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會工作倫理抉擇七原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會工作倫理抉擇七原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會工作倫理抉擇七原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會工作倫理抉擇七原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快來抽書:重磅科幻小說】《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 (送出2本) #李開復說看完這本精彩小說你就懂AI了 #歡迎青少年與所有大人提前進入美麗AI新世界 #李開復架構10幅技術藍圖 #科幻小說家陳楸帆依藍圖築構10個AI新世界 💖【參加辦法】(四步驟:按讚、留言、標兩個朋友,公開分...

  • 社會工作倫理抉擇七原則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8 10:36:15
    有 73 人按讚

    【快來抽書:重磅科幻小說】《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
    (送出2本)

    #李開復說看完這本精彩小說你就懂AI了
    #歡迎青少年與所有大人提前進入美麗AI新世界
    #李開復架構10幅技術藍圖
    #科幻小說家陳楸帆依藍圖築構10個AI新世界

    💖【參加辦法】(四步驟:按讚、留言、標兩個朋友,公開分享)

    1. 即刻起至7/24(六)晚上12點止,在本文按讚
    2. 在本文底下留言【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並【標註兩個朋友】
    3. 在自己臉書公開分享本文

    4. 7/26(一)進行電腦亂數抽獎(共抽出2本,將以私訊通知)

    💖這不是業配文喔,菊仙純粹分享
    💖一人僅限參加一次(貼文兩次以上也只算一次喔)

    ─────科學 + 科幻─────

    ➤李開復架構10幅「技術藍圖」,科幻小說家陳楸帆依藍圖築構10個「AI新世界」
    ➤李開復40年的AI專業經驗 + 科幻小說家陳楸帆的無邊想像
    ➤「虛構的敘事」與「非虛構的科技評論」完美結合
    ➤展現20年後被AI 技術深刻改變的未來世界。

    AI時代已經開啟。在我們面前,機遇與挑戰並存。
    如AI與人性特質如何共存等諸多課題,都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李開復

    想要創造什麼樣的未來,就從想像那樣的未來開始。──陳楸帆

      .AI能否幫助人類從根源上預防疫情?
      .如何應對未來的職場挑戰?
      .在AI主導的世界中如何確保文化多樣性?
      .如何教導下一代適應人類與AI共存的新社會?
      .面對AI帶來的社會問題所隱含的人性拉鋸戰,我們如何抉擇?

    AI能創造前所未有的財富與價值,能徹底改變醫學和教育,能提升人類的工作、娛樂和交流的品質,能把人類從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

    不過,AI也會帶來無數挑戰和風險:

    •演算法偏見
    •安全隱患
    •深度偽造
    •隱私資料的侵犯
    •自主武器的使用
    •取代人類員工。

    不過,以上情況並非AI主導造成的,而是惡意或草率使用AI技術的幕後黑手。

    全球AI領軍人物李開復最關切的是,AI正飛速發展,人類的未來將通往何方?
      
    歡迎來到2041!

    全球重磅推薦

      ✓劉慈欣│2015年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
      ✓雷.達里歐(Ray Dalio)│橋水基金創辦人
      ✓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董事長
      ✓楊立昆(Yann LeCun)│圖靈獎得主

    ★本書有著開創性的結構,用前所未有的跨越文類的多視角,展望人工智慧構造的未來,讓我們從理性上把握未來發展趨勢的同時,也從感性上觸摸未來的質感和溫度。生動逼真的科幻想像與嚴謹深入的技術論述完美地結合,讓本書無論是從科幻還是從技術現實的角度,都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劉慈欣,2015年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 

    ★對未來的解析精闢又精采。──雷.達里歐(Ray Dalio),橋水基金創辦人、《紐約時報》第一名暢銷書《原則》作者

    ★陳楸帆的創作實力,加上李開復的科技功底,建構出令人好奇又恐懼的AI未來世界。閱讀這本絕無冷場的好書,就能明白某些科技會在何時,又會如何發展成熟,而全體人類又會面臨什麼樣的影響。──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微軟董事長

    ★唯有有膽有識之人,才敢預測AI的未來。這是一位科技界的先驅泰斗,與一位洞悉未來的科幻作家,攜手打造的開示之書,對於AI科技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提出大膽又殷切的見解。──楊立昆(Yann LeCun),圖靈獎得主,臉書首席AI科學家

