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重點】生活本就大不易,情緒起伏要留意!情緒可能引發哪些疾病?如何控管情緒?
現代人生活步調忙碌又緊湊,成日被各種壓力包圍,像是來自家庭、學業、人際、事業、財務、感情、健康等因素,當長時間處於高壓與焦慮等狀態時,情緒就容易因過於壓抑或受迫害,而出現扭曲現象,使心理及生理都可能產生疾病。初期常...
【凱鈞話重點】生活本就大不易,情緒起伏要留意!情緒可能引發哪些疾病?如何控管情緒?
現代人生活步調忙碌又緊湊,成日被各種壓力包圍,像是來自家庭、學業、人際、事業、財務、感情、健康等因素,當長時間處於高壓與焦慮等狀態時,情緒就容易因過於壓抑或受迫害,而出現扭曲現象,使心理及生理都可能產生疾病。初期常因以疲倦、不安、失眠等症狀呈現所以易被忽略,而培養自覺性體察每日情緒變化,是相對重要的關鍵。學習消化及排解壓力與做好情緒管理,以遠離被情緒綁架或勒索,更能避免深陷情緒疾病或發生憾事之危機之中,這無疑是現代人必須關注、正視與肩負的重要議題與責任!
📌情緒的定義與種類?
情緒(Emotion)又稱為情感,為人類生活的調味劑,是相當個人主觀的感覺,情緒沒有所謂對錯與好壞之分,但過度極端、傷害或涉及不法之行為,則不應被容許。不論是正面、負面的情緒,皆基於某種原因而產生,例如受到外在環境影響、特定的對象或事件,通常不會無故生成。根據維基百科對情緒的定義,這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結合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之狀態。情緒常和心情、性格、脾氣、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爾蒙和神經遞質影響所致。最普遍且通俗的情緒類別,即包含喜、怒、哀、驚、恐等。
📌如何不被情緒左右?
每個有血有肉的個體必然會產生情緒,完全否定或壓抑情緒是不健康的;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感受情緒的存在與發生,但不應被情緒牽絆與左右。想要成為情緒的主人,就得學習如何管理情緒,包含敏銳察覺自身當下的情緒、接納與理解情緒的表現方式,及主動尋求適當的解決途徑,以避免陷入被情緒勒索,甚至導致行為失控、週而復始等惡性循環。舉例來說,如果很常容易因一點小事就鑽牛角尖或發脾氣的人,可試著找出讓情緒失控的主因,也就是挖掘出情緒引爆之癥結點為何。當感到煩燥不耐時,不妨暫時放下手邊代辦事務,藉由深呼吸調息,伸展緩解緊繃身心,散步透氣排解不快,或喝杯咖啡吃個點心,以減退不必要的情緒過度反應,可有利理出打結的思緒,並重新步入正軌。
📌情緒管理方法為何?
1.學習覺察情緒
「情緒管理」並非指壓抑或消滅情緒,尤其負面情緒產生是無可厚非的,更重要的是應學習以正確方式,了解與消化不良的情緒。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觀察自身情緒,理解自己當下真實的感受並將其具象化,例如透過寫日記具體詳細描述當下的事件、情境、時間、感受與反應,如胸悶、吼叫、哭泣、呼吸急促等,接著經冷靜後思考當下的表現過程,試著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用以確認內心真正的感受。若練習過程中,已能坦誠面對自身有待改善之處,則表示已提高對情緒的自覺意識與作為,此即是維持身心健康的關鍵要素之一。
2.接納自身情緒
罹患情緒相關疾病的案例中,許多是來自不懂表達自身情緒,或刻意忽略壓抑情緒所導致。情緒管理第二步,即時學習接納自身情緒的真實樣貌,擺脫全然「壓抑」的習慣,當出現負面想法或情緒時,不急著逃避或假裝沒事,更不需嚴厲自責。此時應大方面對,接納其存在,耐心傾聽內心的聲音,生氣就生氣、難過就難過,勇敢承認這些負面情緒確實存在,接著也不忘起身專注解決與消化這些眼前的問題。而在認同自身情緒的同時,更應扛起善後與面對問題的責任,不僅可效率走出不良情緒,更能避免引發不必要的傷害與風險。
