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重點】疫苗問答全集Part2!施打後會變萬磁王?哺乳中可施打嗎?出現過敏反應怎麼辦?21個最常見「新冠疫苗」施打Q&A一次解惑!
⚠️Q8:接受疫苗會變「萬磁王」?「新冠手臂」是什麼意思?對健康有何影響嗎?
台大醫院皮膚部朱家瑜教授回應,其實人體皮膚本來就可以吸附一些湯匙或金屬物品,相關新...
【凱鈞話重點】疫苗問答全集Part2!施打後會變萬磁王?哺乳中可施打嗎?出現過敏反應怎麼辦?21個最常見「新冠疫苗」施打Q&A一次解惑!
⚠️Q8:接受疫苗會變「萬磁王」?「新冠手臂」是什麼意思?對健康有何影響嗎?
台大醫院皮膚部朱家瑜教授回應,其實人體皮膚本來就可以吸附一些湯匙或金屬物品,相關新聞從2008年到2016年在世界各國都有報導,也有許多科學家做了一些研究,證實這些並非人體有磁力,而是皮膚上的皮脂或分泌物造成的吸附現象,因為只要在皮膚上塗抹滑石粉後,這樣的吸附現象就會消失。最近二個月,類似的新聞與影片在世界各國被廣為傳播,因此近幾週,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出來闢謠,包括美國疾病管制局 (CDC),以及諸多歐美科研機構都發聲明駁斥相關謠言,也請民眾不要以訛傳訛
所謂的「新冠手臂(COVID arm)」正式名稱是「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根據2021年7月份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的報告,大多數是在施打莫德納疫苗的人中出現,占全體通報數的94%,其中大部分的人 (66%) 是在第一劑後產生此反應,約有30%通報者是在第二劑後產生;至於在通報打輝瑞/BNT疫苗出現皮膚疹的人之中,則分別有15%與18%在第一劑與第二劑後出現此反應
不過,大家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在全部受試者中只有0.8%的人出現「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而且這種反應在施打第二劑時,發生的比率更低。此外,我們在台灣施打AZ疫苗的族群中,也看到好幾例新冠手臂的案例。此反應的特徵是大約在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大約7-8天發生,在打過疫苗的手臂上會腫一大包,又腫又熱又痛,可能會有點癢,很像大家平常熟知的蜂窩性組織炎
目前推測「新冠手臂」有可能是對疫苗中的賦形劑――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過敏所造成,一般大約3-4天之後就會逐漸消退,最長甚至可達25天。一般建議可以局部冰敷紅腫部位來改善症狀;如果真的很腫痛,也可以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加外用的類固醇藥膏,有時可以加止痛藥來治療。而且,這樣的人還是可以打第二劑新冠肺炎疫苗,而且通常第二次再施打同一種疫苗時,雖然會更快出現紅腫,但反而症狀會比較輕微也比較快消退,甚至有約一半的人沒有出現新冠手臂反應
⚠️Q9:接種疫苗前,服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以預防副作用,可行嗎?
很多人擔心接種疫苗後會出現身體不適、發燒等反應,施打前會想先服用退燒藥,對此,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曾公布,建議民眾在接種疫苗後若有發燒再服用退燒藥,台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表示,退燒藥會減弱身體免疫反應,使得疫苗效果降低,也不建議預防性用藥。根據臨床試驗數據,接種疫苗後發燒的比率介於8至16%,大多會在48小時內緩解。建議您可以多喝水,多休息,若持續發燒或有其他不適,可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發生時間與疫苗接種時間,以作為診斷參考
⚠️Q10:疫苗誘發血栓機率有多高?出現血栓症狀會有什麼症狀及危險性?
由於國外於接種 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後出現罕見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大多發生在接種後的 28天內,若接種後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1.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2.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3.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4.下肢腫脹或疼痛5.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依據各國疫苗上市後安全性監測,曾有報告極少數年輕族群在接種mRNA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等的不良反應事件,大多發生在接種後數天內。建議接種mRNA疫苗後,應注意如出現胸痛、喘或心悸等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
⚠️Q11:接種疫苗後,生活有何注意事項?
