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0歲了,我用這篇文章簡略交代了我不可思議的上半生,這是我首度整理我的經歷,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連我自己都覺得好精彩,臉書的生日祝福整理頁面很難用,關心我的朋友歡迎留言在此即可,因為我希望可以一一回覆大家的祝福。
如果我可以活到80歲,那麼我的人生已經過了一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對很多人來說...
今天40歲了,我用這篇文章簡略交代了我不可思議的上半生,這是我首度整理我的經歷,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連我自己都覺得好精彩,臉書的生日祝福整理頁面很難用,關心我的朋友歡迎留言在此即可,因為我希望可以一一回覆大家的祝福。
如果我可以活到80歲,那麼我的人生已經過了一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我還年輕,但是對當年學生時代滿腔熱血急著踏進社會體驗人生的我來說,眼睛一眨竟然也已經到不惑之年了。
這40年來體驗了很多很多,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生離死別、開心的、滿足的、快樂的、痛苦的、憤怒的、低潮的、勵志的、堅強的、美好的、醜陋的、慈悲的、貪婪的、錯愕的、安詳的、震撼的、勇敢的、平靜的、處之淡然的……
我曾經在山上當過野孩子、國小以前只會講台語、小學就參加過五十萬人的示威遊行、曾經跟現在的摯友打了半年的架、國中就接受雜誌專訪、當過交換學生、參加過漫畫比賽、高中參加歌唱比賽得名、英語演講比賽得名、繪畫比賽得名、跟國樂社一起演奏過邦笛、大學為了體驗住校而跟父母大吵結果只住一學期就自己退宿、在聖誕晚會上演奏過鋼琴、在兩千人面前跳麥克傑克森的舞蹈、第一次跟同學去人擠人跨年、當兵擔任憲兵教育班長、扛過50機槍、射擊過90手槍、半夜跟學長在憲兵學連長校宿舍裡面偷吃羊肉爐、從小跟父親走遍台灣319鄉鎮進行語言田野調查、常常跟家人在山上的溪邊升火野炊、跟著父親在田間素描、用菸盒剪紙做城市模型、半夜在山上拿著手電筒去看青蛙、在山上採過竹筍、種過田、補過魚、抓過蛇、養過雞鴨鵝魚貓狗、過年母親要我殺鵝來吃讓我哭了一整天、跟朋友泳渡日月潭、跟著父親釘了家裡的通鋪床、看過三次飛碟、一腳把人踢昏過、曾經在30歲的時候維持了一年的六塊腹肌、跟美國遊民一起在深夜的公車站聊天過、曾經跟一個精神病患者蹲在路邊一起吃雞排聊了兩個小時的天、曾經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電影器材展對一見鍾情的美國白人女生表白過、在溫哥華的某麵店被催淚瓦斯噴過、在多倫多坐過私人遊艇、在日本滑雪過、亂入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並認識了一批好朋友、曾經連續斷食七天過、參與過醫學人體實驗、在日本被重型機車載過、在美國坐過二十小時的火車、靈魂出竅過、吞過火、抽過菸、吃過檳榔、被狗咬過、在美國過騎馬、在岜里島畫畫過、在日本被冰雹打過、在台灣看過龍捲風、大白天在鄉下被大雨追過、參加過美國表妹的美式婚禮、受邀去岜里島泰國馬來西亞參加過投資詐騙集團的年度會員表揚大會、開公司、被倒債過、被詐騙過數千萬、打贏官司過、親眼看過媒體收了錢但是還沒公開前的抹黑我的黑函、認識了一群黑社會的好朋友、在地球另一端陪素昧平生的外國人哭過、擔任過中英文即席口譯、在美國便利商店被中國人恐嚇過、超過上百次在海外用三種語言演講過、在越南跟素昧平生的網友散步過、被真正的太極拳大師發勁打飛過、在日本弄丟替生的電影海報又找回來過、在美國弄丟行李與護照又找回來過、去過九一一事件現場、在美國跟加拿大的教會演講募款過、