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賴鼎超學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賴鼎超學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賴鼎超學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賴鼎超學歷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23的網紅BennyLeung.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BBC中文網】美國若制裁中芯國際 中國芯片業的危局與應對 9月4日,路透社援引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理由是「中芯國際涉軍」。該公司上周六晚發佈聲明稱「感到震驚」,指該公司「從沒有任何涉及軍事應用的經營行為,與中國軍方毫無關係」。 中芯國際為中國最大的芯...

  • 賴鼎超學歷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16 07:04:04
    有 29 人按讚

    【BBC中文網】美國若制裁中芯國際 中國芯片業的危局與應對

    9月4日,路透社援引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理由是「中芯國際涉軍」。該公司上周六晚發佈聲明稱「感到震驚」,指該公司「從沒有任何涉及軍事應用的經營行為,與中國軍方毫無關係」。

    中芯國際為中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商。本周一,中芯國際在港股股價暴跌23%,在中國大陸的A股跌11%。兩者合計,該公司市值蒸發超過60億美元。

    分析師認為,若禁令成真,可能重挫中芯國際,甚至危及生存,同時也會拖累中國發展自主芯片製造能力的努力。但也有可能迫使中國不得不進行芯片全產業鏈的布局和研發,打破該領域歐美國家的壟斷。

    有何直接影響?
    美國國防部一位發言人表示,國防部正在與其他機構合作,以確定是否針對中芯國際採取行動,以迫使美國供應商在向該企業發貨之前尋求特別許可證。

    中芯國際周六晚間發佈聲明否認「涉軍」,並表示,「中芯國際願以誠懇、開放、透明的態度,與美國各相關政府部門溝通交流,以化解可能的歧見和誤解」。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周一回應稱,一段時間以來,美方在拿不出任何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對中國企業採取各種限制措施,「這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市場研究公司Radio Free Mobile創始人理查德·溫莎(Richard Windsor)表示,中芯國際最大的股東之一是大唐電信,同時大唐電信還有董事會席位,也是中芯的客戶。而大唐電信向中國解放軍提供裝備。

    「這提供了一份比較強的軍隊聯繫,似乎與中芯國際自己的聲明不相符。」溫莎表示。

    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芯片企業。

    「(若禁令成真)中芯國際將無法對其美國產設備進行軟件更新,或者獲得來自供應商的技術人員來協助設備運行。」理查德·溫莎表示。

    「它(中芯國際)也無法購買更多的設備,包括技術升級後的新設備。如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下去,意味著這家公司面臨直接關門的生存威脅。」

    有何間接影響?
    分析師認為,如果禁令成真,不僅會危及中芯國際的生存,繼而還會打擊北京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規劃,而半導體產業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部分。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研究稱,2019年,在中國使用的所有計算機芯片中,只有16%是本土生產的。

    中國政府則希望到2025年,將這一比例提升到70%。隨著華為頻遭美國打壓,以及中美雙邊關係日趨惡化,中國降低芯片產業對外依賴的步伐也不斷加快,中芯國際則恰好搭上這趟順風車。

    今年5月,美國加強對華為的禁令,使這家中國科技巨頭在全球範圍很難獲得芯片。與此同時,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以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對中芯南方分別注資15億美元和7.5億美元。這彰顯中國進一步加大對本土芯片廠商的扶植力度。

    兩支國資背景的基金注入的中芯南方為一間12英寸晶圓廠,主要滿足中芯國際14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節點的研發和量產計劃而造,目前產能已達6,000片/月,目標產能是3.5萬片/月,投資總額達120.4億美元。

    今年8月,中芯國際發佈半年度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公司131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9.4%。其中,中國內地及香港客戶上半年貢獻了84.85億元的營收,同比大漲51.5%;而北美洲地區貢獻的營收為30.42億元,同比持平。國內需求正在成為中芯國際營收的主要動力。

    今年7月以來,習近平頻密提及「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其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表述中,科技自主和依靠內需成為焦點。

