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灸》
你是否有聽過「乾針」治療?在門診很多病人看到我拿起針灸針的時候,都會很訝異難道西醫也變成中醫了嗎?隨著醫療的進步,越來越多古用新治的結合跨科發展。先來談談針灸,您知道鍼灸針的起源及原理嗎?如果你還在認為針灸只是起到治病那就錯了,今天讓我們來直觀的瞭解針灸針的功效。
武俠小說裡的銀針飛入...
《乾灸》
你是否有聽過「乾針」治療?在門診很多病人看到我拿起針灸針的時候,都會很訝異難道西醫也變成中醫了嗎?隨著醫療的進步,越來越多古用新治的結合跨科發展。先來談談針灸,您知道鍼灸針的起源及原理嗎?如果你還在認為針灸只是起到治病那就錯了,今天讓我們來直觀的瞭解針灸針的功效。
武俠小說裡的銀針飛入飛出,極其精妙,像絕命毒師一樣銀針一出,必有一傷。其實要對針灸追根溯源的話,大眾所知它起源於中國,併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他“嘗百藥而制九針”(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籛”刺破癰腫的記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如今用的不鏽鋼針。鍼灸的原理是以針刺和艾灸穴位相結合的方法。針刺法是用金屬製成的針刺入人體一定的穴位,應用手法調整營衛氣血,艾灸是用艾絨搓成條或柱,點燃溫灼於面板穴位表面達到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的目的。針灸是針刺入病人的穴位達到刺激神經與經絡,再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區域性,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補氣運血、調手陰陽、調節體內各臟器的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雖然針灸是起源於中醫,但現在許多西醫也用到了針灸針做乾針治療頑疾,醫師單用中空的針具,或西方物理治療師用針灸針對患肌激痛點扎針,稱為乾針。我們醫師根據病人症狀,按照肌肉激痛點處(肌肉結節)及筋膜走向進行鍼刺,對於許多緊張型的肌肉疼痛,乾針能取得很好的放鬆治療效果,現代醫療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推廣乾針或浮針,這在西醫裡也得到了綜合治療的應用。除此之外部分中西醫,針處加上電流,所謂的電針灸,不只治療疼痛、神經痛,甚至也可以用於減重。
在我門診,也時常進行乾針治療。
李婆婆,她算是我們醫院復健室的常客,前幾次改善了李婆婆的臂部疼痛:梨狀肌症候群,復健無法解決的,用亁針處理;近期正治療頸椎引起她喉部不適感及反覆落枕,估計再有幾次就差不多了。一次門診,我看婆婆拿起包包時眉頭皺了一下,右手舉不高,走路變得緩慢又駝背,計她的肩膀跟膝蓋也不行了,我請李婆婆在床緣趴下,挽起胳膊,在挽起袖子之後,看見肩膀及背部有紫色的皰疹,我問婆婆:「您的肩膀是不是痛到半夜睡不好呢?您上下樓梯有沒有困難呢?」「你怎麼知道?我的確肩膀到手會痛到沒有力氣,半夜因肩膀痛常常痛醒,前幾次一直想說的,但看您病人也多,可不太好意思。我這一身的病,怎能全都麻煩你了?」我說:「既然來都來了,在我能力範圍……」李婆婆接著說,她年輕時能吃苦,幹過農活,也在扛過重物。每天扛著百八十斤的田螺在市場上賣。有時一天打三份工,每天潮溼的環境,負重的強度,加大了膝蓋的負擔。常常睡得少,年輕時候也得過皮蛇。現年紀大了,全身關節都不行了,尤其是膝蓋,而睡眠問題就更不用說了。」婆婆肩膀痛是因為免疫力差得到皰疹攻擊身體的神經所致,我處方了皰疹神經炎的用藥,我再讓她放平膝蓋,右側髕骨周圍有一定程度的腫脹,髕骨周圍有壓痛點。膝蓋並未發紅。屈伸有痛感。手觸並無明顯骨性變形或骨性增生;而軟骨被磨損得喀喀作響。
肩膀經過抗生素及早治療,婆婆的皰疹神經炎完全改善。然而婆婆的喉嚨痛及脖子僵硬,甚及膝炎,隨著數次乾針後大幅改善。
———————————————-
在中醫的理論,年紀大了的人,解決骨病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固腎。另外,肝主筋。關節也有筋,各種韌帶肌腱都屬於筋,所以還與肝有關。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腎氣不盛,何以生肝?腿腳手臂指掌沒力,都是肝不給力。一聯絡經絡穴性,藏象原理。
