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約聘做到退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約聘做到退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約聘做到退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約聘做到退休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4萬的網紅天下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夜間輕讀【別到50歲才發現,你在職場上隨時可以被取代】 國立大學畢業後,她聽從父母的話,在公務機關找到穩定的約聘工作,一做18年。原本以為能做到退休,沒想到派遣公司送來一名20餘歲的年輕人,輕而易舉把她取代了。 此時的她已經42歲,更慘的是,這18年來她並未學習到任何技能,因為工作內容從頭到尾...

約聘做到退休 在 楊妙月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03:23:01

#王縣長你也曾貴為教師 #為何不能將心比心? 根據全國教師工會聯合總會公布各縣市代理教師聘期評比的資料統計,全台的代理教師約2萬人,而正式教師約18萬人,換句話說,全台國中小每10位教師中,就有1名代理教師,但這群代理教師,除了要應付各縣市、各校的正式教師甄試之外,還得面對同工不同酬的窘境。 目...

  • 約聘做到退休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6 23:30:19
    有 2,395 人按讚

    #夜間輕讀【別到50歲才發現,你在職場上隨時可以被取代】

    國立大學畢業後,她聽從父母的話,在公務機關找到穩定的約聘工作,一做18年。原本以為能做到退休,沒想到派遣公司送來一名20餘歲的年輕人,輕而易舉把她取代了。

    此時的她已經42歲,更慘的是,這18年來她並未學習到任何技能,因為工作內容從頭到尾只有一件事:「送公文!」

  • 約聘做到退休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6 06:47:54
    有 87 人按讚

    #科技業可以做多久 #職涯規劃 #文長慎入

    前幾天不小心亂入一個Clubhouse聽了這個主題(我其實不太用Clubhouse, 是剛好有朋友想聽這個Room才進去的)

    我其實沒有從頭聽到尾,我是中間才進去的。裡面大部分都是在台灣科技業的工程師,也有幾個在國外工作的人,也有一些是PM而非工程師,所以雖然都是台灣人也是有一些diversity。

    內容大致上就是,有意願發言的人,和大家分享對於這個主題的感想,還有他們工作上的心路歷程。有幾個人在產業有十幾二十年經驗,也有討論到中年失業之類的風險。

    總之,聽完以後有一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也很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
    首先,以下是我聽到的部分的幾個小結:

    1. 有一部分的人對於科技業抱持著還滿悲觀的想法。覺得進去科技業就是賣肝的人,沒有自己的人生,沒有希望的活者,財富自由才是唯一正解。(也可能剛好是我進去的時機不對)

    2. 台灣的科技業工時很長,老闆說在意員工都是騙人的,懂的做人才能生存。

    3. 有熱情也沒什麼用,到頭來還是生存才是重點,為了自己著想才是正解,不用為了所謂的熱情賣力工作,到頭來是一場空。

    中間也有一些讓人聽了不是很舒服的內容,大致上就是有提到,女生長得漂亮可以在公司做的比較順之類的事情,這種話似乎在PTT或台灣科技業還滿常出現的,所以就不對此作出評論。當然身為女性工程師,這部分我是滿反對的,畢竟那樣好像是否定我們的工作能力,而且在歐美國家,這就是一種性別歧視,不過反正就這樣了,沒有必要多做討論。

    回到正題,我聽完的感想是:

    1. 我覺得普遍是職涯規劃以及產業極限的問題。大部分的人談科技業,在台灣多半是半導體產業,也有硬體跟傳產,所以工作的領域還滿侷限的,加上半導體產業普遍工時長,讓很多人做到最後身體出問題,也對工作沒有熱情,覺得自己只是賺錢工具。

    2. 對於工作與科技的熱情,本身就不存在。在台灣唸書的時候,大多數的人之所以會念理工科, 並不是因為從小夢想成為工程師或者偉大的科學家,而是分數夠了,大家都念這個,這個比較好找工作而選擇這個科系。實際上很多人,可能根本不想當工程師,可能想去開F1賽車,想成為美容師,想成為藝術家等等,然而,受到家庭與大環境影響,會覺得自己就是要念大學,找一份穩定工作,才是所謂的成功。

