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會學習理論模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會學習理論模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會學習理論模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會學習理論模仿產品中有7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38的網紅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提問的威力》 跟這一本書相見恨晚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與客戶溝通新的趨勢是利用coaching, 教練式的方式來進行. 也就是說不會直接跟對方告知答案, 而要引導客戶自我向內思索, 找到動機, 尋求解決方式 但是, 很多人都覺得這一種互動是一種過於理想化而又兜圈子的模式. 一般而言, 自認為自...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

社會學習理論模仿 在 黃小柔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02 19:12:19

永遠不要對自己做的20件事! 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很出名的行為理論,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換言之,倘若你做錯1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9件事去彌補它,追著錯誤跑你會越錯越遠。 如...

社會學習理論模仿 在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6:43:57

最近社會上的攻擊事件越來越多,無論是隨機、蓄意傷害,都讓人擔心自己的安全😖 / 心理學當然也針對「攻擊」而做了不少研究與討論,就來看看有哪些經典的解釋吧: 1️⃣基於生物本能的攻擊趨力 由於人具有對危險感知的焦慮、以及出生焦慮(從溫暖的子宮出來到這可怕的世上),使得我們對自己有一種毀滅及攻擊,想回到...

社會學習理論模仿 在 焦糖綠玫瑰 caramelgree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7-08 12:20:05

#缺愛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自傲與自卑共存 #其實伊能靜不只是伊能靜 -- 我們都知道,童年和家庭會造就一個人一輩子的價值觀跟處事態度,不過,沒遇過負面生長環境的人不曉得,這影響竟然可以如此巨大,巨大到受害者終極一生,多半像個吸血鬼一樣,到處不停地汲取愛與關注,殊不知,安全感得從自己身上提煉,才是最穩...

  • 社會學習理論模仿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21:06:49
    有 34 人按讚

    《提問的威力》

    跟這一本書相見恨晚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與客戶溝通新的趨勢是利用coaching, 教練式的方式來進行. 也就是說不會直接跟對方告知答案, 而要引導客戶自我向內思索, 找到動機, 尋求解決方式

    但是, 很多人都覺得這一種互動是一種過於理想化而又兜圈子的模式. 一般而言, 自認為自己越專業的人, 越會不屑於這類技巧. 因為他們覺得: 這種方式高估了客戶的思考能力, 與小看了自我的專業權威: 他們如果自己會想, 就不會把自己弄成這樣了啊! 但是, 無數的生理與心理研究都告訴我們, 人自我成長的能力是有無限可能的, 很多時候, 他們就只是缺乏一顆可以指引正確方向的星辰而已

    任何同樣的經驗都無法100%的複製到其他人身上, 從訓練, 習慣, 工作, 到生活方式等等. 他人的成功可以當作參考, 但是一昧的模仿, 失敗是遲早的事情. 因此我們現在才會開始利用一些有系統的提問方式與客戶互動

    直接告知對於會員而言, 是被動的.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 從網路的各種平台, 電視廣告, 以至於其他的大種媒體, 我們每一天都會接觸到海量的資訊, 任何問題都會有”專家” “達人” 或是 “權威” 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久而久之會產生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讓人們主動思考的機會越來越少, 大家都追求迅速, 即刻的解答, 所以往往忽略了探知過程, 而這個過程, 往往才是決定答案是否正確的關鍵 (例如:急速瘦身?) . 其次, 越是這種伸手黨所可以得到的資訊, 反而會更加令人焦慮… 怎麼大家的說法都不一樣? 那我到底該聽誰的? 比較壯的人? 比較漂亮的人? 比較有錢的人? 還是粉絲數量比較多的人呢?

    所以在這個世界之下, Coaching的技巧就越來越重要, 你不一定要取得
    ICF(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 的執照, 但是假如我們可以將這一些技巧利用在日常生活中, 在包涵了健康, 生活, 工作, 或是兩性方面的體悟就會更加的不一樣

    不過, 最大的問題就是: 這些理論我都知道, 但是實際上我想與人做諮詢溝通時, 腦袋一片空白, 不知道應該要問哪一些問題? 這一本書, 就幫我們整理出來了一些最基礎的問題, 可以說就是一個工具庫, 在一開始對於提問 (特別是開放式提問) 技巧還無法很好掌握時, 可以提供一個非常好參考

    本書分成了五大部分:

