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的專家會客室】 慢性肌腱炎治療新趨勢!骨科微創達人釋高上醫師分享「體外震波治療」,免動刀改善網球肘、足底筋膜炎
板機指、媽媽手、高爾夫球肘、足底筋膜炎,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慢性肌腱炎症狀,有些人嘗試過各種復健治療效果卻不彰,現在多了一項治療新選擇:體外震波治療,造福有慢性肌腱炎困擾的患者...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 慢性肌腱炎治療新趨勢!骨科微創達人釋高上醫師分享「體外震波治療」,免動刀改善網球肘、足底筋膜炎
板機指、媽媽手、高爾夫球肘、足底筋膜炎,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慢性肌腱炎症狀,有些人嘗試過各種復健治療效果卻不彰,現在多了一項治療新選擇:體外震波治療,造福有慢性肌腱炎困擾的患者!這次特別諮詢骨科微創達人釋高上醫師,為大家講解慢性肌腱炎成因,以及現在最新的震波治療原理、適應症,想要改善疼痛問題、提升生活品質,一起來看看吧!
#釋高上醫師
現任新光醫院骨科微創中心主任、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的釋高上醫師(教授),曾在在《良醫健康網》近四萬筆網友票選中,獲得骨科第一名好醫師評價。專長為微創人工關節置換重建、手足外科、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運動傷害及各種骨折創傷微創手術
📌Q:什麼是體外震波治療?
體外震波治療(英文簡稱ESWT)是一種新技術,原理有點類似泌尿科用來治療泌尿道結石的碎石技術,藉由聚焦後產生的能量將結石震碎,目前也被運用在骨科的慢性肌腱炎、筋骨慢性疼痛治療上。針對同部位給予能量,促進組織代謝及修復,幫助緩解疼痛,療程為非侵入性、不需要動刀及麻醉,目前常運用在治療軟組織發炎、運動傷害,如肩關節肌腱鈣化、板機指、媽媽手、高爾夫球肘、足底筋膜炎等
📌Q:何謂肌鍵炎?慢性肌腱炎的常見成因為何?
肌肉的末端形成細長的帶狀構造以附著於骨頭之上,此帶狀構造即是肌腱。產生肌腱炎的常見原因多是同個部位的肌肉或韌帶長期錯誤、過度的使用,造成肌腱慢慢發炎,通常好發的部位如手指(板機指)、肩膀(經常背重物)、手肘(如高爾夫球肘)、下肢(如足跟之阿基里斯肌腱炎)。當肌腱急性發炎時,會出現紅腫、疼痛、發熱現象,按壓患部疼痛感會更劇烈,可以透過冰敷、打針等方式幫助消腫止痛,若沒有妥善的治療及休息,就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肌腱炎,例如動作僵硬、無力、麻痺,造成生活不便
📌Q:目前治療慢性肌腱炎有哪些方式?
治療肌腱炎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分成藥物治療如口服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注射類固醇,也有物理性治療如熱敷、冰敷、電療、低能量雷射、推拿、復健等,控制發炎反應。而震波治療是現在最新的趨勢,不用吃藥、打針、開刀,以非侵入性的方式,針對疼痛部位給予能量,增進組織再生與修復,幫助不適症狀獲得改善
📌Q:體外震波治療過程感受如何?
在治療的過程有些患者會感受刺痛、痠麻,屬於短暫的現象,特別是第一次療程的疼痛感會更顯著,但隨著持續治療後疼痛感會逐漸減低。每個部位每次治療時間約10~15分鐘,治療的次數會因個人的狀況有所差異,需由專業醫師評估診斷,通常2~3次療程就會有顯著改善。療程後建議先避免劇烈運動及負荷重物,讓患部好好休息,避免對正在修復的組織再度產生傷害。有些人療程後會出現痠痛、紅腫現象,通常幾天之內就會消失,無須過度擔心
📌Q:體外震波治療不適合的族群?
雖然體外震波療程屬於非侵入性、免麻醉動刀,但還是有些特殊情形不建議施作。包含目前正懷孕、使用心臟整律器或活動性心臟病患、有惡性腫瘤、患處正感染中、凝血功能障礙者(正服用抗凝血劑)、14歲以下兒童。如果有治療上的疑慮,建議還是要先諮詢專業醫師
📌Q:治療後想避免再次復發,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項?
