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縱觀而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縱觀而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縱觀而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縱觀而言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外媒所謂台灣企業的『八重苦』包括:缺水、缺電、新冠患者猛增、缺疫苗、半導體等零件短缺、人手不足、貨櫃與工業紙箱等短缺、疫情打擊海外基地等八項。報導指在全球已出現半導體缺貨情況下,最大供應地台灣的生產停滯有可能帶來全球性的風險,『在半導體的高科技形象的背後,脆弱的基礎設施弱項也暴露無遺』。」...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王伯達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台幣從去年底開始大幅升值,新台幣兌美元 #匯率 已經上看 27 字頭了。而台灣央行面臨台幣升息的資金,與可能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的壓力,必須小心警慎的選擇 #貨幣 政策。然而對國家央行而言,選擇貨幣政策時,會遇到貨幣政策中三要素無法兼顧的局面,也就是我們這一集要介紹的 ── #三元悖論 了。 ...

縱觀而言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投資、理財、經濟、商業資訊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05 15:46:30

【#經一速遞】正所謂同事做得成朋友,可遇不可求。有網民開帖求教,指自己現在的工作沉悶,難結識到朋友,人工再高也是徒然;希望可以覓得做到真心朋友的同事,又指人工需要高,希望網民能提出建議。 🌟重量級專家分析2021年投資展望 📱即到IG Highlight「APP 」下載全新《經一》App 啦! 📌...

  • 縱觀而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1 07:58:18
    有 9 人按讚

    「外媒所謂台灣企業的『八重苦』包括:缺水、缺電、新冠患者猛增、缺疫苗、半導體等零件短缺、人手不足、貨櫃與工業紙箱等短缺、疫情打擊海外基地等八項。報導指在全球已出現半導體缺貨情況下,最大供應地台灣的生產停滯有可能帶來全球性的風險,『在半導體的高科技形象的背後,脆弱的基礎設施弱項也暴露無遺』。」

  • 縱觀而言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1-12 08:00:00
    有 154 人按讚


    #試片無雷短評

    《窒息》Suspiria

    152分鐘如坐針氈
    .

    達柯塔強森和蒂妲史雲頓兩位女星的表現,應該是足以撐起《窒息》這部電影的兩大亮點。感受角色製造出的強大能量,還有令人不寒而慄的氣場、壓迫感十足的窒息氣氛。
    .

    《窒息》的表現手法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詭譎感:重度恐怖電影受眾可能會對當中血洗畫面的場景印象深刻、對當中的身體恐怖橋段不寒而慄、對片中的特殊化妝感到坐立難安;對一般觀眾而言可能無法馬上說出觀影後當下的感受。但就電影本身的內涵而言,《窒息》可說是後座力強烈,讓人在觀影後不斷思考,留存餘韻的一部作品。
    .

    它存在著一種如夢境般感受的超現實感,每個畫面是如此真實,但串聯起來就讓人摸不著頭緒。《窒息》並非是單純追求虐殺娛樂的驚悚電影,反而是以大量隱喻的元素,描述了人性邪惡面的劣根性,以及人逐漸投入某件事的著魔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告訴你一個心魔誕生的故事。
    .

    但若要將《窒息》描述成一部人性醜陋面的電影,其實也不盡然;當中讓我好奇的是,片中不斷穿插1977年發生的漢莎航空劫機事件,以暗喻東西德分裂的鐵幕時代,那個人心猜忌、人民受權威壓迫的詭譎氣氛,是引發我好奇心的一個影像元素。加上由蒂妲史雲頓分飾的心理醫生一角,暗示了跨越二戰冷戰世代的德國人,在白色恐怖政權下被壓迫,如何在狹縫中求生,並見證這個舞蹈學院誕生惡魔的旁支故事;都再再說明了本片試圖隱藏政治議題的野心。
    .

    它讓我想起波蘭電影大師-安德烈佐拉斯基1981年創作的《著魔》(Possession):同樣以東西德分裂下的柏林為背景,藉由一對婚姻觸礁的夫妻,妻子一步步被惡魔操縱以及丈夫心力交瘁的過程,描述了人心邪惡潛伏在不為人知的陰暗處,所謂「惡魔」在壓抑的氣氛下逐漸蔓延茁壯。《窒息》的原作《坐立不安》,在1977年代的創作背景,同樣在鐵幕下的東西德,藉由恐怖驚悚的包裝控訴白色恐怖政權壓迫的手法,確實能夠嗅出一絲暗諷政治現實的味道。
    .