    一. 前期準備
    為什麼要提問? 作者總結出來了五大原因
    1. 沒有人比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自己的經驗, 成長歷程, 與個性喜好自己最清楚, 可以說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專家, 他人是無法體會的
    2. 有利於客戶接受教練: 根據研究表明, 人們對於自己做出的決策往往執行力更強, 效果也會更好. 因此採取提問的方式挖掘出客戶自己的看法, 效果也會更加積極
    3. 可以增強客戶的自信: 很多時候我們想徵詢他人的意見背後的原因只是我們對自身做出的選擇不夠具有信心. 而教練透過認同客戶想法的這個過程, 就可以給予他們絕大的信心
    4. 可以增強客戶的領導能力: 如過透過賦能, 讓客戶產生了自我掌控能力, 就可以幫助他們習慣於化被動為主動, 與挑戰正面迎擊, 近一步提升責任感
    5. 可以增強教練與互的信任感: 我們透過提問, 深入地理解對方, 會讓彼此的關係更加的密切, 更有助於他們發生實際上的行為改變

    而在這一部分當中, 作者指出了一個連我都常常犯的錯誤, 就是過度使用”為什麼” . 我們都知道在溝通的互動當中需要使用開放式提問, 讓對方盡可能地提供資訊, 所以會不斷重複”你為什麼有這個想法? 你為什麼這樣做? 你為什麼做那樣的決定?” 但是, 過多的”為什麼”反而讓人焦慮, 因為在言語習慣上, (不管東西方) “為什麼” 多少都帶了一些指責情緒在內. 所以, 必須要適當的重新組織問句 (reframe) , 將”為什麼” 改成”是什麼”, 例如: 你產生這個想法的原因是什麼? 感覺就會容易接受得多

    二. 教練過程
    對話時, 善用GROW(Goal 目標, Realistic 現實, Option 選項, Will 意願) 與 SMART (Specific 具體化, Measurable 可測量的, Attainable 可實現的, T 時限) 來釐清客戶的期望以及願景

    而在整個打造行動計畫需要使用漏斗式提問: 一開始盡可能地讓客戶把所有想得到的東西全部說出來, 確認沒有任何遺漏的部分, 之後漸漸地去蕪存菁, 將無法達成, 或是缺乏支持的選項去除掉, 最後留下來的才是最切合客戶本身的方案

    其次, 要預先識別障礙. 建立成功行為最大的敵人就是所有的挑戰, 包含了自己的惰性, 時間的管理, 外在的誘惑, 壓力的累積等等. 如果要順利取得效果, 就要事先將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做好設想, 擬定應變對策. 且戰且走的心態通常是一個看似完美計畫開始崩潰的根本

    三. 生活教練- 發現人生的意義
    教練需要幫助客戶建立他們的”人生目標” , 而人生目標就是根據自身的天賦與經歷, 嚮應外在世界的感招, 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 得到長遠的幸福與滿足 (就是黃金圈理論中最內層的”為什麼” )

    首先, 我們要花一點時間幫助客戶從新認識自我, 分析過往經驗以釐清本身的價值觀. 接下來找到對於生命某些事情的熱忱, 藉此建立自我的人生目標

    教練需要從正面與反面持續的確認這些目標與客戶內心之間的關聯, 從內心出發向外延伸, 了解他們在家庭, 工作, 甚至是社會中最適合扮演的角色, 進而放大他們的優點, 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環境中可以更加地發揮自我價值

    四. 生活教練- 擁有美好的人生
    當客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後, 下一步就是探討要如何達成? 他目前離他的理想有多大的差距? 要達成目標, 需要哪一些努力? 資源? 支持?要忍受多少的不適? 有沒有適當的壓力管理技巧?

    教練的工作, 就是讓客戶與實際夢想之間的距離縮短, 叉路減少. 但是即便是直線, 也必須要慢慢走, 欲速則不達. 這一個觀念是教練雙方都必須要具備的

    五. 高端教練技巧
    這一部分談到了在提問之後, 教練所應該要注意的部分, 包括了
    1. 給予肯定: 肯定客戶過去的努力, 肯定客戶目前的決心, 也要肯定客戶未來的成功. 所謂的肯定不是盲目的灌迷湯, 而是要能夠讓客戶相信目前發展方向的正確, 與自我效能的打造
    2. 正確的決策: 作者提供了十三種幫助客戶做決定的方式 (在此就不贅述), 並且要讓決策者拋開個人主觀的想法, 以不同的視角來檢視當下的決策是否合理, 若有任何不確定, 進行決策權衡的分析
    3. 培養習慣: 就如同”原子習慣” 裡面提到的, 要養成新的習慣, 必須從微小的行為開始, 而要確保這些小行為的出現, 外在的刺激控制就格外的重要. 教練需要與客戶一起來選擇最佳的方式以達到”提醒” 的效果, 更應該要討論是否要建立問責機制
    4. 勇於挑戰: 雖然教練是絕對與客戶站在一起面對問題的, 但是, 適當的挑戰客戶, 可以讓他們更加的積極與投入. 同時鼓勵客戶開啟想像力, 尋找其他的可能性
    5. 改變視角: 幫助客戶以宏觀, 他人, 時間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挑戰
    6. 自省: 很多人有很強烈的動機與非常果斷的執行力, 但是這些人往往也缺乏自省. 這種人就是因為過度的自信心, 反而會看不清自我與現實, 因此教練需要幫助客戶探索自省的機會, 自省的方式, 與自省後的結論
    7. 反饋與評估: 在每一個階段, 教練與客戶一起檢討方案執行的進度是否良好? 有沒有出現一些問題? 有的話問題是從何而來? 如何克服? 沒有的話, 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 同時需要邀請客戶一給教練一些反饋以利於教練自我的修正, 改善與強化. 而教練也應該養成定期的自我評估

