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筆電發出滋滋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筆電發出滋滋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筆電發出滋滋聲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明太子小姐生活旅遊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陣子騎單車到棒球練習場的路上,發現了一間小食堂。小食堂開在寧靜住宅區的轉角,是一棟兩層樓的木造小房子,看起來很別緻可愛。 我瞄了一下二樓的座位,覺得這店開在這寧靜的住宅區應該平時客人不多,很適合來這邊寫稿子。某天送完豆豆後,我就帶著筆電繞到這家小食堂一探究竟。 小食堂明明是開在離海...
筆電發出滋滋聲 在 明太子小姐生活旅遊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海風小食堂>
前陣子騎單車到棒球練習場的路上,發現了一間小食堂。小食堂開在寧靜住宅區的轉角,是一棟兩層樓的木造小房子,看起來很別緻可愛。
我瞄了一下二樓的座位,覺得這店開在這寧靜的住宅區應該平時客人不多,很適合來這邊寫稿子。某天送完豆豆後,我就帶著筆電繞到這家小食堂一探究竟。
小食堂明明是開在離海很遠的地方,但不知道為什麼一走進這個空間,就會感覺陽光很燦爛,好像窗外會有隨時會有海風吹來,空氣中飄著鹹鹹的味道。
「こんにちは!」在一樓吧台忙進忙出,綁著白色頭巾的老闆露出有點靦腆的笑容。
「こんにちは!請問我可把腳踏車停在你的店門口嗎?」
「沒問題啊!妳想要坐一樓還是二樓?」
「我要去二樓,謝謝!」
「那要點餐的時候,你就拿起掛在牆上的電話,直接跟我說想吃什麼就好。菜單就在桌子上!」
老闆跟我說完後,就開始忙著備菜。
我踩著木頭階梯上二樓,陽光從細長的階梯灑下來。二樓的風景非常可愛,有一整排對著窗的沙發座位,書架上擺滿了漫畫和小說還放了好幾隻圓扇子。果然和我預期的一樣,是個非常適合一個人久待的空間。
菜單很簡單,平日午餐套餐只有四種,每種日幣880円。
這四種套餐的名稱都很可愛隨性,沒有太多關於食材的說明。因為我也只是想在這邊寫稿而已,對於食物其實沒有太大期待。
「我想要點午餐套餐的“彷彿乾燒明蝦丼”。」我拿起牆上的室內電話說。
「好的!請稍等一下。」
接著我開始聽到老闆在一樓開火,鍋子裡面發出滋滋滋的聲音。一會兒老闆端著我的套餐上來了,可愛的擺盤讓人驚喜,但讓人更驚喜的是,不管是套餐附上的小菜,丼飯還有湯全部都超美味。
許多餐廳的菜單都會特別註明自家菜館用了哪邊的蔬菜,特選食材,加上祖傳醬料blahblah,讓人感覺要恭敬地舉起筷子慢慢品嚐。
但是小食堂的菜單上什麼都沒寫,卻會在每次的咀嚼時腦中浮現許多畫面。
「這小菜滋味真好,是老闆自己醃的自家栽培蔬菜吧!」
「味增湯底好溫柔,閉上眼睛會感覺海風吹過髮梢。」
「丼飯的蝦好有彈性,配上被醬汁包覆的米飯,稱不上是華麗但卻是讓人會每天想念的口感。」
我一個人在二樓像是孤獨美食家般的心中充滿OS,開心意外發掘這間美味小食堂。感謝老闆沒有把店開在市中心要大排長龍,感激在東京有一個這樣的地方,讓我隨時覺得自己好像離海邊也很近。
後來我又拜訪了小食堂幾次,除了午餐套餐外,偶爾我也會點一些單點菜餚。每一道都讓我很驚艷,都是一些很日常的食材,可是經過老闆妙手,就會變常一道道讓人印象深刻,會想念的美味。
---------------------------------------------
有天跟朋友聊起一位很喜歡的作家。
「我覺得她真的很厲害,讓人很渴望透過她的眼睛看世界。或是一些大家平常沒看見的事,她都可以一眼看透看穿。」
「就很像一面工事現場的白牆,大家都覺得牆裡面肯定沒什麼好看的。但是她開了一個貓眼般的小洞後,就讓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的。」
