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迴避型人格怕麻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迴避型人格怕麻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迴避型人格怕麻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迴避型人格怕麻煩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回聲對話法 生養第一個孩子的過程中,想必有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尤其是孩子雖然出生不久,卻已經開始會學大人的模樣,真是太神奇了!我微笑時跟著笑、我皺眉時跟著皺,我張開嘴發出聲音,孩子也跟著把嘴張得大大的,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就連現在想到當時孩子可愛的樣子,我的嘴角也會不自覺浮現笑容。 孩子之所以會...

迴避型人格怕麻煩 在 等一等 Just A Moment | 心理諮詢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20:05:59

【#等我在書中遨遊】#認識自己 #習慣逃避 #你在逃避什麼?⁣ 在過往的內容中,我們也談及過迴避型人格。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每當遇到挫折,總以為逃避一下就能讓一切變得順利起來,可麻煩總在下一個路口悄悄等著自己?⁣ ⁣ 逃避可以是一顆及時的止痛片,但當面對一些逃避不了的重要問題,我們便需要改變...

  • 迴避型人格怕麻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1 07:15:58
    有 1,793 人按讚

    ▍回聲對話法

    生養第一個孩子的過程中,想必有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尤其是孩子雖然出生不久,卻已經開始會學大人的模樣,真是太神奇了!我微笑時跟著笑、我皺眉時跟著皺,我張開嘴發出聲音,孩子也跟著把嘴張得大大的,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就連現在想到當時孩子可愛的樣子,我的嘴角也會不自覺浮現笑容。

    孩子之所以會模仿爸媽,是因為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會讓人只要看到對方的行動,就會產生彷彿自己也親自行動一樣的感覺,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那個行動。

    不僅是行動,能感受別人的情感也是鏡像神經元的功勞。當看到別人感受某種情感時,會刺激我們的鏡像神經元,產生神經共鳴。

    光是觀察別人的行動就會自然而然地跟著做,別人心中的情感就像自己的情感一樣有相同感受,人的身體和心靈真是神妙莫測。

    「同理心」一詞源自「移情」的德文「einfuhlung」,這是由ein(移入)和fuhlung (情感)組成的合成詞,即「移入情感」的意思,像是將對方的情感移入到自己心中一樣,是一種心理現象。

    確立移情概念的德國心理學家李蒲斯(Theodor Lipps)表示若想了解他人的心,只要以模仿對方的心態去努力就可以了,這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我們與他人關係中,相互理解的最根本要素。

    無論是性格乖僻的孩子、溫順的孩子,還是具攻擊型的孩子、迴避型的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對自己有「同理心」。無關年齡,不管是年幼的嬰兒、青少年,還是已經長大成人,只要是為人子女,最喜歡父母的反應也是「同理心」,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同理心」。

    ■ 同理心的對話很多人做不到

    同理心出現在所有的育兒書中,但在現實生活中,最難做到的也是同理心。雖然肉眼看不到情感,但行動是會立即看到的,所以父母會先針對行動做出反應,也就因此很容易錯過表現同理心的時機。所以,我建議父母應該要培養自己的同理心。

    如果你是一個眼睛看到孩子的行動就會立即反應的人,就訓練自己放慢反應的速度,先試著觀察孩子內心的感覺。即使剛開始會不太順利,但也不要放棄,堅持下去熟練後就會成為有能力產生同理心的人。

    對於性格上很難與他人產生同理心,或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來說,更需要努力和練習,但是爸媽們不太喜歡練習,雖然都會推說很忙,不過實際上主要還是嫌麻煩和疲倦。

    有的媽媽會抱怨孩子不練習鋼琴,實力沒有提升,繳的學費都浪費了;有人說學校體育課要考跳繩,帶孩子出去練習卻又懶得動,而責罵他們不認真。你是哪一種呢?

