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神經反射檢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神經反射檢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神經反射檢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神經反射檢查產品中有8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902的網紅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受傷後,回到運動場:復健的各個階段】 . 從完全斷裂的阿基里斯腱,要可以跳起來灌籃。這當中需要許多專業的協助,從0分(嚴重受傷)到100分(頂尖運動表現),每個專業擅長的區塊不同,例如醫師擅長0分到30分的過程,像是骨科手術、注射、影像學檢查等。而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擅長30分到70分的過程,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60的網紅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abinski反射,有超可愛的腳指頭動作呀,家中有2歲前寶寶,可以試試看😍 Step 1️⃣ 用手指在寶寶的腳板外側(小指側),從腳跟往腳趾方向劃過。 Step 2️⃣ 寶寶的大拇指會翹起,其他腳趾會反射性地往外張開唷~ 這是寶寶的一種原始反射-💥babinski反射💥 大約在寶寶1-2歲之間...

神經反射檢查 在 陳曉謙 Jack Chen, PT, MSc, CSCS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5:12:04

【受傷後,回到運動場:復健的各個階段】 從完全斷裂的阿基里斯腱,要可以跳起來灌籃。這當中需要許多專業的協助,從0分(嚴重受傷)到100分(頂尖運動表現),每個專業擅長的區塊不同,例如醫師擅長0分到30分的過程,像是骨科手術、注射、影像學檢查等。而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擅長30分到70分的過程,透過...

神經反射檢查 在 Amber Physiotherapist, MSc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0:51:53

哈囉各位大家好,我是物理治療師Amber~ ⁡ 頭暈終於有診斷了!!! ⁡ ⁡ ‼️『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 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是一種對空間的穩定感知受損的症狀,非『旋轉性的頭暈』以及『感知上覺得不穩定』。 ⁡ 會加劇的原...

神經反射檢查 在 闕壯理|醫師 Dr. Joh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1:42:38

「專門混淆醫學生的大師」 哈維庫欣(Harvey Cushing, 1869-1939),被譽為神經外科之父。 他原本是文組的高材生,1891年取得耶魯大學文學士學位。後來繼承父志攻讀哈佛醫學院,1895年畢業後,在約翰哈普金斯醫院當外科住院醫師。 庫欣的醫術精湛,切除腦瘤的存活率遠高於當代醫...

  • 神經反射檢查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4 20:00:02
    有 90 人按讚

