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芳香烴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芳香烴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芳香烴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芳香烴定義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林凱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了保持體態,早期許多人都不敢吃油,認為是造成肥胖的主因。直到現在才清楚,油脂原來好處多多,「吃錯油」與「不吃油」,才是加重健康負擔的關鍵。而人要看起來年輕,除了顏值之外,更要慎選油質!在生活中,「油」對人體到底能有哪些好處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5種健康滿分的好理油」吧! ❶玄米油 即米糠、米胚芽...

  • 芳香烴定義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18 21:36:13
    有 263 人按讚

    為了保持體態,早期許多人都不敢吃油,認為是造成肥胖的主因。直到現在才清楚,油脂原來好處多多,「吃錯油」與「不吃油」,才是加重健康負擔的關鍵。而人要看起來年輕,除了顏值之外,更要慎選油質!在生活中,「油」對人體到底能有哪些好處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5種健康滿分的好理油」吧!

    ❶玄米油
    即米糠、米胚芽榨取的油脂,俗稱米糠油,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攝取比例為1:1.5:0.8,米糠油為最接近該比例的一種均衡油品。飽和脂肪酸20%,不飽和脂肪酸80%,具心血管保護效果。含植物固醇,可幫助調降膽固醇(美國FDA指出每天攝取1.3公克植物固醇可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性),還具有保護腸黏膜及抗氧化的功效。發煙點約254度C上下,可作為日常煎、炒、炸之全面運用

    ❷苦茶油
    苦茶籽經壓製,成營養且香醇的苦茶油,可做進補食材或是保養身體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78%-85%,能預防胃疾、心血管疾病,具高抗氧化活性,更是天然來源的自由基清除劑。烹煮過後產生的自由基比較少,穩定度高,有助血液中壞的膽固醇含量自然減少。是唯一從木本植物果中榨取後,可直接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成分為油酸,其含量高達75%左右。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胡蘿蔔素和其它抗氧化劑。發煙點252度,耐高溫,適合煎,煮,炒,炸,涼拌,是全方位食用油

    ❸酪梨油
    酪梨油具有豐富的葉黃素與 β-胡蘿蔔素。葉黃素可以保護雙眼,助於抵抗電腦或手機藍光的影響;而 β-胡蘿蔔素則有助維持皮膚黏膜的健康。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葉黃素,日常可透過食用酪梨油,達到營養補充。而其豐富維他命A、E,對增進肌膚健康,是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也可以減少骨關節炎的疼痛和僵硬感,且對臀部或膝關節炎的人有益。能夠加速傷口癒合,具有治療皮膚傷口的能力。發煙點約260度,高於普遍的油炸溫度(160度~180度),適合油炸、炒菜等高溫烹煮時使用,但仍建議以中低溫烹調為宜

    ❹橄欖油
    特級初榨橄欖油含有大約30%的多酚,多酚是良好的抗氧化物,有助減緩人體發炎情況,增加優質膽固醇,並降低壞膽固醇,而抗氧化物則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的風險,有益胰臟分泌消化液,及分泌膽汁,降低膽結石風險。此外,膽汁能分解脂肪,還能保持血糖穩定

    橄欖油基本分3類,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初榨橄欖油(Virgin Olive Oil)、橄欖油(Olive Oil),初榨橄欖油(Virgin Olive Oil)發煙點約在160-190度C,建議涼拌調味低溫烹煮為宜;橄欖油(Olive Oil)發煙點約230度C,適合高溫煎炸炒等烹調方式,但建議油炸一次,切勿反覆油炸,因長時間、高溫、反覆煎炸,一樣會產生各類化學有害物質

    ❺葡萄籽油
    葡萄籽有強大的抗氧化成分-前花青素OPC,其抗氧化的能力,大約是維生素C、E的50倍,經萃取出的葡萄籽油,除了被用於烹飪料理之外,在美妝用品上,葡萄籽油亦是不可或缺的滋潤原料之一,在保養品中的葡萄籽油,時常被運用在如防曬乳、乳液、護髮油等

    葡萄籽油中含有高度的Omega-6脂肪酸,尤其是高單位的亞油酸(LA),人體內的膽固醇與亞油酸結合作用以後,會在人體內代謝。葡萄籽油中的維生素E,是一種脂溶性抗氧化劑,可保護人體心血管健康,進而增強免疫力,也可減緩皮膚老化。發煙點約230度,可油炸炒菜。此外,屬氣味清淡的植物油,適合與任何食材搭配,可襯托出食材原始風味