在台灣某麵店巧遇在美國巡迴期間認識的捐款者貴人、在鳳凰城機場登機室看著飛機漏油過、在日本的咖啡廳跟偶遇的印度人用英語一起逛街吃飯過、因為颱風班機無法起飛而被招待在機場飯店過、被中國國台辦偷偷調查過、在公園陪著跟我們生活了15年的老狗在臨終前曬太陽、在我女朋友面前被一名日本同性戀大叔搭訕過、半夜跟多倫多台灣人殺去尼加拉瀑布、踏上聖地亞哥中途島航空母艦過、上過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坐過紐約地鐵、坐過華盛頓特區捷運、去過位在西雅圖的全世界第一家星巴克、在西雅圖某間咖啡廳看到台灣坪林的烏龍茶、去過上海世界博覽會、出過車禍、演過英語舞台劇、演過台語歌仔戲、學過布袋戲、幫人催眠過、做過室內設計、跟著瑪雅人後代踏上瑪雅金字塔過、在加勒比海跟原住民用克裡歐語聊天過、幫超過2千人次的學生授課過、畫過新台幣兩億預算的電影分鏡、擔任無數次影展評審、多次在海外跟駐外大使一起用餐過、贈送書法給邦交國文化部長過、無數次去電台受訪過、上歐美電視節目聊天、在多個TEDx演講過、多次被海內外電視新聞採訪過、跑遍世界各大城市參展領獎過、創辦了福爾摩沙國際電影節、三個月內在台灣舉辦過200場巡迴影展、擔任過亞太影展執行長、代表台灣去邦交國交流、跟美國華府合作線上跨國演講等……
這40年裡面,雖然很多技能都遺失了,但是除了婚姻生活跟電影長片還沒發生之外,很多其他人可能一輩子都體驗不到的我都體驗過了。
這個過程有很美好的,也有很煎熬的,美好的留下快樂與回憶,煎熬的留下成長與勇氣,不論什麼經歷,都是宇宙對我最好的安排,如果沒有體驗過美好,我不會想要繼續追逐理想,如果沒有經歷過挫折,我不會知道如何走得更謹慎。
過去40年來感謝父母的辛勞,感謝一路走來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感謝在我最低潮的時候不離不棄的女友,感謝我自己一直走到這裡。
我的人生並不成功,但是我覺得很精彩,看完自己寫的東西,不知為何感動到眼眶泛淚,即使現階段還有好多事情等著我處理,但是就是這些事情讓自己不斷往前進,讓我持續學到新東西,讓我感覺到什麼是生命力,也讓我不斷看到人性的美麗。
感謝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真的是每一個人,不管是曾經幫助我的人還是曾經攻擊我的人,您的存在都讓我的生命更加豐富。
謝謝你們,生命的上半場已經結束,明天開始就是下半場了,大家明天見。
馬克
2021.2.6
精神病患者醫學英文 在 沁霏的心靈空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那些醫學背後的黑幕
作者:陶昌文(醫師)
我是一位麻醉科醫師,我協助外科治療疾病,為了我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健康,我需要了解疾病。
五月十五日,優秀的中天主播史哲維先生自殺身亡;五月十二日台南白河的吳先生、板橋的彭女士自殺身亡。如果他們都沒有吃過抗憂鬱劑,我今天不會寫這篇文章,畢竟真相應該被知曉。
在過去擔任醫職的二十年中,我大量閱讀西方自然醫學著作,以及東方中醫書籍,也讀了物理學家所研究的能量醫學著作。很久以前我就體會到,正統的西方醫學並沒有所有醫學的答案。
許多的「病」,西醫不能確定其原因,只能把它稱為「症」,或是「症候群」。可是一般大眾並不了解「病」與「症」的差別,這些「症」,透過媒體的宣傳或其他行銷手法,很容易「教育」(誤導)大眾把症狀當成疾病,需要看醫生、吃藥。例如睡不好、焦慮、憂鬱,還有更年期現象、老人的骨質疏鬆等等,但是這些「症狀」其實只是人們生活中的種種經歷。
這種「病」「症」難分的手法,最常為一般西醫所使用,他們是這種手法的受益人。而另一方的受益者是藥廠。兩者結合則成為「發明疾病的人」(這也是個書名,作者為德國資深醫療記者)。