    ★我們能不能適應我們一心創造的奇異新世界?我們知道無從想像的改變即將到來,卻不知這些改變對人類有何影響。李開復跟陳楸帆的《AI 2041》,對於我們即將面對的未來有最詳盡的描寫,最深情的叮嚀。──班奈特.米勒(Bennett Miller),「魔球」與「暗黑冠軍路」導演,曾獲奧斯卡獎提名

    ★我們正處於AI發展史的關鍵時刻。我所讀過的書當中,唯有這本創意四射的佳作,才真正一語道破AI的精髓。與其思考該不該信任AI,還不如將AI當成一種工具,一種由我們人類塑造的工具。李開復在《AI 2041》的精闢分析,凸顯出這項人類必須積極承擔的責任。陳楸帆筆下的精采故事,昭示了AI可將曾經無解的問題,化為充滿新機的未來。──亞利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Thrive Global 創辦人兼執行長

    ★《AI 2041》是科學與科幻的完美融合,揭示了AI將如何全面滲透我們的生活,而我們想創造造福全人類的科技未來,又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Salesforce董事長兼執行長

    ★將AI應用於商業經營,通常必須先研究這項科技,再思考如何應用。《AI 2041》卻帶領讀者走上相反的道路。兩位作者李開復跟陳楸帆,透過精采絕倫的故事,引領我們走入逼真的未來世界。再以淺顯易懂的說明,闡述AI科技的原理,造就一本讓人欲罷不能又大開眼界的好書,想了解如何應用AI,絕不可錯過此書。──馬克.庫班(Mark Cuban)
    .

    …………..【內容快速勾勒】…………

    第一章 一葉知命
    在印度孟買,一個當地家庭參與了一項由深度學習賦能的智慧保險計畫。為了改善這家人的生活,AI保險程式透過一系列生活應用與這家的每位成員相連,這些應用與保險演算法進行動態互動。然而,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卻發現,這套AI保險程式似乎總是在「巧妙」地阻撓她追求愛情。

    【開復解讀】
    一、什麼是深度學習
    二、深度學習:能力驚人但也力有未逮
    三、深度學習在網際網路和金融行業的應用
    四、深度學習帶來的問題

    第二章 假面神祇

    一名懷揣電影夢想的奈及利亞影音製作者,被神祕公司招募來製作一段真假難辨的Deepfake(深度偽造)影片。如果他成功地做到瞞天過海,將引發災難性的後果,從而改變整個國家未來的命運……

    【開復解讀】
    一、什麼是電腦視覺技術
    二、電腦視覺技術的應用
    三、電腦視覺的基礎─卷積神經網路(CNN)
    四、Deepfake
    五、生成式對抗網路(GAN)
    六、生物特徵識別
    七、AI安全

    第三章 雙雀

    AI教師化身為韓國雙胞胎孤兒所喜愛的卡通化虛擬夥伴,分別幫助他們挖掘和發揮潛能。多虧有了AI的重要分支「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這兩個AI夥伴才能夠用人類的語言流利地和孤兒交談,建立情感連結和信任,幫助兄弟倆在失散多年之後重新找回彼此。

    【開復解讀】
    一、自然語言處理(NLP)
    二、有監督的NLP
    三、自監督的NLP
    四、NLP應用平台
    五、NLP能通過圖靈測試或者成為通用人工智慧嗎?
    六、教育領域的AI

    第四章 無接觸之戀

    在疫苗問世後,新冠病毒毒株定期變異,繼續肆虐人間。二十年後,人類不得不學會與病毒共存,家家戶戶都配有機器人管家,以減少人與人接觸的風險。在這個故事裡,身在上海的女主角患上了一種把自己與世隔絕的恐懼症。當愛神來叩門時,她內心一方面渴望擁抱愛情,另一方面卻極度懼怕和戀人親密接觸。誰能幫助她邁出這關鍵性的一步?

