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行政機關英文縮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行政機關英文縮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行政機關英文縮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行政機關英文縮寫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國今天(4日)下午眾議院投票表決,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壓倒性多數通過《台北法》! 《台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因其英文縮寫而簡稱《台北法案》,TAIPEI Act)是美國首次出現,以國內法形式來協助和維持台灣的外交空間,意義相當重大。《台北法案》給予美國行政機關法源,去對那些與台灣斷...

  • 行政機關英文縮寫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05 08:38:23
    有 7,869 人按讚

    美國今天(4日)下午眾議院投票表決,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壓倒性多數通過《台北法》!
     
    《台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因其英文縮寫而簡稱《台北法案》,TAIPEI Act)是美國首次出現,以國內法形式來協助和維持台灣的外交空間,意義相當重大。《台北法案》給予美國行政機關法源,去對那些與台灣斷交,或因迫於中國壓力而必須犧牲台灣實質國際能見度與利益的國家,進行制裁,同時也鼓勵台灣與美國進行雙邊經濟談判。
     
    之前觀測站報導過,眾議院在去年10月18日提出自家版本的《台北法案》,當時參議院版本早已提出,且在不久後的10月29日通過參議院。可是今天眾議院通過的台北法,其實並不是眾議院版本的H.R.4754,而是直接把參議院版本的S.1678拿來修改表決(法案編號看不懂的朋友不用太放在心上,我們也是寫出來掉書袋一下而已XD)。
     
    其實在昨天(3日)眾院的院會,原本已經排好要來審台北法案了,且按照過去的經驗,這類的台灣相關法案通常都是直接看現場有沒有人反對,沒有的話就「無異議通過」,結果呢民主黨羅德島州眾議員西奇里尼(David Cicilline)提出要投票表決,於是就排在美國時間4日下午表決。西奇里尼此舉,其實可以解讀為對於法案的通過非常有信心,所以要求全部的眾議員都得表態投票,讓大家最後有一個明確的數字結果。果然,最後是415票贊成、0票反對,兩黨以極高票數支持通過。
     
    這個版本是由參議員園丁(Cory Gardner)所提的版本,主要內容有(關於法案的詳細內容我們會等公報出來時再做補充):
     
    1、強化與台灣的官方以及非官方關係。
    2、鼓勵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3、鼓勵和台灣盡早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而所謂的強化台灣官方以及非官方關係,其中比較具體的內容有:支持台灣與印太地區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強化官方和非官方關係。同時,在與美國利益一致之情況下,對升級與台灣關係的國家,增加美國對該國經濟、安全以及外交接觸。反之,對打壓台灣的國家,減少美國對該國經濟、安全以及外交接觸。
     
    比起園丁最初的提案版本,法案走到參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時,稍微下修了法案的強制力:從原本的國會主導,變成規定國會對於因他國增進或損害其對台關係,使美方要調整對該國經濟、安全以及外交接觸時擁有「諮商權」,這是一向尊重行政部門(國務院)的傳統。不過,像是作為交換般,參院的版本後來新增了關於貿易談判的章節,最後也獲得通過。
     
    這裡特別要注意一下的是,因為眾議院這次是把參議院通過的版本拿來修正後表決通過,所以之後要再送回參院協調整合(畢竟你把參院通過的內容做修改了)之後,才會送交到總統川普桌上。
     
      
    ▍常見問題1:
     
    去年10月參院版本通過後,隔天眾院外委會立刻通過眾院版,但為什麼一直拖到3月份才在眾院全院表決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國會裡面的法案實在太多了,每個法案本來就要排隊(想想看美國國會要處理的事,每一州的規模相當於一個國家,50個國家啊!而且還要關注許多世界大事)。很多時候一個法案要能排上議程,必須要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大家真的要有耐心。我們的官方(駐美代表處)和民間團體(例如FAPA)也都不斷在推動,最後時機到了就會有結果了!
     
     
    ▍常見問題2:
     
    為什麼參院外委會要把強制力下修?這其實是很常見的立法策略。雖然國會可以立法規範事項,但是實際政策的執行者還是行政單位,而且像是外交這類的事物,其實本來就是行政單位的職權。有時候國會太衝,其實反而會讓行政單位覺得被壓著走,在這種傷了和氣的狀態下推行政策,最後很可能無法達到最佳的結果。
     
    ➤ 更多【台北法常見問題】https://pse.is/PDFYL
     
     
    ▍關於眾院版本:
     