    ■ 依樣畫葫蘆的回聲對話法

    小時候到鄉下爺爺家,我第一次聽到回聲,當時覺得很神奇又有點可怕,很奇幻的感覺,我一喊「呀呼!」圍繞在周圍的山就像輪唱一樣,同樣的「呀呼」此起彼落。

    「回聲對話法」就是像回聲一樣模仿對話,而且是只要付出努力,相對效果最好的「同理心」對話法。只要照著孩子說的話說、跟著做出孩子說話時的表情就行。如果做不出同樣的表情也沒關係,抓到感覺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假設孩子說:「媽媽,電話的聲音太吵了!」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媽媽可以附和說:「媽媽的電話聲太吵了,很煩是吧?」

    如果說「電話本來就比較大聲啊!」或是「哎喲,你怎麼那樣講?」就像是在責怪孩子,而非同理心的表現,接下來要再進行溝通會變得困難,希望孩子修正行為的期待也會更遠了。

    正如前面多次強調過的,只有建立在共識、尊重和信賴基礎上的教導,才能讓孩子改正且不會受到傷害。

    ■ 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時,回聲對話的效果更大

    回聲對話在一般情況下都可以進行,不過有人會覺得媽媽心情不好、孩子不聽話時用回聲對話法並不好,因為基本上不認同孩子說的話,自然就不想給予回應。但其實回聲對話效果最好的時機,就是在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例如生氣、悲傷、不開心、鬧彆扭等,這時候產生同理心的效果最大。

    站在鏡子前,鏡子會原原本本反映出我的樣子,因為鏡子不會判斷,只會照本宣科,當然也無法改變我。就像鏡子不會讓醜陋的臉變漂亮一樣,媽媽只要照著聽到的回應,先不要對孩子的行為做任何判斷,就像照出真實面貌的鏡子一樣,模仿對方的話和表情的反應就是「鏡射」(mirroring)。

    回聲對話法用在進入青春期的十幾歲青少年身上,也有顯著的效果。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別人的批評特別敏感,運用回聲對話法,沒有說教、判斷和斥責,純粹順著孩子說話的內容回應,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同理心,認為得到理解,心中就不會對媽媽產生抗拒感。

    媽媽不加入自己的立場思考或曲解孩子的意思,對孩子來說有種可以繼續對話的安全感。而從媽媽的立場來看,附和的過程中可以確認自己聽清楚孩子表達的意思,進而減少誤會的產生。

    ■ 回聲對話法的種類

    從基本的回聲對話法稍微做一些改變,就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地進行自然的對話。即使只是像「啊」、「喔」這樣的感嘆詞,隨著不同的語調,感覺也會完全不同。

    下面列舉一些例子,根據不同情況,同一句話有不一樣的表現方式。若一時不知道如何變化,可以先從「喔,原來如此~」開始,不管孩子說什麼只要回說「喔,原來如此」或「原來是這樣啊」,孩子就能感覺被認同。

    1. 「因為~所以覺得~」
    說明:「因為媽媽的電話聲音太大,妨礙到你了,所以才覺得很煩啊。」

    2. 「因為~好像讓你~」
    說明:「因為媽媽聲音太大,好像讓你覺得很煩喔。」

    3. 「看起來好像~」
    說明:「夏英看起來好像很煩。」

    4. 「看起來好像~,是嗎?」
    說明:「夏英看起來好像很煩,是嗎?」

    不過,回聲對話法因為相當簡單,所以還是會有副作用。例如腦子裡充滿了想法,孩子很認真地表達,媽媽卻好像「沒有靈魂」地一味回應「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啊」,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根本就漠不關心。千萬不要以為有回應就好,有心無心其實孩子都知道。

    現在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將影響孩子的人格,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還有什麼比這更珍貴呢?以同理心的對話擁抱孩子的心靈,比給他昂貴的玩具、送他上名師補習班,或是在各種競賽中得到獎狀獎盃都要珍貴。現在你決定好在哪裡多用點心了嗎?

    ……

    KEY POINT

    ◎ 與同理心形影不離的是「真誠」。任何再好的對話方式如何缺乏真誠,孩子很快就會知道那是「沒有靈魂的話」。

    ◎ 即使再忙再累,當孩子想跟你對話時,請看著他的眼睛,把耳朵和心都集中到孩子身上。做好這一點,將來後悔就會少很多。

    .

    本文摘自《#好爸媽的高效生氣法》
    健康地表現怒氣,親子一起正向成長

    作者:張成旭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要能做到上一篇摘文中,提到的「回應性」與「情感性」,這一篇摘文可做參考。

    「同理」是我相當重視的技巧,也是一種態度—不管對方有什麼情緒,我都願意接納與傾聽,並且適當地回應。但要注意的是,同理並非認同,同理對方的情緒,並非認同對方的行為,這一點常被混淆。

    能接納對方的情緒,才能真正說是關心對方,也才有可能扮演安全堡壘的角色。這方式特別適用在現在這個時機,親子雙方有情緒的時候,同理的使用,能讓雙方喘口氣。

    祝願您,能優先同理自己,傾聽與接納自己的情緒!

