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腎病飲食禁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腎病飲食禁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腎病飲食禁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腎病飲食禁忌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晚來個問題測驗~ 天氣好熱啊!你喝水喝得夠嗎?正常人飲水量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30cc,(心臟病腎臟病患者需限制),如果以70公斤計算那至少要喝2100ml。 解渴是喝開水還是飲料?你愛喝含糖飲料嗎?你會喝酒嗎?喜歡冰涼的啤酒嗎?你喜歡吃火鍋、帶(剝)殼的海鮮、內臟、精緻食物嗎?有沒有偶爾覺得腳的大...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0:00 最糟3個月就腎臟病變!腎臟醫:尿液出現2症狀快就醫 0:21 兒童尿液篩檢的重要性 2:16 尿液篩檢發現有問題該怎麼辦...

腎病飲食禁忌 在 啾尼爾?? PersonalTraine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4 04:53:42

今天我們要來分享左旋肉鹼 (L-carnitine)的問題! - 左旋肉鹼又稱L-肉鹼或音譯卡尼丁,是一種促使脂肪轉化為能量的類氨基酸,它是一種天然物質,大部分由動物原生質中產生,其主要的功能是運送脂肪進入粒腺體進行能量代謝,這就是為何左旋肉鹼是脂肪代謝及脂肪產生能量之必需品的原因。 其中左旋肉鹼可...

  • 腎病飲食禁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9 21:29:02
    有 49 人按讚

    今晚來個問題測驗~
    天氣好熱啊!你喝水喝得夠嗎?正常人飲水量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30cc,(心臟病腎臟病患者需限制),如果以70公斤計算那至少要喝2100ml。
    解渴是喝開水還是飲料?你愛喝含糖飲料嗎?你會喝酒嗎?喜歡冰涼的啤酒嗎?你喜歡吃火鍋、帶(剝)殼的海鮮、內臟、精緻食物嗎?有沒有偶爾覺得腳的大拇指或手指頭關節紅腫痛?你抽血驗過尿酸嗎?
    今天訪視一位新個案,阿公80多歲,中風臥床有鼻胃管,可以稍微應答但是沒辦法很清楚,護理師職業病掃描第一眼評估就看到個案右手肘如柳丁大小的痛風石,我問:很痛嗎?阿公點頭。女兒在旁邊「加強」說:少年愛喝酒,痛一輩子,沒辦法啦!吃藥會稍微改善,但是一直拉肚子(秋水仙素),手腳關節好一點結果換屁股痛(腹瀉),現在要人照顧,我也很累,看他痛捨不得,吃了藥,尿布一天換7.8次,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醫師也沒招了!

    好der~為了避免大家以後痛風纏身,請仔細注意每日飲水量,不要吃太好,不要吃太補,不要喝太多酒或含糖飲料,火鍋少喝湯底,海鮮選擇種類,帶殼的控制一下,內臟類偶爾就好不要貪口,維持理想體重。希望沒人因為痛風發作而受苦,真的很痛,沒騙你。

    —————以下轉貼網路文章—————

    一. 前言:
      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貴病」,因為此症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使他無法走路和騎馬領兵上陣。頗為有趣的一點是在歷史上,患上痛風曾一度被認為是一種社會嚮往的疾病,因為只有達官貴人,有權有勢的上流社會人士才有機會患上痛風(高尿酸飲食多數只有富人才負擔得起)。此外,亦有認為痛風的發作是可預防癱瘓和中風等更嚴重的疾病。
      痛風」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醫學典藉裡,因其疼痛來得快如一陣風,故由此命名。古代又稱「痛痹」,明朝虞摶所著醫學正傳云:「夫古之所謂痛痹者,即今之痛風也。諸方書又謂之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於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名之耳」。

    二. 介紹:
      痛風(Gout; 學名:metabolic arthritis)是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使尿酸累積而引起的疾病,屬於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女性一般在50歲之前不會發生痛風,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後會增加發作比率。由於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裡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趾關節(這種情況稱為podagra),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於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於下肢的關節。

