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粒線體疾病壽命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粒線體疾病壽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粒線體疾病壽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粒線體疾病壽命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Claire Ch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新公開:「深度放鬆 一夜好眠 」 完整專輯 根據《Time》時代雜誌報導,哈佛醫學院教授赫博特.班森(Herbert Benson)最新的研究顯示,平常有進行放鬆練習(例如深呼吸、瑜珈、靜坐等)的人,會促使體內基因的改變,對身體帶來至少以下4大益處: 1.維持細胞所需能量:時常進行放鬆練習...

  • 粒線體疾病壽命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07:30:27
    有 17 人按讚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粒線體疾病壽命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3 18:46:41
    有 30 人按讚

    可能直到現在,還有許多的朋友們,連最最基本的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之間的重大差異都分不太清楚。

    簡單來說,游離輻射即是一般所謂放射線﹔而非游離輻射即是一般所謂的電磁場電磁波等。

    輻射是一種具有能量的波或粒子,如電磁波(如無線電波、微波、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加馬射線等)以及從放射性物質發射出來的微小粒子(如阿伐粒子、貝他粒子、中子等)都稱為輻射。其中能量較低的,如無線電波、微波、可見光、超音波、紫外線,稱為「非游離輻射」;而能量較高的,如X射線與加馬射線,以及粒子輻射則屬於「游離輻射」。

    「電磁波」是由電場與磁場交互作用所產生,屬能量的一種。它以波的形式接近光的速度輻射傳遞,自古以來就以各種面向存在於大自然。

    電磁波可分為「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游離輻射係指頻率大於3×1015赫(Hz)的電磁波,一般常稱呼為輻射或放射線。最為人所知的游離輻射就是X光,它的頻率比起非游離輻射高的多,其光子能量強到足以藉由打斷細胞內各種分子的原子鍵而產生游離化(ionizing),必須嚴格防護,因此醫院的X光室都有鉛板屏蔽,避免輻射外洩。

    而且,電磁波的一個特徵就是,當電源消失之後(例如手機關機、電腦關機、X光設備關機),電磁波也就隨之消失。

    非游離輻射係指頻率小於3×1015赫的電磁波,一般俗稱電磁波者皆屬此類。它的能量較微弱,無法打斷原子的鍵結產生游離化(ionizing)。按照頻率/光子能量高到低的順序,非游離輻射的族群可分為紫外線(UV)、可見光、紅外線(IR)、微波(MW)、射頻(RF)、極低頻(ELF)、以及靜電場與靜磁場。另外極低頻由於波長非常長,約5000公里,所以通常稱為電磁場。

    此外,非游離輻射係指能量低且與物質作用後,並無法使物質產生游離作用的輻射。它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更密切,舉凡紫外線、太陽的可見光、燈光、紅外線、微波與雷達、電視與F M無線電波、AM無線電波及長波長的交流電波等皆屬非游離輻射。

    至於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游離輻射無色、無味,感覺不到,目前全球醫學界已經公認所有的游離輻射都沒有所謂安全劑量,換言之凡是多暴露一分則會有多一分的危險。

    暴露高劑量的游離輻射可能會引起皮膚灼傷、毛髮脫落、噁心、新生兒缺陷、疾病以及死亡。它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暴露量多寡、暴露時間長短。暴露於游離輻射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若一個懷孕的婦女暴露於高劑量的游離輻射,可能會導致其新生兒的腦部發育異常。

    游離輻射引起癌症依暴露器官的敏感度不同,而發生的傷害輕重不因。一般器官中以乳房、甲狀腺、骨髓及肺臟最為敏感。乳腺癌比白血病高數倍,另外放射氡氣會引起肺癌及甲狀腺受幅射會生上皮細胞癌等。

    核反應爐進行核分裂連鎖反應產生熱能帶動蒸汽渦輪發電機組產生電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輻射,以及其運轉過程中所產生的核廢料,絕大部分都屬於放射性的游離輻射的類別。