    3. 台灣的教育體系中,並沒有很多實際體驗工作的機會,在大學之前甚至沒有任何可以去企業體驗的機會,連參訪可能都沒有。大學可能實習機會也有限,大部分的人可能是研究所才比較有跟企業合作,甚至是研究所畢業以後才真正體驗到工作是什麼樣的。所以會遇到很多,期望落空的狀況。然後社會普遍又喜歡攻擊新鮮人,告訴新鮮人要努力工作,當工作一段時間以後,熱情自然會被壓力以及周遭環境,跟現實生活所消磨殆盡。

    所以,到底科技業可以做多久?

    我的想法是,如果賣肝的話,真的沒辦法持久,我自己最近加班了幾個禮拜就覺得滿崩潰的,尤其是工作的內容需要高專注力的,需要消耗很多腦力,其實就滿累的。

    熱情也的確會被消磨殆盡,即使可以跟大神們一起工作,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身體還是誠實的,當身體沒辦法長期支撐時,精神也會耗盡,無法專注思考跟學習,變得工作效能變差。

    然而,至少我在現在的環境,是可以放心請病假,或者像團隊提出需要改善我們的工作狀況等等。可是在台灣很多公司,這樣只會被視為爛草莓,尤其是剛進公司的菜鳥,自然就只能繼續撐下去,撐到老鳥的時候,身體可能也各種病痛了,曾經的熱情什麼自然無法找回,可能只想快點退休。

    #如果不用賣肝可是薪水少呢?

    其實在英國,剛畢業的軟體工程師,薪水範圍是非常廣的,有很低也有很高,低的話可能比你去Booking.com當客服還少,高的話可能比大部分的資深工程師還多。

    我自己也待過錢少但很閒的地方,完全沒有任何發展空間,就是日復一復,每天沒什麼目標也沒什麼事情做,同事甚至無聊到一直在逛網拍,但反正老又大的公司,錢少事少,做越久的話才越有機會往上爬,加錢(但可能是要做個二十年之類)。

    我自己也待過新創,錢少,事情沒有很多,但是每天都可以做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公司沒有賺錢,甚至可能每天要擔心它倒閉,一開始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因為公司都是年輕人,大家經驗都不足,可能就是最後都是大家一起互相學習,今天要用什麼東西今天學一學就馬上做,馬上上戰場。

    最後變成,自己根本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只能期待公司突然被大公司買走,或者就繼續混混噩噩,整天覺得自己好像在學東西,可是其實有點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有點像是無頭蒼蠅那樣,整個公司都這樣,也沒什麼成長空間。整天就是有點像是,對公司有那麼一點點希望,因為公司整天都在說,我們正在成長,我們募款到多少錢,但事實是,公司根本沒在賺錢,都在靠Funding之類的,一直誇下海口說一堆大話。(很多新創都這樣)

    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可能是個長期的歸宿,所以還是要時常戰戰兢兢,思考自己要怎麼找到下一個工作,要找個穩定的工作。

    那到底有沒有可以一直做下去的方法呢?

    接著會出現以下的問題:
    *哪裡才可以繼續一直做下去?
    *年紀越來越大,怎麼讓自己有價值?
    *公司為什麼不栽培年輕人,反正都要花那個錢啊?
    *科技推陳出新,自己越來越學不動,怎麼辦?
    *身體越來越差,無法加班會不會沒有競爭力?
    *想花時間陪家人陪小孩成長,哪來的時間?
    *熱情真的可以當飯吃嗎?老闆又不在意?
    *工作除了專業,還要懂的職場政治,心灰意冷怎辦?
    *薪資有天花板,可是物價房價沒有天花板怎辦?
    *人生好難,為什麼有這麼多問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實這些問題也不是在台灣工作才會有,在英國工作,也會遇到很多類似的問題,女性工程師也遇到很多,例如放了產假可能失去升遷機會的問題,或者沒時間陪家人等等。

    那為什麼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工程師們(我目前只知道軟體界)還是可以做到五六十歲,還是繼續有那樣的熱情呢?甚至還可以出書,拍影片,寫部落格,發推特,還有很多演講。

    就我的觀察是,有的人就是自己出來創業,自己開公司,所以比較自由,也不會有很多前述問題。他們創業也幾乎是因為自己在業界小有名氣,出來創一些顧問公司,或者接案。

    那問題來了,在業界要怎麼小有名氣?