    六. 專業的教練領域: 最後一章則是為我們介紹目前最常見的一些教練, 例如:企業經營教練, 企業文化教練, 職涯教練, 條理邏輯教練, 健康教練 (就是我們), 出版教練, 兩性關係教練, 家庭關係教練, 與宗教信仰教練等等

    這一本書內給了我們很多在不同狀況之下所應該提出的問題. 讓我們知道可以如何起頭, 但是後續的問題, 還是必須要依靠教練本身的經驗與觀察. 畢竟, “套路” 與 ”話術” 在這裡是沒有意義的, 人的真實情感與反應, 不可能被公式化. 所以還是必須依靠不斷地學習與經驗的累績. 但是,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在我們要與客戶對話之前, 可從這一本書中找到一些靈感與方向

  • 社會學習理論模仿 在 我們一起長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2 20:00:24
    有 14 人按讚

    。育兒知識分享。
    【那些3歲前孩子的課程 真的是需求嗎】

    訪間的團體課程或共學越開越多,而私立幼兒園的課程也越趨向豐富多元,但是孩子真的需要這些嗎?可以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來作探討
    (這裡不討論訪間課程或是共學好不好,而是從孩子發展需求為出發)

    🔎幼兒的遊戲發展可依年齡分成四個時期:
    ◆(一)單獨遊戲期0至2歲
    遊戲活動均以自我為基礎,無意而且不想接納其他幼兒
    ◆(二)平行遊戲期2至4歲
    已進入群體時期,但其遊戲多為各玩各的,且無目的,彼此間少有溝通,不喜歡與人合作
    ◆(三)聯合遊戲期4至6歲
    幼兒的遊戲,會出現簡單的互動行為,像是相互指揮、模仿、命令或交換玩具等。無組織,只做相同的遊戲
    ◆(四)合作遊戲期6歲以後
    開始有高認知能力的遊戲發展,有目的,有一定的主題、具有領導者與被領導者、角色安排等,學期合作與競爭

    🔎Selman曾將兒童友誼發展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3至7歲 此時期,兒童尚未有友誼概念
    ◆第二階段4至9歲 單向
    ◆第三階段6至12歲 雙向,有明顯的功利性,尚未有共患難合作
    ◆第四階段9至15歲 親密的共享階段
    ◆第五階段12歲開始 友誼發展最高階段

    #3歲前則為依戀發展時期,尋求且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聯繫的一種傾向,這個人主要是母親,也可以是其他主要照顧者,一種社會情感需求發展的關係,也是滿足和維持幼兒活下去的一個需要,#依附也是建立與他人互動的基礎,#是培養人際互動的起源。

    從兒童發展裡可以明顯地知道,一般正常發展之下,3歲前是沒有友誼的需求,也沒有向外連結的需求,所以坊間的那些團體課程或是共學,當然不會是這時期的發展需求,但也或許會有想要互動或是看見其他孩子會開心的狀況,就如同是孩子想吃糖果餅乾,可是生理是沒有這樣的需求

    也可以經常聽到 #3歲前 的家長會說,孩子去上課時,不願意與大家玩或是融入大家、怕生、哭鬧甚至滿場跑等等狀況,其實不是孩子不喜歡也不是怕生,而是此階段的他尚未發展人際關係(友誼)需求,也還沒有向外連結的需求

    🔎此時期的需求還落在自我認知與探索、親子連結的階段,非向外社交

    再者,坊間開課者,通常會告訴家長,孩子需要上課,或是需要些刺激,但如果孩子沒有特殊狀況,其實這些費用都可以省下來,若是有疑慮,可以選擇有專業人員(職能治療)的課程,從中還能有引導與評估孩子狀況喔

    最後,若是孩子喜歡去上課或是共學,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家長單方面的想要或是自己需求,這樣可能就會引起不必要的親子衝突,諸如:去上課會有時間壓力,開始催促孩子又或是孩子在現場出現一些不合家長意的狀態等等。

    反之,若是孩子想去的,卻遇到拖延、不願加入等狀況,那就課題分離吧

    💡最後可以一同思考:(學習課題分離)
    出現以上衝突時,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問題呢?
    是誰需要做調整或改善呢?
    關於參與非必要性課程,是家長需求還是孩子需求呢?

