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很好,不愛也很好。
愛與不愛都不是人生的缺憾。
一些近日感悟。
1
無疑愛是件很美好的事,很溫柔也偉大。可是那不代表,不去愛的人就是遺憾,就是不足,就是不圓滿。
我覺得愛永遠都是人生的加分項,而不是減分項。少了一點愛,我的人生也一樣可以很精彩。偶爾孤單,偶爾悲傷,先學會愛自己,後而愛人。
七月...
愛很好,不愛也很好。
愛與不愛都不是人生的缺憾。
一些近日感悟。
1
無疑愛是件很美好的事,很溫柔也偉大。可是那不代表,不去愛的人就是遺憾,就是不足,就是不圓滿。
我覺得愛永遠都是人生的加分項,而不是減分項。少了一點愛,我的人生也一樣可以很精彩。偶爾孤單,偶爾悲傷,先學會愛自己,後而愛人。
七月買了一件衣服,上面用英文寫了一句話,我覺得大家(和自己)都應該全句背誦:How you love yourself is how you teach others to love you.
你愛自己的方式教會別人怎麼愛你。
2
前一陣子追蹤了很久的一位追星的朋友轉發了一篇這樣的貼文:「人為什麼追星?因為你想要的是戀愛感而不是戀愛。」雖然只是搞笑說一說,可是戀愛感和戀愛這兩個詞被我寫日記裡。
然後有人問,可是你不想談戀愛嗎?想啊,偶爾也會想,看見電視劇或電影裡男女主角們浪漫的愛情都會想,我要是也能談那樣的戀愛就好啦。可是有時候愛真的擺在自己面前,卻又會恐懼又會猶豫。
人真的都是很複雜的生物,結果最終人想要的不是戀愛,而是戀愛感。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愛是什麼。
常常有人問我你覺得愛是什麼,我總是無從回答,因為愛的定義,只對你自己有效。
3
要是一定要給愛下一個定義的話,那就是每段愛都有相對的責任。
你不能只要美好的部分。愛本身包含的悲傷大於美好,你願意為其承受的痛苦,是你愛的程度。
4
戀愛必苦嗎?我覺得是。可痛苦不是快樂的反義詞,有時候人是會既快樂又痛苦的。
這跟熱愛也很像,單純只是喜歡做一件事或喜歡一個人,並不太苦,當你想要好好做一件事和好好愛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漸漸感受到它的本質其實苦苦的。因為愛開始有了重量,在你的生命裡變得重要。
這也是戀愛和戀愛感的差別。
5
只有在你願意的時候,愛才能成為你的歸屬。
6
近日仍然深陷趕稿的地獄中。
六月整個人很恍然,醒來覺得一天太長了,夏天的夜晚變得好短,所以把ins的介紹換成了「夜短心長」,現在不到五點,天就會亮起來,心事都還沒整理好,夜晚就溶解進日光裡。
還沒念編劇研究所之前,覺得看劇觀影是人生偷懶的樂趣,寫書不順利的時候就跑去看劇。因為太喜歡看劇了,所以去攻讀了劇作的碩士。看劇觀影從興趣變成了作業和研究對象,總是不自覺地會分析這是第幾幕,用了幾個機位,這一幕佔了多少分鐘,每一集的節奏,人物的塑造和台詞,這些都變成了「份內」的事,因為研究所每週都要開會,都要跟老師報告一下最近看的劇,然後大家一起看下一部劇的利弊。我偷懶的窗口不見了。
去年的六月整個月都不想看劇,覺得好煩,發呆的時候就把綜藝節目翻出來看,一遍又一遍看著《新西遊記》,看多少遍都不會膩,我好喜歡他們說的一句話:「都是為了幸福才做的啊。」
是啊,都是為了幸福而做的,可是總是做著做著就丟失了幸福。一開始我覺得寫作是這樣,閱讀也變得好無趣,然後是看劇,後來看劇也變得好無趣。當它們都變成了「必須」,就開始覺得它們都是負擔。
但這些負擔都是重量,都是這件事變得重要了。以前覺得想寫就寫,想看就看,不看也沒關係,說實話它們不那麼重要,也就是有一天我不做這件事了,也行,也可以。可是就是因為那麼喜歡啊,太喜歡了,它變成了熱愛,熱愛變成了重量,而愛一直都是要負重前行的。
所以無論是寫作還是看劇,還是寫故事或寫劇本,我會覺得很辛苦,都是因為我覺得這些事對我的生命來說太重要了。所以我想要做好,想做好一件事,就要很努力地去寫、去愛,努力地跨過那些障礙。
願意為它受苦,也是熱愛的一部分。
7
最後在寫稿之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下禮拜的一個活動:
《能不能,讓我們真心相待》
- FLiPER X 不朽的深夜真心話大冒險
直播時間 7/16(五)晚上 8:30-10:00
直播位置:@Fliper_mag
節目內容:
FLiPER 和 不朽的深夜對談時間,透過對談一起聊聊有關創作的種種面向,以及進行真心話與大冒險兩個環節。
總之以上是一些最近的碎碎念。
大家一切順心。
晚安🌒🪄
西遊記閱讀報告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週遊戲新聞觀察-2021.04.W3
