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西來庵事件經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西來庵事件經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西來庵事件經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西來庵事件經過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許榮哲 × 小說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這次分享的文章,是中國作家孫犁談長篇小說創作的一些觀點。 他以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為例,提出寫長篇小說時,整體結構布局的重要性,相當精彩。 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 孫犁 一 創作長篇小說,感到最困難的,是結構問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Jerry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住址】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07號 【簡介】 台灣現存唯一日治時代大型地方法院建築,其址位原為清領時期馬兵營遺址。 【歷史沿革】 日本領台後,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開始在此興建直屬台灣總督府轄下的地方法院。日治時期的地方法院血淚斑斑,留下不少歷史的傷痕。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日本當局在...

西來庵事件經過 在 Wilhelm Chang 張威廉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21 11:35:10

最美法院建築|台南司法博物館 我初次見到的台南司法博物館時,因前典雅的歐式外觀,本以為它是類似新竹美術館的藝文場館。沒想到後來查了資料後,才知道它是原台南地方法院、現在的司法博物館,與總統府、國立臺灣博物館並列為日治時期台灣的三大經典建築。當年轟動一時的抗日運動西來庵事件,正是在此審理。 司法...

西來庵事件經過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4:48:25

【私房臺南故事】 是抗日英雄,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革命之路? ​ 1915 年,噍吧哖發生了日治時期漢人最大規模的抗日事件,目前可知至少 2833 人在此離去。這樣的死亡人數,大幅改變了當時周圍村庄的人口結構,甚至 1920 年內庄仔庄竟然沒有入學的學童... 1915 年已經算是日本政府殖...

  • 西來庵事件經過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1 19:00:07
    有 65 人按讚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這次分享的文章,是中國作家孫犁談長篇小說創作的一些觀點。
     
    他以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為例,提出寫長篇小說時,整體結構布局的重要性,相當精彩。
     
    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 孫犁
     

     
    創作長篇小說,感到最困難的,是結構問題。
     
    結構一詞,雖通用於建築,但小說的結構,並非紙上的藍圖。佈局,也不是死板的棋式。它是行進中的東西,是鬥爭中的產物。小說的結構是上層建築,它的基礎是作品所反映的現實生活,人物的典型性格。在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的矛盾、鬥爭、演進中,出現小說的結構。因此,長篇小說的結構並非出現於作者的憑空幻想之中,而是現實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經過作者思考後,所採取的表現現實生活的組織手段。建築工程,可先有藍圖,然後再去備料。作品則不然,要根據作者所具有的生活積累,才能有效地設計。而且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作品完成後,結構狀態才告終止。俗話說:長袖善舞,多財善賈,生活之於創作是多多益善。生活積累綽綽有餘,而不是捉襟見肘,才能出現理想的小說結構。創作,是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不能白手起家,更不能一本萬利。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在中國長篇小說中最為著稱。我們現在就這四種小說的結構方面,進行初步的粗淺探討,作為寫作長篇小說的學習準備。前三種長篇小說,都是在前人的創作(或口頭、或文字)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的。
     
    《三國演義》根據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註。陳志在中國史書中,除史、漢外,最稱得體。而裴註之詳盡豐富,保存了很多古書資料,生動而具體,雋辭逸事,隨手可得,在史註中最有價值。這對《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此外,它還利用了以前的話本和戲曲方面有關三國的資料。這些資料裡的英雄人物,已經過無數次演唱說講,典型性格初步具備。《水滸傳》根據它以前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水滸故事,這些故事,經過口頭講演,日見完整。《西遊記》是根據一些高僧西域旅行的記載、佛教故事和以此為內容的粗具規模的小說。
     
    四種長篇小說都是宏偉的著作,經過長時間廣泛的流傳,差不多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是中國人民傳統的精神食糧。它們是深入人心的書,不只在思想意識方面,有的並在實際生活上,給予人民以不可估量的影響。
     
