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下週業務評核要用的資料了,心情很平靜,畢竟今年是我第三年承辦救護業務,也是EMTP結訓後第一年,整體成果蠻豐碩的。
108年2月,確定系統上資格更新之後開始執行TP勤務,月初就連兩件OHCA給藥,一件外科OHCA,一件送醫途中目擊OHCA,經急救後到院前回復自主循環,患者七天後從加護病房出院...
整理完下週業務評核要用的資料了,心情很平靜,畢竟今年是我第三年承辦救護業務,也是EMTP結訓後第一年,整體成果蠻豐碩的。
108年2月,確定系統上資格更新之後開始執行TP勤務,月初就連兩件OHCA給藥,一件外科OHCA,一件送醫途中目擊OHCA,經急救後到院前回復自主循環,患者七天後從加護病房出院、回復自主生活,現在偶爾還會經過我們分隊門口。這是杉林分隊廿年來第一位CPC1出院的個案,當時獲得家屬及媒體報導的肯定(https://udn.com/news/story/7320/3662127)
108年5月,轄內民眾疑似有機磷中毒,正確判斷並後送至適當之急救責任醫院,民眾康復出院後至分隊致謝獲得媒體報導(https://m.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784750)。本案經分隊提報上半年度緊急救護案例教材獲選,並於本局緊急救護研討會報告後函發各分隊。
108年6月,老家在杉林區的高雄市民張世明先生,感念消防局杉林分隊於二月及三月間,兩次協助重病老父親就醫,大讚分隊救護人員專業的評估及處置,於是投身義消顧問的行列,以行動表示對杉林分隊的肯定與感謝,獲得媒體報導(http://www.tssdnews.com.tw/?FID=64&CID=454472&fbclid=IwAR27op1MUTTruvmOi-OE4qCbRM0x7tMM9m9zLvpLpyRLHqt2JdszbeHDE0U ) 至今仍時常受到張顧問的照顧,相當感謝。
108年9月,本分隊在本局救護技術情境測驗獲得大隊第一名的佳績,同時我協助輔導的分隊分別囊括第二至四名。
108年10月,民眾遭蜂螫至分隊求救,經檢視發現有過敏性休克之情形,立即依照本局預立醫療醫囑給予肌肉注射腎上腺素,到院前患者呼吸喘症狀改善,事後患者親自至分隊致謝,並獲媒體報導(https://udn.com/news/story/7320/4082541?fbclid=IwAR0YNWCP2IblJpioWhqZVdWpKvvng64AGhTVATmRihEOfY7YI7QP-evJ97Q)
108年12月,出勤轄內危急個案急病救護,家屬對現場的判斷、病情解釋、後送等緊急救護處置相當感謝,遂向1999通報出勤同仁優良事蹟獲得表揚。
除了這些之外,分隊今年EMT2依救護需求執行靜脈注射案件數又破新高;在11月時同仁到院前使用EKG成功發現患者有ST段上升的心肌梗塞,後送至適當急救責任醫院成功進行心導管手術,簽報敘獎,與有榮焉。
除了第一線救護勤務外,也參加了緊急救護師資團,參與了役政署EMT1、特考班EMT2的教學,最快樂的莫過於是今年舉辦的高雄市第三期EMTP訓練,認識了一群對救護充滿想像和熱情的學長學姐同仁們,從上課時呆若木雞,到後期反而是我準備的東西已經不夠大家用了,能陪伴大家有這樣的成長真的很感恩也很榮幸。明天的學科考試和下週的術科考試一定沒問題的!
今年意外的上了研究所,開啟了半調子的學術旅途;審核了一年的DA-CPR審核到最近新成立的OHCA品管小組,認識了好多厲害的教官們,真的是收穫很滿的一年,但真的很!累!!!套句學長說的話,這樣的成果已經在浪頭上了,未來如何表現暫且隨緣。
洋洋灑灑打了一整篇,最後做個結論:明年生日絕對值得要買個包和Apple watch犒賞自己一下😂希望自己永遠和照片裡稚嫩的茂軒一樣,永保初衷、莫忘中出。
#emt #emtp #ems #paramedic #taiwanfirefighters #firefighter #消防員
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分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疾病知多D】哥倫布帶來了新大陸,同時帶來了……?
