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祖先香燒的形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祖先香燒的形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祖先香燒的形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祖先香燒的形狀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23的網紅BennyLeung.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現代都市香港為何如此迷信 - Matthew Keegan 在香港一個炎熱潮濕的日子裏,當地金融工作者李薇來到這座城市最繁忙的黃大仙廟,來使用一種名為「九神」的算命方法。 流行的做法是搖動裝有從1到100計數的「福簽」的竹管,直到其中一根掉到地上。每根木棒都有一個對應的故事,當寺廟裏的算命師給與...

祖先香燒的形狀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20 16:30:31

#關鍵圖表|紙錢用途大全:該如何燒到「祂」的心坎裡? 拜拜是台灣逢年過節、初一十五、敬神祭祖時的民俗文化,當然過年也少不了。當我們手持線香祭拜之後,接著便會焚燒紙錢。 但其實針對不同祭拜對象時,焚燒的紙錢種類會跟著有不同搭配。 金紙與銀紙是最常見的兩大類紙錢,金紙在紙錢上貼有金色的錫箔,而銀紙...

祖先香燒的形狀 在 Win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08 02:17:44

又到了每個月一次的《花千鳥》學習時間,昨日花了超過4小時,幹了件大事 — 學做和菓子「練切」。 「練切」是和菓子的一種,和菓子的種類和花樣很多:外郎、時雨、金糖、浮島、錦玉等等,各有名堂,真正能做好得要花好幾十年的功夫,我們在課堂上很幸運,許多前置作業由老師協助。 「練切」簡單介紹,是以白色豆沙...

  • 祖先香燒的形狀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3 07:23:00
    有 6 人按讚

    現代都市香港為何如此迷信 - Matthew Keegan

    在香港一個炎熱潮濕的日子裏,當地金融工作者李薇來到這座城市最繁忙的黃大仙廟,來使用一種名為「九神」的算命方法。

    流行的做法是搖動裝有從1到100計數的「福簽」的竹管,直到其中一根掉到地上。每根木棒都有一個對應的故事,當寺廟裏的算命師給與一番解釋,就有機會看到你的未來。

    李薇跪在寺廟主祭壇前的一個祈禱墊上,閉上眼睛,開始搖晃發財棒,專注於她想回答的問題。幾分鐘後,編號24的棍子掉在地上。她來到寺廟的算命長廊,這是一個有161個攤位的兩層樓。她在這裏遇到了擁有20年算命經驗的約瑟夫(Joseph)大師,根據李薇所尋求的職業指導來解釋她的算命棒。

    在這個展位裏,約瑟夫大師坐在李薇對面,告訴她今年不要期望有任何晉升,她在工作方面可能會遇到一些挫折。他說,總體來說,她的運氣一般。

    李薇過去曾多次參觀過這座寺廟,她認為這一解讀是凖確的。「黃大仙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她說。「每當我對自己的未來有疑問或踟躕不定時,我都會來這裏。我覺得它是凖確的;那是過去的事了。」

    李薇不信教,但就像每天進出寺廟的1萬名遊客一樣,她對當地的迷信習俗持開放態度。「說實話,我覺得很多香港人在某些方面都很迷信。這裏的大多數人會做一些事情來增加運氣或避免厄運。」

    李薇說,是迷信讓她最近沒能租下一套新公寓。她說:「管理人員給了1404號房間。」「我不會把公寓看成是廣東話裏的『壓死凍死』。儘管他們給我的租金有很大折扣,我也不想冒險住在那裏。」

    李薇並不是唯一一個積極避免或害怕任何與數字4有關的人,這種情況被稱為「四足症」。在廣東話中,四的發音與「死」相似。14和24被認為更不吉利,因為14聽起來像「壓死」,而24聽起來像「易死」。城市裏的公寓樓、酒店、辦公室甚至醫院經常跳過有這些號碼的樓層。

    「這是一種迷信,」在香港做了10多年的風水師蔡偉雄(John Choi)師傅說。「即便在我的公寓大樓裏,40到49層也不存在。到39層就結束了,然後再從50層開始。而且沒有4樓、14樓、24樓和54樓。」

