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期來到後期
回顧這整個孕期,只能說當你不再是自己一個人之後,所有事情的第一順位絕對都是先替👶🏻著想
-
我本身就是一個很容易窮緊張的人
所以我歸納了一下整個孕期在個階段擔心的所有事😓
只能說媽媽真的好辛苦~~~
/
當從驗到兩條線的那一刻起
首先擔心他的著床位置是否正確,深怕是子宮外孕
之後...
🤍💕
孕期來到後期
回顧這整個孕期,只能說當你不再是自己一個人之後,所有事情的第一順位絕對都是先替👶🏻著想
-
我本身就是一個很容易窮緊張的人
所以我歸納了一下整個孕期在個階段擔心的所有事😓
只能說媽媽真的好辛苦~~~
/
當從驗到兩條線的那一刻起
首先擔心他的著床位置是否正確,深怕是子宮外孕
之後就是耐心等到聽到心臟撲通撲通的那一刻,有些寶寶會提早在5週聽到,我大約是在7週左右才聽到(不過到8-10週聽到的也大有人在)
接著初期的不穩定出血、嘔吐,每天都擔心這個小小的胚胎到底有沒有乖乖長大
然後到12週開始一連串自費檢查,我做了「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檢測」「X染色體脆這種症檢測」「子癲前症風險評估檢測」「早期唐氏症NT頸部透明帶」
前兩項是終身的那種,驗過一次沒問題之後再度懷孕就不用再驗了
以上完全是沒聽過的名詞而且每個聽起來都很可怕😱
驗完等報告的那些日子也是戰戰兢兢,護士說有問題會打電話告知
還記得某次接到03開頭的電話我真的快哭出來,在還沒接起電話的那一刻真的內心跑了好多好多的想法😭
最後好險只是推銷😑
接著在20週產檢時醫生跟我說你的胎盤好像比較低唷!不過還是有機會會上提
就因為醫生的一句話我又開始擔心了,查了很多胎盤前置的相關文章,然後會比較容易早產、流產之類的😖不過隔一週做高層次時有請醫生特別幫我量,胎盤過低是距離子宮頸小於4公分,我距離8公分所以沒問題,子宮頸長度也在正常範圍內~
到了21週做了高層次檢查,真是既期待又緊張的一個項目,我特別去禾馨做,期待的是可以清楚的看到👶🏻的臉兒,緊張的是萬一有什麼缺陷怎麼辦
一路花3小時才完成,當醫生一項一項說ok心中的大石才漸漸放下
再來是近期喝糖水大關卡,在某次驗尿時發現有尿糖+的問題,從此之後我的飲食整個大幅改變,由於家族有糖尿病史+玄美懷我的時候也有相同狀況,所以我拼了命忍住忌口
以往我非常非常愛喝飲料,為了👶🏻我每天與無糖豆漿、分解茶為伍,真的很想吃甜的時候就從水果中攝取,我還不敢吃太甜的水果,儘量是芭樂番茄等,唯一吃比較甜的原型食物是地瓜,但每天的份量都抓在一個手掌大小,飯麵這種精緻澱粉則是能少吃就少吃
可能也是因為過去這一個月的魔鬼訓練才讓我體重稍微沒有飆漲太多
就在28週那次產檢醫生跟我提到目前胎位不正,不過因為週數還小還有機會轉正,醫生問我想自然產的趴數有幾成,我說8成!因此醫生叫我每天早晚花5-10分鐘做「膝胸臥式矯正胎位」
所以這幾天我比平常早起10分鐘6點鐘就起來做這個姿勢,有做過的人應該知道這個姿勢真的很累🤣
有時真的很想多睡那五分鐘但現在早起只為了胎位能快快轉正
/
我是一個如果知道有什麼可能風險我就會盡全力去避免,花再多時間跟努力我都願意,只希望👶🏻健康平安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未來在各個階段我可能會一直擔心下去,既然有了👶🏻他就是一個再也切割不開的牽絆,不管他長到多大他永遠都是我的小孩🥺🥺
而我也會盡力當一個好媽媽,跟著你學習,陪著你長大🤍👶🏻
-
#竹妊娠日記 #27w2d #竹27w
胚胎萎縮又長大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書發行後參加許多對談節目,從處女膜該正名成陰道冠、月經可以喝冰水,聊到為何不生小孩的產科醫師這麼熱衷推廣孕婦運動。回過頭來整理內容突然發現到,只有關於流產的文章主題,沒有被大家挑出來作為討論話題。我猜想這可能是怕「觸霉頭」或大家不知如何開口切入這尷尬的話題,轉念一想:何不我自己主動出擊呢!
