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組成比例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組成比例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組成比例英文產品中有15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趁現在記憶猶新,決定來紀錄一下Q姐第一次參加中學升學考的經驗。 在英國,基礎教育的學制和台灣是不太一樣的。這裡是滿4歲的9月進入小學學前班就讀(也就是QDD這個年紀)、5歲念小一,11歲則進入中學就讀然後一路念到18歲上大學。所以目前10歲的Q姐是國小六年級,明年就要升中學了。 關於中學的選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命之花 #神聖幾何 #Floweroflife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知道什麼叫神聖幾何嗎?英文裡面就叫做Sacred Geometry,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科學,而生命之花也是神聖幾何裡面的其中一種,謝謝網友Ngasi Leung留言建議我講生命之花...
組成比例英文 在 Timtam Famil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7:53:10
#親子賽車互動體驗館 #車迷必去 見到有呢個 #賽車體驗館,第一時間就想帶Timtam仔去玩,簡直就是車迷的玩樂聖地🤩 不過一大一細門票要$380,只係去玩電動車的話,值唔值得呢?去到先發現原來仲有好多嘢玩,有好多有關賽車的發展和知識,小朋友從玩樂中學習,只是一餐晚餐價錢,我覺得絕對值! ⭕️有...
組成比例英文 在 Joe English|林軒英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44:29
(閱讀此篇前建議先看過前一回-寫作的素養) 「老師,請問你對模板的看法?」 老實說,我支持,但也不支持,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看你如何運用。 這篇我會切出常被推薦的「範文模板」、「段落模板」、「句型模板」、「名言佳句」,來討論。 今天主題我想先扣在一定的目標下來討論「模板」,我這...
組成比例英文 在 吉米|美食部落客|虛擬貨幣經理人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7 13:14:15
#區塊鏈應用常見英文名詞 #DeFi、#DEX、#AMM....... 一些好多英文專有名詞 我從學生時代就討厭英文 我才剛踏入幣圈不要再叫我學英文啦 你是不是也有一樣的心聲 - 幣圈內的英文名詞其實相當的多 但今天吉米想要告訴你的事實是 其實區塊鏈領域大部分的資訊來源 都是來自中國跟美國兩個國家 ...
-
組成比例英文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5-06 11:39:35#生命之花 #神聖幾何 #Floweroflife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知道什麼叫神聖幾何嗎?英文裡面就叫做Sacred Geometry,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科學,而生命之花也是神聖幾何裡面的其中一種,謝謝網友Ngasi Leung留言建議我講生命之花,這個也是能讓我們腦洞大開的主題哦~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影片,我影片主要的題材就是稀奇古怪,靈異,外星人和UFO,或是一些神秘但卻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如果你也喜歡研究這些奇異主題,歡迎你訂閱HenHenTV。
好!我們開始吧!
神聖幾何,是由新紀元活動開始的,New Age Movement在1970-80年代開始的,這個活動所牽涉的範圍非常的廣,有神秘學,替代療法還有綜合其他宗教的元素和環保主義,這個活動融合了東方和西方的思想,把許多的觀念和科學融合在一起,就產生了神聖幾何學,
其實並不可以說是產生,而是這個形態一直都存在宇宙萬物當中,是宇宙所有物體最原始的能量模式。到最後發現,原來很多生命/物體的能量模式都是相同的,所以這個神聖幾何就是去探索,解釋,統一和研究宇宙萬物的能量。
他們相信上帝在創作宇宙萬物,是根據幾何平衡來創造世界的,很多科學家或哲學家都有發現這些共同點,例如普魯塔克講過:柏拉圖說上帝是一直不停的幾何化的,而現代的數學家改編了這句話,稱之為‘上帝算數’
根據Steven Skinner博士的書有講到,神聖幾何是研究大自然的物體根源,很多生物的形態都是和幾何學有關,例如好像是鸚鵡螺,它的螺的外殼並不會因為成長而失去幾何形態,它會以適量的成長而不會讓外殼變形,這個很神奇,對吧?另外蜜蜂築的蜂窩呈六角形,以便容納它的蜂蜜,還有大自然的花朵,植物,還有自然界的水晶,漩渦都是幾何形態的。
在此你應該可以聯想起更多的例子吧!