行銷這些「病」需要大把的銀子。錢從哪裡來?曾聽說最賺錢的三大產業是甚麼嗎?石油、軍火、製藥!藥廠是最賺錢的產業之一。
除了直接打廣告宣傳藥物,或是透過媒體炒作疾病之外,接下來藥廠還能做甚麼來「教育」大眾呢?首先醫生和藥廠們要成立「公益」團體,讓曾經患「症」吃藥的人告訴大家,這個「症」是多麼嚴重的「病」。然後受苦的患者得到了同情與注意,這個「症」也達到了宣傳的效果。這些運作所需經費來自「善心人士」,其中包括藥廠的捐款。顯少有人提醒大家,「症」是表面的現象,就如發燒、頭痛、咳嗽只是感冒症狀;「病」則是因為身體內部的器官、細胞有了問題而導致。
藥廠也會捐款給知名大學的醫生或是教授做研究。教授升等需要研究報告,藥廠也需研究報告證明藥物有效。當然,這些經費不會直接由藥廠開立支票留下痕跡。經費來源可能是政府單位或是私人的基金會等等。魚幫水,水幫魚,再自然不過。然而,有無可能「有心人士」會要求研究的結果要朝特定方向發展呢?
這種魚水關係,有其歷史。一九六八年,哈佛醫學院的病理學助教麥庫利醫師,研究且證實了「同半胱胺酸」是造成心臟血管阻塞的原因,但是他卻被逼離哈佛醫學院,到鄉下的一家小醫院做病理科醫師,沒有辦法申請到任何研究經費。原因在於當時許多經費都已投注在研究膽固醇上,想證實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阻塞的原因。就在那些密集研究之後,治療膽固醇過高的藥物立即上市,至今這種藥每年仍然為藥廠帶來不少進帳。不但如此,西醫界還降低膽固醇需要吃藥的標準值,也就是說更多的人需要吃藥。醫生的收入往往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而「同半胱胺酸」半世紀以來似乎無人關心,為什麼呢?因為若要降低同半胱胺酸指數,只要服用維他命即可。藥廠無法靠維他命申請專利,醫生用維他命治病會被其他的醫生攻擊。所以患者的利益就不列入考慮了。
在台灣,抗憂鬱劑及鎮靜劑曾經是精神科才能開出的藥品。在醫師公會向衛生署爭取後,所有的醫師都可以開立這些藥品的處方了。文明流行病「憂鬱症」再次證明,醫生的收入跟藥廠的收入息息相關。為什麼有醫生常告訴病人,你這種病不能根治,要長期吃藥?因為病人好了,藥少開了,收入就不穩定了。目前健保的制度,讓醫生能藉由開藥量來增加收入。老婆要買香奈兒,兒子要補習英文,給老病人多開幾種藥就得了。
還有,為什麼任何醫生都可以開抗憂鬱劑及鎮靜劑?因為精神科沒有客觀具體的科學根據。憂鬱症理論上是腦部血清素不足,但它不需要抽取腦部液體檢驗證明就可以開藥,只要醫生說是憂鬱症就是憂鬱症。
一般的社會大眾也想不到要問醫生,為何叫憂鬱「症」不叫憂鬱「病」?然而,大家都被教育成凡事乖乖聽醫生的話才對,所以沒問醫生,為何不抽血或做其他檢查,看看是否某個器官出了問題,才表現出憂鬱症狀。人們只看到醫師袍,看不到其背後無形操縱的藥廠推手。
甚至在醫學地位崇高的期刊上,許多的研究論文、報告,其實是由藥廠的研究人員所寫,寫完後掛上某大學醫學教授或是某知名醫療中心的醫師為作者。這類事情不勝枚舉,已經導致《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主編之一憤而辭職,寫下《藥廠黑幕》一書。
現在最容易販賣的疾病不外乎憂鬱及過動。抗憂鬱劑「會引發自殺念頭以及暴力行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藥廠須將此警告標語印在藥物包裝紙盒上。可是台灣沒有任何領藥的患者會看到這些紙盒,醫院和藥局不會把原裝紙盒給他們,何況原廠藥品印的是英文字。最近自殺的中天主播一定想不到,他因為睡不好而吃下去的抗憂鬱劑,才最可能讓他有自殺想法。
近來,可憐的新北市兒童開始被篩檢有無過動症。我相信新北市長很想為民謀福利,只是他不明瞭,「過動症」是精神科醫生以「舉手投票」的方式表決出來的。也就是說舉手的人不夠多,某些症狀就不是精神病了。這種非科學檢測的病症投票制,曾在一九六八年表決通過同性戀是精神疾病,後來在同性戀團體多次上街遊行後,一九八七年又以投票的方式將其排除。我想提醒市長及所有民眾,除了精神科,其他醫科是不以舉手投票來決定疾病的,因為一切都有科學根據。
