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神情造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神情造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神情造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神情造句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老ㄙㄨ的教育隨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很喜歡 彭遠芬老師的「五星級造句法」這概念,讓惜字如金的孩子,願意盡情在造句裡發揮巧思,不怕錯,願意多寫幾個字,那是多麼美好的教育境界啊! 不過,要孩子願意造句時字數寫多一點、不怕寫錯字或寫不好的這種教育美景,於錙銖必較每一分的教育體制裡,推動起來好像有些不容易。為此,我還當面請教了遠芬老師。 ...

  • 神情造句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07 18:01:58
    有 1,230 人按讚

    很喜歡 彭遠芬老師的「五星級造句法」這概念,讓惜字如金的孩子,願意盡情在造句裡發揮巧思,不怕錯,願意多寫幾個字,那是多麼美好的教育境界啊!

    不過,要孩子願意造句時字數寫多一點、不怕寫錯字或寫不好的這種教育美景,於錙銖必較每一分的教育體制裡,推動起來好像有些不容易。為此,我還當面請教了遠芬老師。

    幾年前,我開始有了新的做法,我拋棄了在簿本上批改「正確答案的分數」這方式。我總是相信孩子不會第一次就學會,而錯誤是他們最好的學習素材。所以在回家作業簿上,給孩子批改一個「正確答案的分數」並不合理。我們的批閱,是應該讓孩子保有學習動機,讓孩子願意面對簿本上的錯誤,想真心弄懂它。

    因此我批改的是「訂正的分數」:有訂正就加分、第一次訂正錯誤不扣分、沒訂正才會從100分逐次扣分......。幾年實施下來,我發現效果挺好,孩子們變得比較主動訂正,也不會一直只想要標準答案,或是只想隱藏自己不會的部份。

    不過最近我發現,這種批改方法裡頭還是有我的盲點。因為學生即使會主動訂正了,但那種「害怕自己訂正不好」、「希望不要被扣分」、還是有「少寫少錯」的潛意識存在。

    想了想,這學期推出新的做法,所有簿本改以加分制。數學簿本先給基本分,只要有訂正、有寫出為何算錯的原因、或事先保留訂正足跡者即加分,超過100分還可以往上加。

    國語的簿本也是如此,寫錯不扣分,若前一課有訂正即加1-2分,除非沒訂正才扣1-3分。同時鼓勵孩子們寫下筆記、註記,每處可加1分。若達五星級造句、或完整回答問題者,可加1-3分。超過100分繼續往上加。

    才幾課下來,孩子們的造句已有大大的進步,最近他們一翻開習作,忍不住驚呼:「哇,我加了5分耶?」

    其他同學則得意的說:「我加了7分耶!」遠處則冷冷的傳來:「我加了10分。」

    這樣用加分的批改方式,雖然對我而言有些麻煩(改一課改好久.....=.=),但卻大大的提升孩子們的士氣,大家都想要拿到五星級造句的滿分,大家都對「究竟一課可以加到多少分」的這個黑洞分數感到好奇。

    有孩子說:「老師,昨天我國習寫超久的,寫到我爸媽還唸我為什麼寫那麼久?」

    「啊,不是在課堂上有檢討過,有先讓你們寫了一部份啊?」

    孩子說:「因為我在寫五星級造句法啊!要想造句想很久呢!」

    看到簿本裡百花齊放的五星級造句,還有更多孩子願意用「申論題」而非「簡答題」的方式來回答口述問題,在簿本小角落裡也經常看到孩子們隨手寫下的註解......

    這樣批改作業起來好過癮啊!眼裡心裡想的,都是如何才能讓孩子們更進步。看著孩子們勤奮的神情,這才是最讓人期待的教室風景。

  • 神情造句 在 屠潔.一起迷路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5-12 17:32:17
    有 163 人按讚


    今天是母親節,我們來照樣造句吧!

    「我媽是我的⋯」

    -

    我媽是我從小到大的鬧鐘⏰
    我們總嫌她太早叫
    我昨天工作很累啦~
    怎麼不讓我多睡5分鐘

    -

    我媽是我的好廚娘
    雖然偶爾會說「吼~我就不想吃青椒苦瓜啊」
    但因為她手藝太好了
    所以我其實還是很不會做飯

    -

    我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從3-4歲就教我認字
    讓我能在幼稚園時就自己看書
    沈浸於文字海的世界

    -

    我媽是我的好姐妹
    雪倫姐的稱號在我身邊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拍照時總不小心展現超然默契
    當我半夜靈光乍現
    立馬衝進她房裡依然能聊一整夜

    -

    最後這條是這次公差旅行最大的心得

    我媽是我的專屬攝影師
    明明平常是這裡痛那裡痛
    但幫我拍美照的時候
    每次站起來得意的神情
    還是讓我覺得世上只有媽媽好

    -

    我媽跟我說「女兒要富著養」
    她費盡了心
    偶爾還要吃力不討好的接受我和我弟的脾氣(對!就是要拉弟弟下水)
    我家做的從不是輕鬆賺的行業
    每一分錢都是要付出勞力努力和用心才能得來
    但我幸運的
    自小沒有感覺到餓與匱乏
    我也真的是被關愛與「心靈富足的養著」❤️

    這是我的媽媽,你的呢?