〈哥倫布的手信 = ???〉
據說哥倫布帶來了新大陸,同時帶來了……
梅毒(Syphilis)。
梅毒主要源自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這種螺旋體(Spirochete)。
梅毒主要是透過性接觸傳播的。
梅毒一般可以分為四期,分別是第1期(Primary Syphilis)、第2期(Secondary Syphilis)、潛伏期(Latent Syphilis)、第3期(Tertiary Syphilis)。
一、第1期
當梅毒螺旋體進入人體後,便可能會誘發下疳(Chancre),然後一般會自動消失。
二、第2期
患者往往可能會誘發皮疹(Rash)、黏膜斑(Mucous Patch)、淋巴腺病(Lymphadenopathy),雖然一般會自動消失,不過可能會復發。
三、潛伏期
然後梅毒螺旋體便可能會潛伏在人體裡,患者往往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四、第3期
當梅毒螺旋體再次冒出來發病的時候,患者的皮膚、內臟往往可能會誘發梅毒腫(Gumma)。
值得一提,不論是哪一期,梅毒螺旋體隨時都可能會進擊中樞神經系統,便可能會誘發神經梅毒(Neurosyphilus),從而可能會導致麻痺性痴呆(General Paresis)、脊髓癆(Tabes Dorsalis)。
在用藥上,主要是Penicillin G、Benzathine Penicillin G兩種。
其中Benzathine Penicillin G主要是Penicillin G搭配Benzathine Tetrahydrate組合而成的。
至於Benzathine Penicillin G進入人體後,便會進行水解(Hydrolysis)並慢慢釋放Penicillin G出來,如同緩釋片(Sustained Release)、控釋片(Controlled Release)一樣,讓Penicillin G能夠維持一個較穩定的低水平。
所以Benzathine Penicillin G其實只不過是Penicillin G的緩釋版、控釋版而已。
相較而言,Benzathine Penicillin G的血藥濃度較低,時效較長,用藥次數自然較少(每星期一次 vs 每天一次),一般較適合用來KO梅毒螺旋體。
為什麼?
因為梅毒螺旋體其實對Penicillin G非常敏感,只消一丁點兒的Penicillin G便能夠輕鬆KO這種螺旋體。
不過梅毒螺旋體的繁殖速度一般較慢,所以往往可能需要打持久戰,簡單說,便是「鬥長命」。
所以Benzathine Penicillin G一般是較理想的選項,目的在維持一個既低且長的血藥濃度慢慢「陰乾」梅毒螺旋體。
在劑型上,主要是針劑,一般主要是靜脈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兩種。
(如欲了解更多用藥資訊,歡迎看看「小小藥罐子」網誌。)
💊💊💊💊💊💊💊
BLOG➡️http://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pegashadraymak/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OMojMd6q7XnESMWwldPhQ
📕📕📕📕📕📕📕
著作➡️藥事知多D、用藥知多D、藥房事件簿、家居用藥攻略(各大書店有售)
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分別 在 顏純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091122.食道的統論
早安
我是顏純左醫師
台南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
本診所附有
減重門診
雷射靜脈注射
全身健康檢查
過敏性疾病治療
急慢性疾病治療
預約專線06-6892-269
地址下營和平街16號公所對面純醫分享第240篇
食道第1篇
@本文
食道是人消化管道的一部分,但它不具有消化的功能只有運輸的功能。
上面連結咽喉,下面連胃。
食道是一條由肌肉組成的中空通道。
在最尾端和胃相接的地方有一個括約肌,使胃酸不會逆流到食道中,平常是扁平狀的,當有食物通過的時候會擴大,人在倒立的時候仍然可以吞食物
食物進入胃中並非靠著地心引力,是藉由食道壁的肌肉進行蠕動,強制將食物輸送進入胃中進行消化,同時在平滑肌也會分泌一種黏液讓食物可以很容易地通過。