    除了缺少樓層之外,在整個城市的建築和住宅外,另一個常見的景象是土地宮神社。這些小神龕通常位於建築物的正門外,用來供奉中國的土地之神土地公。人們認為,土地之神可以驅除負能量或鬼魂,並為居住在土地上的人們祈福。

    蔡偉雄說:「這裏有許多人相信,神和神靈有巨大的力量來改變一個人的運氣或命運。」「你會發現很多商店的正門旁邊都有一個土地宮。它就像一個辦公室管理員,防止入侵者進入商店。」

    蔡偉雄說,這個城市高度競爭的本質促使許多人相信迷信,以此增加運氣和機會。

    「在一個競爭如此激烈的地方,你怎麼能超越別人?」蔡偉雄說。「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風水來提升運氣。」

    「風水」,字面意思是「風和水」,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實踐,利用能量使個人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處,從而帶來更好的財富和健康。風水(安排或擺放建築物的做法)如今在中國大陸被視為「封建迷信」而被禁止,因為違背了黨對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信仰。

    「當中國第一次禁止風水時,很多風水大師都逃到了香港,」蔡偉雄說。「一些人去了台灣,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如今,風水在香港仍然很受歡迎,蔡偉雄說,約有40%的開發商仍在徵詢風水大師的意見,為項目的最吉祥的設計方式出主意。諮詢價格一般從普通的8港元/平方英尺到高端的30港元/平方英尺不等。如果是新建築項目,每個項目的成本從100萬港元到幾百萬港元不等。

    位於香港中央商務區的大部分摩天大樓都被認為是符合風水的建築。事實上,它們的許多設計特點都深受古代習俗的影響。

    專家表示,市中心甚至發生了風水之爭。據說,這座中國銀行的摩天大樓像一把刀片,用它那被稱為「殺氣」的不吉利能量來切割周圍建築的財富。據稱,鄰近的匯豐銀行大樓在其屋頂上增加了兩個類似炮彈的物體作為防禦。

    1989年,中國銀行大廈落成後不久,匯豐股價便跌至歷史低點。據稱,為了轉移這種負能量,匯豐將其像炮彈一樣的物體對凖了中國銀行。聯想控股稱,自那以後,匯豐的業績有所改善。

    經過與風水專家長時間的磋商,匯豐銀行還在大門正前方擺放了兩座青銅獅子。在風水裏,獅子是保衛、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考慮到匯豐是世界第六大銀行,一些當地人喜歡撫摸獅子的鼻子和爪子,希望能從獅子身上沾到好運。

    蔡偉雄說:「我們相信,觸摸一些風水寶器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他說,這就像和幸運的人出去玩一樣,你會發現自己接觸到更多的好機會,但沒有任何保證。「中國有句古話,要想成功,70%靠努力,30%靠運氣。」

    蔡偉雄大部分時間都在諮詢室內空間的設計,以確保客戶獲得最好的風水。如果一個建築是最近才建起來的,他會進入單位,計算門的位置,以帶來最佳運氣。「對任何單位來說,門都是至關重要的,」他說。門意味著帶來好運和繁榮。我們可以把門對凖一個非常吉利的角度,然後在一個吉祥的時候用風水羅盤來計算。他還為客戶提供最佳風水方面的建議,利用生日來確定事物的最佳方向。

    根據蔡偉雄的說法,風水並不需要很昂貴。最經濟的方法是在某些地方擺放風水飾品。大多數時候你會看到「賜福之人」。這些小物品通常由黃銅製成,形狀像葫蘆,可以專門用來吸收負面能量,並將疾病和厄運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香港,迷信也延伸到了死者身上。在祭拜先人的節日期間,包括4月份舉行的清明節,悼念者會焚燒紙錢、紙衣服、紙房子,甚至是紙做的智能手機和電視等最新產品。人們相信這些祭品會讓死者擁有幸福、富足的來世。

    蔡偉雄說:「我們相信,如果你照顧祖先,他們會回報你祝福。」「我父親死的時候很窮。所以我們為他燒了很多東西,這樣以來他在來世就可以發財了。連我都這麼做了。這畢竟是個迷信的社會。」