    而《窒息》作為盧卡格達戈尼諾在《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後的驚悚恐怖電影,經典邪典電影的重拍之作,足以看得出這位電影大師對影像的敏銳度,解剖故事的能力,以及描寫人心的精準度。我喜歡故事透過達柯塔強森所飾演的蘇西,對鑽研舞蹈的專注度,一步步轉換為著魔、陷入其中而無法自拔的鋪陳;也喜歡格達戈尼諾經營影像、色彩以及運鏡上的巧思;但我實在受不了本片過於破碎和難以下嚥的剪輯與敘事方式;縱觀而言有令我驚艷之處,亦有讓我茫然的地方。
    .

    我們能夠在《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看見那般緩慢悠閒的步調,描述兩位男主角如何相遇相識、結合,並讓觀眾感受到成長過程必經的痛苦與喜悅。但在《窒息》中,彷彿就是一條前往地獄而無法回頭的單行道,不斷地引發你的好奇心而慢慢陷入名為邪惡的深淵之中。換句話說,《窒息》不像是《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般提供銀幕內外雙向的交流,反而是非常暴力地將可怕的感受塞入觀眾的腦袋裡,不管願不願意,喜不喜歡。
    .

    邪惡之心的萌芽,或許正是如此。它其實一直存在內心的深層之處,等待所謂「嘆息」、「黑暗」、「眼淚」之母的催化。眾女性角色的編排,透過心理醫生的男性凝視作為見證,似乎也代表著當年女性受迫、女權意識尚未啟蒙的時代氣氛,一個渴望反撲的出口。總總暗喻的手法,是需要觀眾們專心思考、感受劇情背後所想要傳達的涵義。
    .

    白夫人與蘇西,亦蒂妲史雲頓與達柯塔強森兩個角色的權力關係,在本片中的變化相當精彩,卻也並非如過去我們看到的政治議題電影顯而已懂,反而檯面下的互相影響、權力消長的過程,才是《窒息》想要塑造的感覺。而片尾最後的伏筆,儀式性的橋段說明了新舊世代的交替,卻也似乎暗諷了舊世代的殘存,彷彿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般的伺機而動。當我們探討人性的負面影響,用如此隱諱的手法描寫邪惡之神的誕生,角色間的權力轉移,正是透過具象化的邪神,將「邪惡」概念具象化表現,傳達出人心捉摸不定的可怕。
    .

    《窒息》作為一部驚悚恐怖電影來說,可說是相當特別的一部作品:它有著演員們精彩的表現,也有著豐富多元的元素,同時以一個充滿黑色、奇幻色彩的口吻,暗喻了冷戰鐵幕下的政治迫害,以及人性猜忌的權力鬥爭。每個元素都讓人驚艷,但全部串聯起來卻生硬地讓人難以下嚥。它並非是一部娛樂性高的恐怖電影,反而需要慢慢適應、做好心理準備,感受影像氣氛的作品;至於怕血、無法接受身體恐怖的觀眾朋友,奉勸您最好考慮清楚,心臟練強壯點再來吧!

    .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窒息》我給★★★ 3.0顆星

    你要求什麼?死亡。
    對...一種讓我巴不得電影快點結束的可怕感受。
    往好處想,恐怖效果超好!往壞處想,就是一部題材相當硬派的恐怖片。

    台灣上映日期:2019.01.11

    .

    同步發佈【影音導讀 | 120秒評電影】:
    https://youtu.be/95aRldvfGGY

    同步發佈【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1212

    同步發佈【方格子】文章傳送門:
    https://vocus.cc/@XXY2018/5c44b6e8fd897800010f8e86

    .
    .
    .

    #窒息
    #suspiria
    #傳影互動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 縱觀而言 在 I am TOB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5-09 08:31:05
    有 684 人按讚


    「山不可怕,可怕是無知,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心」
    本來不想寫些什麼的!但是 不管怎樣看,留言都是可怕…它摧毀了這對情侶開始踏出去國門追逐夢想的那一顆心…這裡我就轉貼關於「雪羊視界」的文章,我想對於一個登山客、旅行者,他以這樣的視角去面對,實在比眾媒體好多了!當然,新聞出來後還是被無數的留言筆戰了,所以還有更新的一篇,我就不轉po了!大家可以點進去臉書專業看~

