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會學與台灣社會pdf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會學與台灣社會pdf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pdf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pdf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巴黎不打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2020年做了什麼事?| 今年一整年的時間,因為疫情封城等各種因素,我們在巴黎參與的博物館展覽只上了一檔。地方媽媽都還來不及去拍照跟大家分享,法國就又封城了。 其他法國品牌的工作就更是慘淡,原本的沙烏地阿拉伯或上海活動,都變成物到人不到,大家都習慣在家裡工作開會,一切線上虛擬。 好險今年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pdf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26 21:06:50
    有 576 人按讚

    | 2020年做了什麼事?|

    今年一整年的時間,因為疫情封城等各種因素,我們在巴黎參與的博物館展覽只上了一檔。地方媽媽都還來不及去拍照跟大家分享,法國就又封城了。

    其他法國品牌的工作就更是慘淡,原本的沙烏地阿拉伯或上海活動,都變成物到人不到,大家都習慣在家裡工作開會,一切線上虛擬。

    好險今年的工作中,還有一個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由我負責中文版編譯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的線上雜誌《HAS》。說是我負責編譯,其實是好多台灣朋友們的友情相挺,知道我在外打怪不易,很多朋友的神助攻!

    中文版現在總算上線,這個工作讓我知道譯者的幸苦。也想跟設計師朋友們說,我們真的不該再抱怨自己的行業了,我現在知道有一種行業比我們更辛苦、更吃力不討好,而且待遇更差,那就是書籍的譯者。

    第一次翻譯,而且還是學術性的哲學、科學、社會學等文章,我請了許多朋友幫忙,再透過他們找到相關領域的中研院研究員、大學教授等幫忙校稿,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拜託朋友們。

    為什麼地方媽媽這麼拼命,為了一份兼差還用上自己的多方人脈關係,只為了雜誌能有繁體中文版,讓台灣的大家也能輕鬆閱讀!

    沒錯,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簡體中文我們也能讀懂,但事實上經過了幾十年,這已經是二個語言,在思維與寫作方式或標點符號都不一樣,尤其是學術領域的專有名詞。所以這本線上雜誌的繁體中文版與簡體中文版,除了字體不同,也是二種不同習慣文字的版本。

    我知道巴黎不打烊的讀者有許多能人異士,歡迎大家點擊閱讀,也請大家不吝賜教。雜誌文章是線上版本,有錯誤隨時可訂正!

    下面連結歡迎點閱,進入之後有繁體PDF可下載。

    (地方媽媽校長兼撞鐘,翻譯、編輯還要排版和負責中文網站與一切對外事宜,好險有在倫敦的大學同學和平和台灣的編輯阿月幫我一起打怪,繁體中文版才能順利推出。其他感謝名單,我就直接把他們的名字放到編輯群裡了,哈哈哈!)

    https://humanitiesartsandsociety.org/magazinecn/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6 07:30:01
    有 62 人按讚

    【隱藏在食物中的危機-重金屬與神經疾病】
    估計全球有數千萬種有機或無機物質,近十萬種化合物被用作商業製品,許多造成環境負荷並進入生態鏈,也透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尤其經過食品,包括故意或無意,造成體內負荷甚至危及各種健康效應,近期由於分子毒理學之進步及超微量分析之儀器與技術發展,發現食品隱藏很多安全問題。(資料來源:【註1】)


    近年來,各類食物中殘餘的農藥、重金屬、添加物、致病微生物等可能引起健康危害的議題,普遍受到各國重視與廣泛討論,加上國際貿易的活絡,各類農產品、加工食品及不斷被開發出來的新穎性食品,流通量越來越大,消費者的選擇性雖然增加,但面對各類食品的安全性疑慮亦隨之增加。(資料來源:【註2】)


    最近食品安全意外頻傳,因此與食品相關的重金屬汙染也再次受到大家的重視,重金屬過量與神經疾病息息相關,最常被提到的有鉛、鋁、錳、汞、砷、銅、鎳、鋅等。


    ■鉛中毒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 」曾調查高雄市九百多名學童的血中鉛濃度,發現學童血中鉛濃度越高則學業表現越不好,尤其語文及社會學科最明顯。平均血中鉛上升3 μg/dL,則成績退後一名。由此報告可知,台灣的環境低濃度鉛暴露引發孩童智商及認知能力的障礙的問題的嚴重性,值得我們重視。


    由於從事鉛相關行業的工人多年的研究發現,長期高濃度鉛暴露引起鉛中毒,會引起許多嚴重的併發症。最近幾十年來的多項研究證實,即使低濃度的鉛暴露,仍可能會造成健康上嚴重的影響。


    ■藥材與重金屬
    中藥用來安神鎮靜的硃砂【註3】,也是含無機化合物的汞;在中藥常使用的雄黃也含有較高濃度的砷,因此雄黃酒不建議多喝,總結來說,日常接觸的食品與中藥中,許多含有重金屬成分,建議大家在選擇時,需多加小心注意,才不會不知不覺中成為重金屬中毒的受害者。(資料來源:【註4】)