治療過動的合法藥物「利他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它的化學結構竟然與毒品安非他命非常接近。我曾聽過使用該類毒品的人描述,在藥性發作的一段時間裡,身心會處於一種做事非常專注的狀態。這不很像「利他能」促使過動兒的專注嗎?民眾一定從沒看過藥物包裝盒中的仿單,這張仿單是政府硬性規定藥廠要附在包裝裡的,它列出了一長串的藥物「副作用」及「罕見副作用」。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藥物仿單,只要仔細對照每一種副作用,就會發現醫院給的藥袋上,並沒有列出所有的副作用。可能是因為一張紙還列不完,而且列出來就沒人敢吃了。
但是精神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開更多的藥物來處理那些副作用,於是病患的身體機能被小藥丸們開開關關,無法自主,而以此行事的醫生則荷包滿滿。我一位朋友父執輩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後選擇作精神科,父親問他為何選精神科,他說:「因為病人都需要終生吃藥,我一輩子不缺病人。」
在此奉勸凡是小孩好動而造成大人困擾的家長們,一定要找非精神科醫師為他仔細檢查身體。有時候孩子只是營養不均衡,吃太多糖分、色素、不良加工食品,或是蛋白質不足,而表現出注意力缺乏。要知道過敏不見得只是皮膚發癢或流鼻水,有時候,過敏反應也會引發坐立難安。然而,這些林林總總的資訊,沒有人完整的教育大眾。為什麼呢?請讓我再說一次,教育大眾要成本,錢從哪裡來?藥廠會花錢教育大眾不要吃藥嗎?畢竟再有益於患者的研究報告,一旦跟藥無關,是創造不出醫藥收入的。
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很可貴,尤其是醫師與患者間,原本該心懷相同目標,可惜醫療產業背後卻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或許大部分人難以窺其全貌,但是您看過偵探片吧?通常偵探們會說一句話:「追蹤錢就是了!」跟您息息相關的醫療問題,或許也可由此線索,探求真相。
網路文章分享
精神病患者醫學英文 在 Erebus / 巴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你說的邁向更好的社會的做法包括將你自己排除,你還會去推嗎?】(長)
有些人可能有關注到,先前台鐵殺警案判無罪了。很多人又要氣瘋、對社會絕望了。
我想藉機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和我對這方面的認知的轉變。當然,這當中沒有任何的「正確答案」,就只是一些觀點的分享和討論而已。希望比單純的大吼大叫來得有建設性。
首先,我想先聲明說我的大方向價值觀是很反人類的。我認為人太多了,有什麼機會少一點都好。給我無盡手套我一定彈下去。雖然我可以理解那個做法也有它的盲點就是了。
所以我過去也是個跟著喊「唯一死刑」的人,只是我的理由可能跟一般人稍微不一樣。但,我是一個可以被數據說服的人。自從我跟一些在這個爭議的戰場上奮鬥比較久的人討論過、參考過一些比較全球各國的做法和反映出來的數據後,我改觀了不少。
再加上,我也被「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他媽的神劇給「洗腦」了,我覺得任何感覺自己在這個爭議上有強烈意見的人就算沒有能力去研究法律、深入相關研究,也最起碼把這部戲看完再來大小聲。
======
進入這個議題的一開始,我想先問你,如果制度上是一個人被認定有特定的精神病,這個人就差不多等於已經死了,你可以接受嗎?