西醫的乾針適用於治療肌肉筋膜發炎及僵硬。主要有兩種做法,一是紮在筋膜上,放鬆緊繃的肌肉,許多病人在一紮針下去就可以感受到疼痛減輕3~4成,就是因為長期緊繃的肌肉因扎針得到緩解。不過隨著患者日常活動、使用肌肉等狀況,經時間累積後疼痛可能會再復發,治療療效會呈現鋸齒狀逐漸下降。
另一種方法就是用針反覆在患處扎針造成該處組織輕度損傷,重新修復生長,這個原理與震波、增生注射療法類似,都是破壞組織進而讓組織重新修復。
在做乾針治療時,我拿起數根3寸針,為了避免病人害怕,在轉移注意力後,數針很快就進入肌肉了。雖然針長,有一些痛感、脹感,但沒想像中的可怕。當然乾針也是有風險的,除了比針灸痛以外,也是有類似針灸如出血感染及氣胸的風險。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針灸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交叉症候群,五十肩的前奏曲?】
昨天治療了一位患者,主訴是左手肩膀無法完全側邊抬舉,大概已經痛了2個多月。
一般正常的肩關節完整活動,手臂應該可以舉到貼耳朵的角度(180度)。
但她只能舉到2/3的高度(120度),同時活動的時候,肩膀周圍、胸肌、肩胛骨周圍也會有明顯的疼痛感。
最讓她不舒服的是晚上睡覺的時候。
才剛要睡著,肩背區就開始痛起來,半夜有時候更是直接痛醒沒辦法再睡。
她說她上上禮拜終於受不了去看了復健科。
結果醫師看了一下就說,「應該是五十肩,去旁邊電療吧」。
因為電療完並沒有明顯舒緩,於是她又做了傳統的針灸。
但是針灸後症狀依舊沒有改善,最後嘗試了徒手物理治療,症狀才稍微有些緩解。
可惜治療的效果持續不久,大概幾天之後又開始疼痛起來,肩膀活動範圍又再度受到限制。
以她這個情況來說,算是五十肩的第一階段,關節囊還沒有明顯沾黏,但是已經在開始發炎的過程了。
詳細檢查評估肌群之間的張力與協調性,我認為導致她五十肩發生的原因,是來自於長時間的上半身肌肉力量失衡,也就是所謂的「上交叉症候群」。
▎五十肩是怎麼產生的?
五十肩醫學正確的名稱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白話一點就是「肩關節囊」(包住肩關節內部的球狀組織),本身有明顯的慢性發炎後沾黏現象,導致活動侷限且疼痛。
關節囊內部之所以會發炎沾黏,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肩關節整體活動長期受到附近肌群的異常張力影響(周圍的肌肉太緊與拉扯),造成關節囊內部擠壓磨損發炎,最後形成沾黏現象。
五十肩的發作過程大約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1. 疼痛期:剛開始發炎,這時候疼痛最明顯,肩膀痛而不能動,大約2-9個月。
2. 冰凍期:發炎疼痛減少,但是活動受限明顯,部分肌群萎縮而功能不良,大約4-9個月。
3. 緩解期:已無發炎疼痛,活動受限慢慢恢復,每個人最終能恢復活動程度有所不同,不一定能完全恢復,大約需要6-9個月。
▎五十肩的前奏曲
造成五十肩的原因,大多有明顯肌肉張力不協調或是錯誤姿勢過度使用的情況。
以肌肉張力不協調來說,有幾個原因順序:
1. 長期頸胸椎角度不正確
2. 肩前肌群太緊導致圓肩駝背
3. 肩胛骨周圍肌群無力或攣縮
4. 逐漸形成上交叉症候群
5. 肩胛肱骨活動節律失調
最終造成肩膀活動受限的原因並不是只有一個,通常是多個原因共同造成,而原因之間也會互相影響。
比如長期低頭導致「頸胸椎角度不正確」,加上打電腦形成「肩前肌群緊繃」,而又缺乏伸展訓練導致「旋轉肌群無力」,最終就會形成「上交叉症候群」。
上交叉症候群是一個身體結構力學的結果,包含了很多肌群的錯誤張力、活動角度改變問題。
我們可以想成,形成上交叉症候群之後,肩關節被迫「在一個錯誤的角度」施力做動作。
就像工程吊車如果歪了一邊,要把東西吊起來就很困難,硬要使用的話可能磨損滑輪結構、導致骨架斷裂。
肩關節也是一樣的情況,當肌肉張力錯誤,把結構拉歪了,就很難在正確的角度施力、造成關節內部的壓力增加。
長時間下來如果又過度使用,就有可能讓關節囊內部發炎、形成沾黏,這就是形成五十肩的過程。
所以諸如上交叉症候群這類結構上的問題,可以說是五十肩的前奏曲。
▎如何及早改善五十肩惡化?