想要預防肌腱炎復發,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肌腱反覆受傷!避免長時間重複使用患處、過度或不正常的負荷重物,若因工作需求無法避免,建議搭配護具,減輕肌腱受力。飲食上可以適當補充營養如鈣質、蛋白質,有意細胞組織強健。也可以多做一些伸展操,特別是運動過後,幫助平衡過度緊繃的肌腱,避免增加肌腱壓力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
足底筋膜炎消炎藥 在 相太醫的復健門診-陳相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去年底台北馬拉松剛結束,這幾周的病人有很多足底和膝蓋痛的病號,都是因為跑完台北馬才出現的問題,尤其是足底痛和足底筋膜炎的病人最多,包括馬拉松老手的足底筋膜炎的復發,以及一些很多新手初次罹患。
🏃足底筋膜炎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慢跑者當足底筋膜長時間因為過度使用、不正常足部的生物力學,造成足底筋膜承受過大的壓力而勞損,進而產生了發炎疼痛。
📌足底筋膜炎有三大症狀:
1:下床第一步腳後跟痛
2:走一下就不太痛
3:走更遠腳後跟就開始痛
再加上軟組織超音波的影像,如果發現足底筋膜的厚度變厚且有超過0.4cm,則可以確診足底筋膜炎。
📍急性的處理: 建議先休息、拉筋、口服一些止痛消炎藥搭配一些復健治療(超音波、雷射)
📍慢性的處理: 增生療法、震波、客製化鞋墊
👨⚕️臨床發現足底筋膜不會好的原因:
慢跑老手: 都是不想休息、覺得拉拉筋滾一下按摩球就會好、完全不想治療,堅持跑下去沒有減量,覺得自然就會好。
慢跑新手:一次的跑量太多、沒有足夠的訓練和運動前拉筋和熱身。
👉更多的足底筋膜炎的治療: https://crclinic072.com/disease/content/22
#大安區宏康復健專科
#再生醫療
#物理治療
#運動訓練
#健保特約診所
#宏康復健團隊
#信義路四段134號1F
#預約專線02-27550134
足底筋膜炎消炎藥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康健知識庫 一走路腳底就痛?你正受足底筋膜炎的困擾】
足底筋膜可以做為人體的避震器,承受人體重量並吸收踩踏時地面的反作用力;然而,隨著身體老化,肌腱與韌帶無法幫忙分擔重量,足底筋膜獨撐人體重量,而演變成足底筋膜炎。
冰敷或是使用消炎藥等都是可以嘗試的保守治療,若是長期忽視,恐會變成慢性足跟痛,影響下肢活動!
--------------------------------------------
💎「放在口袋裡的醫療指南」>>https://bit.ly/2Z9VtkB
足底筋膜炎消炎藥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隨著社會平均餘命增長,50歲以上慢性疼痛與退化似乎成國民病,台灣每七人就有一人受關節疼痛所苦,變天時關節常常「喀啦」作響,當復健及藥物治療無果時,難道只有換關節或開刀可以選擇嗎?近年來越來越紅的PRP、玻尿酸、葡萄糖增生療法,真的有效嗎?而哪些疾病適合?又要如何選擇呢?
慢性退化疾病
當我們關節長時間因過度負重而導致受力不均,常伴有肌力不足、韌帶鬆弛、肌腱問題,關節周邊軟組織就容易發炎、腫脹、僵硬,關節軟骨也會磨損,周邊硬骨形成骨刺。在膝關節稱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在肩關節容易產生五十肩或肩關節炎,肌腱問題如鈣化性肌腱炎、旋轉肌破裂;頸椎、腰椎中的小面關節退化、骨刺、椎間盤會壓到神經,產生神經痛、無力、手腳麻;手肘肌腱發炎多為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
醫師正確診斷疼痛原因後,早期對症下藥,保守治療如:藥物、復健物理治療、肌力運動,當治療成效不佳或無法自我修復時,可選擇打針注射、震波治療。
疼痛治療有哪些選擇?又該如何選擇?