    ■「鉛」的毒害
    古羅馬人喜愛在釀造紅酒時加入「醋酸鉛」增加風味,導致大部分人普遍有「鉛中毒」可能,鉛會在軟組織和骨骼中積累,會損害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損傷。說到鉛的危害,許多歷史與考古學家相信「鉛中毒滅了整個羅馬帝國」。


    ■「鉛」長期受到廣泛運用,近年才發現具毒性而減少使用!
    其實,鉛是從很久遠以來就長期運用的一種重金屬,因為鉛好開採,又具有密度高、延展性高、柔軟好成形,熔點相對較低、而且不易氧化等特性,所以特別受到人類長期而廣泛的應用。鉛用在製作各種器物,如與銅製為合金銅器、水管、水晶玻璃、鉛酸電池、油漆、含鉛汽油等等,所以可以說鉛一直在人的周圍無所不在。


    一直到近年來才注意到它的毒性,鉛會在軟組織和骨骼中積累,會損害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損傷、老人失智,並會造成骨質異常以及傷害內臟如腎臟還會造成貧血,此外還可能引發生殖問題並影響兒童智商。(資料來源:【註5】)


    ■鉛中毒診斷與症狀
    ▶ 一般而言,鉛中毒的症狀不易提早診斷。

    ▶ 若血中鉛濃度在 40 ~ 69 μg/dL 之間:屬於「輕微」,臨床表現包括:疲倦、嗜睡、對於休閒活動缺乏興趣,其他還有生育能力下降、高血壓。

    ▶ 若血液中鉛濃度為 70 ~ 100 μg/dL之間:則屬「中度」,其臨床表現為:頭痛、記憶力喪失、性慾降低、失眠、覺得腸胃道有金屬味、肚痛、噁心、便秘;慢性暴露有腎病變、貧血、肌肉疼痛無力、關節疼痛。

    ▶ 若血液中鉛濃度大於 1000 μg/dL:則為「嚴重」中毒,症狀包括:昏迷、癲癇發作、表情呆滯、譫妄、局部動作異常、頭痛、眼睛乳突水腫、視神經炎以及其他腦壓增高的症狀,足下垂、腕下垂,腹部絞痛,嚴重貧血故看起來蒼白。

    ▶ 鉛中毒在成人的表現多以慢性為主,少有急性中毒情形。急性中毒的表現為:腹部絞痛、急性肝炎、胰臟炎、溶血性貧血以及腦病變。
    (資料來源:【註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議題召集人序,Page 6
    https://bit.ly/2Q1cSpZ


    ∎【註2】: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前言,Page 14
    https://bit.ly/2Q1cSpZ


    ∎【註3】:
    衛生福利部 - 中醫藥司公告
    主旨:公告「自94年5月1日起禁止中藥用硃砂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
    依據:藥事法第22條第1項第1款規定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發文字號:署授藥字第0940002424號
    https://bit.ly/3h1UHfM


    ∎【註4】:
    高醫醫訊-高醫醫訊月刊 第33卷10期「隱藏在食物中的危機-重金屬與神經疾病」
    https://bit.ly/313kAq4


    ∎【註5】:
    食力 -「鉛」的毒害由來已久,甚至滅了古羅馬帝國?
    https://bit.ly/3iUAxET


    ∎【註6】: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鉛中毒」:https://bit.ly/349jSth


    ➤➤照片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知識學堂-鉛中毒」: https://bit.ly/3kXdjjg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 #重金屬 #神經疾病 #硃砂 #雄黃 #鉛中毒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行政院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pdf 在 公民不下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8 22:00:33
    有 74 人按讚

    【數位落差(上)】
    .
    數位落差是美國商務院1999年提出的概念,指出在資訊社會中,個人是否擁有資訊設備,以及使用資訊設備的能力,都會影響到個人的經濟水平。這個概念在2020的現今,應該非常好想像:如果你現在想要做一份在辦公室裡的白領工作,怎麼可能不會使用電腦?如果不會使用資訊設備,能夠擔任的工作就比較少。
    .
    北大社會系教授馬國勳,介紹了數位落差的「質」與「量」的不同,前者像是使用電腦的目的、使用資訊設備的能力;後者是擁有設備的多寡、品質等。這兩個面向都可以用來檢視數位落差的程度。而為什麼會有數位落差呢?在個人層次上可能是身份上的差異,例如年齡、教育程度以及族群;家庭層次上影響的則有家庭社經地位、城鄉差距。
    .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台灣的數位落差程度吧!2019年由國發會辦理「鄉鎮數位發展分類研究」,綜合鄉鎮市區的人力資源結構、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發展、交通動能發展、生活環境發展與資訊基礎建設等六大面向,產生了第一個依數位發展程度的鄉鎮市區分類。
    .
    結果顯示,國內鄉鎮市區可依發展程度高至低區分為1至5級,大致是以臺北市及新北市(如板橋區、 中和區)、桃園市(如桃園區、平鎮區)、新竹市、新竹縣竹北市、嘉義市、臺南市(永康區、東區)、高雄市(如三民區、左營區)等核心都會區域向外依序擴散。
    .
    #socialclassonline #公民不下課 #數位落差 #資訊社會 #電腦 #設備 #城鄉差距 #台灣 #鄉鎮 #鄉鎮數位發展分類研究 #文化資本 #國家發展委員會 #都會區 #網路 #資訊 #學測 #指考 #讀書 #升學 #時事 #社會議題 #社會科 #考題
    .

