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的故事
在 #房子的故事 裡面提到, 房子的名稱會請壁畫家寫在房子正面上。名稱除了像文章裏面介紹到有特殊的意義, 或者地理上的辨別, 同樣類似的名稱也有可能因為當地的方言而產生不同的版本。房子的名稱和地方史極度有關聯, 主題之下包含的內容很多, 足夠當地學生拿來做成博士論文。
常見的標示方式有...
鼻子的故事
在 #房子的故事 裡面提到, 房子的名稱會請壁畫家寫在房子正面上。名稱除了像文章裏面介紹到有特殊的意義, 或者地理上的辨別, 同樣類似的名稱也有可能因為當地的方言而產生不同的版本。房子的名稱和地方史極度有關聯, 主題之下包含的內容很多, 足夠當地學生拿來做成博士論文。
常見的標示方式有下列幾種:
❶ 直接寫/畫在房子正面上
❷ 刻畫在凸窗 Erker 上
❸ 刻在牌子然後掛在房子正面
❹ 刻在牌子上用桿子掛在房子外面
這一篇要來介紹第四種的標示方式, 其實就和所謂的 “招牌” 差不多。會這樣特別請工匠製作桿子以及招牌, 和上面的各種裝飾, 大部分也是商家和藥局, 以及大戶人家才能夠負擔得起。普通的小民家幾乎沒有這種招牌。
招牌的德文名稱有幾個, Schild 是牌子的意思, Werbeschild 就是商業招牌, Informationsschild 就是資訊招牌, 例如現代的安全標誌或者路名, 地名, 地理名稱等等之類的。這樣掛在房子外面的有個很可愛的統稱: Nasenschild 鼻子招牌, 這當然不外乎是因為它和房子正面垂直角度置放, 就像一個鼻子那樣。
從中古世紀開始因為小鎮開發以及商業較發達而流行使用這樣的招牌。窄小的石頭路上, 櫛比鱗次的小餐館, 酒館, 商店互相競爭, 就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閒工夫可以來回走著研究每個房子的正面寫什麼, 賣什麼。也因此, 出現了這樣掛出來的招牌讓客人一目瞭然 (並且達到快速宣傳效果)。
招牌上面的圖案也有分幾種:
✦職業: 尤其以各個工會特有的圖案為主, 例如藥局的一定會有一隻蛇和搗藥棒, 德語區的麵包店常常會有一個結麵包, 工匠少不了槌子, 鎖匠有著交叉的鑰匙。基本的工會圖案再加上每個店主自己的特殊記號, 就成了不同的招牌圖案。
✦餐廳名稱: 端看這個餐飲店的名稱是什麼, 例如之前的文章提到有動物, 植物, 和一些難以想像的東西, 這些就會成為招牌的圖案。 常見的有熊, 鹿, 和郵局專用的號角。
大戶人家的招牌就是以房子的名稱為主, 例如之前介紹過的 “黑色鴕鳥羽毛” 和這篇文章的照片 “武士”。
因為每個圖案都不同而且特殊好看, 在德語區的城市中遊走時我特別愛拍這些招牌。它們出現的地方有幾個共通點:
★都是在舊城或者小村莊最舊的建築附近
★兩旁有很多建築物的小路 (廣場上的較少)
★商業區最多
這種招牌的製作必須請特殊的藝術工匠設計, 為了維持招牌的穩定度, 還有能夠撐過強風暴雨的摧殘, 製作時間不僅很長, 花費也較高。大家想想看, 照片裡面的那把劍如果就這樣掉下來了怎麼辦?!?!? 琺瑯瓷流行之後許多大戶人家就不再使用鐵製招牌, 商家們的招牌也是年久失修的模樣。如果要看到比較完整的且有重新裝修的, 舊城中心會是最保險的選擇。
就和京都要求速食店使用配合當地建築特色的招牌顏色一樣, 之前在Regensburg 舊城中心的麥當勞也換上了這樣的特殊鼻子招牌, 很可惜後來休業, 這特殊的古今交錯圖案就看不到了。不過薩爾茲堡似乎還有一個?
寫到這裡, 來兩個小小的豆知識: 大家有沒有覺得奇怪, 到底為什麼德語區國家招牌都這麼小, 這種掛出來的也不多, 如果有掛出來的大招牌就是這種鐵製的?