    🌾除了課程,更好的是把握與孩子相處的時光

    註:關於兒童發展的細節或理論,可以參考國內外校園用的教科書籍

  • 社會學習理論模仿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6 12:12:41
    有 135 人按讚

    譚新強:為何中國名義GDP 落後於PPP GDP?
    文章日期:2021年4月16日

    【明報專訊】早前跟一些內地大基金經理吃飯聊天,有人認為大市見底必有信號,例如宣布阿里(9988)被重罰約200億人民幣。這一天終於來了,罰額小一點,182億人民幣,但大市是否真的見底?天曉得,市場是聰明的,當然不用等到風波過後,市場已率先反彈。但這並非我最關心的事,我較擔心的是國家發展的方向,和對中美博弈的影響。

    肯定的是這場中國大科技(Big Tech)監控風波,距離完結仍很遠。阿里系的調查都未完結,182億人民幣的罰款,應只針對反壟斷部分,另外應還有稅務調查,針對螞蟻業務的調查亦仍在進行,除此,可能更重要的調查是有關客戶數據的使用甚至擁有權。

    不止如此,34家所謂互聯網平台企業(亦包括阿里),被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及稅務總局聯合召見。覆蓋面是有史以來最闊和最深入的,將嚴打二選一,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燒錢搶佔社區團購市場等行為,限一個月內全面自我檢討整改。

    中國網絡監管 有效有價值具前瞻
    我絕對相信這些調整和加強監管都是有道理的,亦有助未來中國互聯網商業生態圈變得更健康,更公平,給予中小企更多生存空間,甚至更有創意。一如過去,建立了互聯網防火牆,初時不少人,包括我,都認為監控外國資訊過嚴,影響個人言論自由。但目睹西方(和香港)忽視社交傳媒監管,網絡充斥假新聞,激發過激民粹,導致嚴重暴亂。散播有關疫情的假科學,代價更高,單美國已損失近60萬條人命。換作為中國,如沒有監管網上言論,照比例,中國的疫情死亡人數可能接近300萬!何其恐怖的場景,所以證明中國的網絡監管是有效,有價值和具前瞻性的。

    整體中國官員能力非常高,政策的制訂已比西方科學化,但始終包含大量不確定性,所以也是一門藝術,重點在於平衡各考慮因素,亦必須有一定彈性和隨時修正的能力。但當然切忌讓勝利冲昏頭腦,政策矯枉過正,今次處理疫情,中國當然遠勝美國,但並不代表美國每個政策都是錯的,更不代表美國即使政策上,已無中國值得學習的地方。例如拜登上台後,雷厲治疫,中國接種疫苗速度反見落後,但喜見已在加速。

    有關互聯網監管,我認為有4點需要非常小心:

    1. 我並不天真,一如美國,中國內部也有利益鬥爭,形式不同,透明度較低(但未必是壞事)。從在螞蟻上市前3天被突然叫停,已看到事態嚴重,背後情况頗為混亂,將需要頗長時間來作出新的安排。重點在於不可影響大局,必須確保中國整體利益。

    2. 從前有位在北京、被2015年A股股災風波所牽連的朋友,經調查後最終無事,替他高興。但後來再見面時,他已變得意興闌珊,不想討論太多事情,只說了一句,在中國,如被調查,沒有人是無辜的。我不覺得這只是一句晦氣說話,亦不是對制度的指控,他只是說出一點事實。此事實有歷史原因,當然有壞處,但亦可能有些少好處。

    中國實在發展得太快,經濟發展遠遠走在法律、稅制和監管制度前面(請記着E.O. Wilson的名言),所以不單止早期倚靠土地和煤礦等古老行業發迹的「土豪」,都必有「原罪」,現在已看出來,即使靠互聯網發達的科技人才,都面對全新、誰也不知應怎樣做的各種監管問題。在原來實體世界,哪有大數據殺熟,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導致嚴重壟斷,以及複雜稅務等等問題?中國多聰明人,更多非常愛錢的生意人,有很多充滿創意如支付寶,拼多多和抖音,比美國更先進的商業模式突破,但亦帶來更新和更複雜的監管問題,是非常自然的事。