    三. 流行病學:
      說起「痛風」,在早年被民眾視為是「富貴病」,主要是因為它最容易出現在常吃大魚大肉的貴族或有錢人身上,也就是說對一般的平民百姓而言,根本是一種終身不可能罹患的疾病,就台灣地區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很少有痛風的病例發生。
      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地區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經濟大幅起飛,民眾的生活水準自然改善不少,優裕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與毫無節制,使得昔日被稱「富貴病」、「帝王病」的痛風,有不斷增加、逐漸普遍化的趨勢。目前痛風在台灣地區已經不再是什麼稀奇的疾病,不但人數越來越多,發病年齡也越來越下降,據資料顯示最年輕的患者只有九歲,值得警惕;也因此現在痛風已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搖身一變為應酬族、酒仙、肥胖人士常見的健康問題。

    四. 引起的症狀病因: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風的主因。研究指出在男性身上,血尿酸濃度愈高者,出現痛風症狀的機會愈高,血尿酸濃度超過每公合9毫克者,4.9%會出現痛風。近年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痛風與飲酒(尤其是啤酒)、過量的肉類海產(尤其是內臟及帶殼海鮮)攝取有關,近來的研究指出高糖(如碳酸飲料及果糖)會導致痛風。另一方面,維生素C,咖啡和奶製品則可能對阻止痛風的發生有所幫助。
    酒精引發痛風的原因是因為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大量吸收水份,使血濃度加強,使得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症。一些食品經過代謝後,其中部分衍生物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並加重關節炎。此外,劇烈運動、肥胖及壓力亦會導致尿酸濃度上升,誘發痛風。

    五.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包括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腎臟病變和尿路結石。臨床上可分幾個階段如無症狀症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中間緩解期和慢性痛風。
    1.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是指血中尿酸濃度過高,但無臨床症狀。此種狀態以後易引起急性痛風或尿路結石,且尿酸值愈高者愈易引起,但少數人則可能終生無症狀。在門診常可見病人把一切的關節或軟組織症狀,歸咎於尿酸過高,事實上有不少病人其尿酸過高是屬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風:是因沉積的尿酸鹽被白血球吞噬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易侵犯中年男性和停經後的婦女,早期時下肢關節較易受侵犯(少數病人則可能先侵犯上肢的關節),且愈周邊的關節愈易受侵犯。發病初期以侵犯單一關節為主,多以在第一蹠趾間關節(腳的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以後則可能有數個關節受侵犯。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發熱及嚴重疼痛,此時任何輕微的碰觸都會使疼痛加劇。痛風大多侵犯大腳趾關節,其他如足背、踝、膝、腕關節都可能發生。
    關節炎常在夜間發生且症狀產生極為快速,病人常在睡夢中被痛醒。急性痛風可能由於外傷、酒精、藥物、外科手術或急性內科疾病而誘發。這種突然的發作在數天到數周後即消失,但一年會發生數次,不過也有時候幾年才發生一次。

    3. 中間緩解期:指二次急性痛風中間之無症狀期間,病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急性痛風發作之間隔時間差異頗大,可長達十餘年亦可短至數個月,但往後之無症狀期可能愈來愈短。

    4. 慢性痛風:痛風者未經適當治療可能會變成慢性痛風,此時病人除有慢性關節疼痛外,亦常有痛風石沉積於關節內或軟組織。由於關節受破壞和慢性發炎反應常導致關節變形。 患者的關節、耳輪、皮下組織甚至內臟器官,因為尿酸鹽的沉積形成粒狀或球狀的凸起,稱作痛風石。痛風石沉積在關節會造成痛風關節炎,導致關節變形。若沉積在腎臟亦會影響腎臟功能。

    5. 痛風性腎病變:尿酸鹽可能因沉積於腎臟而引起腎臟病變。痛風病人亦可能是因年齡增加、高血壓、尿路結石、腎盂炎等其他因素引起腎臟病變。

    6. 尿路結石:痛風病人常發生尿路結石,且其機會隨著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而增多。

