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表現主義畫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表現主義畫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表現主義畫家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16的網紅無境文化-精神分析系列,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除了瘟疫還有人性在挑戰 人類歷史受到各種瘟疫的影響層面遠遠超過戰爭,這些災難卻又催生了人類文明,這是很殘酷的現實。遠如十四世紀的黑死病(鼠疫)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近如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全球4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科學家與歷史...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ezukaOsamu #手塚治虫 #免費漫畫app #待在家 #人間昆蟲記 #阿童木 #漫画動画感動 Hello大家好我係呀Tsar, 今日為大家介紹一個免費的漫畫app 首先示範是ipad或手機上download的那個app 基本上這個app的漫畫是90%免費 間中有些漫畫是看到第幾...
「表現主義畫家」的推薦目錄
- 關於表現主義畫家 在 Monster Taipei 台北怪獸玩具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表現主義畫家 在 JUKSY街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表現主義畫家 在 設計發浪日日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表現主義畫家 在 無境文化-精神分析系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表現主義畫家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表現主義畫家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表現主義畫家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表現主義畫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表現主義畫家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表現主義畫家 在 Monster Taipei 台北怪獸玩具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7 13:10:54
#Repost @taipeitoyfestival ・・・ 在遙遠的宇宙,有顆滿滿能量的怪獸星球,星球上區分為明亮的陽光國度和神秘的黑漆漆國度,還有兩座由怪獸製造的轉蛋機,藉由星球中旋轉帶能量所提供的"源緣不絕"轉蛋,打開轉蛋的每一個瞬間,是居住在星球上的怪獸們最美好的期待,小至零分考卷、大至整...
表現主義畫家 在 JUKSY街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3 16:05:45
#juksynews : 《吶喊 The Scream》為挪威表現主義畫家 Edvard Munch 於 1893 年推出的作品為僅次於《蒙娜·麗莎》的第二名畫作,畫作中透過沸騰豐富的天空下,有著黃、橙、紅三色相錯交映,看見主角恐懼地瞪大雙眼,發出極為恐怖的尖叫,整幅畫恐懼的表現手法,讓外界推測出此...
表現主義畫家 在 設計發浪日日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21 12:51:46
感謝好友 東明相 邀請我來看這部他主演關於藝術創作的電影:惡之畫。 (以下無雷) 詳細劇情我就不劇透,我聊一下這部電影讓我想到的一個藝術家:艾貢·席勒(Egon Schiele) 奧地利畫家,師承古斯塔夫·克林姆,是20世紀初期重要的表現主義畫家。席勒的作品特色是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體...
-
表現主義畫家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07 23:00:11#TezukaOsamu #手塚治虫 #免費漫畫app #待在家 #人間昆蟲記 #阿童木
#漫画動画感動
Hello大家好我係呀Tsar,
今日為大家介紹一個免費的漫畫app
首先示範是ipad或手機上download的那個app
基本上這個app的漫畫是90%免費
間中有些漫畫是看到第幾多冊才會開始問你收費
當然有好多不同的畫家選擇啦,
我今日要介紹的就是在日本漫畫界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被後世尊稱為「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 是一位多產的漫畫家,
我將他形容為日本漫畫界的金庸一些都不為過
他是日本的國民級漫畫家、動畫製作人、醫生、醫學博士。
亦是日本現代電視動畫及其製作制度的鼻祖。
創作主題多樣化,除了他最為關注的生命主題以外,
成人主題和人與自然關係都是他反覆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為了紀念手塚治虫, 日本人起了一間手塚治虫博物館位於兵庫縣神戶寶塚,
由JR/阪急「寶塚站」行8分鐘或從阪急「寶塚南口站」步行5分鐘就可以到達。
大家有興趣去關西旅行的時候可以去朝聖,
因為除了日本人之外,台灣好多文化人都好崇拜他
手塚治虫的作品內涵豐富,充滿了東方智慧以及對未來的思索。
他的一生創作超過400部作品,其中當然有好出名的作品藍寶石王子,
阿童木小飛俠和怪醫黑傑克..........
