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廢考監吵什麼#為什麼要廢考試院
近年來,考監兩院之廢除與否吵得沸沸揚揚。
現任考試院長黃榮村表示絕對支持任何有助於提升憲政運作與政府效能的改革方案。而現任監察院長陳菊則期許自己能成為「末代院長」。
考監兩院廢不廢?本週將先與大家聊聊考試院存廢。
▌考試院失能?
首...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廢考監吵什麼#為什麼要廢考試院
近年來,考監兩院之廢除與否吵得沸沸揚揚。
現任考試院長黃榮村表示絕對支持任何有助於提升憲政運作與政府效能的改革方案。而現任監察院長陳菊則期許自己能成為「末代院長」。
考監兩院廢不廢?本週將先與大家聊聊考試院存廢。
▌考試院失能?
首先,我們得先清楚考試院的工作內容與職責所在。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六條第一項規定,考試院為國家最高考試機關,掌理以下事項:
㊀ 考試
㊁ 公務人員之銓敘、保障、撫卹、退休
㊂ 公務人員任免、考績、級俸、陞遷、褒獎之法制事項
根據上述條文,可以看出考試院的工作內容與人事行政有密切相關,也就是說,考試院的主要業務基本上屬於人事行政的一環。
而這些職能大多由考試院下設四個機關所執行:考選部、銓敘部、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及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
然而,行政院下轄機關「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之職權範圍又與考試院之業務大幅重疊,考試院的功能被取代,且考試委員皆不直接參與上述工作內容。那麼,考試委員都在做些什麼呢?
▌考試委員=錢多事少的高官肥缺?
考試委員貴為決策中樞,除了巡視國家考場、出國考察等,每週一次的考試院會議更是考委一大主要工作,縱觀考試院公布之會議記錄,我們可一窺這樣決定公務員事務施政方針之重要會議的討論重點。
一年中約50次的院會,考委們有時琢磨於公務員「每月一書」的書目選讀,有時暢談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的歷史脈絡與命名謬誤,有時則針對《國家菁英季刊》停刊一事悲痛嘆息。
考委的另一主要工作則是於每年約20次的國家考試中擔任典試委員,監督國家考試的信度與效度。
可以看出考試委員這樣的職權與業務安排,本身對於整體國家考試和文官體制的制度改革助益並不大。除此之外,考委的薪資比照部長級,配車和司機,每月19萬月薪。
然而,這樣的優渥福利卻無法源依據,不禁讓人思考,這樣高額的支出,對應考委對於國家整體的貢獻,是否有其必要性呢?
▌考用不合一?
根據憲法第87條,考試院與行政院共享法律提案權,但人事行政權卻僅歸屬於考試院。也就是說,行政院用人,人事權卻不在行政院本身,甚至連發薪、升遷等,都得經過考試院。
然而,雖然人事一條鞭的制度可能有助於行政效率的提升,且能針對單位需求考用所需人才。
但台灣並非總統制國家,官僚體系不夠獨立,如此,當人事權回歸行政機關,就可能產生政治酬庸的問題。
▌考試院的修正方向
至於廢除考試院後,原先考試院的職權與業務內容應何去何從?
現任總統府副秘書長李俊俋曾提出下列改革方案:
❶行政院下成立三級獨立機關,掌管考試業務。
❷原銓敘、撫卹等法制事項,由原銓敘部和行政院人力行政總處併成「人力資源部」。
湯德宗大法官也曾提出以下改隸擬議:
❶「人事行政」權回歸行政院。
❷「考選行政」權回歸行政院。
❸「公務員保障」獨立於行政院之內
▌小結
綜觀上述,我們可以理解到,現今的考試院已失其存在必要性。立法院也於2019年通過《考試院組織法》修正案,透過縮編考試院組織,逐步廢除考試院。
廢除考監已為朝野共識,但社會各界對於考監之存廢仍有分歧,未來政府又該如何處理相關疑慮呢?
本週僅先探討考試院之存廢,過後將再針對監察院之存廢與各位聊聊!
#政治 #台灣 #科普 #科普政治學 #政經八百 #大學生 #政府 #公民 #民主 #社會 #考試院 #監察院 #公務員 #廢考監 #陳菊 #官僚 #改革 #考試
綜觀縱觀 在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由社群而生的區塊鏈媒體 - Media for Blockcha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去中心化儲存 #IPFS #Filecoin #Arweave
【綜觀「去中心化儲存」項目生態,Filecoin 「342億美元」估值憑什麼支撐?】
⚡️無論是融資總額,還是估值,Filecoin獨占鰲頭。在外界看來,Filecoin有機會成為巨型價值捕獲者。Filecoin所在的領域就是「區塊鏈的土地房子」
作為分佈式數據儲存網路,Filecoin 既是 IPFS 的存儲層,也是激勵層,IPFS則是整個系統的應用。因此,IPFS直接決定了Filecoin能否有足夠的業務基礎;縱觀整個市場,全球不少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 IPFS 賽道.....