    單從結構上可以看出,這四種小說都不是平凡之作,都是大手筆的產物,有獨特的見解和藝術修養,有豐富的知識和組織能力。都是苦心經營,各有時代、藝術特色。小說的結構,也可以叫做佈局。它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即總綱、分目和結局。古人創作小說,是很重視結構的。結構的形成是以主題思想為指導的。
     
    《三國演義》以史實為根據,在寫作中,它確定以蜀漢為正統,但並不削弱對魏、吳的刻畫,它以桃園結義開始,經過對各個重要人物的敘述描繪,突出三國之間的主要矛盾鬥爭。三國時人才眾多、群英崛起,謀士如雲,政治文化多有可采,至如華佗之醫、管輅之卜,也很生動有趣,它不遺漏一個重要人物,不遺漏一件重大事件,精心組織、波瀾起伏。最後得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合乎歷史規律的推論,作為全部小說的結局。
     
    《水滸傳》前幾十回,實際上是各個梁山人物的小傳,它接連寫了晁蓋、吳用、阮氏兄弟、楊志、宋江、林沖、武松、石秀、盧俊義的出身、遭遇,生活和性格。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中篇或短篇。因為當時的水滸故事,是以人為單位的。施耐庵統籌全書,他以誤放妖魔作為楔子,以智取生辰綱展開故事,突出一個「逼」字,以這些人物齊集梁山為一結局。這樣的結構,在藝術上說是完整的。
     
    《西遊記》的結構比較單純,它接連寫那八十一難,難難不同,有趣的故事層出不窮,充滿幻想和幽默,具備藝術特色。以取經回來師徒都成正果為結局。
     
    以上只是就其總綱和結局來談,其中的佈局穿插,輕重、取捨,各個作家的匠心運轉之處,只有進一步研究才可以窺探它的結構藝術的奧秘。
     

     
    藝術的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多麼偉大的藝術成就,也是在前人的勞作和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即使像如此輝煌的藝術精品——《紅樓夢》也不能例外。在結構上,《紅樓夢》是平地起樓臺,並非再創作,但如果沒有歷史上前幾種長篇小說,特別是《金瓶梅》一書的出現,《紅樓夢》是很難產生的。按照《紅樓夢》開端所寫,一會兒叫「風月寶鑒」;一會兒叫「金陵十二釵」,又叫「情僧錄」,又叫「石頭記」。可以斷言,這部小說,是長期經營,屢經易稿,在故事結構上,是發生過多次重大變化的。我甚至猜想,雖然《紅樓夢》是曹雪芹的一人創作,但他身邊一定有一兩個,甚至三四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具備高超的藝術見解,每章每段地和他討論,出點子、提意見,改善補充。因為我實在驚嘆,像《紅樓夢》這樣宏偉的藝術結構,實非一個人的才力所能達到。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說,《紅樓夢》是集體創作或是開會產生的小說。
     
    以下就談談《紅樓夢》的結構。《紅樓夢》第一回有言:「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就字面看,這都和結構問題有關。作者為了使這部小說不落俗套,在結構上,苦思冥想、慘澹經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部小說在綱領提起時就不同凡響,完全是獨創。在進入正文之前,作者把綱放得很長很長。第一回,從甄士隱寫起,然後提到了賈雨村,但主要的是點明小說要宣揚的思想,即「好了」思想。第二回,寫賈夫人仙逝揚州,是為了小說最重要人物之一的林黛玉即將出場。然而又不叫她即刻露面,卻寫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使讀者得知本書所寫家族和環境的概況,使主角出場時有典型環境的依據,讀者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按照習慣,總綱應該放在第一回,作者卻點了一下又放下,接著環境敘述之後,就使一些主要人物上場。這便是第三回,林黛玉初到賈府,賈府的一些頭面人物紛紛登場與林姑娘相見,實際是使他們與讀者相見。這一回,進一步詳寫賈府的勢派。
     