    【開復解讀】
    一、數位醫療與人工智慧的融合
    二、傳統藥物及疫苗研發
    三、AI在蛋白質折疊、藥物篩選及研發方面的潛力
    四、AI與精準醫療及診斷:讓人類活得更加健康長壽
    五、機器人技術
    六、機器人技術的工業應用
    七、機器人技術的商業場景和消費級市場
    八、AI時代的數位化工作

    第五章 偶像之死

    故事描述了未來的娛樂業。到那時,遊戲都將是全感官立體沉浸式的,虛擬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將變得虛實難辨。本故事發生在日本東京,主角利用AI和VR技術,讓她所愛慕的偶像復活過來,引領她去調查偶像之死背後的真正原因。

    【開復解讀】
    一、什麼是XR(AR⁄VR⁄MR)
    二、XR技術:全方位覆蓋人類的六感
    三、XR技術:超感官體驗
    四、XR技術的兩大挑戰:裸眼顯示和腦機介面
    五、XR技術普及背後的倫理道德和社會問題

    第六章 神聖車手

    二十年後,自動駕駛技術正處於從人類司機切換到全AI司機的過渡時期。在這個有著動作大片節奏感的故事中,斯里蘭卡一名電競少年被招募進了一個神祕計畫,他將要面對的並不僅僅是遊戲中的對手……

    【開復解讀】
    一、自動駕駛
    二、真正的自動駕駛什麼時候才會出現
    三、L5自動駕駛車輛將帶來的影響
    四、阻礙L5自動駕駛的非技術性難題

    第七章 人類剎車計畫

    策劃〈人類剎車計畫〉的惡魔是一名歐洲電腦科學家。他在經歷了一場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家庭悲劇後,精神失常,開始利用量子計算、自動武器等突破性技術作惡,對人類進行史無前例的瘋狂報復。駭客與反恐特警聯手力挽狂瀾,人類命運將何去何從?

    【開復解讀】
    一、量子計算
    二、量子計算在安全領域的應用
    三、什麼是自主武器?
    四、自主武器的利與弊
    五、自主武器會成為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嗎?
    六、如何解決自主武器帶來的危機?

    第八章 職業救星

    隨著AI向愈來愈多的行業穩步進軍,愈來愈多職位逐漸被AI技術取代,那麼人類接下來能從事的工作是什麼?一場發生在舊金山的建築業大震盪,帶領我們走入一個新的行業──再就業服務。如何幫助結構性失業人群找回屬於人類的價值與尊嚴感,也許同樣需要AI的幫助。

    【開復解讀】
    一、AI將如何取代人類員工?
    二、AI取代人類員工背後的潛在危機
    三、UBI會是一劑良方嗎?
    四、從事哪些工作的人不容易被AI取代
    五、如何化解AI時代的人類工作危機?
    六、迎接AI新經濟以及制定全新的社會契約

    第九章 幸福島

    一位中東的開明君主想試驗將AI做為給人類帶來終極幸福感的靈丹妙藥。然而,幸福是什麼?幸福如何衡量?這位君主邀請了各界名人聚集在一座私密的島嶼上,讓這些名人共享他們的個人資料,並成為探索這個奇妙命題的小白鼠。然而,試驗卻出人意料地走向了失控……

    【開復解讀】
    一、AI時代的幸福準則
    二、如何利用AI衡量和提升幸福感
    三、AI數據:去中心化 vs. 中心化
    四、誰值得我們信賴並有資格儲存我們所有的資料?

    第十章 豐饒之夢

    在布里斯班一座由AI管理的養老社區中,一位原住民女孩如何幫助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海洋生物學家解開身世之謎?故事中勾勒了在澳大利亞的未來社會的兩種貨幣:一種是錢,其重要性日益減弱;另一種是代表聲譽和尊重的價值的新貨幣,其重要性與日俱增。

    【開復解讀】
    一、可再生能源革命:太陽能+風能+電池技術的有效結合
    二、材料革命:走向無限供給
    三、生產力革命:AI與自動化
    四、豐饒時代: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五、稀缺時代與後稀缺時代的經濟模式
    六、豐饒時代的貨幣制度
    七、豐饒時代的挑戰
    八、豐饒時代之後,會是奇點時代嗎?
    九、AI 的故事會是圓滿的結局嗎?

