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聽障工作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聽障工作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hisct (小虜蛇)看板Disabled標題[閒聊] 畢業後找工作&人生雜談時間Tue May...
聽障工作 在 高敏敏 營養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1:44:53
中秋節快樂👩🏻⚕️❤️謝謝大家滿滿祝福 也把禮盒跟小夥伴們一起分享! 更邀請大家在今年中秋做點不一樣的事吧♥送禮給家人朋友外 也獻愛給憨老家庭及辛苦工作的醫護人員👩🏻⚕️讓我們都能愛在團圓、樂在益起~ 一起支持公益 支持店家 讓更多人溫暖過節! . . #蒙恩聽障烘焙坊 #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
文長,抒發一下心情
我是天生輕度聽障
大學是國立文組,去年畢業,最近開始找工作
這幾月算是在家裡渡假,因為當了數年的學生,離校後只想耍廢
1.最近開始找工作
台南市政府有個身障人力銀行的網站,我先從這邊開始投履歷
對於這個平台,我覺得有很多缺點,我還跑去相關單位去問
總之搞了快一個月,到目前還沒有一通廠商的電話(可能我要再放寬求職標準?)
2.這令我想到教育體制使我不舒服的感覺
我高中、大學雖然是名校,我正常是考不上,分數會差一些
考高中再努力一下就可以不靠加分進去,考大學就只能看學系有沒有開缺
如果我很「積極進取」,我要進台大是沒問題,但能不能讀到畢業是另一回事
總之鬼使神差,我志願表中,台大好幾個系都是往後寫的
所以來到心理最能接受的學系,但學校不是台大,這個選擇好不好,不知道
有個人找上我,他說他的志願是我讀的文組,但似乎被我考走了
因為有點好奇/不甘心吧?就聯絡我了,我回:其實未必有理想那樣美好
我想,應該很多人會覺得,如果在學生時代努力考試,考上名校
人生是不是就不一樣,是不是會好很多?
我應該是個不錯的案例吧?身障手冊使我進入本來不能進的學校
也降低畢業的難度,我的弱點是英文,若沒降低標準,其他科目再好也是不能畢業
這點也是很可惜的,總之世上沒有100%的事情,就像當初我為何不選台大一樣
這個教育體制雖然讓我進了名校,也降低了部份及格要求,但課業難度是不會變的
有多少斤兩,在數次考試之後,自己應該有個大概
不可能人人都台大醫科,無條件給你讀,恐怕也不敢讀
進到名校後,有些人的優秀,自嘆弗如,怎麼也追不上
有位聽障比我重的學長,他是一般考試進來的,但我與他失聯了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滿魯的,但一直是順著社會期望,想辦法進名校畢業
結果就是不怎麼開心,我曾經用坐牢來比擬(雖然有知識帶來的樂趣)
有些話我聽了不太舒服:「別人沒有義務要幫你」、「你已經很幸運了」
這類話語是事實,我的環境確實是中上,也看過境遇更差的
但比上不足也是人之常情,而且跟我說這類話的人,還滿討厭的
也許是我太幼稚了
「積極關懷、包容」很可貴的,更多的是冷冰冰的「你有這個福利」
但你未必舒適地「享有」福利,甚至是沒有。
比如說,學校老師未必在乎學生是如何,教書只是一份工作
社會對老師的期待、道德要求,老師未必要做到
所以老師、資源教室、社福團體、甚至是父母,未必會在意你
即使在你的世界只剩他們能求助,但他們未必要理你
四處碰壁才是常態,我很後來才認清
本來的我很膽小畏縮,大人安排什麼就去做
最近我才懂得要主動爭取,你不爭取,人家絕對不在乎你
3.聾人文化
畢業後,我才一次看到這個名詞
從小到大,我知道學校有幾個戴助聽器的,但我大多沒與他們交流
有人以為我們會認識,但我連他們名字叫什麼都不知道
台灣有一群人,他們面對面時,只能靠手語溝通
他們最近有了好用的app,可以把華語轉成文字檔
他們有強大的社群
而我與他們的關聯,只是「重度聽障」跟「輕度聽障」同屬「聽障」而已
此外沒什麼關聯,我也算半個聾人吧?但我不會手語
一年以前,我只在選舉時,才會在電視看到手語,其他就幾乎沒有
我不知道有公視手語新聞,不知道別人助聽器花多少錢買的,結果沒什麼用
感覺很荒謬,當時我就覺得,我是不是假的聽障?