作品多不勝數, 但是我今日推介的是五本给大人看的
描寫人性黑暗面的五本漫畫, 第一本, 首推人間昆蟲記(創作年份1970-1971),
社一部漫畫可以用兩句說話去形容,
弱肉強食昆蟲世界,光怪陸離人情冷暖
這部漫畫出了四個chapter,第一個chapter是春蟬與浮塵子
講及她自己在文學界得到成就的背後, 巧取豪奪,層層蛻變
漫畫非常之有電影感, 第一幕已經講她在再文學得獎的同時
另一邊廂有個女人看著電視的直播而吊頸
主角十枝子成功的「秘密」, 就是能夠將身邊人的勞動成果以巧妙的方式納為己有。
十枝子與周圍人的關係,就像昆蟲與樹木的關係。
昆蟲吸取樹木的養料,樹木因此枯萎壞死。
在天牛的chapter裏面, 講十枝子如何利用自己的魅力
成功誘惑她身邊的男人、女人為她做事, 達到目的。
十枝子這種集美貌、心計與危險性於一身, 在商場非常之普遍的一件事
但是以我睇漫畫來說, 即使課長島耕作, 都寫不出手塚治虫那種人性黑暗面
她寫這部漫畫的時候是70年代, 在當時社會是非常震撼
日後有好多劇集和電影都是抄襲了這種角色的心理狀態
她的狡猾和冷酷, 在她身邊的男人都望塵莫及
畢竟現實就是一個殘酷的世界, 弱肉強食, 這本漫畫寫得好到肉
當中亦有描述女主角經常回到自己的舊居,
除去所有衣服對著媽媽一般的玩偶,
這些不為外人道,在出面的虛偽, 回返到母親的懷抱
隱喻重新回到孩子般的自然天真狀態
2019年有一套美劇叫What If, 是由今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Renée Zellweger
當中就有類似的情節,漫畫是70年代製作
現在回看, 一點也不老土
在螽斯那個chapter, 十枝子將老家的屋燒毀,
在日本銷聲匿跡,遠走高飛到了希臘。
逃過去一切做過的壞事, 故事結尾,
獨自一人的十枝子望着神廟廢墟,深感寂寞。
或許是她回憶起了自己曾經扮演過的重重身份,
以及那些被她誘惑、利用又拋棄的人們,到頭來自己究竟得到啲什麼
這部漫畫, 你再聽回陳百強的一生何求, 就會了解箇中滋味
“沒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第二部我要介紹呀漫畫就是佛陀(1972-1983)
描述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為僧侶的一生經歷的故事。
作品在美國受到高度評價,
並且在2004年及2005年的Eisner獎中得到最優秀國際作品獎。
手塚治虫以佛陀的一生來闡明世間相,無論是身分、情感、權力、欲望,甚至戰爭的殘酷。
釋迦牟尼親眼見證了英雄的死亡,以及愛情中的痛苦,
年輕的王子開始了解人世間生命的短暫與疾苦,
而面對這些無奈,即使是他的皇家血統,亦都無可奈何;
就算自己位高權重,但自己最親近的人面對生死苦難,亦救不了他們。
這個漫畫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看到, 情節相當感人到流淚
雖然我自己本身是天主教, 但是我一直視佛教如一種哲學的洗練
誠意推薦, 第三步要介紹的漫畫是火之鳥(1954)
火之鳥是一部以探討「生」與「死」為核心的漫畫。
分為黎明篇(漫畫少年版)、未來篇、大和篇、宇宙篇、鳳凰篇、
復活篇、羽衣篇、望郷篇、亂世篇、生命篇、異形篇、太陽篇、埃及篇、希臘篇、羅馬篇。
故事是對輪迴、人性的描寫、探討、哲理等等,
人類為了長生不死,不斷地追尋火鳥。
火鳥是能夠浴火中重生的神鳥,代表着一個有着永恆生命的個體,
作品的時間從古代到遙遠的未來,
地點從以日本為主的地球到宇宙中其他星球,
探討生命的本質、人類的業障等等,
以手塚治虫宏大、獨特的思想為基礎凝結而成。
故事由擁有喝了就會長生不老的血液的「火之鳥」
與各個為這隻火鳥煩惱、痛苦、戰鬥,並因此擁有殘酷命運的主角們組成。