    網企自查後勢變得保守 影響估值
    問題在於監管法律不夠清晰,令到企業有點無所適從,希望今次行動有助令到監管制度變得更合理和明朗。剛跟某頂級策略師傾談,他指出給予這些企業一個月時間自我檢討,監管文化上仍跟西方非常不同,沒有清楚法律界限,所以這些企業必將變得非常保守,遠離紅線,或將導致減少投資,甚至減少創新,投資者給予的估值亦可能受到影響。

    不夠清晰的法律和監管的另一弊端,是嚇到最有能力的企業家過早退休引退,實在是一種非常可惜和嚴重的浪費。他們大都聰明絕頂,勤奮兼有野心,白手興家,值得景仰。當然也有運氣成分,國家和時代給予的機會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絕不代表這些人才是可隨時輕易被代替的。對,中國當然充滿能幹、可以當CEO的人,但專業管理人和企業家,在創意上,冒險精神上,仍是有很大分別的。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亦有不同需要。舉例,Tesla即使到了今天,如Musk被迫離開,對公司(和股價)的影響,必定仍然很大。有人指出,蘋果在Cook的領導下,股價表現不是仍然優秀嗎?但Jobs去世時,蘋果已是一家30多年,非常成熟的公司,跟現在中國互聯網的情况很不一樣。另外,當然不是每位接班人都有Cook的能力。

    行政指引的唯一好處是,理論上可以比硬綳綳的法律更靈活,更有彈性,如有修正方向的需要,速度可以較快。但願如此。

    3. 美國經常採取雙標(愛國必備元素之一),一邊批評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但自己的經濟政策就拚命往左轉,現正執行最極端的MMT貨幣和UBI財政政策,再加模仿中國,企圖以大規模基建刺激經濟。偶然美國也會提到Big Tech的壟斷問題,但監管起來,非常小心,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龍頭企業對美國霸權的重要性。

    美國也經常批評中國採取工業政策(industrial policy),補貼支持個別行業,和蓄意挑選贏家(picking winners)。但現今美國就是這樣做,基建計劃中就正包括500億美元,指定用來資助半導體業的重建。數天前,拜登召見了一批美國、韓國和台灣的半導體公司高層,還親自拿起一塊晶圓片拍照,就是為了鼓勵,引誘甚至半迫使這些企業增加在美國本土投資。

    我應算最早指出半導體對中美競爭中的重要性,近年中國亦明白了,所以拚命投資,希望盡快追到。但我亦已一早警告,如過分緊張,以舉國政策發展,反而欲速則不達,或成為如美蘇冷戰年代的「star wars」競賽,成為跌進修昔底德陷阱的誘因。據說中國已有28nm技術的完全自主權,已非常不錯,未來必能追到國際水平,但實在需要一段長時間,不宜過度焦急和沉迷。

    整體上,製造業絕對是中國的強項,已不止是製造大國,已逐漸成為製造強國。半導體、飛機、高端汽車和精密機器等,當然仍有進步空間,亦必會成功。但本來高科技就是國際合作的成果,有些技術來自外國絕對正常。中國應繼續支持自由貿易,家家有求對維持國際和平尤其重要。相對來說,服務業,尤其經常被低估重要性的金融與傳媒,才是中國真正的短板。

    4. 互聯網業務的網絡效應極強,製造贏家通吃現象,所以平台企業很值錢,但亦當然因此產生壟斷的風險。競爭有點像航海探險年代,搶先發現和殖民新大陸,成敗是個一次性機會。以金融為例,其實中國在這方面亦有很多創新,表表者正是支付寶,在國內非常成功,但最大挑戰是如何把中國金融業和傳媒成功國際化。跟汽車行業道理一樣,傳統內燃機技術和品牌,中國落後一百年,但電動車是一條全新且較公平的起跑線,中國能追上來的機會就大很多。

    Fintech同樣是一個嶄新行業,數年前中國在數碼支付有明顯優勢,更曾雄心勃勃,有走出國際,甚至攻入美國的計劃。如成功,對提升人民幣地位和國際化都有幫助。但隨着美國挑起貿易戰,國際業務拓展計劃當然受損,同時其實數年前,阿里已被各種問題困擾,馬雲已萌去意,無心戀戰,國際業務已停頓下來,佔比不到1%。對比Paypal,國際業務佔比約50%,收入增長速度約30%,遠比支付寶的約6%快。

    希望螞蟻能盡快完成重組 重新出發
    本來螞蟻上市或可成為一次翻身的契機,如成功集資350億美元,市值輕易高達3000億甚至5000億美元,未必一定會做,但肯定有足夠彈藥重新展開全球發展計劃。螞蟻的借貸業務可能真的有系統性風險問題,需要監管,希望能盡快完成重組,重新出發。

    我明白中國只想超越自己,但世人尤其美國,仍非常在意此經濟競賽。若以PPP計算,早在2017年,中國已超越美國,但以名義GDP計算,則至今仍有超過30%距離。大部分專家都認為中國將在8至10年內追到美國名義GDP,已很快,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為何名義GDP的追趕速度比PPP慢?