    去年10月,猶他州眾議員匡希恒(John Curtis)提出了眾院版的《台北法》,當時他還錄了一段影片,以中文向台灣人問好(他曾在台灣傳教,中文流利)。
     
    ➤【眾院版報導】https://pse.is/PC3LM
     
     
    ▍關於參院和眾院的「無異議通過」:
     
    在院會的實行方式差不多,但在參院有正式的規定,事前有程序(hot line)要走,到院會只是形式。
     
    ➤【參院「無異議同意」說明】https://pse.is/MHDHJ
     
     
    最後讓我們來猜猜最愛生氣的那個國家會出來講些什麼話呢?(最近輪值的不是司長华春莹,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副司長耿爽喔!是另位副司長、剛上任不久、推特帳號不小心會亂追蹤的趙立堅)
     
    一不小心可能補充太多東西,但讀者們應該都已經很習慣這個長度(吧?),沒很長啦!更多關於台北法的意義,我們補充在下方留言處。
     
    最後還是要補一下《台北法》進度條(法案在參院與眾院是各走各的,無前後順序差別,因為美國兩院權責平等。我們只是把兩條線畫在一條)
     
    眾院提案✅、參院提案✅ > 眾院外委會✅、參院外委會✅ > 眾議院院會✅ 、參議院院會✅ > 兩院協調版本☑️ > 總統簽署☑️

  • 行政機關英文縮寫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06 14:43:57
    有 160 人按讚


    這篇可真是以小見大,而非以偏概全。

    廖達琪不是我的博士生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韓國瑜國政顧問團的召集人之一,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廖達琪,在三立電視臺的「新台灣加油」為韓國瑜辯護。廖達琪盛裝上電視,講到激動處身體前後搖晃,雙手還上下左右揮舞。廖達琪擁有美國名校的學位,但她不是我的博士生,因為我的學生會有邏輯訓練與學術倫理,不可能像廖達琪一樣在電視上強詞奪理。

    廖達琪如何強詞奪理?

    學者為總統候選人助選,是基於知識良知與學術清譽,所以發言內容必須根據事實並符合邏輯。最典型的助選語言,就是強調「總統」這個職位的重要性,推銷屬意的候選人,特別凸顯他(她)的能力、經驗、與政見,藉此說服選民支持這位候選人。

    但是廖達琪卻反其道而行!

    廖達琪宣稱總統的職位不重要,不該管那麼多事,不需要知道那麼多事,行政院才是重要的機關。這些說詞完全背離事實!總統可以把內政授權行政院長,但國防外交不得假手他人。至於行政院長的施政,也必須在總統的監督之下。在台灣的憲政體制,總統並不是虛位元首!

    廖達琪為何如此強詞奪理呢?或許她心虛,因為韓國瑜的能力普受外界的質疑。廖達琪是韓國瑜國政顧問團的一員,有機會貼身觀察韓國瑜的一言一行。或許廖達琪的觀察結論是韓國瑜懂的不多,所以只好扭曲事實,宣稱總統不該管那麼多事,不需要知道那麼多事!

    如果廖達琪知道韓國瑜懂的不多,基於她的學術良知,廖達琪應該幫助韓國瑜提升。萬一廖達琪發現韓國瑜是扶不起的「阿斗」,基於她的學術良知,廖達琪也應該拒絕為韓國瑜背書。

    令人不解的是,廖達琪卻用「削足適履」的邏輯,暗示「懂的不多」的候選人,剛好適合「不該管那麼多事」的總統職位。如果廖達琪這個邏輯正確,那總統根本就不用選了。我們乾脆修憲,來個「全民總統大抽籤」!被抽中的總統不該管那麼多事,可以整天打牌抱女人,過著喝酒打屁的快樂日子!

    這真的是我們要的總統嗎?當然不是!

    廖達琪在電視上的說詞,既違反事實,也不符邏輯!身為中山大學資深教授的廖達琪,為何這麼不珍惜羽毛,在電視上強詞奪理,為能力被質疑的總統候選人辯護呢?廖達琪到底是何方的神聖?

    廖達琪是何方神聖?

    基於好奇心驅使,我進了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的網頁,點閱廖達琪的學經歷簡介。

    廖達琪擁有美國名校密西根大學的政治學博士學位,在中山大學任教超過三十年,三度出任政治研究所的所長。廖達琪的著作豐富,中英文期刊論文超過七十篇。廖達琪也多次獲得教學與研究獎助!

    對台灣學界不熟的外行人,只要看到廖達琪的網頁介紹,很可能會對她肅然起敬,認為她是一個治學嚴謹、工作努力、普受尊敬的學者!但是在行家的眼中,廖達琪琳瑯滿目的著作,只能用一個比喻形容:「乞丐逃難、滿身家當、都不值錢!」

    對人的檢驗必須基於「事實」,特別是檢驗學者的人格與聲譽。為了證明我不是無的放矢,我就拿廖達琪在2018年發表的一篇期刊論文為例,證明她是一位不知愛惜羽毛的學者!

