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職業傷害專業門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職業傷害專業門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職業傷害專業門診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369的網紅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長輩聽不清楚,配戴助聽器要注意什麼❓耳鼻喉科醫師告訴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患有聽覺損失人口約超過5%,其中65歲以上長者聽覺受損的比例更高達1/3! 從工作、人際關係到情緒健康,嚴重的聽力損失會對生活帶來重大影響,此外,許多研究也發現老年人聽力缺失若未經治療,將和阿茲海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Sunny Huang - IBCL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9月份回覆留言內容:剖腹產用搖籃式餵奶可以不用哺乳枕嗎、餵奶一定要餵雙邊嗎、1歲之前的寶寶可能自行離乳嗎、唇臍帶一定要手術處理嗎、如何判斷wet diaper的重量/超過3個月的寶寶也要觀察濕尿布嗎、豎抱或飛機抱會傷害寶寶脊髓或頸部嗎、6個月寶寶可以吃罐裝副食品嗎、dream feed具體該如何操作...
職業傷害專業門診 在 kikiyehmelod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12:27:21
🙋🏻寶寶成長大小事~1Y2M塗氟初體驗 - 第一次看牙醫,有醜媳婦見公婆的感覺,期待又怕受傷害,畢竟這孩子愛刷不刷的(怒🔥🔥),但說實話想到那ㄘㄘㄘ的聲音媽媽也真的怕怕。如果早個30年,醫生有彭于晏的長相,勇敢面對就不是件難事了嘛☺️ - 剛好朋友推薦,位於竹北今年一月才新開幕的🏥牙醫診所,有成人門...
-
職業傷害專業門診 在 Sunny Huang - IBCL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21:00:069月份回覆留言內容:剖腹產用搖籃式餵奶可以不用哺乳枕嗎、餵奶一定要餵雙邊嗎、1歲之前的寶寶可能自行離乳嗎、唇臍帶一定要手術處理嗎、如何判斷wet diaper的重量/超過3個月的寶寶也要觀察濕尿布嗎、豎抱或飛機抱會傷害寶寶脊髓或頸部嗎、6個月寶寶可以吃罐裝副食品嗎、dream feed具體該如何操作、乳房按摩要產前37週或產後做、寶寶吃魚後會有紅疹搔癢是否該停止或繼續嘗試、有殼海鮮算過敏原嗎、寶寶血液測試食物過敏是否由母乳導致、擔心寶寶去Daycare不吃奶瓶/建議在母乳裡添加香草精讓寶寶愛喝嗎、為什麼寶寶1週只洗兩三次澡、瓶餵媽媽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經歷猛長期/EASY的方法可以用到寶寶多大、1歲寶寶睡前儀式包含喝奶該如何刷牙、5個半月寶寶下午小睡時間很長是否應該叫醒、寶寶把異物吞到胃裡可否使用異物哽塞急救、配方奶泡好可否在室溫放半小時之後再喝或泡好放冰箱半小時之後再喝可以嗎、為什麼不能用濕紙巾擦寶寶的口水、寶寶1歲擔心喝鮮奶沒有配方奶吸收得好該怎麼辦、寶寶長牙期咬磨牙硅膠玩具會否影響牙齒發育、9個月寶寶去托嬰中心跟老師換手時就哭正常嗎、寶寶學步時跌倒該觀察還是立馬上前安撫、有可能小時候對某個食物沒有過敏但長大後突然過敏嗎、寶寶滿6個月後想自己練站大人應該阻止嗎、寶寶親餵或用nipple shield都找不到乳頭正常嗎、2個月寶寶適合用the hold安撫嗎、乳頭上有黑點且哺乳後有刺痛會引起塞奶嗎、寶寶小睡超過兩小時是否要叫醒、不論寶寶長牙快慢都不影響給副食品的時間嗎、異物哽塞急救對硬幣哽塞有用嗎、自行入睡時哭3分鐘需要馬上抱嗎、食物過敏品嚐測試只要三天或者依研究裡長時間嘗試、退奶過程大概需要多久、一直持續做power pumping奶水會持續增加嗎/網路上各種版本的power pumping都可以嘗試嗎、塞奶後奶量差很多怎麼辦/奶量逐漸減少正常嗎、職業婦女如何讓寶寶跟自己親一點、懷第二胎若斷掉第一胎餵奶是否產後會再一次經歷開奶巨痛。📢 快來訂閱我的頻道:http://bit.ly/2kttyum
本影片僅供教育使用,不能取代醫生診斷。請向醫生或其他合格醫療人員諮詢您的病情。
立即預約「 Sunny老師線上泌乳門診/孕產哺育諮詢 」
無論妳在國內或海外,透過線上視訊互動方式諮詢(Video Chat),讓Sunny老師即時專業輔導,解決妳遇到的孕產哺育問題!預約視訊諮詢服務:https://forms.gle/AphbHvtcv5Y2Rr4EA
Sunny老師的Amazon Store (推薦清單不定期更新) https://www.amazon.com/shop/sunnyhuang-ibclc
Sunny老師簡介: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Lamaze拉梅茲國際認證生育講師LCCE
DONA國際認證分娩陪產暨產後照護DOULA
美國紅十字會認證成人嬰幼兒急救、心肺復甦術、自動電擊器講師
廣告利益揭露:透過鏈接產生之符合的購買行為,我們可能會獲得合作網站提供之廣告佣金。
#Sunny回覆留言
職業傷害專業門診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長輩聽不清楚,配戴助聽器要注意什麼❓耳鼻喉科醫師告訴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患有聽覺損失人口約超過5%,其中65歲以上長者聽覺受損的比例更高達1/3!