    兩個主要人物見面了,如是俗手,一定就迫不及待地去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一見鍾情、情意纏綿、糾纏不已。作者卻寫了出乎意外的寶玉摔玉,黛玉傷心這樣的事件,突出兩個主角的性格特點,反而使兩人生疏起來。接著就去寫別人家的事,即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直到第五回,作者才正式「曲演紅樓夢」,別開生面地表明本書十二個主要人物的一生命運。《紅樓夢》一曲,以「開闢鴻蒙」四字開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傾注一擲,有天崩地裂的感染力量。是長江大河的奔騰,高山瀑布的狂瀉。讀者一下子陷入作者所宣揚的哲學思想境界裡去。這支曲子,隨著故事的展開,一直在讀者耳邊響著,一直伴奏到第八十回。
     
    這真是千古絕調,第一聲春雷振聾發聵,在任何藝術作品中也沒有遇到過。
     

     
    寫小說應該是因人設事(情節),反過來,又可以見景生情(新的情節),這樣循環往復,就成佈局、就成結構。
     
    《紅樓夢》寫了一些大排場,比如秦可卿之死,這是為了表現王熙鳳的才幹而設;寫了元春歸省,則借此機會表現很多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這些大排場,我們也可以叫它中心事件。《紅樓夢》裡這些大事件都不孤立,前因後果都很清楚,而且潛伏很長,波及很遠。比如元春歸省,這不只是繁華場面,它牽動著全書的佈局。最明顯的是歸省修造了大觀園,使姐妹們都住進去,作為故事的中心場地。它又包括著許多小情節,比如:歸省買來了小戲子,這就是芳官等人的出處,歸省要用尼姑,這就是妙玉的出處。而這些人在書中,並非十分次要的人物。在這裡,大的情節又起綱的作用,它牽動著很多小的情節。
     
    曹雪芹在處理大情節時,總是像觀覽大江大河一樣,先找它的發源,細察它的匯流,看好它的來龍去脈。比如第三十三回「不肖種種大承笞撻」,先是用「把他耳上帶的墜子一撥」這樣一個小動作,極其生動地寫寶玉和金釧之調情。然後,出乎意外的王夫人一巴掌,已經使事件嚴重,但作者暫把這個危機放下,接著寫「畫薔」,寫「撕扇子」,寫「麒麟」,寫「訴肺腑」,這就是寫賈寶玉自己仍在隨波逐流地浮在愛情的無邊孽海之上;而林、薛、史、花等人,卻以他為中原之鹿,正在進行殊死的情場大角逐。直到寶玉迷離恍惚、六神無主,才寫「老爺叫他」,接著又是忠順王府來要人,又是賈環告狀,這才是「不肖種種」,步步緊逼、氣上加氣,使得「大承笞撻」有聲有色。打過了,接著又是賈母訓子,林黛玉抹眼淚,這樣情節相連,還容易揣想。而因此引起寶黛交諷,甚至薛蟠耍無賴,玉釧調羹這一系列的小情節,都寫得這樣合情合理、自然生動,就非曹雪芹不辦了。
     
    他寫一個中心事件,總是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一大石,不只附近的水面動盪,搖動荷花,驚動遊魚,也使過往的小艇顛簸,潛藏的水鳥驚起,浪環相逐,一直波及四岸;投石的地方已經平息,而它的四周仍動盪拍擊不已。
     
    這就叫做精心結構。
     

     
    書沒有寫完,作者就「淚盡而逝」,只留下八十回,並有人說都是草稿。這就給研究它的結構造成極大的缺陷和困難。
     
    按總綱推斷,上半部寫的是「極風月繁華之盛」,即那個「好」字;下半部當然要寫到那個「了」字,即散了的筵席,倒樹的猢猻,乾淨了的茫茫大地。但這種變化,應該是漸進的,絕不會是突變。這樣《紅樓夢》究竟要寫到多少回,就成了永久不能回答的疑難。俞平伯說,可能要寫一百一十回左右,因為五十四回是個轉折。這也是推斷之詞,究竟要寫多少回,即使曹雪芹,當時也很難預先估得那麼死。據魯迅說,八十回也不過剛剛露出些悲音來。
     