    香港迷信現象如此之多,其原因難以查明。英國此前在香港殖民已有150多年歷史,吸收了東西方的信仰,如今許多居民相信來自兩種文化的流行迷信。例如,香港人會避免從梯子下走過(在西方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也會避免送鐘錶作為禮物(在中文裏,鐘錶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因為」鐘「這個詞聽起來和參加葬禮、表達敬意時的」送終「很像)。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張燕(Yan Zhang,音譯)撰寫過有關迷信儀式在驅趕厄運方面作用的研究。他說,人們相信迷信的最主要原因是,為了獲得一種對周遭環境的控制力。

    「迷信的行為讓人們有一種控制感,這讓他們感到不那麼焦慮或緊張,」張燕說。「宗教、科學和迷信都能幫助人們產生控制感和舒適感。香港不是一個特別有宗教信仰的地方,所以要想感覺好一點,你需要依靠科學或迷信。」

    但無論原因是什麼,這座城市的迷信信仰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消失。張燕說:「隨著時間過去,當人們更了解某些事物的運作方式時,迷信觀念可能會不斷更新。」「但我並不認為迷信會完全消失。考慮到人們永遠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有關迷信的信念會一直存在,只要我們能想象到。」

    原文:BBC中文網

    #社會

  • 祖先香燒的形狀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8 15:03:49
    有 217 人按讚

    【01/08 星期五 絕對音樂】

    「人在順遂的時候,更容易忘了自己,
    忘了可能的困難、忘了應有的勤奮、忘了該有的尊重、忘了衷心的感激…」
    SO~~順境其實才是老天爺給一個人最大的考驗。
    如果你愛生命,就該不怕去體會去嚐試!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劈劈剝剝蔥油餅 迸出爸媽的愛戀》

    我試試麵糰的乾濕度。
    從盆子裡掏出半巴掌大小的麵糰,於手掌心裡握握捏捏。
    稍嫌稀了些,放回麵糰再添麵粉。左手支著鐵盆、右手五指扒開,在一盆半乾麵糊裡上下搓揉著,像練指力一般。
    麵糰,在指間出現揉勁感了,彷彿黏土可以形塑成任何姿態。
    我把麵糰攤在麵板上,拿起擀麵棍,兩手橫滾輕壓,攤平麵糰,成圓形狀,左手指尖輕握麵糰邊緣、右手有韻律地壓麵糰,壓一會,旋轉一下,壓一會,再旋轉一下,麵糰漸漸壓成扁平、方塊狀。
    我用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起一小搓鹽,均勻撒在扁平如燒餅形狀的麵糰上,再掏一小湯匙的豬油,從扁平的麵糰一端抹向另一端。抓一小把蔥花,天女散花般撒在抹了鹽、抹了油的麵糰上。
    然後對摺扁平的麵糰,再用擀麵棍壓平。接著重複一次剛才的動作,撒鹽、抹油、撒蔥花。再對摺一次,再重複一遍。
    鹽要少得恰到好處、油多一些下鍋後才有爆香味、蔥花多無妨,除非吃的人挑剔蔥花。
    我做了三道工序的蔥油餅。

    細細咀嚼,蔥花活過的痕跡
    若只有一道程序,到底叫不叫蔥油餅?這是有爭議的,因為在我們老家,兄弟妹吃慣的蔥油餅至少也要兩道工序,嚼起來方有層次感。我更偏愛三道工序,麵糰經過三層擠壓後,層次間往往有間隙,蔥花在間隙裡有被熱油煎熬的喘息空間,保留了嫩綠的可能,因而在我們嘴裡被咀嚼時,依舊能吃到蔥花曾經在土地上、在陽光下、在水脈間存活的清脆記憶。
    更高明的蔥油餅,有時會摺疊擠壓到四、五道工序,但那通常要用更多的油,乃至於接近油炸境界,而非煎餅檔次,並不是我們一般家庭的廚房設備所能掌握。
    我把經過三道工序的麵糰,一個接一個揉好。算一算十個了。我和母親說,不要一下子做這麼多,放在冰箱裡很容易就忘了。好幾次清理冰箱冷凍庫時,還翻出好幾塊不知何時凍在那的麵糰。
    母親笑說:「吃不完,反正放在冷凍櫃裡也不會壞,總比之前在你們家幫忙的阿姨,把整個麵糰放進油鍋裡炸,炸了老半天,還打電話問我,『奶奶,怎麼都黑糊糊的了,裡面還是生的?』那樣好吧!」
    母親笑瞇瞇,我跟著笑了。
    是啊,當時幫忙的阿姨,還以為那是炸銀絲捲吶!
    我們四兄妹,都是麵食族。

