老子用「惚恍」來表述此浩闊的空寂中,所諦顯的極精明、精微、而不可描摩的存在──一個道證的點:極端虛空中、忽露的精明(《楞嚴經》稱之為「微細精想」,正是大日將現的癥兆,只剩此一點幽微薄翳)。既是一個「道証的點」,當然,也只能「唯証方知」,親切處,唯証者會得,並不足以任何言語形容。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此「惚恍」正是宇宙、萬物生發的源點、浩闊無涯,前觀無始,自然是「迎之不見其首」;後觀無終,綿綿不絕,自是「隨之不見其後」──道本「無始無終」,那怎會有「頭、尾」呢?若有「頭、尾」,即是「有始有終」了!(禪宗則用「一圓相」來指涉此無始無終、空明不二、自性圓滿的狀態。也即「本地無明」)。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 前面詮述道性、道體的本質。此處則談述得道、體道、行道之人。以及「道」足以一脈相承的理由。
    ──〈憨山註〉解釋,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正因為能執持此從古以來的「道」之本體,依之來調攝、駕御世間,以為應世、處事的法則(「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了知此「無始之道」(此古老的本源、本體)的,則為道統之所繫,則稱為「道紀」(「道」的綱紀與法則,也即「道」的傳統與傳承)。紀,即綱紀、統緒。
    ── 一僧問: 「如何是佛法大意?」
    妙道禪師道: 「骨底骨董。」
    佛法大意,就宗門,說穿了,也無非為「明得佛性」。而佛性,就是我們的「骨底骨董」,為人人皆具,盡宇宙、器世至為古老的古董(不是甲骨文,更不是周朝的鼎,漢朝的玉佩),因此本就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賴此體內的靈知、靈覺之性,我們才能面對、駕馭現前世間的萬象和萬有──這就是為什麼新羅義湘法師悟道時說「法性圓融無二相,舊來不動名為佛」。「舊來不動」指的便是這個從古及今、常住不動的「骨底骨董」(人人骷髏骨架中皆藏有此一只!),只是日用而不知而已!——這是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即憨山所言,體解、明悟道的本懷、本體而後,依之來調御自我,來面對、爬梳、對治當代的現象與存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意即,須了知「道」的本源──悟道、明道、證道(證幾分,才能知幾分;證得徹底,也才有全面的徹知徹見),才足以傳承和維繫道,始能不廢此綱紀與法統。
    ── 禪門的軌則,不破本參,則不能開禪堂、為人師,便是這個道理。那麼,破了本參、保任不足可以嗎?可以。在於已掌握了開門的關鑰,自然,可以將鑰匙授付予人。只是生命累劫的無明習氣,多如十座、二十座大山的棘草、林木,若保任不足,煩惱、愛染習氣未能銷融蕩盡,率爾為師,則易於引起自、他的瘡瘤與垢患,於道者本身無非是「折松枝拂蘚痕」的行為,於自法身並無利益,反增創害、冤結。這是「損己未必利人」之事。
    ── 故「能知古始」,就禪門言,即是「破本參」、明心見性、洞破本面。此「知」,不是「知見」、「知識」的「知」,不止於心意識的思考。由是,修行,不止是「理」上的「我知道了!」,更在於能不能「受用」、「行持」,能不能「悟道」、「明道」、「證道」的問題。能如此,則「道紀」有份,把掌玄符有份。

  • 道德經名言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12 19:00:11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最近我讀到一本很棒的書,書名叫做《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它的作者呢,是查理蒙格,查理蒙格是誰呢?他是巴菲特的合伙人,甚至你要說他是巴菲特的老師也不為過。

    在這本書裡面,除了蒐羅他面對投資的很多很多的想法跟智慧之外,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分享了很多他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的很多至理名言。

    在這本書裡面談到很多的觀點,其中有一個觀點特別吸引我,這個觀點叫做「多元的思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哦~「當你手上有錘子的時候,你看什麼都是釘子」。

    其實呢,這是一般人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經常有的習慣,如果要我用自己更習慣的話說,我說這就叫做「路徑依賴」。

    因為你過去的經驗、過去的認知、過去的理所當然,你就會把眼前的事情簡單化,或單一化成為你認為的樣子。

    所以呢,你可能就會發現,有時候我們面對這世界,跟我們想的不一樣的時候,我們不是去瞭解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而是去責怪這世界為什麼跟我想的不一樣,一定是別人出錯了,一定是這個世界出錯了。那顯然這樣的思維方式,就不符合多元的思維。

    如果再用更白話的方法說,所謂的「多元思維」,就是你開始看見很多事情的「可能性」;這世間絕對的真理只有老天爺知道,而所有的事情,只要是屬於人的,都是辨證的結果。

    所以呢,查理蒙格就認為,一個人越成熟,他就越少去爭論事情的對錯是非;他反而會把精力放在那這樣的一個觀點,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前提底下,所造成的解釋?隨著觀點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解釋就會不同。