    光是要在某個圈子有名氣,就要不段參加各種meet up, 讀書會,甚至要一直寫部落格,寫技術文章,貢獻開源。這些都是時間,平常工作都已經非常忙碌,怎麼會有時間?

    沒錯,就我的觀察,這些人都是每天下班後,假日也都花時間在這些地方上,他們可能很多是犧牲跟家人的相處,可能婚姻不順遂,或者比較晚才結婚生小孩。當然因為在歐洲,跟家人的相處是非常重要的,這邊也有保障一些parental leaves這樣的假,所以大家也比較有時間給家庭生活。

    也有一些工程師,是透過拍影片,像是Youtube之類的平台,製作教學影片,或者講一些自己工作的內容,讓自己有知名度。

    其餘的話,就是你做到比較資深的話,你在公司可能已經是manager level, 或者principal engineer, tech lead, 那他們雖然會很忙,他們也比較多是責任制的,所以在一些公司,只要團隊很罩,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例如團隊們都是self management, 他們可以信任自己的團隊,不需要一直監督花時間,也不需要一直跟上級報告,因為上級也信任他們。那這種狀況就是要整個公司都非常的進步,也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跟文化。例如在Google這樣的地方,就比較有機會這樣。

    那如果不是在Google這樣的環境,又沒有什麼大公司可以去,怎麼辦?另一個辦法就是做Contractor, 他們就是一次是三到六個月或者一年的合約,這個在英國非常常見。甚至多約聘是在其他國家的,所以時間什麼也比較自由。

    在台灣可能就比較困難,而且約聘也沒有保障。就像在台灣要接案,很多法規也沒有保障,可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否則就是要用國際性的街案平台,但又可能有語言障礙,就是要先加強自己英文,另外還有跨國工資的問題,在其他國家像印度可能會開比較低的薪水,雇主就比較偏好選那些比較便宜的工程師。

    這時候,就會有人說,那不能追求財富自由嗎?

    #財富自由,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首先你要怎麼財富自由?投資?這個部分你需要有龐大的資本額,另外也有相當大的風險。除非你對於投資有相對程度的瞭解,也有足夠資本額,不然進入門檻還是相對高。

    另外很多薪水可能不高,又有房貸車貸的人,更不太可能把錢都拿去投資。有錢可能也要拿來貢獻家庭,偶爾自己小確幸。

    那如果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難道科技業真的無法做下去?那要靠什麼生活?

    在Clubhouse那個room有人提到自己的朋友,辭職去開早餐店,賺的錢也不比當工程師少。的確,轉職是個解,但轉職很多人也害怕,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創業也都是風險,賣早餐ˇ早餐有人買。

    我自己的感覺是,如果真的想要繼續做工程師,而且讓這個工作可以sustainable的話,就要有良好的規劃,例如發現自己在現在的公司學不到東西的話,要怎樣讓自己可以學到東西?跳槽或者跳部門?

    在Clubhouse也有人提到,如果一直換工作,也害怕被僱主們列入黑名單,台灣這麼小,怕被人覺得沒有定性。

    這個也是很能理解的,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想去Google, Facebook就去,大部分的老牌公司也是會在意這些傳統,要待幾年才是好人才之類的。

    那就只能說,要嘛給自己定一個期限,在這間公司可能最多待個五年,然後在這五年內,希望達到什麼目標,如果達不到的話,備案是什麼,同時間,找幾間自己覺得很想跳槽的公司,看這些公司是不是會在意那些傳統,如果不在意的話,就往那些公司要求的工作技能發展,然後想辦法跳過去。