你可以接受你覺得你大半生過著很平常的日子,一段時間不確定為什麼你的行為有點反常,然後一檢查發現是某某症,然後你就直接被護送去安樂或是去刑場嗎?你可以接受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你在意的人身上嗎?
這裡提醒你幾個重點:
(-) 數據顯示精神病患的犯罪比例甚至比一般人更低。
(-) 目前主流的論述是「素質壓力論」,簡單來說壓力幾乎是引發任何精神病的必要條件。任何人都可以被壓力觸發各式各樣的精神疾病,然後這些不是什麼你可以找個人聊天聊開了就可以沒事的。(可能需要專業輔導、藥物輔助、和社會支持)
意思是,你我他,任何人,被給予特定的條件 (每個人或許有些不同),都可以觸發精神疾病。這些條件和壓力來源往往不好辨識、追朔、或處理。
依照網路上很常見的「神經病唯一死刑論」,你只要被觸發了,你就掰了。銘謝惠顧。慢走不送。
所以人的生死決定在你的會遇到什麼樣的壓力環境的運氣成分和你的壓力耐受度?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從小被酗酒的父母家暴,導致你精神創傷,在學校被人不經意觸發你的反常行為,一經認定你就唯一死刑?
(-) 精神病在法律上不等於免死金牌。要由專業人士去認定「犯案當下」有沒有行為辨識或控制能力。你如果覺得「我也可以去演一下,就可以被鑑定為神經病,然後我就做什麼都沒責任」,那你是在把全部精神科醫生所有的臨床經驗和學術知識都當假的。你真的認為這個領域這麼好混又這麼好賺,怎麼不見你拼命的在鼓勵小孩子走這條路?
這邊就要延伸到社會大眾普遍對「精神醫學」的信任度。幾個狀況我個人覺得尤其明顯:
(-) 醫生要認定別人是神經病就一定準,但要認定自己有問題就一定是誤判、陰謀、詐欺、背後有不良目的。
像我稍早說的,如果要認定精神病是這麼嚴重的潛在問題,你願意接受你也被鑑定嗎?為什麼不呢?你也是潛在風險啊。
(-) 對於精神輔導、社會安全網這種效益無法量化的東西也不予支持。(反正死刑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投入精神輔導和社會安全網的研究、經費、和努力,這些東西的效益是無法量化的。世界上不存在一種系統可以計算在這些東西上面每投入多少資源,就可以減少幾件隨機殺人案。
很簡單,減少了 = 沒發生 = 你根本就不會知道。可是發生的時候你不是說這個應該做更多,而是說這個沒用。這有點不合理。
死刑執行的效果是有數據可以看的,可是研究的數據看起來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而是平均每一個死刑執行,就會多出2.4個殺人案。
======
綜合上面說的,如果你認為「精神疾病 = 高風險 = 高犯罪率 = 應該俐落的被排除」,我認為也不能說你不對,但請確認你願意將這個標準套用在「所有人」身上,包括你所有認識的人、在乎的人、愛的人、和你自己。你願意在他人認為你的行為有異常的時候去接受專業的鑑定並配合制度在這個情形下認定應該採取的處置。
所以,如果你被認定了,然後制度認定這個狀況就是「唯一死刑」,那你就雙手一攤,毫無怨言的配合去「被排除」。
嗯,那我覺得也OK。我認為這樣的制度會「排除」人的效率應該會遠高於例行的去群眾集會上直接用全自動武器掃射。那將是一個更讓大眾免於恐懼,更安全,更有保障的社會,對吧?