    你看我們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最常脫口而出的就是「我覺得這件事情應該如何」,聽出來了沒有,裡面的關鍵字就是「覺得」跟「應該」,而這份覺得跟應該,它有很強烈的價值判斷、道德判斷。

    然而麻煩就在這裡,當你對任何事情已經有價值判斷,或道德判斷的時候,你已經註定聽不進相反邊的聲音,或者是其他跟你想象當中不一樣的聲音。

    這一點呢,在越年輕的朋友身上,他是越明顯的,彷彿世界上的任何問題,都有單一而且絕對的標準答案,而沒有任何模糊的空間,這似乎聽起來是蠻有情懷的生命狀態。

    然而事實上,放到真實人生裡,有很多沒辦法跟人協調,沒辦法跟人合作;或者是活得很不快樂,沒辦法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它的關鍵原因都在這裡。

    就像我自己常常打的比方,就是回想我們的學生時代,當你在解一個習題的時候,你已經解出答案了,而在此同時,你幾乎已經不會,再對這個問題去做更深入的思考。

    所以為什麼查理蒙格認為「多元思考」是這麼的重要?不管在投資領域裡面,任何一切都是變動的,其實在人生裡何嘗不是如此呢?

    這就讓我想到,在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裡面,我談到一個人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有四個必備的能力,其中一個就叫做「做決定」的能力。

    所謂的「做決定」,並不是一個習題,找到一個絕對標準正確的答案,而真正會做決定的人,他是知道怎麼樣跟不確定共處;當前提條件改變,而我對應的決策跟行為就會隨之而不同。

    然而放大一點來看,在你的人生裡面,你面對很多決定的時候,你是想要找到標準正確的答案?

    還是你有一個前提假設,就是如果條件是如何,我就如何;但是如果條件不一樣,我就要做相對應的調整,哪一種比較符合多元思維的模型呢?

    如果再說白話一點,我邀請你,當這一段內容聽完之後,回到自己的生活裡去覺察,你是不是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你就會脫口而出那種「我覺得」或「應該」這樣的一個句型?

    如果你是的話,那你真的要好好的學習什麼是「多元思維」,特別是「做決定的能力」。

    因為這世間沒有標準正確的答案,而所有暫時的答案,或者是階段性的解決方案,都有它的前提跟背景,投資是如此,人生更是如此啊!

    所以呢,最後跟你分享查理蒙格他說的一句話,他說:「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這也呼應了我常常說的一句話,叫做「活出你想要的改變」。

    其實啊,面對我們的生涯,它就是一個沒有確定規則的無限賽局,在這個賽局裡面,所謂的輸跟贏,都沒有客觀的標準。

    在這個賽局裡面,只有一個指標,叫做「你要能夠繼續玩下去」;再說一次,投資是如此,其實人生也是如此!

    如果你想要在自己的人生賽局裡面,能夠繼續玩得下去,玩得開心的話,那我很鼓勵你,可以加入我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

    在這一段時間,我們推出了季節限定的優惠,在今天晚上6月12號的晚上12點之前,只要你加入這門課,你就可以用1413的優惠價來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讓【過好人生學】陪伴你一世一生,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我們相關的內容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請你千萬不要錯過,我們在今天晚上12點之前的季節限定優惠,讓我們陪伴你一世一生的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道德經名言 在 溫馨小品陳秀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4-23 16:18:58

    107.人生如果不能忍辱,就無法成就事業、學業與道德。
    108.對人要誠心讚歎,而不是曲意承歡。
    109.給七分表現的孩子,十二分的讚美。
    107.人生如果不能忍辱,就無法成就事業、學業與道德。
    108.對人要誠心讚歎,而不是曲意承歡。 109.給七分表現的孩子,十二分的讚美。




    【LINE ID 】@czd1737u 加好友接收新訊息
    【臉書】:https://goo.gl/fj2Z41
    【觀賞更多請至溫馨小品 】:https://goo.gl/Gx5k0p
    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hows999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新影片,你就會第一個­看到唷!
    喜歡可以免費訂閱 也可以分享給朋友喔 ^0^
    ~按讚是種肯定,留言是種關懷,分享是種喜悅~
    您的一個「讚」,就能讓帶給我無比的創作力量!
    推薦優質頻道:心靈加油站:https://goo.gl/b1U1op
    溫馨小品 ~ 與您分享


    看完這則心靈雞湯人生的想法又有點進步囉
    喜歡心靈小品的朋友也可以看看喔!