-
★同場加映
❶ 沒有中國!G7 聯手開展 CBDC 合作,全球央行數位貨幣競爭拉開大幕
👉https://tempo.pse.is/U5E3F
❷中國國家隊|區塊鏈聯盟 BSN 傳與「國企」意見分歧,國際版宣布整合 6 大公有鏈
👉https://tempo.pse.is/SZS69
-
🐶 Line 5000人動區投資討論群
https://line.me/ti/g2/htySqS7SoKOuGGFx4Gn9dg
✅ 即時新聞跟活動消息鎖定 #動區Telegram
https://t.me/blocktemponews
✅訂閱 #LINE 每日新聞精選:
https://line.me/R/ti/p/%40kgx9780p
✅加入 #facebook 社群 和我們一起討論學習區塊鏈: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lockTempo
綜觀縱觀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的書名說錯了一半:「再一次」代表已經有了第一次,此話不實。看了這本書,你才會發現,也許你對國際揚名日本大導演是枝裕和,從來都一無所知。
我們可以看是枝裕和的電影,理解他是什麼樣的創作者。我們甚至不用看電影,也能知道他在當今影壇的地位。日本電影一蹶不振不是說說的,40 年前日本電影如何輝煌,40 年來日本電影就如何低落。
現在的日本電影連「娛樂觀眾」這件事都難以達成,而要以作者論的角度來找尋傑出的日本導演,更是困難:大家拍的電影看來都一樣,而且都一樣令人昏昏欲睡。
白石和彌是一個特例,所以近年來他拿「日本奧斯卡」藍緞帶獎拿到手軟,但是他與是枝裕和還有些許距離,畢竟是枝導演不只在日本拿獎,還獲得了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入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入圍威尼斯影展競賽等等海外殊榮。
想想導演山下敦弘捧著真實的金棕櫚獎時,那入迷的神情,就知道日本影史上第四位得到金棕櫚獎的是枝,在日本電影圈裡,站在多麼令人景仰的高位。
是枝有實力,還有動力。他如今已超過 10 年,連續每年都推出新作品──不只是長片電影、還包括紀錄片、電視影集、電視廣告或 MV,這還不算出書或是其他插花性質的創作。是枝裕和是如何能保有高度的創作能量,同時又能讓自己的作品水準與意涵,維持在一條筆直的創作思維與價值觀上?
妳無法在《海街日記》或《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裡獲得這些疑惑的解答。但是《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這本書帶領觀眾,跑到大銀幕的背後,看看那個比手畫腳的人長什麼樣子。
如果你是是枝導演的粉絲,也許你已從各大記者會或訪談裡認識了他。但那可不是輕鬆事,至少你還得追著日本新聞一篇一篇看(假設你懂日文)。《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直接跨越了語言的隔閡,收集了許多珍貴的資料,讓你一站補足完整的是枝裕和世界。
「一站補足」這種說法並不誇張,這本書開頭就是導演本人的專訪,再來是對談,以及 13 位名家對是枝的觀察、訪談紀錄、是枝本人的日記、本人的散文等等。這不是一本是枝裕和自傳,是從自剖、他人分析與自我創作當中統合出的諸多視點,以 360 度並跨越時間的方式,凝視著是枝裕和這個人,與他的作品。這不但是一站補足,這根本是「一眼看足」是枝。
說真的,我忌妒這本書,應該說,我為其他的大導演們感到忌妒(或憤怒),他們也應該擁有這樣的待遇──應該有,但我們在台灣能見到以這種多樣化方式,去迫近一位電影創作者的書籍並不太多。
相對地,《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就顯得彌足珍貴,因為它不只突顯了導演本身的創作起源、創作觀與人生態度等等,這種多樣化的清晰觀察,更容易看出是枝身處的創作環境與文化氛圍。
是什麼樣的人跟他一起工作?「是枝組」(是枝成立的製片公司名叫「分福」)裡頭都是什麼樣的人?那些優秀的演員是如何與他合作?或是如何影響彼此?哪些業界氛圍改變了是枝?哪些業界趨勢是他討厭的?《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雖然是縱觀是枝導演的影壇半生,但同時也綜觀了 40 多年來日本影劇史的浮光掠影──你知道嗎?書中有一大篇幅其實是在談伊丹十三呢。
補充一個書裡沒提到、但是是枝討厭的影壇趨勢好了XD。他很討厭電腦動畫:「我不太相信電腦動畫,常聽到有人說『這一段之後再用電腦修』,結果呢,之後再也沒人去改的狀況是很多的。」嗯~是枝不像很多導演會用「很假」「不真實」的理由正面批評電腦動畫,聽起來好像他很討厭大家把電腦動畫當作懶惰的藉口,各位不知道認不認同呢?