    高鶚續書,一開頭的回目,「占旺相四美釣遊魚,奉嚴詞兩番入家塾」,就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高的續文對原著來說,是天上地下。但我們也應該退一步想:曹雪芹死後,企圖續貂者,不下百種,皆成狗尾。不管怎樣,高鶚還是忠於曹氏的原來計畫,極力追蹤原來旨意,求其吻合。雖然寫得死板僵硬,大致還是按照悲劇的路子走下來了,最後重露一些起色,這也並不完全違背曹氏的「好了」思想,因為事物仍要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有這樣四十回續書,使愛讀完整故事的人,能得到比較圓滿的享受,這就是高鶚的功績。如果他也給你來個大團圓,豈不更糟。高鶚雖然「閑且憊矣」,然而他是一個熱中的人,並不是過來的人。他和曹雪芹的生活經歷、思想見解距離很大,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所以他的書能夠長期附在驥尾上。《三國演義》寫的是三國紛爭、天下雲擾,歷史上少有的動亂時代;《水滸傳》寫的是五湖四海,各種職業身分的人;《西遊記》寫的是西天佛地,近於海外奇談。它們的佈局方面幅員廣闊,可以馳騁,都有方便之處。而《紅樓夢》所寫的只是甯榮二府,實際上是一個家庭,雖也寫到一些親戚,如林如海、王子騰,都很簡略。寫薛家較詳,實際上等於住在一起,分院別居。寫到一些外界景況,如宮廷寺廟,襲人家和晴雯家,也都是小枝小節。它寫的是一個家庭內部的矛盾鬥爭,寫的是一個家庭的盛衰興敗史。這一家庭從何處興起,又從何處敗亡?這就和在那麼一片不大的地方,修建一個大觀園一樣,在結構上,極費經營,極費周折。在十七回,賈寶玉談大觀園的設計修建時,發表的一段議論,可以作為曹雪芹對藝術處理,小說結構的總見解。即:任何藝術都要基於「天然」,「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不能「人力穿鑿,扭捏而成」。因為,「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我們知道:小說的結構來自故事情節,而故事情節來自人物的思想行動,這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符合生活的發展規律,才能形成的。
     
    我們無妨再作一些註解:曹雪芹所說的天然,就是現實生活裡所有的、所存在的,不是由作者無中生有、胡編亂講的。胡編亂講,便是「穿鑿扭捏」。生活裡一點兒影子也沒有的東西,你硬要把它說成是現實,大加編排,那是說謊,是欺騙讀者,是造謠惑眾。
     

     
    寫長篇小說開頭容易,就像走前幾步棋一樣,頭頭是道,中間佈局已經不易,最後結尾最難。《三國演義》最後以晉朝統一中國作結束,當然很完滿,這是借助于歷史,作者的苦心還很難見到。《西遊記》以取經回來,師徒都成正果結束,這也是故事的必然,事前可以容易安排的。《水滸傳》,以七十回而論,蓼兒窪一夢,已近玄虛,只是等於把更長的《水滸傳》,比較適當地剪裁一下,並非在結尾處做了多大功夫。《紅樓夢》的結尾,因為雪芹已埋地下,世上更無能人,小說影響,雖然如此之深遠,它的結尾,只能無可奈何,將永久沒有下場了。
     
    寫作長篇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中間枝蔓太多,前後銜接不緊,寫到後來像漫步田野,沒有歸宿;或作重點結束,則很多人物下落不明;或強作高潮,許多小流難以收攏;或因生活不足,越寫越給人以空洞散漫之感;或才思虛弱,結尾已成強弩之末,力不從心。甚至結尾平淡,無從回味;或見識卑下,流於庸俗。
     
    至於中間佈局,並無成法。參照各家,略如繪畫。當濃淡相間,疏密有致。一張一弛,哀樂調劑。人事景物,適當穿插。不故作強音,不虛張聲勢。不作海外奇談,不架空中閣樓。故事發展以自然為準則,人物形成,以現實為根據。放眼遠大,而不忽視細節之精密;注意大者,而不對小者掉以輕心。腳踏在地上,穩步前進、步步為營,寫幾章就回頭看看,然後找准方位、繼上征途,寫完之後再加調整。如此做去,或可稍有補救于萬一。