「而且她寫得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卻都可以寫得很精彩,讓人讀出一番哲理。」
和朋友一邊聊這位作家,我一邊想起小食堂。
「即使是很日常很平凡的食材,就算是很日常的題材,也可以透過自己獨特的角度或是料理方式引人入勝。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同時喜歡這位作家,也喜歡小食堂的理由。」
「感覺平凡卻深刻的,內斂但是給力方式宛如化骨綿掌,後勁很強。」
------------------------------
前陣子只要在做產出的事(不管是寫書/寫FB/ blog/ IG)我都會被自己腦袋的一堆問號給塞滿。
「說真的!這些內容對大家來說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會不會就是我一個人無聊的自言自語整篇流水帳?」
「其實我的生活好像挺無趣的,每天就是在養小孩/工作/家庭之間打轉而已,有什麼好分享給大家的呢?」
「好像沒去個什麼有意思的地方,沒有看什麼賺人熱淚的電影或是書,就沒有必要產出過剩的情報......」
有陣子都提不起勁寫字,整個人懶懶的像是靈魂出竅的麻糬,直到今天突然牽著豆豆在路上走著,閃過了好多問句問自己。
「如果我是一家很平凡的小食堂,那麼誰會想要來吃飯呢?」
「我可以端出什麼樣的菜色呢?」
「想要跟客人們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呢?」
「其實我想開小食堂,好像也不是在意客人多寡,而是自己很想要有這樣的一個小空間。」
我希望自己的小食堂,即使客人不多,但每個願意來的人,都覺得這是一個感覺舒心,偶爾會想回訪的小角落。
小食堂沒有華麗的食材,但希望會有想讓人記住,只有這裡吃得到的口味。
我會想跟來小食堂的朋友們聊聊每天發生的小事,有高興的事,難過的事,有點嚴肅的事,旅行發生的事,往事,自己的糗事,或是一些生活雜事。
總之,想要這個小食堂是一個平淡的,但是讓人有一點點安心,偶爾路過會想要打個招呼的存在,這大概就是我開始寫作的初心吧!
拉拉雜雜寫了很多,終於把腦中紊亂的一團黑線理出了一些頭緒,不管是新朋友老朋友,只要喜歡小食堂,歡迎隨時來聊聊坐坐。
blog
http://www.mtkomtko.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entaikotokyo/
pic彷彿乾燒明蝦丼套餐/小食堂資訊就容我偷偷留在自己口袋了^^
筆電發出滋滋聲 在 明太子小姐生活旅遊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海風小食堂>
前陣子騎單車到棒球練習場的路上,發現了一間小食堂。小食堂開在寧靜住宅區的轉角,是一棟兩層樓的木造小房子,看起來很別緻可愛。
我瞄了一下二樓的座位,覺得這店開在這寧靜的住宅區應該平時客人不多,很適合來這邊寫稿子。某天送完豆豆後,我就帶著筆電繞到這家小食堂一探究竟。
小食堂明明是開在離海很遠的地方,但不知道為什麼一走進這個空間,就會感覺陽光很燦爛,好像窗外會有隨時會有海風吹來,空氣中飄著鹹鹹的味道。
「こんにちは!」在一樓吧台忙進忙出,綁著白色頭巾的老闆露出有點靦腆的笑容。
「こんにちは!請問我可把腳踏車停在你的店門口嗎?」
「沒問題啊!妳想要坐一樓還是二樓?」
「我要去二樓,謝謝!」
「那要點餐的時候,你就拿起掛在牆上的電話,直接跟我說想吃什麼就好。菜單就在桌子上!」
老闆跟我說完後,就開始忙著備菜。
我踩著木頭階梯上二樓,陽光從細長的階梯灑下來。二樓的風景非常可愛,有一整排對著窗的沙發座位,書架上擺滿了漫畫和小說還放了好幾隻圓扇子。果然和我預期的一樣,是個非常適合一個人久待的空間。
菜單很簡單,平日午餐套餐只有四種,每種日幣880円。
這四種套餐的名稱都很可愛隨性,沒有太多關於食材的說明。因為我也只是想在這邊寫稿而已,對於食物其實沒有太大期待。