    放射性核種是不穩定的原子,會放出游離輻射並衰變成另一種原子。 隨著越來越多原子衰變了,剩下的放射性核種數量減少,輻射強度也就越來越弱。 放射性核種發出的強度減少到只有剛開始的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半衰期」,每種放射性核種皆有其固定的半衰期,比如說核電反應爐所產生的放射性游離輻射中常見的銫137(Cs-137),他的半衰期為30.17年,也就是每經過30.17年的時間,他的輻射強度會衰減為原先強度的一半,經過6個半衰期約181年之後,銫137的游離輻射強度會衰減為原先的1.5625%的強度,起碼要經過超過10個半衰期也就是301.7年之後,銫137的游離輻射強度才能衰減到原先的萬分之9.765的強度,回到差不多接近於自然環境背景值的程度。但是,特別一提的是,銫-137是人造輻射物質,原本就不該存在於大自然的環境當中。

    核子燃料的主要成分,鈾-238(約佔96%),雖然在普通原子爐中幾乎不起核分製反應,但在吸收中子之後卻產生出長壽命(半衰期有的萬年以上)元素,即自然界不存在的「超鈾元素」,如鈽(Pu)、鋂(Am)、鋦(Cm)等人造放射性游離輻射物質。

    PS. 此外,常常有特定族群的朋友們喜歡以所謂香蕉中所含的鉀-40元素來試圖混淆社會大眾視聽,所幸在2017年10 月份時,經義美食品輻射檢測研究室實測結果,香蕉所含的鉀-40,55~75%均集中在香蕉皮,「只要民眾勿迷信吃香蕉皮可治失戀」,就可安心大啖美味又健康的香蕉。

    首先,鉀在自然界裡有三種同位素:鉀39(穩定的同位素,占93.3%),鉀41(占6.7%),鉀40(具放射性,占0.01%,也就是萬分之一),這三種同位素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中。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告訴中央社記者,依現行法令,僅針對食品中的人工核種訂有標準,例如核電廠爆炸、原子彈爆炸產生的銫-134、137或是碘,但鉀-40是天然核種,國際間沒有國家針對鉀-40訂有標準,台灣也是,因此「沒有超標的問題」。

    林金富解釋,鉀-40和鉀-39是同位素,同時存在於自然界中,含有輻射的鉀-40以萬分之一的比例存在於鉀-39中,地球地殼裡、大自然、香蕉、人體裡都有此物質,無法以人工方式去除。

    由於非放射性的鉀-39、鉀-41和放射性的鉀-40,都是原本就存在自然界中的元素,專家指出,人體內都含有些微天然輻射,且人類在演化中已對自然界中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天然微量輻射建立生物恆定(homeostasis),會透過體內的代謝機制來自我調節,因此吃香蕉時,不會因為體內增加「鉀-40」含量而損害健康,毋須擔心。

    以下是衛生福利部以及原子能委員會針對食品中鉀40的解釋:

    “鉀-40係屬於天然放射性物質,於環境中天然存在,與核污染或輻射污染之情形不同。針對該等天然放射性物質,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以下簡稱原能會)歷年均有進行市售各式商品(包括食品)之抽驗,並已於「天然放射性物質管理辦法」中訂有天然放射性物質核種活度濃度基準值,鉀-40之活度濃度基準值為10貝克/克。

    至於食品藥物管理署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所訂定之「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容許量標準」,係適用於可能有發生核污染或輻射污染時,包括意外或惡意之行動,並就危害監測之指標性核種(碘-131、銫-134及銫-137)優先訂定標準;而來自太空宇宙射線、土壤、岩石、建材、煤灰等環境,以及自環境間接影響到食物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因無法透過後端之食品予以減少或管制,必須透過源頭降低整體環境之游離輻射,始能減少天然食品原料中之背景值,查目前國際間包括Codex、歐盟、美國、紐澳、加拿大等各先進國家,均無針對食鹽或食品特別訂定鉀-40之限量標準。”

    但是不可否認的,在醫學界也常會遭遇到的症狀為血液中鉀離子濃度太高或者過低對健康所造成的負面效應。

    人體的鉀離子濃度一旦大於5.1 mg/dl,即為「高血鉀症」,此時容易出現肌肉無力、頭暈、感覺異常、麻木、代謝性酸中毒等症狀,如果血鉀濃度升到7 mg/dl時,會造成心律過緩,嚴重甚至會因心室頻脈而猝死,此類患者即使接受電擊也難以回復正常心律,必須緊急施打藥物才能救命。