在古遺跡裡面都不難發現有幾何形態的建築,例如是古埃及,羅馬,古印度,希臘的建築裡面都包含幾何學,到了中世紀,很多的天主教堂都是根據幾何學來建築的,而在人體構造學裡面,也有幾何形態,在leonardo Da Vinci的維特魯威人裡面也是根據維特魯威的建築原理來畫的,而維特魯威的建築原理也是來自幾何學。
其實還有很多東西都和幾何學有關,例如印度的曼陀羅,中國的太極,八卦,風水,西方的魔法封印,瑪雅的圖騰等等。
那什麼是生命之花呢?
生命之花是由多個均衡間隔的重疊圓形組成的幾何形狀,這個形狀排列成好像花朵的圖案,呈六角形對稱,是一個完美形態。在神聖幾何學研究人員認為,它是深層精神意義和啟蒙的形態,在異教徒裡面,它是包含所有生物基本信息的阿卡西記錄,什麼是阿卡西記錄呢?
阿卡西是創造我們這個世界的頻率格局方程式,這是指在我們思考時,記錄我們的思想,行動和文字的系統,記錄會印在一直叫Akasha的微妙物質上,其他四個原則包括火,空氣,地和水,都是由這個法則中產生的,而五項的原則則代表人類的五種感官。有人說:這個阿卡西記錄講的形態和宇宙集體意識相同,也有人認為阿卡西,可以經過冥想,誘發人們的心靈感應和洞察力。
而在煉金術裡面也有和生命之花有關,在煉金術裡面,有個叫Metatron cube梅達特隆立方體,這個是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的立體圖組成的幾何圖案,這個立方體代表萬物的最根源,它詮釋了宇宙根源形態就是這樣的。而這個梅達特隆立方體就是啟蒙於生命之花。
Learnardo da vinci 也有研究過生命之花和數學屬性,他繪畫了生命之花,也繪畫了生命之種子,在他的畫畫裡面,也運用了一些生命之花的原理,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完美比例。Golden Ratio。
生命種子,是六個對稱的圓形畫在一個圓形裡面,作為生命之花的基礎。有人說:這七個圓圈也代表上帝用了七天創造這個世界。很多的形態都是源自於生命之花,例如是生命之果,是由生命之花裡面演變出來的,它是由13個圓圈組成,它被認為是宇宙的藍圖,包含每個原子,分子的結構,生命的形態和所有存在物體的設計基礎,大家看看分子,原子和量子的結構就會明白很多的原理都是來自生命之花。
而生命之花也在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會看到,例如中國的紫禁城裡面,以色列的古老猶太教堂,日本寺廟,印度的金廟等等,那可能古代的人已經明白生命之花是代表世界的平衡,和萬物的起源。
但是那生命之花又對人類有什麼幫助,你知道了萬物的根源又會如何呢?
由於生命之花是所有萬物的根源,因此它有很深的靈性層面意思,在能量的測探中,它可以轉化和淨化的能量,在你冥想時,這可以讓你和大自然產生共鳴的能量,讓你提升落地感(Grounding),能夠驅使身體裡面的能量振動頻率,使一些干擾身體的負面電磁波減低,不再讓它們影響你的心靈。
當你可以掌握生命之花能量時,你發覺你是可以感受到宇宙和大自然生物的能量,也可以感受到其他人的能量,在了解其他人的能量時,同時可以去醫治他人。如果你的意識頻率提高,你是可以和更高維度的能量或是其他靈性生命體聯繫的。
像之前的影片講的一樣,宇宙的根源是愛,是光和平衡的象徵,凡是以正能量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遇到別人負能量時給予關愛,無私的愛,我覺得那才是在我們人生當中需要學習的東西。
最後讓我們也來一起畫生命之花吧!
