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菠菜種植技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菠菜種植技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菠菜種植技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菠菜種植技巧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ttps://www.facebook.com/…/a.15101687359…/1511308802480664/… 睜開眼睛,天色仍看不見一絲亮光,鬧鐘指針指著四與五之間,凌晨四點半。第一次的出隊,心中不免緊張與擔心,自己對農業與農作的陌生,甚至擔憂這樣的行為會像是出遊般,也擔心貿然打擾的...

  • 菠菜種植技巧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4-12-10 11:52:48
    有 1 人按讚


    https://www.facebook.com/…/a.15101687359…/1511308802480664/…

    睜開眼睛,天色仍看不見一絲亮光,鬧鐘指針指著四與五之間,凌晨四點半。第一次的出隊,心中不免緊張與擔心,自己對農業與農作的陌生,甚至擔憂這樣的行為會像是出遊般,也擔心貿然打擾的舉動會被誤解,但是我們的目標很明確,透過瞭解與認識,關心在地農民的生活,從體驗的過程中學習,推廣在地老農的意識,也讓我們的心中更為堅定,勇敢踏出這一步。

    踏入農地,映入眼簾是一格一格的田地,有的種滿農作物,有的卻空無一物,甚至出現龜裂的狀況,每塊田地所種植的農作都不一樣,有山茼蒿、蔥、蔥珠、波菜、大陸妹、紅番薯等,這就是小農生存的土地,不同於美國大規模耕植單一作物的農場,沒有廣闊無際的田園,只有狹小的土地,沒有提著公事包,不停盯著電腦上數據的農場主人,有的是蹲坐在田埂邊採摘青菜的阿嬤,阿嬤專注的把菠菜從根部摘下,用水稍微清洗沾滿土的根部,再用橡皮筋綑綁起來,「一把20元,三把50元」,這就是市場上看到一把把的青菜。

    再經過阿嬤跟二兒子簡單介紹摘菜的技巧後,就換我們實際「體驗」,這對於大學生來說,這真的是一個很難得的經驗,因為我們總是在吃飯的當下才會看到一盤盤菜長甚麼樣子,只會知道好不好吃,也很少會去辨識,更別說是親手摘青菜,波菜有著細長的莖,在茂密的菜叢中,挑選長得比較大株的來採收,從根部拔起是最好的方式,但也是最困難的一環,因為細長脆弱的莖,往往在採收過程就被弄斷,一整株原本有五六片葉子,可能拔起後就剩四五片,也是蠻心疼的,所以也督促自己要更細心的對待這些菜,要好好呵護阿嬤辛苦種的青菜,每種青菜都有不同的採摘方式,例如山茼蒿的生長是由原本的莖,長出分支後繼續生長,所以就是要採山茼蒿的分支,不能連根拔起,這樣原先的莖就無法繼續生長,原本以為山茼蒿要盡量採大株的,這樣才會比較好賣,但是後來阿嬤告訴我們,因為太大株的山茼蒿太韌,沒有人要吃,所以要採小株一點,會比較受客人喜愛。採收的過程中,仔細觀察田園裡每種作物,有些看起來弱不禁風,在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大哥與阿嬤聊天的過程中,也聽到阿嬤有些作物種的不是很好,但就是放著讓作物慢慢生長,如果種的不是很好,也可以自己吃。

    經過簡單的清洗後,我們一同前往三峽菜市場,看著阿嬤推著推車,身旁不斷有機車與汽車呼嘯而過,心中捏把冷汗,起初是沿途叫賣,因為不敢隨便擺在路邊,這樣會被警察開單,阿嬤還告訴我們,之前有老農也是被警察趕,甚至整台菜車都被警察給扣留,一天賺的錢都沒有比違規開單的罰款多,或許是沒有能力租下固定的攤販,只能隨地擺放,這就是老農的無奈,沿著人潮洶湧的民權街一路往前走,最後停在文化路口與民權街口,起初的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幫助阿嬤,阿嬤沒有響亮的聲音,沙啞的喊著「買菜呦」,但看到逛街的人不是轉頭一望,就是直接走人,都沒有要看一眼的意思,後來透過大家集思廣益,採取喊口號、拿臨時寫的紙張,大聲吆喝,希望可以吸引大家的關注,可惜好像最後得到反效果,大家反而有點畏懼,後來選擇分組進行,阿嬤菜銷的速度就漸漸加快,最後也順利將今早採的青菜都銷完。

    菜市場叫賣的過程中,其實心中有很深刻的體會,自己也曾到市場採買,騎著機車往公有市場前進,不曾關注所經過的攤販,也許在過去幾次的採買中,我就這樣經過阿嬤的攤販,但是我卻不曾注意到阿嬤,或者是在路邊擺攤的老農,也感受到當消費者不願意購買或對賣的菜不感興趣時,傳達給賣菜攤販的表情與感覺,阿嬤的菜或許沒有很漂亮、也或許量沒有很大,但是因為這個早上,我們跟阿嬤一起從採收、清洗、到叫賣,我們知道這過程中的不容易,更何況這些青菜是阿嬤每天花時間耕種的心血結晶,在地老農民以最純樸、真實、單純的方式供給這些食材,除了賺取微薄的收入外,更重要的是在地生產的價值。

    其實市場上不只有在地老農的攤位,還有很多批發自外地的蔬菜水果在市場上販賣,這些蔬果通常又大又漂亮,也有很多在地當季無法生產的蔬果。例如我們在回程的路上看到番茄和菜花,但事實上這個季節三峽是不可能生產番茄的,而當地的菜花也不太可能長得那麼大且漂亮。相較之下,三峽在地的蔬菜雖然比較新鮮且較少有人工化學成分,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對當地的支持與關懷在地老農的重要價值,但卻因賣相比外地的蔬果差,而造成消費者傾向選購外表較美觀的外地蔬果,卻不知道當地的蔬果才是真正符合他們需求的健康食物。

    或許大學四年中, 許多人會是三峽的過客,但是回頭反思,我們只該成為一個過客嗎?還是我們可以選擇為這個曾經生活的土地付出更多,關心更多的人事物呢?我們選擇透過瞭解加以認識,透過體驗加以學習,盡自己的力量,推廣自己認同的價值。

    活動結束後,隊員的分享及對活動的小小總結,使我重新思考了活動的意義跟公共服務隊的立意。這次的出隊使我們完整的體驗了老農的生活,並參與了其中的一部份。「支持在地老農」這類的想法對我來講原本是很模糊不清的概念,但藉由這次的活動,我漸漸的能夠理解這背後的涵義及重要性。

    蕭家曜 陸永庭 陳黃衍 張以昀
    103年12月7日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