    低血鉀是臨床上常見的電解質異常,鉀離子是細胞內最主要的電解質,血清正常血鉀值介於 3.5至5.5 mEq/L之間,當血鉀值低於3.5 mEq/L即為低血鉀症。鉀離子主要的生理功能是維持細胞膜正常的電位差,藉由細胞間快速的轉移及腎臟調節鉀離子的排泄,來維持鉀離子的恆定。因此鉀離子在神經肌肉功能與心臟傳導節律扮演重要的角色。

    輕微的低血鉀 (血鉀值於3.0至3.4 mEq/L)通常沒有顯著症狀。中等程度的低血鉀(血鉀值於2.5至2.9 mEq/L)則會導致疲倦、肌肉無力、酸痛、抽筋、以及便秘。嚴重的低血鉀 (血鉀值低於 2.5 mEq/L) 可能導致麻痺性腸阻塞、急性肢體無力、反射減弱、心律不整,甚至嚴重到呼吸停止。

    食物、飲養攝取首重均衡,任何食物過與不及都會對健康造成負面效應。

  • 粒線體疾病壽命 在 Better Leaf 好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20 19:53:05
    有 213 人按讚

    你對冥想🧘‍♀的印象是什麽?

    沉悶?無聊?

    只有宗教信仰的人才能冥想?

    你可能嘗試過冥想,但卻因爲冥想時無法靜下心來而認爲冥想很難最終選擇選擇放棄?

    今天就讓好葉來和大家分享冥想的5⃣大好處➕5⃣大技巧。

    這些好處都是經由專家做過研究的真憑實據,而且好葉也親身體驗過的哦!