    廖達琪的論文發表於「政治科學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這篇論文題目的中文翻譯是「政黨民主的時代過了或政黨正進入新的文藝復興?」(Is the Age of Party Democracy Over or Are Parties Entering a New Renaissance?)

    一般人看到這樣的論文題目,都會對作者心生畏懼!但我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位「見大人則藐之」的資深學者。多年的學術閱歷告訴我,通常論文的題目越深奧,內容就會越膚淺。就像將軍制服與軍隊的戰力一樣,兩者的關係剛好相反:「制服越華麗的將軍,他的部隊戰力也越薄弱。」

    廖達琪這篇題目華麗的論文,內容到底怎麼樣呢?就讓我來仔細檢驗吧!

    廖達琪經得起檢驗嗎?

    政治學不是我的專長,一般讀者也沒這方面的專業,所以我不要檢驗廖達琪這篇論文的學術貢獻。我要做的是個簡單的檢驗:廖達琪的文法訓練。只要讀過國中英文,多數人都可看懂我對廖達琪的檢驗。

    學術論文的開頭,都有一段100多字的摘要(Abstract),可說是整篇論文的精華。論文的摘要就像電影的預告片,目的是為了吸引讀者或觀眾。很多電影的內容差,但預告片卻很精彩,最後受騙的是觀眾。一樣的,摘要精彩的論文內容不一定好;但摘要爛的論文內容只會更爛。

    因此,我們只要檢驗廖達琪這篇論文的摘要,就可以推論內容的品質。這篇論文的摘要如下(為了方便檢驗,每個句子我都加了編號):

    (1) Many scholars pointed out that the role of political parties has been declining in democratic countries. (2) However, with the prevalence of digital media, does digital media become a new channel for parties to rebuild its relation to people? (3)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 and digital media. (4) This paper examines our research questions by analyzing Facebook page data of Spanish party Podemos and Taiwanese party New Power Party (NPP). (5) Both parties are selected based on a most different systems approach and have contested at least one national election. (6) Results show two findings. (7) Firstly, in the beginning, both parties have a low level of commenting in relation to liking. (8) However, the level of commenting on Podemos page increases. (9) It tells that both parties are not more dialogical in the launch phase. (10) Secondly, results show that Podemos replies more often than NPP in times between party launch and the entry into its first campaign.

    在這段只有10個句子的摘要,我找到了16個基本的文法錯誤:

    1、 第2句的digital media是複數,除非當集合名詞,前面的助動詞應該用do,不是does。
    2、 第2句的parties是複數,後面的代名詞應該用their,不是its。
    3、 第4句的research questions是複數,但摘要只提到一個研究問題,所以應該用單數的question。
    4、 第4句的Spanish party Podemos是專有名詞,前面要加定冠詞,the Spanish party……。
    5、 第4句的Taiwanese party New Power Party,前面也要加定冠詞,the Taiwanese party……。
    6、 第5句的動作發生在過去,應該用過去式的were selected,不是現在式的are selected。
    7、 第5句的contested是不及物動詞,後面要加介系詞in,contested in at least……才正確。
    8、 第7句的動作發生在過去,動詞have應改用had。
    9、 第8句的動作也發生在過去,動詞increases應改用increased。
    10、 第9句的it指的是研究結果results或findings,應改用複數的they。
    11、 第9句的動作發生在過去,動詞are not應改用were not。
    12、 第10句的動作發生在以前,動詞replies應改用replied。
    13、 第10句的NPP政黨縮寫,應該加定冠詞,the NPP才對。
    14、 第10句的times若是複數,語意是次數。如果語意是時間,應該用單數的time。
    15、 第10句的time,前面要加定冠詞,the time between……,因為指的是特定的時段。
    16、 第10句提了兩個政黨,後面的代名詞要用複數的their ,不是單數的its。

    除了文法的錯誤,這段摘要還有許多基本的寫作問題:例如用詞不當(relation to people, firstly)、語意不清(a most different systems)、累贅重複(digital media, this paper, results show two findings)等。

    如前所述,摘要是一篇論文的精華。如果廖達琪這篇論文的摘要錯誤百出,那內容就會更加不堪聞問。這種品質低落的論文,怎麼可能在國際期刊發表呢?這又是另一個外行人看不懂的學界門道。

    大學教授的工作之一就是論文發表,可是有些論文就是無法通過評審,一再被期刊退稿。於是就有不肖的出版商,推出所謂的「掠奪式」期刊,只要作者願意付錢,不管論文的品質有多差,都可以被接受刊登。付錢買論文於是成為部分台灣學者的求生之道!