    分析人士認為,芯片行業門檻極高,EDA軟件(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和EUV光刻機被少數幾家企業壟斷,任何國家想全面趕上很困難。然而中國芯片需求強勁,一旦封禁,中國被迫面臨芯片全產業鏈自主研發的窘境,短期內將影響中國相關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長期來看如果發展完備則可最終突破歐美壟斷。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中興事件」「華為事件」等是全民的「警醒劑」,提醒芯片行業短板和必要性,有積極的一面。而突破這一核心技術,中國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凖備。

    中芯國際背景
    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芯片企業。

    該企業最開始的選址並非上海,而是香港。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資本開始自然選擇,香港輕工業逐漸北移到營商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區域。但香港並未立刻放棄製造業,而是試圖對其進行產業升級。

    1999年,從台積電離職的張汝京和漢鼎亞太風投徐大麟希望在香港推行「矽港」計劃,但彼時香港輿論質疑實為「炒地皮」,港府最終沒有撥地。

    與此同時,上海以近乎免地租和五年免稅的優惠措施,吸引這一計劃落地,建立「中芯國際」。

    目前已發展成擁有七個工廠,在中國科創板上市後,一路暴漲,市值一度突破6000億元。

    有經濟學家認為,對於香港而言,錯失中芯國際是一次很大的失誤,這些高端製造業,不僅佔地更小,GDP產出高,污染少,而且可以為香港科技背景的高學歷學生提供大量優質的工作崗位,避免香港經濟脫實向虛。

    2004年,中芯國際在香港和美國上市。2019年5月,中芯國際宣佈從紐交所退市。

    此前,媒體出現報道說,主張對華強硬的美國總統顧問班農提出了納斯達克應該禁止中方企業上市的建議。雖然納斯達克領導否認,強調市場自由政府無法干涉,繼續歡迎世界各國企業來納斯達克上市,但隨即就發生了中芯國際退市的事件。

    中芯國際從紐交所正式退市後,7月16日在上海A股科創板上市,成為中國10年來最大上市案。

    該公司管理層表示,成功在科創板掛牌上市,共募集資金約525億元,資金將重點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有助於公司進一步增強技術實力,豐富產品組合,擴大產能規模,全面提升公司在多種技術節點、多個工藝平台的集成電路晶圓的代工能力。

    #經濟 #科技 #貿易 #國際 #政治

  • 賴鼎超學歷 在 小聖蚊的治國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5 09:50:34
    有 1,004 人按讚

    最近有人一直在我這邊留言刷甚麼柯粉內鬥的新聞,我看了一下居然是幾個沒甚麼人認識的人吵架,被拿來當作寶貝炒新聞,差點笑死。

    感覺他們是想蓋掉甚麼新聞,去搜了一下。果然前兩天有個最新的民進黨內鬥案。這次他們爭的是台北市黨部主委的位子。其中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薛凌」,何志偉的媽媽。他們家族主導的就是在 #上海掛牌、也獲得 #中資入股 的陽信銀行。另一個是有 #黑道背景 及 #強盜罪五年前科 的「王孝維」。近期雙方互相指控對方賄選、還有學歷造假、抹黑、霸佔投票所路權等等情事,超級精彩。今天民進黨中央出手暫停選舉,可能兩個人都會失去參選資格。

    藍綠的內鬥隨隨便便都精采一百倍。國民黨那邊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總統馬英九監聽立法院長王金平,弄他一個關說案。民進黨這邊也是不勝枚舉,最大咖的就是去年賴清德發動宮鬥,最後鬥敗哭哭叫蔡英文的網軍手下留情,相信大家都印象猶新,這種才叫做內鬥的政黨啦。

  • 賴鼎超學歷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26 17:39:04
    有 114 人按讚