    ➤參考資料:
    ・馬國勳/「量」的數位落差,「質」的數位落差,以及由家庭所傳承的數位文化資本(巷子口社會學)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9/09/24/makuohsun/
    ・有錢家孩子不玩iPad?數位落差有新定義(倡議家)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1815/3451299
    ・歷年數位落差報告(國家發展委員會)
    https://www.ndc.gov.tw/cp.aspx?n=55c8164714dfd9e9
    ・縮減你我的距離(一):台灣數位落差的最後一哩路(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kD6.htm
    ・108年縣市暨區域數位發展現況(國家發展委員會)
    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2NrZmlsZS82NThjMGIzYy1lY2FkLTRiOWMtOTcxNy1jNWQ4MWNkZGZhNjEucGRm&n=6ZmE5Lu2Ny0xMDjlubTnuKPluILmkbrpoIHmiYvlhooucGRm&icon=.pdf
    ・圖片/https://studentprivacycompass.org/simpson3/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pdf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06 22:00:13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 齐泽克评武汉|清晰的种族主义元素到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歇斯底里:https://mp.weixin.qq.com/s/8G7o1gfNJ6kO9hVt4LrvcQ?fbclid=IwAR3V0_ay2mZJws2S9fbjYbF-1cKDqIyxh5ug3TycjY00glcrjt27LiRV5qY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哲學
    ─────
    你知道有哪些好書特別適合瘟疫時期來讀嗎?或者,你讀到知名左派學者,斯洛維尼亞社會學家兼哲學家齊澤克(Slavoj Žižek)討論武漢肺炎的文章了嗎?
    你知道他以「武漢假日」(Holiday in Wuhan)來形容這場史無前例的封城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
    這是伊格言老師應邀為香港端傳媒所寫的文章,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而哲學家齊澤克討論此次瘟疫的文章,我們同樣把全文連結放在頻道資料處。

    上一集我們討論了賈德‧戴蒙的名著《槍砲、病菌與鋼鐵》,旁及同類的以色列學者哈拉瑞(Yuval Harari)近年的暢銷著作《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等書。
    伊格言說,這與當下流行的「大數據」概念其實有著相當程度的呼應;而類似的巨觀角度也使我們獲得了不同的視野。
    然而,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武漢封城後十幾天,我們讀到了更不一樣的看法──〈齊澤克評武漢〉。

    這篇文章題名為「清晰的種族主義元素到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歇斯底里」──顧名思義,「種族主義」正是齊澤克討論的重點之一。
    文章可略分為二大部份:第一部分,齊澤克直接指出了,對新冠肺炎的恐懼,其實明顯夾帶著西方對中國的偏見與歧視。
    他這樣寫:

    冠状病毒遍布所有新闻,我不会假装成一个医学专家,但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事实终止于何处,意识形态从何处开始?**
    远比武汉肺炎糟糕的流行病正在发生,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于其他传染病,为什么我们固执于这一种?
    显然,一个极端的例子是1918-1920的流感大流行,被称为西班牙流感,估算死亡人数不低于5000万。
    似乎此处种族主义妄想(racist paranoia)作用显著──回顾种种幻想(fantasy):在武汉,一个中国妇女活剥蛇皮,还有喝蝙蝠汤。......

    齊澤克質疑,為何導致更多人死亡的流感並未引起如此巨量的關注?他提出二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當然就是西方對中國的偏見了──一種「在武汉,一个中国妇女活剥蛇皮、喝蝙蝠汤」的偏見圖像。
    這類「種族主義妄想」明顯加深了這個世界對中國的歧視,與既存刻板印象疊合,將中國設想為一個完全未開化的蠻荒之地。

    齊澤克這樣說有道理嗎?
    伊格言說,首先,我們大概無法認定它純屬無稽。畢竟西方對東方的刻板印象其來有自,並非虛構;說這樣的刻板印象加深了人們對新冠肺炎的恐慌,其實是有道理的。
    然而另一方面,齊澤克拿武漢肺炎與流感相比,倒是坐實了他自己「我不是個醫學專家」的自述了──
    截至目前,WHO已將此次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上修至3.4%;而即使是在瘟疫流行之初,我們也已確知,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與重症率雖然比不上SARS,但至少也是流感的數十倍之多。
    換言之,對新冠肺炎的恐慌根本也是理所當然的。只能說,齊澤克在此處的論斷是有些偏頗了。

    而關於此次瘟疫引起巨量關注的原因,齊澤克也提出了第二個理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伊格言: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