    難道廖達琪經不起檢驗,甚至花錢買論文嗎?

    廖達琪花錢買論文嗎?

    刊登廖達琪這篇論文的「政治科學國際期刊」,是否為掠奪式的期刊,我先不要論斷。我可以確定的是,作者必須付費才能在這個期刊發表論文。雖然付費的方法簡易,但退費的過程相對麻煩。除了少數的特例,正統的學術期刊都是免費發表。在我的專業領域,所有的主流期刊都不會向作者收費。

    判定學術期刊的聲望,還有另一個指標,那就是編審委員的陣容(editorial board)。廖達琪投稿的這個期刊,一共有15位編審委員,當中竟然包括廖達琪本人。其他的編審委員來自義大利、土耳其(2人)、羅馬尼亞、希臘、馬來西亞、印度(2人)、越南、伊拉克、奈及利亞(2人)。令人覺得奇怪的是,學術最發達的美國與英國,才各有一位編審委員,而且都不是任教於名校。

    我可以舉個反例,那就是「美國政治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這本主流的學術期刊共有34位編審委員(包括編輯)。除了有一位來自瑞典,其他全部任教於美國的一流大學,如哈佛、普林斯頓、史丹佛、哥倫比亞、芝加哥、杜克、康乃爾、西北、柏克萊與洛杉磯加州大學等。

    學術期刊的聲望也取決於作者的背景。廖達琪投稿的「政治科學國際期刊」,最近這一期刊登了四篇論文,作者任教於越南、波蘭(2人)、坦桑尼亞(3人)、與馬來西亞。歐美名校的作者全部缺席。

    再拿「美國政治科學期刊」來對照,最近這一期刊登了15篇論文,作者來自美國的史丹佛,達特茅茲、加州大學、哈佛、賓州大學、普林斯頓、耶魯、維琴尼亞等名校,還有英國、瑞士、和加拿大的一流大學。

    兩相對照下,廖達琪投稿的期刊是否為「掠奪式」期刊呢?我的答案是:「雖不中,亦不遠矣!」至於廖達琪是否花錢買論文呢?我的答案也相近。最關鍵的是,為何台灣的學術界接受廖達琪這樣的論文發表模式呢?

    台灣學界不求長進嗎?

    台灣的學界是個封閉的團體。一般而言,越封閉的團體,越是不求長進!

    廖達琪投稿付費刊登的期刊,摘要的內容又錯誤百出,不就代表台灣學界不求長進嗎?在自甘墮落的台灣學者背後,是一個「掠奪、剝削」的體制。外界對這個體制一無所知,因為廖達琪不是唯一,圈內人不會互揭瘡疤。真有人看不過去,也會礙於情面默不作聲。

    事實上,廖達琪是美國名校的博士,英文不可能只有國中的水準。廖達琪真正的問題不在英文水準,而在她的治學態度,也就是部份台灣學者「掠奪學生研究成果」、「剝削廉價學術勞工」的歪風。

    廖達琪琳瑯滿目的期刊論文,有一大部份列有多位作者。我檢驗的這篇有三位作者:廖達琪第一、中山大學的博士生第二、一位澳洲學者第三。我的推測是,這篇論文由博士生執筆,澳洲的學者負責投稿通訊。身為第一作者的廖達琪則是坐享其成,在論文刊登前連摘要都沒有閱讀校對。

    廖達琪這篇論文是學界「掠奪、剝削」體制的一部份。在這個體制裡,擁有權力的教授經營政商關係,取得資源獎助博士生。聽話的學生可獲得教授的加持取得教職,繼續為教授代工效勞。如果能力與運氣俱佳,少數學生會漸漸有自己的一片天。然後他們會複製教授的學閥模式,回頭「掠奪、剝削」自己的博士生。

    這樣的體制在台灣學界「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台灣的學界就是有這種「沽名釣譽、見利忘義」的學閥。他們頂著名校教授的頭銜行走江湖(或謂招搖撞騙),不論「產、官、學」都要參一腳。回到學校後,他們對博士生的掠奪,不下於慣老闆對勞工的剝削。

    結論

    身為中山大學的資深教授,廖達琪不務學術正業,在媒體上強詞奪理,為能力普受質疑的總統候選人辯護。她列名期刊論文的第一作者,卻連基本的英文寫作語法都不願意指導學生。在不務正業的同時,廖達琪受到整個體制的保護,繼續支領中山大學的全薪。