  • 西來庵事件經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0 21:00:44
    有 601 人按讚

    最美法院建築|台南司法博物館
    我初次見到台南司法博物館時,因其典雅的歐式外觀,本以為它是類似新竹美術館的藝文場館。沒想到後來查了資料後,才知道它是原台南地方法院、現在的司法博物館,與總統府、國立臺灣博物館並列為日治時期台灣的三大經典建築。當年轟動一時的抗日運動西來庵事件,正是在此審理。


    司法博物館現址為明鄭時期的馬兵營遺址、晚清史學家連雅堂故居一帶。由當時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落成於1912年(大正元年)。在之後的歲月中,因空間逐漸不夠使用,在2001年,台南地院遷至安平區的新院舍。現址則展開長達十幾年的修復,直到2016年11月才作為司法博物館對外開放。


    整個司法博物館建築屬於巴洛克風格。為顯政府與司法威儀,整體建築莊嚴典雅外,在建築細節上,也有許多政治意涵,像是用繁簡不同做出官民之分的呈現。如東側的主入口,當年為法院人員進出之用,因此其條柱為裝飾繁複的愛奧尼克式,門罩下也有勳章飾。西側的次入口,則主要為洽公與開庭的民眾使用,裝飾上就大為簡化。


    司法博物館的導覽動線是單純的O型動線。從大門開始,依序經過門廳、奉安所、拘留室、防空洞、法庭、庫房、辦公室等處,最終又回到門廳。除了展示各個空間過去的用途,以及其建築結構外,也設有許多資訊版,解說台灣司法的演進史。內容相當豐富,若要仔細看,可花去半天的時間。


    因此雖然司法博物館規模不算大,但是可看、可發掘之處相當的多,很建議參加免費的導覽一訪。


    ▌同場加映:司法院


    2020年11月底時,台北舉辦了第一次的Open House。這個在歐洲行之有年的活動,旨在打開平常不對外開放機構之大門,讓普羅大眾也能一窺其中之美。當時在許多開放的機構中,我選擇的是司法院。


    司法院所在司法大廈建成於1934年,是日治時高等法院等機構之所在,是全台最高司法機關,下轄台北、台中,及前段所述的台南地方法院。樣式為日治後期的和洋折衷式,而非早期如司法博物館的全歐式建築。原建物本來只有三層,1977年才加蓋了第四層。


    開放當天雖有人數管制,院內依然人滿為患,不太能好好拍攝。但或多或少還是能感受到其建築之美,希望下次Open House,再提早來司法大廈好好拍攝。


    更多我的攝影作品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 西來庵事件經過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8 18:00:01
    有 2,507 人按讚

    【私房臺南故事】#鍵盤時空旅行 #臺南玉井 #噍吧哖事件
     
    ❝ 是抗日英雄,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革命之路?❞
     
    1915 年,噍吧哖發生了日治時期漢人最大規模的抗日事件,目前可知至少 2833 個人在此離去。這樣的死亡人數,大幅改變了當時周圍村庄的人口結構,甚至 1920 年內庄仔庄竟然沒有入學的學童...
     
    1915 年已經算是日本政府殖民趨於穩定的狀態。在這樣的生活之下,農民會決定對抗執政者?「革命」的勇氣是什麼?
     
    事實上,噍吧哖是西拉雅語的Tapani,是種蕃薯的地方。
     
    不過,就如同〈憨歌詩〉中說:「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不論是甘蔗還是番薯,農民辛苦耕種的作物交給政府過磅後,就像被照了縮小燈,酬勞、權益什麼的都縮小了什麼都沒了。
     
    #為什麼要起來抗日呢?
     