「我想要點午餐套餐的“彷彿乾燒明蝦丼”。」我拿起牆上的室內電話說。
「好的!請稍等一下。」
接著我開始聽到老闆在一樓開火,鍋子裡面發出滋滋滋的聲音。一會兒老闆端著我的套餐上來了,可愛的擺盤讓人驚喜,但讓人更驚喜的是,不管是套餐附上的小菜,丼飯還有湯全部都超美味。
許多餐廳的菜單都會特別註明自家菜館用了哪邊的蔬菜,特選食材,加上祖傳醬料blahblah,讓人感覺要恭敬地舉起筷子慢慢品嚐。
但是小食堂的菜單上什麼都沒寫,卻會在每次的咀嚼時腦中浮現許多畫面。
「這小菜滋味真好,是老闆自己醃的自家栽培蔬菜吧!」
「味增湯底好溫柔,閉上眼睛會感覺海風吹過髮梢。」
「丼飯的蝦好有彈性,配上被醬汁包覆的米飯,稱不上是華麗但卻是讓人會每天想念的口感。」
我一個人在二樓像是孤獨美食家般的心中充滿OS,開心意外發掘這間美味小食堂。感謝老闆沒有把店開在市中心要大排長龍,感激在東京有一個這樣的地方,讓我隨時覺得自己好像離海邊也很近。
後來我又拜訪了小食堂幾次,除了午餐套餐外,偶爾我也會點一些單點菜餚。每一道都讓我很驚艷,都是一些很日常的食材,可是經過老闆妙手,就會變常一道道讓人印象深刻,會想念的美味。
-\-\-\-\-\-\-\-\-\-\-\-\-\-\-\-\-\-\-\-\-\-\-\-\-\-\-\-\-\-\-\-\-\-\-\-\-\-\-\-\-\-\-\-\-
有天跟朋友聊起一位很喜歡的作家。
「我覺得她真的很厲害,讓人很渴望透過她的眼睛看世界。或是一些大家平常沒看見的事,她都可以一眼看透看穿。」
「就很像一面工事現場的白牆,大家都覺得牆裡面肯定沒什麼好看的。但是她開了一個貓眼般的小洞後,就讓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的。」
「而且她寫得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卻都可以寫得很精彩,讓人讀出一番哲理。」
和朋友一邊聊這位作家,我一邊想起小食堂。
「即使是很日常很平凡的食材,就算是很日常的題材,也可以透過自己獨特的角度或是料理方式引人入勝。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同時喜歡這位作家,也喜歡小食堂的理由。」
「感覺平凡卻深刻的,內斂但是給力方式宛如化骨綿掌,後勁很強。」
-\-\-\-\-\-\-\-\-\-\-\-\-\-\-\-\-\-\-\-\-\-\-\-\-\-\-\-\-\-\
前陣子只要在做產出的事(不管是寫書/寫FB/ blog/ IG)我都會被自己腦袋的一堆問號給塞滿。
「說真的!這些內容對大家來說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會不會就是我一個人無聊的自言自語整篇流水帳?」
「其實我的生活好像挺無趣的,每天就是在養小孩/工作/家庭之間打轉而已,有什麼好分享給大家的呢?」
「好像沒去個什麼有意思的地方,沒有看什麼賺人熱淚的電影或是書,就沒有必要產出過剩的情報......」
有陣子都提不起勁寫字,整個人懶懶的像是靈魂出竅的麻糬,直到今天突然牽著豆豆在路上走著,閃過了好多問句問自己。
「如果我是一家很平凡的小食堂,那麼誰會想要來吃飯呢?」
「我可以端出什麼樣的菜色呢?」
「想要跟客人們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呢?」
「其實我想開小食堂,好像也不是在意客人多寡,而是自己很想要有這樣的一個小空間。」
我希望自己的小食堂,即使客人不多,但每個願意來的人,都覺得這是一個感覺舒心,偶爾會想回訪的小角落。
小食堂沒有華麗的食材,但希望會有想讓人記住,只有這裡吃得到的口味。
我會想跟來小食堂的朋友們聊聊每天發生的小事,有高興的事,難過的事,有點嚴肅的事,旅行發生的事,往事,自己的糗事,或是一些生活雜事。
總之,想要這個小食堂是一個平淡的,但是讓人有一點點安心,偶爾路過會想要打個招呼的存在,這大概就是我開始寫作的初心吧!
