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結婚現代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結婚現代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結婚現代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結婚現代詩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沙灘上回來◎楊牧 暮色從沙灘上回來 夏天在石礁羣中躲藏 在海洋中,夏天依然輕呼着 自己的名字。我不免思索 季節遞嬗的秘密,時間 停頓;歲月真假的問題-- 年代循環的創傷,而我 聽到伶人在雜沓上車 一些臨時演員在收拾道具: 歷史不容許血淚的故事重演 他們動人的戲必須告一段落 在天黑以前。這時我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春天人質新書介紹 劉曉頤專訪 這集將要介紹 劉曉頤老師,她的現代詩作品「春天人質」,我們從她念大學中文系開始談起,年輕時的她就是喜歡閱讀各種文學作品,一直到結婚、生子,仍然維持這樣的習慣,現在早晨送完小孩到學校後,就是她最珍貴的時光,閱讀也是她許多現代詩作品的靈感來源與...

結婚現代詩 在 詩聲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10:09:35

※ 大家好: 恰逢農曆舊年的除夕, 相信很多人返鄉/回家,與親友過年, 也許會被親戚朋友問到一些尷尬的問題, 也許「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並不被認同, 「他們」會覺得你為何從事朝不保夕的工作,為何不結婚,為何單身, 他們會嘲諷或勸諫你何苦如此, 你會覺得不開心,憤悶,甚至也...

  • 結婚現代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0 21:00:05
    有 278 人按讚

    從沙灘上回來◎楊牧
     
    暮色從沙灘上回來
    夏天在石礁羣中躲藏
    在海洋中,夏天依然輕呼着
    自己的名字。我不免思索
    季節遞嬗的秘密,時間
    停頓;歲月真假的問題--
    年代循環的創傷,而我
    聽到伶人在雜沓上車
    一些臨時演員在收拾道具:
    歷史不容許血淚的故事重演
    他們動人的戲必須告一段落
    在天黑以前。這時我又聽到
    兵營裡一支黃昏的號角
    遠遠地蓋過了不安的海潮
     
    ---
     
    詩人曾琮琇賞析:
     

      楊牧的《海岸七疊》中有三首十四行詩,分別是〈從沙灘上回來〉、〈晚雲〉、〈那不是氾濫的災害〉,三首詩都寫於一九七八年。這一年夏天,詩人回花蓮,在火車上認識了甫從劇校畢業,獨自行旅的夏盈盈。年底,從普林斯頓返臺訂婚,隔年初結婚。其間的詩,「每一刻都是一份光彩,對我來說,每一首詩都是對於生命和愛情的擁護。我從前絕對不敢想像,一個詩人如何可能編出一本完整的,快樂的詩集。我以為別人不可能,自己更不可能。」(〈《海岸七疊》後記〉)〈從沙灘上回來〉一詩,我們看到一個意志消沉的詩人重新找回對愛情的信仰與期待。
     
      按十四行詩的基本原則,十四行詩(sonnet)指的是凡十四行的抒情短詩,允許說話人進行複雜思想情懷的描寫鋪展;但由於長度上的限制,無法作過多情節或情感轉折的鋪陳。〈從沙灘上回來〉就屬於這一範疇的抒情短詩。這首詩的事件輪廓雖然模糊,不過,若干意象、情節,參照楊牧這段時期的生命歷程,相互呼應。此時楊牧結束第一段婚姻不久,面臨生命中最大的傷慟。首句藉由與筆名楊牧的「牧」同音的「暮」,暗喻這段晦黯的婚戀。接著,詩人刻意經營「夏天」的意象:「夏天在石礁羣中躲藏/在海洋中,夏天仍然輕呼着/自己的名字」。暮(牧)後緊接著「夏」(夫人姓夏),除了點出初識的時地,很難不將這個「呼喚」,連結到愛情若隱若顯的召喚。「而我/聽到伶人在雜沓上車/一些臨時演員在收拾道具」,不妨視為兩人邂逅的情景之再現。此時的夏盈盈,不是京劇演出時英姿颯爽的刀馬旦(按:夫人為京劇演員,專攻刀馬旦),而是行旅中卸下濃厚的妝飾,一張清秀真實的面容。「又聽到/兵營裏一支黃昏的號角」,調動感官的想像,注入「號角」的聽覺意象。並且使用感官動詞「我聽到」,使其抒情經驗在抒情主體「我」的引領下,不僅成為絕無僅有,無法重複的抒情情調,也邀請讀者進入情境,參與「竊聽」(overhear)。詩中完全沒有直接出現第二人稱的「你」,但頗有私人的情感密碼在其中,仍可視為一首描繪愛情的十四行詩。
     