上週遊戲新聞觀察分享如下,
挑出以下四則新聞:
📺《全球IP手遊發展數據:西遊記IP衍生遊戲凈收入達54億美元》
📺《觀察 | Supercell也不敢只發一款產品》
📺《AppAnnie:Q1全球手遊收入220億美元,中美日韓下載量/MAU排名》
📺《觀察 | 《原神》未來路上需要面對的“坑”》
====
📺《全球IP手遊發展數據:西遊記IP衍生遊戲凈收入達54億美元》
https://bit.ly/3tuj4Jt
數據顯示,
在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5日間,
全球範圍內IP遊戲收入最高的IP系列為:
1.《西遊記》,該作品的衍生遊戲凈收入達到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3.7億元)
2. 漫威(Marvel,全球廣受歡迎的超級英雄系列),該系列的遊戲凈收入為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4.1億元)
3.《陰陽師(Onmyoji)》(最早出版於1988年的日本小說),該作品的衍生遊戲凈收入達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0億元)
第4-5名分別是《星際大戰》和《三國演義》。
比較有趣的地方是,
像是《西遊記》、《陰陽師(Onmyoji)》等,
主要的營收份額幾乎都來自中國,
能吃下一國,就能吊打全球,
無怪乎大家都覬覦這塊大餅。
先前也分享過全球前50名最賺錢IP,
可以搭配一起服用。
📖延伸閱讀:https://bit.ly/3al8Ovu
📺《觀察 | Supercell也不敢只發一款產品》
https://bit.ly/3x0Q9Pn
4月2日,
Supercell通公布了三款《部落衝突》IP新作,
分別為《Clash Quest(部落戰線)》、《Clash Mini(皇室奇兵)》和《Clash Heroes(部落傳說)》。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
《Clash Quest(部落戰線)》是由總部研發,
因此玩法類型借鑒歐美廣為接受的消除玩法。
而《Clash Mini(皇室奇兵)》和《Clash Heroes(部落傳說)》由Supercell上海工作室開發,
遊戲類型以自走棋和ARPG玩法為主,
透過歐亞兩邊各自對於玩家的理解來開發不同類型的遊戲,
或許是Supercell今年的重點,
就期待看看吧。
📺《AppAnnie:Q1全球手遊收入220億美元,中美日韓下載量/MAU排名》
https://bit.ly/32wDfu5
App Annie是一間全球App分析公司,
昨天發佈了2021年第一季手遊報告,
報告顯示,
人們在2020年疫情爆發期間養成的遊戲消費習慣不僅沒有消失,
反而在後疫情時代延續了下來。
從全球手遊Q1暢銷排行來看,
收入榜單固化現象仍存在,
除《原神》外,
手遊收入TOP 10內有9款手遊上市時間超過2年。
且比較有趣的是,
TOP 10內,
遊戲類型都不盡相同,
沒特別局限在某個類別上。
但如果依照不同主要國家來看(中美日韓),
又能看出各國有其偏好:
✅中國和韓國偏好MMORPG
✅美國偏好休閒遊戲
✅日本偏好卡牌RPG(養成)
另外還有各國的MAU、下載與增速最高分析,
就自行閱讀囉!
📖新聞連結:https://bit.ly/39ZO7oH
📺《觀察 | 《原神》未來路上需要面對的“坑”》
https://bit.ly/2RBw5ma
從2020年9月底全球正式上線以來,
《原神》這款主打“二次元”和“開放世界”概念的遊戲僅在手遊就獲得了10億美元,
並且也成為了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裡,
以最快速度(6個月)達到10億美元收入里程碑的遊戲。
這篇文章分享了未來《原神》在叠代過程中可以考慮的面向,包括:
一、提升戰鬥的“難度”,降低戰鬥的“強度”
二、持續更新的主線故事,以支線加強對世界觀的塑造
三、較慢的養成擴展速度
四、更具多樣性的玩法——謎題設計和內置棋牌遊戲
我自己的看法是上述的確都是對於《原神》這款開放式遊戲蠻好的建議,
但範疇仍在遊戲內,
我更認為以米哈遊的企圖心、財力來看,
更能把《原神》可以把往「IP化」去推,
動漫、音樂、各項周邊授權、實體店面等等,
把廣度與深度都拓展開來後,
我想屆時的《原神》其影響力與變現模式將會更驚人。
以上就是本週的遊戲新聞觀察,下週見!