除了火鳥貫穿整部作品,另外的重要角色是個大鼻子,
從武將、盜賊我王到博士等,在不同時代活著,活出不一樣的生命。
美好的梦想可以眨眼间被打得粉碎,
但整个宇宙的生命大合唱却生生不息,永无休止,就好象火中的凤凰
現在世界面對好多生離死別, 假以時日, 最壞的處境必然會過去
就等我們懷住這些充滿善良的希望, 捱到最後一分鐘,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 有一日問老師
點樣可以好似你那麼能幹, 帕拉圖二話不說,
將亞里士多德的頭浸落去河水度撳到去差不多窒息
亞里士多德不想死, 不斷掙扎, 希望在垂死之中, 伸番個頭出嚟繼續生存
然後拍拉圖對他說, 無論你遇到什麼困境, 只要你仲有一啖氣
我撳得你個頭越大力, 你的掙扎就會越強勁
繼續勇敢掙扎求存, 你仍然是有機會活得更精彩
第四部漫畫學介紹給大家是罪與罰(1949~1960),
罪與罰是一部俄國革文學巨著, 手塚治虫改變了成為漫畫
故事是講述在聖彼得堡貧民區一家公寓,住著一個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
他原本是讀法律系,有著天才般的智慧和超乎常人的思維模式。
他也在一些著名雜誌上發表了諸如"超人論"的文章,受到無政府主義毒害,思想上十分偏激。
他因交不起學費而被迫輟學,這時他遇見了小公務員馬爾梅。
馬爾梅因失業而陷入絕境,長女索尼婭被迫當了街頭妓女。
男主角為了生活,將母親給自己的一隻珍貴的手錶當掉,
當鋪的老太婆卻只得借給了他50元,甚至讓他背上債務。
他恨透了這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想到馬爾煤和她妻兒的貧窮,
又想到世上如這老太婆般不義的有錢人,他氣憤的拿起斧子,殺死了老太婆。
事後 因內心處於痛苦的矛盾衝突中,無法擺脫內心的恐懼,
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隨之泯滅了,
這是比法律懲罰更嚴厲的精神枷鎖。
他懷著痛苦的心情來到妓女索尼婭處,受到索尼婭思想的感召,
向她說出了犯罪的真相與動機。與此同時,
轟轟烈烈的人民革命正在打響,在索尼婭勸說下,
在混亂人群中大聲呼喊:"是我殺死了老太婆!"實則在世界面前對自己的控訴。
世界的複雜,社會財富的分布不均,而許許多多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貧富懸殊不應該成為犯罪的藉口
在這個殘酷的社會, 有時可能會做錯事,
這種懲罰, 即使你未必受法律制裁, 但是良心都過意不去
不能夠宣諸於口的內疚感, 比起法律對你的制裁,
懲罰更加大, 內心每日都在煎熬。
第五部漫畫介紹透明人(1970-1971), 這部漫畫劇情比較簡單
但是娛樂性豐富, 70年代已經講著一些好科幻的故事
非常之前圍, 講述為了報復薄情負心的女友,
肌膚呈透明狀的怪人阿拉巴斯特現身於世。
他憎恨世界上所有美麗的事物,
並且集合了透明少女亞美及不良少年阿弦等人為夥,一起向社會挑戰……
嚟緊將會是復活節長假期, 大家待在家中, 希望這五套漫畫書
可以帶給你娛樂之餘, 亦都會反思好多人生問題
下一集我會再講下一個題目, 漢源影片記得留表情符號以示支持呀,88 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今日は無料の漫画アプリをご紹介します
最初のデモは、iPadまたは携帯電話にダウンロードされたアプリです
基本的に、このアプリの漫画は90%無料です
当時の一部の漫画は、巻数を見て初めて料金を請求することがあります
もちろん、さまざまなアーティストが選べます。
今日紹介したいのは、日本のコミック業界に決定的な影響を与え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です。