      我們談十四行詩,還不免聯想到前八後六,或四、四、三、三的段式,抱韻或交韻,音尺或字數等等律則。漢語十四行詩自二、三〇年代起已發展出一套依循與規範,包括音步、韻腳、體式等。而這些逐步建立起來的「傳統」,到了楊牧這裡,幾乎無迹可尋。楊牧以樹為喻,提出詩的「有機格律」(organic form):「每一首詩都和樹一樣,肯定它自己的格律,這是詩的限制,但每一首詩也都和樹一樣,有它筆直或彎曲的生長意志,這是詩的自由。」又以「音樂性」,強化「有機格律」的意義:「一篇作品裏節奏和聲韻的協調,合乎邏輯地流動升降,適度的音量和快慢,而這些都端賴作品的主題趨指來控制。」(〈音樂性〉)他認為,現代詩的秘密其實就在於如何安排音樂性的美,以及如何將文字加以驅遣、組織,而形成「詩的聲籟格局」。
     
      如果韻腳在十四行詩裏的功能,在於把詩凝固、定型,那麼楊牧有意溶解、非典型化。這首十四行詩不乏韻腳的佈置:第三行「着」和第八行「車」押「ㄜ」韻,第四行「索」、第七行「我」、第十一行「落」押「ㄛ」韻,第五行「間」和第十行「演」押「ㄢ」韻。韻腳雖多,但韻與韻之間相隔較遠,並且散亂雜沓。這種不規則的韻腳反映詩人對愛情再度降臨的或雀躍,或期待,或不安的種種複雜情緒。直到最後三行,穩定而強烈的韻腳終於出現:「在天黑以前。這時我又聽到/兵營裏一支黃昏的號角/遠遠地蓋過不安的海潮」。詩人使用沙灘,石礁,海洋,海潮等海洋意象,以指涉身心的雙重流浪;因為命定的相遇,盈盈的出現有如「兵營裏一支黃昏的號角」,躊躇,漂泊的靈魂有了安頓的所在。詩人自言這個時候的書寫:「我下筆往往是從容不迫的,所以我想像我又恢復我本來應該保有的安詳的面貌」。這一安頓的力量,出現在兩個仄聲韻腳「到」、「角」,那樣篤定沉穩,過往種種,騷動,離亂與不安,等待讓誰撫平。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從沙灘上回來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曾琮琇

  • 結婚現代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31 21:00:00
    有 195 人按讚

    〈雙面維諾妮卡〉 ◎楊瀅靜
      
    我寫下妳,維諾妮卡
    妳的一生輕易被我編造,在小學的作文本上
    那時的我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輕率想像
    長大很遠,而妳代替我先到達
    虛構的未來足夠完成好幾頁文章
    維諾妮卡,今晚妳會坐在梳妝台前嗎
    擦好晚霜習慣清淡的香水然後梳攏頭髮
    發現自己女人的長相,我坐在鏡子另一面
    是女孩還小看妳,卻讓妳出生長大
    大概變成我母親一樣的容貌
    穿母親的洋裝,過生活一樣
    很久以前,在〈我的志願〉我寫下:
    「26歲的我變成家庭主婦以及兩個小孩的媽。」
      
    維諾妮卡,我能成為妳嗎?
    我總是節食在夜晚跑過操場
    白天忙碌教書,偶爾寫寫文章
    已經過了妳的年紀,孑然一身
    沒有倚賴與被倚賴的問題
    維諾妮卡我想起妳還住在,我規畫的人生裡
    在廚房熬一鍋湯,客廳插一盆花
    我賽跑的時候,妳的家人正陸續回家
    第一圈第二圈……我繼續為上升的體重而跑
    妳或許福態也不在意別人審美的眼光
      