    麵食世界,媽媽巧手秀本領
    早期眷村生活的遺緒,家家配一些麵粉,老爸可以做饅頭、煎蔥油餅、包水餃、下麵疙瘩。老媽是從小吃米飯長大的客家女,嫁夫從夫,一雙巧手,跟著在饅頭、水餃、蔥油餅、餛飩的麵食世界裡,打滾出一套持家本領。直到現在當了祖母,升格為奶奶、外婆,還不時頂著手肘肌腱炎的疼痛,為孫子女製作一包包的餛飩、一粒粒的蔥油餅麵糰,只因為,當她看到孫女嘴巴塞得鼓鼓漲漲時,心中就有一份自得,「怎樣!奶奶我,還是很不錯吧!」
    是啊!我老媽當然是很不錯的,不錯到,像我們家的神、我們家的隱形支柱。
    她十八歲嫁給大他十二歲的外省兵,一個不會台語、客語的大兵。多年後,老媽一邊帶我溫習如何揉麵、如何壓麵糰,一邊有點不好意思地回想,「啊,你老爸那時真的很帥啊!」
    老爸當時算部隊裡的知青,常負責採買文具,老媽十八姑娘一朵花,在親戚開的玩具店、撞球間兩頭忙,老爸鎖定了老媽,沒事就往這兩個地方跑,跑啊跑的、轉啊轉的,便跑出了一段愛情的開端,轉出了此後兩人際遇的天注定。沒有那時候的兩人看對眼、沒有兩人不顧族群差異,一頭鑽進愛情婚姻的豪邁之氣,也就沒有我、沒有我自己的愛戀故事、沒有我女兒,一個愛吃奶奶蔥油餅、小餛飩的新台北女孩往後種種了。

    熱油冷麵,憶起相遇與相愛
    很多年後,我從冰箱裡,拿出一塊冰凍的麵糰,解凍,然後用擀麵棍慢慢壓平、下油、溫熱,把一張餅輕輕滑下鍋底,聽到熱油輕觸冰涼麵餅時劈劈剝剝的聲音,就會想到老爸老媽當年初相遇、初相識、初相戀時,種種可以想見的愛戀可能。
    老爸有煎一張蔥油餅給老媽吃嗎?在寒冬冷冷的北台灣,老爸有煮一碗牛肉麵給老媽嗎?老爸有一邊包著水餃、餛飩,一邊和年輕的老媽,說著他的故鄉、他流亡不同省分的故事嗎?老媽一開始習慣這樣的伙食嗎?
    很多客家人是不碰牛肉的,世代務農,牛是親人的一部分,人與牛之間有深深的感情。
    客家人以米食見長,麵食這玩意,新鮮有餘,當成主食,又當是另一番生活習慣的大調適了。
    十八歲的客家女孩,望著大他十二歲、長相清秀的外省大兵,帶著一點點她需要認真傾聽才能字字聽懂的口音,緩緩地說著關於他對她的愛戀。那是那個大時代裡,很平凡、很卑微的一對戀人,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一段愛戀故事。
    她,應該知道,這將是一場家庭革命;她應該知道,她將有一段漫長的不安定歲月,跟著一群那年輕大兵的同儕們,在不斷移防的歲月裡,為自己選擇的男人,選擇為愛遊牧的新生活。
    但她大概還不知道,她以後會學著做蔥油餅、餛飩、水餃、牛肉麵、饅頭包子和麵疙瘩。
    她一定不知道,她有了三男一女。後來,添了兩位媳婦、一位女婿。再後來,有了三個孫子孫女,過年時圍著她與當年牽手的老伴,嚷著爺爺、叫著奶奶。
    她當時一定不會知道,他的長子,後來常帶著她孫女,回家吃她做的蔥油餅、喝她煮的餛飩湯,邊吃喝,邊討奶奶歡喜地說,「我最愛奶奶做的餛飩和蔥油餅了。」她笑瞇瞇地、靦腆地望著我。我知道,她一定會不顧手肘的肌腱炎,繼續做蔥油餅、做餛飩,給她心疼的小孫女。