    #如何塑造小英總統的立體新形象?
    #小英總統必須走出女力新路線!
    #英派網路行銷應有的策略與作為
      
    在敵我開戰對峙之際,誰能夠掌握最新的應用,誰就能搶得制勝先機。
      
    從羅馬軍團改良新式方陣建立帝國,織田信長靠火槍殲滅武田信玄一萬五千騎兵,到二戰德軍讓列強吃足苦頭的裝甲閃電戰,歷史上太多這樣的例子。
      
    身處網路雲端的「我」世代,政治列強的角力,雖不再訴諸過去大規模戰爭死傷的手法,卻將彼此之間的競逐,昇華轉化為不同的模式。由美國主導的中美貿易戰,抑或俄羅斯所擅長的資訊滲透戰,皆是如此。
      
    台灣身處印太戰略的要衝,是夾在美、中之間的激烈對弈關鍵。長久以來,台灣內部人民高漲的意識形態之爭,這每一個火種,想必在接下來2020年的總統大選,挾著各方最擅長的優勢,在這小島上,打出如「復仇者聯盟」一般的史詩級範本。但是,一向對參與公民政治冷感,或選擇性駑鈍的台灣社會大眾,是否確切認知到國際上最新發生的趨勢,並願意投身奉獻一己之力?我們就另當別論吧。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背負執政與改革包袱,腹背受敵,又在2018期中選舉慘敗的小英總統,面臨柯、韓、郭、賴的十面埋伏,處境已是無路可退。
      
    唯一的生機,就是訴諸「新的作為」與「策略思維」,好扭轉多數人,無論是年輕世代,甚至綠營支持者自己都頭痛的一個超級弱勢:
      
    就是小英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角色塑造扁平,#不夠立體、#不夠鮮明、#無話題吸引力。
      
    🔸 我們該思考如何「切」出攻勢策略!
      
    首先得做的是情境(scenario)的設定。這是台灣這類型的淺碟型社會,在選舉期間,必定要作的事情。一個成功的政治腳本,能在淺碟裡激起四濺的水花;餘波盪漾的激情帶來的,就是民氣與勝選的機會!
      
    你或許以為從未有人操作過「人物設定」的技巧。但其實,推導台灣近年來的每一次大選,都不難發現,最後的贏家,其實都在最初的備戰階段,決定了該怎麼「切」出自己的選票定位,也就是鎖定目標受眾(TA, target audience)。這裡所謂的「切」,不是單純把群眾「切開對立」成支持者與非支持者兩邊,而是「切入塑造」出角色的核心認同與共鳴。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雖然「切」出定位,會因此而喪失某些族群的支持,卻能因為路線的確定,紮紮實實地環繞著「中心價值」來建構選戰策略。比起優柔寡斷的兼顧,更能避免顧此失彼的遺憾。
      
    🔸 柯文哲的例子
      
    我們拿柯文哲來作為一個例子吧!
      
    如果說,台灣過去幾十年的傳統選戰,都以 藍/綠、統/獨作為切入點,尋求同溫層的極大化,那麼,從柯文哲的立場來看,這樣子的定位方式,便顯得對自己毫無優勢。
      
    於是在選戰當中,柯便想盡辦法為自己開創了新的藍海-以「新/舊政治」作為訴求,並將所有的選戰論述,圍繞著這個核心來發展。「藍綠都是垃圾」、「超越藍綠」都是這個策略下的產品。
      
    一來,柯不用再回到那個政治毛利率極低的藍/綠市場,而能做出自己的新意。政治就好比品牌經營,而人性總是喜新厭舊。
      
    二來,柯文哲搶先建立了這個新的「論述主場」,甚至可以說是寡佔,使得傳統的藍綠政治人物成了過氣的商品,只能跟著阿北依樣畫葫蘆,只能在柯文哲設定的戰場開火。於是藍綠政治人物一個接著一個,成了被阿北反擊波打倒的模仿貓(copycat)。
      
    🔸 韓國瑜的例子
      
    倘若柯文哲的「切」入點的是「新/舊」政治,那麼在去年1124,從沒人看好,到贏下高雄市長選舉這個「天王山之役」,進而問鼎總統的韓國瑜,也同樣精準設定了自己的受眾。他所切的點便是「知識菁英/底層庶民」。
      