    以廖達琪這種治學態度,她不可能成為我的博士生。以家長的身份,我也不願意讓子女成為廖達琪的門生。身為一位納稅人,我更不願意供養像廖達琪這樣的大學教授。

  • 行政機關英文縮寫 在 京築居いくえ先生の日本語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4-01 15:06:08
    有 49 人按讚


    注意新年號的公佈喔

    【速報】日本新年號於適才已正式宣佈,「#令和」(れいわ,Reiwa)。

    令和,是由「大化」開始的第248個年號。這是在日本的憲政史上,首次在新天皇繼承皇位之前,就先公布年號的創舉。

    #典故
    新的年號用字,出自於日本《萬葉集》第五巻〈梅花之歌〉第32首的序。

    序文描寫詠梅情境「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薫珮後之香」文字。由於情境溫暖而富有迎春(新生)的寓意,安倍首相表示此年號是來自「人們的心靈美麗地互相依偎,文化從中誕生成長。蘊含了此份涵義。」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相較於過去多次採行中國典籍,如《史記》《詩經》等,這次的年號引自日本傳統典籍,也是頭一回。

    「令」字為首次使用於年號,「和」字則為第20回。

    #實施
    天皇將在4月30日退位、皇太子於5月1日即位,新年號會在5月1日0時開始使用。不是今天。
    所以, #4月30日為止是平成31年,#5月1日開始是令和元年。因為新的年號是5月1日才開始使用,所以元年扣除4月的30天後,令和元年的天數會僅有335日。

    說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會好奇,#日本實施新年號對於観光客有什麼影響?Megumi簡略整理如下~

    #消費
    商品上的製造日期、保存期限,過去30年都是寫著H標記,這是因為H是平成的英文拼音首字縮寫。
    您今年在日本購物時,有可能還會看到「H31」(平成31年,也就是今年)的字眼出現,但5月後、明年應該就已經統一使用新年號的縮寫(R)。

    在您消費購物時,不妨稍加留意這項標記生產相關資訊上,會出現的用字調整。

    #貨幣
    配合年號更改,貨幣也會變更年號製作、製造。
    但這不表示您手上的「平成」貨幣無法使用,只是即日起的製造不會再使用平成,面額價值與使用是不受影響的。

    #書表
    由於購買鐵路周遊券的申購表,一般都是採行西元年(西曆)的標記方式,而非日本年,観光客比較不受影響。

    但是,若您在日本國內,有遇到需要填寫書表時,一般表件通常是使用日本年號,就請配合寫上新的年號(令和)及數字。若5月1日起,有看到「R01」的縮寫,就是表示令和元年(今年)。

    #情報
    在新年號剛宣布的同時,您或許還會看到鐵路或巴士路線、班次的官方網頁都是寫著「平成31年度内有効」。
    這是用以表示,交通公司所提供的資訊有效時間帶是2019/4/1~2020/3/31(#日本的年度別算法是不會變的)。待令和年號5月1日上路後,就可能會修正為「令和1年度内有効」,亦即2019/5/1~2020/3/31。

    雖然年號改變,但在内容参考使用的情報正確性上,並不受影響,在做旅行功課時,請不用擔心失效的問題。

    ------------------
    由於許多人問到日本的「年度」算法,再補充幾點說明
    ①年度區間:每年都是當年4/1~次年3/31,這是不會改變的算法。行政機關、公司行號、教育機構等,全國均同

    同理,令和2年不會因為今年5月才開始使用令和年號,就向後延長一個月,算滿12個月的一年週期,而是依舊會在3/31結束令和1年這個年度,並在4/1迎來令和2年

    ②年號區間:因為2019/4/1~4/30是平成31年,所以這週期都還是稱為平成年間。2019/5/1起,才是令和年間,由於5月才開始更換年號,因此令和1年只有335日(扣除4月的平成年間)

    ③西曆年間:日本因為西曆與年號這兩種形式並行(就像台灣會有西曆、中華民國兩種「年」的數字不一,日本也是),所以講到西元幾年時,依舊是1/1~12/31,這是不變的算法

    ④備註:也有不以年度稱,而以一年(西曆)來切年號+幾年的方式。例如,宮內廳公布天皇皇后両陛下的今年1月~3月行程表時,是寫:平成31年1月~3月 (若以年度別來說,今年1月~3月其實還是屬於平成30年) ,則又是併行使用不同算法的做法

    #雖然今天是4月1日
    #但這不是愚人節玩笑
    #這版本是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