願這可以帶給你們平靜和平的感覺。
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
組成比例英文 在 朱綺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5-03 20:35:54終於來啦!我的腿部按摩與身體保養!這次是以一個邊聊天邊教學的方式拍攝
影片中的基本按摩手法除了可以消水腫跟消除腿部疲勞外 長期做下來也有瘦腿的效果✨
除了按摩的技巧外也跟大家分享了我平常按摩身體的工具~
影片中用到的台灣精油品牌Pallas Athene其實也是網路上小有名氣的店家
他們家極少在做廣告 都是利用網友的口耳相傳 雖然外表樸素 但商品真的非常實在好用
之前跟精油阿姨吃過一次飯 真的覺得她是一位很厲害的女性 對精油保養的概念非常齊全
吃完一頓飯後像是上了一堂課一樣 學到了非常多東西
歡迎大家一起來抽獎呀❤️要是害怕自己沒抽到的也沒關係
他們最近會出旅遊組 成分都跟正貨一樣 不過是小ml數包裝
旅行組出的是經典的所羅門一代商品 一代跟二代的差別只差在精油比
二代的精油比例更高了 所以價位相對貴一些 大家可以先試試從一代入手
::Products List
//身體//
►所羅門香氛二代精油和乳液
►所羅門角質嫩白精油
►莎芭乳胸香情動精油和乳液
►莎芭極緻女王精萃油
►莎芭彈性輕盈霜
//臉部//
►莎芭保濕卸妝油
►莎芭保濕潔顏乳
►莎芭滋潤玫瑰水
►莎芭極效保濕修護精萃
►莎芭精萃女王霜
工具//
►路邊買的刮痧板
►溫灸
::Makeup of the day
底妝// ORBIS透妍光肌隔離霜
https://www.facebook.com/cc.chichiii/posts/1516749088355385
遮瑕// The Saem遮瑕1、粉色打亮
眉筆// Heavy Rotation眉彩膠筆 02深棕
唇膏// Integrate唇筆
腮紅// LUNASOL晶巧修容唇霜
#優惠資訊
他們家不定期的都會在粉絲專頁舉辦團購或是限期組合哦 最多58折
#綺綺專屬優惠碼
於結帳頁面輸入:tickinaway
可以立即折抵77元
#抽獎抽獎
這次送的禮物超好的!
☑️三瓶潔顏乳
☑️兩瓶玫瑰水
☑️三瓶角質精油
☑️兩瓶角質霜
☑️三瓶一代精油
☑️三瓶一代乳液
官網 https://www.pallasathene.co/
粉絲頁 http://www.facebook.com/PA.PallasAthene
#精油阿姨的小叮嚀
*茉莉、杜松子等精油成分較不適合孕婦使用, 產品內使用之比例雖不高, 但是為了安全起見, 建議等懷孕五個月後較穩定以後再使用, 或者可等生產完再繼續使用。
*經絡循環調理精華因含有近20%的純精油,濃度極高,建議懷孕期間不要使用。
*另外,因為孕婦體質較為敏感, 無論何項產品,若使用起來不舒服請立即停用喔!
他們家目前除了自己的網站上沒有在任何其餘網站販售商品哦
購買前請確認 即使產品名稱一模一樣 但品質絕對不同 部分網站會故意混淆視聽不正面回應 讓消費者以為是一樣的東西卻比較便宜 大家要小心小心!