    一直以來,小英總統與其團隊,始終擺脫不了學者專家的高冷形象。他們所追求的進步價值、國際趨勢、轉型正義、新創改革,或許在英派同溫層能夠創造話題,但對底層忙碌終日、只求溫飽的老百姓來說,不過是冠冕堂皇的官樣文章。
      
    這也就是為什麼,強調自己「接地氣」的韓國瑜,在鞏固庶民認定之後,能夠一舉獲勝的關鍵。外加小英執政過程中的優柔寡斷,導致本就有著「選價值,不選人」特性的高學歷知識份子也全面棄守,最後換來1124民進黨與台派全面性的潰敗。
      
    🔸 小英總統該「切」入哪一塊?
      
    圍繞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英派在面對2020大選時,應有的策略,第一步,便是去尋找可以為蔡英文總統塑造出「立體化」個人形象的切入點。而這個點,或許要與以往截然不同,才有可能在強敵環伺之下脫穎而出,並且成功連任。
      
    這個點,筆者私心認為,應該是「黨國沙文/泛女性主義」。當然,如果要更容易理解的話,也可簡化成「男/女」。但就如同前一段所述,英派競選團隊這樣的策略,並不是在,也不需要去操作「男女對立」。而是 以此為「切入點」,爭取與過去不同的目標受眾:
      
    👉 與小英總統一樣,正在奮鬥的新時代自主女性票源
    👉 認同、體貼、尊重女性的男性
      
    這樣一來,這樣子的分野,就能立即拉出情境(scenario)故事來:看看那些虎視眈眈,對小英不懷好意的老藍男、老綠男、老白男,是如何在言語與論述上,對女性極度地歧視與不友善-從韓國瑜的「陪睡」說、老綠男們的「穿裙子不適合當總統」說、到柯文哲的「台女素顏上街嚇人」、「婦產科剩一個洞」、「總機小姐被罵哭」等失言風波……等。
      
    讓我們拉出這些,對一位堅強女性政治領袖不夠尊重的「畫面」,看他們是如何無所不用其極,在踐踏小英這個新時代自主女性的象徵:她是學校的教授、她是有著優秀表現的職場女性、她是一位愛貓寵貓的女性、她是捍衛台海和平的「媽祖」。
      
    種種情境「畫面」的疊加,讓小英總統特有的女性堅強、安穩與溫暖等特質,能夠像3D電影般地立體跳出。這種安心、保護的感覺,甚至可以跨越性別傳達到男性的認知中,也能兼顧多元平權中的不同族群、層層面面。
      
    或許不使用「女性主義」的專有名詞來指涉,而是用更接近群眾的語言和形象,可以讓小英總統的目標受眾覆蓋得更寬。我們可以說,只要您是認同母親的溫暖,認同另一半,認同在操持家務/職場專業上辛苦奔波的女性,認同對女性的尊重,甚至是認同並尊敬LGBTIA族群追求真愛的勇氣,您就是這個策略的潛在受眾。
      
    您過去可以是親藍、親綠,甚至是親白色力量;可以欣賞蔣宋美齡、周美青、陳菊、蕭美琴或李佳芬;無論您過去的政黨意識型態如何,都脫離不了人生中,女性給過你的無私扶持與照顧;就像小英總統現在所做的一樣。
      
    從數據來看,雖然現在政治市場上充滿了黨國男性沙文的論述,但懂得欣賞女性特質的人更多。在台灣,15~64歲的女性人口有850萬人,65歲以上有180萬人。更不要說,還有她們可以直接影響的身邊週遭的選民們。在2018年選舉產生的首長當中,有三成二是女性。
      