    🍀🍀🍀🍀🍀🍀🍀🍀🍀🍀🍀🍀🍀🍀🍀🍀
    #冥想能增強你對難受和疼痛的耐受力
    .
    一組來自蒙特利爾大學的研究團隊,讓13位禪修達人和13位非禪修人士對照組暴露在同樣令人感到痛苦的酷熱中,然後以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掃描器測量他們大腦的活動。
    .
    .
    他們發現到禪修達人組顯示出較低的疼痛程度,所以,即使他們的大腦接受到同樣級別的痛楚,在心理實際所感受到的疼痛也比較低。
    .
    .
    另外威克森林浸會醫學中心(Wake Forest Baptist Medical Centre)也進行了一項實驗:
    .
    .
    15位健康狀況良好,沒接觸過冥想的自願者,讓他們參與四場各20分鐘的課程以學習怎麼冥想,專注在呼吸上。在冥想訓練前後以動脈自旋標記核磁共振成像儀監測參與者在接受熱度試驗引發疼痛時的大腦活動。
    .
    .
    該研究的核心發起人Fadel Zeidan博士解釋,這是自有研究以來首度顯示,只要進行一小時出頭的冥想訓練,即可大幅降低疼痛感以及大腦中掌管疼痛區域的觸發中心。
    .
    .
    受測者的疼痛強度降低了約40%,而疼痛的不適感則降低了57%。冥想對降低疼痛的效果甚至比嗎啡及其他止痛藥物還要好,後者一般而言只能降低25%左右。
    .
    .
    🍀🍀🍀🍀🍀🍀🍀🍀🍀🍀🍀🍀🍀🍀🍀🍀
    #冥想可以實質上的改變你的大腦, 提升你大腦各種能力
    .
    這是來自與哈佛的Sara Lazard博士所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8周的冥想課程能提高你大腦的3個重要區域的灰質含量,分別是:
    .
    .
    第一個,海馬記憶體和額葉➡負責你的學習能力和儲存資訊的能力,也就是記憶力
    第二個,后扣帶皮層➡負責控制你思緒游蕩的能力
    第三個,顳頂聯合區➡這是我們的道德輪盤, 負責同情心和憐憫心
    .
    .
    此外,冥想能改善資訊處理和做決策的能力,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成像實驗室的助理教授Eileen Luders和同事們發現到,長期冥想者其大腦皮質皺褶(能讓大腦以更快的速度處理資訊)的數量比沒冥想的人還要多。
    .
    .
    科學家們猜想皮質皺褶就是負責讓大腦優化其資訊處理、決策制定、記憶形成以及注意力的功能。
    🍀🍀🍀🍀🍀🍀🍀🍀🍀🍀🍀🍀🍀🍀🍀🍀
    #冥想可以減少你的負面情緒
    .
    冥想能夠有效降低的負面情緒如抑鬱、壓力、焦慮。
    .
    .
    Filip Raes教授針對比利時的五所中學的400名學生,進行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進行冥想課程的學生們能降低抑鬱、焦慮以及壓力的跡象,效果更長達6個月以上。此外,這些學生也較少衍生出類似抑鬱的顯著症狀。
    .
    .
    由加州大學Katherine MacLean所主導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冥想訓練期間與之後,研究對象更容易維持其注意力,特別是在重複又呆板的工作項目上。
    .
    .
    另一項研究則顯示,即便每天只花20分鐘在冥想練習,學生們在認知能力的測驗表現上都有所改善,其中一些案例中更是比沒冥想的學生好上10倍之多。他們在那些帶有期限壓力的資訊處理任務上也表現地更為出色。
    .
    .
    所以還在念書的你,在考試或論文截至日期來臨前,不妨多做冥想,你會發現你的壓力和焦慮感明顯降低了,而且更能專注在學習上。 當然上班族和老闆平時也面對一些工作上的壓力,同樣地也能透過冥想來減少壓力。
    .
    .
    🍀🍀🍀🍀🍀🍀🍀🍀🍀🍀🍀🍀🍀🍀🍀🍀
    #冥想可以讓你身體健康,減緩衰老,保持青春活力
    .
    冥想可以放慢我們的老化速度,根據哈佛醫學院的研究顯示,有冥想的人群改善了粒線體(Telomeres)的能量產生、消耗及其適應性。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裡的重要部分,它影響著我們細胞的壽命。也就是說冥想會放慢我們老化的速度。
    .
    .
    相較於其他疾病,世界上有越來越多人死於心臟病。在2012年底所發佈的一份研究,有一組超過200位高風險人士被要求從“促進良好飲食及運動的健康教育課程”和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課程”中擇一選擇。
    .
    .
    經過五年的時間,研究人員發現到接受冥想課程的組別其心臟病、中風和死亡的整體風險降低了48%。冥想能大幅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以及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中風機率,這些改變都和冥想帶來的降低血壓和心理社會壓力因素息息相關,相比健康教育更加來得有效。
    .
    .
    而來自“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線上期刊的一些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只要做30分鐘冥想就能降低孤獨感,同時也能降低心臟病、憂鬱、阿茲海默症及早死的機率。
    .
    .
    實際上,有證據顯示冥想者的大腦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和右前腦島(right anterior insula)都比一般人厚,也因此冥想或許能抵銷掉老年的認知能力喪失。
    .
    .
    🍀🍀🍀🍀🍀🍀🍀🍀🍀🍀🍀🍀🍀🍀🍀🍀
    #冥想可以提高你的快樂指數
    .
    根據埃默里大學的一項研究,冥想能夠有效提升一個人在解讀他人面部表情時所散發的同情心。冥想還會發展對自己和他人抱持友愛的態度、自我接納、蒙受社會的支持、和他人間的正面關係、對他人生活的自我價值感、環境掌握、人生目標以及自我適應性。
    .
    .
    一份發佈在美國心理學協會的研究指出,就算只做幾分鐘的冥想或多或少都有助於提升社會連結感,並對新奇的事物展現積極的一面。這些結果顯示這簡單的冥想能幫助提升正面的社會情感以及降低社會孤立感。
    .
    .
    另外一項來自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顯示,冥想者更容易讓自己能時時刻刻投身於人生所面臨的刺激洪流中,包含了非回應性地覺察每時每刻的自身體驗,重新意識自我情感的一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説活在當下的感覺。
    .
    .
    🍀🍀🍀🍀🍀🍀🍀🍀🍀🍀🍀🍀🍀🍀🍀🍀
    接下來就輪到冥想的5大技巧/常見問題:
    .
    第一,#要在哪裏冥想?
    .
    .
    對初學者來說,避免外部的干擾是很重要的一點。
    .
    .
    冥想應該在某個安靜的地方,這樣可以讓你集中注意力進行冥想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擾。這個地方不用很大, 一個房間、 客廳或者是陽臺、 衹要確保在你冥想期間不會被打擾就可以了。
    .
    .
    關掉電視、手機和其他可能發出噪音的設備、 冥想並不需要完全靜默的環境、 所以不必戴上耳塞。外面割草機的轟鳴和隔壁家的狗吠並不會妨礙冥想的有效進行。意識到這些噪音並學會無視它們、專注冥想正是成功冥想的重要一環。