    【受傷後,回到運動場:復健的各個階段】
    .
    從完全斷裂的阿基里斯腱,要可以跳起來灌籃。這當中需要許多專業的協助,從0分(嚴重受傷)到100分(頂尖運動表現),每個專業擅長的區塊不同,例如醫師擅長0分到30分的過程,像是骨科手術、注射、影像學檢查等。而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擅長30分到70分的過程,透過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讓受傷處恢復到足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強度,能走、跑、跳等狀態。最後的70分到100分,則由肌力與體能訓練師/技術教練,設計能更近一步提升體適能的訓練,並精進運動專項的技術。
    .
    我們可以將上述的過程,細分成幾個步驟,讓大家更了解從受傷到恢復運動表現。
    .
    🔸 結構損傷/疼痛的產生(0-30分)
    意外發生時、剛受傷時,身體特定的部位大多有明顯的損傷。例如腳踝扭傷就是「踝關節附近的韌帶裂開」,或是跑步時大腿拉傷,可能是「大腿後側的膕旁肌被過度拉開而撕裂」。像是一台電腦被摔壞了,要把不能用的部分拿掉,能修復的部分簡單清理,準備重新安裝。
    .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避免患部再傷害、增加患處修復、減少疼痛」等,例如避免會疼痛的動作(可能拉扯到撕裂的組織)、打針或超音波治療(促進組織修復)、吃藥或徒手治療(減少疼痛)。此階段主要由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進行治療或醫療處置。
    .
    🔸 患部功能的重建(30-50分)
    當受傷的部位恢復到一定程度,疼痛會減少,但是許多功能會受到限制。例如腳踝扭傷,剛開始走路容易軟腳、或感到特別僵硬等。此時的目標在於「重新建立基礎的功能」,對大部分的運動傷害來說,所謂的基礎功能包括:關節活動度、柔軟度、穩定性、本體感覺」等。有點像是重新組一台電腦,要準備好「硬體設備」如主機板、硬碟、顯示卡等,因為有足夠的硬體設備,接下來安裝的「軟體」才可以使用、熟悉操作。
    .
    因此,這段期間會進行徒手治療如關節鬆動術、筋膜放鬆、伸展運動、本體感覺訓練、運動治療等,來提升活動度、穩定性等,或者說關節或肌肉應有的功能,這個主要屬於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的範疇,並配合部分醫師的協助。
    .
    🔸 動作控制/神經肌肉控制(50-60分)
    當受傷處有基本的活動度、穩定性,但身體能不能「控制」、「指揮」這些肌肉或關節是另一回事。這是大家最常疏忽的地方,也是最常有的「亞健康問題」。
    .
    當過去有受傷經驗、肌肉失衡、不適當的使用身體,「原先各司其職的肌肉、各個身體部位,可能會變成部分罷工、部分非常勤勞」。我們又稱為「肌肉失能」、「不理想的動作控制」等。由於這類的問題,時常不會有一個明顯的「結構損傷」,但好像又有點困擾生活,因此大多人會忽略。也就是去診所給醫師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回去重訓、跑步,還是會覺得膝蓋、屁股緊緊怪怪的,有時候還會有一些痛。
    .
    這段期間需要的是「正常化肌肉的使用方式、出力順序、神經反射能力等」,包括:動作控制訓練、肌肉再教育、本體感覺誘發技術、姿勢反射等,主要是由復健專長背景的物理治療師執行。就像給新的電腦安裝開機軟體、驅動程式,讓電腦能基本的運作。
    .
    🔸 基礎動作能力/體適能(60-80分)
    在這個階段,受傷處應該痊癒,並且在日常生活、運動都無疼痛或不適。但就像久坐的上班族、沒有運動習慣的大學生,不是他們想跑10公里的路跑,就可以輕鬆完賽。因為「身體沒受傷、疾病」只是一個最基本的籌碼,但有沒有「基礎體適能、動作能力」如肌力、心肺適能、肌耐力等是另一回事。就像組好電腦,灌好軟體,接著要學基本的word、excel、怎麼上網等。
    .
    因此,若想要更輕鬆的生活,包括上下樓梯、偶爾爬個山、打個籃球等,若有基本的肌力、肌耐力,以及跳耀/落地的技術、正確的做出蹲、推、拉等動作,是這個階段的目標。並不是以「專項運動員、頂尖運動員」為目的,而是「更健康的身體、預防傷害、延緩失能/老化」,或者具備「玩任何一種運動的基礎能力」。這部分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肌力訓練、體能訓練等,主要屬於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範疇。
    .
    🔸 專項動作能力、運動表現(80-100分)
    此階段已屬於「專項運動員、職業運動員」的部分,選手需要能舉更大的重量、跑進一定的秒數、靈活的腳步,「維持、促進健康」變成次要目標,「頂尖運動表現」才是王道。需要的能力包括:專項技術、爆發力、敏捷、協調性、轉變方向、速度等能力。專項技術指的是該運動項目需要的動作技巧,例如網球的發球,手腕應該要扣多少、雙腳需要一起發力、身體要比手更早旋轉等。
    .
    這部分需要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體能訓練、運動專項訓練、技術訓練、奧林匹亞舉、敏捷訓練等,各式各樣能增進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這時,從原本摔壞的電腦,已經變得可以透過「操作各種電腦的功能」讓你能當厲害的會計師、工程師、Youtuber、醫學研究員等。
    .
    最後,從受傷後回到運動場上,不同的專業擅長特定的階段,專精於光譜的其中一個範圍。當中許多角色都會用「運動(exercise)」的方式來介入或處置,因此相似的名詞「XX運動、OO訓練」,可能代表著不同的功能及對應到的需求。確立自己的病患、學生處在哪個階段,才能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或訓練方式。重點是專業合作,發揮自己專業的長處,由其他專業補足自己的短處。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exercise #training #therapy #health #motorcontrol #physicaltherapy #strength #conditioning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athletictrainer #returntosports #rehabilitation #運動 #訓練 #治療 #復健 #健康 #動作控制 #運動表現 #物理治療 #肌力與體能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運動防護員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 神經反射檢查 在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8 21:09:22
    有 14 人按讚

    哈囉各位大家好,我是物理治療師Amber~


    ‼️『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 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是一種對空間的穩定感知受損的症狀,非『旋轉性的頭暈』以及『感知上覺得不穩定』。

    會加劇的原因通常在:�1.直立的姿勢下
    2.處在視覺複雜或者過多刺激的情況下

    最常被誘發的環境有:
    1.走路或坐著的時候
    2.看著車流
    3.坐在人多繁忙的餐廳

    PPPD 的症狀可能會在分心的時刻暫時緩解,但可能會在沒有明顯刺激的情況下短暫發作。

    暈眩可能會誘發心理以及功能的問題,例如害怕跌倒、焦慮、憂鬱、步態異常等。

    如何判斷為PPPD?

