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退駕指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退駕指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退駕指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退駕指法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69的網紅鋼琴家顏華容 Artemis Yen - Pianist/Author/Dream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再過一個星期,在美麗的花蓮東華大學舉辦的國際鋼琴營就要開始了。 籌辦期間聯絡時,行政助理捎信來詢問,大班課的部分我希望開大師班還是演講?為此我翻來覆去想了很久。 演講與大師班各有優缺點,大師班聽起來很「厲害」,但除非旁聽大師班的人能夠認知拿出同等於自己也上台彈奏那樣積極的態度,否則很可能是台上...

  • 退駕指法 在 鋼琴家顏華容 Artemis Yen - Pianist/Author/Dream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6-26 21:56:40
    有 144 人按讚


    再過一個星期,在美麗的花蓮東華大學舉辦的國際鋼琴營就要開始了。
    籌辦期間聯絡時,行政助理捎信來詢問,大班課的部分我希望開大師班還是演講?為此我翻來覆去想了很久。
    演講與大師班各有優缺點,大師班聽起來很「厲害」,但除非旁聽大師班的人能夠認知拿出同等於自己也上台彈奏那樣積極的態度,否則很可能是台上上課很澎湃很熱烈,但台下的人則因為程度或注意力無法跟上節奏。
    我小時候無論是國內或是出國上課的大師班/音樂營,的確都是以演奏的水準來挑選,若是「準備好」或是曲目程度很高的學生,經常是大師們非常喜歡挑選來指導的目標,我好幾次一一天當中上兩堂不同老師的個別課後下午被指定去在公開的大師班上演奏(很刺激,但是一種榮譽也是特權)然後晚上演出;因為老師們大多有自己很擅長、覺得指導起來很有意思的曲目,而且當場挑選的學生如果準備得很好,就不會在台上必須客氣地說「喔~你很有才氣,但是你的基礎...」「你很有自己的感受,但你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曲子嗎?」這種不刨根究裡沒辦法好好上課、但大師班時間又不怎麼夠的窘況——我就聽過很多次大師班老師光是改看錯的譜、恣意亂彈好像對風格無知、或是有的大師很在意一定要用某種指法,整堂課都在改指法的也有)。
    然而,我認為大師班也可以是提綱挈領、使得每個人聽了都能夠反省自己練琴的態度與習慣的,因為演奏的一剎那是數不盡的練習累積的,如果自己無法洞察問題所在,大師班上得到的「加持」也是很快就會「退駕」的!
    我被分配到在鋼琴營的第一天7/4早上就要教大師班,於是我打算以【練琴迷思診療室—看出自己練琴的盲點,快快樂樂地演奏】為題,我將會邀請最多四位學員上台演奏,使這個大師班成為無論是上台演奏的學生或是在場旁聽的人都一起參與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想法,並不是只讓少數幾個人展現的小音樂會,也希望這樣的努力可以使參加的學員在接續之後與鋼琴相處的時光,更能夠一針見血地面對自己的弱點、更快地掌握與美好的音樂好好相處的要領。
    https://music.ndhu.edu.tw/files/13-1058-65567.php?Lang=zh-tw

  • 退駕指法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1-14 13:03:14
    有 36 人按讚

    【摘譯 《完美婚姻》作者蘿倫‧葛洛芙 專訪 】

    拆穿單一觀點、勁道十足的小說

    2015年10月,蘿倫‧葛洛芙的《完美婚姻》剛出版一個月,火速得到評論家與讀者的喜愛,並入圍美國國家書卷獎。

    其實這是蘿倫‧葛洛芙出版的第4本書,2008年她以The Monsters of Templeton出道,雖然才華受肯定,但確實要等到《完美婚姻》出版,她的故事才引起廣大注目。書上市就空降《紐約時報》排行榜、媒體出現大量充滿敬意的評論、年底時Amazon編輯們更將其推舉為年度好書No1。不過,這些成功有一部分也許應該歸因於這本小說所碰觸的議題:婚姻裡的性別差異。