指揮中心提醒,為確保疫苗接種安全,建議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接種後請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一般民眾則建議至少留觀15分鐘,並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以利即時處置該類急性過敏反應。另外接種後請持續觀察身體是否有不適症狀,如果不適症狀持續未改善請儘速就醫診治、釐清病因
⚠️12.接種疫苗後,多久可發揮效力?防護力可維持多久?
目前國際間緊急授權使用的COVID-19疫苗包括AstraZeneca(AZ)、Pfizer-BioNTech、Moderna與Janssen等廠牌,在完整接種兩劑(或一劑)後,對預防PCR確診SARS-CoV-2(疫苗株或D614G株)之有症狀感染,其保護力約有六至九成。身體需要時間產生保護性抗體,一般約2週後開始產生保護力。完成COVID-19疫苗所有劑次接種,才能確保疫苗保護力持續較久。取得緊急使用授權之臨床試驗資料顯示,需接種兩劑之COVID-19疫苗,第二劑接種後7至14天開始產生保護力
⚠️Q13:接種疫苗後,要隔多久可以捐血?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會議決議,AZ疫苗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接種後應暫緩捐血14天,以免影響捐血品質。台灣血液基金會公告,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者,若無不適症狀者,無需緩捐,限mRNA類及非複製性/非活化病毒載體類,例如: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嬌生Johnson&Johnson,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等廠牌。如注射後有疑似感冒、發燒等症狀,請先暫緩捐血14天
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報導稱,泰勒的驗屍報告發現她有多處腦部血塊。倫敦大學學院醫院的顧問血液學家史考利(Marie Scully)說,泰勒住院當時,英國大約有250人被診斷患有VITT(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其中大約50人已經死亡,「4月份染疫死亡人數非常少,出於這些統計數據,#英國決定停止對40歲以下族群使用AZ疫苗,因為與VITT的死亡率相比,染疫死亡風險相對非常低。」《鏡報》指出,#英國50歲以下首次接種AZ疫苗的人群中,#每5萬人就有1人出現VITT...』
[新聞] 女打完AZ「左半身中風癱瘓」大量腦出血身亡 驗屍證實死於疫苗 https://disp.cc/b/163-e57K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二級警戒 #COVID19 #COVID2019
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什麼是心肌炎,顧名思義就是心臟的肌肉發炎。mRNA疫苗引發的心肌炎,有些人會感覺到胸痛、胸口悶、心悸和呼吸急促等症狀。目前因mRNA疫苗施打後的心肌炎,大多發生在「年輕男性」,機制不明,大多是在疫苗施打後數天發生...⬇️⬇️⬇️
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在 洪孟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注射疫苗後猝死須做相關檢驗!保障國人也讓全民放心。」
國內疑似注射疫苗後死亡案例超過七百例,超過140多件申請解剖、50多件申請送VICP,但到現在一案都尚未審理。
根據法務部的回文,法醫僅針對解剖結果列出「死因」,個案是否因為接種疫苗而誘發其他過敏反應死亡,根本不是法醫所能裁定,而這些缺漏的檢驗項目做出來的報告,又怎麼能讓衛福部專家學者來認定不是因為施打疫苗而死亡呢?相關的解剖檢驗SOP沒有訂定出來,就無法給國人保障。
國際對於注射疫苗後引起的反應有明確的參考指標,就是檢測因疫苗引起之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檢驗血小板第四凝血因子抗體及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但這些目前都沒有做檢驗,到底家屬如何知道真相?又能如何要到公道?
國民黨團嚴正要求衛福部及法務部停止互踢皮球!嚴肅面對逝去的家屬及需要知道真相的國人,增加解剖檢驗內容,才能真正讓罹難者家屬放下傷痛,國人對於疫苗施打也才會更有信心與保障。
正確的事,不分黨派;儘速建立完整的SOP讓國人安心!
相關報導:
接種後猝死 亟待科學釐清
https://pse.is/3ncdh8
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臨床指引(但死後卻不是司法相驗項目)
https://pse.is/3gakp4
【疫苗釀673死】法醫解剖未驗血栓是否為「疫苗誘發」 SOP惹疑恐難求償
https://pse.is/3mbp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