首先這是因為在亞洲那種大型的掛式招牌不被允許, 二是招牌不准影響市容。
招牌和宣傳在德國境內管得很嚴格(其他德語區國家我不確定), 並不是每個空空的牆壁都可以貼大海報, 如果有一個公家的柱子上面不能有宣傳貼紙, 要貼海報必須是在固定的水泥大圓柱。就連工地建築商想要幫自己打廣告, 也只能在施工時期將海報綁在鷹架或者欄杆上, 之後必須全部拆除。商家的現代招牌必須是小的, 或者平面在自己的房子上, 不能凸出影響到路上的空間, 也不能夠有任何會造成危險的可能。
傳統式的鼻子招牌因為有歷史文化的背景, 甚至屬於當地歷史的一部份, 有不可除去的無形價值, 因此得以被保存且被鼓勵進行裝修。這也是為什麼在舊城中心的店家依然保有這樣的招牌, 甚至近幾年有增加的趨勢。有些城市, 如佛萊堡 Freiburg, 依然有舊時代的石頭路, 這些城市的外觀宣傳除了掛起來的招牌, 就還可以利用地上的鵝卵石拼成招牌圖案來增加宣傳效果。
第二個豆知識, 是為什麼鼻子招牌幾乎都是圖案而文字的比例佔這麼少呢?
像是台灣那樣的招牌, 上面寫了不知道多少的連絡資訊, 這在德語區的鐵製鼻子招牌是看不到的。頂多是小小的字寫著店名或者房子名稱, 佔最多比例則是華麗的桿子和招牌本身的立體圖案。
答案很簡單, 這是因為中古世紀開始流傳這種招牌時, 識字人口比例太少, 大家看不懂呀!
這篇就寫到這裡, 上面的內容包含很多其他的關鍵字, 例如工會圖案, 郵局和餐廳的關係, 外觀宣傳, 房子名稱更深入的研究, 以及佛萊堡的石頭路 …. 資訊龐大沒有辦法全部在這裡介紹 (爆字數! ) 有機會再放在刊物或者網誌裡面囉!
#鼻子的故事 #小鎮風光
#羊房小鎮的故事 第七篇 #瑞士
#schaffhausen #nasenschild #zumritter #switzerland #visitswitzerland
論文第四章怎麼寫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要在時間裡面預留自己,自己才能夠真正活在時間裡。」
你也跟我一樣不習慣計劃嗎?
我總覺得,計劃趕不上變化,每次想好的事情,最後都不會如預料一般發生,尤其當變動產生的時候,內心就會覺得很阿雜(煩躁),覺得為什麼事事都不如意!
可是我後來發現,如果你的日子沒有計劃,那麼你就只能倚靠著別人把你的日子給填滿。比方說,這一陣子以來我一直覺得好悶喔、身體各種出狀況,一直那邊大吼大叫說要休息要渡假,雖然是這樣講,各式各種論文進度、演講、文章、每週需要產出的Podcast 等等,還是壓力山大,就像潮水一樣不斷地湧現,似乎沒有完全停止的一天。
直到前幾天,冥想的時候內心突然冒出了這句話:「你有在時間裡面預留你自己嗎?」真的是心臟爆擊!好像我的行事曆經常都是靠著別人的邀約來填滿,雖然每天寫日記,可是記錄的卻都是過去的事情,所以日子走著走著,就變成別人的形狀了。幸好我身邊都是對我不錯的貴人,所以幾年下來,我也沒有走得太歪。總之,因為這個發現,我開始阿布說九月底排了一個休假,訂了車票,希望自己可以來一場能夠不要被網路綁架的旅行(到時候大家可以監督我一下)。
前幾天在上通告、線上演講的時候,內心突然有一種聲音是:「你現在真的有活在你想要的樣子嗎?」,讓我重新開始思考,自己有沒有真的走在自己所選擇的路上。有句話說,現在的你是10年前的累積,如果10年後你想要變成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現在就要開始規劃和累積成自己想要的模樣,開始存錢、開始培養好習慣、開始鍛鍊身體、開始做一些自己以前也不會做的事情,只有離開你的舒適圈,才有可能產生改變。
說的總是比唱的簡單,雞湯總是別人的比較好喝,要跳脫舒適圈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啊(不信假日的時候從床鋪上面移動看看,就會知道這多麼不容易)!這就是為什麼現實治療學派認為,如果要改變,有一個關鍵是重要的:幫自己設定目標,就算就目標不一定會達成。
等等,設定目標又不達成,那是用來設定好玩的嗎?我想起多年前 陸子鈞曾經跟我分享一個精闢的句子:「初衷就是用來忘記的。」我覺得這句話應該還有後半,後半應該是「重點並不是你的初衷是什麼,而是隨著日子的推進,你的初衷產生了什麼樣的改變?」(比方說,你的目標沒有達成的原因是什麼?中間遇到了什麼困難?可以做一些什麼事情,來調整或減少這個困難?)