    ❤️油的種類
    油脂可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兩種,油脂內皆含有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僅在比率上有所不同

    ➡️動物油
    室溫下為固體狀,油脂內富含飽和脂肪酸,一般多見於豬、牛、雞等動物性油脂,統稱動物油。中式料理常運用豬油、雞油;西式常見的牛油、鴨油。一般較不建議將動物油做為主要用油,因動物油內的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容易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值增加,進而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當需高溫烹調時(如炸和焗),動物油會比植物油產生較少反式脂肪,因此動物油,仍有其用途,可適當應用

    ➡️植物油
    室溫下為液狀,植物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又按照油品種類,所含脂肪酸成分也有所差異。建議選擇冷壓初榨油品,冷壓就是溫度控制在27度以下,根據2002 年歐盟明確的定義,溫度要在 27 ºC 以下才能稱「冷壓」;而初榨也就是手工採收橄欖後,果實經清洗、烘乾、壓榨到過濾乾淨、最後裝瓶需在24小時內完成,表示沒有經過太多精緻加工

    植物油中的三大關鍵營養
    a.⏩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屬於必須脂肪酸,須由食物中取得。富含ALA,能轉換成EPA和DHA,有助於活化腦細胞,改善神經衰退
    代表油:大豆油、亞麻籽油、芥花油、橄欖油、玉米油

    b.⏩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屬於必須脂肪酸,須由食物中取得,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能調節代謝功能,啟動發炎反應並抵抗病菌
    代表油:大豆油、亞麻籽油、芥花油、橄欖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葡萄籽油

    c.⏩Omega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非必要的脂肪酸,可以在人體內自行合成,可減少血管硬化,降低心血管,腦部梗塞的機會,也可幫助身體對抗發炎
    代表油:橄欖油、棕櫚油、芥花油、花生油、苦茶油

    ❤️您可信其油

    ⚠️挑好油,也要正確應用,必須將烹調時的溫度控制在發煙點下,才能保留油脂養分

    ⚠️建議選擇單一植物油勝於調和油,因為許多調和油被精製過,已使油變質,失去營養成份

    ⚠️開封後,和空氣接觸過後的植物油容易氧化。建議在1到2個月內使用完畢,放置在陰涼乾燥處,不需冷藏

    ⚠️選購具有標註(Extra Virgin)的冷壓橄欖油,而Pure、Refind等級別的橄欖油,則屬加工、去色、去味的精緻橄欖油

    ⚠️買好油的二大重點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具有完整Omega3、6、9脂肪酸
    •發煙點要符合自身烹調習慣(發煙點是當油加熱到會產生煙的最低溫度)

    ⚠️餐廳多使用大豆油,因價格便宜,且大豆含油量低,多以溶劑萃取法取出。其化學性質不穩定,加熱時會產生較多的泡沫,不適合高溫油炸,對健康易產生不良影響

    ⚠️橄欖油容易氧化,接觸空氣以及光照即開始酸化,因此選擇不透光的玻璃瓶身,確保品質。避免購買直接放在陽光處或者強烈投射燈光照的陳列架上橄欖油,若觀察橄欖油瓶口處已經有氣泡,表示已經氧化,應避免購買

    ⚠️危害健康的回鍋油,又稱萬年油,是指重複使用的食用油,食用油隨著高溫加熱改變本質,產生過氧化物、反式脂肪、戴奧辛、多氯聯苯和多環芳香烴等二百多種的有害物質,經食物進入人體,進而增加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等健康風險

    ⚠️發煙點,是指加熱的油開始產生煙的溫度。分成低溫用油(107度左右)、中溫用油(160-180度左右)、高溫用油(190-260度左右)
    🔸低溫涼拌、燉煮:
    選擇發煙點低或較容易受熱變質的油品,如菜籽油、亞麻仁油、初榨橄欖油等

    🔸中火水炒、燒烤:
    選擇發煙點160~180℃的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芥花油、葵花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通常是呈液態的植物油

    🔸高溫煎炒、油炸:
    選擇發煙點180~200℃或200℃以上的動物油、椰子油、葡萄籽油、酪梨油、棕櫚油、苦茶油、橄欖油等「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這類的油脂穩定性較高

    #凱鈞有食力
    #5種健康滿分的好理油

  • 芳香烴定義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19 07:30:00
    有 97 人按讚