3.適當抒發情緒
當負面情緒持續積累,又得不到有效的釋放時,便會影響人的精神與身體機能,不論是對自己或是他人,都可能產生傷害。情緒管理第三步,是藉由適切的方式來紓解自己的情緒壓力,例如找親友或諮商師傾訴、泡澡、下廚、運動、聽音樂、寫日記等,都有助抒發情緒。而藉由大吃大喝、抽菸酗酒、暴力自殘等極端方式宣泄情緒壓力者,不僅將危及自身健康與生命安全,也可能造成他人負擔與傷害,甚至觸及法律規範,因此,謹守道德份際是身為人的基本認知與作為。
📌情緒失調支援管道
當深受情緒困擾,無處傾訴或甚至有想不開的念頭時,千萬別害怕或排斥求助與受助,建議可藉由專業精神科醫師、心理醫師之門診尋求協助,也可透過以下救援服務專線進行諮詢。
🔸免付費安心專線 1925
🔸免付費保護專線 113
🔸免付費男性關懷專線 0800-013-999
🔸免付費生命線 1995(要救救我)
🔸張老師 1980(依舊幫你)
📌諮商與治療之意義
生活中人人都乘載著各式壓力,問題的解決方式多元,其中進行心理諮商或精神科門診,仍易存在刻版印象,例如進行心理諮商是否表示自己精神狀態不正常?諮商師或精神科醫師怎可能理解我內心真實的煩惱?因而更加害怕、焦慮或抗拒接觸。若有這樣的顧慮皆屬正常,而懂得藉由專業人士共同協助,以找出問題解決方案,通常是更具效率且實用的方案之一。反之,過度依賴心理諮商尋求人生答案,或仰賴相關治療藥物成癮度日,亦是錯用了其真正的意義與功能。當遇困難時,請不吝給自己一個像上述之因應方案做選擇,適時借助專業力量,同時也需打起精神努力前行。
心理諮商,即是與心理師透過分享與討論、釐清和處理自身的情緒問題,並共同討論出因應之道。而精神科治療目的,則在於對急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病理及功能缺損進行周延的評估,透過接受安全有效之精神醫療,快速穩定病狀,並依據個別功能擬定逐步復健之計劃,以順利回歸居家與社會之如常生活。
#凱鈞話重點
精神科藥物種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Q&A系列之一 《About 我該怎麼辦?》
不論是憂鬱天使本人或是陪伴者的私訊
最常見的就是各式各樣的怎麼辦
Q:「我/親友好像得了憂鬱症,怎麼辦?」
A:有去看醫生了嗎?
如果沒有的話
建議要去看醫生拿藥
雖然吃藥會有一些不舒服的副作用
甚至不能讓人變快樂
但是吃藥是為了不要再吃藥
好好配合醫生是必須的
所以請勇敢的去看醫生吧!!
如果有一定的經濟能力
也建議可以找諮商師
雙管齊下的接受治療會更好
Q:「我不敢去看醫生⋯怎麼辦?」
A:有的人害怕異樣眼光
怕去身心科、精神科診所
但其實很多人會去看失眠問題
診所也不會洩漏病患隱私
只要沒有想輕生 連父母都拿不到看診資料
真的無法放心
也可以詢問醫生能否用手寫病歷
不要記錄在電腦上
真的還是很在意被異樣眼光看待
那我建議去大醫院看診
雖然比較貴 但是沒人知道你去看什麼科別
另外
也有的人害怕自己真的是憂鬱症
所以不敢去看診
我個人覺得憂鬱症就像感冒
就算真的是憂鬱症也不會要了自己的命
但是不去看診 而且出現想輕生⋯
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勇敢的看醫生吧!!
Q:「副作用真的很不舒服,怎麼辦?」
A:如果真的有很不舒服的反應
建議先打電話詢問醫生
並且記錄下吃藥的副作用
再下次回診時告訴醫生
醫生會視情況調整藥物劑量與種類
Q:「我不想看西醫、吃西藥,怎麼辦?」
A:如果有看過過去幾篇文章
應該就會發現我接受各式各樣的治療
吃西藥、吃中藥、做電療、諮商、靈性成長⋯
如果不想吃西藥就吃中藥也可以
Q:「我快崩潰了⋯怎麼辦?」
A:可以先打給張老師專線或生命線
如果可能立即發生生命危險
可以先告訴家人、朋友
尋求陪伴 沒有聊聊也沒關係
如果不想找親友
就趕快叫救護車或是自己去急診
離消防局警察局很近 也可以直接去那裡
也許這個作為看起來很像刁民
或許很丟臉 很像浪費醫療資源
但是如果真的做了輕生之舉
更會麻煩消防局、警局、醫院、親人
*以上狀況 只限於真的要做下去了
請運用最後的一點理智打給消防局、警局、去急診!!