    7. 其他相關疾病:痛風病人常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硬化和高脂血症。

    六. 結語:
      40歲以上者應定期健康檢查,接受血中尿酸值檢查,預防痛風。若患上高尿酸血症,除了在醫師指示下服用降尿酸藥物,將尿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外,亦必須從生活與飲食杜絕一切痛風的誘因。減少進食動物性的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內臟類、非素食的高湯,植物性的高嘌呤食物則不必擔心),也需避免飲用過量酒精飲料,尤其是啤酒是痛風患者的禁忌。以長期來說更有效的飲食是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的飲食(低飽和脂肪、低鈉、低升糖指數、低精緻糖、蛋白質不要過多或過少,腎功能損失已經到一定程度的患者鉀及磷也不能過多),這樣也容易維持理想體重,減少肥胖問題。切勿暴飲暴食(包括盡可能的經常飲水、不要到口渴才喝水、用少量多次的飲水來達到充足的飲水)、飢餓過度,運動不足及激烈運動也會增加痛風風險。
      若痛風已經發作,則須立即檢測尿酸濃度、腎功能、血壓血糖及接受治療,並開始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第一次痛風是要開始預防這些疾病的信號),以免引起心肌梗塞、腦栓塞和痛風性腎病等併發症。

    https://www.scmh.org.tw/dept/lab/show/Preview/page-137.html

  • 腎病飲食禁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3 09:28:47
    有 15 人按讚

    5 點避開藜麥禁忌和壞處 - Winnie Wong

    藜麥好處多、營養高,大人小孩也可吃,但或許你在不為意時已觸碰到藜麥的食用禁忌,甚至引起副作用如胃痛、胃賬、肚瀉,甚至便秘。腎病及胃腸患者、長期服藥、穀物過敏人士、懷孕中的女士適合吃藜麥嗎?原來想要避開藜麥壞處和禁忌,你更要知以下烹調、吃用藜麥的小訣竅:究竟一天吃多少藜麥最好?藜麥和水比例是多少?藜麥煮幾耐?欲避關藜麥壞處和禁忌,請記底以下 5 點。

    為何吃藜麥飯可助減肥?

    藜麥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少分量的藜麥就可以帶來飽足感。藜麥的蛋白質含量,直逼蛋、豆及魚,代替白飯適合不過。此外,藜麥亦可抑制碳水化合物和卡路里的攝取。樂壇天后 Beyoncé 便是成功以藜麥減肥的人辦。誕下女兒後,她靠吃藜麥瘦身,在短短 3 個月間減去了 26 公斤。

    藜麥禁忌

    雖然藜麥好處如此多,但過量食用都會帶來壞處。藜麥蘊含豐富的膳食纖維量,當消化能力弱、常有胃氣或是容易便秘的人吃用藜麥時,便較容易引起副作用如腸胃不適、胃痛、胃氣賬、肚瀉或便秘。

    1. 藜麥一天吃多少?

    對一般人來說,一天藜麥吃 100-150 克左右,即成年人兩個拳頭便足夠。但對於糖尿病、心胸血管疾病、癡肥患者,他們需要完全以低升糖值的藜麥來取替白米,才可發揮到最大功效,因此每天吃用藜麥的份量可再增加。

    「藜麥一天吃多少」這個問題,答案其實亦因人而異,一方面要考慮自己的體質,另一方面是飲食習慣。最簡單的測試方法,是不要一下子完全用藜麥取白飯,可以先份量各半,或是將熟藜麥添加到各種菜式中如沙律,再循序漸進地將增加分量,及加入每日三餐中。記住突然加減分量,也有可能引起腸道不適。

    2. 藜麥和水比例?藜麥煮幾耐?

    煮藜麥飯的藜麥、水的比例約為 1:2, 比方說 1 杯藜麥、2 杯水,煮前可先浸泡 30 分左右,用手反複搓洗 2-3 分可減短浸泡時間。藜麥滾起煮 10-15 分鍾即可吃用。可因應個人喜好的軟硬度來調節藜麥的浸泡、煲煮時間。可一次過煮較多份量的藜麥,存放於雪櫃分幾次吃用。

    藜麥有時附帶一絲苦澀味,這是由於藜麥表面的「皂角苷」所致,若想把這味道徹底清除,清洗前要要預先浸過夜。而這亦是藜麥和白米要分開煮的原因。1 比 3 的藜麥白飯比例最容易受普羅大眾歡迎。

    3. 藜麥要與細糧搭配得宜

    吃用藜麥前,多加留意粗糧和細糧的搭配,還要搭配營養豐富多元的食物:如高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大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穀類、堅果,又或高礦物質的蛋、菠菜、牛奶、奶類製品,透過均衡膳食幫助吸收營養。