拉拉雜雜寫了很多,終於把腦中紊亂的一團黑線理出了一些頭緒,不管是新朋友老朋友,只要喜歡小食堂,歡迎隨時來聊聊坐坐。
blog
http://www.mtkomtko.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entaikotokyo/
pic彷彿乾燒明蝦丼套餐/小食堂資訊就容我偷偷留在自己口袋了^^
筆電發出滋滋聲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週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映後心得,讀來真是字字血淚QAQ
有人可以怨恨,是輕鬆的。
當你開始理解,
你恨的人也有他慘痛的人生,要恨,反而不容易。
恨不下去,反而是辛苦的。
脫離共生的過程很長很久,
很痛,但痛會換來自由。
想了一天,還是決定發出這篇很長很長的「家書」。逃離那個家很多年了,當初被我用美工刀割得面目全非的書桌應該還在,就像我跟阿嬤互相傷害留下的傷痕不會好,但現在我想說:雖然我還不願回去,我終於不恨妳了。我不恨妳,我知道妳不是故意那樣傷害我的,妳也很難受,也很努力愛我。
高中某個深夜,阿嬤為了關窗戶爬上我的書桌、摔下來後腦勺撞地,那時一聲巨響把我吵醒。救護車載走阿嬤,地上剩一灘血,我伸手沾了沾。後來阿嬤人好好地回來了,我失望極了,好想自殺,因為阿嬤沒死。
「那時候我覺得,好可惜喔。」說起這段往事,這句話,是笑著跟現在的男友說的。
在以前同學跟老師眼中,阿嬤應該是很疼我的,確實是的。小學那時我爸媽離婚,阿嬤堅持把我留在身邊,她說我若跟媽媽走的話一定會學壞、變太妹、變「落翅仔」,她要讓我受最好的教育,也給我最好的物質生活。
我讀的國中離家只有幾百公尺,她每天來接我上下學,阿嬤深受債務所苦,但我想吃一個泡芙她可以買10個,我也是比同學還早擁有相機、手機、筆電,過年紅包更是萬元起跳,甚至我大學說要搬出去住,她幫我付了我根本付不起的房租。她也同樣照顧我當時的男友,親手替他包肉粽,一顆粽子可以放2顆肥滋滋的大干貝,給他的紅包也是上萬元。
可是另一方面,阿嬤給我的痛苦也是真實的。若是我不聽話、考差了,她會說「妳跟妳媽一樣,基因不好」,考試標準只有一個:第一名。
我始終記得小學六年級一次考試,班上10多個人考100分,我考95分,那時我做了一件很惡劣的事,就是偷偷拿橡皮擦改掉答案,再若無其事地跟老師說「改錯了」,拿到那個100分。拿到那個分數時我安心了,不然本來我是想死的,因為那麼多人考100而我沒有,我那時覺得自己真是個廢物、垃圾,於是為了活下去,我做了很卑劣的事,成了不誠實的孩子。
與其說我是「阿嬤帶大的孩子」,不如說我是「阿嬤的孩子」,她很疼我,也很怕失去我。例如,小時候一個月會去媽媽家住幾天,回家時永遠都會面臨非常可怕的拷問。
阿嬤總是不斷問我:「妳要去跟妳媽住對不對?比較喜歡妳媽媽對不對?」有時候她會說:「就跟妳媽住啊,我不要妳了!」有時候也會說:「妳要去跟妳媽住是不是?那我就半夜拿刀殺死妳,煮飯下毒,我們一起死!」當然,也會附帶很多很多對我媽的抱怨,抱怨她不照顧小孩、抱怨她深夜不回家、懷疑她在外頭有男人,她總說我媽不要臉,說我遺傳到那種「爛基因」。