因此就催生了這場與淑婷的對談:「關於流產,我們好想陪妳說的事」
首先我們討論若自己流產,希望怎樣被關心。
我坦言以我故作堅強不喜歡示弱的個性,就算傷心我也只會和先生訴苦,不太會告訴其他人。因為我一想到還得反過來安撫親友、告訴他們我一切很好沒問題,就覺得壓力好大又尷尬。
淑婷則是希望好朋友們能給她一個深深的擁抱,她也特別強調最不喜歡別人用一句「快點把寶寶生回來就沒事,就會放下了」來安慰,因為每次的懷孕經驗都是獨一無二,沒有哪次是該被遺忘,且未必每個人都能那麼快準備好下一次懷孕。更何況有可能這次懷孕是非預期,這樣催生式的安慰用語往往會適得其反,給女人更大的壓力與包袱。
**流產時,該稱「寶寶」還是「胚胎」?
對談中,也有網友留言表示,不喜歡稱流產的胚胎為「寶寶」,因為這會讓她聯想到嬰兒臉龐,加深失去的傷痛感。相反的,也有人覺得講胚胎、流產物、妊娠組織會感到不舒服,彷彿這一切都沒什麼,不值一提。
光是如此細微的用字遣詞,都可能影響到大家的感受,可見每個人面對流產所需要的情緒支持也不盡相同。我們確實很難要求旁人都能具備同理心、懂得察言觀色,但至少我們可以利用知識堅定自己的內心,當角色互換時可以換位思考,給予具有科學證據的安慰:好比流產不是你的錯、機率很高你不孤單、大部分是一開始的胚胎就不正常。而不是沿襲戲劇的八股情節或鄉野傳聞,問一句「是不是沒休息好才會這樣?」、「可能吃錯了什麼?下次小心點!」這根本不是安慰,而是二次傷害。
回歸醫療專業,我在門診時,若懷孕未滿8週的流產或胚胎萎縮大小仍停在6-7週,胚囊內只有卵黃囊,甚至是空的。我就會會以「胚胎」不健康來解釋狀況。因為根據定義懷孕未滿8週確實稱不上胎兒。
相反的,如果是超過8週心跳忽然停止,我則慣用「小朋友」沒有長大,心跳停止了來說明。
*懷孕前就開始認識流產 才可能平常心去面對
只可惜現階段的高、國中課綱相當缺乏懷孕知識,媽媽手冊也隻字未提流產的機率原因,為了怕引發媽媽焦慮,醫護人員也不大會在前面幾次產檢就特別強調流產這件事,以至於大眾對流產的知識相當淺薄甚至多半都是錯誤的。
因此淑婷建議,生產教育包含懷孕、流產的機率和風險應早點開始比較好,從初經教育開始延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好比,在解釋經血是什麼時,就可提到精卵結合可能會懷孕,但也很可能流產,懷孕變數本來就很多,並非毫無風險。
大家也紛紛留言同意過去國、高中的健康教育實在太隨便,過度放大墮胎的可怕,留下的不是知識而是恐懼。
這也讓我想到最近台北市為了性別平權,在國中廣發衛生棉。雖說立意良善,但比起買衛生棉的錢,我相信孩子們更缺乏的應該是能包含月經、生育、避孕及流產的完整性教育。
最後我要分享當晚我很認同的幾句網友留言給大家:「流產是懷孕的自然過程之一,也是女性生命歷程的之一。」、「懷孕沒有成功跟失敗,沒有成功跟失敗就不會檢討原因。那麼或許社會就能停止對流產咎責,當事人才有機會從那個渾沌孤立的框架徹底被解放!」
胚胎萎縮又長大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淺談懷孕胚胎學】作者:楊濬光醫師
「醫生,我的寶寶會動了嗎?聽得到我講話了嗎?」媽媽最常問我的問題。
「醫生,寶寶會尿尿嗎?會大便嗎?」好可愛的問題,媽媽都很好奇。
「醫生,寶寶現在在長什麼?手腳長出來了嗎?」彷彿一長出手腳,媽媽就開始想像被拳打腳踢的感覺了!
「醫生,我要吃什麼,會讓寶寶更聰明更健康?」會讓寶寶聰明健康的食物,媽媽捏著鼻子都會吞下去。
(以下正文開始)
恭喜妳懷孕了!想像著肚子裡的一顆受精卵,分裂成兩顆細胞;三個星期後,噗通噗通的出現心跳了!接著,再慢慢的長出手和腳,然後手指與腳趾!寶寶在子宮內的小宇宙長大,讚頌生命的奇妙!
胚胎學(embryology)在醫學院的課程只占一學分,而且當年與解剖學(八學分)、生理學(六學分)、組織學(四學分)排在同一個學期上課。我和大多數的醫學生一樣,實在沒有太多時間關照它,總是到考試前一天才囫圇吞棗,但求過關。直到我當了婦產科醫生,才赫然發現,胚胎學是多麼重要的一門學問!