食道構造上,管壁構造由內而外可以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及內膜層。
肌肉層可以分為環形肌層及縱走肌層,這兩個肌層力道是非常大的。
人的食道大約長25公分,前三分之一是橫紋肌,中間三分之一是橫紋肌與平滑肌,下方三分之一是平滑肌。
它的黏膜只有分泌黏液,不分泌消化酶,所以食道雖然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但是他不具有消化的功能。
食道上方有兩處的括約肌,分別是上食道的括約肌及下食道和胃接口的括約肌,下食道的又稱為賁門括約肌,可以防止食物由胃逆流回食道甚至口腔。
人類的吞嚥動作看是很簡單 其實是蠻複雜的,舌頭往向上抬的時候食物便會被舌頭推進咽部,這個時候咽部的軟顎便會往上提,鼻子的入口會被封住以防止食物逆流至鼻子。
食物在往喉嚨深處推進時,到會厭骨的上方,這個時候會厭骨會負責關閉氣管的蓋子,防止食物進入氣管中,然後再經由食道的蠕動把食物送進胃裡面消化,這些都是不自主的反射動作。
如果中途有一項出差錯的話,便可能產生許多的問題,如跑到鼻腔裡面引起鼻腔發炎。
食物如果跑到氣管的話就引起吸入性肺炎,是有生命危險的。
所以看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但是充滿了許多的危機,這個也是許多中風的病人常常引起吸入性肺炎最主要的原因。
人類的食道有三個地方比較狹窄,一是入口處,二是支氣管的分叉處,以及貫穿橫膈膜的部分。
如果食物未充分咀嚼,變往肚子吞嚥的話很容易卡在這幾個地方,因為食道的前面有氣管,嚴重的話可能會有生命上的危險,有一句話叫做嚥死的,就是在講這個風險。
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分別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醫療保健單元,邀請老朋友、來到空中,陽明大學神經藥理所兼任教授 潘懷宗來到空中,進行一個月一次的醫療新知單元,本集主題為《含有幹細胞的海藻膠囊有助於修復心臟損傷》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lR7WUTaUzCQ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含有幹細胞的海藻膠囊有助於修復心臟損傷
我們成年人的心臟肌肉再生能力非常低,如果損傷後(例如心肌缺氧/缺血),不論是失去功能或者是死亡,都很難自行修復,而原來心臟細胞的空白位置就會被纖維母細胞佔據,變成心臟纖維化,造成心臟無力,這是心臟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換心是一種治療方法,但來源相當的少,很多人等不到一顆心臟就去世了,如果能夠讓它自行修復或再生,那就真是再好不過了。目前台灣人的十大死因中,第二名就是心臟病,不容小覷。
2020年9月14日英國《每日郵報》記者哈根先生(Pat Hagan)報導了一種由海藻膠(Alginate)製成並裝有幹細胞的微小膠囊,可以作為心臟肌肉受損後的治療方法。膠囊大約為一顆米粒的大小,研究人員通過胸部側面的切口將其植入老鼠的心臟肌肉內。膠囊裡面含有30,000個骨髓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會持續分泌出許多生長因子,這些生長因子可以啟動心肌修復和再生的過程,大幅度恢復心臟功能,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生物材料科學》(Biomaterials Science 2020 Sep 15; 8(18): 5061-5070)雜誌上。
眾所皆知,許多人心肌梗塞(heart attack)急救回來後,發現心肌受損嚴重,導致心臟無力(或叫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而這顆弱化的、肌肉受損的、無力的心臟因為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推向全身,所以會造成身體各個器官組織產生缺血和缺氧的現象,造成呼吸喘、呼吸困難、疲倦無力、食慾不振、 四肢冰冷、下肢水腫等等的臨床症狀,甚至有心臟肥大和肝腫大的情形。在英國,心臟衰竭每年導致超過100,000人死亡。成年人口中大約有1-2%的心衰竭病患,其中超過70歲以上的老人更高達十分之一罹患心衰竭。心衰竭的病患5年的死亡率高達四成至五成,比許多癌症還糟。更多的人生活在令人沮喪的症狀中,例如呼吸困難和精疲力竭,連出個門都沒有辦法,生活毫無品質可言。