    某些生產元素,不能容易做貿易,例如工人和土地等,所以短期內不跟隨所謂「law of one price」。但其他原材料,如鋼鐵、石油、麵粉以及DRAM等,假如關稅低,接近自由貿易,全球價錢會接近。從前《經濟學人》就每年做一次「Big Mac 指數」的PPP滙率計算,因為Big Mac內的大部分材料,全球價格都相對接近。

    近年中國工資急速上升,房屋土地價格升幅更厲害,但市場滙率仍低於PPP滙率超過40%。滙率過低的原因有兩個可能性。第一是滙率操控,特朗普曾一度作出此指控,但最近拜登已解除此無理標籤,事實上人行經常需要買入人民幣支持滙率。

    所以最主要原因是國際投資和消費者,對人民幣的需求仍不足夠。人民幣雖已被納入IMF的SDR一籃子貨幣,A股亦已被納入MSCI和其他指數,深滬港通的成立亦有幫助。事實上,以人民幣作全球貿易和儲備的比例仍非常低,2%不到,跟中國經濟規模不匹配,亦因此引起更多跟西方摩擦。

    人幣國際化 不能只靠伊朗俄國合約
    中國金融發發展仍未如理想,人民幣國際化的動力不夠,其實不能只靠中國跟伊朗和俄國的一些能源合約,更需要大量人民和民企走出國際的推動。金融業的重要性更絕不亞於製造業,包括半導體,亦當然是美國雄霸全球的重要手段之一。背後當然有強大軍事力量,但不需亦不可經常亮劍,其餘時間,控制權就倚賴金融和傳媒,絕非有些人想像中那麼虛浮和不重要。

    (中環資產擁有阿里、Tesla、蘋果、拼多多和PayPal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18514833932&issue=20210416

  • 社會學習理論模仿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24 19:00:0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成長的年代裡,有很多電視節目,特別是綜藝節目,非常喜歡用那種「罐頭笑聲」;就是那種你一聽喔,就知道是做效果,而且很假的笑聲。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每一次我一聽到「罐頭笑聲」,也會跟著傻笑起來。雖然每一次事後,都覺得自己好蠢…這有什麼好笑的!或者是,啊這就是假的效果啊!

    可是呢,當我自己學了心理學之後,我才發現喔,這是一種叫做「社會認同原理」造成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會很習慣的拿其他人的反應,來判斷這個節目是否好笑。

    所以,當我們聽到「罐頭笑聲」的時候,我們就會跟著做出笑的反應,而沒有去考慮它本質上,到底有不有趣?

    其實「社會認同原理」,在我們的生活裡是無所不在的。比如說,如果你去酒吧,你會發現那些調酒師,他會在自己的小費罐子裡,先放上一些鈔票,或者是一些零錢。

    他絕對不會在剛開始營業的時候,放一個空的罐子在那裡。因為,當他放了空的罐子在那裡的時候,它造成的結果,要麼就是沒有人會丟小費;再不然就是呢,當大家要丟小費的時候,心裡沒有一個標準,我到底要丟多少?

    所以你會發現,無論是調酒師的小費罐,或者是慈善團體的募款箱;甚至於是街頭藝人,當他表演完之後,他可能都會安排暗樁,首先的走到前面,丟一點錢到他的打賞箱裡。

    這些都是同樣的原理,也就是說,我們很容易因為別人這麼做、因為有人先這麼做,而我們跟著這麼做。

    其實不只是這樣子,在「克服恐懼」這個主題裡,心理學家班杜拉,他也做過了一個設計。他讓那些患有恐懼症的人,擺脫了極端的恐懼情緒。

    他找了一些怕狗的學齡兒童,讓他們看一個小男孩快樂的跟狗玩耍,這樣的影片,每天看20分鐘。透過這樣的影片的示範,那些怕狗的小孩,在反應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僅僅過了4天,有67%的小孩,就願意爬進圍欄跟這些狗玩耍,而等其他人都離開了房間,他們仍然願意繼續的去撫摸、逗弄這些小狗。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之後,研究人員再次測試,這些小孩對狗的害怕程度。他們發現喔,小朋友好轉的情況,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減退;反而比從前更樂意跟狗互動。