還有什麼比研究從一顆「受精卵」變成一個「人」的過程更有意思呢?這就是胚胎學。在一分為二,二分為四的分裂過程中,有的細胞有了跳動的功能,於是就變成心臟的肌肉;有的細胞賦予裝載養氣的功能,於是就變成了紅血球;有的細胞特化成可以感光,就像照相的底片一樣,於是就組成了視網膜。發育的過程,有些部位的細胞不斷的增加,就像我們的四肢一樣不斷的變長;有些細胞則會自動死亡,才會讓原本連在一起的指頭,因為指間的細胞死去,分出了五隻手指頭。胚胎發育真是個既精密又複雜的過程啊!
就因如此的精密複雜,所以才會常常出錯。
「常常出錯?別開玩笑了!」出錯還得了,心肌跳動功能不好、血球攜氧量降低、視網膜沒辦法感光、四肢長短不一、手指少或多……這還像話嗎?還有辦法長大嗎?
「因為胚胎發育如此的精密複雜,所以才會常常出錯」這句話,也是我用來安慰曾有小產、胚胎萎縮、寶寶沒心跳的媽媽。多數出錯的胚胎,都會選擇自然流產的方式來結束,而這樣的比例竟然高達20%,也就是說每五次的懷孕,就會有一次發育失敗。
就算通過自然流產這一關,也不代表發育一定沒有問題。唇顎裂、心臟破洞、水腦、脊柱裂等等這些「比較輕微」的問題,也都是胚胎發育上的缺陷。「懷孕別亂吃藥」、「不能照X光」、「要補充葉酸,預防神經管缺損」這些老生常談,其實就是都會影響到胚胎的發育。
上圖是胚胎學中,對孕婦最重要的一張圖表。表上方的數字代表周數,與一般孕期不同的是,胚胎學的周數是以受孕日為第一天,而非我們常提的最後一次月經,所以,發育完成的周數是38周而不是40周。
表中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三個時期:胚胎早期(受孕1~2周)、胚胎期(受孕3~8周),以及胎兒期(受孕9~38周)。顯而易見,絕大多數器官發育的關鍵期,都是在受孕3~8周當中。所以,在這段期間別亂吃藥、別亂照X光,好好補充葉酸,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其他兩個時期,在懷孕的中、後期,藥物、輻射線或環境因子,因為器官發育都已經完成,只是從小器官變成大器官而已,所以影響相對就小很多了。
至於剛受孕的1~2周左右,是比較特別的時期。由於這段時間,細胞會直接受到影響,所以若真造成傷害,常常就會嚴重到流產。反過來說,若胚胎健在,應該就表示沒有受到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全有全無時期」(all or none period)。這個概念很重要,因為很多的孕婦,都是在這段還不確定懷孕的時期服用藥物或是照X光,其實反而不需要那麼擔心寶寶健不健康的。
胚胎學真的很奧妙,多一點知識,就會少一點擔憂。
胚胎萎縮又長大 在 黃建榮醫師(黃建榮婦產科診所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Taipei IVF)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位好朋友卵巢功能不錯,在試管療程時得到了16顆的胚胎,但是在打排卵針的過程中雌激素高到一萬多,黃體素也高起來,這顯示她目前的著床環境不適合植入胚胎,我們就先把胚胎冷凍,待下個週期在做解凍植入。
第一次的解凍植入雖然有成功懷孕,但到寶寶八週的時後就萎縮了,休息個幾個月後,她們在把剩下的胚胎解凍再一次植入,很高興的,這次成功的懷孕寶寶也順利長大了。
在過年時,家裡桌上常常會準備金幣巧克力,除了好看之外也是代表財運好運旺旺來,這位好朋友很開心可以在過年前帶著寶寶畢業,所以她將每一塊閃閃發光的金幣巧克力包裝起來,祝福大家財運好”孕”旺旺來。
謝謝她的用心,祝福她孕產期一切順利。
====內文如下===
To 黃醫師和護理人員們
結婚五年多,中醫西醫、求神卜卦都已嘗試過,等待懷孕的過程漫長又艱辛。
曾經在外院做過人工沒有成功,在長輩介紹下來到診所進行療程,第一次取卵成功配對16個胚胎,可惜第一次療程胚胎在8週多自然萎縮,當時與先生感無助與失望,覺得這段求子之路越來越遠了……但是黃醫師還很溫柔的鼓勵我們,讓我更有勇氣繼續努力等待我的寶寶,第二次療程心情讓自己放鬆許多,當在超音波畫面,看到期盼已久的小心跳、小手小腳時,內心激動覺得一切努力與堅持都值得了,謝謝寶寶選擇我當你/妳的父母,讓我重新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希望正在努力的夫妻心想事成,祝福大家好孕連連好事成雙!
L&C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