從工作、人際關係到情緒健康,嚴重的聽力損失會對生活帶來重大影響,此外,許多研究也發現老年人聽力缺失若未經治療,將和阿茲海默症或其他類型癡呆症的風險增加相關。不過,只要透過配戴助聽器或適當治療,仍然可以維持一定的聽力、參與對話,有助預防認知功能的下降。
⭕生理退化、接觸噪音,都會讓聽力退化
老年聽力障礙又稱「老年性重聽」,是因年齡增長而產生的生理退化現象,大多是感音性、神經性聽力障礙,其中對高頻聲音的聽力變差是常見症狀。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為了讓長輩聽清楚而提高聲音說話,聲音變得較尖較細時,長輩反而更難聽得清楚。
老人家的聽力除了會受到聽神經和耳蝸退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和他們腦部的語音辨識力比較差也有關係。比方說,可能會出現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懂內容,這時不僅牽涉到聽覺神經,也與大腦中樞的辨識能力密切相關。
隨著年紀逐漸增長,聽力便隨之退化的原因,目前醫界歸納出內在和外在兩大因素。
✅老化原本就是自然的生理趨勢,然而有些人退化速度快、有些人退化速度比較慢,目前認為是" 遺傳基因"
的影響所致。不過,單純因老化引發的聽力障礙的情況並不多,老年性聽力障礙大多與外在因素有關。
✅外在因素包括娛樂、職業性與一般環境噪音,例如演唱會、職場噪音、造勢晚會等,都會讓耳朵受到傷害的機率跟著變高。
此外,假使長輩有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聽神經瘤或病毒感染造成內耳發炎,或者是服用了耳毒性藥物,也會加重聽力的惡化。
⭕避免聽力損傷惡化,留意5大警訊
當銀髮族聽力下降到某種程度,一般來說是中度以上、聽力損失高於40分貝的人,就需要搭配助聽器來延緩聽力退化的狀況。然而,臨床上卻碰到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配戴助聽器,提醒家中長者若有以下情況,應盡快尋求耳鼻喉專科醫師的診斷
評估。若確認聽力變差是因退化造成,就要認真考慮配戴助聽器來改善生活品質。
1. 與人溝通時常發生困難
2. 經常請人重複說話內容
3. 看電視機或聽音樂時,音量很大聲
4. 常常聽錯話,造成誤會
5. 因聽力關係已對社交、生活造成影響
除了上述日常生活中可發現的徵兆之外,有疑慮的人也可以透過「線上聽覺自評問卷
(https://goo.gl/forms/gE0qOvVFyMhewQTk2)進行初步的聽力篩檢。
⭕選購助聽器前,耳朵及聽力檢查不可少
當家中年長的父母有聽不清楚的困擾時,先別急著購買助聽器!建議第一步必須先前往具備" 聽力檢查項目"的耳鼻喉科門診就醫,接受耳部的檢查以排除耳垢填塞、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積水等疾病導致的聽力損失;並從聽力檢查進一步判斷是屬於傳導性聽損或是感音神經性聽損。
透過聽力檢測,不僅能得知聽力損失的程度,對於選配合適的助聽器更是一項最重要的依據。由於現在的助聽器大多為數位式設計,需根據患者的聽力損失圖形和損失程度,透電腦軟體將數據輸入到助聽器內。這樣一來,助聽器才能因應不同患者的個人狀態,給予客製化的調整。所以挑選助聽器之前,務必先了解自己的聽力狀況並取得聽力檢查圖。
⭕第一次配戴助聽器,良好適應的4個技巧