#訂做一個動態未來的自己
過去你的人生大概只有3種狀況:
1.被其他人的計劃給填滿,被過去和事情推拉著前進
2.被你自己今年年初所的目標給驅使,朝向你想要去的地方
3.上面這兩種的結合
其實還有第四種情況:每個星期或每個月,變動調整你和別人在你人生裡面所期許的目標,就像是Google Maps一邊開車一邊變更路徑一樣,雖然過程可能曲折離奇,但最終你可以比較靠近那個你想要的自己。這就是我所謂的 #動態未來的自己 。這個自己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形狀,而是會隨著時間,滾動式修正。
那要怎麼做呢?這次收到的這本年曆 #最____的一年 ,恰好提供的這樣的功能:
1.年底你就可以替明年做規劃
2.每個月可以有每個月的計劃,還有這個月一定要完成的事項(月份下面有check List,相當方便,尤其對於我這種不習慣做詳細規劃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戰士)
3.整本手冊,每一頁都可以180度翻開,書寫起來不會卡卡(這是我選購筆記本的最基本條件)
4.攤開兩面,剛好是一個禮拜,每天你都可以檢視這週自己做了什麼,變成怎樣的「週自己」
5.沒有過多的裝飾,你完全可以自己決定在上面如何運用。你可以當行事曆、check List,也可以拿來當作簡單的日記。為每一個格子剛剛好,不會太大也不會太小,所以寫起來也沒有什麼壓力。留白或填滿,都是人生的姿態。
最重要的是,這本手冊除了空白之外還是空白,沒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捷運路徑圖、人生語錄、各國匯率、電話簿等等(什麼年代了),所以整本你都可以自己決定,原本別的年曆用來放那些奇怪東西的空間,變成了完全空白方格子的筆記本,你可以像我這樣在上面直接寫你美麗(或醜醜的)字,抄寫一些你喜歡的歌詞,讓筆記本陪著你一起,前往未來的時光旅行。
#為你的生活預留空間
「你知道在台北生活最貴的是什麼嗎?是空間。當你生活的環境有更多的空間,你的心也會更自由、那個悶悶的自己,也可以好好的呼吸」小海豹跟我說,她盡可能把家裡面空出最多的空間,走無印良品的極簡風格,然後過耍廢的生活(不自律的女生多可怕,但有空間就沒差)。
我覺得挑選年曆好像也是一樣的,找一本寫起來順手的,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減少各種奇怪的導引跟安排,用最簡約的方式,讓你決定自己生命的樣子。
儘管如此,一段時間的盤點還是重要的。這本年曆還是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功能,就是每三個月帶你一起回顧這一季發生的事情。一段時間過後,你就可以回頭看看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你,你可以統計這些日子以來的情緒,整理讓你開心跟不開心的元素,回想這些日子你嘗試了什麼不同的東西,書上的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只有兩面而已,一個季節只會出現一次),就像是正向心理學裡面的「細數感恩」一樣,透過對回憶的回顧,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模樣。
於是,你終於可以不用到年底才在懊悔今年又什麼都沒做;
於是,你終於可以不用覺得自己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還不曉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於是,你終於可以不用每一天早上坐在床頭覺得人生無望,因為你可以翻翻過去你已經走過的路,會發現你已經走了好遠了。
當一個人經常感覺不到生命意義的時候,是因為他不曾留心於每一個意義發生的片刻。這很正常,畢竟我們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我覺得有一個方法可以稍微微調這個「沒有用心在生活」的狀況,就是在一段時間之後開始回顧,然後藉由每一次的回顧,為後來的日子去做安排。
如此一來,就算初衷改變,還是可以為明天的自己創造新的諾言。
最後,還是那一句話,分享給大家一起共勉:「你要在時間裡面預留自己,自己才能夠真正活在時間裡。」
#微亮計畫
#明年的計劃在這裡安排
https://lihi1.cc/opXlP
報我的名字有折價喔!