    這樣的受眾市場,規模之大,不可小覷。
      
    🔸 讓「大數據」成為武器
      
    講戰略,也要講戰術。英派團隊應該要適當地運用網路「大數據」的趨勢,來做為應對進對的參考。著力於各個社群媒體與新聞平台,所有有關候選人的評論,並且應用「自然語言處理」的技術,來分析這些評論,他們後續字詞的詞性為正向還是負向;用科學數據來作為輔佐,讓選戰打得更精準。
      
    這樣子的概念,類似體育界知名案例,也就是美國大聯盟棒有名教練比利.比恩(Billy Beane)的「魔球(Money Ball)」分析。這樣子的分析,不僅能使用在職業棒球上,應用在政治上,更能讓團隊進行更精確的判讀、更有效率地進行政治議題的設定跟攻防。
      
    🔸人民自發性的網路「空軍」串聯
      
    如果社群媒體上的網軍,叫作「空戰」,那如何讓藏在螢幕後面的人們能夠站出來,把「空戰」變成「陸戰」,把點擊率換算成真正的選票,那就得要讓這些「空戰」參與者們,能靈活地組織起來,合縱連橫。
      
    該做的第一步,便是創造「見面」的機會;讓各個領域的意見領袖,和新世代熟悉網路空戰的網民,能夠直接與小英團隊面對面溝通。此舉類似美國的候選人,在募款初期或競選期間,會直接拜訪選民家裡,在客廳進行深談,闡述其理念。在面對面溝通之後,或以擅長的領域來分配分眾,讓負責的代表,能夠攢聚相同領域的人們,也就是「同溫層」。如此反覆地舉行相同的溝通/分眾的過程,逐漸累積動員能量;並能真正深入基層,了解不同人們的需求與議題。如果「陸軍」爭的是樁腳與地方有力人士的組織度,「空軍」就是透過網路渲染製造聲量,引導資訊相對落後的傳統媒體與政論節目,去發起多元議題、延燒話題攻防。
      
    賴清德很喜歡說蔡英文底下有一堆「網軍」,其實他只說對了一半。英派最可貴的一點就是,自願表態、無償參與的網路支持者很多!而且這些人背景很多元,論述能力更是打趴韓粉、賴粉幾萬條街。但是這樣的多元性與論述戰力,目前看起來,英派團隊還沒有很好地把他們集結起來,化作力量。我們建議民進黨與小英競選團隊,有幾項刻不容緩的事情該做:
      
    1️⃣ 提供軟硬體資源-要話題攻防,就要有材料,最好能有一個共享、開放的政策資料庫。
      
    2️⃣ 府院黨該有個窗口,與同溫層受眾各異但同樣支持小英的各平台、粉絲專頁負責人,進行有效率的溝通。
      
    3️⃣ 在各式各樣的社群平台上(臉書/Instagram/YouTube/推特/LINE/批踢踢/低卡)建立輿情中心與快速反應小組。
      
    4️⃣ 與大數據統計公司合作,提供科學數據判讀。
      
    5️⃣ 府院黨主動提供攻防的議題和素材。
      
    6️⃣ 反過來從新媒體發起攻勢、引導議題,而不是等傳統媒體與記者發難。
      
    🔸 後話:小英要走出自己的「女力」新路線!
      
    面對2020,小英若要走出自己新的道路,「女力」便成了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不只是小英總統本人,我們的社會裡,有許多深具挑戰「玻璃天花板」勇氣的台灣新女性,代表性的有被打巴掌後仍保持風度的文化部長鄭麗君、美麗島民主先驅「花媽」陳菊、成功用《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劇讓公廣集團口碑再登顛峰的董事長陳郁秀、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女導演傅榆……等。
      
    這些優秀的台灣女性,比起顢頇的老O男、老X男,似乎更能以實際的作為,保護,並且感動、激發人們對台灣的共鳴!
      
    美麗之島,需要這些美麗的女性幫忙。
      
    Beautiful one day, perfect the Taiwan!
      
    (作者:尤米奇,經蕪菁雜誌編輯後刊出)

    蔡英文 Tsai Ing-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