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老師在空蕩蕩的教室錄影第二個星期了,他對著鏡頭一個人又寫又講三個小時,我坐在後面顧著攝影機,表面上是助教,但更像是經紀人。兩週前,剛宣佈全面改成遠距教學、沒有人能夠來到現場上課時,他自己很擔心地和我說:沒有人在台下不知道上不上的下去。
他是那種上課像講脫口秀的老師。知識含量爆表,可是又會穿...
我陪老師在空蕩蕩的教室錄影第二個星期了,他對著鏡頭一個人又寫又講三個小時,我坐在後面顧著攝影機,表面上是助教,但更像是經紀人。兩週前,剛宣佈全面改成遠距教學、沒有人能夠來到現場上課時,他自己很擔心地和我說:沒有人在台下不知道上不上的下去。
他是那種上課像講脫口秀的老師。知識含量爆表,可是又會穿插每週新聞亂報、穿插他以前當法官或者現在在各種公家機關開會的瑣事,然候自創很多詞彙。誠實地說,高中念男校讓我傾向不相信老師、不習慣上課,大學也大抵維持了這樣的生活,但我的指導教授是那個讓我心服口服的老師。我大二上他的必修課,從來沒有一堂翹掉過。或許很傲慢,不過我到現在一直都還是覺得,不需要靠點名或強迫互動來留住學生的老師,才會真正對得起「老師」這個名稱。
疫情斷斷續續維持了一年多,最初我們也想過要不要用直播,這樣感覺多少還是有點「人氣」,不會顯得太尷尬。不過,老師因為會寫到大量的板書,畫很多體系表、手抄很多重要判決要旨,效果不是很好,所以也就放棄了這個方法。我們最後還是用了很原始很原始的方式:在大面的白板前錄影,然後上傳。
兩個星期下來,我覺得老師根本是不用擔心沒有觀眾的那種人。即便是對著空教室,他還是全力唱唱跳跳,當作大家就在現場一樣,該知識轟炸的時候就轟炸,該要講的垃圾話還是全都照講。什麼是敬業,我在後製然後上傳影片時都在想:原來敬業就是,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努力把原來應該做的事,做到原本應該有的模樣。雖然一開始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可是一旦時間到了、來到了那個位置上,就要展現出全部的誠意。
之前韓文課的期中考是三十個題目隨機抽幾個即席演講,其中一個是「我最尊敬的人」。這個題目我準備的內容就是我的指導教授。受限於有限的語言能力,我只能說老師以前是法官,但從來沒有給人高人一等的感覺;老師知識很淵博,但講話其實很親切又幽默。還有,他很關心我,比如說,常常請我吃飯。
這些內容如果用中文說,而且正經不搞笑的話,我會說:很多人會叫自己的指導教授老闆,但我從來不會用這個詞。因為他從來沒有給我老闆的感覺。比起老闆,他更像把我當成大兒子的爸爸。我說什麼都說好,然後對於疫情期間還要出來幫他錄影感到很抱歉、每次都說要開車送我回家的爸爸。如果我們之間有什麼學術交流的成分、或者學術影響的性質,那就是我看到了他是一個在這條路上不斷、不斷往前的人。即便在這個圈子裡已經有了很大的影響力,得到了很多人的敬重,但他上課講的判決都還是最新的,討論的議題也都是最新的。他在大一的必修課教情事變更的除斥期間(106台上4有參考價值裁判)、教代償請求權的時效起算(105台上2111有參考價值裁判),這些內容新到還沒有任何一本正式的教科書提及,只有補習班會整理,但他每年每年都在追著這些裁判,重新備課,只為了帶給每一個來聽課的同學。
念了七年法律,如果法律沒有感動我,那感動我的應該就是我的老師。我自己把法律學好了,但老師教了我怎麼做一個好的法律人。最後來說幾個他只有在研究所的課講過、大學部的大家應該不知道的話。他會在研究所每一學期的最後一堂課請大家吃飯,然後和大家說:你們都是唸法律上來的人,以後去當律師當法官,不要只把自己關在法律裡面,要去讀文學啊、讀哲學啊、讀社會學⋯⋯都很好(上學期還當場拿我的書來唸給大家聽,有夠靠北尷尬)。
他說:年輕的時候自己會很執著要依著邏輯推理得出法律問題的結論,但到了現在這個年紀,腦袋裡常常會先出現一個更正義、更公平,或者更善良的回答。「為了那個摸著良心的答案,我會努力想說,要怎麼靠著合理的法律推論到達。」
研究所那堂課叫做「法學方法」,法學方法在學什麼,簡單用白話文來講,就是在學如何解決雙方各說各話的難題,還有如何為自己的價值做出有力的辯護。老師說,很多很大的爭執最後來到最高法院,其實也都只是簡單的法學方法問題而已。法官給出的答案是什麼,誰勝或負,都在那麼一念之間。或許有人覺得這不過就是翻來覆去的文字遊戲,可是我知道往後自己的良心,最後都還是要靠著它來兌現或伸張。這是我的指導教授帶給我的法律素養。該溫柔的時候要很溫柔,但該要堅強的時候,要能夠很堅強。「堅強起來以後,才不會失去善良。」
請求權時效起算 在 賴川、祁明、高宇的民商法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委任人之財物交付請求權,時效起算時點為何?>
各位好,我是賴川。本週五要和大家一起討論一個平常較少注意到的時效爭點,即委任人對受任人享有之財物交付請求權,其消滅時效應從何時開始起算之問題。
民法第541條第1項規定,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所收取之金錢、物品及孳息,應交付於委任人。由此可知,委任人對受任人享有財物交付請求權,然而如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收取金錢或物品,但卻未通知委任人,委任人對受任人之財物交付請求權時效,應從何時開始起算,始為合理?學說與實務有不同見解:
■ 實務見解