  • 迴避型人格怕麻煩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8 20:30:12
    有 161 人按讚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的,是關於「#迴避型依附者的相處模式」。

    為何要談這個呢?我們這幾年開了不少跟兩性相處相關的課程,無論是【戀愛大人學】,或是周慕姿老師的【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都有講到關於依附理論、或是依附障礙造成的相處衝突。

    很多情侶都是「焦慮依附」跟「迴避依附」(逃避型依戀)的組合,以至於很多伴侶衝突以及溝通障礙,都是源自於這兩種狀態的底層衝突。

    事實上,很多同學問我的問題,或是最近我們開設Podcast問答信箱後有不少兩性關係的問題,常常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就是因為彼此不理解對方:焦慮型依戀者不了解逃避型依戀者,逃避型依戀者也同樣不了解焦慮型的另一半。

    所以這次我就想來跟大家聊聊,到底該怎麼跟迴避型、逃避型的人來相處。

    但我也要先說,我終究不是諮商心理師,對於依附理論還有心理學,雖然這幾年看了不少書,但並不敢說有很全面的理解。只是因為自己算是非常明顯的「迴避型人格」,所以本次就以我的狀態,來跟大家解釋迴避型的人到底都在想什麼,以及為何這麼想。

    我不敢說這能完整套用在每個迴避型的人身上,但或許閱讀過後,你會對我們這種人能有更多一些的認識。

    迴避型的人最常見的問題(或該說是迷思):

    迴避型人格並不需要跟人產生連結?討厭談戀愛?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認知,因為迴避型的人並不是不需要人喜歡,也不是討厭跟人產生關聯,當然也需要交朋友或是談戀愛的。只是,迴避型的人普遍有著比較低的人際安全感。

    所謂比較低的人際安全感,就是我們根源上會覺得,自己以外的人都不安全、也不可靠,跟陌生人走太近很麻煩、很耗神、甚至可能會傷害到自己!

    要比擬的話,迴避型的人其實很像森林裡的小兔子,接觸到陌生人時,會遠遠地警戒、觀察,除非覺得對方確實是可以讓人安心、能理解我們、不會很麻煩,才有可能慢慢靠近。要是初期就覺得這人好像很危險、或是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就可能會巧妙地逃走。

    你可能會覺得,這也太奇怪了吧?

    我不否認。可是會成為迴避型的人,據說都是原生家庭或小時候,曾有過讓他們覺得自己以外的他人似乎不太可信的經歷。

    可能是跟父母關係冷淡,也可能是父母不太可靠,聽過我的【人生難題的系統思考法】,大概也就知道我小學時期遇過嚴重的霸凌,很小的年紀就看過人類的黑暗面,所以對他人總會預設地覺得:「先不要太相信人,先拉遠距離好好觀察再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編工商
    對這段故事有興趣,以及想知道後續的,歡迎來參加我們的【人生難題的系統思考法:學會策略思考、讓你別再只是直球對決】>>https://bit.ly/3qYqum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之,大部分迴避型的人,就算之後成長了,事業很成功,或是能力不差,在人際關係上還是會很害怕跟別人一下子靠太近。因為萬一發現別人很難相處怎麼辦?萬一被別人拒絕或傷害怎麼辦?不然,就是覺得別人不可靠,不要隨便讓自己依賴別人,因為最後可能會被丟下還是得靠自己。總之,就是因為會有這樣的擔憂,所以才會顯得比較對人冷漠以及不太願意主動靠近社交。

    也因為是這樣的思維,大部分迴避型的人,在戀情上都會跟焦慮型的人走比較近。

    因為焦慮型的人跟迴避型的人剛好相反,焦慮型的人比較像是熱情的柴犬。他們看到你好像不錯,就會伸著舌頭、很熱情地不斷主動靠近。

    迴避型的人一開始會不適應,但推開或逃避幾次後發現柴犬不為所動,就會覺得:「啊,有人這麼喜歡我,這人應該是真心的,而會覺得有某種程度的安心。」

    但當然,真的兩人交往之後,焦慮型的過度黏膩與過度需要知道細節,又會讓迴避型的人覺得麻煩跟被控制。於是,雖然一開始被這類人吸引,但後續相處過後,就常會因為太過黏膩而開始想逃走。