======
最後,我想說,我認為無法被認定,或是因自我感覺良好而拒絕接受協助或治療的人格問題比實際爆炸的案例造成的問題和社會負擔還大非常多。
你該生氣的不是為什麼做出這樣的行為的人不被判死,而是為什麼有這麼多有這樣的需求的人得不到關懷和協助,而最終惡化到這個地步。有沒有可能你的否定成了這個推手?
你也會有你需要支持和關懷的時候,所以請在你有餘力的時候也給予他人一些支持和關懷,而別只會責備,尤其是別站在一個好像自己一定沒問題的立場。
然後你如果覺得身心疾病患者就一定是社會新聞上的那些,你剛看了一篇身心疾病患者寫的東西。雖然我有接受過輔導、視自己的狀況主動去就醫服藥過,但要用鄉民的理論推斷風險,我應該高到相當不得了。
希望大家可以理解說我不是在「顧自己」所以才談論這些論點。我只是很看不下去以經被證實無效或甚至反效果的東西,被很多不做相關研究的人拿出來一直喊一直喊。
有句名言說 :「瘋子的定義就是一直重複一樣的事情但是期待不同的結果。」(順帶一提,英文中用的"insanity"也可以被理解為神經病)
如果你有辦法冷靜下來想一想,或想進一步了解這些法律判決為什麼長這樣,我推薦幾個粉專可以看看: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一起讀判決
犀利檢座
陸續有些其他專頁也整理了遠比我有深度的相關文章和圖串,討論社會安全網和這些社會事件的起因研究,但很遺憾的我一下子想不起來,如果有哪位大德剛好記得或是手邊有連結,還有請在留言處支援一下。萬分感謝。
精神病患者醫學英文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洗手的人,與他的寂寞一生】
#1865年7月30日,
一個匈牙利醫生,被同事帶去新醫院就職--
至少,他是這麼以為的。
當到了現場,他發現所有人全副武裝,
準備將他關押到病房。
他這才發現,自己被當作精神病患,
即將被關進惡名昭彰的維也納瘋人塔。
他大叫、掙扎、試圖逃跑,
數名警衛蜂擁而上,將他一陣毒打,
而後穿上束縛衣物,關進全黑的拘禁房。
兩週之後,經歷了無數的毒打折磨,
#1865年的8月13日,他死了,享年47歲。
但是,你相信嗎?