::WHAT I WORE
www.kanaii.com.tw
https://www.facebook.com/KanaiiBoom/?fref=ts
::Mus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67-LLNxq7U
〖Sponsored Video ::合作影片:: 〗
🌵🌵徵求中英文字幕 讓世界上更多人看見不同的分享🌵🌵
上字幕教學➜ https://goo.gl/NeUOlo
♡要是有好心人提供的字幕審核成功了 歡迎私訊我 我會邊哽咽邊寫上感謝卡一張送到你家感謝你的♡
沒收到訊息我也會默默在心中一直幫你們祈禱事業順心平安快樂的哈哈哈哈哈哈
------------------------
FOLLOW ME ON
臉書粉絲頁::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cc.chichiii/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ickinaway/
#合作相關請聯繫 ::Contact
she8111@gmail.com
組成比例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趁現在記憶猶新,決定來紀錄一下Q姐第一次參加中學升學考的經驗。
在英國,基礎教育的學制和台灣是不太一樣的。這裡是滿4歲的9月進入小學學前班就讀(也就是QDD這個年紀)、5歲念小一,11歲則進入中學就讀然後一路念到18歲上大學。所以目前10歲的Q姐是國小六年級,明年就要升中學了。
關於中學的選擇,每個家庭的考量和選擇也都不相同。有些會直接選填當地學區內的公立中學、有些會為此孟母三遷搬到好學區、有些是從同一間小學直升上去(蠻多私立學校是從4歲一路念到18歲)。 BUT,如果打算讓孩子進入比較 #升學導向 或是所謂的 #頂尖中學 ,這裡通稱Selective Secondary School,那麼就得在孩子升上六年級的第一學期參加廣為英國家長熟知的11plus(11+)升學考試,考題圍繞在英文、數學、NVR(圖像推理邏輯)和VR(文字推理邏輯)四個科目。 也因為這個考試的存在,許多小朋友都是從五年級甚至四年級開始準備,刷題、補習、或請家教算是基本配備。就我所知,Q姐班上大概有一半的同學決定走考試這條路。
至於11+這個制度可說是非常複雜,光用一個篇幅是講不完的,因為英國光是中學就分成私立公學(public school,大家最熟知的就是伊頓啦)、私立中學、公立中學、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等。 有些地區是整個郡舉辦會考然後填志願、某些熱門搶手的文法學校是 #獨立招生 考1-2輪筆試,私立中學甚至是筆試加面試。 重點是,每個區域或是學校的考法都不太一樣,有些是GL題型、有些CEM題型、私校ISEB等…. 看了是否一個頭兩個大?
———
時間回到9月1號當天,是Q姐人生中第一場中學升學考,這天要考的是位於北倫敦傳說中非常難考、獨立招生且錄取率極低的頂尖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歷年來每年幾乎都是3000多人報考,第一輪取300人、第二輪再篩選至最後100人。 其實這間並非我們的主要志願,因為距離我們家1個多小時車程真的超遠,會報名考試單純是抱持著挑戰看看的心情而來。
當天因為QDD有線上家長會,所以我和隊友分頭行動。 我在家和老師開會、DDC帶著女兒舟車勞頓前往學校陪考。 根據DDC的現場回報,在場的排隊隊伍綿延至學校外牆超遠處(而且因為報考的人數太多,考期還分成兩天有上午場和下午場)。 現場的學生人口組成,10個裡頭大概有 👉 6-7成都是印度學生、剩下1-2成看起來是華人臉孔、剩下的1-2成才是白人。 對於這考生比例之懸殊,我們也覺得好奇妙(我和北邊的學校真的不熟啊)
反正當天Q姐看起來是老神在在,排隊等候時還拿著小說蹲著看(可能因為這間不是主要目標)。考試時間是一小時,共78題,等於每題思考+填答案時間不到50秒。考完之後Q姐是說她有寫完,有部分題目蠻難的但沒有想像中難,聽她描述完,我心裡還默默想說「該不會真的有機會考進第二輪吧?!」
然而,上週四我們接到這間學校的email 通知,今年和往年一樣共3000個學生參加考試,可以進第二輪(前300名)的錄取分數是346,Q姐差了3分結果沒進….. 。收到結果的當下,我還在擔心該用什麼方式和Q姐說,很怕女兒信心被擊潰或自暴自棄之類的(畢竟她還蠻常玻璃心 XD),但他爸直接直球對決和女兒講考試結果,並且坦然地說這也沒什麼,妳已經盡力了。幸好Q姐也沒有太在意。
雖然我們早就知道這間學校超級難考、也不在我們的主要志願裡,但Q才考第一間就敗「北」,說沒有一點點小失落是騙人的。 不過,考過之後真的是沒什麼遺憾,畢竟Q已經發揮她最大的實力,只能說這對我們來說算是開眼界了,知道原來在英國、在倫敦,還是有這麼一群更努力、更用功、更厲害的小朋友們!!