    首先 不要再看新聞政論節目了!腦細胞會死很多…電視名嘴說「3月是尼泊爾的雪季,不要去…不要去」,身為一個旅行者,我必須說把電視關掉吧!,扣掉雨季以及雪季之前的10~11月,第二個最佳的時段是「3月~5月底前」,所以 不要再說怎麼不暑假去,那是雨季啊! 你上網查、你打開指南書,會跟你說「3月~5月底前,是除了10~11月前往尼泊爾的第二好季節!」、你打開旅行登山團會看見「3月帶你攀爬安娜普娜..」,當然如果可以這幾年氣候不穩定,或許3月中會比較穩妥一點,但是 氣候這種事情,怎麼能得准呢?就像是在台灣,你決定去爬山兩個禮拜,結果一個禮拜過去忽然來了冬颱或者是強烈氣流造成暴風雨?老實說,我真的認為很大的原因是氣候變化而在路途中因決策錯誤產生的山難,也就是旅途中的不幸意外,要真的說請了嚮導會改變什麼?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因為嚮導也無法確保每一步的安全,以及突來的暴風雪,如果搜尋尼泊爾的山難因為氣候、暴風雪,有些也是連嚮導也一起喪生了!這真的是無法預估的~

    來說說,看完目前媒體發文後 哥的小想法~
    1.是健行、再說一次…是健行啊!雖然眾多英文翻譯對中文來說都是「登山」,但 這真的沒有攻頂!也不是蓋滿山頭的白雪,你不需要拿著冰爪登上去…

    2.喜馬拉雅山不等於「聖母峰」….唉~

    3.這是一條雖然海拔與台灣比起來是高了點,但是真的是健行路線,因為尼泊爾最著名兩條健行路線EBC也是ABC都不是他們前往的,他們只是走了一條比這兩條還要不熱門一點的路線,以難度相較來說,真的可說是村與村間的便道,喜愛登山以及已在台灣已有中高級山登山經驗豐富的兩人來說,其實最後不請嚮導自行前往真的是可行的,縱觀而言台灣的山算是險峻,登山走的是山稜線,但這條健行路線並非如此,而我認為他們應已審慎的評估過自己的能力,並非沒有想過就愚蠢前往。

    4.尼泊爾或許在整體發展上是個落後國家,但整個國家很大的經濟收入資源就是「山」,因此大部份的健行路線是每隔兩小時的路程就有一間茶屋,可以休息喝奶茶,而台灣情侶所走路線是「藍塘國家公園」健行步道的話,台灣很多網民們直接抨擊「如果專業就不會下切稜線往下走」,但如果事先做功課,然後才去走這條健行步道,那麼可以看出他們迷失方向後想找到一個村落而下切的決定,因為路線上的確很多需穿越河道,很多茶屋、民宿也臨河谷而建。/請自行搜尋「藍塘國家公園」便可知~

    5.每個登山者或者旅行者都抱著一個相同的理念,那就是除了敬山外,每一段的旅程有可能是最後一段,每一次出發都需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以媒體發佈的時間上,其實兩人一直與家人保持聯繫,也知道出發的時間、地點還有再一次聯繫時間為何?這也是當兩人失聯時,台灣的家人可以儘快的進入到搜尋的程序,但依舊是天相不如人願。

    最後 想要表達的是,山並不危險,冒險也並不可怕,但如同前面所述,每一次的出發都要做好準備,也儘最大的努力平安地回來,人生只有一回,什麼都危險什麼也都做不了,畢竟馬路如虎口,也是很危險的,你就從此不出門嗎?~

    愛家人的方式就是儘最大的努力平安回來,請在踏出國門之前,前往「旅遊門診」,確保疫苗、路途上需要準備的藥品以及急救包,再來就是 別忘了保險,並且將所有文件都複印一份放在家人找得到的地方,你的護照、信用卡、還有出發前的機票…並且告知家人,如果發生什麼事故,請在第一時間聯繫外交部以及領事館外,及時通知你的保險員。

    「每一次出發都需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並且儘最大的努力平安回來」,然後 出發吧!因為世界是如此之大!

    黃婷璟

    《 遇難47天不死不是奇蹟 — 那叫「專業」》

    「你想像不到,不代表別人辦不到。」

    昨天才發了失蹤友人的紀念文,今天就傳來上次的尼泊爾失蹤情侶憂喜參半的消息;由於我今晚上山,接下來會消失幾天,就在這裡條列一些我的想法:

    1. 首先,他們根本不是去爬喜馬拉雅山,是去一條連鄉民都能走的高山健行路線,可以當作「尼泊爾的雪山主東」來看待,稍有難度卻不致命,大部分人去那邊都不會請嚮導。這次山難的主因,是天氣。

    2. 人體只要一直有補充水分,就算什麼也不吃,也至少能存活7天,不然你以為我們平常把自己吃那麼胖幹嘛?