他之所以被判為精神患者的原因,
竟然只是因為,
他對世界倡導了「洗手」的觀念。
-
▌19世紀,當醫院還是死亡之屋▌
在那個年代,世界還不知道「細菌」的存在。
也因此,在當年醫院並不「乾淨衛生」--
事實上,正好相反,
醫院就宛如大型的細菌溫床:
髒亂不堪的病房中,
病人尿液與嘔吐物的惡臭四處飄散,
許多房間甚至堆滿大量病患死屍,
而醫生,更是從不清潔醫療用具與雙手。
很多時候,醫生甚至在解剖過屍體後,
就直接開始下一場外科手術--
可想而知,死亡率自然大增。
惡劣的不衛生環境,讓當時的醫院,
被戲稱為「死亡之屋」(Death House)。
在這惡劣的環境中,最容易死亡的便是孕婦。
當產道因生產撕裂時,若被醫生骯髒的手觸碰,
便容易被細菌汙染,導致高燒不退與死亡。
但這個概念,在當時並不為人所知,
直到,那個匈牙利醫生出現為止。
-
▌醫生,我們寧可在街頭分娩▌
#1846年的7月1日,來自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他,
被任命為維也納第一產科診所的駐院醫師。
在當年,歐洲各地都設置了產科診所,
以免費的服務,幫助貧困女子產下孩子。
然而,這來自匈牙利的醫生,
發現了不思議的「異常」現象:
頂尖醫師雲集的第一診所,
孕婦致死率高達10%;
而實習助產士組成的第二診所,
孕婦致死率卻低於4%。
不少孕婦因此懼怕上第一診所,
甚至跪在匈牙利醫生的膝前,
乞求不要進入診所生產。
有些孕婦甚至因太懼怕,直接在街頭分娩--
但怪異的是,這些在街頭分娩、
或是交由實習助產士接生的孕婦,
存活率都遠比去第一診所接生來得高。
這讓來自匈牙利的醫生極為憂傷:
「我的存在,彷彿一文不值。」
他懷著想幫助產婦的心來到醫院,
卻成為孕婦心中的「死亡醫生」--
但到底,造成孕婦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
▌來自屍體的「死亡微粒」▌
他沒想到的是,
答案,竟來自一場心碎的意外。
1847年,匈牙利醫生的好友:雅各布,
在解剖屍體時,不小心被學生的手術刀劃傷手,
手指上的傷口沾染了屍體的血汙。
而後,雅各布竟出現與孕婦一樣的症狀--
接連數日的高燒不退,最終死亡。
這讓匈牙利醫生意識到,
關鍵,或許在於屍體上的「死亡微粒」:
相比第二診所不用碰觸屍體的實習助產士,
第一診所的醫生,每天都需解剖屍體,
因此手上沾染了不好的「微粒」,
感染了孕婦,導致她們死亡--
簡而言之,醫生們只要好好洗手,
在手術前把有害微粒洗掉,孕婦就安全了。
憑藉著觀察,來自匈牙利的小醫生,
發現了領先世界的「細菌」概念。
在他的推行之下,第一診所醫師力行洗手消毒,
孕婦的死亡率,在當年立刻下降90%。
但,這如此簡單,卻又如此劃世代的發現,
卻讓他的命運,從此陷入陰影之中。
-
▌啊,多麼討厭的匈牙利人啊▌
當他公開了自己的發現後,
瞬間,醫學界引爆了暴風般的討伐聲浪:
「他是在說我們醫生很不衛生嗎?」
「居然把孕婦的死怪在醫生的頭上?」
無法接受這種「汙辱」的指責,
歐洲的醫學界對這來自匈牙利的醫生,
展開無止盡的嘲笑、奚落與謾罵,
甚至開除了他的職務,將他趕回了故鄉。
然而,即使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婦產科,
他以無薪顧問的方式,推行洗手的重要,
大幅降低了產婦與兒童致死率,
他的一切努力,只是讓他越來越邊緣化--
沒有人相信他、沒有人尊重他,
就連他的妻子,都覺得他瘋了。
1857年開始,他的抑鬱越趨嚴重,
他的書信與圖畫開始歪曲扭斜,
他開始大量酗酒、流連聲色場所,
並多次在親友面前情緒失控。
1862年,他用盡最後的精力,
對整個歐洲醫學界,發表一封公開信,
嚴正批判醫學界的醫生都是冷漠的殺人犯,
為了名譽,寧可忽視科學的事實。
「他瘋了」
「他大概得了梅毒,腦袋燒壞了」
醫學界對他的情緒由嘲弄轉為厭惡,
他們認為這個腦袋壞掉的匈牙利人,
絕對是腦子出了什麼「問題」。
於是,時間回到了
1865年7月30日,那個早晨。
來自維也納的醫學同事出現了,誘騙他說:
「請來我們新的研究所,一起研究你的學說吧。」
我難以想像那個早晨,那一天,
對那個抑鬱許久的匈牙利醫生來說,
會是多麼風光明媚的一天--
