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職業醫學科門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職業醫學科門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職業醫學科門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職業醫學科門診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阿賢的碎碎念】~ 噪音性聽力受損 圖片引用自美國家庭醫學會(AAFP),非內文案例檢查報告 https://www.aafp.org/afp/2000/0501/p2749.html 這幾天在臨場服務時,有個員工在噪音作業區工作了3年,前兩年的聽力檢查都是正常,不過今年的聽力圖就出現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8的網紅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 Jack Chen, sports physiotherap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

職業醫學科門診 在 壞醫生星球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7:47:29

#醫院工作日常 #聯合合作 【各職類的醫療人員們】 有住過院或來過醫院的人,可能看過許多穿制服的人走來走去,除了醫師護理師外,其實醫院裡面有更多不同職業類別的醫療人員,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比較常見的幾類,以後別再叫錯囉XD 1、物理治療師:通常隸屬於復健科,協助個案恢復「動作表現」、訓練骨骼關...

職業醫學科門診 在 李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8:27:23

給自己的一封信 親愛的李女士: 你還好嗎?我是10年前的你,那時候我還是一個醫學生,假如時光倒流,不知道你是否會因為10年後的匆忙而改變對醫師這個職業的選擇呢?是否會對環境體制的無可奈何而堅持呢?我內心還是期許自己堅守這份職業,在我的心中,一直覺得理想,就像是一個指路的明燈一樣,為我們的前進道路照...

職業醫學科門診 在 陳曉謙 Jack Chen, PT, MSc, CSC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6 01:13:52

. 「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

  • 職業醫學科門診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25 12:03:01
    有 71 人按讚


    【阿賢的碎碎念】~ 噪音性聽力受損

    圖片引用自美國家庭醫學會(AAFP),非內文案例檢查報告
    https://www.aafp.org/afp/2000/0501/p2749.html

    這幾天在臨場服務時,有個員工在噪音作業區工作了3年,前兩年的聽力檢查都是正常,不過今年的聽力圖就出現了如附圖所示的高頻聽力受損,為很典型的噪音性聽損。

    員工都沒有什麼自覺症狀,日常生活也都沒影響,還一度懷疑會不會是檢查出了什麼問題;然而到醫院重新受檢後,還是出現了一樣的結果,所以就被約來諮詢了。

    當然,員工一開始很排斥,一下子叫我回醫院複檢,一下子又叫我來公司的會議室跟醫師諮詢,我又沒什麼狀況,為什麼要這樣擾民?不能讓我好好做事,早點下班就好嗎...

    其實很多噪音區作業的勞工都會有類似的想法,為什麼每年健檢都不會過,然後自己又覺得沒什麼症狀,真的很煩人。

    這就要從噪音性聽力受損的特性說起:主要會造成高頻的聽力受損,但是在初期,並不會影響到低頻。而我們一般的日常使用,不論是對話、看電視、接手機,大部分都是用到低頻聽力。

    所以,噪音性聽力受損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這也造成了很多勞工就忽略了配戴聽力防護具的重要性 (就像高血壓最常見的症狀也是沒有症狀...有空記得量量血壓)。

    回到一開始說到的這位員工,前幾年明明都好好的,為什麼會突然變差呢?職醫有時候就像偵探一樣,要親自到現場去了解,和員工面談後才能得到線索去分析。

    以下就是我當時找答案的流程:

    1. 作業區域有沒有改變:

    沒有,一直都在同一個作業區,機台也沒有更動或維修,環境測定的噪音值亦沒有太大變化。

    2. 最近一年有沒有長期使用一些新的藥物在治療疾病:

    沒有,平常都不吃藥的,也沒在用保健食品。(排除耳毒性藥物)

    3. 最近一年有迷上去演唱會、夜店或常使用耳機嗎:

    沒有,下班就想休息了,平常也沒有聽音樂的習慣。

    4. 平常在作業時,有配戴聽力防護具嗎,如:耳塞/罩

    (遲疑了一下) 有...有呀,只是現在的不好用!

    原來是公司從一年前採購了一批耳罩,供該區域人員使用,而且因為該區域的噪音值較高,所以強制人員都要使用耳罩,而不能用耳塞。

    員工因為耳罩的悶熱及壓迫感,戴不習慣,所以把應該有彈性的頭帶部分調鬆,甚至最後自己拆掉用繩子綁起來。造成包覆的效果變差,有戴就跟沒戴一樣...一年下來,就出現了明顯的高頻聽力受損。

    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再去了解現場的作業人員,有部分人員其實都戴不習慣耳罩,又因為公司政策,不能戴回耳塞。

    § 結語:

    個人防護具的選擇,其實真的要落實「個人化」,畢竟是他們要配戴的,要多了解勞工的需求,而不是主管覺得耳罩的保護力較好,就大家都要戴耳罩,還配發相同的SIZE。

    而對於不想配戴防護具的員工,有時候花點時間傾聽,或許會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像今天談的這個員工,就因為作業環境較熱,加上容易出汗的體質,所以耳罩戴不住。

    反之,也有人不愛戴耳塞的;有些人覺得密合度不好、塞不進去會滑出來、耳朵常長痘痘塞進去會痛...等等千奇百怪的原因。

    我相信每個人不想戴,一定都有自己的理由。只是他有沒有說出來而已。

    (就像不想吃血壓藥一樣,問10個人可能有11種理由,如:吃了就一輩子當藥罐子;會不舉;會洗腎;隔壁老王叫我不要吃;我不會吞藥丸;這成分都不純,我不敢吃;不要吃台廠藥...等等)

    其實,職場中的醫護,常常是在處理管理層和基層勞工認知上的差異,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場和想法,有時候把話講開了,才發現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少了點溝通罷了。

    #噪音性聽損大部分沒症狀
    #沒症狀不代表沒事
    #報告有疑問請洽臨場服務醫護或職業醫學科門診

  • 職業醫學科門診 在 潘孟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4-17 19:58:00
    有 1,369 人按讚

    《屬於咱屏東勞工的0800…》

    誰說公務員沒創意,咱勞工處自編自導自演一支廣告,我看了差點笑到岔氣,這支廣告靈感來源是0800,粉墨登場的不是別人,是勞工處處長林德輝,親自下海扮演0800中醫師,十八銅人則是縣府秘書劉貴仁,全身塗滿金粉,讓我笑到彎腰。

    縣府經費有限,我們用創意補其不足,犧牲形象,以有限經費拍出讓人印象深刻的趣味短片,就要是提醒勞工朋友關於「職業醫學科門診」訊息,用心良苦。

    在這裡,我也要提醒勞工朋友,若有職業疾病相關問題,請盡速至醫院就診,由專業醫生協助進行職業傷病評估、鑑定,促進職災勞工得到正確的診斷、復健與逐步復工,進而順利回到職場上工作。

    屏東縣目前成立「職業醫學科門診」的醫院包括:衛福部屏東醫院、屏東基督教醫院、榮總屏東龍泉分院。

    沒有健康身體,一切都是枉然,勞工朋友們,如果因為長期工作,身體亮起紅燈,請盡速就診,回復最佳的身體狀態,才能繼續拼下去。

    「職業醫學科門診」訊息:
    ●衛福部屏東醫院(週五-隔週8:30 ~ 12:00)
    ●屏東基督教醫院(每週四13:30 ~ 16:30)
    ●榮總屏東龍泉分院(每週五8:30 ~ 12:00)

    勞工處諮詢專線:職業災害慰助(FAP) 08-7558048 # 58
    職業災害勞資爭議調處 08-7558048 # 31、35

    P.S:別忘了點閱影片,開心暢懷笑一笑也有助身心健康喔,哈哈哈

  • 職業醫學科門診 在 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 Jack Chen, sports physiotherapis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5 18:00:16

    「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S)。由他來分享一般民眾可以如何先整理自己的身體狀況、關鍵的資訊提供給醫師,讓短短幾分鐘的看診時間能更有效率,解決病人的問題。

    看診前可以帶的小筆記,有利於醫師診斷的資訊,包括:

    L (Location):不適的位置(ex. 右膝蓋)
    Q (Quality):不適的性質(ex. 刺痛、麻、脹等)
    Q (Quantity):不識的程度(ex. 3分痛)
    O (Onset mode):開始的性質(ex. 慢慢出現的、還是跟一次受傷後)
    P (Precipitating factors):誘發因素(ex. 蹲的時候會痛)
    E (Exaggerating factors):加劇因素(ex. 上樓梯、跑步時會越來越痛)
    R (Relieving factors):緩解因素(ex. 躺著、坐著會比較舒服)
    A (Associated symptoms):伴隨的症狀(ex. 同時還會痠跟麻)

    *若是職業運動員,務必先跟醫師說明,並確認藥單是否有禁藥成分

    範例:
    「醫師,我一週前扭到腳,當下非常痛,大約10分有7分痛,當下沒辦法走路,到今天已經好蠻多的,但是在走比較久或跳的時候,右外側腳踝有痠跟緊的感覺,不動或坐著都不會痛」


    【林威廷醫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Dr. M Be Superior 運動醫學 傷害復健 健康促進
    Instagram: drm_be_superior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

    剪輯&字幕:江恩宇
    影片拍攝時間:2021年3月1日




    #運動傷害 #運動醫學 #復健科 #骨科 #疼痛科 #家醫科 #開刀 #物理治療 #運動防護 #復健 #疫情 #covid19 #sportsmedicine #sportsinjury #physiotherapy #rehabilitatio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