    •關於2041年的預測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593?sloc=main

  • 社會工作倫理抉擇七原則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9-03 13:47:22
    有 453 人按讚

    五年前馬總統連任,許老爹即帶頭召開多次統派聯合會議,呼籲馬總統恢復國統綱領,明確統一目標,才能對抗日漸猖狂的台獨勢力,給大家一個團結奮鬥的目標。

    而我也因擔任聯合會議的秘書工作,與許老爹多次接觸,有次他老人家還主動發電郵給我,說他在央視上看到我的發言,特別向我致意,還稱呼我「炳忠賢弟」,真讓我愧不敢當,更體會到老一輩禮賢下士的謙和作風。

    有人質疑老爹曾任國軍總政戰部主任,指導軍中反共思想,如今卻倡議與中共和談統一,「變了」。令人敬佩的是老爹他坦然以對,公開說明他「變」的理由。

    我在此轉貼他老人家的公開文章,同時也請各位想想,老爹「變了」沒錯,但在此之前,難道不是「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先變了嗎?而於此同時,對岸的中共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此外,曾經高談民主人權的民進黨,淪落到奉一個對民進黨「革命」過程毫無貢獻、出身國民黨官僚的蔡英文對異己進行獨裁統治,難道不也「變」很大嗎?
    ==========

    99高齡老人的真心話:
    我為什麼以前反共現在促統(許歷農)

    最近有青年朋友質疑我:「過去接受國家正規軍事教育,一直以反共為思想教育的主題,為什麼現在的態度不能貫徹?」我現就以這篇文章來做回應!

    我知道:我的朋友也未必都認同我的看法,尤其在前二十多年,由於學校教育、社會輿論受到兩位前總統(李登輝和陳水扁)的精心洗腦後,使整個社會價值觀扭曲、變質;不過,我始終堅持跟著道理走,謙卑的走向道理,站在道理一邊思維、說話。所有合理的指教,我都虛心、誠懇、感恩的接受;如果衹無的放矢,肆意謾罵。當然不會受到歡迎!我,誓以餘年,為捍衛道理而戰!以下是「拙作」,敬請指教

    我以前之所以反共,是反對當時中國大陸實施的共產主義以及在共產制度下的一些不當的作為和措施。諸如:

    --清算鬥爭(階級鬥爭):違背人性、理性,使人民生活在恐怖之中。

    --限制個人(家庭)生產:主張「一窮二白」,認為越窮越革命,使人民生活在飢餓、死亡的邊緣。

    --大躍進、土法鍊鋼:違背科學,欺騙社會大眾,搜刮民間工具、用具(鐵器),供其無知浪費,使人民陷入更深層苦難之中。

    --實施人民公社:破壞倫理、拆散家庭,使人民失去精神寄託,生活秩序。

    --批孔揚秦:破壞中華文化,歪曲歴史,使人民精神錯亂,社會日益沉淪。

    --文化大革命:無法無天,肆意草菅人命,破壞社會秩序、歴史文物,政府不肯依法運作,人民無法正常生活、生產,教育形同停滯狀態。陷大陸同胞於「十年浩刼」!

    很清楚,這就是當年我為什麽反共的道理。



    現在,為什麽不再反共而要促統呢?

    因為中國大陸自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以來,已完全放棄共產主義。他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羣眾首創精神,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走自己的路不以書本作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白貓黑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施政作為是非對錯的標準:要看是否有利於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這些話的意思,我們可以清楚看出,他是:不要再遵循任何主義(書本),不要再照抄外國模式,實事求是的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為標準,摸索、尋找出一條有效的治國方案——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大陸從1978年推動「改革開放」以來,已經 30多年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究竟有些什麽作為和成就:

    --徹底消除了階級鬥爭的思想,循序改進了共產主義下的所有不良制度和作為。

    --有效開放社會生產力,快速推動基礎建設,提升經濟成長。

    --推行扶貧方案,大幅減少貧困人口。

    --推動科學教育,迅速提升科技水平,目前已加入國際太空競賽。

    --改善兩岸關係,強調「求同存異」、追求「互利雙驘」。

    --發揚中華文化,除在學校、社會教育着力外,並在國際上建立百餘所孔子學院。

    目前中國大陸已經不再是貧窮、落後的共產國家,而是世界經濟大國之一,除了國內生產總值低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之外,其他如進出口貿易、外滙存底以及若干產品(包含電子產品、汽車等)生產量都是世界第一。冷靜思維,今天中國大陸的思想和作為,完全符合正常國家發展的原則,對兩岸亦屬有利。當年反共的理由,早已不復存在,當然不能為反對而反對,這就是我不再反共的理由。

    再說促統,統一是中華民國根據憲法(包含憲法增修條款)一貫追求的目標,當年我們高喊「反攻大陸」、「光復大陸國土」,乃至「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都是為追求國家統一的具體主張。