    維諾妮卡妳,還滿意那樣的生活嗎?
    我奔跑出妳的軌道,妳一直在家
    我想問妳卻已經到不了妳的方向
    維諾妮卡,我靠近過妳還是已經遠離?
    國中之後,曾經試圖把各種職業放在妳身上
    高中以後,決心讓妳去愛各種不同的人
    大學時候,如果再還給我一個維諾妮卡,
    在小學的作文本上妳不會長成我母親的模樣
    而現在,一天清晨我醒來覺得微冷
    沒有任何需要尋覓的人陪在身旁
    想起妳或許會在自己婚禮結束的時候
    輕輕地哼上一首歌,那個時代
    維諾妮卡妳就留在那裡吧
    如果有天愛情自己死亡,妳再回到我在的地方
      
    維諾妮卡,妳能成為我嗎?
    作文上曾經預言過的不會是寓言
    只是另一個身分不同身世的想像
    而我現在多麼大方,偶爾會用情色暗示
    捕捉我喜歡上的人,安排那些細節
    像吻過的毛髮一樣纖細微美
    但真的也不介意維諾妮卡式和平的家庭生活
    維諾妮卡妳漸漸微弱的時候,還是有光
    有無邊的遠景,我看出妳的美麗
    在晚餐時刻,妳切菜煮飯洗手羹湯
    美麗並且尊貴,直到我又被愛傷亡
    妳會死而復生,我的詩裡一再提起
    妳的名字──維諾妮卡

    註:此詩獲得第六屆林榮三文學獎二獎
      

    --
       
    ◎作者簡介
      
    楊瀅靜,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林語堂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等,出版過詩集《對號入座》(2011)、《很愛但不能》(2017)。
      
    --
      
    ◎小編林淵智賞析
      
    此首〈雙面維諾妮卡〉為楊瀅靜於第六屆林榮三文學獎中取得二獎的作品,詩題引用了1991年的法國電影《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電影劇情描述身在兩地但卻有著極其相似遭遇的維諾妮卡,但卻隨著兩種維諾妮卡的些許性格差異,而造就了越來越分岔的人生,卻依舊維持著心靈上的聯繫。Kieślowski在拍攝時運用了大量的鏡像、反射,作為主要的意指,來隱喻一個人與其命運的雙生性。而此詩則是把此意象挪為己用,只是與電影中同時異地的雙生性不同,此詩中的雙生性則更像是成長中的另一面自己,理想、叛逆、充滿了願景,同時具備了向著未來的期望,以及向著過去的記憶,因此說是雙生性,其實維諾妮卡並非代表了單一的願景個體,而是代表著敘事者對於自己人生鋪演的敘事裡錯綜複雜的想像。詩的最後兩句「你會死而復生,我的詩裡一再提起/妳的名字──維諾妮卡」便正正昭顯了其意志的特異性:只有當我們需要之時,幻想裡的幽靈才會浮顯出來。因此關於此幽靈的生死辯證從來無關於人生,而是關於主體的形構如何被確立。
    因此,在此詩中,便鋪寫了主體的形構過程。在孩提時的志願裡,維諾妮卡成了對於未來的想像,對於「女孩」而言,一種「女人」式的未來。到了次段,則終於看見維諾妮卡與自己分岔的路途,在意之事不同、生活型態不同,選擇至此終於成為不同的路向,也成為一種隱然的遺憾;到了第三段,才終於開始對於這些錯過之物釋然,而說出了
      
    「維諾妮卡妳就留在那裡吧
    如果有天愛情自己死亡,妳再回到我在的地方」

    直到末段才終於顯現出了維諾妮卡的幽靈意識性,以及作者對於其進行的除魅。
    綜觀全詩,其實是一首時序相當安穩的詩,僅在描繪維諾妮卡時,我們才能發現唯一順時前進的只有敘事者本身,而維諾妮卡則完整地體現了其縈繞在敘事者身邊的特性:只有敘事者存在,維諾妮卡方得以存在。雙生性能在一首詩之間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著實不易。

    --

    〈45年〉
      
    窗只是窗
    妳是住在裡面的人
    在意家裡是否窗明几淨
    外面的風景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妳的婚姻也出生在這裡
    比妳的孩子年紀還大
    和一個慢熱並且講究按部就班的人
    一起活過大半輩子
    現在是結婚的第45年
      
    焦躁不安的走動
    妳的狗欣喜的撲跳
    如快捷的風又像一朵白雲柔軟多毛
    適合在晴朗的午後
    一起走一段長長的路
    相形之下妳的丈夫黯然許多
      