    社會上處處受到各種不公待遇,在這樣的氛圍下,許多人相信「亂世之下必有神出面相救」,受到余清芳鼓吹,期待參加抗爭之後,就能免除賦稅、搞不好還能做官。這種救世信仰就像茫茫大海中有人拋下救生圈,說跟我走吧!
     
    就這樣,以西來庵廟裡為據點,眾人滿懷信心籌劃一場「小人物的驚天動地大計畫」。
     
    初期因日本警察未完全戒備,民兵一系列的攻勢可說是大獲全勝;但當總督指示正規軍,帶著機關槍和大砲進入村庄鎮壓時,情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接下來的故事如果只從結局來看,可說是死傷慘重。
     
    然而這場戰役留給後人的,卻有非常不同的印象:日本殖民政府說他是「土匪事件」,而後國民政府說它是「抗日神話」。
     
    剝開「大屠殺」這顆被渲染過的洋蔥,像余清芳、江定這些帶頭反抗的領導者,真的就是「抗日英雄」嗎?留給我們去找答案。
     
    #所以那年夏天有什麼樣的風景?
     
    走入位在玉井的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彷彿回到 1915 那年夏天,一起觀看這份故事、感受這份故事。
     
    展覽採用「武俠漫畫」風格,將事件中的人物及場景賦予全新靈魂,讓觀眾無論年齡大小都能跟著故事的情節,了解歷史脈絡。
     
    走在展場就像在閱讀一本史實漫畫,而許多地方都能與故事情節來互動,與民兵集結或置身場景之中,就像回到那個壯烈的歷史現場。
     
    戶外公共藝術「靜默之聲」上的2833 塊紅磚,代表可考據的事件受難者。 若經過考證又多一位,會再放一塊,這就是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的圍牆,用來記憶的一片歷史。
     
    存起來!以後去臺南這樣玩!螢幕之旅第一站 ── 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
     
    *本篇與臺南市文化局 南博ONE合作

    #私房臺南故事 #存起來

  • 西來庵事件經過 在 Jerry Ts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11-13 13:41:58

    【住址】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07號
    【簡介】
    台灣現存唯一日治時代大型地方法院建築,其址位原為清領時期馬兵營遺址。
    【歷史沿革】
    日本領台後,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開始在此興建直屬台灣總督府轄下的地方法院。日治時期的地方法院血淚斑斑,留下不少歷史的傷痕。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日本當局在地方法院內審理台灣最後、也是最大規模的武裝抗日行動「西來庵事件」,經過60天的審訊後宣判死刑者高達866名。消息傳出,舉世譁然。迫於輿論壓力,總督府不得不宣告減刑。
    戰後地方法院曾數度修繕,民國58年(西元1959年)西側高塔牆壁發生龜裂,且地基有下沈現象,經認定此高塔具有隨時倒塌的危險性而拆除,所以形成今日只剩東側圓頂不見西側高塔之外貌。二戰後,亦曾數度發生拆建風波,一直引起極大的爭論,直到民國80年(西元1991年)年由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為台灣現存唯一日治時代大型地方法院建築,其址位原為清領時期馬兵營遺址。

    【特色】
    台南地方法院的建築式樣具有巴洛克風格,應用了很多的巴洛克以來西方常見的造型語彙。台南地方法院的主入口在整座建築的東側,當年的設計應是供法院人員出入,次入口在西側,似是供洽公開庭民眾出入,因此兩個功能不同的入口,在設計上有繁簡之別,形成非對稱之美。兩個入口的門廊皆有古典山牆,由八根柱子立於台階之上,兩側均是三根柱子成為一組而立於一個基座之上,三根柱子之中,角柱為方柱,另二根為圓柱,中央二根獨立柱為圓柱,單獨立於基座之上。
    主入口的柱子是介於愛奧尼克柱式與複合柱式間的變形柱,不論是方柱或圓柱均附有四個相間的方形體,柱身由上方起四分之一以下有凹槽,成為凸緣柱體,使主入口顯得華麗又莊嚴。次入口的柱子則是較為簡潔的托次崁柱式,沒有繁複的方形體,柱身也無凹槽。
    (資料/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