    今天,因為客觀形勢特別兩岸關係的改變,我們為適應現實環境主張兩岸儘速簽訂並公佈「世界上祇有一個中國,台灣和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容分割」。在這個基礎上兩岸經濟、軍事相互支援,政治、外交共同參與。

    也許有人會覺得:為什麼不考慮「台獨」選項呢?其實,祇要稍加理性思考,就會發現「台獨」不僅在主觀上(血緣、文化)不應該,更在客觀上(相對形勢)亦不可能。前總統陳水扁先生早在2005年3月3日就鄭重的說過「台獨,絕對辦不到,我不能自己騙自己,不能騙別人,我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這樣明確的結論還不夠清楚嗎?

    國際知名學者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在其名著《大國的興衰》中說:「一個國家行使和保持全球主導權的能力,最後取决於它的經濟實力。」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後,其經濟實力,迅速超越全球七大工業國中的六國,目前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有人預測一、二十年後中國大陸將超越美國領先全球。

    台灣與中國大陸相隔一衣帶水,近在咫尺,搬不動,移不開;理性明智的抉擇,唯有選擇兩岸「互利雙贏」的統一方案,國家之福,全民之福!

    願天佑中華!

  • 社會工作倫理抉擇七原則 在 Sam Tsang 曾思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6-15 16:40:21
    有 8 人按讚


    我們似乎十分想像地去思考路德兩個國度的教義, 或許一份可靠的引介文章能克服我們的困擾。 鄧紹光老師的〈路德論政教〉相信能恰如其分地擔上此角色, 十分值得花上時間細心閱讀。
    本文收於鄧紹光編《回到根源去:福音信仰與改教精神 》(基 道:19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鄧紹光︰〈路德論政教〉

    一、 引言
    路德的兩個國度的教義(Doctrine of Two Kingdoms, Zwei-Reiche-and-Zwei-Reginet-Lehre)十分複雜,卻是他成熟的政治和社會思想的關鍵觀念。大體來説,路德此一兩個國度的敎義,成於一五二二至一五二三年間,以〈世俗權柄︰順服至何等程度〉一文為起點,此後雖有改動,但都只是語言名詞,而非意念思想。1 路德的政治思想並非憑空臆造,若沒有一五一七至一五二零年間的神學革命,斷斷不可能現兩個國度的教義。2 兩個國度的教義,一方面根源自他的神學思想 · 另一方面也貫穿了他的政治論述︰政府、教會與國家、基督徒在社會中的角色,成為一十分重要的政治神學的核心概念,能夠弄清楚其含義,即能幫助我們確定其對政教關係的了解。然而,過去歷史上的實踐表明了對兩個國度的教義的了鮮並非一致的,甚至現了互相矛盾的解釋、援用,例如在東西德統一之前,西德某些信義宗信徒以此教義為由支持保守的政治勢力,而東德的信徒則以同樣的教義來合理化他們居住在共產主義的國家之中;又如二次世界大戰時,既有據此而反對第三帝國採取中立態度,也有從中獲取理據反抗納粹暴政。3 這種現象基本上反映了路德兩個國度觀的弱點,下面將會進一步指出。

    二、 兩個國度的三種含義4
    Cargill Thompson的硏究指出,路德的兩個國度教義包含了三組元素,這三組元素雖然互相分別,但又關係緊密,不能分割開來了解。第一組是兩個領域(two realms, Zwei-Reiche)或秩序,一個是靈性的領域(spiritual realm, des geistliche Reich),另一個是時間或世俗的領域(temporal realm, des weltliche Reicht)。這兩個領域都是上帝為人類的存在而設定的,分別對應人類的兩種本性︰靈性的和肉身的。要注意的是,這兩個領域是平行的而非對立的,分別表明人的兩種關係,與上帝的跟與人的。前者是救恩的領域或秩序,後者為自然的領域或秩序,都是人活出其本性的領域。

    第二個組別是兩個政府(two government of the world)。上帝在地上/世界為人類設立了兩個不同形式的政府,一個是靈性政府(spiritual government, des geistlische Regiment),以「道」管治,另一個是時間政府(temporal government, des weltliche Reginment),以「劍」管理。明顯地,這兩個政府是對應第一個組別的兩個領域,也是平行而非對立的。第一個組別是從人性論的角度來講,第二個組別是從上帝的角度來著眼,透過兩種不同形式的政府來實現第一個組別的兩重關係。