總之,由於Q姐一直以來都是讀公立小學,五年級以前完全是在「沒作業、沒考試、沒壓力、甚至不知道 #參考書為何物 」的快樂環境中成長,所以當初決定走上考11+這條路,我和DDC也是從碰撞中學習,公立學校沒教的我們只能靠自己教(但英文我倆程度都比女兒差,只好請家教),更希望這段備考期間她能在適度的壓力和放鬆玩樂中取得平衡。 然後這一切只是剛開始,因為我們大部分報考的都是私校,考試是從11月才開始啊啊啊,要一路考到明年1月才結束。 等考完之後,我一定要報復性玩樂,日子實在是太悶了嗚嗚嗚。
#才10歲就要面對大考其實挺殘酷的
#唯有歷經過這一切
#才能戳破歐美升學完全沒壓力的粉紅泡泡
#輕鬆是可以超輕鬆但一旦要競爭就是和各國的人一起競爭
#一不小心寫好長看完是真愛
補充:蠻多人好奇Grammar school是什麼?字面上直接翻譯是文法學校,但更確切的稱呼可以稱為『重點學校』。簡單來說,就是比較升學導向的頂尖中學,絕大部分的Grammar School都是公立的,完全免學費,但就是要透過這樣學術競爭的方式考進去。如果換成台灣的學校來想,可以想成台灣的北一女、建中、雄中雄女等學校,只是英國這類的學校選擇又更多。
組成比例英文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沒有在外國讀書或長期生活的經驗,每每讀到國外的就學經驗,總是充滿好奇。
台灣的教育現況,問題重重。如何改變,實在困難。如何汲取外國的經驗,但不是照本複製,重新建立一個教育制度與內涵,適合台灣,能培育身心健全的社會公民。
我的朋友在德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讀,今年要進入中學了。
看她敘述孩子在德國申請入學的過程,對台灣人如我,覺得很奇特,我看到了“發掘並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專長”,是如此被真切實踐。
特別轉貼給關心孩子教育的朋友們~
#中學新生
上週四(19.08.2021)是我們這小學和中學的 #開學典禮。這對小學新生來說,是個最重要的大日子,中學開學典禮的重要性可能不比小學(小學的可能爺爺奶奶親戚們都會來參加送禮物),但從申請學校、面試、錄取通知到入學的種種第一次,對於中學新生和我們家長來說,也是充滿了緊張與新奇!