    ``````````````````````````````````````````````````````````````````````````````````````````````

    心靈舒果 陳玉珠 心靈舒果陳玉珠 林采緹 Exo Kevin Garnett 藤原紀香 台鐵訂票 采紅豆 Bingyi Lin 綠野花香 順伯 劉瀚文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天使心 心靈之旅 心旅行 心靈音樂 心靈勇者 心靈小語 人生心靈小語 心靈捕手 心靈判官 危險心靈 心靈 心靈勇氣 心靈雞湯 心靈鑰匙 心靈投手 身心靈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黃景昭心靈饗宴 人際關係心靈小語 無染心靈 心靈小品文章分享 心靈語錄 心靈開運網 人際關係 心靈饗宴 心靈享宴 勵志小語 勵志文章 勵志 勵志格言佳句 勵志小故事 勵志影片 鼓勵勵志小語 黃景昭 勵志歌曲 勵志故事 自信心勵志小語 勵志小品 勵志名言 勵志名言佳句大全 小故事大道理勵志篇 溫馨勵志小語 勵志的話 心靈活水 名言佳句 立志 分享 好文 文章分享 好文章分享 心靈小品文章分享 溫馨小品 親子文章分享 感動 經典語錄 精彩 感人故事 感人電影 感人影片 感人文章 感人的愛情故事 感人的歌 感人的話 感人 感人小故事 六子心世界 影片分享 就是愛分享 心靈語坊 分享文章 好文章分享 影音分享 愛分享學院 成長 成長影片 知識 成長一起去旅行 旅行 輕旅行 旅行的意義 一個人旅行 帶我去旅行 我愛旅行 縮時攝影 gopro攝影機 運動攝影機 GoPro 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心靈影片 心靈小語 心靈雞湯 心靈音樂 老歌 西洋老歌 心靈圖片 威而鋼高山症 百變怪 許淑華 喜翔 吳亞馨 Coldplay演唱會 樂視 日本地震 劉世芳 感恩節 復航 天天養生

  • 道德經名言 在 心靈語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0-13 08:00:02

    男人天生色鬼 女人天生色痴......【深度好文】 &《 男人女人不要太貪心》
    http://a88.piee.pw/B5JDP
    https://goo.gl/qYwzLw

    男人女人都不要太貪心
    平淡的生活是一種福氣

    好色並不是淫蕩和輕狂,
    也不是喪失道德情操的
    氾濫之舉。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華語好歌*超級好聽*~ 有字幕~卡拉 ok https://goo.gl/MgJTKJ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全球健康養生 https://goo.gl/jmxnqA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男人女人不要太貪心~曉依》
    ****************************************­************************
    lrc 歌詞

    男人女人不要太貪心

    [00:03.70]男人女人不要太貪心
    [00:13.70]演唱:曉依
    [00:23.70][02:15.92]尋尋覓覓 找尋到了你
    [00:28.90][02:21.05]我們的愛戀驚天動地
    [00:34.08][02:26.26]海誓山盟 今生在一起
    [00:39.32][02:31.48]許下的諾言不變唯一
    [00:44.64][02:36.67]日子久了 已有倦意
    [00:49.70][02:41.88]往日的甜蜜都忘記
    [00:54.92][02:47.12]愛情之火 慢慢在熄
    [01:00.13][02:52.26]浮躁的心他不平靜
    [01:05.37][02:57.51]別人的老公 別人的老婆
    [01:10.59][03:02.75]看在眼裡愛在心
    [01:15.77][03:07.95]忘記了糟糠一路風雨
    [01:21.08][03:13.24]並肩走過的艱辛
    [01:26.24][03:18.42][03:47.12]男人女人都不要太貪心
    [01:31.49][03:23.67][03:52.36]平淡的生活是一種福氣
    [01:36.69][03:28.86][03:57.53]只是把愛隱藏不在嘴裡
    [01:41.89][03:34.05][04:02.77]卻是實實在在關心你
    [01:47.13][03:39.38][04:07.99]一生情願照顧你 照顧你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天使心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天使心語 米米 美玉 心靈之旅 心旅行 心靈音樂 心靈勇者 心靈小語 人生心靈小語 心靈捕手 心靈判官 危險心靈 心靈 心靈勇氣 心靈雞湯 心靈鑰匙 心靈投手 身心靈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黃景昭 心靈饗宴 人際關係 無染心靈 心靈小品 文章分享 心靈語錄 心靈開運網 人際關係 心靈饗宴 心靈享宴 勵志小語 勵志文章 勵志 勵志格言佳句 勵志小故事 勵志影片 鼓勵 黃景昭 勵志歌曲 勵志故事 自信心 勵志小語 勵志小品 勵志名言 陳玉珠 勵志名言佳句大全 小故事 金嗓 音圓 宏音 大道理 勵志篇 心靈舒果 溫馨勵志小語 勵志的話 心靈活水 名言佳句 立志 分享 好文 好文章分享 溫馨小品 親子文章分享 感動 經典語錄 精彩 感人文章 感人的愛情故事 感人的歌 感人的話 感人 六子心世界 就是愛分享 分享 文章 好文 影音分享 愛分享學院 成長 影片 知識 成長一起去旅行 心靈新世界 小陳世界 我愛旅行 縮時攝影 gopro攝影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