    4. 吃藜麥後要多喝水

    藜麥中含大量纖維素,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確保腸道正常運作。

    5. 紅、白、黑三色藜麥的分別

    藜麥可以顏色來分類:白、紅、黑。白藜麥亦即黃藜麥,最常見,質感最軟,屬性最溫和,常被取代白米;紅藜麥則介於兩者之間,較白藜麥有嚼勁,煮熟後能保持顆粒外型,故多用來做冷盤、沙拉;黑藜麥營養價值最高,但口感偏硬。建議購買混合 3 色的藜麥,煮熟後口感較適中,不會過軟或過硬而引致消化不良。

    藜麥哪裡買?

    在一般超級市場便能買到藜麥,而藜麥的網購選擇就更加多了,主要產地為南美洲的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爾。

    為何胃腸患者不宜吃藜麥?

    對於胃腸受損、有炎癥的人士來說,吃用藜麥可能會帶來壞處。在白、紅、黑 3 種藜麥中,紅藜麥與黑藜麥的籽粒外膜較硬,一般人吃來覺得很有嚼勁,但對於患胃腸道疾病、胃潰瘍的人士來說,會帶來消化上的負擔,造成胃痛問題。比較之下,白藜麥的籽粒最軟,性質亦較溫和,對胃部的負擔相對少。

    為甚麼腎病患者不宜吃藜麥?

    以鉀含量的多少來順序:藜麥、黑麥、大麥、燕麥、小麥、白米;藜麥最高,白米最低。而其中紅藜麥的鉀含量尤其高,是燕麥的 12 倍。吃用高鉀的藜麥,對於一般健康的人不會構成問題,但若換成腎臟功能不好的人士,他們的身體較難排出多餘的鉀,經常吃用藜麥或有可能導致高血鉀症,建議食用前先請教醫生或營養師。

    為何長期服藥人士不宜吃藜麥?

    藜麥是眾多常見的粗糧之一,含大量纖維素,吃用過多會影響消化和吸收,可導致腸道阻塞、脫水等急性症狀。另外,纖維素還具有干擾藥物吸收的作用,並有降低某些降血脂藥和抗精神病藥的藥效。

    懷孕及受乳中女士可否吃藜麥?

    暫時沒有研究指出,懷孕及授受乳中的女士是 100% 安全吃用藜麥。為了個人安全起見,避免過量吃用,適否而止便是。

    穀物過敏人士可否吃藜麥?

    藜麥是一種植物,它的種子跟其他穀物的種子一樣如小麥被吃用,但事實上藜麥並不是真正的穀物,又比一般穀物含更高的蛋白質,而不含麵筋。儘管如此兩者並不同,穀物過敏的人士吃用藜麥前,應先向家庭醫生或營養師咨詢。

    原文:Harper's Bazaar

    #飲食 #健康

  • 腎病飲食禁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3 15:05:03
    有 2 人按讚

    『廚房裡找解藥,防疫由『吃』開始
    今天繼續來介紹好食材~
    記得以前上課學生們總問?
    為什麼我的煲湯的食材千奇百怪?
    其實並不是,而是國情不同,用的食材習慣不一樣。

    就好像這幾年
    大家開始認識的無花果
    很多人都以為就是那個蜜餞
    其實不是的 蜜餞是經過再蜜製過的
    我覺得營價值保留的限度的

    但煲湯多用生曬而成無花果
    話說可以潤燥通便,老一輩的人更說可以幫助泌乳 通乳
    但我喜歡它煲出來的湯色,奶白奶白的,而且煲出來的濃郁香氣….
    視覺嗅覺味覺都獲得很棒的療癒,所以無花果又稱奶漿果 相信是由此而來!

