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職場霸凌刑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職場霸凌刑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職場霸凌刑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職場霸凌刑法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傳統的兩性教育,導致大家都怕自己的女兒被欺負,卻沒有人覺得自己的兒子會去欺負人——這就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 1. 男生保護女生 2. 女生要保護自己 3. 要小心陌生人 上面這三點,是大人經常告訴孩子的性暴力防治觀念,乍聽之下沒什麼不對,卻可能造成反效果。因為性暴力之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的網紅李坤城議員服務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坤城在議會質詢勞工局長,有吹哨者檢舉康軒公司老闆應該居家檢疫,卻到處趴趴走,被衛生局裁罰100萬之後,卻下令揪出吹哨者,甚至霸凌疑似吹哨者,使該員工受到壓力之下不得不離職,請問勞工局有什麼方法懲罰康軒,保護該員工? 坤城認為,吹哨者是為公益,不是為了他自己,在公司受到壓力待不下去才離職,勞檢卻僅是關...

  • 職場霸凌刑法 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0 15:53:45
    有 904 人按讚

    傳統的兩性教育,導致大家都怕自己的女兒被欺負,卻沒有人覺得自己的兒子會去欺負人——這就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

    1. 男生保護女生
    2. 女生要保護自己
    3. 要小心陌生人
     
    上面這三點,是大人經常告訴孩子的性暴力防治觀念,乍聽之下沒什麼不對,卻可能造成反效果。因為性暴力之所以會發生,並不是我們的「保護措施」做得不夠(別忘了,就算待在家裡,也有可能遭受性暴力),而是和整體社會的 #權力不平等 有關。
     
    ┏          ┓
     #為什麼會有性暴力❓
    ┗          ┛

    性暴力的背後不是單純的性慾,而是 #權力 和 #控制 的展現⚠。換句話說,加害者通常都是掌握較大權力的人(老師、上司、長輩),或者是「覺得」自己有權力支配被害者的人(佔有優勢的性別)。而這個權力不平等的現象,剛好就是刻板的兩性教育所造成。
     
    傳統兩性教育助長了「男生=強者、女生=弱者」的觀念,所以很多大人喜歡教兒子不准哭、不能示弱,並期待他們去保護女生;對女兒則是叮嚀要聽話、要小心,以為這樣她們就可以遠離危險。
     
    這種教育方式的原意,是希望女生被有擔當的男生保護,但理想永遠跟現實有差距。過度強化男性主導優勢、弱化女性自主意識的結果,只會讓權力永遠集中在某一種群體 (陽剛的男性) 身上,並讓其他群體 (女性和陰柔男性) 永遠處在高風險中,形成難以打破的惡性循環。💣
     
    ----------

    從創會以來,我們每天都會接到很多演講邀約。很多企業、學校、公家單位,都喜歡指定講「性騷擾/性侵害/性霸凌防治」的主題。
     
    可能有些朋友會以為,請性平講師來演講,就可以教大家保護自己不被侵犯,但其實不管我們多麼小心,都還是可能遇到性暴力事件(別忘了加害者通常都是認識的人)。因此我們在講性平事件防治的時候,會把重點擺在學習「#如何不去傷人」還有練習「#遇到狀況要怎麼反應」。
     
    ┏            ┓
     #首先是身體自主權概念🧐
    ┗            ┛

    傳統的兩性教育告訴男生要大方、女生要矜持,而且許多大人一邊教孩子身體界線,卻一邊讓家中親戚長輩任意親、抱、捏小孩的身體,形成矛盾。在這樣的觀念下,男孩女孩都學不到身體自主權的概念,大家以為女生說不要就是要、男生說不要就是扭扭捏捏、不像個男人。
     