#申請學校
這邊的中學是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的成績單來申請的,學校分成三到四類,以台灣的概念來理解,有點類似文理中學、五專、技職體系、還有綜合高中(高中+技職混合)的概念,主要是由小學老師來給建議,例如我們這,如果德文和數學兩科的成績不低於2(最高是1,最低是6),可以被推薦念文理中學 #Gymnasium,如果成績不到,但家長堅持,那依舊可以去申請試試看,看學校要不要收。
在今年大約一月底時,收到四上成績單和老師的推薦以後,基本上,大家就是從自己學區內的幾間學校來做選擇,因為每個學校有自己的特色,例如 ,有些學校的 #重點科目 是音樂,有些是語言、美術或科學數理的都有。考慮好以後,就要交報名表,這裡只能填一個志願(每個地區規定不同),然後會得到一個面試時間。
#錄取標準
錄取標準其實很不一定,成績只要達標即可,究竟多高多低也不能決定什麼。第一優先錄取的,是有哥哥姐姐在學校裡的人;第二優先,可能是家裡與學校的距離,但也可能是學校自己訂的標準。例如,我的孩子報名的學校,他們取決的標準在:「學生的多元性」,他們希望每個班級的學生組成,是很各式各樣、充滿不同的樣貌,覺得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群體,但究竟是指什麼?學生的性格、種族、才藝還是?因為我們也是瞎子摸象,實在很難猜測🤷🏻♀️
#選擇志願
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很困難的決定,因為在我們的學區裡,兩間學校其實都非常熱門,一個算是數一數二難進的學校(不是指錄取分數高,而是指報名人數最多,刷掉的人也最多),另一個學校大概也是第五第六難進的,都是沒有保證能上的。加上近年來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這裡的競爭算很激烈,我們真的很擔心,萬一唯一的志願沒上,就得進行第二輪的申請,第二輪只能申請還有缺額的學校,也就是會淪落到很遠的學校就讀,中學又要唸九年,萬一最後要每天通勤一小時上學,真的會很想哭,難怪德國流行一句話:#最近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最後決定
因為兩個學校都有被刷掉的風險,最後決定,還是看學校的重點科目來選好了,孩子選了一個以音樂為主的學校報名,除了選學校,還可以選班級的志願,分英文班/英文+拉丁文班,會樂器/不會樂器班(原本不會樂器的,必須在學校學一個新樂器),另外還有唱歌班。自從決定了以後,我其實常常煩惱到睡不著,主要因為這學校往往都是非常多人報名,真的是很怕萬一沒上,要去很遠的學校就讀,小孩會很辛苦,在交件前還常常想說,是不是該改選安全牌?
#面試
交報名表當天,會順便口試,我們有幫孩子稍微準備一下,大部分問題好像都有命中,不過其中比較特別的是,老師問了幾題「比較性」的題目,也是我比較沒有猜到的部分,例如談到她會的樂器,老師就追問,封城後,覺得線上的音樂課和實體的不同在哪?覺得鋼琴和大提琴的線上課程有什麼不同?孩子說喜歡畫畫,素描和水彩,老師就追問,素描和水彩有什麼不同?
我後來覺得,口試時出「比較題」,好像真的比較有鑑別力,因為老師看學生的回答,馬上就可以知道這個學生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深淺程度在哪。
#錄取通知
因為我們是第一次經歷,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確定,大概一個月後的某一天,孩子回家說,小學老師跟大家說,如果沒有收到通知信,代表妳/你很有可能是上了,因為沒上的,會收到一封信,請你再去申請第二輪,等第二輪也都確定以後,春假(四月)前才會一起寄錄取通知來,我們沒有收到信,好像終於稍微放心一點,後來去查,原來錄取人數已經公布在網路上了。
結果今年 #大爆冷門,孩子報名的,以往最多人報名的那間,今年竟然差一點點才足額(表示有報名的都有上;我們真的超級幸運,終於放下心中大石,超級開心🥳);而另一間(我們認為上的機率較大的那間)今年有將近四成的人被刷掉,突然變成這裡最多人報名的學校。我們附近另外一個學區也是一樣,整個排名大調換!德國報導稱這個為 #乒乓效應,因為家長們怕小孩被刷掉,所以有時候會想打安全牌,結果造成所有人跑去同一邊,但也不是每一年都會換邊,所以真的也很難預測。我覺得今年加上疫情,大家的心態有所轉變,都更想走保守安全路線。但這也再度證明了,德國這邊大家真的都想上離家最近的學校,其實每間中學的資源都差不多,不一定要追求名牌學校。
#開學典禮
終於到了這一天,因為疫情,今年開學典禮被分成三個時段舉行,家長和學生得提交疫苗或陰性證明。我們坐定後,首先是學校樂隊表演Price tag 這首歌,由一個女學生演唱,整個驚艷全場(我覺得比原唱還好聽🤩🤩),接著是好幾個學生分別上場用學校外語課程的語言,來致歡迎詞:除了德文、英文,還有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義大利文等。
兩個開場節目,就完全帶出了這個學校的重點:音樂及外語,中學的外語課比例好像很重,五年級的英文課時數已經超越德文課,之後還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外語😲😲,後來拿到課表,發現五年級還有政治、哲學、資訊、地理、生物等等新科目,看來中學生未來的生活,也將會充滿新奇與挑戰!