    「我不能喝水、無法動彈……」赫爾曼因為呼吸困難,被父親緊急送到醫院治療。期間堂弟透露赫爾曼每天都抽電子菸,此話一出,嚇壞不知情的母親與醫療團隊。赫爾曼呼吸衰竭,需要靠呼吸器維生

    赫爾曼是從15歲開始接觸到電子菸,謊報已滿22歲就輕易地在商店裡買到電子菸。原本身體健康的她在大學時是舞蹈隊成員,她每天用一個電子菸彈匣,尼古丁含量與一包菸相同。


    「我沒想過自己是吸菸者,我以為它只是不同的菸霧,我不覺得自己做錯事。」赫爾曼目前已經出院,逐漸恢復健康,正努力戒除菸癮。她呼籲大家遠離電子菸,不要像她一樣受害。


    自2019年7月開始,美國各州傳出神秘肺部疾病,受害者多為青少年,症狀為呼吸困難、咳嗽、胸痛,也有腸胃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瀉。6成個案入住加護病房,3分之1插管使用呼吸器。


    至9月中期已經蔓延至36州,380名個案,6名死亡。引起肺部疾病原因不明,共同特色是都有使用電子菸。美國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暫停使用電子菸,直至原因調查清楚為止。


    【網傳:電子菸有助戒菸】 --- 國健署表示「電子菸無助於戒菸,錯誤迷思反而有礙健康」


    ■電子菸構造及其危害物質
    電子菸主要結構由電池、霧化器與菸彈組成。菸彈或霧化器內含化學溶液稱為電子液體,或俗稱菸油。電子液體包含的化合物以丙二醇、甘油為主,並含有調味劑(如各種水果、咖啡、薄荷等),尼古丁則大部分產品皆有添加。值得注意的是,電子菸霧並非水蒸氣,而是揮發性化學物質,故應避免使用「蒸氣」形容電子菸霧。


    依據2018年一項歐盟市售電子菸研究,總共測出171種化學物質,其中41種有危害警告。傳統菸草中危害物質及致癌物經數十年研究不斷攀升,電子菸有害物質亦非僅限於目前研究,未來仍有增加可能,包括尼古丁、多環芳香烴、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重金屬等。


    ■尼古丁的危害
    尼古丁是菸品成癮的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的接受器,釋放出多巴胺。成癮者感到愉悅、放鬆並減低焦慮,然而非成癮者並無上述效果,相反會覺得噁心、頭痛。


    ▶長期刺激中樞神經接受器會導致接受器敏感度下降,需要更高的尼古丁濃度才能產生滿足感,為其成癮之原理。


    ▶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會使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心臟血管收縮,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亦促進血小板凝集,造成血栓,若發生在心臟造成心肌梗塞,發生在腦血管造成中風。


    ▶青少年腦部尚未發育成熟,使用尼古丁造成腦部傷害,會導致情緒障礙、衝動控制、注意力不足、學習障礙等問題。即使開放電子菸的國家,也都禁止青少年使用。


    ■立法禁止青少年使用
    有證據顯示電子菸廠商利用各種媒體,吸引青少年。因為青少年是好奇、嘗試使用菸品的年齡,如果不在這個階段誘惑,到了成年便很少嘗試菸品。


    美國青少年使用電子菸已經失控,2011年僅1.5%高中生使用電子菸,2018年增加至20.8%,引起FDA震驚,並採取一連串反制的措施。2019年發生多起疑似電子菸導致嚴重肺部疾病後,最新公布資料顯示高中生已經有27.5%使用電子菸,一年之內增加1百多萬青少年使用者。


    美國川普總統已經下令禁止電子菸添加口味(如水果、薄荷),因為這是吸引青少年使用的主要原因。


    ■成為青少年入門菸品、毒品
    青少年若使用電子菸,未來使用傳統菸品的風險會增加,此稱為入門效應(gateway effect)。依據一個統合分析,未曾吸菸的青少年及年輕成人使用電子菸有2.2倍的風險,未來會嘗試傳統菸品。


    臺灣的學者亦有相同的研究,顯示7年級及10年級的學生,使用電子菸追蹤兩年以後,有2.14倍的風險使用傳統菸品。根據美國的研究,使用電子菸不但會增加菸品使用,還會增加酒精濫用及大麻等物質濫用。 (資料來源:【註1】)


    ■阻礙腦部發展 心臟病發機率倍增
    研究發現,電子菸與吸菸一樣會造成肺部發炎,使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倍增,並會阻礙內分泌系統和腦部發展,使思慮變得遲鈍,延緩青春期成長、抑制身高,故預防青少年接觸電子菸是相當重要的議題。(資料來源:【註2】)