他的發現,終於要迎接美好的曙光了吧。
他絕對想不到結局會是這樣的:
被五花大綁,丟入暗無天日的監禁室裡,
被當成一個瘋子,一個被放逐的邊緣人。
-
▌在那美好的未來啊,他說▌
1865年8月13日,他死了。
死於右手被警衛毒打後,產生的壞疽性傷口。
於是,一個終生努力洗手的人,
死於了他被忽略又被殘害的那隻手。
在他死後,匈牙利的醫學界噤若寒蟬,
醫學月刊上,沒有人提及他的死訊。
接任他婦產科診所的醫師,
並沒有接任「洗手」的任務,
於是,產婦死亡率再度上升了六倍。
但不論是是他的故鄉布達佩斯,
還是讓他死亡的維也納,
沒有任何醫師同仁出聲「抗議」。
甚至,沒有人願意承認,跟他共事過。
他是誰呢?
他的名字,是: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
(#IgnazSemmelweis)
在當年,他曾這麼說過:
「當我回顧過往時,
唯一能驅散悲傷的方式,
就是幻想著:總有一天,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所有因不衛生引發的感染,都會消失。」
那個未來其實並不遠。
在他死後二十多年,
他的學說終於被醫學界普遍認同:
婦產科診所,終於引入了消毒洗手劑。
如今,他被醫學界認定為公共衛生的先驅--
他在布達佩斯任教的醫學大學,
將校名改為他的名字;
匈牙利與奧地利發行他的紀念郵票與硬幣,
感謝他在布達佩斯與維也納的貢獻;
當你抬起頭,你甚至可以看到以他為名的星星。
後世為他發明了一種心理學詞彙:
「#SemmelweisReflex #塞麥爾維斯反射」
指的是:當出現違反社會常理的言論或新知時,
社會普遍選擇拒絕接受,即使那是正確的。
你或許會問:「那有什麼用呢?」
那樣的未來,無論如何,他都看不到了。
但,他也曾說過那樣的一句話:
「堅信那美好的未來終將到來,
這多少能在我將死之時,撫慰我的心。
the conviction that such a time
must inevitably sooner or later arrive
will cheer my dying hour.」
其實,我不知道,
他是不是真的在死前,仍深信不疑。
但看啊,那樣的未來到了。就是此刻。
所以,好好的洗手吧,我們。
在這個當下,這個疫病蔓延的時刻。
好好的洗手,照顧自己。
因為即使是這麼看似簡單的小事情,
都是一個人,用盡一生孤寂,
所換來的成就。
==================
1⃣關於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的資訊參考
✅BBC的報導文章:
《洗手的歷史:這個19世紀醫生曾呼籲這個習慣而被毒打至死》
https://reurl.cc/Yl2DoD
✅英文版的維基有滿詳盡的數據資料:
https://reurl.cc/L182oK
==================
2⃣關於疫病相關的發文
之前我曾寫過一些與醫療疫病相關的文,
在 #武漢肺炎 蔓延的此刻,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想法。
✅《11月的瑪莉》
對被汙名化的病患,我們能否有更不一樣的視角?
https://reurl.cc/Gk9aRx
✅《獻給那些無私綻放的夜鶯們》
感謝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們,
我對你們致上最深的謝意
https://reurl.cc/4gAlDK
✅《貝利先生,與他的驚天秘密》
同為被遺忘的名醫,希望大家也能認識貝利
https://reurl.cc/Obl6yy
==================
但,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大家:
好好洗手、在公眾空間戴口罩(若你有口罩的話)
並盡量培養好身體免疫力,好好保護自己。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過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