    其實,在後續更多的實務工作裡面,我們都發現,無論是小孩還是成人,這些所謂的「示範作用」,透過「社會認同原理」都能夠有效的克服恐懼。

    那如果順著這樣的邏輯,再繼續往下推的話,其實有時候,我們對於生命當中,一些讓你感覺到困擾的人際關係。

    你會發現你每次見他、你每次跟他相處,你都不舒服;但是每次一想到,要放棄掉這些關係,或者是至少在這些關係裡劃清界限。

    因為我們知道有一些關係,你可能沒辦法放棄,因為他可能是你的家人;但是至少你要劃清界限。有太多人只光想到這件事情,就覺得好難、好可怕。

    然而這些難、這些可怕的原因,通常是來自於,你身旁那些能夠放下這些關係的人,他可能也不會再跟你提這些事情。

    所以,你也就沒有可以模仿的對象,「社會認同理論」就沒有辦法發揮出來。但是,那些跟你有同樣困擾的人,你們有可能會很習慣的在一起取暖、舔傷口…;於是呢,你得到的更多的示範,就是無能為力的、更害怕、更恐懼的。

    如果你已經再也受不了這樣的狀態,那麼我很鼓勵你,要為自己找一個好的示範;而嘉玲老師推出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就是為你產生這樣的作用。

    其實讓我們困擾的關係,不一定要選擇那種很決斷式的切割,我們反而可以用一個更有智慧的方法,去建立起自己心裡的界限。

    當建立好這個界限之後,你會發現他固然還是在你身旁,但是他已經不為你造成任何影響了。就像那些怕狗孩子一樣,狗依然是狗,可是他已經不會再害怕了。

    那麼我想「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就是能夠幫助你走過這個過程。它不只是從觀念到實務,讓你能夠一步一步的前進。

    更重要的一點是,嘉玲老師精心設計了,很多實際的做法跟練習;讓你能夠在自己真實人生裡面,再面對那些讓你辛苦的關係,怎麼樣長出自己的力量,取得一個最有效的平衡?

    我常常說啊,任何事情可能都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難,我們或許缺乏的,只是一個示範。我相信「人際斷捨離」這一門課,會為你帶來很好的示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還是我們的實體課程;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社會學習理論模仿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11-15 12:57:15

    本集主題: #水墨展 #簡志剛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簡志剛外,還邀請到 #金車文藝中心藝術督導楊雅涵,來介紹簡志剛。
      
    ▲以最薄的宣紙揮灑出最厚實的生命議題,隱身於靜默之中的沉潛時刻
      
    ▲新水墨藝術創作者簡志剛,融合東西方繪畫精神,以動物及人物作為主角,創造視覺新視野,探索對於生命的關懷與生存的意義,沉潛而待發,此以稱為靜默之生。
      
      藝術家簡志剛的藝術創作始終圍繞在對生命的關懷與生存意義的探索,他欲藉由藝術作品,對觀者傳達出諸多的苦惱與真切的深層思緒,也藉由創作動作本身,尋獲面對這些紛擾苦痛的超脫之法,藝術對他來說,不只是感受、抒發,更是修行,一種強迫自己面對深層憂慮恐懼的,自己給予自己的嚴酷考驗,讓自己藉由藝術,獲得超脫。
      
    ▲生命中的第一個偶像,西遊記孫悟空
      對於簡志剛而言,畫畫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這就好像已經是融入血液骨髓裡的血肉,雖然他也喜歡寫歌、表演、吃美食,但繪畫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從有記憶以來,總是在亂塗亂畫的他,小時候如果到親戚家玩,第一件事就是要紙和筆,幼稚園的時候,出現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偶像,那就是中國經典文學西遊記裡的孫悟空,雖然還看不懂故事裡的文字,但生動活潑的人物造型、經典有趣的故事內容,以及誇張的繪畫表現手法,讓簡志剛瘋狂的喜歡孫悟空,因為這個眾所皆知的喜好,所以總有收不完的孫悟空周邊禮物,也讓他擁有一百多本不同版本的西遊記書籍、繪本抑或是漫畫。
      
    ▲繪畫的啟蒙老師,日本漫畫《七龍珠》
      但要說到繪畫的啟蒙老師,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漫畫《七龍珠》的作者鳥山明了,簡志剛回憶著小時候最常發生的事就是被哥哥逼著看漫畫,而當時最火紅的漫畫首推《七龍珠》,因為哥哥一句:「七龍珠的主角也叫孫悟空喔!」才讓簡志剛心甘情願地翻開閱讀,但此時他已經不再只是瘋迷孫悟空,而是想要模仿漫畫中的經典人物,不論是人體構造、臉部表情等,藉由漫畫《七龍珠》來學習基礎素描,不斷的模仿和練習讓簡志剛知道什麼是立體感和空間感,而受到啟蒙老師鳥山明的影響,讓簡志剛的作品中也時常帶有一點戲劇張力感。
      