後世には「日本のマンガの神」手塚父として知られ、多作漫画家、
日本の漫画界では彼をジン・ヨンと表現できます。
彼は日本の国民的漫画家、アニメーター、医者、そして医者です。
現代日本のテレビアニメとその制作システムの創始者でもあります。
多様化する創造のテーマ、そして彼が最も懸念している人生のテーマに加えて、
大人のテーマと人間と自然の関係は、彼が繰り返し考え、議論する問題です。
手塚治虫を記念して、兵庫県神戸市高島にある宝塚に昆虫治療博物館を建設した。
JR・阪急「宝苑駅」から8分、阪急「宝苑南口駅」から徒歩5分。
関西への旅行に興味があるなら巡礼に行くことができ、
日本人を除いて、台湾の多くの文化人は彼を崇拝しているので
手塚の作品は内容が豊富で、東洋の知恵と未来への思いが詰まっています。 -
表現主義畫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6-28 18:19:28本集主題:「台南巷框:遇見文學大師葉石濤的時光散步」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1/2藝術蝦 Artshrimp(林致維)
本書特色:
世界水彩大賽入選、紀實水彩速寫家1/2藝術蝦
與已故當代文學家葉石濤,
精采絕倫、以圖會文,
穿越時空的台南巷弄散步對話!
「唯一使我留戀的是那些縱橫交錯,猶如一張網子一樣展開來的許許多多長短不一的府城的巷子。」──葉石濤
「對一個人來說,一座城市的內在其實很簡單,那便是每一處風景在他生命裡的深刻回憶。藉由和已故作家葉石濤穿越時空的對話,我在台南的巷弄裡展開了新的故事,也和他一樣愛上了有著蜘蛛網般縱橫交錯巷道的府城。那些創作與散步的點點滴滴不斷累積,我的思緒也不斷的湧現膨脹,似乎有一股力量正督促著我,要把這些感受都化成圖畫與文字分享出來。」──1/2藝術蝦
◎「一半的我是工程師,但另一半的我卻是一個熱愛藝術的人,從十年前學畫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過著二分之一的生活。」
「對我而言,當畫家比當工程師辛苦得多了。」1/2藝術蝦這麼說。下班後,他脫下制服,便即刻投入另一場戰鬥──拿起筆桿,把那些內心裡醞釀的喃喃細語捕捉下來,將它們化作現實。從寫實主義到更趨向於表現主義的創作風格,他在跌跌撞撞中,逐漸找到了一條通往內心風景的道路。他說,繪畫有它美妙的地方,每幅作品都是生活的足跡,那是和拍照全然不一樣的感動,也帶給他擁有生命最直接的喜悅。
◎在台南的巷弄裡散步與創作,發現一座城市內在的旅程
1/2藝術蝦以文字與繪畫並存的方式,記錄自己循著葉石濤的生命片段,實地走訪、感受已故當代文學家在台南的生活,呈現其文學地景,並對照己身之歷程、遇見人事物所展開的新故事,構成過去與現在、穿越時空的散步對話。
書中以六塊老區域為骨幹,葉石濤的文學作品、巷弄與現景為枝葉,並以豐富多彩的繪畫、細緻而緩慢的筆調,交織出1/2藝術蝦眼中錯亂卻美麗的台南。無論是沒落的老菜市、瀰漫日式風情的巷弄,或是彷若新生活渡口的老古石街,他不只以古穿今,也在1/2工程師、1/2畫家的身份中穿梭,一個人,兩種身份,三個視角,既單純又複雜地記錄他心中的台南之味。
作者簡介:1/2藝術蝦(林致維)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碩士畢,現職科技公司工程師,業餘畫家。
得獎與展覽經歷
2013 全國美展入選
2014 《安平漫遊》水彩畫展(台南安平舊烘爐咖啡屋)
2016 世界水彩大賽入圍、《繪台南》水彩畫展(台南成功大學藝術中心)
2017 《台南巷框》水彩畫展(台南好感生活所事空間) -