組成比例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人體的平衡系統】
分享一下人體平衡系統如何工作,以及我們如何能夠簡單的訓練他們。
人體的平衡主要由三個系統共同合作完成。
1 前庭系統 (節錄自wiki)
前庭系統(英文:Vestibular system),是負責人體自身平衡感和空間感的感覺系統,對於人的運動和平衡能力起關鍵性的作用。在大部分哺乳動物中,前庭系統和耳蝸(負責聽覺)是內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二者一起構成了內耳迷路。
前庭系統連接前庭神經,發送神經信號給控制眼球運動的中樞神經系統,保證我們在移動時也能擁有清晰的視覺;也發送信號給肌肉相關的神經結構,使我們保持直立。
由於人的運動由旋轉和平移兩種方式組成,前庭系統也由兩個部分組成:半規管(感知旋轉動作)、耳石(感知直線加速)。
前庭系統在解剖學上由半規管和耳前庭構成,後者在結構上位於半規管和耳蝸之間,包含了耳石,與中耳的聽小骨相連。
而當前庭系統出問題,常見症狀之一是BPPV,全名為良性陣發性姿勢變換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發生的原因可能為耳石剝離,其碎屑落入半規管中,大多為後半規管。當頭部轉動至某些位置時,這些碎屑發生位移並改變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而導致頭昏、暈眩以及眼球震顛等症狀。
此類問題最好求助專業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2 視覺系統
主要透過眼睛的輸入,了解我們周遭環境的相對位置,進而幫助我們保持平衡。當然視覺的不平衡與缺陷也會影響到平衡,這也需要諮詢專業的醫療人員比較恰當。
3 本體覺系統
本體覺簡單來說,就是感受我們自己身體處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包含在哪裡,要往哪裡去,以及速度,身體上有非常多的感覺受器可以幫助我們偵測身體的移動,透過這些訊息的輸入,我們身體才能夠自然的產生回饋而平衡。
Homunculus 皮質小人
為對應著大腦中負責該部位運動與感官功能的區域的大小,進而繪製人體的特殊方式。
基本上會發現頭,舌頭,手掌,以及腳相對占比大。換句話說,比例越大代表該處感覺受器越密集。
這個比較有機會透過良好設計的訓練而改善。
以上三個系統中,至少要有兩個能夠運作正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才能保持平衡。
我們如何透過訓練強化人體的平衡系統?
1 本體覺強化
就如同皮質小人的敘述,透過四足支撐類型的練習,我們可以把身體本體感覺受器豐富的部分與地板接觸,不管是靜態的穩定或動態的移動轉換,我們都在刺激身體的本體感覺活化,練習平衡,像是 Animal Flow 類型的練習,其實真的是非常好的開始。
2 站姿穩定
透過髖膝踝,甚至赤足訓練,實踐在單腿站,分腿蹲,深蹲等等,我們在肌肉骨骼系統跟動作控制做訓練,一樣可以強化站姿的穩定能力。
3 視覺的挑戰
在良好的動作控制基礎下,我們可以嘗試閉眼睛做動作,在SFMA的SLS,也有閉眼睛的測試版本,同樣也是強調沒有視覺輔助下,我們其他兩個系統合作的表現是否正常。
經典的影集像是夜魔俠,他沒有視覺的幫助,卻開發出更強大的本體感覺,才能夠打擊犯罪。
而這些都是人體動作的重要基礎,分享給大家。
#平衡系統
#前庭覺 #視覺 #本體覺
#kensyoga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