    🍀🍀🍀🍀🍀🍀🍀🍀🍀🍀🍀🍀🍀🍀🍀🍀
    第二,#用怎樣的姿勢冥想?
    .
    理論上,你要怎樣冥想都可以,因爲這是一個精神上的練習。你可以站著冥想,坐著冥想,甚至躺著冥想。
    .
    .
    但是躺著會讓你睡着,站著則會讓你很累,最正式的冥想是以莲花或半莲花的姿势坐著,除非你的雙腿、臀部和後腰都十分柔軟,否則保持蓮花坐姿勢時,你會有點吃力才能挺直腰板、保持端正。
    .
    .
    對於初學者,我會推薦你坐在一張椅子上,雙脚板平放在地上,而雙手放在你的大腿上。試著挺直你的背部,但不要太緊綳,如果有需要,可以加一個小墊子或者一卷毛巾來幫助你背部挺直。
    .
    .
    無論是睜眼還是閉眼都可以進行冥想,不過作為初學者,最好先試著閉上雙眼。 閉上雙眼能防止外界的視覺干擾,同時讓你更專注于凝神。
    .
    .
    🍀🍀🍀🍀🍀🍀🍀🍀🍀🍀🍀🍀🍀🍀🍀🍀
    第三,#要冥想多久?
    .
    大多數資深冥想者推薦每天冥想兩次、每次二十分鐘;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你可以從每天一次五分鐘做起。
    .
    .
    在開始冥想之前,你應該設置一個定時器,因爲當你進入冥想的時候,你會覺得時間變慢,3分鐘的時間就很像過了一個世紀一樣。設置定時器可以預防你去想到底時間過了多久,還剩下多少時間,是不是完成了冥想。
    .
    .
    當你練習冥想越來越多次的時候,你可以慢慢地增加冥想的時間,而我最推薦的冥想時間是10到20分鐘。
    .
    .
    🍀🍀🍀🍀🍀🍀🍀🍀🍀🍀🍀🍀🍀🍀🍀🍀
    第四,#要怎樣進行冥想?
    .
    有各式各樣的冥想方法,有的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某樣東西上面,有的是重複念咒語,有的是走路步行的冥想,這個世界上有超過個百種冥想方法。
    .
    .
    而今天你會學到的會是最常見的和最容易上手的觀察式冥想:
    首先調整好姿勢后,閉上眼睛,開始深呼吸,慢慢地吸氣,呼吸,像平常一樣的呼吸,用鼻子呼吸,然後衹是要觀察你呼吸的過程就可以了,觀察吸氣時空氣從你的鼻子進入到你的咽喉一直到你的丹田,再從丹田到咽喉從你的嘴巴呼出來。觀察整個呼吸的過程。
    .
    .
    在你呼吸的同時也可以觀察你身體的觸覺:
    .
    .
    觀察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重頭到脚掃描一片
    .
    .
    感受一下你鼻子呼吸的感覺,呼吸時肩膀上下浮動的感覺,到你的肺部,丹田,再到你雙手和大腿之間的觸覺,再到屁股坐在椅子上的觸覺,一直到雙脚和地板之間的觸覺。然後再從下往上掃描一篇,然後再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來回重複。
    .
    .
    如果你剛開始冥想時,覺得很難,可以試著先衹是觀察你的呼吸,不要管身體上的觸覺。
    .
    .
    在冥想的過程中,各種想法一定會出現在你的腦海裏,你可能會開始想等下午餐要吃什麽、數學功課好像是明天交、我的狗在吠什麽等等。當這些想法出現的時候,就簡單把你的注意力拉回來觀察你的呼吸和身體的觸覺就可以了。
    .
    .
    這裏我要補充一下,你沒有必要用力逼自己不去想東西,因爲如果你這樣做的話會很傷你的精神。
    .
    .
    更讓容易的方法是,想像一下你坐在一個馬路的旁邊,而這些想法就是馬路上的車輛,當有車輛進來的時候,不要逼著自己不去想他,讓他進來,同樣的,也讓它走,坐在馬路旁的你,衹要輕鬆地觀察這些想法,讓他們進來和離開就可以了。
    .
    .
    再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很簡單對吧。
    .
    .
    當你剛開始做冥想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很多的車輛會進來,可是當你越來越熟練的時候,就會發現進來的車輛變少了,你也更加能夠專注在你的呼吸和身體上面了!
    .
    .
    🍀🍀🍀🍀🍀🍀🍀🍀🍀🍀🍀🍀🍀🍀🍀🍀
    第五,#要冥想多久才能看到效果?
    .
    效果取決於你冥想的次數,長度和個人因數,因爲每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
    .
    .
    如果你想要看到效果就一定要每天都進行一到兩次的冥想練習,而我每天都會做一次10分鐘的冥想,就在我早上睡醒刷好牙洗臉之後。我也是建議你每天在固定的时段进行冥想,因爲這樣會更容易養成習慣。
    .
    .
    每天清晨是冥想的好时光,因为那时你的大脑还没有被一天的压力和焦虑所占据。但最好不要在吃完饭后立即开始冥想,因为你也许会感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这种不适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
    .
    根據我的經驗,我堅持了3個月的冥想,第一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感受到了效果。如果你有一天忘記了冥想或者太忙不得空冥想,也沒有關係,我也是經常這樣,因爲我們不是聖人。
    .
    .
    不過今天忘記了,明天我一定會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冥想練習,因爲我已經錯過了一天冥想的機會。所以一定經常提醒自己記得做冥想哦,衹有堅持才能看到效果。
    .
    .
    🍀🍀🍀🍀🍀🍀🍀🍀🍀🍀🍀🍀🍀🍀🍀🍀
    #總結
    .
    冥想是每個人都需要去做,並去堅持的一項練習,特別是在這個繁忙的社會裏,你可能被壓力和焦慮感給壓著喘不過氣來,但只要你有練習冥想,就能夠有效減緩這些精神壓力,讓你更有精神去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
    .
    最後感謝你看完如此長的一篇文章,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如果你覺得這個貼對你有幫助或給到你一些idea的話,歡迎幫好葉點讚,關註,並分享哦!
    .
    .
    關註好葉>>https://www.facebook.com/betterleaf/ 陪你一起學習學習沒教的知識!
    .
    .
    好葉提問:如果你個人時常有冥想的話,你覺得它對你最大的幫助是什麽? 你冥想的經驗有多久?它又如何改善你的生活方面?
    .
    .
    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 粒線體疾病壽命 在 Claire Chi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1-19 17:05:19