實務認為,清償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得依債之性質或其他情形決定者外,債權人得隨時請求清償,債務人亦得隨時為清償。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民法第315條、第128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是債權未定清償期者,其請求權之消滅時效應自債權成立時起算。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所收取之金錢(民法第541條第1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得依其他情形決定者外,委任人得隨時請求交付,其交付請求權之消滅時效,原則上應自受任人收取該金錢時起算(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55號民事判決)。
■ 學說見解
陳聰富教授認為,委任人之財物交付請求權(民法第541條第1項),應自受任人履行報告義務時,或自委任契約消滅時起算時效。理由在於,受任人未為報告處理事務之顛末,既屬違反受任人之法律上義務,則委任人因不知而導致未行使其交付請求權,應屬法律上障礙,否則受任人如於收取金錢及物品後,故意不為報告而使委任人之請求權罹於時效,將有違誠信原則,因此如受任人於委任契約終止或消滅前仍未為報告義務,應認委任人之財物交付請求權應自委任契約消滅時起算。換言之,委任人之財物交付請求權之時效,應自受任人「履行報告義務時」或「自委任契約消滅時」開始起算,始為合理。
#星期五民商法教室32
請求權時效起算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刊/裁判時報第93期(2020.3)
【月旦講堂】
🔸憲法意旨在法律中的實踐
─釋字第769號解釋評析/吳信華
【裁判時報】
🔸事實認定錯誤之溢繳稅款的返還
—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判字第340號判決評釋/柯格鐘
🔸遺產管理人之職務與責任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106號民事判決評析/林秀雄
🔸如何認定不當得利人所受利益是否同一?不實「登記名義」與無權處分他人之物「所得價金」乃相同利益?
─以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6號判決及其歷審判決為例/吳瑾瑜
🔸以臺灣民事損害賠償制度及美國實務探討專利法上故意侵權的認定標準
─兼評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民專訴字第12號判決/王一旅
🔸搶黃燈與注意義務的認定基準
─評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6年度交上易字第192號刑事判決/許恒達
🔸數位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性質與應用
—簡評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3724號刑事判決/蘇凱平
【司律評台】
🔸臺灣刑法及刑法施行法就撤銷假釋後執行無期徒刑殘刑規定之合憲性問題初探/林家慶、陳思愷
🔸如何「被遺忘」?
─歐盟法院2019年9月24日C 136/17及C 507/17兩件Google案對「被遺忘權」的闡釋/蔡孟芩
【會議綜述】
🔸從律師業務推廣需求討論律師倫理規範(下)/邵瓊慧、陳鋕雄、王惠光、郭榮彥、涂芳田
【實務法學】
🔸108台上2730判決
刑訴第376條上訴第三審限制與初次沒收判決/林鈺雄、王士帆
【編輯手札】
本期裁判時報公法部分,吳信華教授撰稿評論釋字第769號解釋,該號解釋就地方制度法中有關地方議會議長及副議長選舉罷免採行記名投票之規定,作成合憲的解釋,吳教授深入分析憲法意旨應如何在法律中進行實踐。柯格鐘教授以被臺灣大學財稅法學研究中心挑選為108年度最佳稅法判決的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度判字第340號判決,探討有關事實認定錯誤之溢繳稅款的返還問題。
民商事部分,林秀雄教授賜稿針對最高法院之判決,深入解析較少被討論的遺產管理人之法律地位、職務與注意義務等內涵。吳瑾瑜教授以最高法院一則判決及其歷審裁判詳細分析不當得利請求權時效起算上,如何認定不當得利人所受利益是否同一、無權處分他人之物「所得價金」是否相同利益等難題。王一旅教授則以臺灣及美國實務為中心,針對智財法院判決探討專利法上故意侵權的認定標準。
刑事法部分,許恒達教授則評析一則高等法院見解,討論實務上搶黃燈與過失傷害罪上注意義務的內容與認定基準。蘇凱平教授則以臺灣車輛普遍裝設的行車記錄器之錄製影像作為數位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性質與應用,討論其在法院裁判中實務運作之見解。
林家慶、陳思愷二位律師合著討論有關刑法及刑法施行法就撤銷假釋後執行無期徒刑殘刑規定之合憲性問題、蔡孟芩律師評述歐盟法院2019年兩件Google案對「被遺忘權」的闡釋等大作,亦均屬重要司法實務具現時社會意義之研究成果,可供讀者逐篇細細品味。
現在訂閱,即贈《月旦小六法》一本、《月旦財稅實務釋評》第1~3期
http://www.angle.com.tw/event/magazine/#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