    在兩個組別之外,尚有第三個組別,這就是上帝的國度(Kingdom of God, Reich Gottes, Reich Christi)和撒旦的國度 ( Kingdom of the Devil, Teufel Reich, Reich der des Welt)。這兩個國度跟第一和第二組截然不同,雖然路德很多時會以「國度」來講述領域/秩序和政府,因而帶來不必要的混淆和混亂。可是,在本質上,這兩個互相對立的國度並不就是兩個領域或兩個政府,是不能互相等同的。然而,這兩個互相對立的國度卻又跟這兩個領域和兩個政府關係緊密,同為兩個互相對立的國度的爭戰是以兩個領域和兩個政府為戰場的。一方面,上帝以之為武器對抗邪惡的勢力,另一方面,撒旦則不斷以各種方式擄掠人心歸於邪惡國度之下。

    在此可以稍作總結,在路德的兩個國度的教義中,包含了兩對二元論在內,互相交錯。第一對是上述所指的第一組別和第二組別,都是上帝所設定的,並且上帝透過這兩個組別工作。在本質上,這一對二元論不純是對應人性的兩面,並且是具體表明上帝在地上的活動,上帝與人的兩種關係,一為直接的,另一為問接的。因此,這一二元並非互相對立的,而是彼此平行、互相補足的。相反,另一對二元論卻是上帝與魔鬼之間的衝突,沒有任何妥協,彼此之間的爭戰就構成了人類歷史的方同。莫特曼在討論路德兩個國度教義的文章以一圖表(見下頁)總結下這兩對二元論之間的關係。5

    三、 兩個政府的關係:互相分別、彼此限制
    在神學根源上,路德的稱義神學(Theology of Justification)決定了兩個政府的關係,乃必然的分割,人在自然秩序中所作的一切均不能有助其在靈性秩序中的生命;6 然而,即使是基督徒,卻又只是「同時為義人,同時為罪人」(Simul justus, simul peccator),他們在地上生活仍需要法律來約束,抑制罪性,7 更何況是非基督徒。因此,上帝設立兩個政府、兩重秩序是必要的,一個是拯救的,另一個是創造的;一個是內在內心的義,另一個是外在行動的義;一個是內在永恆的平安,另一個是外在的平安;一個是非強制性的,另個是強制性的。路德認為這是上帝管治這個世界的方式,其實是管治人的兩種本性︰靈性與肉體。

    由於兩個政府,兩種秩序各有自己管轄的對象,因此自然地就有其領域與範圍,不能混淆,越俎代庖。靈性的政府不能定下法律規限人的行為,因為其權柄是非強制性的;世俗的政府不能設定法律干預信仰或強逼人接受上帝,因為其權柄涉及生命與財產而非靈魂。話雖如此,即使在原則上,此一分別其實並非如路德所想像般一刀兩斷的(clean-cut),亦因此而帶來不同的實踐方向。

    除此之外,路德更進一步從兩個敵對國度的脈絡來堅持分別的重要性。8 他認為在整個上帝與撒旦的爭戰中,兩個政府、秩序處於非常核心的位置,撒旦一直嘗試運用形形式式的手段引誘當中擔任不同崗位的人濫用其權力,而其中最有力的攻擊莫過於混淆兩個不同的政府(Confusio regnorum),忽視靈性政府與世俗政府的分別,並互相干涉、混亂二者,後果是以世界而亂天國,以天國而亂世界,帶來的只會是混亂而非秩序。在路德眼中,教宗是混亂兩個政府的典範,故稱之為敵基督(Anti-Christ)。教宗不單宣稱世俗與統治者的權怲必須於教宗,更把世俗政府的統治方法引進屬靈領域,從而定下法律以強逼信仰、把自願特性的靈性政府轉為一法律和刑罰的世俗政府。路德亦同時警告當時的諸侯,切勿干預信仰事務,因為他們在此領域無任何權柄,不能任意妄為。兩個領域、政府不相干涉,不僭越己分,就能發揚各自的功能,抵擋魔鬼,一旦越權代理,則陷入混亂而為撒且所用,這是路德何以堅持兩個政府必互相分離的究竟原因。