#折扣碼 HTB2022
論文第四章怎麼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Creativity(創造力),未來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課內學習的4個建議:要充分利用好在學校裏上課的時間。
1.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同學問我:“怎樣學習知識,才能真正記住呢?每年考完試後,好像就把所有的知識還給老師了。”
我給這位同學的回答是:“我學懂的知識以及知道如何實踐的知識,我現在都還記得;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識,我全部記得;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記憶更加清晰、準確,就算有不記得的,也可以快速推算出來;相反,那些靠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我已經全忘掉了。”
也就是說,死記硬背只能過考試關,而不能獲取受益終生的知識。你們在學三角形面積定理時,一定都會背“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你有沒有理解這個公式是如何推理出來的,為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這樣計算的。記住這個公式和探索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同學學習化學,如果每天只是機械地背誦一些反應式,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但如果掌握了每個反應式內在的規律,並能和現實中的化學現象聯繫起來,就會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意義所在,自然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只有懂得了知識背後的道理,才能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舉一反三,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地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
2. 要多問問題
會提問也是一種能力,而且你也會因為提問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我的女兒在學習指數的時候,不理解指數是什麼,更不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指數有什麼用處,就主動來問我。我用計算銀行存款的思路來指導她,比如存入 100 元,每年的利息是 10%,那麼 10 年後,你的存款是多少?
通過這樣的計算,她終於明白了,原來指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她能得到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因為她主動提問獲得的。
多提一個問題,你就擁有一種多瞭解這個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不懂就問,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3. 要勤奮
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去美國讀中學之前,我只學過半年英語,因此,語言障礙成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關。剛開始,同學和老師說的話,我幾乎一句也聽不懂,那種感覺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語速,總讓我在課堂上打起瞌睡。有時候,聽到同學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笑話笑得前仰後合,我才從夢中驚醒,但還是摸不著頭腦。天書一般的英文,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後來,我乾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因為覺得怎麼聽也聽不懂,還不如看小說。
然而,我心裏又是暗暗憋了一股勁的。於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書來背,經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詞典。不過,沒多久,我就發現這並不是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一個單詞,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話,就會完全忘記。我終於悟到了,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背單詞是沒用的。
後來,我還是下定決心用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下了課,我不再膽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 5個詞當中有 4個聽懂了,只有一個聽不懂,我也會趕緊問,同學們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給我聽。回家以後,我會默默回憶我聽不懂的單詞,然後記下來。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我也勇敢舉手問老師,請求老師再說一遍。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她甚至犧牲自己的午飯時間幫我一對一地補習英文,她複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每天拿來給我念。從簡單的課文起步,我們堅持了一年。在這一年裏,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學校裏所有的老師還允許我享受“開卷考試”的特殊待遇,她們讓我把試卷帶回家,並且告訴我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看書找答案。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遇到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字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通過種種渠道的學習,我的英文終於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後,我完全可以聽懂老師講的話了,英文會話也沒有問題了。到了初中三年級,也就是到美國兩年之後,我寫的作文居然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我想,這和我年齡小,容易接受新的語言不無關係,但也和我勤奮的學習有關。
4. 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獲益於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想不到的是,這種批判式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救”了我的命。
在我五十二歲生日前不久,我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肚子裏有數十顆“腫瘤”,經過反復復查,我被醫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突然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我氣餒、懊悔、內疚,但是,治療過程中的一件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發生了。