    靜靜聆聽,老媽長情的叮嚀
    多年後,當我已經度過那些年少年輕的寒暑假,為弟妹調麵粉、下麵疙瘩、做蔥油餅的歲月後,突然,又想動手再試試自己的麵食手藝時,我打電話問老媽,她在電話那端娓娓道來所有她想交代的細節。她老了,重複的話語很多,但我靜靜聽著。
    我靜靜聽著。小時候的竹籬笆下,幾朵不知名的小花,風,吹過樹梢、吹進窗內。老媽洗滌床單,陽光下水花泡沫流瀉一地;老爸發了薪,買了些牛肉;我們雀躍著,已經聞到好久沒吃的牛肉麵。老媽要我們兄弟扛著水桶和一袋糯米,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知道可以吃到年糕、發糕。爸媽拜完天公、祭完祖先,我們幾個小鬼瞪著那隻熟透的全雞,心裡想著晚上的白斬雞塊。歲月悠悠,白雲飄飄,我靜靜聽著。
    啊!我靜靜聽著,母親在電話那一端,碎碎交代蔥油餅的每一道細節。
    我仍是她眼裡長不大的長子,這麼多年過去了,她還是待我如她當年一手帶大的娃兒,細細的、不放心的,即使我都這麼大、這麼老了。電話那頭,她還在交代從麵粉、麵糰、起鍋、下油到蔥油餅成形入味的細節,我靜靜聽著。
    我的蔥油餅,以後會教給女兒,我要讓她知道,奶奶和爺爺,是如何在漫漫人海中,一路走來,而後,有我、有她、有一張又一張的蔥油餅。


    (文章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9516/2193703)

    ***************************

  • 祖先香燒的形狀 在 竹科大小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0 14:11:18
    有 57 人按讚

    今天工安環保月的活動有些特別,對一般的都市人而言,將會是一種新鮮有趣又讓人記憶深刻的活動。我們的老祖先會利用自然中的材料來做一些生活上的應用,如同今天安排的竹筒飯DIY,是要自己動手鋸竹子,清洗完後裝米飯進去,再用野薑花葉把竹洞塞起,不親手做還真不知訣竅在那裡。再來的是要自己做木頭杯墊,鋸的是實心的樹幹,大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鋸下後再用砂紙及砂輪磨平拋光,再用瓦斯槍燒出年輪形狀。這些對大部分參加的夥伴而言都是第一次的體驗,不論大朋友及小朋友都聚精會神的把屬於自己的偉大作品完成。
    在關西七寮的樹食空間,是荒野夥伴虎皮蛙的老家,學校退休後,除了社區規劃師的身份外,也參加了荒野解說員,在共享、共勞、共老的理念下經營這塊祖先留下來的農場,在不使用農藥、除草劑之下,此地的生態非常豐富。分組進行活動時,參加的夥伴在荒野講師帶領下認識此地的生態,從來不知道紅球薑有淡淡清香的汁液可以美顏護膚、野外吹草可以呼朋引伴、蜘蛛原來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下次在家裡看到旯犽(ㄌㄚˊ ㄧㄚˊ )就不會拿藍白拖打牠了;古有孔明草船借箭,今有大俠以草射箭….。原來大自然中有這麼多奇妙好玩的事物,每位參加的夥伴都感覺好新鮮好好玩。用餐時因為上午大家都出好多力氣,所以午餐感覺特別好吃而且都吃很多,柴火燒煮的仙草魚腥茶喝起來特別濃淳,此時不過癮的園區同仁也再DIY竹杯來裝仙草茶,豪邁乾杯喝了起來。
    處在科學文明的網路時代,大家生活更顯忙碌,離老祖宗的生活模式也更遠了,生活幾乎無法脫離塑膠和化學。此次的工安環保月DIY及生態解說,就是讓大家帶著童心,跟親朋好友一起漫步山林,認識一下生活周遭的自然,應用老祖宗生活的智慧,一起在大自然中玩耍!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