表現主義畫家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04-25 19:44:08為正在為愛情、工作、人際或任何困境煩惱的人,推薦哈金《等待》。
你當下所有的困境,
其實是經過時間的考驗,也許有種荒謬的意義。
等待、時間、痛苦,這些事情,
你再拉長二十年後來看,
他也許會給你一個完全相反不同的答案。
--- 時報文化第一編輯部總編輯/余宜芳
時報文化早期在漫畫界的耕耘有目共睹,培養多位本土漫畫家,也曾代理出版《手塚治虫三百全集》;村上春樹未紅之時就慧眼獨具出版其著作,近期作品在書市都有精彩表現,如《天翻地覆:資本主義vs.氣候危機》等。
更多誠品經典共讀計劃 http://goo.gl/2C9YhP
---------------------------------------------------------------------------------------------------------------------------------------------------------------------------------------------------------------
誠品【經典共讀計劃】
百萬人共讀經典.台灣新閱讀運動
2016.03~2018.07
誠品攜手當代出版人,選讀中外經典500冊,
獻給讀者,持續探索生命的可能;獻給台灣,匯聚面對世界的力量。
誠品書店動員千名同仁規畫「經典共讀計劃」,邀請近50家出版社總編輯,
以具有「思想啟蒙」、「生命啟發」、「時代啟示」、「知識啟動」等標準,每半年選讀時代經典100本,漸進累積500本書籍。
選書共分為文學巨擘、人文思潮、社會科學、管理典範等4大類別,
期待「為經典找讀者、為讀者找經典」,推動百萬人共讀不朽的經典作品。
首期經典共讀2016.03.12正式啟動,特別感謝天下文化、木馬文化、左岸文化、立緒文化、時報文化、麥田出版、商周出版、遠流出版、臺灣商務印書館、聯經出版等10家出版社,與誠品書店一同耕耘經典。
表現主義畫家 在 無境文化-精神分析系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除了瘟疫還有人性在挑戰
人類歷史受到各種瘟疫的影響層面遠遠超過戰爭,這些災難卻又催生了人類文明,這是很殘酷的現實。遠如十四世紀的黑死病(鼠疫)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近如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全球4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科學家與歷史學家估計,當時全球約18億人口曾感染這個病毒,佔全球口的三分之一,這場災難促成全球公衛政策的進展。其中,佛洛伊德最疼愛的第五個女兒Sophie死於這場流感。此外,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艾貢席勒(Egon Schiele)也死於這場流感,得年28歲,當時六個月身孕的妻子,也於三天前因這場流感先於他離世。席勒即使病重,仍掙扎著畫了一幅未竟畫作《家庭》(The Family, 1918),描繪即將被流感摧毀的一家三口,被後世稱為這場流感的淒美見證。
西方文學史與瘟疫有關的著作不勝枚舉,內容多數談的都是瘟疫影響的人性面。......其中,我特別要談著名導演拉斯馮提爾的《瘟疫》,這部風格怪異但發人深省的影片。這是一部以啟示錄視角拍攝的Dogme 95電影,寓含醫學與政治雙重隱喻。劇中的主角梅斯梅爾醫師是個熱血青年,眼見瘟疫蔓延,堅持申請離院到疫區行醫,被同事戲稱為「理想主義者」。梅斯梅爾醫師走遍疫區之後,頑固地躲入地下洞穴,等到他身邊所有人陸續發病死亡後,才察覺自己竟是疾病帶原者。梅斯梅爾在不知瘟疫傳染途徑之下,熱心行醫反而帶來更嚴重的災難。蔓延全世界的COVID-19不確定傳染來源與途徑,或是後來即使大約知道,同樣無法有效防堵疾病的擴散。於是,人們開始警覺到人禍與人性,也許才是瘟疫肆虐的最關鍵條件。