    他有自己的小小閣樓
    因此妳建造了地窖
    你們有各自不甚忠實的角落
    差別的是
    妳一塵不染而他藏污納垢
      
    丈夫遠行的那天
    祕密的長成妳的影
    匿在背後窺探
    而他自己的秘密是一件黑大衣
    時時遮掩匱缺的心房
    沒有愛一切家徒四壁
      
    妳注視眼前的牆
    領悟人生還有另一種風景
    窗外的樹枝蓬勃無章
    指向各種不同的方向
    如果再年輕一點
    攤開的手掌會撐起一片天空
    收編那些枝蔓
    成為通往妳命運的羅馬
      
    還缺少門
    在建造出口前
    猶豫該不該維持密室的模樣
    他的愛杯水車薪
    妳煮好最後一頓晚餐
    喝光保溫瓶裡的水
    決定了以後每一堵牆
    都要裝上落地窗或安全門
      
    他會從哪個方向進入
    不是妳需要考慮的事
    哪一邊向光
    便在那裏種下向日葵
    用花園代替家園
      
    狗機靈如蝴蝶也可以是蜜蜂般勤勉
    對於表現出愛這件事
    牠不落於人後又爭寵於往前

    --
      
    而筆者想以此首詩對照的,則是楊瀅靜於2019年出版的詩集《擲地有傷》中的一首詩〈45年〉,此詩有著類似的命題,只是不同於自我的雙生性,此詩中的雙生性則是體現在婚姻上。〈45年〉描述一個女子在結婚四十五年後,離婚後的日子。對兩首詩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基礎的語言不同(白話/口語程度)、形式不同(迴行與否),楊瀅靜偏好的詩句結構也有了許多不同之處,〈雙面維諾妮卡〉所營造的感悟皆介乎情與景之間,透過時間差來顯現出場景所折射出的情感。而〈45年〉則更愛好以隱喻帶出命題,如首段
      
    「窗只是窗
    妳是住在裡面的人
    在意家裡是否窗明几淨
    外面的風景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中所帶出的「家庭」、「自我」之特性;或是

    「他有自己的小小閣樓
    因此妳建造了地窖
    你們有各自不甚忠實的角落」

    所導言的婚姻背叛,從空間來隱喻情感的區隔。甚至連末段都以狗的忠實來嘲諷所謂的「丈夫」其實連畜生都不如。可以發現她的詩風格雖然日漸趨近於近來所興起的厭世詩風,卻也不乏深刻的思索,包括對於過去、關係之間的倫理與辯證,但有所獲必代表其有所捨棄。形式之拋棄對於美的完成或許有所後設之思考。但美的完成是否也有其機敏與技藝,或許是在我們觀察這些詩人的風格走向時,更可以去深刻的思索的。
    固然,情感之於一首詩是重要的,但這些情感終究是偶然的,我們可以把一切偶然付託於詩歌,但詩歌的完成,卻斷斷不能全然迴付於情感游移間所形成的偶然。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金車現代詩獎過去有舉辦「網路人氣獎」,2017年網路人氣獎的投稿有2000篇,但整體而言沒有太過有趣的火花。
     
    ——小編P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林榮三 #林榮三文學獎 #楊瀅靜 #奇士勞斯基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31.html

  • 結婚現代詩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30 23:11:32
    有 154 人按讚

    【一個可以喘息、修補、獲得慰藉的平行宇宙】
     
    在二十一世紀瘟疫加天災加戰爭陰影下的今天,讀《愛與哀愁的道程》,一本去世於七十年前的日本雕刻家高村光太郎的詩文集,有什麼意義?
     
    1.
    這本書由三個部份組成:<回想錄>、<智惠子抄>、<山之四季>。
     
    高村光太郎是雕刻家,也是畫家、詩人,所以有日本現代美術、現代詩開拓者的美譽。而這本書的第一個部份<回想錄>,主要寫的是他的成長之路,如何在父親高村光雲的引領下,進入雕刻藝術的世界。高村光雲是明治維新時代的雕刻大師,曾經為西鄉隆盛等人雕像,在日本天皇御前揭幕。
     
    高村光太郎的回想,不只是把時代背景、生活細節描寫得細緻動人,更精彩的在於透過雕刻的例子,把「職人」的思索和講究,寫得簡潔又深沉。
     
    譬如這一段話:
     