    如此一來,正是因為互相分離有別,故能彼此限制。這種限制並非否定了各自的獨立自主性,而是明各自的獨立自主性是有其範圍的,而非無所不及,一旦離開其範圍則失去其主宰能力,其自作主宰的能力只能及於其被劃定的秩序、事務之內。由於這兩個政府管轄的範圍已窮盡人類的生活領域,故此,在邏輯上,它們是互相限制的。這種互相限制的能力可以進一步表現在各自對對方越軌行動的否定之上。世俗政府一方面固然不能越權以行政手段干預宗教自由、教會該如何解釋聖經、制定教義。但另一方面卻可以懲治那些違反法律,如犯上偷盜、欺詐、謀殺等罪行的教會中人,那怕是牧師、教宗,因為這是他們管轄的範圍。靈性政府以愛心寬恕的方式對待這些罪人是合理的,然而卻不能以此代替了世俗政府的執法,就這個意義來説,世俗政府履行其懲治功能正是限制了靈性政府的處事方式於其自身的範圍之內。同樣地,靈性政府不能教導或指引世俗政府如何治理社會國家(how to rule),正如不能教導廚師該如何烹飪;可是,神職人員卻有責任指出擔任公職的人並不因其為執法者而為義人,他們可以同樣犯上種種一般人會犯上的靈性罪行,更重要的是提醒執政者切勿以行政主導宗教,重申世俗政府並不能帶來拯救,以此來限制對方的功能。

    兩個政府之間的互相分別,彼此限制,後果是否定了聖化的政權,避免了政治化的教會。

    然而,兩者的關係是否真的如此乾淨俐落呢?路德自己就從消極的限制轉至積極的干預。原來兩個政府盡其本身的職權伸展至對方領域內以懲治犯法或防止權力越界,路德卻更進一步。當路德限制神職人員不應干預世俗政府運作之時,他卻給予他們對抗一切罪惡(sin)的責任,不單是個人性的罪,並且包括一切濫用職權的罪,這樣就涉嫌干預統治者如何使用職權,指導執法者如何對待被統治的人民。路德明確指出牧者傳道需要積極勸誡當政者不能以權謀私,反之卻要秉行公義,善待百姓,如此一來,也就不單只是消極地阻止限制世俗政府的運作範圍,並且是積極地教導應如何統治,如何行使其職權,這就犯丁路德原來自己訂下的原則︰兩個政府是互相分離,不相干涉的。此外,路德在界定世俗政府懲治罪行的範圍亦十分廣闊,他很早就把任何公然反抗上帝的罪行也歸於世俗政府懲治的權力之內,如褻瀆、咒詛等。之所以如此乃因為路德依據傳統把自然律(natural law)等同十誠來看待,因此任何在行動上對抗上帝的都需要受到懲罰(第一誡、第二誡),雖然世俗政府不管靈魂的事,可是,管治外在的行為卻為其不可推卸的貢任,這樣就擴闊了其職權,伸展至靈性政府負責的領域,或者應該説,這是代靈性政府頭而以法律懲治宗教罪行。9

    兩個政府分離的原則原來是以消極的方式防止彼此的越權,可是現在卻各自在原屬對方的管轄範圍內指手劃腳,越俎代庖,積極地干預對方。

    路德這樣的看法,可能是來自他以兩個政府,兩種秩序均出自上帝之手的觀點。若從兩個政府的角度來看,則強調分別。但若從上帝的角度來看,則兩個政府同是上帝手中的工具,用以對抗邪惡的國度。於是,當任何一個政府以上帝為標準,則可依此而批判另一政府,甚至指導其當如何運作。他的眼目所著意的是兩個敵對國度的爭戰,從這個角度來看,則兩個政府都有需要被指導以對抗邪惡的國度。於是就忽略了原來訂下的只作消極干預不作積極指導的原則。或許,在路德看來這是從一更高層次──上帝的角度——來決定,故可違背原來的原則,因為這種違背並非出自兩個政府本身,而是自設定這兩個政府的上帝。即使這樣,也會出現上帝違背自身的難題︰一手設立分離的原則,一手又破壞之,難以理解。