    全新公開:「深度放鬆 一夜好眠 」 完整專輯

    根據《Time》時代雜誌報導,哈佛醫學院教授赫博特.班森(Herbert Benson)最新的研究顯示,平常有進行放鬆練習(例如深呼吸、瑜珈、靜坐等)的人,會促使體內基因的改變,對身體帶來至少以下4大益處:
    1.維持細胞所需能量:時常進行放鬆練習的人,粒線體的活動較為穩定。粒線體(mitochondria)是人體細胞內的重要成分,主要是負責提供細胞能量。如果粒線體維持穩定,會讓人覺得比較有精神。
    2.促進細胞能量的新陳代謝:身體放鬆之後,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改善細胞能量的新陳代謝,有助於細胞吸收葡萄糖與粒線體,取得需要的能量。
    3.留住年輕,延長壽命:如果平時有進行放鬆練習的人,體內染色體中某一段稱為「端粒」的DNA會較為穩定,避免細胞快速老化與死亡,不僅可因此保有年輕,還可延長壽命。
    4.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適時的放鬆可有效減緩導致細胞發炎的基因的活動力,降低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

    專輯介紹:
    改編自原本「深度催眠放鬆」音頻,把最後一段恢復精神的話語刪除,更適合直接滑入睡眠中,還加入大量對潛意識與身心健康有益的詞語,音樂亦重新製作。適合每天晚上、午間休息、或者感覺身心壓力襲來、心情慌張時聆聽。每天輕鬆地透過音頻的引導,放下手邊工作、放下整天的家務事、課業...,讓自己有意識地放鬆,享受身與心放鬆後所帶給你的回饋。

    若您想要購買此專輯的MP3,可至:
    https://www.asiaqhht.com/deep-relaxation.html

    靈魂心旅程工作室傾心出品
    OMNI催眠療癒/量子催眠
    SRT靈性反應療法/SpR靈性再重組療法

    www.AsiaQHHT.com
    Blog: http://asiaqhht.blogspot.tw
    臉書:靈魂心旅程
    Line@ : https://line.me/R/ti/p/%40yba7740b
    預約請洽:jouage@gmail.com 或加入Line@預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