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設計著作權使用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設計著作權使用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設計著作權使用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設計著作權使用權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王婉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瞻計畫應重視「無形資產」,實質提升台灣軟實力! 立法院今日三讀通過「前瞻計畫第三期特別預算案」,其中,我提出了許多與 #無形資產 相關的凍結案及主決議。 無形資產是什麼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體型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像是智慧財產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

  • 設計著作權使用權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9 18:33:04
    有 441 人按讚

    前瞻計畫應重視「無形資產」,實質提升台灣軟實力!
     
    立法院今日三讀通過「前瞻計畫第三期特別預算案」,其中,我提出了許多與 #無形資產 相關的凍結案及主決議。
     
    無形資產是什麼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體型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像是智慧財產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等,都是無形資產。
     
    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企業無形資產的比重也日漸提升。根據 Ocean TomoTomo 在2020 年中公佈的統計及預測研究結果,美國標準普爾 500(S&P 500)業者,市值中無形資產的比重,已經從 1975 年的 17 %,提升到 2015 年的84%,甚至預測在 2020 年會提升到 90 %。
     
    然而,相較之下,以美國 USPTO 專利為比較基礎,台灣包含 #所有專利數、#發明型專利數、#設計專利數及 #每百萬人發明型專利數,在 2000 至 2019 年間,排名卻都退步。
     
    其實過去我在企業工作時,也曾為科技公司撰寫智慧財產,完全能理解無形資產對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然而,對比中國及韓國投入了許多資源在建構、擴張無形資產的政策,台灣卻顯得格外緩慢,我們擔心,這可能將成為未來商業競爭上的劣勢和隱憂。
     
    不過,要提升國家及產業的無形資產推動力道,不能單靠一個局處或一個部會,而是需要各個部門的集體重視。
     
    因此,在這次的前瞻建設中,包含國發會的 #亞洲矽谷、NCC 的 #5G垂直場域實證、工業局的 #智慧顯示器場域實證 及 #AI應用 等,我都要求主管機關在檢視業者提交的計畫時,應該特別著重在方案上的無形資產潛力,讓各部會及業者都開始關注無形資產佈局;相關的政策,未來我也會陸續來探討。
     
    我希望,讓產業有更具競爭力的發展方式,不只能提升台灣軟實力,更是為下一代努力的方式!

  • 設計著作權使用權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16 09:00:00
    有 153 人按讚

    這陣子 @光現出版 問了問齋主,對於這本久慈直登的《專利戰略》是否有能力寫寫推薦文? 齋主將書翻了翻,深感能力有所不足,隨即向出版社推薦了好友褚喻仁博士 (季夫),他是比齋主更為適合的對象。出版社見有此專才撰文,欣然同意,方才有此文章契機。

    當然,本次也有贈書相關活動,請眾齋友耐心讀至最後。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

    【從 Player 到 Game Changer —— 讀久慈直登《專利戰略》】
    文/褚喻仁

    「『專利權』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自 2009 年開始接觸專利智財領域後,我在過去幾年中,曾為不同企業做過幾次專利相關的教育訓練。而每一次課程,我都以這個問題開頭,也都以這個問題結尾。

    由於台灣產業發展的特性與趨勢,在智慧財產權這個領域中,大多數國人對「專利」及「營業秘密」的印象,似乎比「商標」和「著作權」更加深刻。而一說到「專利」,首先浮現在人們腦海裡的,往往是「科技」和「法律」。

    然而,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專利」是以「法律及制度」的形式對「科學和技術」的創新加以保護,但究其目的,卻是為了促進知識、技藝以至於產業整體的發展;而各種法律制度的設計,實際上都是在調整發明人「個人權益」與社會「公眾利益」之間的平衡,以達到這個終極目標。

    隨著歷次產業技術革命,企業的經濟規模日益龐大,而商業網絡的地域性逐漸消失,無論是「個人權益」或「公眾利益」,在我們身處的現代社會中,通常都以一個相同的具體樣貌來呈現——也就是「商業利益」;與商業行為緊密連結的「專利」、「商標」、「營業秘密」固然如此,而近年來與「著作權」相關的各種爭議往往也不例外。

    換句話說,所謂「智慧財產權」,本質上是「科技發展」、「法律制度」與「商業利益」三者彼此協調平衡的結果。

    但相當可惜的是,即使智財爭訟的新聞在台灣已經屢見不鮮,許多企業至今依然未曾仔細思考,自己該如何建立並運用內部的智財專業能量,而這又能夠如何保護自身已有的、甚至創造多少未來潛在的商業利益。與此同時,市面上可見的多數相關書籍,若非以智財法律專業的角度切入,側重法律面、制度面的說明與分析,就是從創作者或研發人員的立場出發,專注於法定智慧財產權的申請和取得;相較之下,以「企業」為主體,對於該如何全盤審視並運用智慧財產權,以鞏固乃至於爭取自身的最大商業利益,卻始終少有人提。

    因此,雖然專利智財近年來在台灣的發展看起來相當蓬勃,但細看這十年來台灣產業中的實際狀況,我們不難發現:「最前端」創作者/發明人的智財意識確實逐漸增強,而站在法律實務第一線、為權利人服務的「最終端」事務所(in-firm)人員,在數量與素質上也都有了顯著的提升;但在這之中,理當最清楚如何銜接、協調乃至於整合這前後兩端,以企業主體、用整體視野規劃管理企業智財全景(IP Landscape)的企業內部(in-house)智財人力,在多數企業中不是付之闕如,就是從未發揮——甚至從未被賦予——其所應具有的能力。