    如果覺得跳過去門檻太高怎辦?想辦法在工程師的社團建立人脈,或者LinkedIn之類的地方,想辦法找到去那些公司工作的人,問他們,怎麼去,有沒有辦法去?我真心相信,這個業界,很多人都是好人的,我自己在LinkedIn上面也遇到很多人來問我我們公司的事情,或者職涯規劃,我還幫人code review過。

    總而言之,就像我之前說過的,自己的人生是自己選擇的,工程師這條路,並不是很容易,但如果自己想要繼續走下去,就要想辦法找到出路。

    雖然可能中間會遇到很多心累的事情,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靠“熱情”解決,更不是像外面想像的,大家都是科技新貴。可以在辦公室吹冷氣,甚至在家工作,在咖啡廳工作。

    只能說,人生很難,但還是要繼續過。既然都要過,那還不如想辦法讓自己過得比較輕鬆一點點。

    當然科技業裡面,除了工程師以外,還有很多其他職缺,由於我目前還沒有做過其他相關職缺,像是PM, BA, UI/UX之類的也有他們的難處,等我有比較多資訊心得再來跟想。

  • 約聘做到退休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6 13:02:13
    有 257 人按讚

    看到網友的問題,忍不住職業病發作回文

    ————網友————

    最近因為上班壓力太大,身體已經不堪負荷,一年胖了30幾公斤,有打算離職,但又擔心這個年紀找工作會不好找,所以一直待著
    想來請益板上的先進,對於理財及退休的規劃能否給我一些建議,如果有冒犯到,敬請見諒

    目前是在公家機關當約聘,年薪約42萬

    家裡有提供資源,有房有車,沒有貸款,壽險及醫療險的部分已繳完,另家中有3間房子在出租,這筆費用是家人在收,名下約有2千萬的儲蓄險,但這筆錢不太能動,另有約100萬的活期存款
    因為是理財的新手,正努力的在學習中,目前有想要分批的買進0050或0056或是國營的金融股,以後能有一些股息的收入,有算過自己約1萬5到2萬能夠過活,目前未婚,有一位也在公家機關做事的男友,但不確定是否結婚,也不確定未來會不會生小孩,沒有特別規劃,但也不排斥

    想請教板上的先進,是否能給我一些退休規劃的建議,真的非常感謝!

    —————————回文內容————————————

    以規劃上來講,我們從心理層面以及實際規劃面來探討。

    心理層面會了解你工作上面臨哪些不適應、對未來的想法等等。

    實際規劃上,我們會配置至少6個月至1年的生活費,以你每月的花費假設兩萬元,會建議配置24萬至48萬的緊急生活費,這部分放銀行定存即可。

    假設你準備50萬現金作為急用,剩下的五十萬需要看你的用途。

    扣除支出之後,假設你剩餘一萬元能作為每月運用,可以搭配定期投資到大盤指數相關的標的。(建議全球股債分散)

    以單筆五十萬,每月定期投入的方式,一般我們建議採用穩健型的ETF組合,這樣的組合在過去十年投報率是7.93%,這樣的計劃能夠在你60歲產生每個月5萬元的收入(現值約3萬),是足夠支應你的生活開支。

    這部分是單純投資產生的收益,勞保勞退另計。

    組合的配置我們是以Vanguard ETF進行配置,分為美國、成熟市場、中小型股市、房地產、債券來組合。

    未來資產的成長預計,考量市場變動性運用蒙地卡羅模擬法進行試算,一般來講你的資產會是這樣成長:
    40歲:168萬
    50歲:528萬
    60歲:1293萬

    如果你未來找到喜歡、適合的工作,也能稍微存下錢的話,以單筆搭配定期定額,有紀律的待在市場當中,這樣是非常可行的退休規劃。

    至於另外兩千萬的部分,期滿時是可以做更好的運用,先找出你適合的股債比,能夠讓你安心睡覺,當然,以這樣的資產妥善理財,是可以做到穩健的退休規劃。

    https://moptt.tw/p/CFP.M.1598417837.A.9FD?fbclid=IwAR04wHAMkZsM3JIqdzdnKycM_u4UkZvEjOmyrVVeBukYWijMgyBTV04Xl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