    無花果是我非常愛用的煲湯食材
    每次分量大約8-10顆
    接下來就來看看無花果倒底有甚麼益處....
    無花果原產於地中海沿帶,栽培歷史已超過五千多年,因外觀不見花只見果,故名無花果。而以長壽聞名的日本人稱無花果為「不老長壽水果」新鮮的無花果營養價值極高,有大量膳食纖維以及豐富抗老物質,如花青素、維生素C、E、檸檬酸、礦物質等,這些營養素都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在古希臘甚至有「生命之果」的美稱,是奧運運動員訓練時必吃的水果!
    無花果既是鮮食果品又是一種中藥材。無花果當中含大量的醣類、維生素以及胺基酸、蘋果酸、檸檬酸、水解酶,還有豐富的礦物質硒、膳食纖維等,具有抗發炎、消水腫、促進消化、抗癌、降血壓及降血糖、潤腸通便等功效。
    《本草綱目》中記載:「無花果味甘平,無毒,治五痔、利咽喉、消腫痛、解瘡毒」,而《醫林纂要》則記載:「益肺,通乳」。無花果除了鮮食,還可以燉雞湯、煮粥,是防病抗老的最佳食療水果。
    無花果小檔案
    • 適宜人群:癌症、高血壓、便秘
    • 不適宜人群:洗腎或腎臟病患者
    • 學名:Ficus carica L.
    • 別名:映日果、奶漿果、蜜果
    • 原產地:地中海沿岸
    • 盛產期:5〜12月

    無花果營養成分大盤點
    無花果營養主要含蛋白質分解酶、天門冬胺酸、β-胡蘿蔔素、硒
    無花果當中的蛋白質分解酶能協助消化,天門冬胺酸則能協助消除疲勞,增進免疫力,β-胡蘿蔔素和硒都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的功效。
    無花果其他營養成分
    無花果尚含醣類、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花青素、蘋果酸、檸檬酸及礦物質鈣、鎂、磷等。
    無花果選購方法:
    挑選柔軟、豐滿且有牢固果柄的個體,避免潮溼、撞傷、發霉或有酸味的過熟無花果。
    無花果保存方法:
    鮮果用白報紙將其包裹好,避免水分散失,可置於冰箱中冷藏1〜2天。另外,乾燥的無花果則應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發霉。
    【無花果其他推薦吃法】
    新鮮無花果水分豐富,帶皮直接吃,口感像水蜜桃般細緻香甜!搭優格一起吃,酸酸甜甜最對味!用白報紙包好可以冷藏4到7天,防止水分流失;沒有吃完也可以冷凍保存,會像枝仔冰一樣喔!
    【無花果如何判斷成熟與否】
    無花果越成熟越柔軟香甜,可以觀察底部裂果的狀況來判斷成熟程度,裂口越大代表越成熟,挑選時要找果實豐滿、果柄牢固的無花果最好吃!
    【無花果飲食禁忌】
    還沒成熟的無花果可能傷胃,洗腎、腎病患者謹慎食用,務必先諮詢醫師!

    防疫保健優食養選購專區 https://forms.gle/oXT4yFDk67F8H5JY6

    #防疫 #疫情 #養生 #養身 #健康 #分享 #煲湯 #料理 #幸福
    今天你幸福了嗎~
    想要更幸福記得來加入媽咪的社團,不能說的秘密都在這私密分享喔~
    【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mamimastersoup/

    若有不想公開的悄悄話
    歡迎加媽咪的@line 悄悄說喔~
    https://lin.ee/zUUGuXz

  • 腎病飲食禁忌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15 19:00:05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0:00 最糟3個月就腎臟病變!腎臟醫:尿液出現2症狀快就醫

    0:21 兒童尿液篩檢的重要性

    2:16 尿液篩檢發現有問題該怎麼辦? 

    3:41 小兒腎臟病造成的狀況?

    5:52 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狀況?

    【相關影片】

    夜尿頻繁未必膀胱問題,腎臟科醫師教你找原因!︱ 譚敦慈 X 余美靜
    https://youtu.be/Bq317D_Tkig

    兒時泌尿道常感染,成人慢性腎病率增3成!腎臟科醫師揪這一杯危害大︱ 譚敦慈 X 余美靜
    https://youtu.be/6499WhJuVAc

    【相關文章】

    更年期後泌尿道更容易感染!預防尿道炎必知的8件小事
    https://www.edh.tw/article/21931

    泌尿道感染多是大腸桿菌惹禍!4禁忌飲食千萬別吃!
    https://www.edh.tw/article/16016

    #譚敦慈 #余美靜 #腎臟病

  • 腎病飲食禁忌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29 19:00:03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0:00 兒時泌尿道常感染,成人慢性腎病率增3成!腎臟科醫師揪這一杯危害大

    0:24 Q1 兒童泌尿道會感染嗎?