    因此,不管大人小孩都要練習分辨自己喜歡/不喜歡哪些被人碰觸的感覺,尊重別人的身體界線,以及不能質疑別人身體界線的尺度等等。
     
    ┏            ┓
     #知識性的東西也不能少📙
    ┗            ┛

    除了職場的《性別工作平等法》、學生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公共場所的《性騷擾防治法》、有妨害性自主罪的《刑法》以外,我們也會用案例說明性平事件的樣態,像是性騷擾就有分為「交換式」和「敵意環境」兩種。
     
    ┏         ┓
     #破除迷思很重要💬
    ┗         ┛

    雖然大人的出發點都是為了保護孩子,但許多人對性暴力的認知不足,甚至有嚴重的錯誤,這些都可能把孩子推向危險的邊緣,例如:
     
    1. #以為加害者都是陌生人:一般家長只會提醒孩子小心路上「怪怪的」陌生人,但其實大部分的性騷擾/性侵犯,都是被害人熟識的親朋好友。根據 2019 年衛福部統計統計,18 歲以下性侵害案件中,有 97.6 % 的加害人和被害人原本就認識。
     

     
    2. #以為穿得多比較安全:有些人喜歡拿騎車戴安全帽、過馬路要停看聽來比喻,認為叫女生衣服多穿點「只是提醒她們保護自己,並不是檢討受害者」。但性暴力事件是加害者主動的行為,和車禍的意外性質不同,也和身上穿幾件衣服無關(有些加害者還專挑制服、長髮下手呢!)。
     
    在事件發生前叫女生多穿一點,只能讓說話的人講心安;在事件發生後指責女生為什麼穿這麼少,只是在幫加害者開脫。請不要糾結在被害者的穿著,我們必須在更有意義的地方努力。
     

     
    3. #以為被害人一定會大聲喊救命:每次發生性暴力事件,總會有人質疑被害人為何不反抗,甚至認為換作自己,一定會大聲呼救、勇敢揍對方一拳。這些人的出發點可能是為了提醒大家要小心,但這些話並不適合在事後用來檢討被害者。因為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除非特別練習過,否則會有一段反應遲鈍的「經驗空白」時間,尤其是當加害人是自己所信任、熟識的對象時,會更無法反應過來。
     
    此外,許多在私密空間發生的性暴力事件,即使被害者極力反抗,可能也無法順利逃脫,甚至會遭到加害者進一步的肢體暴力,因此有些被害者因生命受到威脅,只能無奈配合。
     

     
    4. #以為只有年輕女生會受害:絕大多數的大人都只會警告年輕女孩要小心陌生男子,但性暴力不分年齡、性傾向,不管是男對女、女對男、同性之間,都有可能發生。過於片面的教育容易讓孩子產生僵化的認知,甚至失去自主判斷危機的能力。
     
    --------

    那麼,要教小孩防治性暴力的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

    有三個原則很重要,#第一,大人先不要急著指點孩子(因為大人對性暴力的認知可能很有限);#第二,一定要給孩子思考跟表達的機會(用說的比用聽的有意義);#第三,讓孩子知道不管遭遇什麼,大人一定都會支持他們。
     
    十二年國教重視教育融入生活情境,有些事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例如,看到相關新聞事件的時候,(#第一) 大人先不要直接對孩子說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第二) 而是先問孩子「如果你遇到的話會怎麼辦?」,聽聽他們的看法,必要時再提醒孩子有哪些地方沒注意到。(#第三) 最後請告訴孩子,無論如何大人都會站在他們身邊給予協助。
     
    由於我們無法完全避免性暴力事件的發生,因此練習、討論是非常重要的,也許在孩子未來的某一刻,我們曾經的對話會成為幫助他們脫險的關鍵,以及支持他們的力量。
     
    很多時候讓孩子自己說出口,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價值觀,一方面大人自己也會學到很多。大家可以試試看!
     