比如:想跳樓也走到頂樓、想吞藥也開始拆藥吞藥、想上吊也吊好線跟椅子、想割腕而且割下去了、想燒炭已經買好炭準備點火、想給車撞已經走到馬路、天橋、鐵軌⋯*
社會資源請珍惜使用
Q:「他都不跟我聊聊,怎麼辦?」
A:很多陪伴者都會問這個問題
如果真的憂鬱天使不想講 也不用勉強
適時的偶而關心
默默觀察有沒有要輕生可能
「如果你想說,我會聽」是一句很好用的話
讓憂鬱天使知道有人關心就好
#以上純屬個人經驗分享
精神科藥物種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問
當一個母親發現自己女兒的過去充滿了許多黑歷史時,該如何自處,以及繼續與女兒維繫良好的母女關係?
我與長女間關係的疏離,始於以下幾個疑點觀察。她大一時,曾偷了我的提款卡提了十一萬元,對於此事,她並未否認,並告訴我她當時的想法是⋯⋯總有一天她會告訴媽媽,但不是現在,這是疑點一。
疑點二是,自女兒大三起,每逢年節家族聚餐團聚後,她總是匆匆趕回宿舍,好似不願與家人多處一會兒。
疑點三,他曾跟我提過在大學時認識了一位近五十歲的大叔,視其為長輩,事後,我並未問他與那位大叔的關係究竟為何?兩年前,因三女兒為了某事與大姊爭吵,三女兒告訴我,大姊曾告訴她,某一次的期末考時,因肚子痛而大量流血,至醫院檢查竟然是懷孕流產,做父母的我們極為震驚憤怒,我在LINE中直接詢問此事,她竟對我說,我再講,她就立刻結束生命。
疑點四,長女在北部國立大學畢業後,工作不順利,一年可以換五六個工作,毫無定性,整個人的狀態頗似時下所謂的「憤青」,我曾因其對母親說話口氣不太禮貌而嚴厲訓斥,並場賞她一記耳光。
疑點五,長女自大學畢業後至今約七年多,我數次進入其屋內,是頂樓加蓋的房間,她一人獨住,我進去檢查衛生情況,曾發現其抽屜內擺放精神科藥物,桌上又有菸蒂等不該有的東西,浴廁髒污到不像人住的環境,每回看到這情況,都讓我快抓狂。對於菸蒂ㄧ事,她竟推說是朋友來家放的。
五年前,我們常因其不清潔浴廁,以及尚未還十一萬元而發生口角,並互有拉扯,當時,她竟脫口說出,有我這樣的母親真讓她丟臉。第二天,她就不聲不響地搬出去住了。一年多後,她又要求回家住,我並未反對,猜想她應該會比以前懂事多了。但去年,當我對仍放任浴廁髒污數月也不打掃,我寫下存證信函收回其居住權,她終於心不甘情不願地搬出去住了。
對於她用精神科藥物一事,柯南魂上身的我曾循線至該身心診所請教並諮詢醫生,但基於個人隱私,醫生並不能多透露長女情況,只讓我諮詢十分鐘,並詳細敘述她的個性等等。
我也曾因為不了解長女至衛生所諮詢心理醫生,但醫生給的答覆竟是我應該先處理她當下的情緒問題,和顏悅色地與她交談,而不要先責怪她,但這樣的答案並不能解決我的問題。
我的教養態度的確嚴厲且咄咄逼人,但是她的不能自立、不夠成熟,又極其反骨的模樣,簡直變了另一個人。
我曾看過她寫的簡短心情手扎,提到曾在大學時候到酒店打工當酒促小姐,如今,她已搬出去約四個月,對於母親的LINE,早已拉黑,她外出居住固然能訓練自己獨立,但我常常會亂想,她現在會不會跟男孩子亂搞同居?同居這種時下流行的行為,並不為我所認同,她會不會又做出什麼不太好的事?或者又染到不良惡習等等。
我想請問,我是不是常常會不自覺的以孩子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情緒?對於疏離的親子關係,我該如何自處?