    ■5/29-菸害防制法草案出爐 抽菸年齡改至20歲、全面禁賣類菸品
    國健署公布了《菸害防制法》的修正草案,將加熱菸和電子菸歸類為「類菸品」,需要全面禁止輸入、製造、販售,同時也將合法的吸菸最低年齡提高到20歲。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本次修法兩大重點,其一是跟進美國,將合法抽菸年齡提高至20歲;另外,首次將「類菸品」字樣入法,定義更有彈性,以便更全面禁止變化快速的電子菸、加熱菸品等新興菸品,力拚本會期過關。(資料來源:【註3】 )


    【Re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論壇發展計畫「新興菸品健康危害研議」
    ∎議題召集人:李志恒教授
    ∎吸菸是死亡與失能的重大危險因子,對健康影響甚鉅。但從1976年Russell提出 - "人因尼古丁而抽菸,但卻因焦油而死”,建議以減少香菸使用、從而減少其造成的傷害作為管理之道,導致以公共衛生為導向的”香菸減害(Tobacco harm reduction)”策略應運而生,惟迄今仍有許多爭議。

    在此前提下香菸衍生出兩類主要的新興菸品:電子菸(E-cigarettes or vaping)、及加熱菸(heat-not-burn)。新興菸品在減害的旗幟下已在世界的傳統菸品市場上攻城掠地,加上其外型酷炫及品味多元,容易得到年輕族群的認同。

    在此同時,新興菸品造成的危害時有所聞,並因添加大麻或新興影響精神物質(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NPS)而加重其危害。但是,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卻仍允許新興菸品的販售;反觀國內對新興菸品的分類、定位、及上市仍未達成共識。

    因此本計畫的目的,希望先以回顧、整理新興菸品的由來、訴求、成分、毒理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及世界各國的管理方式,然後由科學實證方式與傳統香菸做比較,並對政府的新興菸品管理做出建言。
    https://bit.ly/2zNrZip


    1. 來源
    ➤➤資料
    ∎【註1】: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健康電子報(2019年11月144期】-「電子煙與青少年」:
    https://bit.ly/3e05V2K
    ∎【註2】: 國民健康署- 健康九九網站-「電子煙無助於戒菸 錯誤迷思反而有礙健康(健康醫療網)」:https://bit.ly/3cZBzMK
    ∎【註3】:(udn.com 聯合新聞網)「菸害防制法草案出爐 抽菸年齡改至20歲、全面禁賣類菸品」:https://bit.ly/3dWTZyQ



    ➤➤照片
    ∎( 董氏基金會 菸害防制中心-華文戒菸網)電子煙構造圖:https://bit.ly/3d1Yy9Q
    ∎ 蘇一峰醫師「使用電子菸(E-cigarettes)真的安全嗎? 而背後的真相是如何呢?」:https://bit.ly/3dZA02C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電子菸 #戒菸 #國健署 #迷思 #有礙健康 #尼古丁 #多環芳香烴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重金屬 #成癮 #興奮劑 #中風 #菸害防制法草案


    立法委員: 蔡易餘 家己人 劉建國 何志偉 王郁揚 WHO FCTC 菸草減害專家 立法委員 江永昌 吳秉叡


    立法院 / 中華民國立法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疾病管制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無煙台灣基金會Foundation for a Smoke-Free Taiwan
    董氏基金會 菸害防制中心

  • 芳香烴定義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2-12 07:30:00
    有 161 人按讚


    【職業醫學】~ 製香過程的危害

    昨天看到 啾啾鞋 的新影片:
    【漫遊生產線】香的製造過程
    https://youtu.be/1qiUONIaPmk

    拍得真是好,超用心,和之前跟著老師去一間手工製香廠,進行職業病現場訪視的過程幾乎一樣。

    不過今天從另一個角度來切入,我們來看看過程中間可能的危害,順帶了解一下台灣製香的歷史:

    ※ 製香歷史:

    中國人製香歷史,起源於漢朝,相傳蜀漢諸葛孔明就是香的愛好者。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收載木香、甘松香等五十六種芳草類藥材;卷三十四木部木之一也收載了沉香、檀香等三十五種香木類藥材。草部芳草類並收載「線香」之品項。

    早期線香均由手工製作。民國73年後,半自動製香機出現,目前台灣已少見手工製香,純手工的製香廠已經非常少見。

    ※ 製香原料:

    先前台灣有針對全台灣3156 家(含零售商和製香廠)進行田野調查,並收集製成香品和所用之中藥材,探討常用線香製作之原料及使用中藥材之頻率,進行統計。

    {文獻出處:何玉鈴 等,中醫藥年報 第23 期 第5 冊;祭祀用線香使用中藥材之調查研究}
    https://bit.ly/2SO9DWd

    共有25種中藥材為常用來製香的原料:
    沉香、檀香、大黃、靈香草(陵香)、香排草(排草)、甘松、木香、甘草、米仔蘭花(花米)、丁香、肉桂、白芷、石耳(石茸)、八角茴香(大茴)、香加皮、小茴香、川芎、山奈、高良薑、細辛、辛夷(春花)、牡丹皮、當歸、安息香、楓香脂。

    ※ 製香製程:

    其實看影片可以更加了解,這兒補充影片中沒提到的:

    1. 樹皮黏粉:常用楠樹樹皮製成
    2. 香腳:常用桂竹的竹枝,因為韌性較佳

    ※ 可能危害:

    影片下方的留言區中,其實很多人都提到了,「整間製香廠,看起來煙霧瀰漫,製香師傅不戴口罩!沒問題嗎?」

    依據之前現場訪視時的資料,在製香過程中,使用手持式懸浮微粒偵測儀 (AEROCET 531),測定的結果主要為大粒徑的粉塵。(單位為mg/m^3)
    -----------------------------------
    PM 1 │ 0.001
    PM 2.5 │ 0.191
    PM 7 │ 5.732
    PM 10 │ 5.670
    TSP (總粉塵量) │ 5.859
    ----------------------------------

    從粉塵進入人體呼吸道的沈積作用來看,粒徑大於10μm之粉塵在人體呼吸系統,可能在鼻孔、上呼氣道時即被擋除,而無法深入肺部,而粒徑在5μm至10μm間之粉塵則主要沈積上呼氣道之粘液纖毛。而粒徑在7μm以下,已有部分可深入肺部之粉塵稱為「可呼吸性粉塵」。

    在1961年美國原子委員會(NEC)定義呼吸性粉塵在10μm以上為零,3.5μm以下百分之五十,2μm以下則百分之百沈積可在人體肺部。故就影響人體肺部健康而言,危害性最高者為可呼吸性粉塵。

    這也是為什麼,近年大家那麼怕PM2.5的原因之一。

    了解現場粉塵的性質後,就要整理危害風險了:

    1. 雖然使用的材料是純天然,但是中藥材本身就含有藥性,可能經由呼吸道黏膜吸收或直接食入,而對身體造成影響。

    2. 因為沒有配戴呼吸道防護具,雖然以大粒徑的粉塵為多,但製香師傅通常工作年資長,累積的暴露量仍不可忽視,可能會造成肺部慢性的傷害。

    ※ 建議:

    1. 改善現場通風,加強局部排氣

    之前訪視的時候,老闆有提到,通風太好,可能會把這些珍貴的中藥材都排到戶外去了,這樣增加許多成本;但是如果使用局部排氣,再回收集中的粉塵,或許可以減輕他對於設置排氣設備的疑慮。

    2. 配戴個人防護具

    訪視中,老闆覺得東西都自己經手的,純天然、無添加,吸進去反而對身體好,這個觀念也要好好和他溝通,畢竟也是藥,用不好就變成毒了。希望可以慢慢改變現場人員的觀念。

    ◎ 同場加映:(我知道已經寫太多,可是還是要寫!)

    A. 香的最大危害,其實是在「點燃」之後...

    主要會產生「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PAHs),為一級致癌物。

    焚燒後的高溫會使其化學結構發生裂解反應,釋放出丙烯、苯、甲苯、二甲苯。

    B. 為什麼人工合成材料的香,比較不好?

    便宜的香,可能會使用以下方法:
    → 以合成香精取代自然香料,增加香品氣味的芬芳持久
    → 加入「石灰」增加枝成形的美觀並達到節省用料的目的
    → 在香品原料中添加「硝粉」當助燃劑,促其燃燒完全
    → 為預防加入石灰導致易於熄火的現象,將竹枝浸泡硝水以助燃。
    → 使用更便宜的水性合成黏著劑代替。合成黏著劑是苯乙烯單體、各種丙烯酸酯單體製成。

    而石灰燃燒後產生的「氡輻射」、硝粉燃燒後產生的「硝基多環芬香烴」,都可能會致癌。合成黏著劑的化學結構發生裂解反應,會釋放出苯乙烯、丙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