    這時候,迴避型的逃走,會引發焦慮型的焦慮,於是就想黏得更緊,往往就會讓狀況不可逆了。

    也因此,你如果是焦慮型的人,你得充分理解迴避型這心情,讓自己能「始終不嚇到對方」。

    至於溝通上,也得採取不會讓對方想逃走的方式。這部分因為比較複雜,有各種變型,所以如果你與伴侶之間長期有類似「你追我逃」的困擾,那我很推薦你來參加周慕姿老師的【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課程。

    老師會借助心理學,幫助大家對於「怎麼跟焦慮型/迴避型的人相處」有更清楚的概念!
    【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
    >>https://bit.ly/3cJKPq7

  • 迴避型人格怕麻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09 07:26:04
    有 2,490 人按讚

    對好朋友、親密的人毫無保留地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是女性討好者容易犯的錯誤。

    出於對愛和情誼的渴求,對好朋友尤其是閨蜜、戀人毫不設防,快樂的、悲傷的,見得人、見不得人的統統悉數奉上。以為如此全透明,便能表明自己對對方的真心,表明自己對兩個人的情誼的信任和看重,也便能獲得對方毫無保留給予自己的愛和友情。

    殊不知,如此不設雷區的全方位開放,只會把自己置於輕易就被對方傷害的危險境地。因為對方熟知我們的軟肋、我們的隱私、我們的忌諱,當他想打擊我們的時候,只一劍便可穿心。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隱私,那是一塊任何人都不能輕易進入的領地,包括親人和閨蜜,都不可以。

    取自《為什麼我們總是 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

    我印象中,之前跟許瑞云醫師直播的時候,就提過這件事—不用全然交代過去的情史細節。因為這會讓對方很不舒服,對未來關係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實在不太有必要。

    誠實也要看狀況,今天我們做了這件事,如果對關係有負面影響,那我們為什麼要做呢?

    不是絕對的可以或不可以,而是我們被教導的,實際上在執行的時候,常常有落差。實際狀況複雜很多,也有很多同時相斥的準則要進行考量。

    很多時候,在社交互動上,就不能隨便誠實。有些場合,用表面話應付過去,其實反而雙方都好處理。有些人太老實、直白,反而對方一下子會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以前年輕的時候,常會造成他人這樣的困擾,所以我體會比較多。

    隱私這種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界線。沒有信任,隱私就要保守住。

    因為常跟家庭互動,很多朋友提到過,長輩很不尊重晚輩隱私。說實話,這種風氣真的要改了,時代已經不同了,不能什麼不好的舉動都用「關心」去美化。

    我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父母問了孩子的隱私,結果到處宣講,讓孩子困擾。這種抱怨,我不知道聽幾遍了。這種動作,造成了親子間的不信任,對關係沒好處,也就別為了刷存在感,為了補充自己的八卦題材,就拿晚輩開刀。

    父母如果真愛孩子,聽聽孩子的訴苦,給孩子安慰與支持就好,別再消費孩子了。以剛剛講到的例子來說,某位朋友的親身經歷是,明明就是對孩子很不利的事,孩子在父母的追問之下,迫於壓力只好吐露實情,沒幾分鐘,其他親戚就來「關心」,很顯然是父母聽完之後立刻「分享」給親朋好友。孩子質問父母,父母的說法是,他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關心」--真是好可怕的關心方式。

    各方所謂的「關心」,常常也就是各種想要挖出隱私的動作,根本就沒什麼實質的關心行動,頂多無關痛癢的表面話說說而已。真的「關心」,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停止傳播。

    這還是真有其事的狀況,有些晚輩提到的,是長輩會講一些莫須有的事,真的造成大家蠻大的困擾。其實老人家的記憶開始出狀況,失智也可能有漫談虛構的現象,這我們多去理解,可以讓我們自己平靜一點。

    聽的人懂判斷,說的人能謹慎,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就會少很多。祝福您,不管是聽與說,能越來越圓融!