    『父親關於雕刻常常強調「收斂」的概念。以外國用語來說,或許跟「結構 (construction)」有關,但是跟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思並非同一件事。如果真能做到 「收斂」的話,羅丹所謂「面(plan)」 自然能夠呈現出來。雕刻上與「面」相 當的觀念在日本是沒有的。「面」是歐美藝壇的觀念,但「收斂」如果能夠掌握好,「面」即可表現出來。父親所追求的無他,「收斂」而已。他常說雕刻作品最忌諱贅肉。如果還有贅肉,就是缺乏收斂.......』
      
    又譬如這一段:
     
    『所以不把一件事情漂亮做好,其他什麼事都不能碰。工作完成後,雕刻作坊清理得一塵不染、整整齊齊,像個閃閃發亮的舞台, 靜靜迎接明天的新工作。 』
     
    總之,即使不是雕刻家,讀<回想錄>也會不斷地接受,也湧現對創作之美的感受。至少,會想到自己身為「職人」,如何讓自己一天的工作之後,清理出一個閃閃發亮,靜靜迎接明天新工作的舞台。
     
    2.
    <智惠子抄>,是高村光太郎紀念他妻子長沼智惠子的詩集與散文。智惠子是畫家,婚前身體就比較病弱,結婚近二十年時更出現精神分裂症,再過了幾年死於肺結核。而<智惠子抄>,就是高村光太郎見證兩人橫跨三十年的愛情。
     
    一首首詩,都是他對智惠子永不止息的愛戀。
     
    『雀鳥像你一樣黎明即起在窗戶上輕啄
    枕邊的大岩桐花像你一樣默默綻放
     
    『晨風像人一樣叫醒我的四肢五骸
    你的氣息讓午前五點的臥室一陣清涼
     
    『我推開白色床單張開雙臂
    在夏日的晨曦中迎接你的微笑
     
    『你輕聲耳語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
    你的立姿好像一位權威人士
     
    『我成為你的小孩
    你是我年輕的母親
     
    『這裡那裡都是你
    你化為萬物充滿我身
     
    『儘管我認為不值得你愛
    你的愛卻無視一切將我包容進來 』
     
    這首詩名是「致亡者」。
    這種迴盪,讓我想起相仿的感覺是聽John Lennon寫給 Yoko那首歌:
     
    Woman
    I know you understand
    The little child inside the man
    Please remember my life is in your hands
     
    3.
    這本書的第三部份<山之四季>,則是高村光太郎晚年隱居山林,獨自生活於岩手縣的山間小屋,自耕自食,寫下他看到的人、動物、植物、土地,是他生活美學、哲學的隨筆。
     
    不像<智惠子抄>裡滿溢著愛情,<山之四季>則是悠然清幽。
     
    明天是中秋節,我們就來看看他怎麼寫中秋節:
     
    『中秋節多半落在十月上旬,滿月出現在恰到好處的方位,正好是人們抬頭仰望天空的角度。從我的小屋看過去,月亮自北上山系的餘脈——早池峰山偏南的低海拔山巒方向升起,一整個晚上掛在南天,緩緩地滑向秋田縣境連綿的群山。因為是纖塵也無的澄澈夜空,月光特別明亮。洗澡的時候,月光也盛滿了浴缸,出門走到原野上,芒花的穗浪泛著銀光。這種時候根本捨不得睡覺,我習慣沐浴在如此月光下,在杳無人跡的田野或山徑中漫步直到夜深。回到小屋後,或是切片西瓜,或是剝水煮栗子,也許吃吃小芋頭。那樣的夜晚我有一兩次還遇到美麗的狐狸。紅葉也到了開始掉落的時候,等月亮由圓轉缺,接下來就是蕈菇類盛產的季節了。』
     
    4.
    那麼,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在二十一世紀瘟疫加天災加戰爭陰影下的今天,讀高村光太郎的《愛與哀愁的道程》,一本去世於七十年前的日本雕刻家詩文集,有什麼意義?
     
    這本書的譯者吳繼文,在譯後記裡做了回答:
     
    『世人常說個性決定命運,但光太郎只是放下揀擇,像個一無所依、未被定義的赤子,堅守求道的初心,無悔地而行,活在真實中— 不是普世的真實,而是看住此時此刻,堪忍背負命運牢籠,在一切不自由與敵意之中,仍堅持「蝗蟲的尊嚴」.........做自己的主宰,因而擁有的一切自由。或許有些孤傲, 而更多的是承擔。他拒絕教書,放棄家業,錯位而出,自我流放於每一條路的盡頭, 和完全信賴他的智惠子成為兩人世界的「同棲同類」,貧無立錐卻有充盈滿溢的理想與愛。........
     