    ---------
    ▶訂購 2021 年超大張行事曆海報:https://store.tgeea.org.tw/product/2021calendar

    ▶邀我們的性平講師去你的學校/公司演講:https://www.tgeea.org.tw/speaker-invitation/

    💝支持性平協會:https://donate.tgeea.org.tw/donate/

  • 職場霸凌刑法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2 18:05:18
    有 613 人按讚

    #吹哨者保護不能只做半套
    #傳染病防治法沒有在吹哨者法案的範圍
    #未來我們要怎麼提供保障呢?

    康軒集團董事長李萬吉,未遵守居家檢疫十四天規定,被員工檢舉重罰100萬元,
    但吹哨者身分曝光、遭到職場霸凌,甚至獎金與資遣費都拿不到。

    除了聲援這名女職員外,我們也要思考,如何透過公共政策協助這樣勇敢的人。

    有人提到法務部的吹哨者法案,躺在立法院超過一年,立院多數民進黨到底什麼時候通過草案、保護吹哨者?

    👉更重要的是,民進黨的吹哨者法案就算真的通過,也可能沒辦法保護這名女職員。

    ⚠️目前,居家檢疫的依據在《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但吹哨者法案對弊案的定義,其中有刑法、政府採購法、勞基法、就業服務法等,卻不包含傳染病防治法。

    因為2019年5月,吹哨者法案才送進立法院,當時誰也想不到會有疫情發生,也是我們應該思考是否需要修正的方向。
    但如果民進黨一直不願意討論吹哨者法案,讓這些勇敢的吹哨者獲得保護,那康軒集團這樣的報復行為,只會不斷發生在台灣社會中,而讓不公不義的事情持續發生。

    傳送門👉
    👉康軒吹哨者風波 全教總:董座公開道歉否則發動「全民抵制」
    https://reurl.cc/0O4VNl

  • 職場霸凌刑法 在 李坤城 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08 11:51:45
    有 142 人按讚

    坤城在議會質詢勞工局長,有吹哨者檢舉康軒公司老闆應該居家檢疫,卻到處趴趴走,被衛生局裁罰100萬之後,卻下令揪出吹哨者,甚至霸凌疑似吹哨者,使該員工受到壓力之下不得不離職,請問勞工局有什麼方法懲罰康軒,保護該員工?

    坤城認為,吹哨者是為公益,不是為了他自己,在公司受到壓力待不下去才離職,勞檢卻僅是關心資遣費、獎勵金等問題,方向完全不對,應該關心吹哨者被迫離職,否則以後誰敢吹哨。

    勞工局長陳瑞嘉表示,昨日勞檢主要針對資遣費、獎勵金等項目;霸凌部分涉及職業安全法第6條第2項,雇主要訂定防霸凌相關措施,若無,則限期改善,若無改善,才予以裁罰,近日會再進一步了解。如果已經發生霸凌,而發生被迫離職情事,目前勞動法規並無罰則,需循司法(民事、刑法)解決。

  • 職場霸凌刑法 在 李坤城議員服務處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16 10:36:20

    坤城在議會質詢勞工局長,有吹哨者檢舉康軒公司老闆應該居家檢疫,卻到處趴趴走,被衛生局裁罰100萬之後,卻下令揪出吹哨者,甚至霸凌疑似吹哨者,使該員工受到壓力之下不得不離職,請問勞工局有什麼方法懲罰康軒,保護該員工?
    坤城認為,吹哨者是為公益,不是為了他自己,在公司受到壓力待不下去才離職,勞檢卻僅是關心資遣費、獎勵金等問題,方向完全不對,應該關心吹哨者被迫離職,否則以後誰敢吹哨。
    勞工局長陳瑞嘉表示,昨日勞檢主要針對資遣費、獎勵金等項目;霸凌部分涉及職業安全法第6條第2項,雇主要訂定防霸凌相關措施,若無,則限期改善,若無改善,才予以裁罰,近日會再進一步了解。如果已經發生霸凌,而發生被迫離職情事,目前勞動法規並無罰則,需循司法(民事、刑法)解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