我引用一篇文章,是來自台灣這次COVID-19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核心人物之一,政務委員唐鳳(Audrey Tang)所寫:傳染病孕育於人類大規模群居生活。反諷的是,瘟疫危害的不只是公眾健康,同時也摧毀社會的基石,也就是信任。…..(李俊毅,〈邊境消失日,高牆聳立時〉)
📘
📚《 除了瘟疫,還有人性在挑戰!》
作者:許瑞琳、王盈彬、劉又銘、周仁宇、李俊毅、彭奇章、蔡榮裕、單瑜
▶ 網路購書
博客來:https://reurl.cc/9rK488
誠品:https://reurl.cc/Lbk65a
金石堂:https://reurl.cc/O0yj6A
表現主義畫家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餓的毛毛蟲 🇺🇸🐛
「暖和的太陽升上來了,啵一聲,一條又小又餓的毛毛蟲爬了出來...」國際知名的暢銷繪本《好餓的毛毛蟲》作者——艾瑞.卡爾(Eric Carle)——已由家屬證實在5月23日病逝,享壽91歲。《好餓的毛毛蟲》不僅是卡爾的創作人生代表作,更是從1969年出版以來成為全球最熱賣的兒童繪本之一,影響了整個20世紀後半至今的繪本創作。卡爾的離世,令無數曾受其作品感動的人追思紀念:經典《好餓的毛毛蟲》留給世人最單純的喜悅與希望。
.
在1929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的艾瑞.卡爾,父母其實都是德國人。卡爾曾經在美國的幼兒園受教育,還被老師發現卡爾早慧的藝術圖畫天分,不過在卡爾6歲的時候,舉家就搬回了德國西南部的斯圖加特,度過他的少年時光。
.
不幸的是,卡爾身處的年代是最為動盪的歲月,他的父親被納粹德國徵召入伍、遠赴戰場之後失蹤多年,卡爾與母親更因二戰越演越烈而顛沛流離。在卡爾的青少年時代中,填滿記憶的是無情戰火與飢餓,對色彩運用相當敏感的卡爾如此回憶:
.
「戰爭期間沒有任何顏色。所有事物都只有灰色與棕色...」
.
親歷戰火的經驗沒有讓卡爾的藝術之心熄滅。卡爾12歲的時候,一位美術家教老師私下向他介紹了德國表現主義畫家法蘭茲.馬克(Franz Marc)的作品。在納粹德國時期,表現主義是被禁止、甚至被批鬥的對象,然而卡爾親眼目睹了馬克的《藍馬》(Blue Horse)畫作後,深深受到其豐富色彩、動物圖象的心靈震撼,直接影響了後來卡爾的藝術風格養成。
.
戰後卡爾進入斯圖加特的藝術學校深造。畢業之後,卡爾的出生地——美國紐約——似乎成為他心中的藝術呼召,1952年23歲的卡爾,身上帶著僅有的積蓄40美元回到了紐約,在繪本家李奧尼(Leo Lionni,也是後來世界級的繪本大師之一)介紹下替《紐約時報》擔任平面設計和插畫的工作。
.
卡爾的繪本創作,其實是到了1967年才正式開始,他首先替《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繪製插畫,旋即引起出版界注意。隔年,他圖文創作了《1、2、3到動物園》獲獎,也在1969年推出《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從此奠定卡爾在兒童讀物與繪本的經典地位。
.
《好餓的毛毛蟲》故事極為單純,從「一顆小小的蛋躺在葉子上」開始,講述一條飢餓的毛毛蟲,不斷吃、吃、吃然後長大蛻變的蟲蟲一生。故事裡毛毛蟲依照星期順序,從星期一吃到星期天,天天吃著不同種類的食物,變成了又肥又大的毛毛蟲,接著還「造了一間小房子、把自己包在裡頭」,圖像停留在巨大的棕褐色繭,翻開下一頁的結局——
.