    A:至少三個月多數天出現頭暈、不穩、非旋轉性眩暈至少一種症狀。
    -症狀持續一段時間(數小時),嚴重性每次不一。
    -症狀不會持續一整天。
    B:這些持續性的症狀並沒有特定的誘發因子,但會因為下列三項因素而加劇:直立的姿勢、與方向位置無關的主動與被動運動、處在視覺刺激複雜的環境。
    C:PSSD因為眩暈、不穩定、頭暈或平衡問題引起,還有急性、偶發性或慢性前庭症候群、其他神經或醫學問題、心理問題導致。
    -當一些急性或偶然的因子誘發症狀時,會出現特徵A的模式,一開始會間歇性發生,而後可能會變成持續性的過程。
    -當誘發頭暈的原因是長期的因素時,症狀會先緩慢發展,然後逐漸惡化。
    D:症狀會導致痛苦不適、功能出現問題或障礙。
    E:其他疾病或障礙沒辦法好好解釋其症狀。

    臨床上目前對PPPD的治療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前庭復健運動

    其中前庭運動可以降低頭暈對動作的敏感度、增加對平衡反射的依賴,有助於恢復平衡、減少跌倒和緩解頭暈。


    根據2019年的研究,針對有PPPD的人進行居家的前庭復健運動,持續六週。
    會以頭暈障礙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三個項目:功能、心理、生理來比較。

    ☄️運動的項目有:

    👉🏻步行訓練:
    -步態訓練:每天兩次,十分鐘行走距離約五公尺,一開始可以在平坦的平面下正常行走,可增加不平穩的地面來挑戰困難度。
    -步態增加困難度:例如在超市尋找物品,向後行走,跨越障礙物。

    👉🏻凝視訓練:
    -凝視訓練:坐在彈力球上(不平穩即可),保持對目標的直視。每天兩次,每次 1 分鐘,逐漸增加到每天 5 次,每次 2 分鐘。
    -增加凝視訓練的難度:在動態的背景保持目標的直視,或者做需要頭部、眼睛同時移動的訓練,例如打掃。

    👉🏻其他訓練:
    1.手拋球:提供手眼協調、重心轉移訓練、視覺軌跡訓練。除了自己執行之外,可以增加人數一起拋接。
    2.接住目標物:目標物必須高過頭部,且眼睛注視手舉高放下的過程。
    3.站立搖擺晃動:在一個空白或者移動的空間,雙腳距離從寬到窄,以慢到快的速度開始身體左右移動。
    4.眼睛注視目標,移動頭部且目標和頭部方向相反。
    5.數點:在一面牆上貼滿點點,計算出點數並且挑戰眼睛不同速度的追視、左右的移動,且與牆的距離越來越近。
    6.數點:在兩面牆上貼滿點點,計算出點數並且挑戰眼睛不同速度的追視、左右的移動,且與牆的距離越來越近。
    7.爬階梯:站在小椅子上,上下來回。
    8.坐到站、站到坐


    ‼️研究發現:

    1.經過六週和每兩週持續追蹤,發現有PPPD的人,在生理以及功能上都有明顯的改善。

    2.這些人的心理狀態並沒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可能在影響心理層面的因素還有其他潛在的原因。


    👩🏻最後Amber想說:

    1.頭暈原因有非常多種,除了中樞神經的問題、耳石、前庭..等,心理層面也不容忽視

    2.頭暈的問題其實很常見但容易忽視,一定要好好的接受生理以及心理的檢查跟治療和復健。

    3.運動能夠幫助神經去敏感化,去適應各種不同環境、姿勢誘發的頭暈狀況,擺脫頭暈對生活的影響!!