    《完美婚姻》講一對感情堅定的夫妻──洛托與瑪蒂德,隨著故事一層層剥開,關係裡的秘密與巧合讓婚姻的真相變得有趣。小說前半本是丈夫的故事,後半本則是妻子的,各自為自己發聲。「真相」一步步破壞著讀者認知的「事實」,最後給人意想不到的收尾。

    蘿倫‧葛洛芙已婚也有孩子,她是人妻是母親但更是一個獨立堅強的女子。在這篇Vice對她的專訪中,可以讀到她對閱讀和寫作的熱情與活力,還有當她面對不以為然的事,如何不肯退讓。這正是為什麼她會寫出這樣的《完美婚姻》,而不是提供讀者認為理所當然的答案。

    #以下是摘譯自Vice對蘿倫葛洛芙的專訪
    -------------------
    VICE:你寫的小說似乎都會讓不同人成為故事的發言者──像是把麥克風傳來傳去。
    蘿倫:我不會堅持非得讓哪個角色擁有或說故事。為什麼會有這種不穩定性,跟我的寫作有關。我的草稿都是寫在稿紙上,而不是打字。我寫完一段草稿就先擱在一邊,接著寫另一段。這讓我能保有揮灑空間,況且打字後在電腦螢幕上看起來太像完稿,讓自己以為已經完美了。
    我寫《完美婚姻》時,書房牆上到處貼著肉鋪給的包肉紙,我在上面畫著角色們居住的格林威治村公寓,圖表上的箭頭連結出錯綜複雜的點子,因為我老是對於別人認為顛撲不破的說法持反對立場。

    VICE:你認為別人相信的是謊言?
    蘿倫:不是的(笑)!不是那樣。我這個人很容易受騙,所以我抗拒「純真」,但我不是指法蘭岑寫的Purity。我的想法是沒有一件事該被簡單看待。
    比方說我三十多歲有了孩子,生命裡多了小孩很棒,但有了小孩並不代表我就該成為另一個人,只是事情確實變多了。讓我生氣的是,在美國當了媽媽都被認為應該要能承受更多才算稱職。在我們家,我老公才是家長,小孩出門前,我都不會遇到他們,因為我還在房間工作,這是我們在有孩子前商量好的。
    事實上,如果輪到我幫孩子洗澡或餵孩子吃飯,我通常會轉到自動駕駛系統。我腦子裡會跑出正在寫的書。我不是這個社會指望的那種超級母親。我無法花一整晚幫孩子製作變裝造型好讓他們帶去學校;他們玩遊戲,我讀書。我深愛他們,但我也希望他們知道母親有自己的工作,工作對她來說非常很重要,並非壞事。這會讓很多美國女人驚恐,但我在讀書會上常常跟大家說過,女人必須離開。

    VICE:書裡的男主角洛托有種信念:女人是物質的生產者,男人是智慧的生產者。
    蘿倫:這話是有一次一個藝術家跟我喝酒時說的,我在書中重現了那段對話。當下我沒有反駁他,我也無力反駁,當時我整個人被這樣的發言嚇壞了。他認為從生物學的觀點看,男人被設計成要將精力運用在偉大的藝術創作上,而女人則是創造小孩。他還補充說:「我愛女人,我懂他們的溫柔。」
    VICE:有些評論者無法認同洛托、瑪蒂德,或這對夫妻。你因此困擾嗎?
    蘿倫:我沒有期望大家喜愛洛托。我寫的時候希望他像柯林頓那樣耀眼,當他走進一個空間,光會打在他身上,所有人向轉身向他致意;我也希望他像佛羅里達人。對我來說,洛托就像佛羅里達:陽光、溫暖,但內心有黑暗面,他膚淺,而且不知道自己何其幸運。
    至於瑪蒂德,我愛她。她獨立堅強,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她不見得待人和善,但誰在乎呢?
    在我來看,虛構故事,就是要說出那些與你不同世界的人的故事。認同角色對我並不重要。作家的職責不是提出跟讀者一致的意見。這世上也不是只有一種故事而已。https://www.vice.com/en_us/article/yvxqng/fates-and-furies-subverts-the-marriage-plot-101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