我遇到了一個好醫生。我的主治醫生唐季祿給我打氣:“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沒那麼嚴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樣的。”他告訴我,網絡上有兩篇專門討論“濾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預估方式”的論文,如果我有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我認真地研究了唐醫生推薦的那些學術文章,發現淋巴癌的分期方式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說過時且不精准了。如果說只看標準的分類,我因為腫瘤數太多,所以必須歸類為第四期。但是只看腫瘤數量是最準確的嗎?根據我研究的那幾篇論文,分期的目的就是預測存活概率和時間。那麼,最準確的預測方法就是尋找和我病情足夠相似的人,根據他們的不同因素,如年齡、症狀、血液指數、腫瘤數量及大小等 20多種,和他們的實際存活結局來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並且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這樣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類來得准!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駕駛座上,可以隨時掌握路況。醫生的治病策略、用藥思維,你至少並不是茫然無知。我又拿出以前做學術的精神,把全部20幾個特徵與我的檢查結果相對照,發現我雖然屬於第四期,但整體狀況其實沒那麼悲觀。原來醫學上對所有淋巴癌的分期方式,至少對我的病情來說是不正確的,我的情況是較輕的。於是,我突然從“第四期癌症頂多幾個月”,變成“至少還有好幾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顧自己,更有可能終身不再復發!這個發現有如一線曙光,從此之後,癌症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
批判性地看待醫學上對淋巴癌的分類,通過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方式來獲得對自己病情的準確判斷,讓我自己從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 課外學習的3個建議:課堂外的時間,我鼓勵同學們,去探索你們熱愛的東西,多實踐,多多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5. 要動手實踐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寫了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讓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用 6 根火柴拼成 4 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實踐讓我對相關的幾何和空間知識記憶深刻,也訓練了我使用新穎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高中時參與美國的高中生創業嘗試課程,創辦自己的公司。我們當時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利用週末時間到工廠裏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家長並不需要這樣的圓環,最後產品幾乎是內部消化掉了。
這次的親身實踐,讓當時 15 歲的我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有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在第二次的創業嘗試中就會把市場需求作為我創辦的公司的方向。從需求出發,生產有需求的產品,牢記這樣的理念,第二次的創業嘗試獲得了成功。這些對於創辦公司的經驗,都是我從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只有實踐,你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6. 要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
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我在上大學時,一直以為自己喜歡法律,將來想做一名律師。可是上了幾門課後,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於是跟家人商量轉系,數學是我的一個備選項。但是,當我加入了“數學天才班”後,發現我的數學突然從“最好的”變成“最差的”。我雖是田納西州的冠軍,但當我與來自加州或紐約的“數學天才”交手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技不如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是因為“數學之美”而對它癡迷的,而我並非如此。我一方面羡慕他們找到了最愛,一方面遺憾自己並不是真的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癡迷,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我想到了計算機,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有一次,為了解答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我寫了一個程式,然後把結果打印出來。當時因為機器運行的速度太慢,我沒有等到結果打印出來就回去了。週一回到學校,我才知道我們學校所有的打印紙都被我打光了。雖然挨了老師一通罵,但我的心裏有了一股欣喜,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我走後,程式一直在運行,計算機就一直在打印結果。
對計算機的興趣此時在我的心中醞釀,雖然當時計算機專業算是個默默無聞的專業。接下來,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編程課,幾個月的課上下來,我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我和同學們一起做編程,他們還在畫流程圖,我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題目。考試的時候,我比別人交卷的時間幾乎早了一半,我不用特別準備,也能拿高分。
通過學習計算機 , 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它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我感受到了一種振奮,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我一生的意義所在。
我每天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在一門公認為是計算機專業最難通過的“可計算性和形式語言”課上,我考了 100 分,也就是A+ 的分數,創造了該系的一個紀錄。大三大四時我就開始和研究生一起選修碩士和博士課程,接手各式各樣的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嘗試著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畢業後,我在計算機方面創造出了一些成果。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7. 要多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我的中學是在美國的橡樹嶺讀的,當時的感受就是,學校的功課很輕鬆,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但是每天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項目。比如,當時歷史課教到美國印第安人的時候,不是用課本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讓一個團隊寫一個話劇,或者是進行關於移民者和印第安人的辯論。
這些項目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會引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在這些稀奇古怪的題目中得到鍛煉。
後來,我回到北京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面試時,對前來面試的學生也注重的是對他們思維方式的考驗,我們向面試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o 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
o 估計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個加油站。
o 你和你的導師如果發生分歧怎麼辦?