    3. 焦慮恐慌會使肌肉緊繃消耗能量,平靜待援則十分節能減碳,能存活更長的時間。

    4. 不失溫的前提下,才有前面兩則的存活能力,否則,一旦失溫超過3-4小時差不多就升天了。許多著名的山難如1971奇萊清大核工系事件等,都是失溫所致。

    5. 這對情侶有足夠的登山經驗與裝備,才能在意外發生後,保護自己不失溫、冷靜待援、妥善規劃糧食,進而存活至47天獲救。這不是奇蹟,這是知識的力量。

    6. 這就是登山的專業,如果沒有知識與裝備,這種情況,一般人連一天都撐不下去。

    7. GPS不是萬能,微地形GPS完全看不出來,一個五米落差就足以斷手斷腳,更遑論整片大地蓋滿白雪的地方。

    8. 衛星電話也非萬能,會有死角,尤其山谷。

    9. 這次事件是風雪與墜崖造成的複合性意外,就算有嚮導,也只是多一個人待援而已。嚮導並無法保證你不墜崖,因為他不是用狗鍊牽你,而山上任何石頭都是有崩落可能的,一墜落,就是墜落了。

    10. 覺得請嚮導就絕對平安,是完全錯誤的觀念,這種人應該去廟裡請尊神才對。

    11. 迷路的最佳解就是原地待援或回頭,他們可能是天候不允許才繼續向前。

    12. 不要再相信下切溪谷會有村落了,瀑布會要了你的命。

    13. 稜線,是相對溪谷安全太多的地方。

    14. 世界本來就充滿風險,有人一輩子只敢存定存,但也有人玩期貨選擇權;你可以選擇活的保守,但你沒有限制別人探險的自由。

    15. 台灣山區訂出世上最刁難的入山規則,到處封山、禁絕人民冒險。然後社會才抱怨台灣人保守、怕死、膽小、不求長進。請問一個連冒險都要禁止的國度,怎麼會有創新的可能?

    16. 政府甚至不准人民對自己行為負責,搜救和直升機收費標準死都不訂,只會推吸血的假登山險和用媒體抹黑登山者。拜託政府直升機收錢,這些官僚還不收,那就不要抹黑登山人浪費納稅錢 — 養亂做事的官員才是最大的浪費。

    17. 沒有一個國家會阻止人民鍛鍊、充實自己的登山知識與技能。除了台灣,政府帶頭封山、公審樣樣來,巴不得大家都不要學會登山的專業,只要會跟著嚮導屁股走就好了。

    18. 在山上,嚮導並不能保證你的安全,能真正保護你的,只有自己、只有知識、只有能力。而這些才是每個登山者所必需的,而不是任何形式的書面申請、或是嚮導、或是封山。

    19. 封山、防止人民爬黑山並不會降低山難的發生,只會讓山難越來越多。

    20. 只有良好的登山教育和完整的搜救收費體制,才能真正減少山難發生,幫助登山運動正向發展。

    21. 說登山這麼危險幹嘛去找死的人,請一輩子不要接近馬路,車禍每年奪走的人命是山難的百十倍。

    22. 愛山的人,在入山的那一刻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絕對會盡全力讓自己平安回家。

    23. 不要用想像去評斷不了解的事物,那只會顯得自己有多傲慢無知;你想像不到,不代表別人辦不到。

    山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知。
    願逝者之靈與山長存,生者之軀早日康復。

  • 縱觀而言 在 王伯達觀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26 19:00:05

    新台幣從去年底開始大幅升值,新台幣兌美元 #匯率 已經上看 27 字頭了。而台灣央行面臨台幣升息的資金,與可能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的壓力,必須小心警慎的選擇 #貨幣 政策。然而對國家央行而言,選擇貨幣政策時,會遇到貨幣政策中三要素無法兼顧的局面,也就是我們這一集要介紹的 ── #三元悖論 了。

    📰點我看關鍵報告
    2020/06/01 聯準會推出量化寬鬆,如何影響新興市場?
    https://reurl.cc/bznl4o
    2020/07/24 台灣可能再被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https://reurl.cc/R6bynx
    2021/01/25 台灣股匯雙漲後,躲不掉的股匯雙殺!?
    https://reurl.cc/v5gppL