以治療黃金期來說,如果能在第一階段「疼痛期」就介入治療,會是最理想的。
一開始的肩膀疼痛、關節囊開始發炎,其實是所謂的「被害者」。
因為肩膀整體肌肉張力不協調,有的太緊、有的太弱,導致會有張力偏差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下肩膀就很難用「舒服而順暢」的方式抬舉活動。
疼痛期,其實就是肩關節在抗議了,這時候的關節囊還沒有明顯沾黏,只是張力異常導致磨損與疼痛。
如果在疼痛期就能及早發現、並且把異常的張力改善、幫助肩膀結構還原、重新養成良好的姿勢習慣,那麼便能減少肩關節囊內部的進一步磨損發炎。
以昨天這位患者來說,我們使用圓針(圓面小針刀),將頸部、胸椎、肩胛、上臂周圍的各個肌群、筋膜組織進行鬆解。
下針將黏連的肌束筋結團塊疏鬆,達到減少張力、改善關節壓力的效果,如此肩關節便能增大活動空間、重建抬舉的正確姿勢。
很多張力、疼痛問題其實都需要鬆解與重建,將張力過大的問題筋膜肌肉組織放鬆,並且指導患者重新建立順暢的活動姿勢。
如此才能根本改善張力失衡造成的疼痛與活動受限問題。
#五十肩是各種肩關節活動失調的結果
#經常會合併各種肌肉發炎或萎縮
#並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疼痛發炎
#整體姿勢不改變五十肩容易復發
#筋膜圓針治療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針灸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乾針》
你是否有聽過「乾針」治療?在門診很多病人看到我拿起針灸針的時候,都會很訝異難道西醫也變成中醫了嗎?隨著醫療的進步,越來越多古用新治的結合跨科發展。先來談談針灸,您知道鍼灸針的起源及原理嗎?如果你還在認為針灸只是起到治病那就錯了,今天讓我們來直觀的瞭解針灸針的功效。
武俠小說裡的銀針飛入飛出,極其精妙,像絕命毒師一樣銀針一出,必有一傷。其實要對針灸追根溯源的話,大眾所知它起源於中國,併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他“嘗百藥而制九針”(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籛”刺破癰腫的記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如今用的不鏽鋼針。鍼灸的原理是以針刺和艾灸穴位相結合的方法。針刺法是用金屬製成的針刺入人體一定的穴位,應用手法調整營衛氣血,艾灸是用艾絨搓成條或柱,點燃溫灼於面板穴位表面達到溫通經絡、調和氣血的目的。針灸是針刺入病人的穴位達到刺激神經與經絡,再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區域性,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補氣運血、調手陰陽、調節體內各臟器的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雖然針灸是起源於中醫,但現在許多西醫也用到了針灸針做乾針治療頑疾,醫師單用中空的針具,或西方物理治療師用針灸針對患肌激痛點扎針,稱為乾針。我們醫師根據病人症狀,按照肌肉激痛點處(肌肉結節)及筋膜走向進行鍼刺,對於許多緊張型的肌肉疼痛,乾針能取得很好的放鬆治療效果,現代醫療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推廣乾針或浮針,這在西醫裡也得到了綜合治療的應用。除此之外部分中西醫,針處加上電流,所謂的電針灸,不只治療疼痛、神經痛,甚至也可以用於減重。
在我門診,也時常進行乾針治療。