    #物理治療#頭暈#暈車#訓練#前庭#耳石#復健#運動#重訓

  • 神經反射檢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4 21:57:45
    有 710 人按讚

    哥哥換牙啦!|#宅居生活Day83 #七夕我很忙der 😆

    前幾天哥哥跑到我面前,要我看他的下門牙。

    「媽媽,我多長了一顆牙齒耶!妳看這裡。」
    確實,一顆下門齒下方的牙齦,已經冒出一截新牙。

    我拿了一根棉花棒,輕推上面的牙齒,看看搖晃程度如何,還蠻穩的⋯哇哈哈(從小被土法煉鋼過,如今心理還有陰影的我,打算尋求專業醫師的指示。)

    拍了青蛙哥哥的牙齒照片,傳給當牙醫的弟弟;弟弟說這是要換牙了沒錯。

    好早啊!? 我是國小才開始換牙哩。

    但哥哥和我說,他們班上有同學已經「掉牙齒」了,他不是第一個🤣 好吧,我才放心許多。

    弟弟說星期六他要加診,因為老爸也要看牙,乾脆搭老爸的車一起來。
    ·
    說到讓小孩不怕看牙,我的經驗是:最好從小就有定期看牙醫的習慣,像是塗氟或檢查;有個較熟悉的牙醫,引導孩子與醫生親近。千萬不要到有問題,蛀牙或是要治療才去,不然很容易會與「看醫生就是挨痛,過程陌生又害怕」的印象連結。

    除了爸爸,哥哥對舅舅(我弟)也有莫名的崇拜。好幾次看到哥哥和同伴玩,都是扮演牙醫看牙齒的角色🤣

    要拔乳牙,勢必要打麻藥、流點血,第一次的體驗就讓舅舅來!他會比較有安全感。

    ·
    結果,我想得太熟慮了! 直到進診間,坐上診療椅前~他顧著嘻嘻哈哈地跟舅舅聊天,壓根兒沒在意等等要做什麼。😆

    只有打麻藥下針時,緊張的唉了一下⋯
    弟弟熟練地迅速扳動乳齒,輕鬆自在地就拿起來了。#我在一旁做人生回顧 #回想牙齒被媽媽套線綁在門上 沒想到,過程意外地不可怕嘛!

    哥哥彷若無事地咬著紗布走出來,向外公與弟弟展示他的剛拔下牙齒。
    ·
    讓我深刻領悟到,造成一個人對於某件事情的喜惡,與從小接觸的氛圍與過程,實在太有關聯了。

    小時候,沒像現在有那麼多的資訊參考,加上爸媽都忙碌;某天晚餐,媽媽見我食不下嚥,若有所思;問我怎麼了?

    我說「牙齒搖搖的,不敢吃東西~怕會整個斷掉。」

    媽媽就招我過去,說明了來自上一代的古早智慧;就是用線的一端綁住我的牙齒,一端綁在門把上。

    「等等妳站好不要動,我把門關起來,牙齒就掉了。」

    但媽媽關門的剎那,反射神經下意識讓我往前跑了幾步,沒拉緊的線~要拉沒拉的!我感覺到拽動牙齒的痛感,但也沒順利掉下來。

    那種說不上來的不快感!再也不想再來一次!!

    接下來,無論媽媽如何強說歹試,我都打死不願再嘗試了。🙂
    ·
    早上帶兩兄弟上車前,阿瀾媽(外婆)還跟我提議說。「用不著跑一趟吧!就用我的方法,綁在門上,線ㄧ拉就好了啊!」聽完,我一臉鐵青猛搖頭!🤣
    ·
    看完診,老公剛好打了電話來關(查)心(勤),問我今天要怎麼過?

    我打開視訊,讓他看看前座的岳父,還有身邊的兩兄弟~

    他們便摸摸鼻子說「那我去吃飯然後錄音了!」

    情人節大富翁就是我啊! 不怕沒人陪。(大笑)

    老公說沒關係,風水輪流轉,瓜棚下站久還是他的🤣

    (完)

  • 神經反射檢查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02 11:53:25

    babinski反射,有超可愛的腳指頭動作呀,家中有2歲前寶寶,可以試試看😍

    Step 1️⃣
    用手指在寶寶的腳板外側(小指側),從腳跟往腳趾方向劃過。
    Step 2️⃣
    寶寶的大拇指會翹起,其他腳趾會反射性地往外張開唷~

    這是寶寶的一種原始反射-💥babinski反射💥
    大約在寶寶1-2歲之間會逐漸消失,所以要試(玩?)要快喔😎
    (但沒出現也不要難過,代表寶寶已經神經發展更成熟了,原始反射才消失的,也是美事一樁嘛!)

    反之,原始反射在寶寶長大後若沒有消失,代表可能有中樞神經方面的問題,
    所以也會用來檢查大人是否有腦、脊神經的問題
    (也就是如果有出現這個反射行為,代表有中樞神經問題唷)

    快試試看你家的寶寶吧❤❤❤

    #歡迎加入恬兒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twkidpro/
    #加入恬兒官方line文章不漏看
    👉 https://line.me/R/ti/p/%40kidpro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