日本諧星出川哲朗因為綜藝節目外景需求,跑到坎城影展胡亂地找尋大明星合照(照越多越好)。不會英語又不懂禮貌的出川很難達成任務,但是某一次,他剛好遇上了當時到坎城參展的是枝導演。語言不通的出川立刻在記者席興奮大叫導演,這位當時因《小偷家族》而被坎城認為是熱門獲獎人選的導演,竟然乖乖地走下台階,穿越馬路,跑到沒禮貌又不識大體的出川面前與他合照。
這麼誠懇,根本不像國際大導的導演。但是在是枝裕和的訪談裡,這種誠懇並不陌生。《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裡他與 Lily Franky 對談,兩人曾經合作過電影,他們可以就「什麼 A 片最色」、還有「是枝很想挑戰情色片段」這些內容談得樂趣橫生。
Lily Franky 是出了名愛講話又會講話,這場對談裡很多時刻,都像快嘴與笨拙夥伴的諧星搭檔表演搞笑段子。但是同時又忠實地、呈現了是枝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對創作最終想要描繪的終點風景,是一篇自由、有趣、又頗富深意的好對談。
老實說,我還沒看完這本書時,光看完這場對談就決定要推薦了,因為太有趣了。當時想著,如果書來了,後面很難看也不要緊了,裁掉就好了XD。
但當然後面精采的部分更不少:玩弄視覺影像的名導米歇爾龔德里、法國女神茱麗葉畢諾許、今年在全球影壇大豐收的奉俊昊、專門蹂躪淚腺的日本小說家重松清等等 13 位各界名人,從景仰的角度、分析的角度、曾經合作過的角度來談是枝,各有特色,也各有個人關注的面向。
廢話寫得太多,只是要表達《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是最近看到最有趣的電影相關書籍,也是少數看完之後立刻再看第二遍的書。大王要大力推薦,推薦給喜歡日本電影、喜歡是枝裕和導演、想要了解導演創作觀、瞭解近代日本影藝圈歷史的朋友們。
或是推薦給想要看本有趣書籍的朋友們。
★2 月 11 日上市!你可以在這些地方買到(或先預購)這本書:
博客來:http://bit.ly/2S71Hhj
三民:http://bit.ly/2S4cn0m
金石堂:http://bit.ly/37arSb7
誠品:http://bit.ly/377Wn1z
★這本書有兩場精彩可期的活動:
☆「虛構與真實:是枝裕和的執導與生活」
時間:3月14日(六),14:30
地點:台北電光影裡書店
講者:馬欣小姐
活動細節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2929093377446/
☆「電影之外的是枝裕和:那些無人知曉的事」
時間:3月15日(日),14:30
地點:高雄的三餘書店
講者:鄭秉泓先生
活動細節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9817588533543/
時報出版 #是枝裕和
綜觀縱觀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的書名說錯了一半:「再一次」代表已經有了第一次,此話不實。看了這本書,你才會發現,也許你對國際揚名日本大導演是枝裕和,從來都一無所知。
我們可以看是枝裕和的電影,理解他是什麼樣的創作者。我們甚至不用看電影,也能知道他在當今影壇的地位。日本電影一蹶不振不是說說的,40 年前日本電影如何輝煌,40 年來日本電影就如何低落。
現在的日本電影連「娛樂觀眾」這件事都難以達成,而要以作者論的角度來找尋傑出的日本導演,更是困難:大家拍的電影看來都一樣,而且都一樣令人昏昏欲睡。
白石和彌是一個特例,所以近年來他拿「日本奧斯卡」藍緞帶獎拿到手軟,但是他與是枝裕和還有些許距離,畢竟是枝導演不只在日本拿獎,還獲得了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名、入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入圍威尼斯影展競賽等等海外殊榮。
想想導演山下敦弘捧著真實的金棕櫚獎時,那入迷的神情,就知道日本影史上第四位得到金棕櫚獎的是枝,在日本電影圈裡,站在多麼令人景仰的高位。
是枝有實力,還有動力。他如今已超過 10 年,連續每年都推出新作品──不只是長片電影、還包括紀錄片、電視影集、電視廣告或 MV,這還不算出書或是其他插花性質的創作。是枝裕和是如何能保有高度的創作能量,同時又能讓自己的作品水準與意涵,維持在一條筆直的創作思維與價值觀上?