    母親節快樂❤️LOVE U ❤️

    Ps. 其實她明明就在我旁邊,但直接這些太不好意思了XD 所以,希望她有追蹤我的粉專,設定搶先看(大誤)

    #母親節
    #母親節快樂

  • 神情造句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8-07 09:50:00
    有 145 人按讚


    明周專欄:離地之美

    在新書《遺恨》的對談會上,黃念欣問鍾曉陽有沒有聽過「離地」這個詞,知不知道它的意思。鍾曉陽神情無辜地搖了搖頭,黃念欣便取笑她說:「不知道『離地』這個詞便是『離地』的極致。」現場觀眾都笑了出來,連鍾曉陽自己也笑了。之後被問到知不知什麼是「接地氣」,鍾曉陽很敏捷地答:「應該是『離地』的相反吧。」黃念欣也不放過她,說:「你說得出來不是因為你知道,而是因為你聰明。」

    當時為什麼會談到「離地」呢?應該是在說《遺恨》中寫到的香港場景,好像山頂豪宅、青山道舊樓、大嶼山長沙沙灘等,扯到了鍾曉陽長年在外地生活,對香港的近貌已經不太清楚。但背後也許還有更深層的原因。說《遺恨》離地似乎有點奇怪。這部小說寫的是八十至九十年代的香港,裏面對當時的社會風貌有很仔細的描寫。從深水埗的庶民生活環境,到山頂富豪出入的高級場所,甚至去到如世外桃源一樣的離島小村,感覺都是非常地道和熟悉的。作者在重寫的時候,又加強了寫實的力度,增添了不少那個時代的政治和經濟狀況的細節。

    可是,我們多少會覺得,這些筆墨都是花在背景上的。在這個極度寫實的背景前面,發生的卻是幾個家族成員之間的小圈子故事。珠寶商黃景嶽一家給人與世隔絕的感覺──日漸荒廢的山頂大宅、單薄的家族人丁、漩渦式內向捲動的恩怨情仇,與大時代的背景相比,格局無疑是狹小的。在種種陰謀和詐騙的核心,包裹着一個愛情故事,也即是鍾曉陽最擅長的題材。黃家小女寶鑽對補習老師于一平的愛情(于後來一度成為了她的姐夫),在種種虛情假意和欲望錯愛的情節中,由始至終都是純真的。這種純度之美,這種美之超越塵俗,也許是整部小說最「離地」的地方。掩卷之後,最教我們留戀的並不是那些爭名逐利的風波,不是那些用心險惡的機關,不是那些齷齪病態的秘史,不是那些獸性爆發的暴力,而是那些戀人間曾經有過的天色、空氣、陽光、雨點、味道和質感。是一些只存在於兩人之間,只屬於兩人的秘密時光。最大的遺恨,不是財富的失落、真相的未明,而是這些至為珍貴的時光的永不復得。純真的情感,必然是離地的。

    不過,更為離地的可能是《遺恨》這小說本身,在二零一八年的香港出現的這個事實。或者應該說,當下的香港讀者對一本香港小說、一個香港故事的期許,跟《遺恨》所展現出來的可能有一定落差。我所指的未必是一般讀者,更肯定不是鍾曉陽的長期忠實書迷,而是在近年的氛圍下,對「本土」有特殊的理解和期待的新一代。一部在近年創作,在今天出版的香港小說,如果寫的是八、九十年代的話,「正當」的預期會是關於香港人身份的探索、殖民後期的政治和社會反思、回歸前的焦慮和迷惘等。也就是說,必然是從今天的角度,去發掘回歸前後種種問題的前因後果。就算是等而下之的純粹懷舊,似乎也是個可供把握的着力點。非常奇怪的是,在《遺恨》裏完全找不到這些東西。它是個壓根兒懸空的,不立足於當下的世界的,比西西的「浮城」離地更遠的烏有邦。

    問題不能歸咎於鍾曉陽長期生活在美國,不再認識今日的香港。黃碧雲也長居於西班牙,但她的寫作一直緊扣香港的現狀,就算是寫六七暴動的《盧麒之死》,也是從今天的角度出發,引入今昔的對照。所以,黃碧雲是有歷史感的作家。鍾曉陽寫了歷史的背景,但她沒有歷史感。歷史感在這裏的意思是,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從今天理解過去,從理解過去認識和改變今天。鍾曉陽不在乎這個。所以她的家族史和香港史,其實都是個人史、情感史。帶有歷史批判意識的讀者,可能會對《遺恨》不滿意。

    不過,我們可別太快以作家對時代的「介入」作判斷。阿倫特在談論班雅明的時候說:「一個時代經常在最不受它影響的人身上留下烙印;他們距離它最遠,也因此承受最大的苦楚。跟普魯斯特、卡夫卡、卡爾.克勞斯一樣,班雅明也是這樣的人。他的姿勢,他聆聽和說話時頭部的傾側,他走動的方式,他的小動作,特別是他談吐的風格,以至於他遣詞用字和造句的形態;最後,他絕對古怪的品味──這一切都是那麼的過時,就好像他是從十九世紀漂流到二十世紀,如同在異域島嶼的海岸上擱淺的一樣。他真的曾經在二十世紀的德國感到自在嗎?我們有理由感到懷疑。」班雅明在逃避納粹德軍追捕時服毒自殺,似乎是個沒有選擇的選擇──他早就不容於世上了。

    乍看下,鍾曉陽跟這些時代脫節者何其不同。曾幾何時,鍾曉陽和香港完全同一。就是在那個她筆下的八十、九十年代,她是我們文壇的天之驕女,是代表着香港文學最明亮的可能性的一顆星星。但是,寫下《遺恨傳奇》這部最着力於呈現「香港」的小說之後,她和香港的同一性卻開始剝離了。這當中除了個人因素,也許亦潛藏着某種時代的秘密。她漸漸地跟香港的現實時空錯開。往後多番回歸,其實也只是回到從前,那個永恆的八、九十年代。於是,我們才會覺得,鍾曉陽變得「離地」了。她的那個香港,已經不是今天我們眼中的那個香港了。但這並不是鍾曉陽的問題。我寧可認為,那是我們的問題。不是她不再懂得香港,而是香港不再懂得她了。而損失,只會在我們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