    ▲結合東西方繪畫,以創新水墨傳達意念及想法
      就學後,正式進入美術教育也是非常偶然的一次機會,因為陪同學一起去報考國小美術班,沒想到同學沒有考上,自己卻考上了,從此國中、高中、大學,一直到研究所及博士班都沒有離開過畫畫,一路走來藉由認識不同媒材去發掘內心的另一面,對人生有重大體悟的時候,像是工作改變抑或是感情方面,只要是深入到人生觀時,就會選擇以水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水墨,一直是藝術家簡志剛用以表達想法的創作媒材,有別於西方油畫的華麗奔放表現方式,水墨有種沉靜的力量,不揮灑張揚,而是一種安靜且細膩的堆疊方式,對比西方的厚實畫布,東方繪畫以最薄的宣紙呈現最厚的思想,受道家老莊思想影響,傳統水墨是以向內思考的方式在挖掘創作者的自我情感,而簡志剛也因為學習到西方繪畫精神以及雕塑的概念,所以可以將傳統水墨作品融入更多現代元素,以多媒材拼貼,加上壓克力顏料,以特殊質感的紙材塑造細節等,結合東西方繪畫精隨,讓水墨作品擁有立體感,去掉傳統線性筆法,保留墨韻美感,徹底展現藝術家本身所想要傳達的意念及想法。
      
    ▲不同的生命議題,啟發不同的創作階段
      而這幾年創作的主題一直都圍繞在生命的議題,起初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從家庭裡開始萌芽,善於觀察的他發現,父母親對於同樣一件事情,因為個性不同的關係,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學校抑或是出了社會後,這樣的情況也不斷的在身邊發生,所以自此體會到其實世界上沒有甚麼事情是絕對的,沒有所謂的誰對誰錯,接著他開始以畫筆提出來一個現象或是一個問題,但是不會有任何正確答案,答案就交由觀眾自己思考。
      
      他也常常會思考人存在的意義,以及其差異性,所以這樣深沉的議題就藉由水墨美感來傳達情緒,六年間歷經了幾個創作階段,兩年一限,皆從東方水墨美感對應創作主題,包括以線性筆法專注勾勒長者臉譜的時之面向系列,以乾擦皴法描繪流浪者們的浪者系列,用墨韻結合紙材裱貼形塑動物的壓解與消散系列,一直到現階段水墨佈白美感結合墨韻與立體雕塑的靜默系列,都不斷在東方文化底蘊下,探索異質媒材結合與運用的可能性。
    ▲最新作品-靜默之生系列
      此次展覽的主要系列為動物潛伏水中,並探頭之瞬間,無論是在等待、狩獵或隱身,都是在一種絕對靜默的狀態,但也是這種狀態下,最能讓人屏息,也最具生命張力,雖然冷靜卻蓄勢爆發,對應自身,則如等待生命的轉機,環顧局勢,沉潛而待發,此以稱為靜默之生。
      
      靜默之生系列對應了藝術家本身近年的心理狀態,同時也呼應了所在大環境的集體意志,人們總感到鬱鬱寡歡、有志難伸,努力與付出難以看到成果,成功似乎遙遙無期,周遭充斥著抱怨與謾罵,一個不注意可能就被負能量吞沒,但簡志剛決定收斂心神、靜默、沉潛,拿起畫筆沉靜創作,就如同動物、人隱身在山間、霧裡、水中,化身為環境的一部份,與大山和石頭做了結合,將憤怒和喜樂的情緒轉換,潛浮於水面,等待下一次爆發,究竟是養神休憩還是聚精狩獵?是正向下沉潛或是往上提升?是清閒隱沒抑或是蓄勢待發?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文:金車文藝中心)
        
        
    簡志剛簡歷:
    1984年8月10日生
        
    學歷:
    大學:臺灣藝術大學-古蹟修護學系
    研究所: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水墨組
    博士班: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理論組水墨組
        
    現職:
    臺北市立明倫高級中學美術資優班教師
      
    展覽經歷:
    2012畜.生 壓解與消散 簡志剛創作首個展
    2013 MARVEL系列簡志剛文化部公仔雕塑個展
    2014當 與我交會 數位原作插畫個展
    2015 時之面相2015簡志剛創作個展
    2015就算依然等著簡志剛插畫創作個展
    2015生訴簡志剛當代水墨創作展 ADSC全球藝術聯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