妳無法在《海街日記》或《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裡獲得這些疑惑的解答。但是《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這本書帶領觀眾,跑到大銀幕的背後,看看那個比手畫腳的人長什麼樣子。
如果你是是枝導演的粉絲,也許你已從各大記者會或訪談裡認識了他。但那可不是輕鬆事,至少你還得追著日本新聞一篇一篇看(假設你懂日文)。《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直接跨越了語言的隔閡,收集了許多珍貴的資料,讓你一站補足完整的是枝裕和世界。
「一站補足」這種說法並不誇張,這本書開頭就是導演本人的專訪,再來是對談,以及 13 位名家對是枝的觀察、訪談紀錄、是枝本人的日記、本人的散文等等。這不是一本是枝裕和自傳,是從自剖、他人分析與自我創作當中統合出的諸多視點,以 360 度並跨越時間的方式,凝視著是枝裕和這個人,與他的作品。這不但是一站補足,這根本是「一眼看足」是枝。
說真的,我忌妒這本書,應該說,我為其他的大導演們感到忌妒(或憤怒),他們也應該擁有這樣的待遇──應該有,但我們在台灣能見到以這種多樣化方式,去迫近一位電影創作者的書籍並不太多。
相對地,《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就顯得彌足珍貴,因為它不只突顯了導演本身的創作起源、創作觀與人生態度等等,這種多樣化的清晰觀察,更容易看出是枝身處的創作環境與文化氛圍。
是什麼樣的人跟他一起工作?「是枝組」(是枝成立的製片公司名叫「分福」)裡頭都是什麼樣的人?那些優秀的演員是如何與他合作?或是如何影響彼此?哪些業界氛圍改變了是枝?哪些業界趨勢是他討厭的?《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雖然是縱觀是枝導演的影壇半生,但同時也綜觀了 40 多年來日本影劇史的浮光掠影──你知道嗎?書中有一大篇幅其實是在談伊丹十三呢。
補充一個書裡沒提到、但是是枝討厭的影壇趨勢好了XD。他很討厭電腦動畫:「我不太相信電腦動畫,常聽到有人說『這一段之後再用電腦修』,結果呢,之後再也沒人去改的狀況是很多的。」嗯~是枝不像很多導演會用「很假」「不真實」的理由正面批評電腦動畫,聽起來好像他很討厭大家把電腦動畫當作懶惰的藉口,各位不知道認不認同呢?
日本諧星出川哲朗因為綜藝節目外景需求,跑到坎城影展胡亂地找尋大明星合照(照越多越好)。不會英語又不懂禮貌的出川很難達成任務,但是某一次,他剛好遇上了當時到坎城參展的是枝導演。語言不通的出川立刻在記者席興奮大叫導演,這位當時因《小偷家族》而被坎城認為是熱門獲獎人選的導演,竟然乖乖地走下台階,穿越馬路,跑到沒禮貌又不識大體的出川面前與他合照。
這麼誠懇,根本不像國際大導的導演。但是在是枝裕和的訪談裡,這種誠懇並不陌生。《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裡他與 Lily Franky 對談,兩人曾經合作過電影,他們可以就「什麼 A 片最色」、還有「是枝很想挑戰情色片段」這些內容談得樂趣橫生。
Lily Franky 是出了名愛講話又會講話,這場對談裡很多時刻,都像快嘴與笨拙夥伴的諧星搭檔表演搞笑段子。但是同時又忠實地、呈現了是枝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對創作最終想要描繪的終點風景,是一篇自由、有趣、又頗富深意的好對談。
老實說,我還沒看完這本書時,光看完這場對談就決定要推薦了,因為太有趣了。當時想著,如果書來了,後面很難看也不要緊了,裁掉就好了XD。
但當然後面精采的部分更不少:玩弄視覺影像的名導米歇爾龔德里、法國女神茱麗葉畢諾許、今年在全球影壇大豐收的奉俊昊、專門蹂躪淚腺的日本小說家重松清等等 13 位各界名人,從景仰的角度、分析的角度、曾經合作過的角度來談是枝,各有特色,也各有個人關注的面向。
廢話寫得太多,只是要表達《是枝裕和:再一次,從這裡開始》是最近看到最有趣的電影相關書籍,也是少數看完之後立刻再看第二遍的書。大王要大力推薦,推薦給喜歡日本電影、喜歡是枝裕和導演、想要了解導演創作觀、瞭解近代日本影藝圈歷史的朋友們。
或是推薦給想要看本有趣書籍的朋友們。
★2 月 11 日上市!你可以在這些地方買到(或先預購)這本書:
博客來:http://bit.ly/2S71Hhj
三民:http://bit.ly/2S4cn0m
金石堂:http://bit.ly/37arSb7
誠品:http://bit.ly/377Wn1z
★這本書有兩場精彩可期的活動:
☆「虛構與真實:是枝裕和的執導與生活」
時間:3月14日(六),14:30
地點:台北電光影裡書店
講者:馬欣小姐
活動細節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2929093377446/
☆「電影之外的是枝裕和:那些無人知曉的事」
時間:3月15日(日),14:30
地點:高雄的三餘書店
講者:鄭秉泓先生
活動細節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9817588533543/
時報出版 #是枝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