    無論如何,路德在處理兩個政府之間的關係所出現的不一致情況,結果是預備了材料讓後來者任意選取以支持自己的立場。

    四、 一個評論性的結語
    莫特曼指出,路德的兩個政府觀必須置於兩個敵對國度的架構來理解。這樣,其互相分離的性格就可因著共同對抗邪惡國度不敢互不相干,10 雖然這並不能合理化積極的干預,可是卻提醒我們路德的兩個政府的神學並非為基督教倫理提供任何基礎,而是表明上帝跟邪惡國度的對抗。事實上,如上所述,無論路德強調兩個政府相分相離,抑或容許兩者相互指導,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彰顯上帝的統治,抗衡邪惡國度的入侵、擴散,因此,路德這方面的思想就是歷史神學(theology of history)而非倫理(無論是政治的或社會的)的基礎,更不能提供具體的指引。

    然而,莫特曼指出這歷史神學卻是一天啟式的終末論(apocalyptic eschatology),起點是兩個敵對國度的爭戰,然後在此景觀內來了解基督及其工作,換句話說,是由信與不信、上帝與撒旦的鬥爭為架構來看待歷史。但莫特曼指這是兩個國度裏最根本的問題所在,就是未能從基督的觀點來掌握歷史和歷史的終結,即放棄了以上帝在基督的復活所顯明的勝利為起點,結果是,在路德的兩個國度觀,勝利只發生在天啟式的將來(apocalyptic future)而非始自基督勝過罪惡、死亡、魔鬼和復活事件之上。11

    如果兩個國度觀建立在基督從死裏復活的事件上,則基督就不再只是靈性政府的主,也是世俗政府的主,而世俗政府亦不軍是防止罪惡,同時亦可積極爭取公義,這並非由靈性政府所指定,而是基督從死裏復活所指向的終極天國所要求的,因此也就不會犯上兩個政府互相積極干預的問題,因為標準已經在基督事件的終末意義中被確立了。換句話説,基督事件規範了兩個政府的功能,特別是世俗政府,而毋須靈性政府提供任何指引。如此一來,世俗政府並非無所規範,但此規範既非由其自己來決定,但也非來自靈性政府,而是來自上帝在終末性的基督事件所啟示的;是上帝決定了世俗政府賞善罰惡、秉行公義、維繫和平的職責,如此一來,任何人都可以依此而監管世俗政府的運作,當然,包括靈性政府在內。

    最後要再一次重申,路德的兩個國度的神學仍然只是一套歷史神學,舖陳國家與教會在上帝國度中扮演的角色︰對抗魔鬼國度,由此而肯定世俗政府的相對獨立性和正面價值,打破路德之前的政教完全合一,或者更準確地説,是宗教或靈性政府管轄世俗政府這層級式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互相平行、相對地自主的關係,即使是互相積極干預,但仍是處在一平行的互動關係裏面,而非重返路德之前那種教宗凌駕於皇帝之上的局面。相信路德的貢獻正在於此,可是,這一兩個國度的理論,實在並不能為基督徒提供任何具體的倫理抉擇的指引。

    注釋:
    1. W.D.J. Cargill Thomps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Martin Luther, ed. P. Broadhead (Brighton, Harester, 1984), p. 19.另參P. Althaus, The Ethics of Martin Luther, trans. R.C. Schultz(Philadelphia︰Fortress, 1972), pp.1-53. Althaus認為路德不再以邪惡國度來了解世俗的政府乃一根本的變。然而,據Cargill Thompson的分析,路德並未放棄邪惡國度的觀念,並且,世俗的政府若然為撒旦勢力所擄,則路德會稱之為邪惡國度。參Cargill Thomps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Martin Luther, pp.50-53. esp. p.53。路德這種看法實與其天啟式的終末端(apocalyptic eschatology)有關,並非基督論式的終末論(Christological eschatology)。
    2. 同上,Chapter II, “The Implications of Luther’s Theological Revolution.”
    3. J. Moltmann, On Human Dignity: Political Theology Ethics, trans. M. Douglas Meeks (London: SCM, 1984), p.63.
    4. 這一節主要根據Cargill Thomps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Martin Luther, pp.37-39。
    5. Moltmann, On Human Dignity, p.73.
    6. Cargill Thomps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Martin Luther, pp.42&44.
    7. 同上,頁58-59。
    8. 以下討論參Cargill Thompson,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Martin Luther, pp.55.
    9. 同上,頁133-134。另亦參Althaus, The Ethics of Martin Luther, pp.130-131, 125-126.
    10. Moltmann, On Human Dignity, pp.73-74.
    11. 同上,頁75-7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