助聽器是一種戴在耳朵裡的小型電子設備,它能將聲音擴大使其更響亮、更清晰,幫助聽力缺失的人聽見;但無法讓已經受損的聽力恢復正常,也不能原本健全的耳朵功能。因此,呼籲不要對助聽器有過多的期待,以為只要配戴上去就可以回到年輕時的聽力水準。
除此之外,就算是功能頂級的助聽器,剛開始配戴可能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助聽器和它所傳輸的各種聲音,所以要有耐心讓自己慢慢習慣,直到可以舒適地配戴助聽器為止。
以下是幾個適應助聽器的小技巧:
1. 早期先短時間配戴,習慣之後再逐漸加長配戴的時間。
2. 先從安靜的環境開始使用,待適應變化後再逐漸轉移到餐廳、賣場等嘈雜的環境。
3. 不妨多試驗幾次,找出助聽器在何時、何地、什麼情況下和自己最適合,能達到最佳的助聽效果。
4. 若有任何問題或疑慮,應加以記錄,最好能將你在不同環境中配戴助聽器的經歷寫下來,後續可以讓驗配師進行必要的調整。
配戴助聽器後通常還需要多次的微調,所以記得要挑選一家可以提供全方位檢查與規劃、助聽器樣品種類齊全,且售後服務良好的助聽器公司,才能真正提供保障!
⭕「蛤?」配戴助聽器後,為何還是有聽沒有懂?
助聽器可以把聲音擴大,但同時也會放大背景噪音,所以建議可選擇配有「抑制噪音功能」的助聽器,效果較佳。如果出現配戴助聽器突然有效果不佳問題時,應回到助聽器公司檢測助聽器的功能是否正常;若助聽器正常,則應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檢視使用者是否有聽力下降的狀況。
另外,有些長輩「雖聽到聲音,卻有聽沒到」,還有一種原因是聽損時期拖得太久或因為老化之故,造成大腦的語言辨識能力變差。儘管助聽器可以將環境中的聲音放大並傳送到耳膜上,但是無法改善大腦的語言辨識功能,此時應配合專業人員的指導,進行語言辨識能力的復健,以逐漸改善溝通。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正確配戴助聽器,不但不會傷害聽力,還可以在持續帶給腦部語言刺激之下,減緩銀髮族退化的速度。要注意的是,助聽器屬於醫療器材,應在耳鼻喉科醫師及專業聽力中心的協助下選配,要是使用效果不佳,既傷了荷包,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聽力損傷喔!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台中耳鼻喉
#每周三午診跟周五早診有聽力檢查
職業傷害專業門診 在 小粒的勞工健康服務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去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臨場服務是,
協助職護提供一位下肢受傷的職災個案諮詢。
該案雖然已經休息三個月,也每天認真做復健,
但缺乏適當的工作強化訓練,
與良好的復工標準相比還是有一段差距。
可是礙於工作和公司要求,又不能這樣休假下去。
雖然小粒建議轉介 #成大工作強化中心,
但公司還是經過一段糾結、掙扎、討論才讓個案去做訓練。
幸好,個案工作強化的效果十分良好!
復工完全沒問題!!
----------------------------
其實,可以不用繞這麼大一圈的!
跟大家介紹一個不錯的粉絲專業,
高雄地區如果有工作強化的需要,
都可以直接與嬿茹治療師聯繫喔!