所以我好恨阿嬤。我想讀文學、人類學,阿嬤強力反對,我就拿美工刀在桌子上瘋狂割、拚命割,跟她吵架就瘋狂摔東西、頭撞牆壁,這是我唯一知道宣洩痛苦的方法,也是阿嬤親自示範給我看的。
大學二年級我自己搬出去住,阿嬤仍幫我付房租,她常威脅「下個月不幫妳出房租」,而我每次都害怕到想死;找不到我的話,她會一次打20幾通電話給我,找不到就改找當時的男友,也是20幾通,一直跟他哭訴我多不孝、我讓她好失望、她好想自殺。每次阿嬤打電話來我都很想死,跟她講電話到最後總是忍不住用力將手機往地上砸,摔壞了好幾支,其中幾支的屍體我還留著。
研究所二年級結束時,我決定靠自己養活自己,一確定工作就馬上找新房子、跟初戀男友分手,火速搬到離家很遠的內湖一個人生活。這過程我最對不起的就是他,我讓他飽受阿嬤騷擾,也為了斬斷跟家裡的連結,連這段感情也一起斬了──只要讓阿嬤知道他不是我男友,她就不會再騷擾他了,當時我是這樣想的。
作為一個逃犯,我最害怕的就是被找到,很不幸的是阿嬤google我的名字、知道我在媒體業上班,就時不時寄一箱箱食物到我公司,香港買的高級餅乾、大稻埕買的肉包,就像小時候她大罵我一頓、說要殺了我的隔天,她總會買很多好吃的東西給我,接著我們會和好,只是長大以後,就算她這麼做,我也沒再回去了。
斷絕往來這3年,我想了好多事。我曾經好愛阿嬤,我選擇跟阿嬤住而不是跟媽媽,我知道她年紀大了還要照顧我是很辛苦的事,我又是那麼不乖,但我還是停止不了恨她,只要跟她講話、收到她的訊息就會忍不住暴躁、恐懼,但我也慢慢想著:阿嬤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呢?
其實阿嬤一直都過得很不幸福。她出身基隆望族,原本是父親最疼愛的小女兒,但考初中時她想要先工作、不想唸書了,後來也聽從父親建議跟爺爺結婚。結婚以後她從大小姐變成奴隸,常在七堵冬日嚴寒時被迫蹲在屋外用冰水洗餐具洗鍋子,懷著我爸的時候也沒得休息,而且總是被嫌做不好。
阿嬤也說爺爺年輕時喜歡「玩女人」,外遇不斷,所以她的樂趣是在爺爺晚上帶女人去打牌、贏錢以後,從爛醉的爺爺口袋裡掏出好幾張大鈔去花用。「他都不會發現喔。」阿嬤這樣炫耀。
阿嬤的幾個兒子也讓她傷心,大兒子賭博賭到氣跑老婆了,二兒子借高利貸借到差點被帶去河邊埋,當家中的第一個「女兒」,也就是我出生,她把一切希望都押在我身上。或許是阿嬤年輕時的那個遺憾,她覺得只有唸書才能保有幸福,所以她逼迫我唸、要唸到最好,她要我考上好學校,當個老師、律師、醫師賺大錢(我工作看到很多血淚案例以後才想,阿嬤啊妳太天真了),有錢才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阿嬤真的是為我好,因為我是「她的孩子」,這孩子若無法成為她理想的樣子,不如把孩子殺掉,免得孩子以後要面對她經歷過的那些痛苦,她很痛──理解這些以後我明白,她真的是愛我,雖然她愛我的方法讓我好痛苦,她還是愛,只是不知道怎樣的愛可以讓我們都快樂一點。
我也設想過,如果我像阿嬤一樣承擔那麼多的悔恨與痛苦,我真能忍住不對孩子施暴嗎?我不敢想,不敢有答案。想到週六參加公視20周年大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放映座談,導演陳慧翎說她如何不去恨媽媽那段,我故作冷靜地狂作筆記,但那些話回想起來還是讓人傷心:
「當我變成28歲的、對我說出很可怕的話語的媽媽的時候,我突然可以理解:一個女性20歲生了我,進入陌生的家庭,婆婆對她很差,原生家庭也不理她,她只是家中7個女孩中的一個,國小畢業就去工廠工作,那樣一個傷痕累累的女孩要帶3個小孩,她怎麼辦?我選不出來!甚至我用跟我媽媽一樣的方式跟我講話──於是我就把那傷丟掉了,我知道我媽媽不是故意的,我媽媽是愛我的。」
造成孩子受傷的家長,本身也是遍體鱗傷的。去思考「為什麼」、思考阿嬤為何長成這樣子以後,我沒辦法去恨了。一如之前說的,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壞人,但就是因為大家都沒真正做錯事,我們才會那麼痛苦。
「沒有可以怪罪的事情,太痛苦了。」是枝裕和的《歩いても歩いても》有句台詞是這樣的。如果可以繼續去恨阿嬤,我會比較輕鬆,但我也深信人世間一切選擇都有代價,選擇辛苦一點的路,我們的靈魂才會被磨得更圓潤。不是說圓潤比較好,只是我比較喜歡自己那個樣子。
曾經跟諮商師說,我這樣逃家、拋棄阿嬤,我覺得自己很不孝,而諮商師說我沒做錯事,遠離傷害才能復原。後來我才明白,復原的意義不只是逃離痛苦,也是在隔絕痛苦的日子裡回頭去看,回頭思考為什麼,然後放下心中那難解的恨。
雖然我還無法回家,但我不恨了。我也不恨那個曾經被我覺得「沒用」還偷我錢的爸爸,他可能已經很努力了,只是結果不盡如人意。他也是很努力想做個好爸爸的,他沒錢讓我去補習,但他總是夜裡騎車幫我買我當時最喜歡的起司烤馬鈴薯,還記得我要去皮。
我比他們還要幸運,現在的生活雖然仍在與過去的傷痕對抗,至少我的人生是可以自己選擇的,傷心的事很多,開心的事也很多,而我深深喜歡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雖然無法回到當年提醒阿嬤這件事,但此刻,至少我能這樣告訴每個家長、或是每個將來會成為家長的人──
「我知道你很愛自己的孩子,你真的很努力去愛,而孩子也愛你,給孩子一個愛你的機會好嗎?他們愛你的方式很簡單,就只是好好面對自己的人生、別讓你擔心而已,而那是他們一輩子都要自己去面對的事情。人生很難,隨時都可能死掉,能讓孩子平安長大的你,已經是最了不起的爸爸媽媽了。」
「放手讓孩子選擇他要的人生,如果他哪天受傷了、後悔了,那不是你『不負責任』,因為那本來就不是你的責任。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你,責任是讓他平安快樂長大,是愛他,告訴他無論如何你都會聽他說話,傷心的時候可以回家--剩下的,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
備註:雖然是私事,要分享的話不用問我喔,發公開貼文就是希望多一點人看到,就算你不認同我的說法或作法,要批評也沒關係喔。然後,如果能產生一點幫助的話很好,沒幫助的話,也謝謝你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