回
女兒有狀況了
這時你會選擇怎樣的身分去對待她呢
是柯南還是路人還是法官還是母親
不同的選項就會有不同的因果
這個因果無關你的女兒
而是你這一生要怎麼定位
女兒只是測驗你這個考題的試卷
你的五個疑點其實都是同一個疑點
就是你懷疑你的女兒學壞了惹了很多讓你過不去的坎
所以不管她學壞後造成你多大的不滿
你自始至終只是想把她的問題導正到你要的樣子
你沒有一點關心她傷勢的意思
才會最後的請教只剩下你的難受是不是被女兒懲罰
才會親子關係疏離了你怎麼自處
你沒有要當她母親的心
是吧
是的
你一直在找的「壞人」就是你的這個心
並不是一個人
你的女兒會走偏了學壞了吃藥了生病了
是你這個壞掉的母心造成的
你就是這個壞人
不知道你的成長過程是接受了怎樣的觀念
讓你毫無自覺自己對母親這個身分的偏差與冷漠
因為你如此直白毫不遮掩的信裡
顯見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
甚至你覺得你很克盡職守
而你真的是受盡困擾的盡責著
才會來信
才會認真的問到底是怎麼回事
醫生輕描淡寫的提醒你要關心你的女兒
但你沒有能力聽進重點
你還是只在乎自己而已
這個重點就是你要停止一錯再錯停止對女兒的批判
因為這個果是你長期傷害的結果
做一個母親的責任就是愛
而不是急著跳腳的情緒噴灑
所有會長期大吼小叫嚴厲要求自以為的標準的父母
都是一種眼界狹窄的心態造成
沒有智慧的彈性
沒有人是多種類型的概念
只是想在別人看得起的標準去嚴格要求
不管這些要求過不過時有沒有用
追隨主流表面標準永遠是至高不變的視角
都這麼慘烈的後果了
還覺得自己都沒有可以反省的地方嗎
女兒都這麼身心碎裂了還在關心自己為何命苦
如果你還是覺得自己沒有錯
那就放過女兒吧
當作你沒有這個女兒
那是對她最好的慈悲
如果你有一點想要改變
就好好去跟女兒道歉
不用做什麼
只要託其他孩子轉告大女兒
媽媽會花一生來自省
家永遠歡迎她回來
你會尊重她的房間與人生所有選擇
即時她永遠不想跟你見面
你都可以了解
用餘生不斷懺悔
這是解除你痛苦唯一之路
精神科藥物種類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木的DJtime #木的談精神科用藥迷思
🙋🏻♀️有沒有過聽到身邊的人想看精神科卻因為對藥物的擔心而退避三舍,木的整理了一些與精神科藥物有關的迷思跟大家討論分享,有什麼想補充的也歡迎留言!
許多人小至青少年,大至成人阿公阿嬤,對於看精神科的最大抗拒之一便是「啊我吃藥是不是一定會成癮?」,也因為這樣口耳相傳的迷思,大部分的人都覺得吃了精神科藥物一定會有依賴性,因此延誤就醫。
以下幾個對用藥的迷思提供給大家參考,然而因木的團隊非精神醫療的醫事人員,所以更專業的藥理機制務必於掛號時詢問醫生哦!
📍安眠藥怎麼吃,是不是一吃見效?
安眠藥的服用需要「穩定、按醫囑、配水」,依著人體的生理差異,有些人吃1天便出現效果,有些人則是需吃2週以上才會慢慢有校規。
現代人為求速成,在服用安眠藥時搭配酒,認為能加速進入睡眠,然而這樣卻導致睡眠品質降低,因酒精的作用可能使得人體出現淺眠、早醒等反應。
📍安眠藥是否有可能成癮?
藥物過量確實有成癮的可能,因此,單靠藥物是顧此失彼,仍需要搭配心理諮商、心理治療探尋睡眠異常的主因,從原因著手,而非不斷依賴藥物帶來的效果,這樣反而是「人主動依賴藥物,而非藥物對人造成依賴」。(🔍安眠藥也有分類,請查找資料並詢問醫生)
📍抗憂鬱劑一吃就好?
抗憂鬱劑一般而言需要2週以上甚至更多時間讓身體產生化學作用,所以需要耐心的按醫囑服藥。
(🔍抗憂鬱劑種類繁多,可自行查找資料,或詢問醫生)
不同的藥物副作用也不同,若吃藥後副作用大,務必於回診時告訴你的醫生。
📍吃了精神科藥物就要吃一輩子?
太多太多的家長常因為這樣的迷思而延誤孩子就醫,長期下來導致孩子睡眠、食慾不規律,影響生活適應。
藥物是緩解生活現狀的選項「之一」,但在吃不下、睡不著、憂鬱的無法生存的情況下,請務必先看醫生~請醫生評估診斷,身體與思緒安頓好後,搭配諮商輔導,進一步了解自己。
「一輩子很長,沒有人甘願吃藥一輩子,所以準備好了,找資源幫忙自己吧。」
#精神科 #安眠藥 #抗憂鬱 #諮商心理師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