↓↓↓↓↓↓↓↓↓↓↓↓↓↓↓↓↓↓↓↓↓↓↓↓↓↓↓↓↓
https://www.facebook.com/Ida.OT107
l高雄榮總職能復建中心對於職災勞工的角色l
幫助職災朋友們 #盡快順利返回職場,減低職業災害對個人、家庭、雇主及企業的影響。
解決職災朋友在受傷後、返回職場前,工作能力需求的落差,中心提供各式與工作相關的服務,包含 #工作能力評估、#工作能力強化訓練、#職業輔導評量、#職務再設計、#心理重建及社會適應服務、#轉介勞政相關單位,期盼藉由各項服務,增進功能性的表現幫助勞工解決傷後至完全復工期間現存或潛在的困難,以順利返回職場。
l服務流程l
#我什麼時候可以來職能復健中心呢
當職災勞工受傷時,
(可能是上下班車禍、機台壓砸傷、斷指截肢、高空作業墜落..等等)
♟第一步驟 : #醫療處置
送往急診、手術治療、門診追蹤
♞第二步驟: #醫療復健
復健科進行復健,如:儀器治療、被動關節活動度、肌力訓練
♝第三步驟: #職能復建中心
當醫療復健進行一段落後,傷病狀況已穩定,但工作能力尚有落差者,可以進行工作強化訓練,如:工作能力評估、工作適能訓練、工作模擬訓練、職務再設計、職業輔導評量、心理重建與社會適應
♜第四步驟:#復工
透過職能復建中心的介入,提升個案工作能力、減少提早復工造成二次傷害的風險,也使個案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減少雇主與勞工間的負擔。
歡迎職災勞工、公司的職醫廠護,至 尹嬿茹x職能治療師x工作日誌 的 粉絲專頁私訊詢問
#職災勞工是免費的呦
職業傷害專業門診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聽聽醫療現場的被性騷擾遭遇
#受害者成為分享者希望讓社會看見問題
#正視傷害 #促成改變
我和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共同舉辦 #反性騷防線 #WeAreOne系列沙龍-醫療場,盼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醫療領域的性騷擾問題。這場沙龍大家討論得相當深入,許多 #第一線真實的困擾與無奈,都被仔細地傾聽與討論。
其中有幾個我印象很深刻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超音波照射通常是在有獨立隔間且有窗簾的地方,有天醫師學長說要教醫師學妹操作超音波,學妹不疑有他便答應了。兩人單獨在隔間內,學長請學妹露出肚子,但超音波卻從肚子開始愈掃愈往下,掃到學妹會陰附近, #明明這就不是在婦產科,這種操作完全不合理,明顯就是性騷擾。
👂 病患迷戀女醫師,長期守在診間外、跟蹤騷擾醫師,並持續在看診時要求醫師(非泌尿科)觸碰自己的下體、進行理學檢查(針對身體隱私部位的檢查)。女醫師覺得很困擾,但 #跟醫院反映後卻無法處理,因為難以限制病患不能掛自己的門診。最後只能盡量迴避病患,被要求不合理檢查時請其去看泌尿科。
👂 醫師和護理師間的關係並非平等,醫師雖然不是護理師的行政主管,但醫師會有醫囑等行政要求、護理師就是協助的角色。某位醫師以「公務」邀約護理師去國外出差,護理師以為是真正公務需求便答應了。結果出國後,醫師給護理師一支公務手機,護理師打開一看,裡面不僅沒有公務資料,還充滿露奶、露下體的照片。出差期間,醫師並透過這支公務手機對護理師進行各種性邀約,並且還跑去猛敲護理師的房門、要求護理師開門進一步發展。回國後,醫師仍不斷利用職權,進行各種誇張的不當追求及性騷擾,造成護理師不僅工作,連生活都受到極大負面影響。但當護理師向醫院申訴求助時,醫院卻說本案沒有權勢問題,並認為性騷擾申訴不成立。諷刺的是,護理師進行的其他民事和行政訴訟都成立,顯示 #醫院完全在包庇這名性騷擾醫師。
👂 病房的醫師主任常要護理師到醫師辦公室小房間內兩人單獨「長談」,最長可能會到8小時,一般都是在談病人的事情。護理師一開始以為這是自然的,因為一方面許多護理人員在受教育以及醫院內都會有種自己不夠專業、要跟醫生學更多,醫生叫護理師做什麼都會覺得自然;另一方面也是覺得要以病人為優先,所以配合討論也還好。然而久而久之,主任開始抱怨自己的工作、甚至要求護理師幫忙自己的私人事務。當護理師因為工作負擔過重,提出想離職時,主任還跑來慰留,說護理師可以改當助理、自己貼另一半的錢給護理師,但護理師就要因此24小時 on call。護理師在旁人提醒下,覺得很怪、決定還是要離職。離職前一天,又被主任硬叫去小房間。這次主任把門鎖上,護理師拒絕再談下去,主任突然飛撲護理師,小房間外就是護理站、大家其實都聽得到,於是護理師緊急大喊:「 #你不要過來!」這才得以脫身…
某個故事中的勇敢當事人,曾在訴說自己經歷時提到,他會講出這件事,是希望自己是以一個 #分享者的身份 來訴說,而不是受害者,因為他希望的是,社會可以透過他的分享看到整個醫療文化、結構性的問題, #不是只是一個受害者而已。
我也這樣期待著,這場我們聽到的許多眼淚與恐懼可以不要再發生,許多結構性的問題可以被更加關注。
我會繼續從制度面推動監督及實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