李婆婆,她算是我們醫院復健室的常客,前幾次改善了李婆婆的臂部疼痛:梨狀肌症候群,復健無法解決的,用亁針處理;近期正治療頸椎引起她喉部不適感及反覆落枕,估計再有幾次就差不多了。一次門診,我看婆婆拿起包包時眉頭皺了一下,右手舉不高,走路變得緩慢又駝背,計她的肩膀跟膝蓋也不行了,我請李婆婆在床緣趴下,挽起胳膊,在挽起袖子之後,看見肩膀及背部有紫色的皰疹,我問婆婆:「您的肩膀是不是痛到半夜睡不好呢?您上下樓梯有沒有困難呢?」「你怎麼知道?我的確肩膀到手會痛到沒有力氣,半夜因肩膀痛常常痛醒,前幾次一直想說的,但看您病人也多,可不太好意思。我這一身的病,怎能全都麻煩你了?」我說:「既然來都來了,在我能力範圍……」李婆婆接著說,她年輕時能吃苦,幹過農活,也在扛過重物。每天扛著百八十斤的田螺在市場上賣。有時一天打三份工,每天潮溼的環境,負重的強度,加大了膝蓋的負擔。常常睡得少,年輕時候也得過皮蛇。現年紀大了,全身關節都不行了,尤其是膝蓋,而睡眠問題就更不用說了。」婆婆肩膀痛是因為免疫力差得到皰疹攻擊身體的神經所致,我處方了皰疹神經炎的用藥,我再讓她放平膝蓋,右側髕骨周圍有一定程度的腫脹,髕骨周圍有壓痛點。膝蓋並未發紅。屈伸有痛感。手觸並無明顯骨性變形或骨性增生;而軟骨被磨損得喀喀作響。
肩膀經過抗生素及早治療,婆婆的皰疹神經炎完全改善。然而婆婆的喉嚨痛及脖子僵硬,甚及膝炎,隨著數次乾針後大幅改善。
———————————————-
在中醫的理論,年紀大了的人,解決骨病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固腎。另外,肝主筋。關節也有筋,各種韌帶肌腱都屬於筋,所以還與肝有關。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腎氣不盛,何以生肝?腿腳手臂指掌沒力,都是肝不給力。一聯絡經絡穴性,藏象原理。
西醫的乾針適用於治療肌肉筋膜發炎及僵硬。主要有兩種做法,一是紮在筋膜上,放鬆緊繃的肌肉,許多病人在一紮針下去就可以感受到疼痛減輕3~4成,就是因為長期緊繃的肌肉因扎針得到緩解。不過隨著患者日常活動、使用肌肉等狀況,經時間累積後疼痛可能會再復發,治療療效會呈現鋸齒狀逐漸下降。
另一種方法就是用針反覆在患處扎針造成該處組織輕度損傷,重新修復生長,這個原理與震波、增生注射療法類似,都是破壞組織進而讓組織重新修復。
在做乾針治療時,我拿起數根3寸針,為了避免病人害怕,在轉移注意力後,數針很快就進入肌肉了。雖然針長,有一些痛感、脹感,但沒想像中的可怕。當然乾針也是有風險的,除了比針灸痛以外,也是有類似針灸如出血感染及氣胸的風險。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針灸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因為很多朋友私訊詢問關於「筋膜圓針」
相關的治療原理與適應症,因此在這邊簡單整理給需要的朋友參考!
【筋膜圓針介紹】
筋膜圓針是以「小口徑小針刀(或稱圓針)」為操作器材,根據「肌筋膜動力學」為治療理論,針對身體淺表筋膜張力異常位置進行「下針鬆解」的治療方法。
因為圓針的針鋒型態屬於「平鈍面」,因此可以造成較廣域面積的鬆解,改善張力的效果更加徹底。
比起傳統針灸的針尖的尖銳單點刺激,或是揉壓推拿等局部放鬆方式,有更好的鬆解效果。
同時因為是使用「小口徑小針刀」,治療部位以淺表筋膜為主,比起「傳統針刀治療」,安全性更高、感受刺激性較低、較無傷口問題。
針對筋膜張力異常的位置進行鬆解,迅速的放鬆肌肉張力,治療當下會使肌肉迅速放鬆,產生張力改變,因此治療的感受上以「明顯痠痛感」為表現,而治療後的下針患處也會有明顯放鬆的感覺。
筋膜圓針治療的方式,具有療程短、傷口小、安全性高的優點,採用一次性拋棄式針具,不會有感染的問題。
【治療適應症】
▎肌肉骨骼結構性問題:
頑固型肩頸痠痛、上下背疼痛、坐骨神經痛、梨狀肌症候群、五十肩、板機指、媽媽手、各類關節活動痠痛問題、各類神經壓迫問題。
▎神經失調性內科問題:
頑固性頭痛、慢性耳鳴、頸因性眩暈、
嚴重睡眠障礙。
【治療療程】
療程長短需視疾病類型、病程長短、範圍部位⋯等情形而定,短則幾次可癒,長則不一定。
筋膜圓針治療,可助於解除陳年不癒的病痛,一週至數週治療一次的便利性,也可免除患者舟車勞頓之苦。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