類固醇注射
當急性發炎疼痛時,可施打類固醇,快速止痛、消炎,關節過多積水時,醫師將體液抽出可迅速消腫。然而類固醇無幫助組織再生能力,也不宜頻繁施打,某些部位也不建議使用類固醇注射,最新研究指出:網球肘、足底筋膜炎,旋轉肌破裂等,頻繁施打類固醇易增加組織脆化,長期可能產生肌腱、筋膜斷裂,並易再次復發。
玻尿酸注射
我們人體關節液本身就有玻尿酸物質,研究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關節內玻尿酸濃度會減少,大幅降低軟骨的保護力及抗發炎能力。關節內注射玻尿酸可潤滑受損軟骨,減少關節軟骨和組織磨損,副作用較少,目前有分長效或短效劑型,玻尿酸可視為保養,止痛效果較慢。健保給付膝關節玻尿酸注射標準為:針對60歲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未達開刀標準,在同一家醫院使用口服藥物與復健治療半年以上都無效時,健保給付施打玻尿酸,連續施打三次,效果可維持半年。自費長效高分子玻尿酸,因分子大吸收慢,效果長達一年。市面上有不同廠牌玻尿酸,而未有研究證實熟優熟劣。玻尿酸不止侷限膝關節,退化性肩關節、髖關節、踝關節、肘關節也都適用,但除膝關節以外其他非健保給付範疇。
增生注射治療 (再生注射治療)
當慢性發炎或退化時,建議選擇增生療法或PRP血小板血漿注射。增生療法是將5~25%葡萄糖溶液注射至關節、韌帶、肌腱、神經、肌肉軟組織,刺激組織重新修復、再生,研究顯示大於八成患者明顯有效。增生療法一個部位一般注射1至10針以上,施打3至6次,每次施打間隔為一週至一個月, 年紀大或嚴重損傷患者治療次數會增加,增生治療可強化關節內軟骨及關節外組織功能及穩定度,重建軟組織之張力網,改變發炎環境,減緩疼痛。相較PRP,葡萄糖增生療法為多點治療,價格不像PRP昂貴,而增生治療需更高的醫師注射技術、超音波診斷、生物力學、功能評估能力,治療時間也較長。高濃度葡萄糖增生療法可合併玻尿酸或自體血小板血漿(PRP)治療,更有效改善疼痛及修復受損組織。增生注射治療後多會有數天發炎疼痛感,病患注射後一週內不建議吃消炎藥物或貼布,以免減低增生療效。
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
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platelet-rich plasma)是將患者血液離心,抽10cc以上血液,去除紅血球後剩餘4~5cc,內含豐富生長因子的血小板血漿,施打患部促進損傷組織生長,幫助組織跟關節軟骨修復。PRP可治療範圍很廣,適應症同上述葡萄糖增生治療,甚至對骨折癒合不良也有效,許多運動員也選用PRP,助於長期運動傷害的韌帶、肌腱、關節再生修復。而臨床上,PRP幫助組織再生及改善疼痛比葡萄糖增生療法、玻尿酸及震波效果好,但價格也高得多,一次要一至兩萬,注射後幾天內的疼痛感也較強。不同年紀患者PRP內含生長因子及本身修復能力不同,年紀越大生長因子減少,性別跟體質也使得效果不同。雖PRP對疼痛有更好的療效,但非萬靈丹,文獻上仍有一成至兩成之病人無改善。
體外震波治療
廣義來說,體外震波也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增生治療,將高強度能量脈衝施予患部,促進可控制的發炎反應,破壞軟組織的病理鈣化,刺激體內生長母細胞、纖維母細胞,使受傷組織骨質新生、結締組織如肌腱韌帶及筋膜之癒合,降低疼痛發炎。現今美國FDA認可的震波適應症有鈣化性肌腱炎、足底筋膜炎、網球肘,其他疾病仍在研究中,臨床上慢性肌腱炎、筋膜炎,震波比一般物理治療更有療效,治療需四次以上,儀器有分擴散式和聚焦式的,每次依照部位打兩千到三千發,打完可能輕微紅腫瘀青數日。大多數患者感受到症狀好轉為治療兩週後。文獻顯示體外震波對疼痛治療成功率為65%至95%,平均80%。
針灸、乾針、激痛點
疼痛常伴隨肌肉緊繃,產生所謂的『激痛點』,又是中醫所稱的『氣結』,西醫對於肌肉緊繃處可用針灸、乾針、激痛點治療,用針灸針或針筒細針快速在肌肉上進出,放鬆緊張的肌肉筋膜。
何時需要開刀?
當嚴重疼痛,非手術治療皆無任何成效甚而每況愈下,或頸椎、腰椎疾病併發大小便失禁、關節嚴重變形,建議開刀治療。若無以上情形,開刀的時機點並非絕對,開完刀也不代表一勞永逸,且手術後對軟組織破壞,會使肌力穩定度下降,未來可能增加其他病發症。需不需要開刀,是否一定得開,建議民眾尋求第二醫師意見,或先嘗試非手術之治療方法。
結語
隨著醫學進步,非手術的治療跟技術也推層出新,選擇也越來越多,以經濟考量,慢性疼痛通常會先選擇玻尿酸、震波或增生療法,若無成效再選擇PRP。無論接受何項注射治療,都不是治療的終點,也不表示注射完可以不用復健、不用運動訓練。注射後建議休息兩週至一個月,不宜從事劇烈運動,可從事非衝擊類型運動;而復健、肌耐力訓練及體重控制,更可自我增生及修復傷處,且有效維持關節軟組織穩定。對於疼痛如何選擇,目前越來越多坊間診所甚至醫美都推行PRP或玻尿酸注射,施打醫師技術及方式不一,施打次數也根據不同部位及損傷程度而有所不同,患者建議諮詢專業復健科、骨科、疼痛科、神經內外科醫師,找出關鍵問題點,實行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