「啊!毛毛蟲變成了一隻好漂亮的蝴蝶。」
.
看似平常無奇的故事,為何如此受到歡迎與重視?首先吸引目光的就是卡爾的圖像風格,他運用多重層次的色彩拼貼,從德國表現主義脫胎而來的鮮豔手法,都令人印象深刻。而文本透過語句的反覆,一步一步推展故事邏輯,是讓兒童容易聆聽閱讀、成為後來許多繪本模仿的形式。
.
從《好餓的毛毛蟲》中可以看到故事的時間感與秩序性,在繪本一頁頁呈現的各類顏色、食物種類、數量與時間概念,以及最重要的「毛毛蟲的變化」,呈現出了一則有邏輯又單純趣味的成長故事。因此不只讓孩子有親近性,甚至是許多孩子人生的第一部繪本,成人也能從中得到童心樂趣。
.
卡爾曾在2019年《好餓的毛毛蟲》問世50周年的時候,在公開演說裡如此描述:
.
孩子們需要希望。小小的毛毛蟲,可以變成美麗的蝴蝶,靠著自己的才能飛向世界。「我做得到嗎?會,你會做到的。」我認為,這就是本書的魅力。
.
繪本也真的像毛毛蟲蛻變一樣,展開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至今已翻譯66種語言、銷售超過5,200萬本。期間,《好餓的毛毛蟲》更衍生出不同版本(像是給小小孩可以「啃咬」的版本)、動畫與遊戲作品等多元的媒介形式。
.
卡爾的創作能量豐沛,在《好餓的毛毛蟲》後陸續出版了《好忙的蜘蛛》、《好寂寞的螢火蟲》、《袋鼠也有媽媽嗎?》...等70多部作品,主題幾乎也都與大自然、動物與昆蟲有關。其中還有一本《畫了一匹藍馬的畫家》,講述的正是影響卡爾深遠的法蘭茲.馬克。這些創作元素都可追溯到卡爾的童年,從父親的陪伴與教導下,耳濡目染許多自然生態的故事。
.
「我創作的初心,是想要啟發那個依然住在我心中的孩子...」這是卡爾對自己的詮釋。高齡91歲的卡爾已安詳離世——在好久好久以前,曾經有一個好奇心十足的孩子,聽著父親講述森林裡的一切,孩子就像隻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不斷吃著這些養分、吃著一幅又一幅的自然景象與藝術圖畫,「啊!毛毛蟲變成了一隻好漂亮的蝴蝶...」
.
photo credit:Eric Carle FB、Reuters、最後一張為卡爾創作的藍馬與法蘭茲馬克的藍馬。
.
#RIP #EricCarle #艾瑞卡爾 #繪本 #童書 #兒童 #美國 #毛毛蟲 #TheVeryHungryCaterpillar #はらぺこあおむし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表現主義畫家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孟克用《吶喊》給大家的小驚喜】
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Edvard Munch),從1893到1910年創作了四個版本的《吶喊》,其中最著名的1893年版本收藏在挪威國立美術館。
⭐這幅畫始終有個未解之謎--主角手臂旁有個明顯的白點。
▶在先前,它被認為是一坨鳥類排泄物,但研究人員分析畫作以後發現......
孟克時常在戶外創作,作品有被野生動物接近的機會,這也是畫作上白點被認為是鳥糞的原因。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的研究者,使用X射線螢光掃描機(Macro X-ray fluorescence scanner)來分析畫作材質的成分。
對這個白色斑點的掃描結果顯示出,裡頭沒有顏料或鈣質的成分。掃描後,這份微型的樣本被送到德國漢堡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凡彌爾特(Frederik Vanmeert)是一位參與研究計畫的哲學博士生,告訴《鏡報》(The Mirror):「在分析畫作時,我研究這個物質好幾次,很快地就發現蠟的衍射現象。」研究者們認為,這個白點是孟克在他的工作室裡使用蠟燭時,不小心滴落在畫作上。
#BeautiMode #孟克 #吶喊 #名畫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