#文章同步部落格
西遊記閱讀報告 在 nag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本土教育和三國演義】
最近又開始吵課綱本土化的問題。
20年前陳水扁執政,開始推行本土化教育,那時候統戰政黨罵的多兇,說什麼去中國化、數典忘祖、不知道怎麼教小孩。現在還在吵一樣的事。
回頭去看,即使很多人不喜歡陳水扁總統,但他推行的本土化教育,今天誰敢說是錯誤的?以台灣為根基出發的教育,再去認識亞洲(當然包含東亞大陸)美歐澳日等各國史地,這到底有什麼好崩潰的?
你各位,上次在職場、社交場合、生活中任何時刻,提到、用到關於唐太宗唐玄宗,是什麼時候?上次聊到東方文學史學,如三國、西遊記,哪個不是來自電影動漫等文化娛樂產業,(這些甚至幾乎來自日本)。所以這些要佔用國民教育的必要性到底在哪裡?
如果你對台灣母語議題有一點點最基本的認知,就會知道台灣母語過去遭受了長達70年國家機器系統性的消滅,今日在我們這一代已經面臨非常嚴重的瀕危問題。不使用政府和教育的力量來挽救,是很危險的。
語言是一個民族一個文化最重要的資產。語言消失了,文化就消失了。而那些中國政黨還主張把教育資源拿去學幾千公里以外的他國鐵路、氣候、城市、農魚礦產、遠古東亞歷史?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台灣的語言環境這麼扭曲。全世界各國的第一官方語言、教育語言,一定是該國的母語:最多人數使用的那個母語。但是在中華民國統治的台灣,台語、客語、南島語等所有母語都被貶低為方言,即使在2020年的今天的台灣,在公家機關如法庭、國會殿堂質詢,還會被斥責…這就殖民的事實。(詳見文末延伸閱讀)
講到台語,大家回想,你聽到台語配音的動畫或電影,聽到台語口音講很標準的政治人物或藝人演員,是否都能感受到溫暖和親切,因為這就是所有台灣人不分族群的文化和記憶。明明就是善良有感情的文化,為什麼要讓他用教育體制來維護保存的時候,就變罵是政治鬥爭?而且只有提倡保存的一方會被罵?在台灣,聽到台灣母語,會很不高興的,是哪一種人,不就是那些整天希望台灣被中國併吞,整天當中國政治傳聲筒的,國族認同是中國人的那些黨國官僚。
去觀察或問其他客家族群或原住民的長輩,他們在社會上都會使用台語的語言溝通,他們也不會因為使用台語,而讓自己的語言消失,也不會覺得台語變成文化的霸權。因為那就是以前台灣社會通用的語言。但是中國政黨來台,身為話語霸權的掌控者,卻製造對立,弱弱相殘,操弄其他更弱視的族群去仇恨台語,覺得台語的教學會排擠到客語和原住民語言。這些都是中國政客卑鄙的分裂手法。那些中國政黨如果真的關心各族母語的存亡,就不要死巴著中國文史地不放,不要教那些出了社會根本用不到的文言文和鉅細靡遺的中國史地,把教學資源還給台灣本土,保證台灣台客原的母語保證教學資源都夠用。
編修網路撿到的文案
東亞史被刪減怎麼辦?這時候就回他們韓國瑜的話術:
「中國史對不起,請你回家學,不要在學校浪費學校的時間。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在學校教中國史,我們必須在學校就教世界史跟台灣史。」
「我一定會推動,中國史跟爸爸媽媽學,我們就把中國史的經費變成獎金,檢定完畢,阿公阿嬤教得不錯,你這個孩子中國史學的很好,發獎金。那個媽媽,中國的媽媽,把孩子的中國史教的不錯,檢定及格發獎金就可以了,但是不能用學校的時間跟資源。」
原文案太夢:
好笑餒,叫別人母語要在家自己學,阿你想看三國演義不會回家自己去圖書館借哦。
https://www.facebook.com/tamonswag/posts/10225690015063406
#台灣史 #東亞史 #課綱
延伸閱讀
許政維:
1982年,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的李登輝的32歲獨子李憲文因鼻咽癌過逝,當年濟南教會的告別式選擇用臺語進行追思紀念,卻被老國代們當場斥責李登輝是在「搞臺獨」。
黨國連一個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聚會都能毫無憐憫心的進行批鬥,今天李登輝靈堂被潑個漆,又能算什麼呢?