    🕒時間軸
    0:00 開頭、台幣大幅升值的原因、央行的困境
    2:34 央行的三元悖論是什麼?
    4:28 匯率、房價只能選一個
    5:45 引發外資狙擊套利
    7:31 結語

    📽 更多影片
    比特幣創歷史新高,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未來
    https://youtu.be/Qke14y5b_L0
    存股族看過來!金融股報酬率低迷,價值藏在低貝塔裡!
    https://youtu.be/9EGSn_lTxII
    央行祭出信用管制,真能澆熄火熱的房地產市場嗎? https://youtu.be/agDPtMde_Gk
    人口負成長後,台灣房價怎麼走?
    https://youtu.be/F4qyArzsJYs

    👉 了解動盪時代的資產配置:王伯達人生財務規劃學課程,學習資產該如何配置
    https://hahow.in/cr/assetallocation

    👉 加入王伯達觀點,取得深入分析的關鍵報告
    https://pressplay.cc/potawang

    👉 想要掌握王伯達觀點的最新訊息
    加入 Telegram ▶ https://t.me/nextreport
    訂閱電子報 ▶ https://goo.gl/L7Vqin

    👉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們
    訂閱我們的影片 ▶ https://pse.is/9J88E
    加入我們的 FB ▶ https://www.facebook.com/potawang/

    📬 業務合作請洽
    [email protected]

  • 縱觀而言 在 天下有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0-04 19:15:01

    車標對於一輛汽車,乃至一個車企的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雖然汽車才是一個車企的產品,但是車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車企臉面。縱觀整個汽車圈,哪一個豪車品牌的車標不好看?即使硬實力才是汽車圈比拼的核心競爭點,不過所謂的始於顏值在汽車圈也同樣重要。

  • 縱觀而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7-12 15:34:49

    本集主題:「印度:南亞文化的霸權」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印度為何能成為稱霸南亞的主宰?
    文字、宗教、建築、藝術,又如何影響南亞諸國?
    專為入門者量身打造,
    人生的第一本印度歷史入門
      
    印度,擁有多元民族與文化的國度,
    在歷史洪流中兼容中亞、伊斯蘭與西方的優點,
    透過其文字、宗教、政治的影響力,奠定南亞霸權的地位。
      
      在長達五千年的歷史洪流中,印度的社會制度與宗教規範於吠陀時代奠定,是現今印度傳統文化的源頭。天文、科學等知識,是跟阿拉伯與中亞間相互交流後,彼此影響而來。藝術、文學與王制在笈多王朝時建立起古典形式,代代沿用並傳承下去。即便經歷穆斯林與大英帝國的統治,仍未完全伊斯蘭化、西方化,反而融合成印度獨有的樣貌。民族主義更是為印度注入新思想,甚至蔓延至周邊國家。
      
      歷經各個時代的演變,融合多元文化的經驗,才塑造出今日璀璨亮眼又與眾不同的印度文明。印度文明可以說是印度史的縮影,而印度文明不僅屬於印度,從古至今,無論是文字、藝術、宗教、建築等,許多方面都影響南亞國家,進而轉化為歷史與文化的一部分。印度是南亞地區歷史的源頭,了解印度,就能掌握整個全南亞。本書史軸縱觀古代至當代,從文明起源到形成民族國家,全面總覽印度五千年的歷史軌跡。
      
      市面上有許多與印度歷史有關的著作,但真正能概括全印度的卻鮮少。本書由知名古印度學者、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湯瑪士‧特洛曼,為了解決學生因了解冗長又複雜的印度文明史而信心大失,進其去蕪存菁,並以見微知著的寫作手法,搭配三十四張地圖與圖片,寫出精彩的著作。無論是對印度有興趣,或是想到印度旅行、經商、求學,甚至是生活的人,本書能滿足你探究印度歷史的好奇心,這絕對是人人都該擁有的印度史、南亞史入門聖經。
      
    作者簡介:湯瑪士‧特洛曼 Thomas R. Trautmann
      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曾任該大學歷史系主任,南亞和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專長為古代印度史、印度的親屬關係和婚姻、印度和歐洲的種族思想史與印度生態史等。編有《亞利安論爭》(The Aryan Debate,2008年);著有《大象與國王:環境史》(Elephants and Kings: An Environment History,2015年)、《政事論:財富學》(Arthashastra: The Science of Wealth,2012年)、《語言與國家》(Languages and Nations,2006年)、《亞利安人與英屬印度》(Aryans and British India,2004年)。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