o 給你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想怎樣去解決它?
o 兩條不規則的繩子,每條繩子的燃燒時間為 1小時,請在 45分鐘燒完兩條繩子。
這些題目雖然聽上去很“怪”,但我們出題的本質也不一定要聽到正確答案,而是要從回答問題的思路中聽到面試者的思維方法。
孩子們,比起試卷上的分數,我認為你們底層的思維能力,會是更珍貴的能力。你在學習每一門科目時,鍛煉出來的能力是未來最能幫助你們的事情。就像你學了代數,也許不會去研究數學,但是這對鍛煉你的思維有幫助;你學了英文,不一定會出國,但是英文可以在瞭解世界最前沿的文獻、在有效交流方面幫助你;你學了畫畫,不一定成為畫家,但是你在學習畫畫的過程中鍛煉的觀察力、空間力、想像力會對你有幫助。
過去,我們對教育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學生能不能記得被教的東西。但是未來,教育的精華體現在即使你忘記了所有你學的東西,你還具備思維方式、智慧和能力。
當你已經忘記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你還是知道歷史帶給我們的人類的智慧和教訓;當你已經不會編程了,你還是有編程帶給你的邏輯思維;當你已經不會背莎士比亞的詩了,你依然懂得文學的美,這些才是教育的精華。
論文第四章怎麼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熱騰騰的快訊 📍 恭喜 柳瑞明醫師團隊,關於雄激素剝奪治療與失智風險之研究,獲 Cancers 刊登!
⠀⠀
👉 第一眼很重要,要讓 editor不排斥。
⠀⠀
決定文章會不會被接受的最重要兩位角色,就是 editor 與 reviewer。如何讓 editor 一看到自己投稿的文章就覺得驚艷,進而提高讓文章獲得 revision 的機率,首重是文章要有好的 pattern,相關內容可以參考昭慶醫師的上課內容。
⠀⠀
吳昭慶醫師是神經外科期刊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之 editor,他在臨床研究寫作的心法跟寫法,再三強調文章 pattern的重要性,同時也有很仔細的著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查詢,或是直接報名《#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大幅降載,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僅此一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 如何與 reviewer 進行攻防
⠀⠀
第一,要看懂 reviewer 所提出的問題,並且切中要領的回答。偶爾會遇到猛一看,完全看不懂 reviewer 的問題,此時建議與研究團隊的成員共同來閱讀,一起解析 reviewer 的提問,集思廣益正確解答題目,可以獲得很大的效果。在這部分,切記不要答非所問,牛頭不對馬嘴,會讓 reviewer 留下不好的印象,加重追問我們同一個問題。
⠀⠀
第二,有禮貌且不卑不亢地回答,有禮地一一回答 reviewer 提問,讓 reviewer 感受到我們表達出的誠意與態度,建立起基本互信的基礎。接著仔細地回答各項提問,讓 reviewer 知道我們很了解自己的研究長處與短處,能夠通盤來解答相關問題。
⠀⠀
第三,誠實以報,總有些時候會遇到 reviewer 的提問窒礙難行,無法達到的情況。此時,切忌不要任何建議都不採納,直接用文字跟 reviewer 吵架,這樣可能會導致文章 reject 的命運。可以試著以溝通的方式。
⠀⠀
第四,response to reviewer 的文字檔案排版力求清晰、工整、易讀,讓 reviewer 能將整個頁面容易閱讀,看得輕鬆,reviewer 也越容易滿意我們的回覆,給予我們 accept。⠀⠀
⠀⠀
⠀⠀
👍 從寫作到投稿,專為初學者設計的課程!
⠀⠀
#這堂課將與你分享
☑️ 國際期刊如何審稿?第一眼就被喜歡的關鍵。
☑️ 臨床論文寫作,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
☑️ 新手都能懂的統計:實作前的介紹
☑️ 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
☑️ 在中小型醫院工作,論文起步的務實建議。
☑️ 研究主題怎麼找?研究資源如何累積?
⠀⠀
⠀⠀
🚩 SCI 天天有,學術起步要趁早,錯過再等明年!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