華語霸權對母語的踐踏實例。李登輝在長子的告別式用台語對長子致詞,被國大代表權貴當場斥責:搞台獨!
消滅一個文化,優先消滅語言,中國政權,對台灣母語的撲殺,是系統性的結構性的。例子太多了。
耀伯新書試讀》捍衛母語尊嚴!國會殿堂台語質詢第一人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10-22/101193
戴振耀:
『我最失望的,是原住民的立委莊金生,我佇爭取所有台灣母語的尊嚴,伊竟然反對,擱說「難道這裡也可以用阿美族語質詢嗎?誰聽得懂啊?」我說,你會使(可以)用阿美族語質詢呀,我支持你,立法院應該設翻譯⋯』
福佬沙文??????????
#華語霸權擺在你眼前你選擇把眼睛閉上
「講國語大家才聽得懂」是好理由嗎?為何你的好意反而成為壓力?
https://www.facebook.com/sunnyhengchun/posts/2849968108386271
摘
今天,經濟部長沈榮津以台語答詢時,國民黨立委廖國棟再次用「講國語大家才聽得懂」打斷了他,這已經不是國民黨第一次限制官員使用母語了,另一位國民黨立委林德福也曾阻止客語的報告,諷刺的是,被他阻止的人還是客委會的主委李永得。
國家語言發展法中明文規定,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限制,但國民黨依舊每次都用「大家都聽得懂」來阻止官員在國會上使用母語,這真的是好理由嗎?那可能要看你在意的是什麼。
台灣的本土語言,在國語政策後已成為弱勢,台語、客語或原住民各族的人們,絕大多數都只能透過使用華語來取得社會地位,變成「雙語」的使用者,但華語族群(包含原本母語是本土語言,但已被同化成華語使用者的後代)只需要單語就能生存。
於是面對溝通時,多數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我們都會華語,你卻偏偏要講母語?為什麼我們要浪費時間在翻譯你的母語上?久而久之,就算法律跟制度上仍有尊重語言權利的措施,但這種同儕壓力,就將迫使因為母語弱勢而成為雙語的族群,放棄他們使用母語的權利。
這也是為何接觸語言學界會普遍認為,在語言權利上,強調尊重,只不過是強勢語言同化弱勢語言的偽裝,只要使用強勢語言依舊能享有社會、經濟及政治上的優勢,只要使用弱勢語言的人依舊要靠強勢語言才能生存,那麼所謂的「彼此尊重」,講難聽一點,只是在等說這個語言的人死光。
所以「講國語大家才聽得懂」是好理由嗎?對國民黨這種不在乎台語、客語以及原住民各族語言文化續存的政黨來說,可能是好理由吧。
發生在中國的維吾爾族、西藏、蒙古、香港各地的語言屠殺,故事也是多到數不盡。那些都是台灣走過的路。
內蒙護母語第4死 公安掩蓋女公務員跳樓亡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397788
西遊記閱讀報告 在 Goodbye HK, Hello U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爛中文】
我的爛中文是這樣練成的
每隔一兩個post,都會有朋友指正我嘅錯別字或者白字。以我厘啲中學就去英國讀屎片嘅人,究竟我啲中文响邊學番黎呢?係迫番黎嘅!
當年無email、whatsapp、facebook,長途電話貴到癲。當年家父送我去英國留學嘅時候,有一個嗰時我覺得好麻煩嘅要求。就係每個星期都要寫一封兩版紙嘅家書比父母(指明係書寫文,唔可以係廣東話),而每個月就寄本中文書比我。書並唔係睇完就算,係要寫閱讀報告。
每日都係上學放學番宿舍,邊有咁多嘢寫咩。每個禮拜寫嗰封所謂嘅家書,真係諗起都痛苦!寄過黎嗰啲書,唔係金庸或者衛斯理喎,係嗰啲文言文。最初都好啲係三國演義同西遊記之類,陳湘記啲字好細印刷又差嗰隻。之後就離晒普,寄本〈資治通鑑〉黎影響我學業!
佢越玩越大,我亦越黎越懶,結果我都叫做識睇下比較深嘅中文(為免我放棄,佢順應要求變咗金庸小說)。但係寫呢?依然係咁爛!但係到咗中年,我發現原來家父無形中令我擴闊咗我嘅閱讀世界。至少我唔會好似好多人咁,一見到無圖嘅書就驚(我屋企就有一個,多過三段字無圖嘅書就放低嘅人)。
#中文係好重要
#多謝阿爸玩我
#寫錯好過唔識
#資治通鑑係好嘢
#不過我三十幾歲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