    1:02 Q2 如何發現兒童泌尿道感染?

    2:48 Q3 兒童與成人感染差異?

    3:49 Q4 如何發現感染及預防治療法

    6:57 兒童泌尿道感染注意事項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9月號《腦排毒:抗失智防中風》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l-eaoih

    【相關影片】

    夜尿頻繁未必膀胱問題,腎臟科醫師教你找原因!︱ 譚敦慈 X 余美靜
    https://youtu.be/Bq317D_Tkig

    一天排尿幾次是正常?頻尿、膀胱過動5大危機別只當發炎︱鄒頡龍 泌尿科醫師
    https://youtu.be/6-PVQ6McamE

    【相關文章】

    更年期後泌尿道更容易感染!預防尿道炎必知的8件小事
    https://www.edh.tw/article/21931

    泌尿道感染多是大腸桿菌惹禍!4禁忌飲食千萬別吃!
    https://www.edh.tw/article/16016

    #譚敦慈 #余美靜 #泌尿道感染

  • 腎病飲食禁忌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3-19 12:38:31

    根據2013年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 %;根據統計,台灣人肥胖原因前兩名分別為:愛吃肉及不愛動,導致台灣成為「亞洲最胖國」!肥胖對於健康有很大的威脅,甚至是許多癌症的源頭。該如何維持適當體重?飲食上又該怎麼調整呢?就讓吳鴻誠醫師告訴你。

    肥胖與癌症密切相關

    吳鴻誠醫師指出,肥胖整體而言與癌症其實是密切相關的,肥胖可能引起代謝症候群,包括三高在內,都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使身體產生很多自由基,而自由基就與癌症息息相關。「若能適時地控制肥胖,就能降低癌症發生率。」

    許多癌症都與肥胖相關,吳鴻誠醫師指出,包括乳癌、卵巢癌、肝癌、胰臟癌等都與肥胖相關。在他碰過的臨床案例上,較胖的女性罹患卵巢癌、乳癌的機率較高;對於男性而言,則是大腸癌、肝癌等腸胃道相關腫瘤都有影響。臨床上也有許多肝癌患者並沒有罹患肝炎,但因喝酒導致肥胖、引發脂肪肝,而根據研究證實,脂肪肝與肝癌有關。

    吳醫師的飲食原則

    1、不吃宵夜:醫師分享,自己晚餐後幾乎就不再進食,沒有宵夜的習慣,整天下來熱量控制得很嚴謹。
    2、吃七分飽:吃過飽熱量一定會高,而當你熱量過剩就會肥胖。
    3、紅肉少吃:多以魚蝦、白肉替代,但分量也較少,多以米飯、蔬果為主。
    4、吃大量蔬果

    餐間餓了吃水果

    減重過程中難免會有還不到正餐時間,卻感到飢餓的時候,此時怎麼吃往往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吳鴻誠醫師提及,若是每次敢到餓的時候,都選擇吃餅乾、糖果等食品,減重計畫就容易失敗,「因為三塊餅乾可能就超過100大卡。」

    他建議,可以準備小份且糖分較低的「水果」,像是芭樂、柳丁或番茄等,在餐間可能會餓的時候適當補充。相較餅乾而言,對身體有更多的好處,又不會增加太多熱量吸收。

    吃水果的好處
    1、改善心情
    2、預防癌症
    3、有助消化排便

    【相關影片】

    防癌抗發炎大功臣!維生素D如何補充?【健康連線/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OFFwaKC_dEU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早安健康x名醫的餐桌】
    https://youtu.be/zZCasRtoTzU

    百香果,防癌解便秘,3招挑選2禁忌必知。
    https://youtu.be/4CBeeDkMUY0

    【相關文章】

    慢性發炎20個警訊!營養師:飲食8要點幫身體滅火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666

    遠離慢性發炎就是在防癌!營養師3張圖傳授抗發炎怎麼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96

    名醫的餐桌!遠離高血糖、腎病、癌症、骨鬆、脂肪肝、失智,名醫身體力行的飲食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634

    #吳鴻誠 #癌症 #飲食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