    *******************************

    防守隱私的雷區,縱使閨蜜也不可侵犯

    【文/ 黃志堅】

    對好朋友、親密的人毫無保留地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是女性討好者容易犯的錯誤。因為她們內心缺乏安全感,出於對愛和情誼的渴求,對好朋友尤其是閨蜜、戀人毫不設防,快樂的、悲傷的,見得人、見不得人的統統悉數奉上。以為如此全透明,便能表明自己對對方的真心,表明自己對兩個人的情誼的信任和看重,也便能獲得對方毫無保留給予自己的愛和友情。

    殊不知,如此不設雷區的全方位開放,只會把自己置於輕易就被對方傷害的危險境地。因為對方熟知我們的軟肋、我們的隱私、我們的忌諱,當他想打擊我們的時候,只一劍便可穿心。

    曉丹和趙磊談戀愛之前,有過兩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她傾心付出,但換來的卻是對方的負心離去。為此,曉丹受傷很深。好不容易修復了內心的傷痛後,她鼓起勇氣接受了趙磊的表白。她怕極了再次被傷害,所以愛得很用心,恨不得把整顆心都掏出來給趙磊。有一次趙磊問她,前男友和她親熱過嗎?曉丹沉默了一下後,點點頭。趙磊接著又問了幾個更細節的問題,比如誰先主動的,用了什麼姿勢……曉丹心裡是抗拒的,但為了表達自己對趙磊的真誠,又怕迴避的話,趙磊會不高興,所以她一一作了回答。

    可從那以後,曉丹就陷入無邊的苦痛當中。兩個人一有什麼摩擦,趙磊就拿她和前男友的性事對她揶揄挖苦加諷刺,說的話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就如刀子一下下扎進曉丹的心口。可她還不能還口,因為那樣會引發趙磊更大的怒氣。她就像隻小兔子,在暴風雨中瑟瑟發抖,默默祈求趙磊的怒氣快點散去,折磨快點結束。

    凌敏犯的錯誤和曉丹大同小異。她大學畢業在找工作之前,悄悄去做了整容,割了雙眼皮,墊了鼻樑,開了眼角,整個人看起來比原來漂亮許多。她也由此增加了不少自信,笑容比以前燦爛了許多。很快,凌敏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並和幾個新入職的女孩子相處融洽。她每天搶著打掃辦公室衛生,為前輩們倒茶,也時不時幫那幾個和她一樣新來的女孩子整理資料,收拾桌面。大家都很喜歡她,常常誇她熱心、勤快,是個懂事的女孩子。有一天,新來的女孩子中有一個叫蔣芸的悄悄對凌敏說:「你的雙眼皮真好看!我這單眼皮啊,每天貼那個雙眼皮貼,太麻煩了,真想去割個雙眼皮,可是又沒有勇氣。」凌敏覺得蔣芸如此信任自己,對自己說這麼私密的話,實在很感動。一衝動,她就對蔣芸說:「我這雙眼皮就是割的,沒什麼可怕的,你大膽去割吧!」蔣芸瞪大了眼看著她,驚奇地喊:「一點也看不出來!」於是,凌敏把鼻子是墊的,眼角是開的也一股腦說了出來。

    第二天一上班,凌敏就覺察到辦公室的氣氛很詭異,大家都用看怪物一樣的眼神看她。當她去茶水間倒水的時候,就聽隔壁兩個女孩子在議論她:「她什麼都是假的,估計胸也是隆的……」那一刻凌敏覺得天都要塌了。她後悔慘了,可說出去的話是收不回來了。更苦的日子還在後面。此後,凌敏不敢和蔣芸等幾個女孩子發生任何衝突,因為只要有摩擦,她們就拿她整容這事來譏諷她,讓她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為了避免被人一次次觸及自己的禁區,她只能忍氣吞聲,處處賠著小心過日子。

    曉丹和凌敏的失誤就在於把「無界線」當作「親密」,將心底最隱私的位置都朝著自認為親密的人開放。要知道每個人都有隱私,那是一塊任何人都不能輕易進入的領地,包括親人和閨蜜,都不可以。「討好型人格」的人因為缺乏邊界意識,缺乏隱私的保護意識,才會如此由著親密的人肆意踏入,並拿著這些隱私當武器,來肆意傷害他們。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什麼我們總是 討好別人,委屈自己?:挖空心思忍讓、強顏歡笑配合; 「討好型人格」:討好世界多年,終於面目全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5023

    本書贈書直播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911367032567892

    .

    免費板橋公益講座_傾聽~心中的聲音【11/16(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82321272716334/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