    『然而光太郎也是一個美麗的失敗者。在這個被瘟疫— 疾病學上的瘟疫,或者 (全球化、追求數量、歌頌成功、讚美勝利的)貪婪的、傲慢的瘟疫席捲的時代,他低調、謙卑、邊緣、無目的,僅僅帶著良善、敬畏之心,守護本我的星火,以純真與夢想無意間為世人構築了一個可以喘息、修補、獲得慰藉的平行宇宙。』
     
    高村光太郎的<智惠子抄>,在台灣曾經有過譯本,而我們出版的《愛與哀愁的道程》版本之特別,不只在於把<回想錄>、<智惠子抄>、<山之四季>合集在一起,更在於因為有吳繼文的翻譯。
     
    繼文透過他的譯筆,以及他自己在走的人生之路的體悟,讓《愛與哀愁的道程》有了讓中文讀者方便進入那個平行宇宙的機會。

  • 結婚現代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11-23 14:10:01

    本集主題: #春天人質新書介紹  劉曉頤專訪

       
      這集將要介紹 劉曉頤老師,她的現代詩作品「春天人質」,我們從她念大學中文系開始談起,年輕時的她就是喜歡閱讀各種文學作品,一直到結婚、生子,仍然維持這樣的習慣,現在早晨送完小孩到學校後,就是她最珍貴的時光,閱讀也是她許多現代詩作品的靈感來源與養份。
      
      步入職場後,從事商業文字編輯的她,一開始確實很不習慣,後來才慢慢的調整,能在商業的領域中發揮她文字編輯的專長,2年前生了一場大病,重度的厭食、憂鬱,最後在基督的信仰中,找回自己,現為自由的文字工作者,她如何在家庭、小孩、文字創作的時間中,如何找到最佳的平衡,都在節目中向大家娓娓道來。節目中也將播出 小老鷹樂團 Eagle Baby Band 主唱:小實,幫她譜曲、並演唱的「月光色小鹿」。  
      
      
    --------------------------------------------------作品:月光色小鹿-------------
      
    我倔強的月光色小鹿
    只肯在暗室擁抱
    心疼地擁起來像裸肩上溶雪
    每次縮小一點點
      
    猶偏著頭,笨拙地藏他蹄心
    閃電和花朵形狀的
    脫線和傷口
      
    習慣對我的左心房說話
    吃我的斑點
    像雪天傍晚一起烤奶油圓餅
    啜飲黑色小河般的淚
      
    流不出的,隔層紗簾
    吸吮冬晨的乳房,回到初生
      
    我漸漸堅挺而他縮小
    天亮前一起諦聽遠方的船陒
    他縮小,躺我掌心
    滿足地咀嚼他所嘗過最芳香的草
      
    ---------------------------------------------------------------------------------------
      
      
    好評推薦:
      我們都是春天的人質,都需要被她解構如果有一座隱密處守護恆久的春天,那裡必定是她用詩句築起來的祕境——嚴忠政
      
      劉曉頤的詩好像穿花撥霧,光在字間跳躍,好像舊昔的、沒有被現代經驗所創傷、殘缺的、濡潤、繽紛、氣味充滿的感性……我們活在暴雨中景物如沙雕的瞬生瞬滅時代,劉曉頤的這些詩,讓人安靜、溫暖,好像每一顆字都是保護膜,愛與記憶雨林的生態系,好像,即使世界滅絕了,她的詩,仍會守護著那些「最透明也最曲折的時刻」。——駱以軍
      
      劉曉頤的詩作裡盈溢著春天、溫柔、光明、雨霧……,舒緩的語氣、靜謐單純的文字,讓世界彷彿透著光。即便書寫痛楚與傷害,仍然保有潔淨與溫暖,詩人用語言守護著信仰,也重新印證了她所信仰的事物。——凌性傑
      
    劉曉頤簡介:
      小女兒的母親,文字工作者,創世紀詩社、乾坤詩社、野薑花詩社成員。相信要有光就有了光,相信低到泥土開出花。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曾任電視台與出版社編輯,寫過UDN專欄數年,作品散見各報副刊、兩岸各詩刊、文學雜誌。得過飲冰室「我心中住著一個詩人」徵文首獎、雙溪文學獎。著有《倒數年代》(文史哲出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