    用我們台灣人最熱衷的棒球來比喻的話,這就像一支在場上進行守備的球隊,雖然負責投球的投手(創作者/發明人)很強、負責守備的七位內外野手(事務所人員)處理球也非常快速準確,但卻沒有捕手(in-house 智財人員)能夠以配球、指揮佈陣等方式居中指示、協調及整合。如此一來,遇到能力不佳的對手,我們或許還能靠投手的「硬實力」與內外野手們的「臨機應變」來加以壓制,但要是碰上勢均力敵的競爭者,自然難以對抗他們虎視眈眈、步步進逼的攻勢。

    而這就是台灣許多企業所面臨的困境,也是這些企業在研發上所投注的心力,之所以遲遲無法轉化為真正「無形資產」的主因。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光現出版於 2017 年底引進了久慈直登先生《專利戰爭》(原文書名《吵架的規則》),清楚揭示了一個經驗豐富的 in-house 智財主管,究竟是如何解析「智慧財產權」賽場上的遊戲規則,又如何在這個規則下引領企業獲得最終的勝利。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僅徹底切中了台灣產業當下的需求,更為無數 in-house 智財人員點了一盞明燈。

    但不論是久慈先生也好、光現出版也罷,顯然都沒有在此停下腳步。所以短短三年之內,這本《專利戰略》(原文書名《以智財作為一種經營戰略》),便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這本《專利戰略》,是《專利戰爭》的補充、整理還是歸納?」

    翻開書前,我在心裡這麼想著;但我很快就發現,自己太小看了這本《專利戰略》。

    久慈先生在書中提到,日本企業在 2000 年以前的智財策略以「大量申請」為主,而從 2000 年之後,則以「積極行使權利」為目標;相較之下,台灣產業的現況,可以說是才剛剛跨入後者不久而已。但是,不論是《專利戰爭》中討論的申請、保護還是管理,都是在「現行遊戲規則」下建立起來的知識與戰術;而《專利戰略》所注視的,是更高更遠的彼方。

    前面說過,所謂「智慧財產權」,本質上是「科技發展」、「法律制度」與「商業利益」三者彼此協調平衡的結果;也因為如此,其中任何一者的變化,勢必也將為其他兩者帶來不同的刺激,進而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一如過往每一次的產業革命,「法律制度」的調整速度總是最慢,而「科技發展」的創新始終走在最前端。在 2020 年的今日,我們所面對的產業革命,毫無疑問就是「工業 4.0」——從 AI 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與 5G 通訊等基礎技術,到統合這些技術的物聯網(IOT)、自動駕駛等等,不僅改變了全球產業的生態,更大大衝擊了現行的法律制度。

    而長年身處技術、智財及管理三大領域匯集之處的久慈先生,憑藉自己的敏銳眼光,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透過《專利戰略》一書的出版,在新興科技的基礎上,不僅提出了他對於未來制度的大膽想像,也對企業往後所應採行的商業思維,給出了自己的觀察及思考。

    前者從擴大無形資產市場、改良產學合作制度,到「國際著作權法」、「全球先使用權」,無一不是對於當今智財制度的挑戰;而後者從「數據的價值」出發,對於身處產業鏈中的企業該如何以「合作」為前提進行「分工」、又該如何透過完善的「保護」促進資訊「共享」進而創造共同的最大利益,也有著相當精要的點評。

    如果說《專利戰爭》是在教我們如何成為現行智財制度下的有力競爭者,那麼,《專利戰略》所傳達的,就是在面臨產業變革的今日,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因應,才能搶佔先機,甚至更進一步,成為下一個關鍵的 Game Changer。

    過去兩年多來,
    《專利戰爭》一直是我認為 in-house 智財人員必讀的書。
    但不論你是 in-house 還是 in-firm,
    也不論你是智財、研發還是管理人員,
    更不論你是否已經讀過《專利戰爭》,
    《專利戰略》絕對值得你花點時間,好好讀上一讀。

    =======================================

    此次光現出版,當然也為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兩本《專利戰略》,及一組《專利戰略+專利戰爭》作為本次活動的贈書。

    只要你在11/22(日) 20:00之前,完成以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貼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或 分享專利及智財權的相關經驗

    齋主會於活動結束後,抽出三個名額,將贈書寄出。

    當然,如果你讀完褚博士的文章,覺得對於本書所談論的內容感到十足興趣,這裡就是購書網址,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661

  • 設計著作權使用權 在 呱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07 15:29:15
    有 5,790 人按讚

    日前作家 林立青 在臉書上提及台北市環保局今年四月公開徵選「臺北繪童話環境教育繪本」,但簡章中「永久無償授權主辦單位宣傳及非營利使用」,被許多創作者認為是政府在剝奪他們的心血。

    想想如果為了幾萬元的獎金,就把自己好幾個月、像親生骨肉一樣的心血免費送給政府,之後還都不能公開說這是自己的小孩,論誰都不希望這樣吧。

    後來聯繫法務局,研議修正環保局及往後各局處公開徵件的簡章,獲得十分正面的回覆。

    其實市府會有「永久無償授權」這樣的文字應該是行之有年的慣例,目的是為了將得獎作品做為未來市政宣傳的素材。這個想法本身並沒有不合理的地方,只是永久無償的概念難免會給創作者權益受損之感。

    依照現行著作權法,不論市府簡章文字如何描述,著作人格權必然都屬於創作者所有。只是使用權的合理期限要如何設計而已。

    感謝法務局的同仁親自到我研究室討論,未來將研議以獎金比例,調整政府可以合理使用徵件內容的期限。也感謝環保局勇於承認錯誤,已經撤下有問題的簡章,並正在修正中。

    有很多北市議題發生時,都會有民眾主動提醒我,這篇文章下面也有很多人點名。這點十分感謝。

    例如區間測速問題,我也已經在最近一次警政衛生部門質詢裡提出,並且獲得正面的回應。之後會再跟大家報告啦。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