可是輕度聽障確實帶來一些不便,助聽器也沒有百分之百解決呀?
像我這樣的人有多少呢?沒有參加相關社團,是否有許多消息不靈通?
像這個板,幾年前我就知道,但也是最近比較常看
此外我並未參加相關社團,臉書也只加了一個而已
還是那位學長拉的,他是很努力的人,但不知為何與他失聯了
無法與他討論,令我難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55.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sabled/M.1557227095.A.61D.html
我成長過程太「順遂」了,心中或許有些疑惑,也曾與大人說過,但大人只會說
「好好讀書」。現在我讀不動了(研究所、國考),那我剩下什麼?
只有不能賺錢的知識,空乏、難堪的回憶,和一張畢業證書而已嗎?
以上聽不出什麼。接電話、櫃台我沒投,但在履歷有寫到這問題,也許我不該寫。
確實不該有「應該」的心態,但有些事情還是很烏龍,比如獎學金,負責的人有說,但我
沒「接收」到訊息,然後就過期無效了。當然,這過程確實沒有人有義務要檢查我有沒有
申請,並提醒我申請。我不知道這類烏龍的疏失,會不會使急切需要的人沒得到?
無病呻吟,以前就被說過,我認為這是每人不同的經歷而有不同的觀點。畢竟還是不少人
認為我過得很好,然而我就是不滿意,難道我認知不對嗎?也有人當面跟我講任何身障不
該加分,有專門的工廠就很好,他會不會認為這些社福都是不應該?像我們只要用過一點
社福的,應該退錢?
我的「抱怨」,大概就兩個重點,1.身心障礙既然叫障礙,那麼他就是障礙,每個人詳細
情況都不一樣,戴助聽器的情況下,有個中度比我輕度聽得好,我還要靠他告訴我什麼情
況,可能因為他的助聽器比我貴,或是我對聽覺不靈敏,聲音放大也沒用,我常常聽不出
誰在講話。2.不要像我有認知錯誤,這個錯覺很慘,會影響一生。
總之,身障手冊讓我進入本來不能進的學校,家人、老師鼓勵我繼續這種模式,不知不覺
中養了我這個大草莓,他們的期待不能說是錯誤,但確實造成我的錯覺,畢竟當時我才幾
歲?而且也生活在封閉的環境(曾被我喻為監獄)。等到我考不動了,他們就不會太在意
我了,這使我震驚,因為我的世界是他們建構的,沒了他們我要怎麼辦?
錯覺曾使我以為只要考進名校,一切都會好起來。然而我除了畢業證書,其實沒什麼好說
的能力,除了少數幾個學科,說我學業很差不是謙虛。這個制度讓你進去後,他並不管你
在裡面的情況,大學要人獨立自主,很多事情都是要主動開口問,我卻因為膽小,吃的悶
虧很多。或許這些虧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情,但當時我覺得很難堪,畢竟我當了十幾年的草
莓,從來沒有這麼難受的感覺。
我父母總跟人說,我到了三歲還不會講話。我想,我到了二十三歲還沒成年吧。
我大概三四年前就知道要改變這種性格,改變這種生活,但真的很難,畢業前也沒顯著的
變化,然後在家裡耍廢幾個月。我要怎麼改變?我家經濟夠我耍廢好幾年,但我覺得要找
工作,即使是最低薪的我也願意嘗試。網路投履歷無聲無息,每天守著電話心神不寧。昨
天,我到了徵才活動現場,我發現了我不想承認的事實,雖然此前已有隱約的感覺。我又
想躲起來了,於是打下這些文字,寫東西多少有檢討效果,總比閉眼睡覺好,公開在網路
上,看大家的回應也有改進、督促的效果吧。
這週六南部有一場大的,如果再無消息,我就一定要找個工作,即使是打掃的也要去做,
必須脫離家裡。我的父母滿寵我的,但是他們的觀念很多是錯的,在家裡久了會變廢物。
※ 編輯: hisct (1.173.188.172 臺灣), 08/08/2019 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