目前醫學界對於心臟衰竭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以及改變生活型態方式藉以減輕心臟負擔,這些藥物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部分心臟功能,但這些藥物並不能讓原本所造成的心肌損害復原回來。所以醫學界一直期望能讓心肌再生,恢復正常的心臟功能。十幾年來,幹細胞治療一直是科學家們努力的方向。幹細胞有很多不同的來源可以得到,骨髓是常常被提到的一個重要來源,強烈的證據指出在骨髓間質 (Bone marrow stroma) 存在有組織特異的幹細胞 (tissue-specific stem cell)。科學家已經了解到,必須直接把這種間質幹細胞送進受損的心肌部位(若選擇注射入血管,不論是靜脈或動脈,效果都很差,只有少部分的幹細胞會到達心臟受損部位),才有可能促進新的心臟肌肉再生。但即便是如此,科學家們的諸多嘗試仍都以失敗告終。失敗的慘痛經驗,發現了兩個重要原因。第一是這些幹細胞會被免疫系統所破壞,因為它們不是心臟內原有的物質而予以攻擊,通常植入幾小時後,就只剩下不到1%。第二則是幹細胞就算直接放進心臟受損部位,它也不願意好好待著,反而會從受損區域跑到身體的其他各部位去,造成效果不彰。這次研究人員使用的海藻膠膠囊,既可以將細胞拘留在心臟受損部位內,不能夠亂跑。同時又可以保護它們不會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14天後仍然在膠囊內存活著),可說是一箭雙鵰,效果非常好,所以受到媒體的大篇幅報導。
海藻裡面富含海藻膠(alginate),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不會觸發免疫系統的攻擊。當它被科學家簡單修飾後,可以形成凝膠狀的膠囊,保護幹細胞。同時膠囊外部具有多孔膜,可以讓幹細胞所分泌的各式各樣生長因子從孔洞中持續釋放出來,促進心肌再生。這顆膠囊直徑僅為1.5毫米,是由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市的萊斯大學生物工程學系維瑟教授(Omid Veiseh)和貝勒醫學院外科部加塔醫生(Ravi K. Ghanta)所共同研發出來的。
加塔醫生將模擬心肌梗塞後的老鼠分成三組,每組老鼠的心包囊(the pericardial sac)內分別植入三種不同的東西,第一組老鼠是直入含有幹細胞的海藻膠膠囊,第二組是植入不含任何東西的海藻膠膠囊(控制組),第三是直接植入完全沒有保護的幹細胞。首先,利用螢光追蹤先確定膠囊內的幹細胞能夠存活並在心臟中定位14天。在模擬心肌梗塞後的第28天,第一組老鼠的心室功能(ventricular function)和心肌纖維化情形(fibrosis)都和第二組和第三組進行了比較。第一組老鼠有41%的心臟打出血液的分數得到了顯著改善(ejection fraction scores)和控制組比較。但是當研究人員只植入幹細胞(第三組)而不將其放入海藻膠膠囊內來保護時,就只會有16%的老鼠心臟出現了改善,也就是說,幹細胞膠囊組老鼠的心室功能復原的機會比起直接植入幹細胞組要高出約2.5倍,相當驚人。另外,幹細胞膠囊組老鼠的心肌纖維化的情形比起控制組也大幅度減少了2/3。而直接注射幹細胞組在心肌纖維化上則完全沒有改善的效果。結論顯示海藻膠膠囊包裹幹細胞可以維持幹細胞存活,進而增強心臟復原與再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英國心臟基金會副醫學主任皮爾森教授(Jeremy Pearson)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用幹細胞修復受損的心臟一直是醫學界十多年來的願望,但是到目前為止,這項努力的成果還遙遙無期。而海藻膠膠囊看起來確實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第一步,值得嘉許。未來人體研究的結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